2012山东高考文综卷历史部分(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2012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含详细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36页)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36页)绝密★启用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卷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 考生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B. 洞庭湖平原C. 江汉平原D. 成都平原 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水平高D. 人口较少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 )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 )。

读图1,完成4,5题。

图1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 中的 ( ) 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2,完成6,7题。

高考历史真题与调研题组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高考历史真题与调研题组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考点4 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高考题组】一、选择题2014年题组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从题干中“纺车”与“手织机”多半闲置和19世纪初可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故A项正确;从题干中无法得出妇女解放的史实,故B项错误;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故C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但不能说家庭手工业不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A4.(2014·浙江文综·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大工业仍使……”、“大工业创造了……”、“它(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可知材料强调了大工业即工业革命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故A、C、D项错误。

【答案】B5.(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考点】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加剧贫富悬殊,拉大城乡差距,故A 项错误;材料反映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劳动力,推动工业发展,故B 项错误;阅读材料可知,英国工业革命把农村人口抛进城市之中,反映工业革命推动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说明推动城市化进程,故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不是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故D 项错误。

最全图文解析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部分)

最全图文解析版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部分)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2年山东基本能力历史)8. 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他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社会经济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推行C.学校体系的完备D.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答案】B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13.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

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

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根据“同姓不婚”,鲁国是姬姓封国,晋两国不可通婚,可知①正确;燕国是姬姓封国,因此晋燕两国不可以通婚,可知②不正确;宋国不是姬姓封国,晋宋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③正确;秦国不是姬姓封国,秦燕两国可以通婚,可知④正确。

【答案】C3、(2012年四川文综历史)12. 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 科举制D.行省制【答案】C【解析】AB两项是贵族制,等级制,D项是元代以来的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只有C项以考试选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公平。

4、(2012年上海文综历史)10.右图中的斜线部分是中国古代某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域。

该王朝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唐朝【答案】C5、(全国文综卷1)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解析】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

因刀笔并用,历代的文职官员也就被称作“刀笔吏”。

【答案】A6、(2012年安徽文综历史)13.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山东省临沂市201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部分2全(含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1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部分2全(含参考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201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部分9.唐人柳冲说:“(隋)罢乡举,离地著,尊执事之吏,于是乎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旅乱而庶人僭矣。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以科举士剥夺了士族特权B.王朝面临庶人僭政危机C.士族与庶族社会地位变迁D.秩序混乱社会风气败坏10.《后汉书·宦者列传》明确记载,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可1975年西安灞桥西汉墓又出土了植物纤维纸,这说明A.文献资料不可信B.人们不可能了解历史的真相C.考古资料不可靠D.人们的历史认识在逐步接近客观真实11.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即知识”。

他强调这一命题的主要目的是A.阐释智者学派的主张 B.重建社会道德价值观C.普及人文哲学知识D.反对直接民主制度12.万历三十年(1 602),传教士利玛窦在官员李之藻的帮助下,制成并刻版印刷黑白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在绘制这幅地图时,特意把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央。

这种行为A.修正了中国人的“天下”观念B.介绍了西方地理知识和制图技术C.给予了中国应有的世界地位D.是为传播天主教而作的巧妙变通13.《国史概要》一书说:“以澳门——果阿(印度地名)——里斯本的贸易而论……从澳门运往果阿,其巾数量最大的是生丝,1 580—1590年从澳门运往果阿的生丝为3000担,价值白银24万两,利润达36万两……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

这些白银是墨西哥和秘鲁出产的。

”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中国处于入超地位C.葡萄牙建立殖民霸权D.中国成为原料产地14.下表为不同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翻译著作变化情况统计表。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的影响B.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洋务运动的推动D.在华宗教势力衰退15.《五四:未完成的启蒙》指出:“……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是西方思想肩蒙的一般归宿。

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06-12年各省区历史高考真题专题汇编(母题)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06-12年各省区历史高考真题专题汇编(母题)专题02 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

备战2013高考历史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02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2012高考试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答案】B【解析】材料中唐太宗此话不但把工商业者归入“杂色之流”,而且杜绝了他们入仕为官的途径,体现了统治者对工商业者的歧视,目的是维持社会等级(工商业者出身的人不可授官,朝贤君子可授官),题中材料没有反映对农业的重视,因此D项不正确,选B项;题中材料也没有体现AC两项。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

(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5)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训练B

高一历史必修_中外历史纲要(上)(部编版)_《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训练B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时训练B知识点一、戊戌变法运动1.(2020山东卷·6)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

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 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 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 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 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2.(2018·天津高考·6)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

但1840~1899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7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4.(2016·江苏单科·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5.(2016·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

《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

07-12年《商鞅变法》高考真题汇总(含答案)11.(2009年高考浙江文综)“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答案】(1)因为要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利其田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免除徭役;经过几年的努力,秦国达到了国富兵强的目的。

(2)是商鞅变法实行的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奖励军功措施的结果;使三晋之人为秦所用,而秦得以专心应敌于外。

(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33题)(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

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

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2分)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4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答案】(1)担任低级官职(或除执政官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立军功;努力耕织(2)梭伦: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

商鞅: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007年高考海南单科29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8分)材料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

2012年山东高考历史说明及样题

2012年山东高考历史说明及样题

2012高考山东文科综合——历史考试说明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四项1.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1)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2)理解历史史实,分析历史结论(3)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1)客观叙述历史事物(2)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4.论证和探讨问题(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3)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二、考试内容——考纲要求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b1一单元)(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第1课)(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3课)(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4课)2.古代中国的经济——(b2一单元)(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第1、4课)(2)手工业的发展(第2课)(3)商业的发展(第3课)(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第2、4课)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b3一单元)(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1课)(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第2课)(3)宋明理学(第3课)(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第4课)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b3三单元)(1)科技成就(第8课)(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第10课)(3)文学成就(第9课)(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第10课)第一部分古代——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b1二单元)(1)雅典民主政治(第5课)(2)罗马法(第6课)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b3二单元、第5课)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b3二单元)(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6课)(2)启蒙运动(第7课)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b2二单元)(1)新航路的开辟(第5课)(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第6课)(3)工业革命(第7、8课)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b1三单元)(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7课)(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第8课)(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第9课)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b1五单元)(1)《共产党宣言》(第18课)(2)巴黎公社(第18课)5.近代科学技术(b3四单元)(1)经典力学(第11课)(2)进化论(第12课)(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第13课)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b1四单元)(1)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第10、11、12课)(2)辛亥革命(第13课)(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4课)(4)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4、15、16、17课)(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第16课)2.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b2三单元)(1)晚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第9、10课)(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第10课)3.思想解放的潮流(b3五单元)(1)维新思想(第14课)(2)新文化运动(第15课)(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15课)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b1五和b2七)(1)俄国十月革命(b1第19课)(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b2第20课)(3)‚斯大林模式‛(b2第20课)(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b2第21课)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b2六)(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7课)(2)罗斯福新政(第18课)(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9课)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b1八)(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第25课)(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第26课)(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第27课)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b2八)(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第22课)(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第23课)(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第24课)5.现代科学技术(b3四)(1)相对论和量子论(第11课)(2)现代信息技术(第12课)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b3八)(1)文学的主要成就(第22课)(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第23课)(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第24课)(4)影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第24课)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b1六)(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20课)(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第20课)(3)‚文化大革命‛(第21课)(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第21课)(5)‚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第22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b2四)(1)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第11课)(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第12课)(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第12课)(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13课)(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2课)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b1七)(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23课)(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24课)(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第24课)(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第24课)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b2五)(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第14课)(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5课)(3)大众传媒的发展(第16课)5.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b3六)(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16课)(2)毛泽东思想(第17课)(3)邓小平理论(第18课)(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18课)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b3七)(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第19课)(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第20课)(3)教育事业的发展(第21课)第四部分——选修一的九次改革孝文帝改革、宗教改革、阿里改革未直接出题。

2012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试题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表1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2012年高考真题(山东卷) 有答案 有解析

2012年高考真题(山东卷) 有答案 有解析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英语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脐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5B. £9.15C. £9.18答案是B。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A. In a bookstore.B. In a classroom.C. In a library.2. At what time will the film begin?A. 7:20B. 7:15C. 7:003.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obut?A. Their friend JaneB. A weekend trip.C. A radio programme.4. 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A. Catch a train.B. See the man offC. Go shopping.5. why did the woman apologize?A. She made a late deliveryB. She went to the wrong placeC. She couldn‟t take thecake back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山东省高考试题(文综历史)解析版

山东省高考试题(文综历史)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9.(2010年山东文综)“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9.B 【解析】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

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10(2010年山东文综).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0.C 【解析】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故本题答案为C。

11.(2010年山东文综)图5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11.A 【解析】从笔记中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理由中“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可以排除B,因为义和团运动不排斥清政府;“②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的因素”,排除D,因为北伐战争中没有提出任何的关于近代化的思想主张;阻断了中国近代化理由中“①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可以排除C,因为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和法令,故不是破坏了生产力,而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提出了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从四个选项中可以排除C、D,而B不符合题意,故A项为正确答案。

12.(2010年山东文综)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D 【解析】通过歌谣中“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反映当时山西人有抽洋烟的习惯和使用电话这种新式通讯工具,说明出当时山西的传统习俗收到了冲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山东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山东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山东卷)一、单项选择题,共8 题,每题2分1、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答案】D;2、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答案】B;3、《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B;4、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答案】C;5、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 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 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D)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答案】D;6、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 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 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 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 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7、“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 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B) 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 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D) 反抗权威,重视法制【答案】A;8、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含答案

2012年高考真题——文综(山东卷)含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命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图1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3.图2为某区域地址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 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 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 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 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读图回答4~6题。

4.此时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是A.①B.②C.③D.④5.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C.选取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6.科考队出发日P地昼长为11小时,返回到P地时,P地当日的昼长约为A. 10小时B. 11小时C. 13小时D. 14小时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信息反映出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 标明25~2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山东卷)解析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山东卷)解析版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解析: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学生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考点为百家争鸣。

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答案:D 。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 .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 .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 .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 .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解析: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

题干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打破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等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

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党等方面的内容,排除A 、C 、D 三项。

答案:B 。

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解析: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

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但生产出剩余的产品则可以拿到乡市出卖,而由布贾再贩到城市去,由此可见②、③是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①明显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

答案:B 。

1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解析版)-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解析版)-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

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1.(2014·海南高考·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君主无为而治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实行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君主集权,不是君主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血缘等级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难则用其死”说明君主不是推行“礼乐仁政”,故C项错误;材料中“君上之于民也”说明君主集权,“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说明对人民统治的严苛,属于法家思想,故D项正确。

2.(2014·海南高考·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3.(2013·海南高考·6)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

这表明他(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C.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答案】B【解析】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礼乐是治平的核心手段,刑政是辅佐礼乐的,排除A,而选B。

材料没有涉及休养生息和儒法的治国思想,排除C、D。

4.(2012·山东高考文综·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C.墨家 D.法家【答案】D【解析】法家作为新兴地主阶级代表,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特别重视农业,倡导重农抑商,以增强国力。

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2年普通高考山东卷历史试题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温和、平实。

试题所选择的考点都是考生所熟知的主干知识,所选用的材料通俗易懂,设问简洁、指向明确。

整份试题不偏不怪,难度适中,符合山东实际,有利于对考生实际水平的考查。

一、试题内容重视基础性,体现时代性2012年试题所涉及知识点都是课程主干知识,如诸子百家思想、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等。

这些都属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为考生所熟知。

试题注重引导考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答题时要求考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避免空发议论。

2012年的历史试题充分关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适度关注时代主题与社会热点,做到了学科特点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得益彰。

二、试题强调立意,注重价值观考查今年的试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但并非单纯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第28题,试题给考生的是全新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做出综合的描述和正确的阐释,在探究推理中得出正确结论。

在试题设计上,主观性试题要求考生做到史论结合。

但是,大部分试题只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做到论从史出,而不要求考生写出具体史实,突出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的考查;有些试题要求考生列举史实时,也只要求举一例或几例即可,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

三、试题形式灵活,注重综合性2012年山东卷历史试题不拘泥于教材知识点的具体表述,而是超越和突破教材,从崭新的角度和视角重新整合知识,灵活运用材料创设新情景,搭建了一个测试考生学科能力的平台。

试题在对材料的选取和应用上,既有对以前风格的继承,也体现出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材料简洁,阅读量减少,文字通俗易懂,减少了考生的阅读障碍,更有利考生能力的发挥;不刻意追求材料的“新”“奇”,重视对材料内涵的挖掘;重视新材料,但不惟材料是用。

试题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阶段特征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如第12题涉及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

2012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综试卷及答案

2012年高考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综试卷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C.汉江平原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图1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吧、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4.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A ①地B ②地C ③地D ④地5. 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A 河道淤积B 河谷变宽C 湖泊分流D 湖水补给量减小读图 2 ,完成6~7题6. 根据图是信息可以推断,A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 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 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 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 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 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 汗水谷地,黄淮平原D 汾河谷地,松嫩平原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10.Q地的海拔可能为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12.货币最早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

2012年山东省高考5月份仿真冲刺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9.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因素有①血缘亲情产生的凝聚力②传统的孝义观念③政府的提倡和干预④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人者,项背相望也”。

材料主要表明该地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交通便利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11.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为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12.德国电视台最近在黄金时段播出了一部名为《马克思和阶级斗争》的10集纪录片。

纪录片中称,“没有一个德国人对世界的影响能超过马克思”,马克思似乎回到德国人的生活中了。

马克思重新受到重视,是因为他A.创立了阶级斗争理论B.深入分析了社会不公阔题C.发展了建党学说D.提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13.不过他们是被倾向予改良而非倾向于革命的……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

“他们”中可能有A.李鸿章 B.孙中山C.康有为 D.陈独秀14.右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带着清朝乌纱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新生民国的年轻人。

这幅漫画反映了A.清朝残余势力卷〒重来B.共和制度深得民众支持C.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要性D.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15.(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

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部分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部分

2012年山东省高考压轴卷文综历史部分18.孔氏族规中规定:‚忤逆父母,凌辱尊长及纵容妻妾辱骂祖父母、父母……,笞责三十。

甚,革胙(祭品)除派。

至大反常,处死,……‛对这些族规解释不正确的是A.合乎‚三纲五常‛ B.体现了儒家道德规范C.带有宗法制的特点 D.有利于分配政治权力19.《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

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秋七月,初税田‛ B.‚除井田,民得卖买‛C.‚庶人食力,工商食官‛D.‚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20.‚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地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

‛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李贽21.‚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

自有电话,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

‛上文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A.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B.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C.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中国的通讯技术得到迅速发展22.美国一著名史学家曾经说过:‚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B.使用蒸汽机驱动的交通工具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蒸汽机的推广,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的形成D.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23.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A.1处 B.2处 C.3处 D.4处24.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

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山东卷文综历史
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10.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11.《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

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

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国家官僚队伍迅速扩大,文人阶层膨胀
●经济管理机构明显增多
●印刷技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分割职权使军事将领们失去了主动性
12.表1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表 1
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5.“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

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16.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严复(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表2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

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

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

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6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分)
29.(16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分)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分)
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

……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

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5分)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5分)
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10分)
答案
9-16 DBBCDAAC
28.(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29.(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

斯大林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

罗斯福在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35.(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

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36.(1)他们认为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有利于调和矛盾,稳定局势,有利于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可以避免外国干涉。

(2)没有真正实现。

袁世凯践踏民主,实行独裁,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或答出两条具体史实也可)袁世凯取消共和,复辟帝制。

37.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