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合集下载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是玉米生产的关键。

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管理对全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玉米的种植技术与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种植技术
1、选择地点:玉米是一种耐旱耐寒的作物,但是要求土壤温暖湿润,所以种植玉米最好选择温暖湿润的地方,如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华北平原等地区。

2、田间管理:玉米是温带性农作物,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所以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耕作深度、施肥量和施药措施等。

3、种子选择:玉米种子的选择也很重要,种子的品种、品质、种类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玉米种植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种子消毒、催芽剂处理、促进生长的激素处理等,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玉米管理
1、生育期管理:玉米生育期管理是玉米生产中很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抗逆、施肥、施药、除草、浇水等管理措施。

2、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所以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

3、收获管理:玉米收获前应进行及时的收割,采用适宜的收割方式,如手工收割、机械收割等,以保证玉米的质量。

4、玉米储藏:玉米收获后,要尽快进行储存,以减少玉米的损失,储藏玉米时,应按照通风、湿润、温度适宜、抗虫害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和储存期。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是玉米生产的关键,从种植技术的选择地点、田间管理、种子选择、种子处理等,到玉米的生育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管理、储藏管理等,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稳定的产量。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_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_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

玉米的种植与管理_玉米的种植与管理方法一、栽培季节以春玉米(1月25日—2月10日)产量最高;其次是秋种(8月25日—9月10日);再次是冬种(10月20日—1月10日);最次是夏种(4月25日—5月10日)。

总之,玉米最佳播期的选择,要根据玉米的用途和土地使用情况,茬口的安排来确定。

饲用玉米适宜于春种和秋种。

二、选地、整地与施足基肥1、选地玉米是喜肥水、好温热、需氧多、怕涝渍的作物,过酸、过粘和瘠薄的土壤都会使玉米生长不良。

因此,选地最好以排灌方便、便于管理、PH6.5—7之间、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2、整地和施基肥整好地是保全苗的前提条件。

选地后进行深耕耙平,一般要做到两犁两耙,耕作层深30厘米以上,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质量要求。

整地后按双行植行距120—140厘米放线开沟,并按每亩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豆饼50公斤和过磷酸钙50公斤做基肥条施于沟内;为了排灌方便,结合整地还应开沟作畦,修好四面排水沟。

要求做到畦平沟直,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三、种子处理与播种1、选用良种适合本地的良种应是高产稳产,品质良好,抗病抗倒,又能适合市场需求,销路好。

目前饲用玉米选用“掖单4号”、“掖单13号”、“中单321”等品种。

鲜食玉米选用“甜糯1号”、“苏玉1号”等专用品种。

一般直播田每亩用种量1500—2000克。

2、种子处理播前晒种3—4小时,一般用50—55℃的温水浸种10—15分分钟,冷却后再浸6—8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1—2次即可播种。

3、播种规格4、播种我省种植玉米由于温度较高,一般采取直播栽培,而较少采用育苗移栽。

具体方法是起畦种植,畦宽120—140厘米(包沟),畦高约20厘米左右,在畦面上开两行间隔50—60厘米的浅沟,将已处理好的种子每点双粒播于沟中(按株距),边播边盖土,盖土1寸并踏实。

四、需肥规律玉米对氮、磷、钾需求量最多,全生育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对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帮助农民朋友更好地开展玉米生产。

一、土壤选择和地块准备1.土壤选择玉米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为宜。

避免在低洼地或者排水不良的地块种植。

2.地块准备在播种前,需要对地块进行良好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翻耕,并将地块整平,去除大块土壤和杂草,确保土壤的均匀和透气。

种植之前还需要施入基础肥料,并彻底混合均匀。

二、种子选择和播种1. 种子选择选择品种优良、生长期适中、抗逆性强的种子,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抗逆能力。

在选择种子时可以考虑去正规种子公司或者专业种植基地购买。

2. 播种播种时需要选择在空气温度适宜、土壤湿度适中的时候进行。

播种时需要保持种子的均匀,避免出现大片空缺或者过密的情况。

种子的深度也需要合适,一般为1-1.5厘米。

三、施肥技术1. 基础施肥在播种前需要进行基础施肥,一般施入含氮、磷、钾的复合肥。

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2. 追肥在玉米出苗后,应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追肥。

一般来说,追肥时间为玉米拔节前后,这段时间正是玉米生长速度较快的时候,追肥能够为玉米提供及时的养分。

四、灌水管理1. 灌水时机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在开花和抽雄期。

在这两个时期需要保证玉米地有充足的水分。

2. 施水方法在灌水时,要注意控制水分量,避免过多或者不足。

可以选择滴灌或者雨淋灌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使水分更加均匀地渗透到土壤中。

五、病虫害防治1. 病害防治玉米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灰斑病、赤霉病等。

在播种前,可以采用种子处理或者土壤消毒的方式预防病害。

在生长期间,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

2. 害虫防治玉米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象等。

玉米制种技术田间管理

玉米制种技术田间管理

玉米制种技术田间管理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中需要注意许多技术和田间管理问题。

本文将从玉米制种技术和田间管理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玉米制种技术1.选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丰产稳产的优良品种是玉米制种的首要任务。

同时还需要考虑抗病虫害能力、耐旱抗旱能力等因素。

2.科学施肥。

在制种过程中,合理施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应根据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配比肥料,保证每亩地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

3.合理播种密度。

不同品种的适宜播种密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2-3万粒左右为宜。

同时还需注意行距和穴距等因素。

4.及时疏苗除草。

在苗期时要及时进行疏苗除草工作,保持适宜的株距和行距,避免植株之间竞争营养。

5.定期浇水。

在干旱地区或者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度浇水,避免引起积水和根部缺氧。

二、田间管理1.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选择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2.适时追肥。

玉米生长发育需要不断补充营养,因此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肥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3.及时除草。

除草可以有效避免杂草对玉米的竞争和营养损失,同时还能避免杂草成为病虫害的温床。

4.加强管理措施。

在生长期间还需加强管理措施,包括摘心、剪叶、促进分蘖等等,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总之,在玉米制种和田间管理过程中,科学技术和严格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玉米的丰产稳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从玉米的种植准备、育苗、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准备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种植玉米。

避免低洼地或土层较浅的地块,以免影响生长和产量。

2. 土壤翻耕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翻、平整,去除杂草和积水,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玉米的育苗1. 种子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种子。

在育苗过程中要选用良好的育苗基质,保持基质湿润,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 每穴定植在玉米育苗阶段,每穴定植3-4粒玉米种子,保证发芽率。

3. 温度管理在育苗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避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三、田间管理1. 合理密植玉米是受密植喜高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玉米的密植程度,一般每亩种植量为2.5-3万株。

2. 土壤保湿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而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对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要适时施以足够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3. 施肥管理在生长季节中,要适时施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一般在玉米苗期施用底肥,结穗期和灌浆期再追施一次氮肥。

4. 土壤松耙在玉米生长期间,要适时进行土壤的松耙,松耙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5. 防治玉米苗期间的病虫害玉米苗期是玉米易感病虫害侵害的时期,要加强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旦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要及时进行防治。

四、病虫害防治1. 主要病害玉米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锈病、叶斑病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病株、药剂喷洒和轮作栽培等措施。

2. 主要害虫玉米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象等,要加强虫情监测,采用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的田间管理技术一、种植技术1、种选玉米种子的选择要求有一定的生育力,结实力强,病抗性和抗逆性较好,适宜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叶片色泽绿润,形态健康,抗病性强,玉米苗的株高、叶片大小要符合栽培要求。

2、土壤处理在种植玉米之前,应进行土壤耕作,使土壤深耕均匀,以减少叶片的灰尘污染,提高氧气含量,改善水分分布和通气条件。

此外,在种植前还应加入适量肥料,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种子的萌发,增加株高和结实数量。

3、播种播种时间要根据当地气温水分的变化,以及期望产量的大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当土温达到10℃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

播种深度一般在2-3cm之间,以适应土壤的水分变化情况,并且要定期施水。

二、防病抗虫技术1、防治病害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除草,充分浇水,并及时进行田间无害化管理,以减少病虫害发生;同时,及时喷施有效的抗菌剂来预防病害。

2、防治虫害玉米田里的虫害主要有锈病螟、褐飞虱、褐拟螟、麦白虫和穿心莲虫等,可采用施药防治,切勿滥用农药,以免造成农药残留、生物种群紊乱等。

三、施肥技术1、施肥玉米的施肥应根据土壤的性质、耕作深度及栽培方式来确定,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选择有机肥或无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2、施水玉米生长期的施水应根据土壤含水量、当地气温及玉米的生育阶段来定,一般来说,秋冬季节适宜湿润施水,春夏季节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状况而定。

四、采收管理技术1、采收玉米采收时间以玉米乳熟期为好,一般采收时间是玉米叶片开始变黄或熟穗变红,玉米粒乳熟。

采收时要谨慎,以免影响玉米的品质。

2、储藏玉米采收后应尽快进行简单的处理,并及时储存,以防止玉米腐烂变质,储藏环境要室温、通风、无异味,禁止异物混入,确保玉米的品质。

秋季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要求

秋季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要求

秋季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要求
秋季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土壤准备:秋季玉米种植前需进行土壤翻耕,确保土壤松散、通气良好,并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2. 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秋季种植的抗寒、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以提高产量和抗病能力。

3.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适宜的生长环境,确定最佳的秋季播种时间。

一般而言,秋季玉米的播种时间应在夏季结束后气温降低但仍保持较稳定的时候。

4. 播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为8-10万株/公顷。

5.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阶段的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肥料。

在秧苗期和抽雄期进行追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

6.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玉米生长需要,合理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度适宜,避免玉米缺水或过湿。

7.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田间,及时发现和防治玉米的病虫害。

可以采用合理的药剂喷洒或生物防治等措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

8. 除草管理:定期除草,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对玉米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

9. 定植密度:根据玉米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玉米定植密度,以保证玉米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供给。

10. 管理技术:合理利用农业机械和技术手段,进行玉米种植
过程的管理,包括畦整、行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通过对以上要求的认真执行,可以提高秋季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并确保玉米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标准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标准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标准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标准主要涉及种植前的准备、播种、田间管理以及收获等环节。

1.种植前的准备:首先,要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良好的地块,并
精细整地,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

其次,要确定合理的密度,根据地力、品种特性等因素,确定播种密度。

此外,施足底肥也是非常重要的,应结合整地施入底肥。

2.播种:播种前要精选种子,确保种子的纯度和净度。

同时,要进行晒种、
拌种等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能力。

播种时要掌握适宜的播种深度和播后覆土厚度,做到播深一致、覆土均匀。

3.田间管理:在玉米生长期间,要适时施肥、灌溉、除草、防虫治病等。


肥要掌握好氮、磷、钾的比例和施用量,做到科学施肥;灌溉要掌握好时机和水量,避免造成旱涝灾害;除草要掌握好时机和除草剂的品种及用量,做到安全除草;防虫治病要掌握好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做到有效防治。

4.收获:在玉米成熟期,要根据天气情况和玉米的成熟度适时收获。

收获时
要掌握好收获时机和收获方法,避免损失和浪费。

总之,玉米种植管理技术标准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从种植前的准备到收获的各个环节都加以重视和控制,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以及品种特性进行灵活调整。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直接关系着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关于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种子选择与处理1. 种子选择:玉米的种植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子,进行繁殖。

选择优良的种子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好的种子能够保证作物良好的生长。

要选择外形完整,无病害的种子,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2. 种子处理:在选择好种子之后,要进行种子处理,包括浸种、熏种、打药等。

浸种是将种子浸泡在药液中,以消毒和促进发芽;熏种是用药物熏蒸种子,以防治病虫害;打药则是在种子表面喷洒农药,以防治病虫害。

这些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减少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二、良好的土壤准备1. 土壤翻耕:在进行玉米的种植前,要先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等处理,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便于种子的生长。

翻耕不仅可以松土、改良土壤结构,还可以将农业废弃物和有机肥料充分混合,提高土壤的肥力。

2. 施肥:玉米对养分的需求较大,因此适当的施肥对于玉米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

在施肥的时候,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玉米生长的需要,合理施入有机肥、复合肥等,保证作物的养分需求。

三、适时的播种管理1.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适合4月-5月进行播种,南方地区适合3月-4月进行播种。

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来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

2. 播种密度:在进行玉米种植时,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应该播种4-6万株玉米,株距30-40厘米,行距60-75厘米,这样可以保证作物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四、田间管理技术1. 适时浇水: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因此及时浇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幼苗期和抽雄期,要确保土壤的湿润。

2. 杂草管理:杂草对于玉米生长的影响较大,需要及时清除。

玉米种植怎么管理?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怎么管理?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怎么管理?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玉米为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一直被誉为长寿食品,深受市场的欢迎,种植价值高。

而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做好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那么,玉米种植怎么管理?现将玉米各个生长期的田间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一、苗期管理苗期是指从出苗到拔节这个阶段。

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采用的管理措施包括:查田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

1.查田补苗:由于玉米种子质量和土壤墒情等方面的原因,会造成已播种的玉米出现不同程度缺苗、断条,这将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在出苗后要经常到田间查苗,发现缺苗应及时进行补种或移栽。

2.适时间苗、定苗:间苗宜早,应选择在幼苗将要扎根之前,一般在幼苗3—4片叶进行。

间苗的原则是: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齐苗和颜色一致的苗;去病苗,留健苗。

如果间苗过晚,会使植株过分拥挤,互相遮光,互争水分和养分,会使初生根系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定苗一般在5—6片叶时根据品种和地力进行。

定苗时间也是宜早不宜迟。

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区和地块应增加间苗次数,适当延迟定苗时间,但最迟不宜超过6片叶。

定苗时一定要注意连根拔掉,避免长出地茬苗。

定苗时应做到“四去四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大小苗留齐苗,去病苗留健苗,去混杂苗留纯苗。

而且要注意间苗要在晴天进行。

3.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分生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还可以消灭杂草,减少地力消耗,改善玉米的营养条件;消灭杂草、防止草荒,从而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消耗和病虫的传播,为玉米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

苗期一般应进行三次中耕,第一次在定苗之前,幼苗4—5片时进行,深度3—5厘米;第二次在定苗后,幼苗30厘米高时进行,深度为7—8厘米;第三次在拔节前进行,深度5—6厘米。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方法
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的土壤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将土壤平整并深翻,确保玉米种子的生长环境良好。

2. 浸种:在播种前的24小时内将玉米种子浸泡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不应超过36小时。

浸出了空气的种子更容易发芽。

3. 播种:根据土壤条件和天气情况选择播种时间。

一般来说,春天是玉米种植的最佳时间。

每行种植两到三个玉米种子,将其深埋土壤中,种子间距应在10-15cm之间。

4. 管理水分:玉米需要足够的水分来生长,因此,土壤中的湿度应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在干旱期间,需要给玉米浇水,但不要过度浇水以避免水分过度引起根部枯死。

5. 缩小间距:在玉米长到30厘米左右时,需要将它们之间的间距缩小到10-15厘米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并使植株间的空气流通。

6. 追肥: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需要在播种后不久施肥。

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应该进行一次补充营养的肥料施用。

7. 防虫和病害:玉米容易受到虫害和病害的影响。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8. 收获:玉米一般在播种后3-4个月后可以收获。

剥去玉米外壳,并将玉米晒干或烤干以便长时间保存。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确保玉米产量和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面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不仅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还可以保护农作物免受病虫害的侵害,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介绍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玉米种植管理技术1.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避风阳光充足的地块。

避免在积水地、盐碱地和病虫害发生地种植。

2. 土壤处理: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整地,施入有机肥料,使土壤肥力充足,并加入适量的磷、钾肥,提高土壤肥力。

3. 品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玉米品种,耐寒、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

4. 播种时间: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避免遭受低温和灾害。

5. 种植密度: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一般每亩种植15-18万株。

6.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合理施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复合肥和微量元素肥等,及时补充作物所需养分。

7. 灌溉管理:根据玉米的生长期,科学合理进行灌溉,避免干旱影响作物生长。

8. 病虫害监测:定期对玉米田进行病虫害监测,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1)玉米锈病:使用抗锈病品种,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适时喷施药剂。

(2)玉米灰斑病:采用轮作休耕、合理施肥,注意通风透光,选用抗病品种。

(1)玉米螟:采用选择性杀虫剂喷洒、集约化栽培等技术控制虫害。

(2)玉米象甲:选用防虫品种,定期监测虫害发生情况,适时施用杀虫剂。

(3)玉米蚜虫:定期喷施杀虫剂,注意清除害虫天敌。

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对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进行种植管理,及时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广大农民朋友们加强学习和实践,科学种植,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为我国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玉米栽培管理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

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对于保证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一、选用适宜的土壤和地点玉米喜欢温暖、湿润、透气性良好、排水能力强、含磷富、土层深厚的土壤。

如轻度酸性和5.5-7.5的PH值、潮湿程度高,能快速吸水的砂壤土或黄壤等土壤便是玉米喜欢的土壤类型,尤其在发生病害时更为重要。

应避免种植在污染较严重、病虫害较多或者地势低洼的土地上。

同时,在栽培玉米过程中应定期测土施肥、保持地力平衡,避免长期单一作物种植,防止土壤透气性变差、土壤酸性逐渐增加等。

二、科学施肥玉米需要充足的养分才能保证其稳定的生长和高产量。

玉米的肥料需求量大,尤其是氮肥和磷肥,因此,在栽培玉米时应科学施肥。

一般而言,栽培玉米应施入大量的有机肥和磷钾肥,并配合适量的氮肥。

具体的施肥措施可以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种植方式等因素进行调整。

另外,在施肥过程中还要注意避免氮过量、磷过量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尽量避免不正确的施肥方法,保证施肥的科学、合理和均衡。

三、合理的土地耕作在耕作方面,要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田间地力的均衡,防止天气极端情况下因为排水不畅而导致的水分积聚,保证种子的萌芽和生长。

种植玉米的土地需要在秋季或者春季深翻,使得土壤鬆松,通气性好。

平时还要注意草药和杂草的清除,避免这些杂草对玉米的生长和发育的不良影响。

四、合适的播种和移栽玉米的种子选择和播种方式对于玉米生长和产量具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而言,要选择经过育种、产生较好生长习性的良种,以保证其萌芽率和发芽的速度。

播种的时间要在4月中旬-5月中旬之间,种子约需距离土面3-4cm的深度播种,保证种子吸水透气。

还可以将种子处理掉无用的休眠物质,通过化学处理方法来提高生长速率和生长率。

五、合理的灌溉水分是保证玉米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栽培玉米时,需要注意合理的灌溉方法。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与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选种与育苗
选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同时要注意种子的质量。

育苗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

二、田间管理
1. 土壤管理: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应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

在播种前应进行深翻和施肥,同时注意控制土壤酸碱度和盐分。

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6-8万株。

3.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应根据需要进行追肥,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时机,避免过度施肥导致秸秆柔软和病虫害的发生。

4. 灌溉管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灌溉,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5. 病虫害防治:玉米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应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

三、收获与后期管理
玉米的收获时间一般为9-10月份,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收获时机和
方法,避免损失和质量下降。

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干燥和储存,避免霉变和虫害。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获得高产高质的玉米产量。

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谷物作物,常用于制作粮食和兽药,它还可以用来当做牧草。

其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场地选择:玉米最适宜向阳的地方种植,因为它们可以把更多的日照利用到植物体内,从而增加产量。

地面也必须保持比较湿润,因为在土壤容易干燥的情况下,作物的生长会降低。

2.土壤改良:玉米种植前必须进行有效的土壤改良,这样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3.种子选择和播种:种子选择要根据环境条件选择耐旱耐寒耐病的良种,播种时要注意每株间的空隙应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植株的生长发育。

4.施肥:施肥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方法。

玉米种植时,应根据玉米的生长需要适量施入氮肥、磷酸盐和微量营养元素等,以促进其生长发育。

5.灌溉:当气温很高的时候,玉米会急剧减产,因此为了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在玉米种植期间应定期进行灌溉,以防止土壤干燥。

6.除草:玉米种植期间,要及时除草,以防止杂草与玉米竞争营养,使玉米生长发育正常。

7.病虫害防治:在玉米种植期间,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程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以上就是玉米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内容,若您还有其
他疑问,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种玉米的种植技术

种玉米的种植技术

种玉米的种植技术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选种、育苗、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介绍种玉米的种植技术。

一、选种1.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

根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如早熟品种适用于短生境区,耐寒品种适用于寒冷地区。

2.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

根据当地病虫害的流行情况选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以降低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二、育苗1. 土壤消毒。

使用熏蒸法或化学处理法对育苗土壤进行消毒,以防止病菌和虫害的侵害。

2. 适当施肥。

在育苗土壤中添加适量的有机肥和矿质肥料,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促进幼苗生长。

三、田间管理1. 土壤准备。

提前进行耕作,将土壤翻松、平整,除去杂草和残根,为玉米的种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播种密度。

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确定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8-10万株。

3. 灌溉管理。

及时进行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过度湿润,以防止发生根部病害。

4. 施肥管理。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5. 病虫害防治。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灭虫灯等。

四、收获1. 收获时机。

根据玉米的生长周期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当的收获时机,一般在玉米籽粒充实、颜色变黄且水分含量适宜时进行收获。

2. 收获方法。

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将玉米的穗部剪断,并将玉米穗摘下,储存或加工处理。

以上就是种玉米的种植技术的一些要点介绍。

种植玉米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气候、品种、病虫害等因素,合理施肥、浇水和管理,才能获得丰产丰收的好效果。

希望对种植玉米的农友们有所帮助。

种植玉米的技术和方法

种植玉米的技术和方法

种植玉米的技术和方法1、中耕除草。

苗旁宜浅,行间宜深。

中耕虽会切断部分细根,但可促发新根,控制地上部分旺长。

套种玉米田在苗期一般比较板结,在麦收后应及时中耕,去掉麦茬,破除板结。

2、蹲苗促壮。

蹲苗应从苗期开始到拔节前结束。

并用新高脂膜喷施幼苗,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蹲苗应掌握“蹲黑不蹲黄,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湿”的原则。

套种玉米播种生长条件较差,一般不宜蹲苗。

3、水肥管理。

磷肥在5叶前施入效果最出色,因此,应当狠抓水肥管理工作,促弱留苗。

磷、钾肥和有机肥应当在定苗前后融合中耕尽早施入。

并在玉米抽穗期前施肥壮穗灵加强农作物生理机能,提升受粉、受精卵、灌浆质量,减少千粒重。

4、防治虫害。

玉米苗期害虫种类较多,尤其是夏玉米。

目前,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地老虎、蚜虫、蓟马、棉铃虫、灯蛾、麦秆蝇等,应及时做好虫情测报工作,发现害虫及时防治。

同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提高药剂有效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效果。

1.收割前的准备工作工作1.1 选地:土地应为排灌好,均匀性好,土壤肥力中等偏上。

1.2 设立隔离区:由于甜质玉米受非甜玉米串成粉会构成非甜籽粒。

所以,同地栽种相同类型的玉米必须隔绝,甜玉米用地周围米之内无法栽种普通玉米;强化辣与逊于甜玉米也应当距离米。

也可以实行时间隔绝措施,即将成熟期相似的相同类型玉米的播种期间隔15~20天,并使它们花期不突遇。

播种辣玉米笋的田块不必隔绝。

1.3 整地:在适耕期翻地、耙地,使土壤疏松。

起畦,畦底宽厘米(约4尺),畦面宽厘米(约3.5尺),在田块四周挖30公分深的排水沟。

1.4 种子准备工作:罗雷在阳光吸油纸种子两天,回去杂。

甜玉米种子不必乙年宜用干种子直播,出苗率低。

乙年丫蕊条件不最合适或方法不当可以并使发芽率快速上升。

1.5 防治地下害虫及鼠害:甜玉米种子易受地下害虫及鼠害危害,播种的同时将广谱杀虫刹3%呋一甲颗粒剂少量施于种子旁的洞穴里,其散发的奇臭可防止地下害虫和鼠类吃掉种子。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也有着广泛的种植面积和消费需求。

针对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玉米的种植要点、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

一、种植要点1. 土壤选择:玉米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但最好选择湿润、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

同时要避免重金属、酸碱度过高或过低的土壤。

2. 品种选择:根据种植区域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

一般分为早熟、中熟、晚熟三类,根据当地的生长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

3. 播种时间:播种时间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一般以当地气温、降雨情况和光照等因素为参考,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播种。

4. 密度管理: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农作物得到适当的养分和光照,从而提高产量。

一般来说,早熟玉米每亩播种量为15000-16000株,中晚熟玉米每亩播种量为12000-13000株。

5. 地膜覆盖:在北方地区的早春播种时,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的生长。

二、施肥管理1. 基肥施用:在播种前,根据土壤养分情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基肥。

一般可选择有机肥、农家肥、复合肥等进行施用。

2. 追肥施用:在玉米生长期间,根据生长状况和气候条件,进行适时适量的追肥。

一般可选择尿素、复合肥等进行施用。

3. 化肥用量:化肥施用量的多少要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玉米生长需求来确定,可以做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施肥。

4. 施肥技术:在施肥时要注意技术,避免施肥过量或不均匀,建议采用分次、分面施肥的方法,留意施肥技术和环保。

三、病虫害防治1. 玉米病害:主要有灰斑病、锈病、丝核病等,可以采用轮作、间作、优良品种抗病栽培、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2. 玉米害虫: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蚜虱等,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3. 预防为主:加强玉米的田间管理,保持玉米的健康生长状态,增强其抵抗力,从源头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技校讲课稿】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一)生育期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

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二)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

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一)播前准备1、土地准备(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

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秆还田和绿肥地要切茬,翻埋良好。

结合耕翻,将全部有机肥料、氮肥的40%~50%及磷肥的70%~80%作基肥全层深施。

(2)播前土壤封闭及整地:整地前用50%乙草胺100~150g、或90%乙草胺(禾耐斯)80~100g、兑水30~40kg,均匀喷洒土壤表面对杂草进行土壤封闭,随后进行耙磨整地,达到“齐、平、松、碎、净、墒”标准的待播状态。

2、种子准备(1)选用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具有良好的增产潜力,是玉米取得高产的基础。

应结合各地的生态类型,选用适宜的良种。

目前新疆玉米生产中主要推广的优良杂交种有三种类型:中晚熟类型,中熟类型,早熟类型。

(2)种子精选:按照精准种子的要求,使用达到国标()二级良种标准以上的商品种子。

纯度96%以上,净度99%以上,发芽率85%以上,水分含量不高于13%。

种子色泽光亮,籽粒饱满,大小一致,无虫蛀、无破损,以满足精准播种的要求。

(3)种子处理:播种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适当的专用种衣剂包衣种子,或根据需要选用相关的杀虫剂、杀菌剂、微肥等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达到防治病虫害,促进生长的目的。

(4)播种机具的调试:按照精准播种的要求调试好播种机具的传动、排种、追肥等部件。

(二)播种技术1、适宜的播种期确定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应参考以下三个方面:(1)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玉米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10~12℃为幼芽缓慢生长的温度。

(2)播种时的土壤墒情;(3)保证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成熟。

出苗较快而整齐,有利于苗期培育壮苗;播种过早,出苗时间延长,出苗不整齐,易烂种。

2、播种方式根据收获机械来配置播种方式,目前玉米生产中主要有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两种播种方式。

3、播种量采用气吸式精量播种机播种,每亩下种8000~10000粒。

玉米播种量因种子大小、种植密度、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5、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

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8cm。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

随着玉米栽培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紧凑耐密的高产、抗倒玉米杂交种的推广,使新疆玉米产量大幅度增长,合理密植的增产效果已被大量的生产实践所充分证实。

玉米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粒重三者构成,三者的乘积就是亩产量,它们的乘积越大,产量就越高。

生产中总是希望穗多、穗大(粒多)、粒重。

然而在玉米群体内穗数与粒数、粒重既紧密相关,又相互制约,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内个体间的矛盾逐渐加大,密度越大,这种矛盾和制约的作用就越大。

根据新疆玉米生产实践和试验结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1、根据品种株型确定密度紧凑型、半紧凑型中晚熟玉米,如SC—704、郑单958、掖单22、农大108、新玉11号等,适宜的种植密度为5000~6000株;平展型中晚熟玉米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

同类型早熟品种亩增加500~1000株。

2、根据土壤肥力、质地土壤肥力高的地宜密植,土壤肥力低宜稀植;土壤质地轻、通透性好的土壤宜密,土壤质地粘重、透气透水差的粘土地宜稀。

3、根据管理水平、水肥投入确定。

管理水平高、水肥投入多的地宜密植;反之,管理水平较低,水肥投入达不到的地宜稀植。

(四)施肥技术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三元素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

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基肥最好是优质腐熟农家肥或翻压绿肥等有机肥。

施肥量和施肥方法还要依据产量指标、土壤肥力基础、肥料种类、种植方式以及品种和密度等综合运用。

1、需肥规律(1)玉米吸收氮、磷、钾元素数量和比例玉米一生对氮、磷、钾的吸收数量和比例,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外,还因土壤、肥料、气候以及施肥方法不同而有差异。

据1989年新疆土壤普查结果表明,新疆土壤含钾比较丰富,而缺氮少磷。

根据试验测定,平均每生产100kg籽粒平均需吸收氮素,磷,钾。

吸收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这一数量和比例可供制订施肥方案时参考。

(2)不同生育阶段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玉米在不同的生育阶段,吸收氮、磷、钾的速度和数量,都有显着的差异。

一般来说,玉米幼苗时生长较慢,植株小,对氮的吸收量较少,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拔节至开花期,进入快速生长,此时正值雌雄穗形成发育时期,吸收营养元素速度快、数量多,是玉米需要营养元素的关键时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50%左右;籽粒灌浆期,吸收速度和数量逐渐缓慢减少,此期对氮的吸收占总量的45%左右。

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基本上与氮素相同,拔节孕穗至抽雄达到高峰,授粉以后减慢。

而玉米对钾的吸收,在抽穗授粉期吸收50%左右,至灌浆高峰时已吸收全部的钾。

新疆土壤一般富钾,一般不考虑钾肥的施用。

2、施肥技术合理施肥主要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量、养分配比、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1)深施基肥基肥是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通常应该以优质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

其重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苗期和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目前兵团团场有机肥料肥源紧张,基肥基本上以腐熟的油渣、有机复合肥、秸秆还田、绿肥和化肥为主。

一般结合秋耕将所有有机肥、氮肥总量的40%~50%、磷肥总量的70%~80%全层深施。

(2)用好种肥种肥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所需,以速效性化肥为主。

由于化肥,特别是氮素化肥会引起烂种,因此要与种子分开施入,深度8~10cm。

种肥数量:氮肥总量的10%左右及施基肥后剩余的全部磷肥,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3)分次追肥①提苗肥:没有施用种肥的地块,结合第二次中耕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相当,加入腐熟过的油渣或羊粪20~30kg。

②孕穗肥:玉米拔节至抽雄是施肥最大效应时期,此期正值雌穗小穗分化盛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是决定果穗大小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需要较多的养分和水分。

孕穗肥宜采用速效氮素化肥,数量占氮肥总量40%左右,结合开沟培土施入,灌水后可迅速发挥肥效。

③花粒肥:玉米已完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籽粒中干物质产量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此时保持叶片青绿,延长叶片功能期,是增加粒重,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

由于这个时期玉米植株高大,无法进行田间机械作业,使用滴灌或自压软管灌溉的地块,可随水滴施5~10kg喷滴灌专用肥或其它速效氮肥。

或在开沟追肥施加入一定数量高效涂层尿素,控制并延缓速效氮肥的释放速度,延长尿素的肥效期。

④叶面喷肥:叶面喷肥操作比较简便,营养元素运转快,起效快,是根外追肥的一种补充,特别是对玉米缺素症的防治有良好的效果。

叶面肥的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稀土微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及部分生物调控剂等。

一般结合打药等措施一起使用。

3、施肥量的确定精准施肥就是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与肥料效应,提供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等适宜的用量和比例,实现经济合理施肥。

目前主要按产量目标测土配方施肥,常用的有养分平衡法、地力差减法、氮磷钾比例法等方法。

根据目前兵团玉米生产水平,一般玉米大田亩施肥量在50~60kg,氮磷比在1:~之间。

丰产田及制种田应根据目标产量增加施肥量。

(五)节水灌溉玉米植株根深叶茂,而且其生长期多处在高温条件下,属需水较多的作物。

玉米不同的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不同,必须依据玉米的需水规律,结合当地气候情况,进行科学灌溉,以满足玉米各个生育对水分的需求,保证高产稳产,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1、需水规律(1)田间需水量玉米田间需水量,指整个生育期由于生理活动、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所消耗的灌水、降水及地下水的总量。

它因品种、气候、土壤、栽培条件和产量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幅。

一般在正常的气候和合理栽培技术措施下,玉米的需水量随着产量提高而提高。

(2)玉米需水规律玉米生长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生育阶段,植株蒸腾面积及根系量都在发展,环境条也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所以其阶段需水量存在较大差异。

①出苗~拔节:苗期需水量较少,日耗水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13%。

②拔节~抽雄:需水量显着增多,日耗水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

③抽雄~乳熟:需水量达到高峰,日耗水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35%。

④乳熟~成熟:需水量开始下降,日耗水方/亩,占全生育期总量的%。

从玉米生育期需水规律看,需水量呈单峰曲线,苗期需水较少,孕穗(拔节~抽雄)增多,灌溉期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3)玉米各生育阶段对水分状况的反应实践和研究证明:玉米对水分状况的反应总的趋势是苗期比较耐旱,从拔节以后对水分亏缺越来越敏感,抽丝期最敏感,此后敏感性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