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06b5b6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ac.png)
试述南北朝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
南北朝时期是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骈文和散文都在此时期有所发展。
以下分别对南北朝的骈文和散文发展情况作简要概述。
1. 骈文的发展:
骈文是一种具有对偶、声韵、典故等特征的文体,主要流行于南朝。
在南朝,骈文受到帝王和贵族的重视,加上音韵学的发展和它在文学创作上的运用,形成了骈文畸形发展的局面。
骈文注重形式,讲究对偶和声韵,因此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
在南朝,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都是以骈文形式写成的,例如范晔的《后汉书》、郦道元的《水经注》等。
2. 散文的发展:
散文在南北朝时期也有一定的发展。
虽然骈文在南朝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散文在历史、地理等学术性著作中仍有所运用。
例如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等作品,以其朴素真实的描写和浓郁的文学色彩,成为了南北朝散文的代表之一。
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骈文的束缚,为散文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总的来说,南北朝时期是文学发展繁荣的阶段,骈文和散文都在此时期有所发展。
然而,由于骈文在南朝文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散文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然而,在历史、地理等学术性著作中,散文仍然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语文课解读古代散文与骈文
![语文课解读古代散文与骈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7dc7bf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e.png)
语文课解读古代散文与骈文古代散文与骈文是中国文学中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
本节课将通过解读古代散文与骈文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这两种文学形式。
一、导入引入(100字)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呈现相关的图片或摘录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与骈文名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听起来很美?这两者有何区别?二、介绍古代散文(300字)散文是以述事、抒情为主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包括:1. 客观真实:散文以客观、真实的方式描写事物或表达作者的情感,常常采用记叙、描写等手法。
2. 真情实感:散文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和个人体验,通过细腻而真挚的文字将作者的感受传递给读者。
3. 语言简练:散文追求简明、直接的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练性。
引导学生分析并欣赏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如《陈涉世家》、《咏史》等,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魅力。
三、介绍古代骈文(300字)骈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采用了排比和对偶的修辞手法,主要特点包括:1. 修辞华丽:骈文追求文辞华丽、修辞巧妙,通过排比、对偶等手法营造出艺术感。
2. 句式对称:骈文的语句通常呈现出对称的结构,通过将词句进行平行呼应,增强表达效果。
3. 认识世界:骈文常用来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观点,通过华丽的修辞形式彰显思想意义。
教师可以引用骈文名句,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滕王阁序》等,帮助学生理解骈文的特点和欣赏价值。
四、比较散文与骈文(400字)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散文和骈文的特点,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两者的区别和相互关系。
教师可以使用对比表或Venn图等方式,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1. 修辞手法:散文注重描述和表达真情实感,骈文则更加注重修辞、排比和对偶的艺术效果。
2. 语言风格:散文的语言简洁直接,骈文则常常使用文辞华丽的表达方式。
3. 表达主题:散文常以叙述、抒情为主,表现真实的生活与情感;骈文则较多用于阐述思想、观点或抒发哲理。
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4cdbbcc81c758f5f61f673a.png)
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篇一:骈文与骈赋和散文的区别】骈文与赋的异同是什么? - 知乎登录加入知乎骈文与赋的异同是什么?我想知道它们具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是怎样的?区别又在哪?能否举例说明?显示全部关注者7被浏览1293添加评论分享邀请回答关注问题写回答2 个回答默认排序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3 人赞同了该回答我觉得还是先整清楚一个维度问题吧,骈文和赋不是一个维度上的区分。
我讲啰嗦点吧,也好明白。
文分韵文和非韵文,需不需要押韵是以文体来讲的,跟骈或散无关。
比如赋、诔、铭等这些文体是韵文,需要押韵。
而序、跋、书信等文体是非韵文,不需要押韵。
确定文体也就确定押不押韵。
而你写赋呢,你可以写散赋也可以写骈赋,无论啥都要押韵。
同理写序,散骈皆可,都不需要押韵。
也就是说,骈文和赋,是存在叠加关系的两个文体标准,叠加起来称为骈赋。
赋偏重的是文章内容,比如铺陈赋物;而骈偏重的是文章格式,比如对仗。
我觉得两者并不能直接比较异同。
要说发展的话,只能说,骈文(赋)是文章(赋)的骈化过程的极值。
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文史爱好者/trans3 人赞同了该回答赋与骈文不是一类事物,划分的依据不同,也不存在发展的问题。
骈文是指用整齐的对偶句写的文章,相对的概念是散文;赋则是一种文体,相对的概念是诗、文、词等等。
骈文与赋的区别是多方面的。
从起源看,赋的源泉一是屈原、宋玉的楚地文学,二是荀子的《赋篇》;骈偶句古已有之,在汉魏时期,文章中偶句愈多、对仗愈工,渐渐发展为骈文。
从句法上看,骈文致力骈偶,而赋的正宗为散体大赋,自然以散句为主,至少骈散不拘。
从内容上看,“赋体物而浏亮”,兼抒情,多铺陈排比;而骈文因为只是文章的骈化,故可以胜任各种内容。
从格式看,赋要押韵;骈文需要平仄谐婉,句式对仗。
而且赋受儒学博识名物观念的影响,喜用僻字奇字,骈文则好隶事用典。
赋的题目一般带有“赋”字,骈文的题目没有固定规则。
赋和骈文又有共同性。
比如追求声律、敷衍辞藻、描写详尽等等。
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
![魏晋南北朝骈文与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cfa75aad02de80d4d8408a.png)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他跟随
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 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 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 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 理学知识。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 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 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 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南北朝的骈文
一、骈文的概念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骈文在形式上 讲究对偶,因其对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之 为骈文。在声律上虽不如诗歌严格,但追 求平仄配合、音韵谐和。其他如讲究文采 华美,讲究用典等等。骈文因其多用四六 句式,所以也称“四六文”。
二、骈文的产生和成熟
先秦散文中已出现偶句,在汉赋中骈偶 的成分增加,进而影响到散文,散文骈偶 化的倾向渐渐抬头。魏晋时期日趋定型, 骈文初步形成。南北朝时期达到了完全成 熟而极度兴盛的地步。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魏书》、《北史》均不立传,生平 事迹不甚可考,有的说他曾任北齐期城郡太守, 也有的说他官至秘书监,都不知道确否。不过从 本书本卷首署名及卷中自述来看,作者曾任北魏 抚军司马,担任过奉朝请,并且亲身经历了北魏 中后期的全盛与变乱。东魏孝静帝武定五年(547 年),杨衒之因有事重经洛阳,看到昔日金碧辉 煌、鳞次栉比的寺院宫观都成了鸟兽出没之所与 牧童野老往返之地,于是作者抚今追昔,感慨之 余,写下了《洛阳伽蓝记》一书。
伽蓝,梵文Samgharama(僧伽蓝摩)音 译的略称,意思是“众园”或“僧院”, 即佛教寺院。他之所以写这部书,不单是 为了记录北魏佛教全盛时期的概貌,也是 为了记叙当时社会的富庶,追溯祸乱的由 来,悲慨繁华的消失。因此,这绝不仅仅 是一部关于北魏佛寺的书,而且包含了丰 富的社会史料,对于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生 活、文化事业的各个方面都很有价值。 此书多采用单行散句,也杂有四六骈偶 句式,文笔洗练流畅,风格秾丽秀逸。
骈文 散文
![骈文 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b77b22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8.png)
骈文散文骈文和散文都是文学中的重要形式,虽然它们虽然不同,各有特点,但同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下面就围绕“骈文散文”进行一篇探讨。
一、什么是骈文?骈文是指两个以上意义相近或相反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词组,通过韵律、平仄、声调、意义等方面相互配合、结合,以达到修辞、升华、美化、概括表达等效果的文学形式。
骈文可以分为对仗、交互、堆叠等几种方式。
二、骈文的作用骈文的作用是对内容进行概括表达,同时也可以表达依偎、依恋、缠绵的感情,使语言更加优美、富有韵律美。
有时,它也可以起到升华意境、凝练思想的作用。
三、什么是散文?散文指的是没有严格的韵律、节律,但是在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方面,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同时也要有思想感情和文字表达的特点。
散文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写景散文、游记散文、叙事散文等等。
四、散文的作用散文的作用是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概括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可以通过语言、笔墨的精细表达,产生美学、情感上的享受。
五、骈文与散文的差异骈文和散文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是通过平仄、韵律、声调等美感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意义,而后者则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骈文更加注重形式上的美,而散文则更加注重内容本身的美。
另外,骈文大多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而散文则可以是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最常见的体裁。
六、总结在文学中,骈文和散文都具有巨大的价值。
骈文的韵律美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散文则可以让人以更加深刻的方式理解文化、历史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在进行文学创作或者学术研究时,无论是采用骈文还是散文,都需要根据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感情来选择适当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骈文
![骈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15382abb68a98270fefa0f.png)
骈文的构成特点
1、语言方面:骈偶和“四六”
2、用词方面:即用典和藻饰
一、骈偶和四六
1.骈偶常见形式
1)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
故情者文之轻,辞者理之纬。 《文心雕龙·情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
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萧统《文选序》
2 ) 骈文不仅要求整体对称,而且上下 联的
句法结构也要求一致 3)骈偶要求对仗工整。 即把事物分成许多“事类”, 要求用相同“事类”的语句相对。
骈文的发展
唐代科举以赋取士,其赋作即为源自 骈文的律赋。唐代公文亦为骈文,即四 六体。骈文由于迁就句式,堆砌辞藻, 往往影响内容表达,韩愈、柳宗元提倡 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首遭一挫;韩、柳 去世之后,影响又起,李商隐、温庭筠、 段成式皆此中好手,三人皆排行第十六, 故世称“三十六体”。入宋之后,在欧 阳修等人率领之下,古文运动掀起第二 轮高潮,散文大家迭出,而骈文自此渐 衰。
2、“四六”的基本结构
(1)四四: 四字句和四字句相对为四四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2)六六: 六字句和六字句相对为六六
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 鲍照《登大雷岸与姝书》
⑶四四四四: 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相对为四四四四。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吴均《与朱元思书》
把典故只融化成一个词或词组 正采耀乎朱蓝,问色屏于红紫 《文心雕龙· 情采》 《论语· 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 《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二)藻饰:追求词藻华丽
骈体文用的最多的词语是 颜色、金玉、山水、风月、灵禽、 奇兽、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 产生于魏晋时代,受到了汉代辞 赋的影响,是从古代文学中的一 种修辞手法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一 种特殊文体在六朝广为流行。 作为一种新文体,在当时对它还 没有一个正式和固定的称呼“骈 文”“骈丽文”的名称,是在唐 代以后才有。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40eb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82.png)
什么是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
古代文学中的散文和骈文是两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1. 散文:
散文是一种不拘泥于严格韵律和固定格式的文学形式,它在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散文的写作风格自由灵活,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广泛多样,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和见解。
在古代文学中,散文常常被用于记录历史事件、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等。
2. 骈文:
骈文是一种注重对仗、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文学形式,它在古代文学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骈文的写作风格严谨工整,语言优美华丽,内容多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在古代文学中,骈文常常被用于写作诗歌、辞赋等。
总的来说,散文和骈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两种重要文学形式,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在古代文学中,这两种文学形式常常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
北朝骈文与散文
![北朝骈文与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115ddd70ddccda38376baf8a.png)
《洛阳伽蓝记》艺术特色
蓝记》就记洛阳的佛寺伽蓝就是佛寺通过佛寺的兴废寄托对元 和凭吊全书分五个部分城内 城东 城南 城西 城北这五卷每卷都以佛寺为纲目 就是怎么怎么样有什么东西 到附近建筑的兴衰和历史故事风俗民情等等 都围绕一个佛寺展开叙述的 带领游客参观作者总是尽可能准确地细致全面地介绍各种建筑物的怎样精美 使人似乎回到了当年的洛阳城。 · eg:比如说讲到永宁寺它最高处有一座木塔 有九十丈有九层分为四个角 每个 一百二十枚 塔身分为四面每面有三个窗户 窗扉上有五行金钉 到了高风永夜 宝铎和鸣铿锵之声 闻及十余里不是有一百二十个铜铃吗 里都能听见他还写了塔北的佛寺有一丈八尺高的金佛一座有中短长度的金佛 佛像三座还有玉雕的佛像两座他说做工奇巧 冠于当时 在当时是最高水平的还写了寺内有僧房上千间外面有四个门 门楼有三层 狮子就是门口有石狮子力士就是金刚力士现在我们也可以看到风调雨顺就是 那里头那个我们看到的 就是力士他说这些东西,饰以金银 加之珠玉 庄严焕炳 都有金银还有珠玉他还写到四门之外 树以青槐,亘以绿水有绿水环绕 植着 客们都在树下休息这样一个庙既是宗教场所 又是园林 ,又是雕塑装饰这种种 一起是一个文物群 觉得很美他写的时候这些都毁灭了如他不写(后世人)就 eg:他在书里还结合佛寺的史迹揭露元魏上层贵族争权夺利而导致的互相残 死了然后大臣尔朱荣就带兵攻打京城把这个胡太后淹死了写到北海王元颢与 后被杀庄帝也不能忍受尔朱荣擅权把尔朱荣就在光明殿上杀掉他尔朱荣的侄
·
1:这个文体是纯然是散体刚才说《水经注》偶有骈体伽蓝记骈偶比《水经注》更 书纯粹是散体骈偶几乎是看不到浅近平易, 以本色代替雕饰常常吸收口语和俗语很 句
在南北朝文坛上是卓然自立其中大家经常引用的如《涉务》一段他讲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 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茠锄之,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南渡江,率为羁旅,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假令有者,皆 目观起一拨土,耘一株苗, · 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涉务 民以食为天三天不吃饭那不就得饿死了吗?这个庄稼从耕种 收获 簸扬经过好多时候才进仓库怎么可以轻 商业呢末业他指商业了下边批评江南的朝士从北方到了南方自己都不种田就靠国家的俸禄吃饭即使有人 种全是奴仆 其他人 种地根本就没有看到怎么起一拨土 种一棵苗(不知道)什么时候该下种什么时候该 么能够知道呢叫他做官 什么都办不了管家也管不好就是太悠闲了 ,这个文章 这个道理讲得非常好一个人悠闲不劳动 那就不行这文章对南朝世家子弟 依仗门第高贵游手 了尖锐批评上面这一段是其中的一段全是生活化的口语侃侃而谈 深入浅出 不用典故语短而意长 并没有 实感染力比那些咬文嚼字的文章还更高。
散文的起源
![散文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e8e9ca3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1.png)
散文的起源
散文最早的出现是在南北朝时期。
散文的前身是骈文。
骈文是一种严格对仗,长短结合的文体,四六句居多,多为歌功颂德,上表陈情之用。
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演化,后来的人们逐渐发现骈文由于格式的限制,很难表达人们的真情实感,加之骈文辞藻华丽,多为阿谀奉承之词,因此渐渐被淡出历史舞台。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结构相对自由的文体---散文。
现代文学对散文的定义有两种。
一种是广义的散文,是指除了小说诗歌、戏曲等文学体裁外所有的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
它专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我们今天所讲的就是第二种抒情散文。
在现代的文坛上,散文大家不乏其人,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不胜枚举。
比如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方纪的《挥手之间》,茅盾的《白杨礼赞》,孙犁的《荷花淀》等等,都是丰富的精神盛宴。
说到底,抒情散文就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我们心中的折射;就是我们对世界各种事物哲学思考和分析的记述,就是我们与大千世界心灵沟通和互动的产物。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和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541a992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c.png)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和散⽂魏晋南北朝是我国辞赋发展的⼀个重要转变时期。
从先秦辞赋的抒情化转向了西汉以咏物为主的散体⼤赋,⾃东汉末年开始,以抒情咏物为主的⼩赋逐渐增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仍有散体⼤赋,但咏物抒情⼩赋占了较⼤的⽐重,成为这个时期辞赋的主流。
与东汉班固、张衡等赋家兼善散体⼤赋与骚体辞赋不同,这⼀时期的作家往往集诗⼈与⼩赋作者于⼀⾝,这也标志着诗赋交相影响的深化与合流的趋势。
赋体受诗的影响,语⾔趋向骈偶化。
骈偶作为⼀种增加语⾔对称美的修辞⼿法,被辞赋家们逐渐刻意追求和雕琢,于是骈⽂逐渐取代了辞赋,成为“⼀代之⽂学”。
骈⽂和散⽂是相对⽴⽽存在的。
散⽂是⼀种⽐语⾔精练⽽⼜不受形式约束的⾃由体⽂章。
由于⽂⼈⼤量地⾃觉运⽤骈偶这种修辞⼿法,因⽽南北朝的散⽂并不发达,只在史传、地理等学术著作中有些优秀作品,成就较⾼的是北魏郦道元的《⽔经注》和北魏杨之<洛阳伽蓝记》。
⼀、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时赋的发展呈现出两种趋势。
在内容⽅⾯是咏物赋增多,⼤多取材于“草区禽族”,⽽在此外的⼀些作品中抒情成分增多,在形式⽅⾯则表现为除个别⼤赋外,作品的篇幅普遍短⼩,⾏⽂也⽇趋活泼,很⼤程度上摆脱了汉赋堆积名物辞藻的板重之习。
最能代表这⼀时期辞赋发展成就的,当推曹植、王粲、潘岳和左思等⼈。
曹植最著名、最能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洛神赋》。
赋序称“感宋⽟对楚王神⼥之事,遂作斯赋”,可知此赋的写作是受到宋⽟《神⼥赋》的启发。
它以浪漫⼿法,通过幻想境界,描写了⼀个神⼈相恋,⽽⼜⽆法结合,终于含恨分离的悲剧故事,充满着抒情⽓氛与神奇⾊彩。
作者将⼀位端庄秀丽的美⼥形象刻画得⼗分⽣动传神。
特别是写她将⾄的神情,更画出了⽔上⼥神的特点,给⼈以若真若幻的感觉,“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尘,动⽆常则,若危若安,进⽌难期,若往若还”。
这种描写,其成就远⾮宋⽟《神⼥赋》可以⽐拟。
王粲在辞赋⽅⾯的成就远远超过他的诗歌。
曹丘在《典论·论⽂》中说:“王粲长于辞赋。
散体文和骈体文的区别在唐朝杂文
![散体文和骈体文的区别在唐朝杂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8295d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49.png)
散体文和骈体文的区别在唐朝杂文
古代散文和骈文的不同主要有:
1、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古代中国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
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
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
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2、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散文短小优美,生动有趣。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1c437b8c5022aaea988f0f46.png)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有所要求: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传、
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这一点与散文不同。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散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这一点相同,散文也用典。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虽也追求词句的华丽,但远不及骈文那么刻意。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cef40b64b35eefdc8d333d4.png)
散文、韵文、骈文、诗文的最大区别?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
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韵文:指有韵的文体。
与散文相对。
如诗、赋、词、曲和有韵的颂、赞、箴、铭、哀、诔等。
章炳麟《文学说例》:“韵文完具而后有散文,史诗功善而后有戏曲。
”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骈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诗文;表意:就是指像诗一样的文章,具有丰富的内涵。
诗歌的特点(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的。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释义。
指脍炙人口,并长久流传的诗歌和文章。
比如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李白的《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欧阳修的《生查子》、《蝶恋花》等等。
诗文一词泛指一切文学体裁。
诗原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在诗文一词中,诗是指诗、词、歌、赋等,包括格律诗和自由诗,旧体诗和新体诗;文是指除了诗词歌赋以外的,诸如元杂剧、小说、散文、戏剧、报告文学等文学体裁,以及记叙文、论说文等各种类型的文章。
但通常具有文字华美,具有韵律等“诗”的特点。
新第六章 辞赋、骈文与散文
![新第六章 辞赋、骈文与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26127efad6195f302ba636.png)
《哀江南赋》以自身经历为线索,叙述了梁 朝由兴盛到衰亡的全部过程,抒发了国破家亡后, 身仕异朝的矛盾与痛苦之情,表达了浓重的故国 之念、乡关之思。
此外,《小园赋》、《枯树赋》、《竹杖 赋》都是后期的抒情之作。
“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杜甫《咏怀古迹》)
• 归去来兮辞并序 陶渊明
• 1、解题
• 此赋是黄初三年,作者入朝后返回封地,途 经洛水,有感而作。洛神,即洛水女神,相传为 古帝伏羲之女,淹死于洛水。
• 关于此赋的主题,有“感甄说”,“艳遇之 思说”等。
• 假托洛神思慕君王,含恨离别的情节,抒写 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以及理想破灭后的惆怅 与悲哀。
•
• 2、内容层次
• 第一层(开头段):经洛水,遇洛神,惊异 其美。
• 1、赦罪可降:
•
“朱鲔涉血于友于,张绣剚刃于爱子。”
•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 2、录用前途:
•
“佩紫怀黄,赞帷幄之谋;乘轺建节,奉
疆埸之任。”
第三段:北魏不足恃,处境危险/晓之以理。 1、南燕慕容超、后秦姚泓均被刘裕擒杀。 2、“北虏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伪孽昏
狡,自相夷戮;部落携离,酋豪猜贰。”/ “方当 系颈蛮邸,悬首藁街。”
1、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之推,字介,祖籍琅琊临沂。初仕梁, 梁亡,逃奔北齐后仕周、隋。
颜之推是一位学者。
《颜氏家训》是一部告戒子孙之作,说教之 处,常利用亲身经历以证之,从中可见当时社会 风气。其中《文章篇》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
《颜氏家训》语言质朴,文气平易,无论 叙事还是议论,都非常平实而真挚,其中一些生 动传神的小故事,完全可以看作情味隽永的笔记 文。
举例说明古代散文类型
![举例说明古代散文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316172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c5.png)
举例说明古代散文类型
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文体之一,它以散列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或描写事物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古代散文的常见类型:
1. 骈文:骈文是古代散文的一种形式,它使用并列的句子和词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
这种散文通常富有韵律和音韵,给人一种优美的感觉,例如《九歌》中的“骆驼铃铃”。
2. 诗散:诗散是将散文和诗歌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创作的文体,它既有诗歌的韵律和意象,又有散文的自由表达方式。
例如唐代骚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在诗句之间穿插了散文叙述,既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又描绘了历史背景。
3. 清平乐:清平乐是唐代散文的一种形式,它以平和、舒缓的语言表达人们对平和生活的向往,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情感。
例如刘禹锡的《陋室铭》中,他以朴素的文字描绘了自己清贫的生活环境,却表达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4. 游记:游记是以作者亲身经历为基础,描述游历过程、感悟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
例如宋代文人苏轼的《东坡志林》,他在游历时观察并记载了那些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领悟。
5. 随笔:随笔是一种倾注作者个人情感和思考的散文形式,它不拘泥于特定的主题或形式。
例如清代文人梁启超的《背影》,他写下了自己与父亲的一次离别,通过一段朴实的回忆,表达了深深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珍视。
古代散文在表达情感、思想和描写事物方面具有广泛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类型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体验。
散文的别称
![散文的别称](https://img.taocdn.com/s3/m/c1c7135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6.png)
散文的别称
- **古文**:散文在古代被称为古文,这是相对于骈文而言的。
骈文又称骈俪文、骈偶、骈体、四六等,是一种以对偶为主的规范化、格律化的文体。
古文则是对骈文而言的,指的是先秦和汉朝的散文。
- **小品文**: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其体制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包括序、跋、记、传、铭、赞、墓表等。
小品文的名称最早始于晋代,代表作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等。
- **杂记文**:杂记文也是散文的一种,内容较为广泛,包括历史掌故、遗闻轶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评、读书笔记、旅行见闻等。
杂记文的代表作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 **笔记文**:笔记文是一种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文体。
笔记文的内容包括历史琐事、文艺琐事、人物琐事、山川名胜、考证辨伪等。
笔记文的代表作有干宝的《搜神记》、苏轼的《东坡志林》、洪迈的《容斋随笔》等。
总之,散文的别称有很多,不同的别称可能会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
第六讲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
![第六讲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52830df78a6529647d53b5.png)
1、宋代的骈文代表鲍照、谢庄, 代表作分为《登大雷岸与妹书》、 《月赋》 2、齐梁的骈文代表空稚圭、江淹、 陶弘景,代表作分为《北山移文》 和《恨赋》、《别赋》、答谢中 书书》
二、北朝散文三步曲 (一)郦道元的《水经注》
《水经》原是魏晋时人所著一部水文地理书,郦道元嫌其 过于简略,繁征博引为之作注,比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为一 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为《水经注》 此书兼有科学与文学两种性质,除具有极高的地理学文献 价值外,还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为作者在写此书时,因水记 山,因山记景,因景记人,还记载了大量的故事传说,风土人 情及历史掌故,故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书中许多记叙山川景 物的片断,皆是优美的风景散文。
(园林风 物建筑的著作。它以北魏都城 洛阳佛寺园林为中心,广泛地 记叙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 俗、地理,以及历史沿革、掌 故传闻。 颜之推写《颜氏家训》的目的 在于希望子孙学以自立。作者写作 之时,仿效圣人的意思,不仅以治 家为主,而且涉及到了当时的政治、 道德、风俗、文化,并体现了作者 为文典正、华实相符的主张。
第六讲:
南北朝的骈文与散文
张振龙 2004-12-01
一、南朝的骈文
(一)骈文的兴起与发展;西汉后期的散文已出现偶俪之句,且逐渐增 多;魏晋以后,日趋定型;宋齐之世,更加精工,至庾信达到极致
(三)骈文在南朝的发展
(二)骈文的定义与特点
1、骈文的定义 2、骈文的特点:讲文采, 讲对偶,讲用典,讲平仄 压韵
03骈体文
![03骈体文](https://img.taocdn.com/s3/m/4f8d09d8d4d8d15abe234eed.png)
春秋战国
骈文的对偶句式,很早就出现在中国古代散文 中了。如《尧典》:“直而温、宽而栗lK;刚 而无疟,简而无傲。”这些句式,对仗工整、 排列整齐、措辞典重、声音悦耳,便于记诵。
到春秋战国时期,这种骈俪句式开始以成片成 段的形式在文章中出现于行人辞令、策士说辞、 诸子论辩之中,或成为单篇文章的主体部分。
晚唐李商隐的新体骈文,重又回到格律精严的 旧路上去,但清新流丽,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宋代
宋初骈文,在形式上取法唐人,大致上还是分 律化和散化两类,律化骈文几乎都以李商隐等 的骈文发展为楷模。
宋人对骈文也进行了改革。一是将骈文使用范 围进一步限制在公牍一类;二是以古文家写散 体文的手法来写清空质直,摒弃华采、不用典 故的骈文。
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的 骈文,内容较为充实,有真情实感;语言更为 精美、用典力求贴切,四六排列整齐,错综而 有规律。
中唐之后,骈文和散文进入反复斗争时期。韩 愈、柳宗元掀起了“古文运动”,倡为古文, 抨击骈文,使骈文仅流行于奏议诏诰之中,而 书信、碑传、吊祭著述多用散体。但骈文仍有 较大影响,而一些散文骈文家如陆贽便顺应时 势对骈文进行改革,进一步发展了骈文散化的 倾向。
骈体文
产生 发展的历史轨迹
体式特征
骈体文
骈文,也叫骈体文、骈俪文、四六文,或简称 骈俪、骈偶、四六,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 特殊文体。
骈本指两马并驾、俪本指夫妻成双,骈俪二字 形象地概括了这种文体的一个主要特点,即要 求语言平行、对称。成熟的骈文,以骈偶、用 典和一定声律为主要特征。
广义:包括辞赋等所有以对仗、骈偶、用典、 讲求声律为特征的文章。
一是骈句的使用范围开始向书、表、檄文等应用文体 中迅速扩展;二是造语更为精密,句式更为工整流丽; 三是追求辞采而又富于情韵内美,文章显得情文并茂。 总而言之,这期间文章的主要倾向也仍旧是骈散相间, 以气运文;不似东汉文章那样凝重,也不似六朝那样 轻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与散文的区别,骈文有所要求: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芜城赋》。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哀江南赋》。
散文:
古代散文: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现代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文学样式。
散文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骈文是一种从修辞学角度划分的文体,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
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
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而散文对骈文莱说,就是散文不用对偶,只要散行的文字构成文章。
言语优美,形散而意不散~~~~~~
一是对仗;骈体文的句子多数是四、六句,而且对偶。
比如吴均的,这一点与散文不同。
二是声韵;讲究“四声八病”,用字讲究平仄。
比如孔稚珪的。
散文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三是用典;用古代的人和事来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
比如鲍照的。
这一点相同,散文也用典。
四是藻饰;讲究文字华丽,不惜堆砌词句。
比如庾信的。
散文虽也追求词句的华丽,但远不及骈文那么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