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屈原的评价
名家对屈原的评价
名家对屈原的评价
《名家对屈原的评价》
屈原是一位传奇般的诗人,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第一人”,他的《九歌》和《离骚》更是经久不衰,被誉为“古典文学的经典”。
著名诗人李白曾说:“屈原把江湖的悲情写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把古人的悲哀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
著名文学家苏轼也曾说:“屈原的诗歌不仅是抒发悲哀的诗歌,更是让人感受到古人的悲情,他的诗歌把江湖的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
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曾说:“屈原的诗歌不仅是抒发悲哀的诗歌,更是把古人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
屈原是一位传奇般的诗人,他的诗歌把古人的悲哀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古典文学的经典”。
怎样评价屈原
怎样评价屈原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屈原,是中华民族的一根铁骨。
历数古今中华先贤,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
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他在漫漫长路上的执着求索,在颠沛流离的坎坷境遇里的不断歌吟,在青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为后人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一、屈原所处的时代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
这个时期,曾经辉煌灿烂过的泱泱楚国开始逐渐显出颓败的景象。
屈原降生的半个世纪前,令尹吴起鉴于当时楚国“贫国弱兵”的现状,向楚悼王提出了变法主张。
楚悼王不顾贵族的反对,采纳了吴起的建议,“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
可是,悼王不久病死,楚国贵族集团乘机起而政变,杀掉吴起,使变法归于失败。
楚国从此更加走向没落。
相反,公元前361年楚国的对手秦国任用商鞅,积极推广新法,“居五年,秦人富强”。
秦孝公死而商鞅被车裂后,新法仍然贯彻了下去,结果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头号强国。
屈原生活的楚怀王、顷襄王两朝,“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
怀王朝,权臣佞幸“好伤贤以为资,厚赋敛诸臣百姓,使王见疾于民”,并且“大臣播王之过于百姓,多赂诸侯以王之地”,使楚国滑到了危亡的边缘。
顷襄王朝,“楚王恃其国大,不恤其政。
而群臣相妬以功,谄谀用事,良臣斥疎,百姓心离,城池不修。
既无良臣,又无守备”,最后弄得郢都陷落于秦军之手。
屈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中走上了政治舞台。
二、屈原的生平屈原,名平,出生于楚国王室的贵族之家,为楚王的同姓。
其生卒年据郭沫若考证,为公元前340年至公元前278年。
他青年时代就开始从政,《史记》本传说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这一段时期,他身居要职,颇受信任,极力施展济民匡世的雄才大略。
关于对屈原的评价
关于对屈原的评价第一篇:关于对屈原的评价关于对屈原的评价一、前人评价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
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
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
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
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
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
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
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
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
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因此,他对屈原的评价是:‚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后汉的王逸则不满于班固这样的庸俗之见。
他盛赞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至于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又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宋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
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
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之说,甚为不满。
简短评价屈原200字
《简短评价屈原》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屈原。
屈原呀,那可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他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咱们国家古代的一位大诗人。
他特别爱国,心里总是想着自己的国家怎么样才能变好。
为了国家,他努力出主意,想办法,哪怕遇到很多困难,也从不放弃。
他还写了好多好多优美的诗歌,那些诗里呀,充满了他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关心。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次,楚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屈原一心想要帮忙解决,可是那些坏人却不听他的,还排挤他。
但是屈原没有灰心,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
屈原的精神真的很让人佩服。
他的坚持,他的爱国,都值得咱们好好学习。
同学们,这就是屈原,一个伟大的人!《简短评价屈原》同学们,咱们来说说屈原。
屈原是古代很厉害的一个人哟。
他对自己的国家那叫一个忠诚。
他总是为了国家的事情操心,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都写进了诗里。
比如说,当他看到国家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他心里特别着急,就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担忧。
还有一次,别的国家想欺负楚国,屈原就站出来,坚决抵抗。
尽管最后他的努力没有得到好结果,可他的爱国心一点儿也没变。
同学们,屈原这样的人,是不是很值得咱们尊敬呀?《简短评价屈原》同学们,今天讲讲屈原。
屈原这个人可了不起啦!他特别特别爱国。
楚国就是他心里最重要的。
他为了楚国能变好,付出了好多好多。
他写的诗,可美啦!诗里都是他对国家满满的爱。
我给你们举个例子,有一回楚国要打仗,屈原想方设法出主意,想让楚国胜利,可惜呀,没能成功。
但就算这样,屈原也没放弃爱国。
同学们,咱们要像屈原学习,热爱自己的国家哟!。
屈原人物短评范文
屈原人物短评范文
说起屈原啊,那可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超酷又超让人心疼的人物。
可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官场里却混得不太好。
他满心都是爱国情怀,一心想让楚国变得强大,可楚国的那些个权贵们啊,就像是一群瞎眼的蝙蝠,根本看不到屈原的好主意。
屈原整天在那儿苦口婆心地劝楚王要励精图治,要远离那些奸诈小人,楚王呢,有时候听一耳朵,有时候就把屈原的话当耳边风。
再说说屈原的性格,那叫一个耿直。
他可不会拐弯抹角,心里想啥就说啥。
在那个满是弯弯绕绕的官场里,他就像个愣头青似的。
那些小人在楚王面前说他坏话,他也不会去讨好人家,或者耍些阴谋诡计来为自己辩解。
他就觉得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不屑于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
最后呢,楚国越来越不行了,屈原那叫一个绝望啊。
他对楚国的爱就像熊熊大火,可这火却被一盆盆冷水给浇灭了。
他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打击,就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
这一跳啊,可把全中国的人都震撼了。
他用这种决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的忠诚,也让后世的人永远记住了他。
屈原啊,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在那个时代划过一道悲伤的弧线,但他留下的光芒却永远照亮了中国文化的天空。
他的诗歌,他的精神,就像一笔巨大的财富,世世代代都被人们敬仰和传承。
咱现在吃粽子、赛龙舟,不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嘛。
【最新范文】对屈原的社会评价
对屈原的社会评价(一)前人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
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罗江自杀。
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收入的《九辩》,王逸认为是屈原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之作。
他还认为,宋玉怜屈原“忠而斥弃,愁满山泽,魂魄放失,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宋玉甚至幻想怀王看到《招魂》之后,会觉悟起来召回屈原。
请看这个宋玉岂不是古今少见的尊师典范?真不理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何以要在话剧《屈原》剧本中把宋玉丑化为屈原的叛徒。
至于《卜居》和《渔父》,我认为也是屈原的后学悼念屈原之作。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
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
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
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
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
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
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
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
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
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屈原概括人物的品质
屈原概括人物的品质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忠诚正直:屈原对国家和人民忠诚正直,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他在楚国政治腐败、国家危亡之际,多次上书劝谏楚怀王,但都被奸臣排挤,最终被贬谪流放。
尽管如此,他仍然心系国家和人民,写下了许多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
2. 坚持理想:屈原一生都在追求自己的理想,即恢复楚国的强盛和尊严。
他不畏权贵,不惧艰难险阻,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
即使在遭受打击和迫害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用自己的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关怀。
3. 才华横溢: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诗篇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
他的作品充满了激情、悲愤和对人民的关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4. 坚韧不拔:屈原在遭受贬谪和流放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他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他在流放期间,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和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
总之,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品质和精神对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作文
司马迁对屈原的评价作文屈原啊,这个名字,就像一滴热泪滚落心间。
作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一生几可概括为"才高望重、忠言逆耳、含冤自尽"。
然而,司马迁这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屈原的评价,却远不止如此。
"屈原之赋,推陈致新"——这是对屈原诗歌创作的高度赞誉。
别看他生于战国纷争之世,却自有一股返朴归真、破釜沉舟的浪漫气质。
他的离骚奇思妙想,恣意遨游于神话传说之中,时而挥斥方折,时而穷经皓旧,前无古人可法,后无来者能绝其伟大。
读之令人如置身广袤无垠的诗海,浪涛万顷,意蕴悠远。
"屈原放旷多闲,赘益无穷"——这又是对屈原为人处世的一针见血之评。
放眼当世,哪个诗人儒雅闲逸如他?他本该可以做一个阖家宠儿,却偏要卷起诗稿,游手好闲于四方。
可更令人哂足的是,这位才高八斗的文人,居然被人诬蔑谗佞,被君王所弃。
好一个"赘益无穷"的怪才! "始作,气盛而体奇"——这无疑是对屈原诗歌风格的精辟概括。
他的诗篇之初,气势磅礴,意象奇崛,惊心动魄。
可到了后半,却又忽然"累牍之阙,终不可观"。
读到这里,我不禁沉思:是否这就是命运对他的报复?上天让他先尝一把才情横溢的滋味,继而把他打入寂寥无闻的深渊。
也许,正如司马迭评所言,"屈原贵而无位,才至而时穷"。
这才是命运对这位诗仙最大的嘲弄吧?他的诗才出众绝伦,却只换来了"沉疴""放逐"的下场。
而那些同时代的俗人,却能够权傥一时。
读到此处,我对屈原由衷地生出一股同情和敬佩之心。
他为了坚持理想和信念,宁可抛家舍业,漂泊四方,最终选择了一种高贵而悲壮的了结方式。
这份矢志不渝的精神,恐怕只有司马迭这样睿智的史家,才能将之完全领会和赞赏。
司马迭对屈原的评价,着实是中肯而精辟。
他从屈原的创作、人品、命运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解剖,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屈原人物短评800字高中
屈原人物短评800字高中屈原: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与文化巨匠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
他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而他的作品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关于屈原生平、政治理想、文学成就、精神品质等方面的详细评述。
屈原生平简介屈原,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楚国贵族之后。
他历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务,深得楚王信任。
然而,在政治斗争中,屈原遭到了排挤和流放,最终在公元前278年投江自尽。
屈原的政治理想与主张屈原的政治理想是以德治国,主张“美政”。
他认为国家应该以道德教化为基础,重视民生,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
同时,屈原反对贪腐和权谋,追求公正和仁慈的政治氛围。
屈原的文学成就与影响屈原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象深远,富有强烈的抒情色彩。
其中,《离骚》、《九歌》等作品更是千古传颂的佳作。
屈原的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楚辞”的开山鼻祖。
屈原的精神品质与价值观屈原的精神品质体现在他的爱国情怀和道德操守上。
他以国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抨击时弊。
同时,屈原重视诚信和节操,倡导高洁的人格。
他的价值观成为后世士人的典范。
屈原的悲剧结局与后世评价屈原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坚持正义、不肯妥协的性格所致。
他的离世引起了人们的深深同情,成为文学史上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
后世对屈原的评价极高,尊他为“诗魂”、“国士”。
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他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畏强权,勇于献身。
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的挚爱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屈原的文化意义与价值屈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更是一位文化巨匠。
他的作品和思想代表了楚文化的精髓,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屈原的文化意义在于他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屈原的诗风与特色屈原的诗风独特,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华丽,富有音乐美感。
屈原的个人品质和精神
屈原的个人品质和精神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个人品质和精神深受人们的推崇。
首先,屈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他忠诚、正直、执着、勇敢,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功利所动摇。
他热爱祖国,为了国家的利益而不惜放弃自己的官职和地位,甚至不惜以身殉国,表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其次,屈原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较高的文化修养。
他深入民间,倾听百姓的呼声,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表现出他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他还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知识,对诗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有较高的造诣,这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灵感。
最后,屈原具有坚定的信仰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他信奉道教,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强调了理想和信仰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屈原的个人品质和精神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他的爱国精神、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都对我们的人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 1 -。
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
高度评价屈原光辉人格的句子屈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家、文化名人,他的光辉人格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对屈原光辉人格的高度评价:1. 忠诚坚贞:屈原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他对楚国的忠诚可见一斑。
即使在被流放的时候,他仍然心系楚国,为楚王出谋划策,为国家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不遗余力。
2. 爱国奉献:屈原心怀国家,他的爱国之情深入骨髓。
他的诗作《九歌》、《离骚》等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意,他的政治理念以及为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都彰显了他的爱国奉献精神。
3. 才华横溢: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巨擘,他的诗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他的才华横溢,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着卓越的成就,也对后世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忧国忧民:屈原对国家和民众的命运始终心系于此,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忧虑。
他以自己的文字批判社会不公,呼吁国家改革,使人们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5. 正直坚韧:屈原在政治斗争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他不畏权势,不屈服于压力,表现出了非凡的坚定和正直。
这种正直坚韧的品质使他成为了历史上的楷模,也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6. 智慧卓越:屈原的政治见解和文学才华都体现了他卓越的智慧。
他的政治主张独到而深刻,他的文学创作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的智慧不仅在于他的思考和创作,更在于他的言行举止中展现出来。
7. 崇高理想:屈原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荣华富贵,更是国家的兴旺和民众的幸福。
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繁荣的社会,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未能实现,但他的理想仍然鼓舞着后人。
8. 宽容大度:屈原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没有怨恨和愤怒,而是以宽容和大度的心态面对。
他对待他人的态度始终友善和善良,这种宽容大度的品质使他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赞赏。
9. 爱民如子:屈原关心民众,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对民众的关怀和关注。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民众的生活状况,使他们能够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古人评价屈原的诗句
古人评价屈原的诗句
1.屈原的诗句充满了激情和情感,令人陶醉。
2.屈原的诗句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
3.屈原的诗句流露出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4.屈原的诗句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力。
5.屈原的诗句中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6.屈原的诗句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动人的情感。
7.屈原的诗句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打动人心。
8.屈原的诗句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9.屈原的诗句反映了他对人性的独特见解。
10.屈原的诗句充满了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理解。
11.屈原的诗句饱含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12.屈原的诗句展示了他对音乐和舞蹈的热爱和理解。
13.屈原的诗句揭示了他对爱情的痴迷和追求。
14.屈原的诗句中有着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内涵。
15.屈原的诗句直击人心,触动思绪和情感。
16.屈原的诗句构思精巧,用词贴切,意味深长。
17.屈原的诗句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
18.屈原的诗句富于艺术感染力,鲜明而深刻。
19.屈原的诗句充满了对理想追求和精神力量的呼喊。
20.屈原的诗句犀利而坚毅,展示了他对人生的坚守和勇气。
屈原列传对屈原的评价作文
屈原列传对屈原的评价作文
屈原,这个名字,一提起来,就让人想到那滚滚的汨罗江,还
有他那一身傲骨。
他啊,真的是个传奇。
你知道不?他不仅是楚国
的大臣,还是个大诗人呢!他的诗,每一首都像他的心,那么深沉,那么热烈。
说实话,我觉得屈原这人挺酷的。
你想啊,他身为大臣,却敢
跟楚王叫板,为了国家,他真的是拼了。
而且啊,他的诗,每一首
都那么有力量,那么有情感。
我觉得,他就是那种,心里有啥就说啥,一点也不藏着掖着的人。
不过呢,也有人觉得屈原太固执了,不该那么冲动。
可我觉得,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啊。
你看,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宁愿跳江也不
肯屈服。
这种精神,真的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我挺佩服他的,真的。
总的来说呢,屈原这个人,就像他的诗一样,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也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我觉得,这就是他为什么能流传千古
的原因吧。
每次想到他,我都觉得,人活着,就得有点追求,有点
信仰,不然,跟咸鱼有啥区别呢?。
屈原人物评价400字左右
屈原人物评价400字左右
屈原(约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军事将领、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受到后人的敬仰。
首先,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在楚国担任要职,为楚国政权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然而,由于权谋斗争和政治斗争,屈原最终遭到排挤和贬谪。
他的坚持原则、为国家着想的态度,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忠臣的一面。
其次,屈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学成就对后来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创作了《离骚》、《天问》等伟大的楚辞,这些作品以豪放、激昂、抒发抒怀的风格,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情感表达的深度。
此外,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开创了楚辞的先河,而且在思想内涵上富有独创性。
他对人生、政治、爱情等方面的思考,对后来文学家的影响深远,使他成为古代文学的巨擘之一。
尽管屈原最终因忠臣难为国而投江而死,但他的形象却在后世被传颂不衰。
他的忠臣孝子形象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被后人尊崇为楚国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的政治抱负、文学才情以及对国家的忠诚,构成了屈原形象的多维面貌,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中的一位永恒的人物。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评价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评价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精心编撰的一本传统文学作品,对于这位古代无双的英雄屈原,司马迁给出了独到的评价。
司马迁认为,屈原的追求生活力极强切、理想极准确,不仅拥有正气正路的美德,而且敢于担当使命去更新法律,具有坚定的斗争精神。
他钦佩屈原不畏惧死亡的精神,尊重他的敢于说出属实的心,尊崇他对乡里百姓的牺牲精神以及他为他的政治,社会,宗教信仰献出一切的热情。
当司马迁看到屈原立志更新法纪,自觉放弃封建礼教和礼仪,以言辞服人,使民以敬意复仇,他怀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惊叹赞叹之心无限钦佩。
此外,司马迁还称赞屈原对人生充满正义和理智,对世俗抱有崇高的理想。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对屈原的评价也及其认可,他表达了他尊重屈原的精神,提出了对屈原的全面赞扬,体现出他坚持正义,崇尚担当的思想。
因此,司马迁将屈原作为古代英雄的典范,对传统的礼仪、习俗有着无与伦比的敬意和尊重。
关于屈原的历史故事评价
关于屈原的历史故事评价屈原,战国时期楚国的大臣和文学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之一,被誉为“楚辞之祖”。
屈原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他的诗歌和思想影响了中国文学与哲学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屈原历史故事的评价:优点:1. 爱国精神鼓舞人心屈原是楚国的忠诚官员,深爱楚国,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他的《离骚》等爱国诗篇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精神。
2. 才华横溢,作品流传千古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其作品有着浓厚的文学气息和哲学思想。
他的诗篇表现了深刻的见解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流传至今,受到广泛的赞誉。
3. 爆发心中不平,改革思想独具匠心屈原在历史上被称为改革思想者和政治家,他反对贵族专政,主张以贤能治国。
他创立了“王道”思想,提倡通过在执政前进行严格的选拔考试来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使政治更加公正、合理、高效。
缺点:1. 暴躁冲动,曾与国君反目屈原为楚国政治改革水深火热,对异己过于敏感,暴躁冲动。
因为意见不合而与楚国国君反目,最终被贬为外交官。
2. 太过情深,痛失大爱屈原在政治上忠诚爱国,但在人情方面稍显过分。
由于一位妇女的真情感动,屈原忘记了职责和责任,导致了楚国的衰败和他个人悲惨的结局。
3. 没有享受到他所创作的伟大成果屈原的政治和文学成就很高,但他没能享受到他所创造的伟大成果。
他被楚国国君所陷害,被贬为外交官,最终投身于汨罗江中。
综上所述,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爱国精神、改革思想和诗歌作品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虽然他在职责与责任的选择上偏差,但人们对于屈原的传说和评价是大力赞誉和景仰。
人物短评屈原范文
人物短评屈原范文
说起来屈原,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你瞧他,一脸的正气,眉头紧锁,仿佛心里头装着整个天下。
他走在江边上,风吹起他的衣袍,飘飘欲仙的,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
屈原这人,有才华,有抱负。
他写的那些诗啊,什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起来朗朗上口,还能让人琢磨出不少道理来。
可就这么个能人,愣是在朝廷里头受排挤,最后投了江。
你说这事儿,多让人心里头不是滋味儿啊!
我听老一辈的人说,屈原投江那天,江边上的人哭得跟泪人儿似的。
大家都说,这么好的人,咋就投了江呢?我想啊,屈原他心里头肯定是有太多的无奈和悲愤,要不咋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每次端午节,我吃粽子、赛龙舟的时候,都会想起屈原。
我就想啊,要是屈原活在现在,那该多好啊!凭他的才华和抱负,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可惜啊,可惜!
不过话说回来,屈原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还在。
他那股子正气和抱负,一直激励着后人。
咱们现在的生活啊,之所以能这么好,也有屈原的一份功劳呢!。
屈原列传对屈原的评价句子
屈原列传对屈原的评价句子
《屈原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传记,对屈原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人物,他是楚国的政治家、诗人和爱国者。
他的诗歌作品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而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人。
在《屈原列传》中,屈原被评价为一个“忠臣孝子、爱民如子”的人物,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和忠诚精神感染了周围的人,使得他在楚国政治和文化中拥有了很高的地位。
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和对人民的关怀,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最好的表现。
屈原还被评价为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他提出了许多有关政治和文化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楚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政治主张和文化理念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忠诚精神和政治才能为后人所推崇。
他的诗歌作品和思想理念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根据屈原列传对屈原的评价800字高中
根据屈原列传对屈原的评价800字高中屈原是一个正直敢于说真话的天真、幼稚和热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他为何跳江而死?因为诗人不具备封建政治家的深沉、老练和冷酷。
屈原这个文学家的天真、幼稚和热情与政治家的深沉、老练与冷酷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差。
政治家起码的素质是撒谎说假话,除此之外还会随机应变,投其所好。
在《屈原列传》中,他两次被流放,一次是因为怀王的愚蠢,不明是非;一次是因为子兰的谗言。
最主要的是他--要改革,导致很多的达官贵族不满,但是屈原在为祖国积极培养人才。
可是楚国的贵族政治,以日趋没落,楚怀王及其子,襄王都是昏君,秦国的张仪以重金收买了嫉妒屈原的大臣及楚怀王的宠妃郑袖,造成一个全面的政治攻势。
事后,屈原便找到楚怀王,要楚怀王听从他的建议,但楚怀王的宠妃和大臣们百般阳挠,最后没听从屈原的建议,过了一段时间秦兵大举来袭,最终楚国灭了。
屈原回首再口首,擦干了自己的眼泪,最后终于抱起岸边的一块记录楚国辉煌、中落的历史的江石投入了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
天地不言,唯有江水呜呼。
屈原怀着一腔委屈和悲愤独自一个人在汩罗江抒发他的《离骚》,一个渔夫看见他如此模样,便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么?怎么弄成这个样子?”屈原回答说:“世上的人都喝醉了酒,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一个人是干净的,所以才被放逐到了这儿来!”仅这两句话就可以看出屈原不是政治家,只能是位天真、幼稚而富于激情的诗人。
端午节纪念屈原,不得不让人反思,想想中国知识分子一代又一代的遭受政治迫害的悲剧,像屈原这样真正有灵魂的知识分子,是思想主宰的个体,不会人云亦云,趋炎附势,上下钻营,而是少有的唯能可贵的独立人格,也就是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硬骨头精神。
但是现实中知识分子一旦露出强烈的个性都是政治家所不能容忍的。
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李白在《江上》中说:“屈平词赋悬日月”。
这代表后人对他的作品的景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屈原的评价
一、前人评价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
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
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
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
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
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
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
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
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
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因此,他对屈原的评价是:“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
后汉的王逸则不满于班固这样的庸俗之见。
他盛赞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至于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又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宋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
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
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之说,甚为不满。
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屈原,楚同姓也。
同姓无可去之义。
”而孔子是提倡士“见危授命”的。
因此,洪氏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那么,屈原又为什么不离开楚国呢?洪氏以为,这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
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
”(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朱熹是我国哲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古籍整理名家。
他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均有重要贡献。
他为《楚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诗集传》。
朱熹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政治家,他注《离骚》中“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云,此乃是屈原“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
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二、今人评价
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
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把它与古老的“诗三百篇”相比较,并对于它的特点与贡献做了这样的评论:“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甚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让楚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和大臣们的叛国,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表体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半步。
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
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
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影响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
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最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
据《续齐谐记》和《隋书·地理志》载,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
中国民间五月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的习俗就源于人们对屈原的纪念。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何其芳:《诗经》中也有许多优秀动人的作品,然而,像屈原这样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在他的作品里打上了异常鲜明的个性烙印的,却还没有。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形象。
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