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简介-完整版
王羲之的介绍

王羲之的介绍王羲之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对我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人物介绍,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名人对王羲之书法的称赞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当代留美书法新秀刘铎曾赞叹:“好字唯之(之,王羲之)”。
唐代张怀耿曾在《书断》中指出这一点:“剖析张公之草,而浓纤折衷,乃愧其精熟;损益钟君之隶,虽运用增华,而古雅不逮,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
”这说的是王羲之学习书法的用功。
萧衍(梁武帝)云:“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
”瘐翼:“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
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梁武帝:“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唐太宗:“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虞龢:“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
’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
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作品简介

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作品简介王羲之书法的流传,是一代又一代书家传承的结果。
历代书家通过对王羲之书法技法的钻研,去探索魏晋书风的精髓。
本文是店铺整理的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作品简介,仅供参考。
中国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
书圣就是书圣,他的作品美仑美奂,无雷同乏味之嫌:朴素如姨母,清俊如奉橘,痛并快乐(指书写时的痛快感)着的丧乱,遒劲古幽的黄庭,当然更有达到书艺化境的"频有哀祸"帖,而又怎能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八字可逮?人物生平折叠早年经历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羲之的故事及简介

王羲之的故事及简介王羲之是中国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王羲之的故事及简介,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书法大家,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
他的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曾倡议晋室渡江,于江左称制,建立东晋王朝。
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是东晋的丞相,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琅琊王氏在东晋可谓权倾一时,炽盛隆贵。
王羲之因为这样的出身,一出仕便为秘书郎,后为庾亮的参军,再迁宁远、江州刺史,最后做到右军、会稽内史。
所以人们又称他为“王右军”。
王羲之为人坦率,不拘礼节,从小就不慕荣利。
《世说新语》里载有王羲之“坦腹东床”的美谈。
晋代的另一大士族郗鉴欲与王氏家族联姻,就派了门生到王家去择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厢下逐一观察他的子侄。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汇报说:王氏的诸少年都不错。
他们听说来人是郗家派来选女婿的,都一个个神态矜持。
只有一个人在东床上坦胸露腹地吃东西,好像不知道有这回事一样。
郗鉴听了,说:“这就是我要找的佳婿。
”后来一打听,知道坦腹而食的人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从这则逸事上看,王羲之从小就具有旷达的性格,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
也许这就是他的书法雄浑开阔,具有自由气象、潇洒神态的原因之一罢。
也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坦腹”、“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令坦”。
王羲之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为侍中、史部尚书等职,他都坚辞不受。
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
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他又决不尸位素餐。
他在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青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
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
这些都说明他不慕荣利但为人正直的品格。
王羲之从小爱好书法。
幼年时他曾跟随姨母,着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过书法。
渡江后,他又学习了前辈书法大师李斯、曹喜、张芝、张昶、蔡邕、锺繇和梁鹄等人的书法。
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

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王羲之原籍是琅琊人,后随朝廷越过河东,在东晋官拜右,会稽内史,所以世人也称之为“王右军”。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王羲之的简介资料王羲之,字逸少,出生于公元303年,安逝于公元361年(还有一作是公元321年——379年),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出生在西晋的一个名门望族之中,王羲之祖父王正官至尚书,其父亲王旷又是淮南太守,拥护朝廷东渡之人。
而王羲之的伯父王导更是厉害,是为东晋的丞相。
所以王羲之在这样的大家族中,文学修养很是注重。
王羲之十二岁时,书法经自己的父亲启蒙,后来又师从女书法家为古人。
不过学成后王羲之没有仅仅满足于此,他广游群山,遍访古迹,从而能够博采众长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风格,使其书法达到了一种真正的高度。
王羲之的书法不同于两汉西晋时期的质朴实用的书风,而是形成了一种细腻用笔,多变结构笔法。
观摩王羲之的书法,能够感受到他的书风是极为精致的,将原本只重视实用的书法提拔到一个能够欣赏的艺术境界,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自王羲之之后,书法开始真正的讲究技法和情趣,书法家们开始争相发现书法的美,并且表现书法的美。
王羲之对于书法界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其子书法的造诣更不必说。
之后南梁更是形成了第一次学王的高潮,到了唐朝在唐太宗的推崇下形成了第二次学王的高潮。
后世的书法家无比诚服王羲之的造就,“书圣”一名在不经间广为流传。
关于王羲之的后裔子孙后代王羲之病逝在金庭,他的子孙把自己的居住地修建在王羲之的墓旁,这样就可以一直守护着祖先的墓,尽自己作为后代的孝道,现在的守墓人叫王粮才,已经有五十多岁了,从王老先生懂事起,他就已经在王羲之的墓庐里了。
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王羲之的守墓人,可以说爷孙三代都为守护目的献出了自己的光阴,他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清扫王羲之墓的杂草和一些落叶垃圾,王老先生认为这样做虽然辛苦,但是想到自己的祖先的伟大成就,反而更加想要做这样一份工作了。
东晋王羲之简介

东晋王羲之简介王羲之是魏晋时期道教信仰的代表人物之一,书帖是研究王羲之信仰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材料。
本文是东晋王羲之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王羲之(303年--- 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为南迁琅琊王氏贵胄,后官拜右军,人称王右军。
师承卫夫人、钟繇。
著有《兰亭集序》。
其书法尺牍散见于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
其子王献之亦为书法家,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公元353年4月22日,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王羲之书法作品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书圣。
东晋王羲之人物生平入木三分主词条:入木三分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
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
袒腹东床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书法家王羲之简介

书法家王羲之简介书法家王羲之简介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书法家王羲之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简介王羲之(公元303-361年,一作321-379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12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少时师从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
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
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王羲之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
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其后,子孙绵延,王氏一门书法传递不息。
武则天曾求王羲之书。
王羲之的九世重孙王方庆将家藏十一代祖至曾祖二十八人书迹十卷进呈,编为《万岁通天帖》。
南朝齐王僧虔、王慈、王志都是王门之后,有法书录入。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号老子,世称王献之,晋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
他是晋朝著名的“七子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生于江苏苏州,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他的父亲王珣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为人谦和有礼,并有较高的地位。
王羲之的母亲钟皓儿也是一位有文化修养的女子,她对王羲之的成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王羲之自幼聪慧,善于学习,在父亲的熏陶下,对文学和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涉及诸子百家,尤其对儒家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
同时,他也广泛涉猎历史、地理、诗词等方面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学识素养。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非常高,尤以行书和草书著称。
他的书法兼具笔力雄健和书法风格独特的特点,犹如雄风煦日,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他的书法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以清澈流畅的笔触勾勒出了兰亭风景的美感,犹如置身其中。
同时,他在作品中精妙地运用了布局和构图的技巧,使整幅作品既有层次感又能突出主题。
《兰亭序》以它的卓越艺术成就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的典范,被广泛传颂。
除了书法,在文学方面,王羲之也有出色的表现。
他的文笔优美,行文流畅,情感真挚。
他的文学作品崇尚自然,追求真理和美的结合,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
他的诗文流传至今,为后人所钦佩。
在王羲之的一生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化人,也是一位富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他关心民生,尤其是贫苦人家的生活。
他经常资助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他还倡导时尚,鼓励年轻一代追求优秀的品质和道德修养。
王羲之晚年居住在洛阳,享有盛誉。
他的家塾聚集了众多文化人才,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
他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一时,而是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和书法创作。
王羲之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艺术与人生的交融。
王羲之是哪朝代的人

王羲之是哪朝代的人王羲之是哪朝代的人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下面是关于王羲之是哪朝代的人的内容,欢迎阅读!王羲之是哪朝代的人王羲之是东晋人。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简介说起书法,很自然九想起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的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轮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晋代王羲之——个人简介

晋代王羲之——个人简介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世上难得的才子,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晋代王羲之——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无锡,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今属浙江)。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轶事典故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
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巧补春联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
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
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体,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
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
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
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阳都人,兰陵王氏后裔,是中国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官员。
他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的家族,从小就展示出对书法的浓厚兴趣。
他非常崇拜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专门研究其著作,并模仿其书法风格。
后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超越了王献之,成为了唐朝以前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
王羲之的书法以楷书为主,兼擅行书和草书。
他注重笔画的变化和结构的平衡,极富艺术感和韵味。
他的书法作品风格独特,庄重典雅,行笔疾若飞电,意境独特而深邃。
他的字体流畅自然,笔力遒劲有力,被誉为“天人合一”的境界。
王羲之的代表作品有《兰亭集序》、《自叙帖》等,这些作品都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其中,《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是王羲之最受称赞的作品之一。
这部作品在描绘景色的同时,也展现了王羲之独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情趣。
除了书法,王羲之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和散文,与他的书法一样,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和人文的情怀。
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除了才华出众的书法和文学表现,王羲之还是一位重视教育的人。
他担任多个重要官职,在任期间积极推动教育的发展,注重培养青年人的能力和品德。
他发起过多次的文化活动和座谈会,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尽管王羲之一生经历了战乱和动荡的时期,但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艺术成就和贡献被后人广泛认可,并对后世书法家和文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擘,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书法成就至今仍然被广泛学习和研究,在当代以及国际书法界仍享有很高的声誉。
总之,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也对后世的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王羲之的人物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生平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王羲之14岁时,王氏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与陈郡谢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有描写。
王羲之早在16岁时就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在“文革”期间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自幼酷爱练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羲之简介

王羲之简介王羲之头像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王羲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公元303年,一作321年逝世日期:公元361年,一作379年信仰:道教主要成就:书法代表作品:《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所处时代:东晋称号:书圣后世子孙:王献之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
其中,《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被后人誉为“书圣”。
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推崇备至,因而他有“书圣”美誉。
书圣王羲之简介

书圣王羲之简介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对我国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那么,关于王羲之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生平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曾祖父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王羲之14岁时,王氏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与陈郡谢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代诗人刘禹锡《乌衣巷》中“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就有描写。
王羲之早在16岁时就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年-公元347年),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王羲之的个人简介

王羲之的个人简介王羲之的个人简介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
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主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今人刘铎对王羲之的书法曾称赞道:“好字唯之(之,即王羲之)”。
王羲之的习惯一、具有楷书用笔习惯这里所说的楷书,不是特指哪一个朝代的楷书,而是立足当代纵观整个书法史就所有楷书和其它书体相比较而言,楷书的用笔特点一是注意线条的起笔和收笔,起笔和收笔的动作做得精致、丰富而到位;二是运笔形成线条中段的动作以提按为主,很少有绞转笔法;三是横折的地方几乎都是转折,有明显的折笔动作。
王羲之所处的魏晋时期,是隶书向楷书、章草、今草发展演变时期,王羲之擅楷书,楷书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等。
楷书和篆隶书相比,线条的中段没有篆隶书沉实、厚重,但起笔和收笔要比篆书、隶书精致、丰富、谨严;在横折的处理上,楷书以转折为主,相比较于篆书和隶书绞转笔法的使转,虽少了厚重和沉实,但多了几分爽利,特别是向下折笔的笔势为行草书打开单个字的结构、加强连带形成字组合和字群,以致整幅作品的贯气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转折用笔在篆隶用笔习惯的基础上,又为王羲之的行草书创作提供了另外一种丰富的借鉴和参考。
从某一种角度而言,如果王羲之不精研楷书笔法,不把楷书中处理横折的转折笔法借鉴到行草书中来,也许王羲之就不能把行草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而获得书圣的美誉。
王羲之生平简历

王羲之生平简历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大家,你了解过他的生平简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生平简历”,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欢迎查阅!王羲之生平简历“唐诗,晋字,汉文章。
” 文赋盛行于汉,诗歌辉煌于唐,而汉唐之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则书家辈出,书体纷呈,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王羲之,便是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末年(约公元307年)出生于琅琊(今山东临沂)。
东晋太和年间(约公元365年)卒于会稽(今绍兴)。
幼时随家族渡江南下,定居建康(南京),住所就在刘禹锡诗中所言的乌衣巷(现在夫子庙一带)。
王家是仕族世家,王羲之的伯父王敦,王导,父亲王旷,都是东晋元老,“司马与王共天下”,权重一时。
由于门第的关系,王羲之早年入仕,颇为顺当。
但他生性恬淡,受魏晋玄学的影响很深,对仕途不很在意,而是流连山水,热衷于佛、道、音乐书画。
父辈相继离世后,他在政治上连连失意,于是称病去职,定居会稽,专心书画。
王羲之在书法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他完成了中国书法由古体的篆隶向今体的楷、行、草的转化,开创了妍美俊健的书风,框定此后数千年中国书法的大致面貌,而被后人尊为“书圣”。
最初的汉字,是图象性很强的大篆(甲骨、金文、籀文)和小篆。
后来逐步被简化、抽象,成为隶书。
隶书体的出现标志着汉字正式由具象的“图画”,转变成抽象的符号。
到秦汉时期,隶书达到发展的高峰,成为一种官方的书体。
此后隶书写法的程式化日益严重,过分的波折,“蚕头燕尾”,不仅千篇一律,而且浪费时间。
到魏晋时期,战乱频仍,军令纷飞,隶书已经不合时宜了。
于是流行于民间、在隶书基础上进一步简化了写法的楷书体,就逐渐为统治阶级所认可,开始出现于正式场合。
而作为楷书附属书体的行书,也随之开始萌芽。
另一种书体--草书,则起源很早。
从大小篆开始,就有所谓的“篆草”。
隶书出现以后,出现了对应的草写法--“章草”。
书法史上第一位“草圣”--汉代的张芝,就是以章草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