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论读书报告
关于柏克_法国革命论_我的一点答复和意见

""#
#$%&’
方式, 否则的话自己尽可以另外去写一部书。在这一点 上, 似不必罢黜百家定自己的意见于一尊, 以我为准。更 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林先生竟然断言: 何怀宏先生之 认 为 柏 克 行 文 “汪 洋 恣 肆 ” ,都是由于拙译文的误导所 致。我素不能为文, 曷克当此?何怀宏先生称道的 “汪洋 恣肆” 乃是指柏克的行文, 并非指我的译文。今作者无端 将此四字强加于我头上, 亦不知是骂是捧, 实在是令我 诚惶诚恐, 啼笑皆非。
!
译文是给本国人看的, 往往不可避免地要加上一些 注, 目的 是 要 方 便 读 者 , 并非是要借此写什么雄文高论, 旁征博引 , 哗众取宠, 大言欺世。任何编者或译者的注, 都不是自 己 的 发 明 创 造 , 林先生所称引的 “原 编 者 ” 也不 例外 。 任 何 原 编 者 的 注 虽 也 都 是 辗 转 抄 来 的 , 我还没有 见过有哪位原编者是说明过自己加注的出处来源的。即 如林先生之宏文, 长篇大论, 岂亦语语尽出于自己的天 才创 见 , 而从未有任何前人提到过其中的一语乎?然而 亦不 曾 见 林 先 生 语 语 都 注 明 了 出 处 。 算 不 算 “也 有 抄 袭 之嫌” 呢?惯例, 需要注明来源出处的只是两种情况: 一 是引文需要注明出处, 不可据为己有 ! 二是重要的理论观 点凡非己出, 应该注明来源。此外, 一般知识性和常识性 的说明, 从来都是不需要 (也 不 可 能 ) 注明出处的。手头 今天的 《人 民 日 报 》 即载有一篇 《日 本 与 亚 洲 国 家 大 事 其中并 记》 , 文 中 罗 列 自 公 元 "# 年 至 $%%& 年 若 干 大 事 , 无一条是注明了来源出处的。这能说是抄袭吗?这类常 识 性 的 说 明 (虽 说 未 必 人 人 尽 知 ) 根 本 没 有 必 要 和 可 —注明出处。如其中的一条是: “&’(" 年日本宣告无 能—— 条件投降” 。我不知道像这类的内容, 林先生应该如何说 明其来源, 始能表明作者并不是 “私 自 ” 剽窃前人据为己 有的?既然这类说明, 任何原作者、 原编者也都是辗转抄 来的, 所以 , 凡是一般工具书中都会有的知识, 人人皆知 是根本无需说明其来源的。倘若当今的编辑先生竟然有 此要求的话, 那么就请原谅我的无知, 并希望编辑先生 能作 出 一 个 示 范 。 即 如 林 先 生 之 知 有 柏 克 其 人 , 岂生而 知之乎?非也。亦必是从某书上抄来的, 然则何以不注明 其出处, 岂非亦有 “私自” 抄袭之嫌?这些都是常识, 没有
历史学书籍的读书报告怎么写

历史学书籍的读书报告怎么写摘要: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是一部揭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及事件内幕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书中的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历史叙述、人物形象及事件内幕。
一、历史叙述《法国革命史》一书采用了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史料和颇具感情色彩的描写,揭示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毫不掩饰地指出了贵族的腐败与无能,封建专制统治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痛苦,反映了人民的追求自由、平等和博爱等正义理念。
在书中,米涅详细地叙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分析了各个政治派系的历史渊源,揭示了各种利益之争及其背后的人性弱点。
同时,米涅还通过丰富的史料和详实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反映了人民生存的严峻困境与维权的激烈斗争,并对影响法国革命的重大决策和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人物形象除了对历史事件的详细叙述之外,书中对法国革命时期的人物形象也有着深入的描写,如路易十六、玛丽·安托瓦内特和罗伯斯庇尔等人物的形象都鲜活逼真。
在书中,米涅通过分析各个政治派系的领袖和代表人物的个性特点和政治信仰,揭示了不同派系间的矛盾和争斗。
例如,在描述雅各宾派的领袖罗伯斯庇尔时,米涅将其描述为极端理想主义的政治家,认为他在革命中的丰功伟绩不容忽视,同时也不掩饰其专制统治带来的恶果。
在叙述草草自由派的头面人物拉法耶特时,他则将其描绘为虚荣、浮躁和贪婪的政治家,通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思想和动机,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真正面貌。
三、事件内幕此外,米涅的描写方式还通过揭示历史事件的内幕和后续影响,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国革命的发展历程。
例如,他在叙述七月革命时,详细描写了起义过程中的幕后活动,以及后来政治力量的博弈和抵抗。
在描写浓重的恐怖统治时期,他精细地描绘了人民的痛苦,反映了恐怖斗争对人类的残酷性和毁灭性。
四.历史学视角的分析从历史学视角来看米涅的《法国革命史》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它对于法国大革命这一历史事件进行了详实的记录,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

《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
通过阅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让我对法国法革命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世界近代史上,1789年法国大革命无疑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大事件之一,是法国命运的分水岭,正如托克维尔自己所说:“从来没有哪一桩历史事件能像法国大革命一样,开天辟地,源远流长。
”大革命从法国的旧制度中诞生,新社会的大厦是用旧制度的瓦砾建造的,在大革命前夕,每一个法国人都陷入深深的孤立当中,只能以利益为单位结成一个小小集体,纠结于私利,而无心于公义。
在孤独中陷得最深的莫过于无权无势的平民,尤其是农民阶层,他们被整个社会抛弃,陷入了集体失语,这最终让他们在沉默中爆发。
对这场大革命,各国的君主、政治家、学者、人民,有人仇视它,有人错解它,有人畏惧它,有人期冀它,有人感觉到它却又无视它、低估它,甚至还有人千方百计想要借它坐收渔翁之利。
法国大革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的,它“不惧危险,不抱悔恨,蔑视一切现有规则,蔑视一切常规手段,向着它的目的地奔去。
法国大革命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变革旧政府,它更想废除旧的社会结构与制度。
所以,它必须颠覆一切现存的权利,毁灭一切公认的势力,摒弃各种陋俗与旧传统,将那些经年累月培育出来的顺服遵从思想从人们的头脑中荡涤干净。
到了今天,人们不难明白,所谓反宗教,只不过是这场大革命中的一个小事件,是大革命一个明显却不恒久的暂时产物,它绝不是大革命的本身特性。
它是近似于宗教革命的方式进行的一场政治革命,它和宗教一样,抽象地看待公民,超俗一切国家、时代和社会形态。
它的终极使命不单单是法国的变革,更是整个人类的新生。
宗教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着眼于人本身,至于国家的法律、社会的习俗与传统在人们的本性之中添入了什么,宗教并不关注这些。
柏克《法国革命论》在华传播小史

柏克《法国革命论》在华传播小史5月28日,著名翻译家、历史学家何兆武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9岁。
何先生翻译的《思想录》、《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历史的观念》、《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以及《法国革命论》(埃德蒙·柏克著)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学术名著。
社科专业的同学多多少少都会读过他的译著。
因此,听到何先生逝世的消息,不免有些伤感。
何兆武先生在缅怀之余,笔者打算聊一聊柏克The Reflections on the Revolution in France (以下简称Reflections)在中国的传播。
柏克的 Reflections 发表于1790年,是对法国革命的回应。
而何兆武翻译的《法国革命论》出版于1998年,也就是说,这部保守主义的扛鼎之作时隔两百年才有了完整的中译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相较而言,柏克进入日本的时间要早得多。
1881年,日本政治家金子坚太郎以柏克的Reflections和Appeal from the New to the Old Whigs 为主要材料,编译了一本名为《政治论略》的小册子,并以此对抗卢梭式的自由观。
(参见:埃德蒙·柏克在日本)从这个角度看,日本思想界似乎更敏锐一些。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在《法国革命论》出版之前,柏克及其Reflections 在大陆学界并非毫无踪迹,而是小范围流传过,只是存在感较低。
笔者作了一个较为简略的梳理,供朋友们参考。
1. 严复据彭刚、辛红光等学者考证,1902年,严复阅读过约翰·莫利(John Morley)的《柏克传》。
笔者也注意到,严复至少在两篇文章中援引过柏克的观点。
我们可以推断,严复很可能知晓柏克写过一本名为Reflections 的书,至于他是否阅读过该书,我们目前尚不得而知。
2. 吴宓民国时期,学衡派是一个不可小觑的保守派学术团体,他们受美国学者白璧德(Irving Babbit)影响很大。
评柏克的_法国革命论_两百年后的再思考

,
它 和 大 革 命 前 两 年 英 国 作 家扬
法 国 大 革命 的 当 时 英 国 两 部 最 重 要 的 第 一 手历 史 文 献
柏 克 生 于 爱 尔 兰 首 府 都 柏 林 的 一 个 中产 阶级 家 庭
天主教徒
他 的父 亲 是 英 国 国 教 徒
的教 育
,
母亲 是
徒
他 极力 反 对 英 国 政府 对 北 美 殖 民 地 加 税
,
,
—英 国对 爱 尔 兰 加 以强 制性 的 正 是 强 行 加税 终 指 直 接 引爆 贸 易 限 制 尤 其 责 英 国镇 他反 对
,
而 后 来 的 历 史 事 实 也表 明
于
压 爱 尔 兰 的 天 主 教 徒 是粗暴 侵 犯 了公 民 权
,
,
公 爵的私人 秘
书 辩
,
不 久 任 国 会议员
年 《对 国 家 当 前 状 况 的 考 察 》 和
年
,
《论 当 前 不 满 的 原 因 》
都 是 针 对 当 时 英 国 的 现实政 治 而 发 的
主 张 清 明政 治
,
柏 克 为人 博 学善
最 有 名 的是 他 反
坚 持 光 荣 革命 的 原 则 和 宗 教 热诚
溃
而 且 这 种 专制 主 义 还 必 然 会 漫 延 到 法 国 境外 的整 个 欧 洲
,
拿破 仑 的登 上
舞 台及 其 所 建 立 的 欧 洲 政 治霸 权
的 准确 预 言 之 一 另 外
,
‘
似乎 是 完 全证 实 了 他 的预 言
,
这 是 历史 学 史 上 最 罕 见
他 观 察 历 史 的 那 种 广 阔 的 世界 眼 光
法国革命论主要内容

法国革命论主要内容
法国革命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反对专制主义:法国革命论主张反对法国的绝对君主制,认为国家权力应当由人民掌握,主张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2. 人权与平等:法国革命论强调人权的普遍性和不可侵犯性,主张人人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特权,追求社会平等。
3. 自由主义:法国革命论主张个人的自由和自由行为的保护,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和个人生活。
4. 民主主义:法国革命论追求人民自由地参与政治决策,提倡民主制度的建立,认为人民有权利选举自己的政府和代表。
5. 宪政原则:法国革命论主张建立宪政制度,通过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和限制政府的权力。
6. 教育改革:法国革命论支持教育的普及和改革,主张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培养公民的素质和才能。
上述内容是法国革命论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同的法国革命论者可能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法国革命论》读后感1000字

《法国革命论》读后感1000字作者:georin小时候听过一笑话,说有读书人,看到精彩之处就会拔根头发夹在那一页,结果后来拔成了秃子。
看这本书,喜欢的人估计要多费点头发了。
因为这本书的一些论点有些敏感,不评论,也谈感想。
千江有水千江月,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水面上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柏克有两个最著名的预言:第一是法国社会秩序的崩溃。
柏克认为,大革命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是以否定传统秩序与社会价值为前提的,必将造成人民的相互分裂、阶级斗争,也必将造成不守规矩、不守法制、不尊重传统的革命激进主义,而这种激进主义会不断以革命的形式反噬革命本身。
——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严丝合缝地证明了这一点:巴黎广场的断头台忙得脚打后脑勺,不断有反对派被推上去,然后是推他的人再被推上去,革命恐怖循环往复。
第二个预言拿破仑专政的出现。
这让柏克被惊为天人,被称为历史学史上最罕见的准确预言之一。
“某一讨人喜欢的将军,精于安抚兵卒之术,掌有统兵作战之真诀,将会把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大军将会基于人格原因服从他的调遣……但是,就在这样的事情将要发生的当,那个人就成了你们的主子,你们整个共和国的主子。
”(书上原本翻译的不好,此处翻译来源于网上。
)柏克辞世两年后,波拿巴就任第一执政官---“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出现,唯有它才能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
感兴趣的话,再看看他在书中的一些名言:当人们集体行动时,自由就变成了权力。
即使强调“平等”也只是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而在法国革命中,对平等、自由和正义的追求,完全是靠断头台来实现的。
关于民主,他说:“我憎恨专制,尤其憎恨多数人的专制,多数人的专制不过是扩大了的专制。
”他认为,由于整日忙于生计,不可能有闲暇从事智力的训练,“如果蜡烛匠等类人被允许个别或集体上台统治,国家就会遭受压迫。
”与权力的形式相比,对权力的限制更为重要。
用暴力制造凝聚力,必然造成暴力的滥用。
法国革命论读后感

《法国革命论》读后感《法国革命论》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伯克的一部著名作品。
成书于法国大革命的次年,书中言辞激烈的抨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则。
我阅读的是何兆武、徐振洲和彭刚的译本,读后颇有一些感受。
伯克在书中写道:法国革命“这场轻率而又残暴的奇异的混乱中,一切事物似乎都脱离了自然,各式各样的罪行和各式各样的愚蠢都搅合在一起。
在观察这样邪恶的悲喜剧的场面时,极其相反的各种感情必然地一一相继而来,并且有时候是在心灵之中相互掺和在一起;它们交替呈现为鄙夷和喷怒,交替呈现为欢笑和眼泪,交替呈现为轻蔑和恐惧。
”。
反映了作者对法国大革命的彻底否定。
作者并不是一味地反对一切革命,他反对英国在北美的苛税制度和武力镇压,谴责英国在印度的暴行,而他支持北美独立战争,因为他认美国革命是以英国传统的自由观念为基础的,而法国革命破坏了他所了解的关于人类本性和政治的常识,抛弃了传统,抛弃了人类世代集体智慧的结晶。
全书贯穿着这样一些思想,传承是好的,抛弃传统是愚昧和虚妄的;公平自由是建立在现实和经验基础上的,是我们的祖先传给我们并将由我们传给后代的遗产,而革新的精神一般是自私心理和狭隘见识的产物;政府是人类智慧为了满足人们地需要而建立的一种聪明的设置,这种设置不仅要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且必须控制群众疯狂的热情以及他们的意愿,要做到这一点,只能通过群众自身之外的权力机构才行,靠民主来解决这一问题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自由民主是以遵从制度为前提的。
我对伯克本人的感觉是一个顽固的保守主义者,一个改良主义者,一个为当政者摇旗呐喊的人。
法国革命和本书成书时间已经过去了两百多年,但对作者的观点以及对作者本人的评价依然争论不休。
在我看来,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与伯克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了相当大地改变,尽管一些最崇尚民主自由的国家仍然保留着拥有特权的皇室,但世袭贵族的统治总体而言已经是明日黄花,民主自由的精神深入人心,变革成为我们时代的主旋律。
《法国革命论》读书笔记

《法国革命论》读书笔记人文0 宋嘉勋2010012670一、关于本书的写作背景——光荣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光荣革命提起光荣革命,就不得不从1640-1642年英国的议会斗争说起。
那时资产阶级、新贵族控制下的下议会要求限制王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起来,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
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和议会决裂。
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了内战,组织王军,向议会军发起进攻。
1643年,克伦威尔前往英格兰东部,募集了一支主要由自耕农和城市平民组成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7),纳西比战役(1645)等战役中屡次击溃王党军。
内战结束后,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处死。
英吉利共和国时代开始。
1649—1660年,英国经历的克伦威尔独裁时期。
1653年4月30日,克伦威尔发动政变,解散议会。
12月16日,他正式宣布自己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1649年占)的“护国主”,英吉利共和国时代结束,以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为特色的护国政体时期开始。
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
英国重新进入混乱时期。
1660年,斯图亚特封建王朝(查理二世)复辟,他们推行反动政策,实行血腥报复,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詹姆士二世继位后,压制反对派,遭到辉格党人和部分托利党人的反对。
1688年,支持议会的辉格党人与部分托利党人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时任荷兰奥兰治执政的女婿威廉(后来的玛丽三世和威廉三世)回国执政,发动宫廷政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新贵族的统治,这次政变没有流血而获得成功,因此史称“光荣革命”。
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
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法国革命论》的评价

《法国革命论》是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著作,首次出版于1837 年。
该书从社会、宗教、政治等方面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后果,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卡莱尔在书中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激进的、暴力的、破坏性的运动,它推翻了旧的封建制度,但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稳定的、有序的新社会。
他认为,法国大革命的领导者们缺乏远见和智慧,他们只是一群狂热的革命者,没有能力建立起一个真正的民主制度。
卡莱尔还批评了法国大革命中的暴力和恐怖行为,他认为这些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和法律,也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最终导致了法国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也为后来的欧洲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总的来说,卡莱尔对法国大革命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这场革命虽然推翻了旧制度,但并没有建立起一个更好的新制度。
他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反对。
然而,《法国革命论》仍然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著作,它为我们理解法国大革命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读埃德蒙·柏克的《法国革命论》

消除成见, 探求真谛———读埃德蒙·柏克的《法国革命论》邱卫东(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 上海200062)摘要: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带来的激进社会变革模式, 与沿袭了200 余年的英国渐进社会变革模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柏克在抨击前者、维护后者的过程中, 阐述了自己对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相始终的自由、平等、财产等问题的理解; 并在冷静思考了法国与英国的不同社会发展模式后, 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发展观。
柏克在上述思想中所蕴涵的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超越保守与自由的气质,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借鉴。
关键词: 柏克; 自由; 财产; 平等; 社会有机体(一)1789 年, 法国爆发了一场旨在完全推翻旧制度,重新建立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社会导向的大革命。
面对这场在世界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具有深远影响的大革命, 当时的每一位有识之士几乎都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或褒扬、或批评。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英国18 世纪重要的思想家埃德蒙·柏克的那部具有持久影响的作品《法国革命论》问世了。
柏克在全文结尾处写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 “无论他们(指法国) 是什么, 我希望我的国人不如向我们的邻居推荐英国宪法的样板, 而不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改进从他们那里拿过来什么模型。
..并且, 立足于英国宪法的坚实基础之上, 让我们满足于赞美而不要试图在他们(指法国) 不可救药的飞翔之中去追随那些法国的飞艇航行家吧。
”[1 ] (pp1317 - 318)可以看出, 作为一个英国人, 柏克对本国在1688 年“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宪政体制有着执着的认同, 并且将这种体制视为标准的范式。
面对那场违背自己宪政理念的法国大革命, 他义无反顾地以本国所公认的政治智慧和正义的标准来抨击邻国的激进革命。
用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 任何一个社会基于自己的最后选择, 不论用什么方式革除自己社会中存在的弊端, 开启社会转型的进程, 它所取得的结果都应该受到全面的批判。
法国史的读书心得

If you want to live an ordinary life, you will encounter ordinary setbacks.(页眉可删)法国史的读书心得法国史的读书心得1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法国的书籍,认为法国革命史这本书能让我更好的了解法国,因为本人不太喜爱读书,所以并没有读完,有哪些见解不合理,还请老师见谅。
这本书是由法国历史学家米涅所写,他对法国革命史提出了比较新颖的看法,震动了舆论界。
米涅1796年5月8日生于普罗旺斯首府艾克斯,1884年3月24日卒于巴黎。
1824年以发表《法国革命史》而成名。
它明确指出:法国“革命不可避免”。
米涅在此书中以阶级斗争观点叙述了法国历史的巨变。
他认为中世纪以来的法国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
法国革命所经历的时期“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年代。
“两个敌对阶级在准备国内战争和国外战争。
”米涅尖锐批判封建制度,认为“不可能回避革命”,第三等级与封建贵族之间必然展开生死搏斗。
法国大革命就是一场阶级斗争。
作者看到了这场斗争的历史意义,他指出:“斗争既已开始,必定是某种制度的胜利。
”“在革命时期,旧社会被摧毁了,而在帝国时期,则建立了新社会。
我的感觉是这部书的作者至少是一个经历者。
他在此书中提出大量自己的见解,认为整个革命带有必然性,提出许多“必然”和自己认为的原因。
作者专注于政治斗争,对于经济和文化等等论据只是稍稍提及,虽然从论断上看,正是经济和文化的因素导致了革命中的许多事件,争论、斗争、分裂、重组等等,但是却言之不详。
作者认为法国革命,虽然发生在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之后,但是却是以后整个欧洲革命的肇始者,所以描述中带有强烈的自豪感,也许这就是现代“民主斗士”带有的优越感的开端吧。
革命中,议会中议员激情乱斗,议会大门外,民众、警察、军队轮番的包围,城市中各个俱乐部就是党派大本营,械斗不断,全国各地各种思想混乱,都想自制,不过不论革命方还是保王党都不允许,于是军队讨伐和起义此起彼伏。
读法国革命论所感

读法国革命论所感从《法国革命论》看社会规则王星城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柏克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法国革命论》则是他最享盛名的作品。
正是由于这本书,使得他成为了西方思想界发对法国大革命的保守派首席代表人物。
他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而出名,为后人所知。
在这本书中,柏克表达了一种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对、批判的态度。
与教科书教导我们的不同,在柏克眼中的法国大革命不是社会的进步,而是暴力、混乱、卑鄙、阴谋的,在他眼中法国人不是在解放自己,而是在破坏传统、作践自己、侮辱了自己的民族。
看了这本书,我的总体感悟在于,柏克对法国革命的批判体现出他对于规则的追求。
书中,他大力赞扬传统的规则,比如宗教道德、贵族美德、法律约束、世袭王位、古老政体等。
相对的,他大力批判法国人破坏了传统的一切,国王被逮捕、贵族被推翻、法律被践踏、政体要重建。
一切传统的东西都被彻底破坏,带来的也不是文人们所说的自由、平等、民主,而是财产限制的民主、混乱的社会秩序以及暴涨不止的物价。
为什么会造成这一切,柏克认为是传统被破坏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社会之中,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规则。
不论是法律、宗教明确规定的条例,还是生活、教育中隐性的规则,都在构建一个有序的社会。
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总和,是由无数人构成的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在社会中扮演一定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每个人的工作维持着社会的正常运转。
而保障这一切的就是规则。
无数的规则构建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规则代表什么?规则代表人身安全,违法会受到惩罚;规则代表财产权,我们的利益受到保护;规则代表人与人可以进行交易,生产物资在社会中流动;规则代表尊老爱幼、尊敬他人,尊敬师长及上司,人与人才会和谐相处而不是暴力或是冷漠。
规则无处不在,它构成了我们的社会,是文明的基础。
正因为规则的存在,社会才会运转,才会发展、进步。
设想一下,如果这些规则崩溃了、没有了,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
法国革命论读书报告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主张社会进步必须同过去保持连续性,尽可能使变革逐步 进行,尽可能不去打乱原来的正常秩序
1、反对理性万能
2、推崇社会既有的成见 3、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政治改革 4、反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社会契约论 柏克认为国家是所有科学、所有艺术、 所有品德与完善中的合伙关系。 柏克认为社会的契约关系是普遍和联系 的,需要每一代人的参与,因而不可能 由某一代人单独完成。国家是“代际契 约”。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憎恨和谴责政治改革或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个人权利的侵害
1、极力维护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多数暴政”
“完美的民主制就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因为它是最无 耻的,所以它也就是最肆无忌惮的。”柏克认为民主不能 对权利实施有效制衡,无法防止权利被滥用,易造成“多 数的暴政”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小组读书汇报
交流讨论 两大 《法国革命论》中是怎么体现英国保守 难点
主义主要论题之一:认为人类社会不是一个 机械体,而是一个有许多奥妙之处的有机体
难点
疑点
《法国革 及怎么理解这个论题。
命论》
读书汇报 PPT
自我评价
THANKS!
>>谢谢观看
西方政治思想史
01 02
作者简介
书本 简介
03
04
内容简介
读者有话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法国革命论》是柏克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它和大革命 前两年英国作家扬(ArthurYoung)所写的《法国旅行记》同为 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当时英国两部最重要的第一手历史文献。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 上划时代的大事。它颇有似于20世纪初俄国 的十月革命,几乎迫使当时的每一个知识分 子都要站在它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年柏克晚年的压卷大作《法国革命 论》随即问世,书中以充满了激情而又酣畅 淋漓的文笔,猛烈地攻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 则。
法国革命论

法国革命论在我们英国这里,混乱的苗头在目前还是十分微弱的;但是在你们那里,我们却已经看到了它的襁褓状态,尽管还很微弱,却时时刻刻都在增强其力量而成为祟山峻岭并且要向天公本身作战。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邻居的住宅起了火,救火车把水多少洒到我们自己的住宅上就不会有错。
由于过分警惕而遭受轻蔑,要比过分信赖一种安全感而被毁灭好得多。
P12把一切境况都合在一起,法国革命乃是世界上迄今所曾发生过的最为惊人的事件。
最可惊异的事件,在许多事例中部以最荒谬和最荒唐的手段并以最为荒唐的方式发生了,而且显然地是用了最为可鄙的办法。
在这场轻率而又残暴的奇异的混乱中,一切事物似乎都脱离了自然,各式各样的罪行和各式各样的思蠢都搅在了一起。
在观察这场邪恶的悲喜剧的场面时,极其相反的各种感情必然地一一相继而来,并且有时候是在心灵之中互相搀和在一起;它们交替呈现为鄙夷和愤怒,交替呈现为欢笑和眼泪,交替呈现为蔑视和恐惧。
P13假如曾有过什么时候是有利于确立这一原则的,即一个民选的国王才是唯一合法的国王,毫无疑义那就是在革命的时候。
它之并没有在那个时候出现,就证明了全民族都认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那样做。
P23一个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义务彼此以及与所有在他们的约定之下得到了任何重大好处的人们互相坚持他们的公共信念,正有如国家整体有责任要对每个个别的团体守信一样。
否则的话,权能(competence)和权力(power)很快地就会被混为一谈,于是剩下来的就不会是法律而只是一种占上风的力量的意志而已。
P27英格兰的人民并不要模仿他们所从未试验过的款式,也不会回到他们经过试验而发现是灾难性的款式。
他们把他们王位的合法世袭继承制.看作是他们的正确而不是他们的错误,是一种利而不是一种弊,是他们自由的一种保证而不是受权役的一个标志。
他们把他们国家目前所存在的那样的结构,看作是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的;并且他们把不受干扰的王位继承制设想为是对我们宪法所有其余组成部分的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一种保证。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800字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800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读书体会、美文摘抄、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notes, reading experience, reading experience, beautiful essay excerpt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tay tuned!《法国革命史》读后感800字法国大革命肇始于国内的财政危机,宫廷希望借三级会议扭转颓势,维持现有的稳定,但各阶层却希望借机进行一次重新洗牌。
法国革命论读书笔记

法国革命论读书笔记【篇一:思考题、讨论题汇总与作业】思考题、讨论题汇总作业(1)、精读西方政治思想史经典文本3-5本(书目另见),撰写5千字以上读书笔记1篇(必须有引注,引文必须交代原书页码);鼓励阅读英文文献;(2)、5千字以上西方政治思想史的专题(主要参考各讲思考题,也可以是思考题之外的某个小问题,要求言之有物)。
提醒:反对雷同,严禁抄袭,一旦查出严肃处理,平时成绩无效;期末考试前上交。
思考题(含预习和复习两种类型)★重点思考题与讨论题第1讲(1)什么是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与政治实践、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这种关系对于我们研究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何启示?(2)古希腊的基本情况:城邦制度、奴隶制度是怎么回事?雅典的文化成就与其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如何?希腊的城邦制度和雅典的民主对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讨论:思想家的时代、个人经历与性格(不限西方政治思想家)第2讲(1)有兴趣的话,结合有关资料,思考、探究一下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发展。
(2)你能从雅典的政治改革史中获得哪些一般性的启示?或者比较一下雅典与斯巴达,雅典的国家形成、改革与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春秋时期的变法,看看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3)雅典民主的成就与弊端说明了哪些问题?(4)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公民政治是如何影响古希腊政治思想的?(5)从柏拉图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和哲学主张这三个方面思考柏拉图何以提出他的“理想国”构想。
★第3讲(1)从苏格拉底之死思考一下自由与民主、司法与民主之间的关系(可以结合后面关于“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讨论)。
(2)如何理解柏拉图在《理想国》与《法律篇》中关于理想政体思想的变化?(柏拉图政体思想对整个古代政体学说的影响。
)(3)结合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谈谈你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的看法。
★(4)希腊化时期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5)了解古代罗马的政制与罗马法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谴责法国大革命以抽象的的理性观念为依据
法国大革命所标榜的“自由” 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抽象概 念,而不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自由。法国大革命者们的 自由是破坏而不是创造。 柏克反对自然权利学说,认为人的基本权利来自 传统和习俗,而不是来自抽象的原则。 柏克否定大革命中所坚持的天赋人权观,认为法 国人以抽象权利的名义发动革命,推翻了法国长 期传统的制度。
第 壹 部 分
第 贰 部 分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强调宗教的重要性以及宗教被国家承认的意义;
六 大 论 题
憎恨和谴责政治改革或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个人权利的侵害; 攻击革命的平等观念,认为等级和地位的差别是实际存在 的和必要的; 拥护私有制,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幸福至关重要的神 圣制度; 认为人类社会不是一个机械体,而是一个有许多奥妙之处 的有机体; 基于社会有机体的特性,主张社会进步必须同过去保持连 续性,尽可能使变革逐步进行,尽可能不去打乱原来的正 常秩序。
西方政治思想史
讀書報告會
01 02
作者简介
书本 简介
03
04
内容简介
读者有话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对英国“革命协会”以及普赖斯等人的 批判来表达自己对法国大革命的反对意见。 “革命协会”以及普 赖斯博士宣言主权在民这一抽象原则,主张通过革命实现人民的 统治,而柏克既反对他们在抽象意义上讨论权利和自由,又反对 他们对革命的推崇。柏克引述了英国的例子,认为英国国王也并 非选举产生,但他仍然能够得到人民的尊敬并有助于实现国家的 团结和进步。与之相反的是,法国通过革命推翻了君主,实现了 国民议会的统治,但却带来了贫困和动荡。 柏克对大革命后的法国进行细致的分析,其着眼点在于 法国的立法、行政、司法、军队以及财政的体制。柏克对历 史传统的推崇使其强调立法来源于事实而非某种理论。因而 他对法国国民议会基于抽象原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他 们基于几何学、算学和财政三个基础的立法设臵只会导致相 互矛盾和实际效果上的荒谬,国民议会建立的地区各级行政 区划因为地域、人口等立足点的不同,在实际的政治运行过 程中会产生同一地区不同选举结果的矛盾现象。
西方政治思想史
01 02
作者简介
书本 简介
03
04
内容简介
读者有话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法国革命论》是柏克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它和大革命 前两年英国作家扬(ArthurYoung)所写的《法国旅行记》同为 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当时英国两部最重要的第一手历史文献。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 上划时代的大事。它颇有似于20世纪初俄国 的十月革命,几乎迫使当时的每一个知识分 子都要站在它面前表明自己的态度。 第二年柏克晚年的压卷大作《法国革命 论》随即问世,书中以充满了激情而又酣畅 淋漓的文笔,猛烈地攻击了法国大革命的原 则。
六 大 论 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强调宗教的重要性以及宗教被国家承认的意义
在柏克看来,法国大革命最 不能容忍的便是其无神论行为, 他指责法国大革命对教会财产的 剥夺是一种暴行。柏克认为教会 与国家是同时并存的不可分割的 两个概念,同时是整个宪法的基 础。 柏克直言不讳的道出:“人 在本质上是一种宗教动物。”对 于宗教的作用,他认为“宗教乃 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是一切的善 和一切慰藉的源泉。” 宗教能让人更倾向于公共责任, “没有宗教就全然不可能使人民清除 自己对私欲的种种迷恋。”宗教使人 民更加节制和与好的德行相伴。 因此,柏克特别重视宗教对于人 民的教育作用,“宗教教导的后果对 于他们(英国国民)要比对任何其他 人都来得更大;英国人民感到满意的 是,对于大人物,宗教的安慰也像它 那教导一样是必要的”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憎恨和谴责政治改革或社会改革过程中的个人权利的侵害
1、极力维护人民的自由权利,反对“多数暴政”
“完美的民主制就是世界上最无耻的东西。因为它是最无 耻的,所以它也就是最肆无忌惮的。”柏克认为民主不能 对权利实施有效制衡,无法防止权利被滥用,易造成“多 数的暴政”
护一个稳定的国家中的团体的本能在起作用。
这有什么可以让人吃惊的呢? 拥护私有制,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幸福至关重要的神圣制度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认为人类社会不是一个机械体,而是一个有许多奥妙之处的有机体 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则完全抛弃传统, 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秩序和自由的基础,把在 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全 部毁灭“把一切境况都合在一起,法国革命乃 是世界上迄今所曾发生过的最为惊人的事件。 最可惊异的事件,在许多事例中部以最荒谬和 最荒唐的手段并以最为荒唐的方式发生了,而 且显然地是用了最为可鄙的办法。在这场轻率 而又残暴的奇异的混乱中,一切事物似乎都脱 离了自然,各式各样的罪行和各式各样的思蠢 都搅在了一起。”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攻击革命的平等观念,认为等级和地位的差别是实际存在的和必要的 柏克蔑视下层人民,尊崇贵族制,他反对法国大革命,正 是因为法国大革命疾风骤雨式的“平等”,把下层群众召 柏克直言不讳 唤到政治舞台上来,深深的伤害了贵族自觉地尊严、高贵 的道出:每一个人 的骄傲,破坏了等级秩序,就像是在没有地基的地方建楼。 为了保持他认为是属 于自己的所有以及使 自己不同于众的东西而 进行的激烈斗争,乃是植 根于我们天性中要求安全感、 反对不正义和专制主义之中的一种。 它就像是一种要保障所有权以及要维 柏克总结法国大革命的教训和英 国革命的经验,要保持良好的秩 序,一是要坚持已经自然形成的 等级秩序,二是需要维持王室、 贵族(上院)和下院之间的平衡
朱静妮:柏克的很多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比如尊重传统,注重实际等等。 洪罗爱:初读《法国大革命》觉得晦涩难懂,但多读几遍,不禁被柏克的思 想及充满激情而又酣畅淋漓的文笔所震撼。 郑刻之 处,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谬误与偏见之处,应客观的看待柏克的思想,取其 精华去其糟粕。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埃德蒙〃柏克(Edmund Burke,1729.1.12-1797.7.9) 英国政治思想家,近代保守主义的创始人 生平简介 柏克出生于爱尔兰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曾先后 在都柏林三一学院和伦敦中殿法学院求学,学习了法 学、政治学和文学。他有丰富的从政经历,自1765年 开始做了28年英国的下院议会,于1797年离世。 主要著作 文学作品:1756年《自然社会辨》 1757年《关于壮美和秀美观念的哲学探源》 政治作品:1761年《天主教法简论》 《对于<国家现状>的看法》 1790年《法国革命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主张社会进步必须同过去保持连续性,尽可能使变革逐步 进行,尽可能不去打乱原来的正常秩序
1、反对理性万能
2、推崇社会既有的成见 3、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政治改革 4、反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社会契约论 柏克认为国家是所有科学、所有艺术、 所有品德与完善中的合伙关系。 柏克认为社会的契约关系是普遍和联系 的,需要每一代人的参与,因而不可能 由某一代人单独完成。国家是“代际契 约”。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小组读书汇报
交流讨论 两大 《法国革命论》中是怎么体现英国保守 难点
主义主要论题之一:认为人类社会不是一个 机械体,而是一个有许多奥妙之处的有机体
难点
疑点
《法国革 及怎么理解这个论题。
命论》
读书汇报 PPT
自我评价
THANKS!
>>谢谢观看
西方政治思想史
01 02
作者简介
书本 简介
03
04
内容简介
读者有话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报告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郑桦:《法国革命论》是一本值得深读的书,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从文笔上。 邓建钰: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一书中给予了法国大革命极低的评价,这与他 所处的立场与背景有关系,我们应辩证的看待法国大革命。 赵秀雨:柏克推崇贵族制、等级制,贬低底层民众的力量,看不到革命在历史 发展进程中的伟大意义,体现了他思想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