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传统文化》1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单元背诵默写资料(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1-8单元背诵默写汇总一、本单元内容回顾。
(1)《草原》一文中表现蒙汉两族同胞之间感情深厚的语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结》一文中,作者用________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________。
“_ _______,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________也是解不完的。
”我们既要有赏花的情调,又要有解结的心志。
(3)《宿建德江》中诗人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客观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含而不露的淡淡忧愁。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并和王维《鸟鸣涧》中的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花之歌》中作者以第______人称自述的方式,将花描述为“________ ________”“从苍穹坠落的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婚礼的冠冕”“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等,为花描绘出一个个积极向上的形象。
(7)《过故人庄》中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本单元内容回顾。
(1)《七律·长征》这首诗中列举红军长征途中的两场典型战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诗句中我们知道,这两场战役分别是巧渡____________和飞夺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____________的顺序进行叙述,依次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____________→引上绝路→____________→英勇跳崖”五个阶段的情景。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文内容主旨归纳中心思想概括第一单元1.《草原》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有“人民艺术家”之称。
2.《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通过描写丁香花的颜色、形态、气味,分别从视觉、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幽雅、香甜,表达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3.《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中描绘了秋江暮色的图景,表达了作者路途中的忧愁、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词人苏轼。
诗中描绘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乡村夏夜月明风清,空气中飘来阵阵稻花香,处处蛙声和鸣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宁静和优美的乡村夏夜的喜爱,对丰年的欢欣,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6.《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第二单元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 ,描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爱祖国、爱人民、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3.《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4.《灯光》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由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写起,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指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知识归纳(从第1单元到第8单元共16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一、字词易读错字“裳(shang)”“蒙(měng)古”“单薄(bó)”易写错字“雅”:右边是“隹”,不要写成“住”。
“襟”:左边是“衤”,不是“礻”。
重点词语草原线条柔美惊叹回味乐趣目的地洒脱衣裳彩虹马蹄蒙古包热乎乎奶豆腐礼貌拘束干部举杯羞涩感人会心微笑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梦想迷蒙愁怨顺心平淡建德江惊鹊鸣蝉二、句子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拟人句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三、课文理解《草原》作者老舍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
《丁香结》作者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丁香花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又由丁香结引发了人生思考,表达了作者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描绘了秋江暮色,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思和孤寂愁闷之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绘了西湖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表现了大自然的变幻神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绘了乡村夏夜的宁静优美,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丰收之年的喜悦。
《花之歌》作者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与凋谢,展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的精神。
四、语文园地交流平台: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词句段运用: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读一读,说说下面的句子分别描写了什么,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书写提示:学习如何在横格中书写。
日积月累:积累有关过故人庄的诗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一、课文概述∙《七律·长征》: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传统文化鉴赏:革命岁月》
《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 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
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 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敌 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 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 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
22
担起伟大使命, 不忘先烈遗志, 建设伟大祖国。
2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1
诵读,谈感受: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赠友人 朱德
北华收复赖群雄, 猛士如云唱大风。 自信挥戈能退日, 河山依旧战旗红。
2
3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 二次中日战争、 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20
与人品、人格有关的成语 义无反顾 正气凛然 正直无私 执法如山 刚正不阿 冰清玉洁 克己奉公 严于律己 两袖清风 忍辱负重 奉公守法 表里如一 斩钉截铁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贫贱不移 高风亮节 涓滴归公 虚怀若谷 堂堂正正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廉洁奉公
21
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靠革命 者的鲜血奋斗出来的,我们不能忘 记他们的付出,在新时代,我们要 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15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为中华 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 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 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案
(3)(课件出示第二组词语)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出示:参差 瘦削 倒影 碎散
(4)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5)(课件出示第三组词语)指名认读,互助正音。
出示:
搁在 错综 澄碧 萍藻 荡漾
瞬间 凝视 骤然 掷入 陡然
(6)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瞬、凝、骤”,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书写时应注意这三个字易错的部件:“瞬”要注意“舛”左边的“夕”中间只有一点,右边部件的第二笔是撇折;“凝”最右边的部件上半部分不要少一点;“骤”的最后一笔是捺,而不是点。
2.理清脉络:课文围绕“好的故事”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四 初探现实
(1)思考:请大家自读第1~2自然段,想想鲁迅先生在怎样的现实中做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梦。
(2)交流,引导:从这些语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在昏沉的夜里作者晦暗消极的情绪以及周围昏沉悲凉的气氛。
(4)小结:鲁迅先生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沉的夜里,梦见了一个好的故事。
教学重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学难点
借助资料,体会“我”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预习要求
练习朗读课文,能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形象。
教 学 过 程
复备、旁注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下面我们来回顾深深印在鲁迅先生脑海里的一幅美丽的画面。(齐读第1自然段)
7.延伸拓展:好朋友总有离别的时候,可这一别就是将近三十年,你们想知道鲁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五、课文回顾,作业设计。
教
后
记
课 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复习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练一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闰土的心里有许多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和“校园里屹 立着一棵棵高大的松树。”都是病句。 B.“有的人甘心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运用了拟人的修 辞手法。 C.柳公权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多宝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 之一。 D.“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节 诗概括了两种人生的不同价值,说明人总逃脱不了死的结局。
练一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活生生(ABB式结构) __亮__晶__晶____ __绿___油__油____ __阴__森__森______ (2)应有尽有(ABCB式结构)_以__讹__传__讹_____ _以__牙__还___牙___ _心__服__口__服__
佳句积累 八、佳句积累
郑重-草率 伶俐-笨拙 幽雅-喧杂 深奥-浅显
熟悉-陌生 昏沉-清楚 凌乱-整齐 慈祥-凶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无穷无尽-山穷水尽 囫囵吞枣-精益求精 豁然开朗-大惑不解 饱经风霜-养尊处优
练一练
写出反义词。 喧闹——(__安__静___) 理直气壮——(__理___屈__词__穷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1.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
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2. 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
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
地掉下来。
佳句积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3.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 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 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4.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古文翻译、日积月累翻译赏析、阅读链接翻译第 1 单元古诗词、日积月累、阅读链接翻译第 3 课(1 )宿建德江作者:孟浩然( 唐)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 划动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沙洲旁,日落黄昏时分更增添了游子的愁思。
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好像比树还低,江水清澈,映照得那轮明月仿佛与人更亲近。
(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苏轼( ( 宋)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 像泼洒的墨汁般翻滚的乌云尚未遮住山峦,白花花的雨点便似珍珠一样乱纷纷地跳上船。
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忽然把云和雨吹散了,望湖楼下的西湖碧波如镜,水天一色。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 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的喜鹊。
半夜清风习习,有蝉在不时地鸣叫。
空气中散发着稻花的香气,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土地庙附近的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转个弯儿,突然出现在眼前。
第一单元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唐)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译文】老朋友准备好了黄米饭和鸡肉,邀请我到他的农舍做客。
翠绿的树木环绕着小村子,村子四周青山横斜。
打开窗子,面对的是打谷场和菜园;端起酒杯,畅谈着今年庄稼的长势。
等到重阳节,我还要再来与你欣赏菊花。
【赏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和农家的劳动生活,真切地抒发了朋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隐逸之情。
《丁香结》阅读链接(1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译文】: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语文六年级上部编电子书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电子书_2018年-2019年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电子课本课文全解读(考试必备)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根据教育部要求,全国起始年级一二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统一使用教育部审定的部编版教材,为满足广大教师的教学辅导要求,根据最新的2018 年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整理了一年级上册全册高清电子课文解读,课文解读详略得当,突出课文背景与重点,将课程内容与教学对象的认知结构有机对应,力争做到实用而好用。
由于编者编写水平有限,文中势必存在各种不足.下载前情慎重考虑. 最新2018 年秋部编版人教版语文全册高清课文解读一年级上册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课文解读儿童离开家庭,离开幼儿园,进入学校学习,角色发生了转换,对自我需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面临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入学教育以儿童的口吻“我上学了”引领儿童走进学校生活,凸显了儿童的主体地位。
图中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在天安门前国旗下欢愉的一起唱歌,一起交流学习,他们在鲜花中国旗下天安门城楼前无比灿烂,他们即将开始了新的生活-读书学习。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课文解读本课以“我是中国人”为主题,展现了身着各民族服装的小学生背着书包,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快乐地团聚在一起的画面。
各民族小学生一张张动人的笑脸传达出快乐、幸福的情绪。
课文通过图画告诉学生庄严的天安门城楼、鲜艳的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通过画面观察与听读“我是中国人”,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发爱国之情。
这是对入学第一天小学生的人生洗礼。
语文一年级上册课文全解读课文解读儿童歌曲《上学歌》,它曾伴随一代又一代的小学生走过童年时代。
歌词通俗易懂,曲调简洁欢快,凸显“我是小学生”这个主题。
图画中红红的太阳挂在天空中,小鸟在欢快地飞翔,同学们背着新书包三两成群,有说有笑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表达了小学生快乐上学的情绪与乐观向上的态度。
画面正上方配有文字“我是小学生”,让学生知道快乐的小学生活开始了。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传统文化》1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 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 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 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诵读,谈感受: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翱翔,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不愿回家。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 既然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 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单元整体说课稿
主题: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以《庄子》为阅读材料,通过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本单元还涉及了《前清诗选》中的诗歌鉴赏,让学生在诗歌赏析中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庄子》和《前清诗选》中的诗歌,使学生了解庄子哲学思想及相关诗歌的背景和意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能够通过文字抒发情感、激发联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尊重传统文化,培养对诗歌和哲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介绍庄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进行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和探讨;诗歌鉴赏,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诗歌之美。
2. 难点:使学生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赏析诗歌,领悟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答或图片展示,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庄子和诗歌的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 课文阅读(20分钟)讲解《庄子》主要内容和庄子的哲学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庄子的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3. 诗歌鉴赏(20分钟)选择一首《前清诗选》中的诗歌,进行鉴赏和解读,让学生领略我国古代诗歌的韵味,培养其审美情趣。
4.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课文相关的阅读题和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进行评价和指导,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五、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展示、练习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展示、文本展示等。
六、教学评价方法1.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课文理解和应用能力;2.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3. 综合考查学生对庄子哲学思想和诗歌鉴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1部编版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案(内附单元备课,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近鲁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包含《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讲述的事情,了解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2.本单元重点:(1)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
《少年闰土》通过描写听闰土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表达了“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好的故事》通过写“我”自身的现实处境,继而切入昏昏欲睡的梦境,最后又由梦中醒来,回到现实中,书写了一种对于美丽的梦的失落和追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通过对两种人的不同表现和不同下场的描写,赞美了鲁迅先生一心为人的高尚品格。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主要内容。
了解本单元的这四篇课文,都有可以借助的资料。
如《少年闰土》一课为了看出闰土30年前后的变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故乡》中闰土30年后与鲁迅再次见面的一段文字。
《好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当时寂寞孤独的心情,可以给学生提供鲁迅当时关于《新青年》解散的一段文字;《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以给学生补充鲁迅先生的家人简介,《有的人》可以补充当时的写作背景等。
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郑、拜”等12个生字和“一望无际、祭祀、仿佛”等词语。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背诵第1自然段。
3.学习课文写的四件稀奇事,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了解闰土是一个勇敢机智、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家少年,感受作者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四件稀奇事,知道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等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PPT优质课件-单元复习PPT课件(1-8单元) 部编版
江清月近人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的句子是 , 。 , 。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的句子是 , 。 , 。
●《丁香结》一文中引用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作用是什么?
生命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难题、烦恼、忧愁,不能被立刻化解,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常态。如果人生没有任何困难,反而缺少起伏,太平淡无味了。作者发出如此超然物外的感叹,表达了她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此处作者将丁香结和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宋
辛弃疾
田园风光
月、鸟、蝉、蛙、星、雨、店、桥
C
七、按要求填诗句。1.把诗句补充完整。移舟泊烟渚, 。野旷天低树,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云翻、雨泻的句子是 , 。 写风卷、天晴的句子是 , 。
境界
缔造
马蹄
1.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照要求完成练习。①平淡( )( ) ②( )( )自赏 ③( )影( )怜 ④( )飘( )舞
1.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草原》) 2.鄂温克族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草原》)
含关联词的句子
《草原》是一篇散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鉴赏:经典小说伴我成长》课件PPT
宋江原为山东城县一刀笔小吏,字公明,绰号呼保义。 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 朋友,以及时雨而天下闻名。因盖等黄泥冈劫生辰纲事发, 宋江把官军追捕的消息告知晃盖。及晃盖等上梁山后,遣 刘唐送来书信(招文袋)及五十两黄金酬谢。不料,此信落 入其妾阎婆惜之手。无奈,宋江怒杀阎婆惜,发配江州, 与李逵等相识。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幸 得梁山好汉搭救,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头领。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晃盖眼中毒箭而亡,遂坐上头把交椅。 日后,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在历次讨伐其他起义军的过 程中,梁山好汉死伤甚众,宋江本人也被所赐御酒毒死。
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为生活来到城市,最后选中拉 洋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 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 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 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而搏 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
却把一位老党员老支部书记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 读者心头。一场洪水与死神的威胁面前,百十号人 要挤过一座窄桥逃生,如果没有有序的疏导,后果 也许不堪设想。将要退休的老支部书记,“像一座 山”,挺立风雨与洪水面前,用自己的党性给众人 上了最后一课,也给自己的人生交了最后一份答卷。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
慈悲、宽厚但软弱、迂腐的师父唐僧 富有反叛精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 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的沙僧 自私狡猾、好吃懒做的猪八戒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
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全书 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 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 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 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 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 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 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 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 外的杂文集。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自嘲,字面意思就是自戏嘲、自己嘲笑自己。从本 诗内容看,写的是自己的危险处境和在这样处境中的心 态。自己尽管时时都有危险,但鲁迅向朋友说,这些不 过是些好笑的事情罢了。这正是鲁迅一贯的幽默乐观的 风格。鲁迅在“自嘲”中所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和自 己战斗到底的决心,是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本色。
鲁迅的名言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 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 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在《呐喊》中提到有关自己公费留学 日本时的梦想“我的梦想很美满,预备卒业回 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 争时候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 的信仰”,从这一段话中可以看出鲁迅对父亲 的爱和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
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 业,所以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没有民族歧视,如 果我们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 不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治学严谨、 平等待人、和蔼可亲)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 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 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阿长与《山海经》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
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 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 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 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 木、勤劳、粗俗无知)
小说集
《阿Q正传》是中国著名的小说家鲁迅先生创 作的第一部小说,它有力的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 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 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 之中的病态。
散文集
《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 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 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 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 人和事。
1904年9月,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留学,在这里,他遇到 了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一年半后,鲁迅退学,离开仙台,并最终走 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看电影事件
为了用文字来唤醒民众的爱国 意识,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知识的力 量,让时下愚昧的国民醒悟,鲁迅 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为戈来唤醒中 国人麻木的神经。
1904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争夺远东利益开战,两个帝国主义国家打仗, 战场竟然在中国境内,炮火践踏了中国人的生活,更耻辱的是清政府竟然 宣布“中立”。“我”不得不看这样的电影,已经是很难堪了,而影片的 内容竟然又是日本军要枪毙“中国侦探”,围观者竟然“也是一群中国 人”,这简直是奇耻大辱!然而“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日本学生欢 呼“万岁”,给“我”以强烈的精神刺激。鲁迅从青年时代就目睹了封建 王朝的腐败无能,接受了新思想和志士仁人的救国意识,作为一个觉醒者, 对“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酒醉似的喝彩”,自然感到无比的痛心。日本 学生的狂热已经使他“特别听得刺耳”,而同胞的麻木不仁,使他的民族 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给人看。
鲁迅先生死后,有很多人来看望他, 有学生,有工人........鲁迅以笔为武器, 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 东评价他为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 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 缅怀鲁迅吧。
“看电影事件”让鲁迅看到了国人的麻木不仁,人民不觉醒是民族落
后的根本原因。鲁迅去日本学医,怀着良好的愿望,希望学成后疗救国民 的体魄,而这次事件,使他看到了比体魄更需要疗治的是国人的灵魂。然 而要救治国人的灵魂,必须唤醒民众,不是学医就能完成的,所以“我的 意见却变化了”。
中国民众的愚味、麻木,使他深感医学 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 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 觉悟。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 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 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走近中华传统文化
读一读,你知道下面两首诗是谁写的吗?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无题》 洞庭木落楚天高, 眉黛猩红涴战袍。 泽畔有人吟不得, 秋波渺渺失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