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在中小型水库洪水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遥感水文模型的研究进展-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生态环境 2006, 15(6): 1391-1396 https://www.360docs.net/doc/5f4362271.html,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https://www.360docs.net/doc/5f4362271.html,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SW-446) 作者简介:赵少华(198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及遥感水文生态。Tel: +86-311-85814806; E-mail: zshyytt@https://www.360docs.net/doc/5f4362271.html, *通讯作者 遥感水文耦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赵少华1, 2,邱国玉1,杨永辉2 *,吴 晓1,尹 靖1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 100875; 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摘要:遥感水文的耦合模型在目前生态环境领域,特别是在水资源的应用和管理中其作用日益重要,具有大流域尺度上快速应用、实时动态监测等优点。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文章综述了遥感水文耦合模型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讨论了它的分类发展概况,接着介绍了几种主要的遥感水文耦合模型及其应用实例,包括SCS (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s )模型、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 2)简化生物圈模型、SRM (Snowmelt Runoff Model )融雪径流模型以及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模型,最后展望了遥感水文耦合模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尺度问题上的时空变异性仍是其发展的关键,与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及其他空间技术的相结合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为水文学、水资源的预测评价等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遥感;水文;径流;流域 中图分类号:P3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6)06-1391-06 水文模型是以水文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降雨和径流在自然界的运动规律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快速分析、数值模拟、图像显示和实时预测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以及物理和化学特性[1]。通过对各种参数的计算,水文模型可以对河流、流域、径流以及水体等进行监测预报、水资源调度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文模型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从单纯的流域某控制断面的洪水预报到全流域的洪水、水资源调度,导致模型的框架结构越来越复杂。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更是大力促进了水文模型的应用和发展。对于遥感在水文模拟中的应用,Schultz [2]举出了利用多光谱Landsat 卫星数据估算模型参数、利用NOAA 红外卫星数据作为模型的输入量来计算历史的月径流量以及应用雷达测雨数据于分布式模型中来实时预报洪水的三个例子。水文模型需要大量的空间数据,通过遥感技术可以为其提供DEM (数字高程模型)、土地覆盖/利用、降雨、地表温度、土壤特性、LAI (叶面积指数)和蒸散发等资料[3-5]。 遥感水文的耦合模型是流域水文模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简单来说,遥感水文耦合模型就是与遥感信息相结合的水文模型,模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应用遥感资料,通过遥感水文耦合模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准确地估算流域的水文概况、水体变化监测、洪水过程监测 预报等。然而目前国内外对遥感水文耦合模型的研究还不多,还没有对该方面的研究做系统深入的报道,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综述了近年来遥感水文耦合的模型在国内外取得的研究成果,分别讨论了它的分类发展概况、几种主要的遥感水文耦合模型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水资源、水文学的预测评价研究等提供参考。 1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中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运用:如降雨量变化的估算[6]、水体(湖泊、湿地等)面积变化的推算[7-10]、冰川和积雪的融化状态监测以及洪水过程的动态监测等(其中监测洪水过程的动态最具有代表性)。如Zhang 等[11]在长江的汉口段流域上,提出利用高分辨率的QuickBird 2 卫星影像资料估算河流流量的方法,该法通过与河流宽度-水位及遥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耦合来测量河流水面宽度变化,从而准确评估其流量。二是间接运用:利用遥感资料推求有关水文过程中的参数和变量。通常是利用一些统计模型和概念性水文模型、经验公式等,结合遥感资料来获取诸如径流、水质(如全氮TN 、全磷TP 、悬浮物SS 、化学需氧量COD 、生物需氧量BOD 等)、 土壤水分等水文变量[12] ,如对径流的估算,可通过估算降雨、截流、蒸散发和土壤蓄水量等参数来进行[13]。对于全球或区域尺度上的蒸发估算,遥感技术不仅具有对大面积地面特征信息同时快捷获得

横山水库洪水预报方案技术报告讲解

横山水库洪水预报方案技术报告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无锡分局盛龙寿) 1.基本情况 (1) 1.1流域概况 (1) 1.2工程概况 (1) 1.3水文站点 (2) 2.产流计算 (3) 2.1产流模型 (3) 2.2产流计算 (4) 3.汇流计算 (4) 3.1单位线率定 (4) 3.2汇流计算 (6) 4.方案精度 (7) 5.预报软件 (7) 5.1运行环境 (7) 5.2资料录入 (7) 5.3水库调洪 (8) 5.4输出成果 (9) 5.5调洪程序 (10) 附件:单位线率定图表 (11)

1.基本情况 1.1 流域概况 自然地理:横山水库位于江苏省宜兴市,是厔溪河水系的拦蓄工程。水库集水面积154.8km2,上游山高岭陡,南部主要为太华山区,最高海拔500m以上,地势由南向北减缓,平均高程300m以上,流域内有100多条纵横交错的涧水由南向北呈扇形汇合而下,主要来水有两处:一是来自宜兴的太华山、襄王岭、分介岭、唐盘山等;二是来自溧阳的金牛岭、同官岭、松岭等。两处水源约占横山水库总来水的60%和40%。流域干流全长13km,河道坡降6.58‰,水库周围为建德群火山岩、茅山群灰白、紫红、黄色砂岩,石质坚硬,渗水性小。流域内植被达98%以上,山上生长成片竹林及各种用材林,浓郁成荫。山地占80%,可耕地约占10%。 流域气象:平均年降雨量为1310mm,平均雨日135.6日,平均年水面蒸发约870mm,平均相对湿度为80.1%,平均风速3.0m/s,年平均气温15.7℃左右,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降水的50~60%集中于6~9月份,6、7月份冷暖气团在上空遭遇,常产生锋面低压和静止锋,形成连续阴雨的梅雨天气,7至9月多受热带风暴影响,易形成来势迅猛的特大暴雨。 1.2 工程概况 横山水库是无锡地区唯一的一座大(Ⅱ)型水库,也是江苏省六大水库之一。水库于1958年动工兴建,1969年9月基本竣工。经省水利厅、太湖局立项批复,横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于2001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9938万元,按10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水库原设计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水力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经营,现发展为防洪、供水为主,结合发电、水产养殖。 横山水库总库容1.12亿m3,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40.36 m(镇江吴淞基

论文实例-新安江模型评述

新安江模型评述 宫兴龙1 (1.东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摘要: 针对目前对新安江模型构建的机理和使用条件不是十分清楚的情况 (目的), 本文从新安江模型的面雨量算法的适用性、蓄水容量曲线的选取、产流机制、产流方法、汇流机理和汇流方法等六方面对新安江模型进行深入的分析。 (方法) 对目前新安江模型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和归纳出新安江使用情况。 (方法)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新安江模型在结构、理论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认为新安江模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模型理论体系。 (结论) 本文可以为应用新安江模型给提供参考,也为评述水文模型提供了方法。 (意义)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产流;汇流;模型应用 英文名称 GONG xinglong1 (1.School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onstruction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erbin,150030)Abstract: Key words: 1.引言 1973年,河海大学赵人俊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在编制新安江入库 1作者简介(小5黑):姓名(出生年份-),性别,××省××市(县)人,职务,学历。主要从事××××方面研究。E-mail:

洪水预报方案时,汇集了当时在产汇流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大流域洪水预报的特点,设计了国内第一个完整的流域水文模型—新安江流域水文模型,以下简称新安江模型。最初研制的是二水源新安江模型,80年代中期,借鉴山坡水文学的概念和国内外产汇流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三水源新安江模型。 (简要叙述一下模型的构建过程) 新安江被水文学家和学者广泛的应用和改进[1]。 (说明模型应用比较广泛、模型非常重 要或模型对学科有指导意义等) 虽然新安江模型被广泛的使用,但很多学者在应用时新安江模型时,对该模型构建的机理和使用条件认识不是十分清楚,在应用常常出现效果不好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对新安江模型构建和使用情况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分析。 (发现模型构建上问题或使用问题, 本文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处理, 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样子) 2.蒸散发 新安江模型计算蒸散发是通过由水面蒸发推求流域蒸散发。 常用的水面蒸发有热量平衡法、空气动力学法、混合法、水量平衡法和经验公式法。 由于一个流域的水面蒸发应用公式法计算蒸发比较困难,传统的求水面蒸发是利用仪器进行观测,举例(), 站点设置要求 3.面雨量计算 由点雨量推求面雨量传统方法,泰森多边形法、算术平均、等雨量线法、距离倒数法等,雨量站设定的要求。 现代方法——降雨空间分布的测定——雷达测雨, 一般新安江模型采用泰森多边形,泰森多边形对雨量站要求? 如果选取算术平均对雨量站要求? 4.产流 产流机制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等两类。传统的新安江模型使用蓄

岸堤水库洪水预报与调洪演算软件使用说明书_图文(精)

岸堤水库雨洪资源解析 使 用 说 明 书 二〇一五年六月一日 作者:李文华 电话:135******** 邮箱:fblwh150@https://www.360docs.net/doc/5f4362271.html,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功能简介 (5 第一节功能特点 (5 第二节软件画面 (6 第三节运算功能 (7 第四节气象云图及气象雷达 (13 第三章数学模型 (14 第一节洪水模型 (14

1、瞬时单位线 (14 2、CAMMADIST函数语法 (15 3、CAMMADIST函数应用 (16 4、流域洪水错时叠加 (17 第二节洪水传播 (18 第三节泄量模型 (19 1、闸门出流 (19 2、推求水面线 (21 3、闸门泄量 (22 第四节调洪演算 (22 第五节控运方案 (23 第四章扩展性设计 (23 第五章调洪实例 (29 第六章课目攻关概况 (30 第七章使用说明书 (31 第一节洪水预报 (31 第二节调洪演算 (33 第三节其他计算 (33

附件课题研发小组成员名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控制和预见洪水,让洪水变为一种资源,实现科学预见、动态管理、合理利用,是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科学控制洪水,真正能够对洪水运用自如,其首要问题是准确解析、及时预报,掌握洪水动态。但目前实际应用中,对水库防洪兴利控制运用,还仅限于依靠库水位的变化,结合下游河道的承受能力,试探性的调节洪水,这种洪水调整模式,具有较大的盲目性,理论方面的支撑相对不足。 当前,各水库防汛主体单位,均制定了相应的《水库控制运用方案》。如岸堤水库防洪调度图(图1,但这些方案的编制和批复仅表现为粗线条和原则性的界定,是在进行大量假定的基础上进行编制的,应用中的可操作性相对欠缺,在实践中仅具有指导意义。 (图1 洪水调度控制方案的编制,偏离实际应用,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假定了降雨的空间分配是均匀的,即整个流域降雨分布是均等的。但实际降雨,特别是流域面积稍大的水库,降雨的空间分布几乎不可能是均等。 2、事先拟定了24小时降雨在1日内各时段上的雨量分配。但实际降雨在时段上的分配,是个随机的不确定因素。 3、控制运用方案的编制,起调水位为汛中限制水位,但实际降雨前的库水位,却几乎不可能恰巧是汛中限制水位。 4、所有闸门同开度启用,与实际控制运用也不相符。

新安江模型 陕北模型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桥涵水文资料整理 指导老师:许崇法 姓名:郭赵元 学号:21710131

目录 第一章新安江模型 (3) 1.1 新安江模型简介 (3) 1.2 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3) 1.3 新安江模型结构 (4) 第二章陕北模型 (6) 2.1陕北模型简介 (6) 2.2 陕北模型结构 ............... .. (7) 2.3 模型评述 (8)

第一章新安江模型 1.1新安江模型简介 新安江模型始建于 1973 年,采用蓄满产流的概念,以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是个分布式的概念性模型,30 多年来在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有广泛应用,并发展改进为三水源的以及其他多水源的模型。 原华东水利学院的赵人俊教授于1963年初次提出湿润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的观点,主要根据是次洪的降雨径流关系与雨强无关,而只有用蓄满产流概念才能解释这一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对产流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78年出版的《山坡水文学》,它的结论与赵人俊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传统的超渗产流概念只适用于干旱地区,而在湿润地区,地面径流的机制是饱和坡面流,壤中流的作用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新安江模型采用蓄满概念是正确的。但对于湿润地区,由于没有划出壤中流,导致汇流的非线性程度偏高,效果不好。80年代初引进吸收了山坡水文学的概念,提出三水源的新安江模型。 1.2新安江模型的基本原理 新安江模型是分散性模型,可用于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湿润季节。当流域面积较小时,新安江模型采用集总模型,当面积较大时,采用分块模型。它把全流域分为许多块单元流域,对每个单元流域作产汇流计算,得出单元流域的出口流量过程。再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洪水演算,求得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把每个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相加,就求得了流域的总出流过程。 该模型按照三层蒸散发模式计算流域蒸散发,按蓄满产流概念计算降雨产生的总径流量,采用流域蓄水曲线考虑下垫面不均匀对产流面积变化的影响。在径流成分划分方面,对三水源情况,按“山坡水文学”产流理论用一个具有有限容积和测孔、底孔的自由水蓄水库把总径流划分成饱和地面径流、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在汇流计算方面,单元面积的地面径流汇流一般采用单位线法,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的汇流则采用线性水库法。河网汇流一般采用分段连续演算的Muskingum法或滞时-演算法,但它一般不作为新安江模型的主体。 新安江模型按泰森多边形法分块,以一个雨量站为中心划一块。这种分法便于考虑降雨分布不均,不考虑其它的分布不均。 新安江模型的流程图见图。图中输入为实测降雨P和实测蒸散发能力EM,输出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Q和流域蒸散发量E。方框内是状态变量,方框外是常数常量。模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蒸散发计算、产流量计算、水源划分和汇流计算。

新安江模型程序C 代码

新安江模型程序C++代码 以下是类的声明: class XinanjiangModel { private: // FORCING double *m_pP; // 降水数据 double *m_pEm; // 水面蒸发数据 // long m_nSteps; // 模型要运行的步长(一共m_nSteps步) long steps; // OUTPUT double *m_pR; // 流域内每一步长的产流量(径流深度) double *m_pRs; // 每一步长的地表径流深(毫米) double *m_pRi; // 每一步长的壤中流深(毫米) double *m_pRg; // 每一步长的地下径流深(毫米) double *m_pE; // 每一步长的蒸发(毫米) double *m_pQrs; // 流域出口地表径流量 double *m_pQri; // 流域出口壤中流径流流量 double *m_pQrg; // 流域出口地下径流量 double *m_pQ; // 流域出口的总流量 double m_U; // for 24h. U=A(km^2)/3.6/delta_t // SOIL double *m_pW; // 流域内土壤湿度 double *m_pWu; // 流域内上层土壤湿度 double *m_pWl; // 流域内下层土壤适度 double *m_pWd; // 流域内深层土壤湿度 double m_Wum; // 流域内上层土壤蓄水容量 double m_Wlm; // 流域内下层土壤蓄水容量

double m_Wdm; // 流域内深层土壤蓄水容量,WDM=WM-WUM-WLM // EVAPORATION double *m_pEu; // 上层土壤蒸发量(毫米) double *m_pEl; // 下层土壤蒸发量(毫米) double *m_pEd; // 深层土壤蒸发量(毫米) //runoff double *RF; // PARAMETER double m_Kc; // 流域蒸散发能力与实测蒸散发值的比 double m_IM; // 不透水面积占全流域面积之比 double m_B; // 蓄水容量曲线的方次,小流域(几平方公里)B0.1左右 // 中等面积(平方公里以内).2~0.3,较大面积.3~0.4 double m_WM; // 流域平均蓄水容量(毫米)(WM=WUM+WLM+WDM) double m_C; // 流域内深层土壤蒸发系数,江南湿润地区:0.15-0.2, //华北半湿润地区:.09-0.12 double m_SM; //自由水蓄水容量 double m_EX; //自由水蓄水容量~面积分布曲线指数 double m_KG; //地下水日出流系数 double m_KI; //壤中流日出流系数 double m_CG; //地下水消退系数 double m_CI; //壤中流消退系数 double *m_UH; // 单元流域上地面径流的单位线 double m_WMM; // 流域内最大蓄水容量 double m_Area; // 流域面积 int m_DeltaT; // 每一步长的小时数 int m_PD; // 给定数据,用以判断是否时行河道汇流计算 public: XinanjiangModel(void); ~XinanjiangModel(void); // 初始化模型

新安江模型VB代码

Dim P(25), EI(25), PE(25), A(25), AU(25), FR(25), W(25), WU(25), WL(25), WD(25), E(25), EU(25), EL(25), ED(25), R2(25), R3(25), RS(25), RG(25), RSS(25), RIMP(25), QR(25), QRG(25), QRSS(25), QRSP(25), S(25), UH(3), q(3) As Single Dim N, m, K, B, C, D, EX, SM, SSM, MP, KG, KSS, KKSS, KGD, KSSD, KKGD, KKG, WM, WWMM, WUM, WLM, WDM, DT, UN, QRSS0, QRG0, F, i, j As Single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Static ik As Integer ik = ik + 1 Command1.Caption = "您还需计算" & 7 - ik & " 次" If ik = 7 Then Command1.Enabled = False Set xlbook = GetObject(App.Path & "\" & "xaj.xls") xlbook.application.Visible = True: xlbook.windows(1).Visible = True Set xlsheet1 = xlbook.worksheets("sheet1") Set xlsheet2 = xlbook.worksheets("sheet2") K = xlsheet1.Cells(3, 1) C = xlsheet1.Cells(3, 2) B = xlsheet1.Cells(3, 3) SM = xlsheet1.Cells(3, 5) WUM = xlsheet1.Cells(3, 6) WLM = xlsheet1.Cells(3, 7) WDM = xlsheet1.Cells(3, 8) EX = xlsheet1.Cells(3, 9) KG = xlsheet1.Cells(3, 10) KSS = xlsheet1.Cells(3, 11) KKG = xlsheet1.Cells(3, 12) KKSS = xlsheet1.Cells(3, 13) DT = xlsheet1.Cells(3, 14) UH(1) = xlsheet1.Cells(3, 15) UH(2) = xlsheet1.Cells(3, 16) UH(3) = xlsheet1.Cells(3, 17) WU(0) = xlsheet1.Cells(3, 18) WL(0) = xlsheet1.Cells(3, 19) WD(0) = xlsheet1.Cells(3, 20) FR(0) = xlsheet1.Cells(3, 21) S(0) = xlsheet1.Cells(3, 22) QRSS(0) = xlsheet1.Cells(3, 23) QRG(0) = xlsheet1.Cells(3, 24) F = xlsheet1.Cells(3, 25) MP = 0: RS(0) = 0: W(0) = 150 WM = (WUM + WLM + WDM) WWMM = WM * (1 + B) SSM = SM * (1 + EX) KSSD = (1 - (1 - (KG + KSS)) ^ (DT / 24)) / (1 + KG / KSS)

新安江模型原理

新安江模型基本原理 1.1 新安江模型原理 原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的赵人俊教授于 1963 年初次提出湿润地区以 蓄满产流为主的观点, 主要根据是次洪的降雨径流关系与雨强无关, 而只有用蓄满产 流概念才能解释这一现象。上个世纪 70 年代国外对产流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最有 代表性的著作是 1978 年出版的《山坡水文学》,它的结论与赵人俊教授的观点基本一 致:传统的超渗流概念只适用于干旱地区, 而在湿润地区, 地面径流的机制是饱和坡 面流、壤中流的作用很明显。 20世纪 70 年代初建立的新安江模型采用蓄满概念是正 确的。但对于湿润地区,由于没有划出壤中流,导致汇流的非线性程度偏高,效果不 好。 80 年代初引进了山坡水文学的概念,提出三水源的新安江模型。新安江三水源 模型流程图见下图 1.1。 图 1.1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流程图 新安江水文模型按照三层蒸散发模式计算流域蒸散发, 按蓄满产流概念计算降雨 产生的总径流量, 采用流域蓄水曲线考虑下垫面不均匀对产流面积变化的影响。 在径 流成分划分方面,对三水源情况,按“山坡水文学”产流理论用一个具有有限容积和 测孔、孔底的自由水蓄水库把总径流划分为饱和地面径流、 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 在汇流计算方面, 单元面积的地面径流汇流一般采用单位线法, 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 径流的汇流则采用线性水库法。河网汇流一般采用分段连续演算的 Muskingum 法或 UH 或L , CS 单元 面积 出流 KE XE IM WM B UM S KG LM C 不透水面积产流 RB 壤中总 入流QI CG 地下流 RG SM EX

新安江模型的应用

新安江模型的应用 张利茹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南京(210098) 摘要:新安江降雨径流模型应用在梁辉水库上,采用2002年至2006年五年的降雨和蒸发资料对该流域进行日模和次模的模拟,得出的结果还比较满意。为了找出新安江模型的敏感性参数,本文在其他研究人员的基础上,选出公认的比较敏感的参数,把它们的值分别变成初始值的80%、90%和110%(CG除外)后进行模拟计算,得出的结果证实了学者们的说法。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梁辉水库,敏感性分析 1. 新安江模型简介 新安江模型始建于1973年,采用蓄满产流的概念,以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是个分布式的概念性模型,30多年来在我国湿润与半湿润地区有广泛应用,并发展改进为三水源的以及其他多水源的模型【1】。几十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致力于新安江模型的应用和发展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篇文章(像赵仁俊,1992;程等人,2002),但很少有用一个实际例子来研究新安江模型参数的敏感性问题的,实际上,新安江模型参数的命感性分析会有助于该模型的更广泛的应用,例如,对于无资料的地区或是资料不全的地区,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将显得更加有用。 2. 新安江模型结构 新安江模型是分散性的模型,常按泰森多边形法把全流域分成许多单元流域,产流部分采用蓄满产流模型,另增加了流域不透水面积占全流域面积之比的参数IMP。蒸发部分采用三水源蒸散发模式。河道洪水演算采用马斯京根法。地面径流的汇流采用经验单位线,并假定每个单元流域上的无因次单位线相同,简化结构。地下径流的汇流采用线性水库。对每一个单元流域作汇流计算,求得单元流域出口流量过程。再进行出口以下的河道洪水演算,得出流域出口的流量过程。把每个单元流域的出流过程相加,就求得了流域出口的总出流过程[2]。新安江模型流程图如图1。 基于概念型降雨径流蓄满产流的新安江模型,其参数可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如下述:(1)蒸散发。此部分的参数包括K、C、WUM、WLM。 K:流域蒸散发能力与实测水面蒸发值之比。它反映蒸发皿蒸发量与流域蒸发能力的差别,也反映蒸发皿蒸发量对全流域(高程差)的代表性问题,对具体流域来说,以优选为宜,即选模拟径流误差最小时的K值。夏天其值一般取1.3~1.5,冬天一般取1.0。 C:深层蒸散发系数。它决定于深根植物占流域面积的比值,同时也与WUM+WLM

新安江模型原理

一新安江模型基本原理 1.1新安江模型原理 原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的赵人俊教授于1963年初次提出湿润地区以蓄满产流为主的观点,主要根据是次洪的降雨径流关系与雨强无关,而只有用蓄满产流概念才能解释这一现象。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对产流问题展开了理论研究,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1978年出版的《山坡水文学》,它的结论与赵人俊教授的观点基本一致:传统的超渗流概念只适用于干旱地区,而在湿润地区,地面径流的机制是饱和坡面流、壤中流的作用很明显。20世纪70年代初建立的新安江模型采用蓄满概念是正确的。但对于湿润地区,由于没有划出壤中流,导致汇流的非线性程度偏高,效果不好。80年代初引进了山坡水文学的概念,提出三水源的新安江模型。新安江三水源模型流程图见下图1.1。 图1.1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流程图 新安江水文模型按照三层蒸散发模式计算流域蒸散发,按蓄满产流概念计算降雨产生的总径流量,采用流域蓄水曲线考虑下垫面不均匀对产流面积变化的影响。在径流成分划分方面,对三水源情况,按“山坡水文学”产流理论用一个具有有限容积和测孔、孔底的自由水蓄水库把总径流划分为饱和地面径流、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在汇流计算方面,单元面积的地面径流汇流一般采用单位线法,壤中水径流和地下水径流的汇流则采用线性水库法。河网汇流一般采用分段连续演算的Muskingum法或

滞时演算法,但它一般不作为新安江模型的主体。模型中主要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新安江(三水源)模型参数的定义 参数含义 K蒸散发能力折算系数 WM流域蓄水容量 UM上层蓄水容量 LM下层蓄水容量 C深层蒸散发系数 IM不透水面积占全流域面积之比 B蓄水容量曲线指数 SM流域自由水蓄水容量 EX自由水蓄水容量曲线指数 KI壤中水径流出流系数 KG地下水径流出流系数 CS地面径流消退系数 CI壤中水径流消退系数 CG地下水径流消退系数 N子河段数 KE子河段洪水波传播时间 XE子河段流量比重因子概念性模型的结构反应客观水文规律,参数应该代表流域的水文特征,把模型设计为分散性的,主要是为了考虑降雨分布不均的影响,其次也便于考虑下垫面条件的

新安江模型介绍

新安江模型介绍: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蒸散发计算采用三层模型;产流计算采用蓄满产流模型;用自由水蓄水库结构将总径流划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三种;流域汇流计算采用线性水库。模型结构: 模型计算: 在新安江模型中,流域蒸散发计算没有考虑流域内土壤含水量在面上分布的不均匀性,而是按土壤垂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将土层分为三层,用三层蒸散发模型计算蒸散发量。参数有流域平均张力水容量WM(mm),上层张力水容量UM(mm),下层张力水容量LM(mm),深层张力水容量DM(mm),蒸散发折算系数KC和深层蒸散发扩散系数C。 具体计算为 若P+WU>=EP,则EU=EP,EL=0,ED=0; 若P+WUC*LM,则WL=(EP-EU)WL/LM,ED=0; 若WL=C*(EP-EU),则EL=C*(EP-EU),ED=0; 若WL

研究生复试面试题

2009年 笔试:1.简述新安江模型的水源划分模块2.稳定下渗率和超渗产流中的下渗率的区别3.影响迁移转化的因素有哪三类?4.一个关于发电站保证出力的计算题5.三性检验是什么? 1.在实测径流量过程线分划径流对径流产汇流有什么作用? 2.新安江二水源和三水源分别以什么方法划分 3.兴利库容计算 4.年调节水电站保证出力计算步骤 5.水体自净三个方面,并举例 6.水质。1.2.3维模型区别,各模型主要考虑因素 7.近年来某些地区经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你的见解 (首先解释百年一遇意思,然后这是小概率事件,如果经常发生要质疑还是不是百年一遇,最后谈谈环境变化人为因素的影响) 8.水体耗氧主要表现在 9.水库特征水位及承担下,防洪任务时如何确定设计洪水位 面试中文题:1.S-P模型的三个假设条件是什么?2.水库的特征水位有哪些?从低到高按顺序说出3.谈谈对重力坝的了解(优缺点)4.径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5.武大水利水电学院主要研究哪三块内容?6.概率和频率的区别 面试口语:1.自我介绍2.谈谈对中国环境问题的了解3.谈谈对南水北调工程的了解4.对武大及武大本专业的认识6.对三峡的了解5.对广东水资源的了解,对广东情况的了解(咸潮) 2010年3 笔试: 1.近年来某些地区经常发生百年一遇的洪水,你的见解。 2.建立水文模型时,需获得大量流量雨量及蒸发的实测资料,试问这些资料对产汇流模块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3.简述新安江二、三水源划分模块。 4.逆时序法求兴利库容。 5.水库特征水位是什么?在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时,如何确定设计供水位? 6.水体耗氧主要表现在? 7.水质一、二、三维模型区别? 8.水体自净三个方面。 9.已知水电站的保证出力,求水电站在日负荷图中的工作位置。 口试: 1.你想在5年或10年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2.高铁的利弊? 3.你最喜欢的运动? 4.你最喜欢的电影/最不喜欢的电影? 5.你为什么选择现在这个专业? 6.你认为水利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责任心/勤奋……? 7.你在课余时间做些什么?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与开发 【摘要】水库是我国防洪广泛采用的工程措施之一。在防洪区上游河道适当位置兴建能调蓄洪水的综合利用水库,利用水库库容拦蓄洪水,削减进入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达到减免洪水灾害的目的。水库洪水预报调度,则是依据预报的洪水过程,而不是设计给定或实测的洪水过程,实施防洪调度的方法。这一方法的明显优点在于增加了水库调洪的主动性,增大了水库预蓄或预泄的可能性,从而为实现汛限水位的动态控制、缓解水库防洪和兴利的矛盾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研究;开发 引言 洪水预报调度,作为一种能有效减轻洪灾的危害程度和降低洪灾所造成的损失的非工程措施,在近几年来的防洪减灾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横锦水库实时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对洪水预报参数率定,实时洪水预报软件开发,实时洪水作业预报精度提高,洪水调度等问题做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工作,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水库洪水预报调度提供了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1 工程概述 横锦水库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横锦村之东,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工程,水库控制流域面积378平方公里,水库库容2.74亿立米,主流长50公里,水库流域以山区为主,流域分水岭平均高程646米,河道平均高程259米,3~6小时洪峰即可到达水库,为提高水库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的现代化水平,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库的防洪效益,横锦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于2003年6月建成并投入运行,系统的使用,使横锦水库能够更好地发挥水库的拦洪减灾作用,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增加兴利效益。 2 系统功能模块 水库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采用客户/服务网络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具有较强的通用性,从数据库接到水文遥测数据开始,一直到洪水预报调度,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来实现:数据库管理子系统、洪水预报子系统和洪水调度子系统。 2.1 数据库管理子系统 数据库管理包括水库库码、水文站雨量站的站码管理,水雨情信息输入与输出管理及水文资料的信息的整编与处理等问题。业务管理是为水库日常的水文业务计算、运行业务、各种其他业务报表统计打印、汛情报表制订与上报等提供管理服务。

新安江模型研究(完整资料).doc

新安江模型 新安江模型的流程图 图中输入为实测降雨P和实测蒸散发能力EM,输出为流域出口断面流量Q和流域蒸散发量E 。方框内是状态变量,方框外是常数常量。模型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蒸散发计算、产流计算、水源划分和汇流计算。 变量符号说明: P,实测降雨(已知) E,流域蒸散发量(第一步计算已知) PE,降雨减去蒸发量(产流计算的输入) R,流域产流量(产流计算的输出) W,流域时段末土壤平均蓄水量,产流计算的输出 KC,蒸发折算系数 C,深层蒸散发折算系数 WM,流域总蓄水容量 B,抛物线指数 1蒸发量计算 各层蒸散发的计算原则是,上层按蒸散发能力蒸发,上层含水量蒸发量不够蒸发时,剩余蒸散发能力从下层蒸发,下层蒸发与蒸散发能力及下层含水量成正比,与下层蓄水容量成反比。要求计算的下层蒸发量与剩余蒸散发能力之比不小于深层蒸散发系数C。否则,不足部分由下层含水量补给,当下层水量不够补给时,用深层含水量补。

输入: (1)KC ,蒸发折算系数 (2)上、下、深三层的蓄水容量WUM 、WLM 和WDM (WM=WUM+WLM+WDM ) (3)C ,深层蒸散发折算系数 输出: (1)上、下、深各层的流域蒸散发量EU 、EL 和ED (E=EU+EL+ED ) -- 时段值 (2)上、下、深三层的含水量WU 、WL 和WD (W=WU+WL+WD ) -- 时段值 注:以上的WM 、E 、W 分别表示总的流域蓄水容量、蒸散发量、土壤含水量。 计算公式: EP=K×E 0(E 0,实测水面蒸发量,划分为时段值),WU 0日模拟合而来。 一阶段:当 P+WU ≧EP 时,EU=EP 、EL=0、ED=0,此时WU(t+1)=P(t)+WU(t)-EU(t) 二阶段:当 P+WUC×WLM 则 EL=(EP -EU)×WL/WLM 、ED=0 若WL

最新安江模型进展介绍

第八章新安江模型 8.1 概述 新安江模型是由原华东水利学院(现为河海大学)赵人俊教授等(赵人俊,1984)提出来的。从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研究开始(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1962),投入了水文预报教研室的十余位教师、研究生和上百的本科生前后经历了约20年才形成了蓄满产流概念、理论及其二水源新安江模型。之后提出三水源新安江模型(赵人俊,1984),并开始在水情预报和遥测自动化的实时洪水预报系统中开始大量应用,通过对模型的结构、考虑的因素不断改进和完善,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理论上具有一定系统性、结构较为完善、应用效果较好的流域水文模型,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推广模型而广为国内外水文学家所了解和应用。 新安江模型研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二水源新安江模型、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和新安江模型改进研究三个阶段。 8.2 二水源新安江模型 二水源新安江模型包括直接径流和地下径流,产流计算用蓄满产流方法,流域蒸发采用二层或三层蒸发,水源划分用的是稳定下渗法,直接径流坡面汇流用单位线法,地下径流坡面汇流用线性水库,河道汇流采用马斯京根分河段演算法。 8.2.1 前期研究 降雨径流相关图是径流估计最早使用的方法之一。考虑前期气候指数的降雨径流相关 图是蓄满产流概念形成的基础,见图8-1。图中P为降雨量,R为径流深, ,0 a P为前期气候指 数。在实际应用中,要计算一次降雨所产生的洪水径流总量,为配合汇流计算,还需求出逐时段的净雨量。利用上述相关图推求时段净雨量的具体步骤如下。 (1)求本次降雨开始时的 ,0 a P; (2)按逐时段累积降雨量在关系图上查得累积径流量; (3)由相邻时段的累积径流量之差得时段净雨量。

西津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模型(1).

西津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模型(1) 论文结合西津水库以上流域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及水库防汛调度的需,将洪水预报模型、河道洪水演进模型和实时校正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实时洪水预报模型。模型软件与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于1998年初开发完成并投入应用后,由于能及时获取水、雨情信息,水库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较为充分地发挥了综合利用效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预报模型洪水演进实时校正综合利用 1 流域概况 西津水库位于广西横县县城上游5 km 处的西津村,是一座以发电、通航为主兼顾灌溉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80901km2,其中南宁以上集水面积为73301km2,占西津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的90.6%;南宁~西津集水面积为7600km2,占西津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的9.4%。南宁上游宋村处分为左江和右江,左江发源于越南大凉山,全长为523 km,集水面积为 31500km2,占南宁以上集水面积的43.0%,占西津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的38.9%;右江发源于云南省广南县,全长为629 km,集水面积为 37600 km2,占南宁以上集水面积的51.3%,占西津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的46.5%。流域水系及站网分布见图2所示。 2 预报思路 根据流域地形、地貌条件及所布设的水情遥测站网,按天然流域将全流域划分为11块即:百色以上、百色~田东、田东~下颜、下颜~南宁、龙州以上、宁明以上、新和以上、龙州+宁明+新和~崇左、崇左~扶绥、扶绥~南宁、南宁~西津。其中南宁~西津采用流域水文模型,其余主采用河道洪水演进模型。 3 模型概述 西津水库实时洪水预报模型由洪水预报模型、河道洪水演进模型和实时校正模型三部分组成。洪水预报模型:通过产流、汇流计算,预报部分流域的入库流量过程。河道洪水演进模型:根据选用的河道演进模型,计算洪水过程在主河道中的演进过程,并给出主控制站点的水位或流量。实时校正模型:根据选用的实时校正模型和计算与实测流量(或水位)过程从上游往下游逐级逐时段进行实时修正。模型计算流程见图1。 3.1 洪水预报模型

洪水预报知识

洪水预报 来源:作者:发布日期:2011-04-07 洪水主要是指由暴雨引起江河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的自然现象,洪水特征一般用洪峰流量、洪峰水位和洪水过程线来描述。当流域发生暴雨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集于河道的出口断面处,当近处的地面径流到达该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就是洪水起涨之时;随着流域远处的地表径流陆续流入河道,使流量和水位继续增涨,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集到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增至最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洪水流量由起涨到达洪峰流量以后逐渐下降,到暴雨停止以后的一定时间,河网中的水量均已流经出口断面时,河水流量及水位回落到接近于原来状态。即为洪水落尽之时。如在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坐标,以江河的流量或水位为纵坐标,可以绘出洪水从起涨至峰顶到落尽的整个过程曲线,称为洪水过程线。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量,称为一次洪水总量,可由一次洪水流量过程线与横坐标所包围的面积求得。一次洪水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洪水总历时。 根据洪水形成和运动的规律,利用过去和实时水文气象资料,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洪水情况的预测,称洪水预报。这是水文预报中最重要的内容。洪水预报包括河道洪水预报、流域洪水预报、水库洪水预报等。主要预报项目有最高洪峰水位(或流量)、洪峰出现时间。洪水涨落过程、洪水总量等。 河道洪水预报,即预报沿防汛河段的各指定断面处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天然河道中的洪水,以洪水波形态沿河道自上游向下游运动,各项洪水要素(洪水位、洪水流量等)先在河道上游断面出现,然后依次在下游各断面出现。因此,可利用河道中洪水波运动的规律,由上游断面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来预报下游断面的洪水位和洪水流量。根据对洪水波运动的不同研究方法,可得出河道洪水预报的各种方法。常用的有相应水位(或相应流量)法和流量演算法。 流域洪水预报是根据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直接从实时降雨预报流域出口断面的洪水总量和洪水过程。前者称径流量预报(亦称产流预报),后者称径流过程预报(亦称汇流预报)。流域洪水预报的预见期比河段预报要长些。在一些地区,没有发布河段预报的条件(如一条河上没有上、下游水情站)或预见期太短时,为满足防洪要求,宜采用流域洪水预报的方法。 流域洪水预报方法常用的有实用预报方案和流域水文模型。实用预报方案即用实测的雨洪资料建立起降雨径流经验相关图和由实测洪水过程线分析出来的经验单位过程线,对降水所形成的径流量及洪水过程进行预报。流域水文模型是从系统的角度来模拟降雨径流关系。以流域为系统,降雨过程作为系统的输入,经过系统的作用,流域出口流量过程作为系统的输出。因此,建立降雨径流模型,首先要建立模型的结构,并以数学方式表达,其次要用实测降雨径流资料来率定及调试模型参数。随着人们对流域上产、汇流过程认识的深入和计算机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流域水文模型,较多的是用于水文预报方面,目前我国有代表性的是新安江模型(新安江模型是流域水文模型)。 水库洪水预报主要包括入库洪水预报、水库最高水位和最大出库流量及其出现时间的预报。由于水库大小不同、条件各异,运用方式各有特点,因此水库洪水预报方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这里不一一叙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