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得体会: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探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更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的放矢、精准发力,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趋势,借力广受学生欢迎的哲学通识教育,是一条值得关注、推广的新途径。

资政育人是哲学通识教育的内在功能

哲学通识教育是一种模块化的通识教育。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少数研究型大学以欧美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为原型,开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通识教育。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内高等教育界已经对哲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达成共识,并强调中国哲学通识教育所需要培养和塑造的“完整的人”应当是有“世界眼光、中国灵魂的现代公民”。以此为培养目标的中国哲学通识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第二,必须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第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

人;第四,凝练世界文明的哲学精髓,培养开放包容的豁达境界;第五,注重逻辑思维、批判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育。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哲学通识教育具有资政育人的功能。

充分发挥哲学通识教育的资政育人功能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哲学通识教育改革与建设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推进。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提出要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并提出要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深化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既肯定了包括哲学通识教育在内的新型哲学社会课程的地位和作用,也为哲学通识教育进一步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1月,国务院公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促进文理交融”。这表明发展通识教育已经从少数大学的自由探索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体现为国家政策。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教育实践

助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哲学通识教育资政育人功能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自2004年课改以来,已取得长足发展,大学生群体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得到根本改观。但限于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改革与建设的自由度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当代95后乃至00后大学生日益增长、不断变化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需要。这就为哲学通识教育助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巨大空间。

2009年以来,X大学在充分吸收国际国内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证调研和自身实践,构建了一套本土化的哲学通识教育体系。该体系包括:第一,更新了哲学通识教育的一般理念、基本特征与培养目标,提出了一套以“4C”为核心特征的中国特色哲学通识教育学说体系,即秉持通识教育育人(Cultivating)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哲学在核心价值观(Core Values)引导、经典文化(Classical Cultures)阐释、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培育方面的重要功能,真正将立德树人贯穿落实到哲学教育的全过程;第二,有效克服了哲学通识课程结构比较单一、教学内容过于专业化的倾向,按照“4C”理念,建设了一套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四级哲学通识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本土化;第三,有效弥补了国内哲学通识教材建设的不足,以线上线下优质课程为依托,建设了一套国内高校自主编

写的哲学通识教材和读本系列;第四,进一步实现了通识教育理念的内在转化,在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中,组建了一支立场坚定、凝聚力强、整体优势突出的哲学通识教育教学团队。

三种“武器”助力发挥教育优势

哲学通识教育可以具体通过三种方式或“武器”实现教育目的。

第一,切实符合当代大学生理论需求的、问题导向的常规通识课程。2011年,一次覆盖X大学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只有5.6%的大学生认为需要增加马克思主义哲学类的通识课程,但同时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开设有助于理解“当代热点问题”(63.4%)、“国外文化与思潮”(61.3%)的课程。针对这种需求结构,X大学先后开设《当代社会科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人与社会》等通识课程,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解答大学生的理论困惑。很多成为热门课程,受学生追捧,且一位难求,如《人生在世:人与世界关系的哲学思考》每次开放的200个席位都被瞬间秒光。在这种热情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取得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第二,体现国际教育改革大趋势、广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高水平MOOC课程。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自2012年在美国兴起以来,因切合当代青年人的学习习惯而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成为深受当代大学生欢迎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视频公开课不同:视频公开课以教师为中心,MOOC课程则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喜欢的方式讲授学生(可能)需要的内容,是MOOC课程的精髓。2015年以来,X大学先后开设《理解马克思: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与核心著作导读》《学在南哲》《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高水平MOOC课程。其中《理解马克思》于2015年3月在美国Coursera平台上线,成为国际MOOC平台上第一门有关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课程。该课程迄今已在国内外多家平台先后上线8轮次,选修人数近5万人次,授课效果显著。

第三,符合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通识读本(教材)。新世纪以来,研究型学习日益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教材的作用确实不再像过去那样重要。但这是否意味着大学生就不再需要教材呢?牛津哲学通识读本在国内的热销,激起了国内哲学教育者的热情。国内多个出版社推出符合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马克思主义通识读本(教材),取得很好的反响。例如人民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理解马克思》读本,不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