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传热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四 传热实验0精选全文

实验四 传热实验0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验四 传热实验一 实验内容测定单壳程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二 实验目的1 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工程因素和强化传热操作的工程途径。

2 学会传热过程的调节方法。

三 实验基本原理工业上大量存在的传热过程(指间壁式传热过程)都是由固体内部的导热及冷热流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给热组合而成。

传热过程的基本数学描述是传热速率方程式和热量衡算式。

热流密度q 是反应具体传热过程速率大小的特征量。

对q 的计算需引入壁面温度,而在实际计算时,壁温往往是未知的。

为实用方便,希望避开壁温,直接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进行传热速率计算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热量序贯的由热流体传给壁面左侧、再由壁面左侧传导至壁面右侧、最后由壁面右侧传给冷流体。

在定态条件下,忽略壁面内外面积的差异,则各环节的热流密度相等,即q =Q A =T−T W 1ɑh =T W −t w δɑh =t w −t 1ɑc ①由①式可以得到q =T−t1ɑh +δh +1ɑc =推动力阻力 ②由上式,串联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具有加和性。

上式在工程上常写为Q=KA(T-t) ③式中K=11ɑh +δh +1ɑc ④式④为传热过程总热阻的倒数,称为传热系数,是换热器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比较①和④两式可知,给热系数α同流体与壁面的温差相联系,而传热系数K 则同冷热体的温差相联系。

由于冷热流体的温差沿加热面是连续变化的,且此温度差与冷热流体的温度呈线性关系,故将③式中(T-t )的推动力用换热器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温差来表示,即Q=KA Δt m ⑤热量衡算方程式Q=q mc C pc (t 2-t 1)=q mh C ph (T 1-T 2) ⑥KA Δt m = q mc C pc (t 2-t 1) ⑦Δt m =(T 1−t 2)−(T 2−t 1)ln T 1−t 2T 2−t 1 ⑧ K=qmcCpc(t2−t1)A Δtm ⑨在换热器中,若热流体的流量q mh 或进口温度T 1发生变化,而要求出口温度T 2保持原来数值不变,可通过调节冷却介质流量来达到目的。

实验四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四传热系数测定实验

实验四 传热系数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1)观察水蒸汽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2)测定空气-水蒸汽在套管换热器中的总传热系数;(3)测定空气在圆形直管内强制对流时的传热膜系数及其与雷诺数Re 的关系。

2.基本原理在套管换热器中,环隙通以水蒸汽,内管管内通以空气,水蒸汽冷凝放热以加热空气,在传热过程达到稳定后,有如下热量衡算关系式(忽略热损失):()()mW i i m i i p t t S t S K t t C V Q -=∆=-=αρ12由此可得总传热系数mi P i t S t t C V K ∆-=)(12ρ空气在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传热膜系数) m w i P i t t S t t C V )()(12--=ρα上式中 Q :传热速率,w ;V :空气体积流量(以进口状态计),m 3/s ; ρ: 空气密度(以进口状态计),kg/m 3; C P :空气平均比热,J/(kg ·℃);K i :以内管内表面积计的总传热系数,W/(m 2·℃); αi : 空气对内管内壁的对流传热系数,W/(m 2·℃); t 1、t 2 :空气进、出口温度,℃; S i :内管内壁传热面积,m 2;Δt m :水蒸气与空气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2121ln)()(t T t T t T t T t m -----=∆ T :蒸汽温度(取进、出口温度相同),℃。

(t w -t )m :空气与内管内壁间的对数平均温度差,℃;22112211ln )()()(t t t t t t t t t t w w w w m w -----=- t w1、t w2 :内管内壁上进、出口温度,℃。

当内管材料导热性能很好,且管壁很薄时,可认为内管内外壁温度相同,即测得的外壁温度视为内壁温度。

流体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流体流动的雷诺数Re >10000)时,对流传热系数αi与雷诺数Re 的关系可近似写成 ni A Re =α式中A 和n 为常数。

试验四传热试验

试验四传热试验

实验四 传热实验通过对以空气和水蒸气为介质的套管换热器实验研究,可以掌握传热系数K 、传热膜系数2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学会用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

通过对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比较,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一. 实验内容(任选一个)1.强化传热措施的探讨。

采用计算机数据在线采集系统,测定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传热系数K ;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关联出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

通过对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结果比较,说明强化传热的原理并对强化传热的其它措施进行探讨。

2.测定不同流速下的普通套管换热器或强化套管换热器的传热膜系数2α,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关联出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对于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可以表示成:n m C Nu Pr Re = (1) 系数C 与指数m 和n 则需由实验加以确定。

对于气体,Pr 基本上不随温度而变,可视为一常数,因此,式(1)可简化为:m A Nu Re = (2) 式中: λαd Nu 2= μρdu =Re 通过实验测得不同流速下孔板流量计的压差,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和换热器的壁温(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外壁温度与壁面的平均温度近似相等),根据所测的数据,经过查物性数据和计算,可求出不同流量下的Nu 和Re ,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 A Nu Re =中常数A 、m 的值。

三.实验装置与主要技术数据(一) 实验装置1.流程实验装置的流程如图1所示。

装置的主体是两根平行的套管换热器,内管为紫铜材质,外管为不锈钢管,两端用不锈钢法兰固定。

实验用的蒸汽发生器为电加热釜,加热电压可由固态调节器调节。

空气由旋涡气泵提供,使用旁路调节阀调节流量。

实验四传热实验

实验四传热实验

实验四传热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空气一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勺的测左方法,加深对苴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左关联式严丹如中常数A、川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一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左其准数关联式NzBR 严中常数B、加的值和强化比Ni叫、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4-1实验4-2实脸内容与要求①测泄5~6个不同流速下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血。

②对勺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xAR^P"中常数A. m 的值。

①测左5~6个不同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

②对4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 m中常数B、加的值。

③同一流量下,按实验一所得准数关联式求得Me, 计算传热强化比Nu/Nu0o三、实验原理实验4-1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1.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对流传热系数勺可以根据牛顿冷却疋律,用实验来测泄。

因为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勺a热冷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K = Q /(△. xsj (W/m2• °C )(4-1)式中:勺一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2-°C):©—管内传热速率,W:S L管内换热面积,n*:△g—对数平均温差,°C。

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立:(4-2) 式中:切,G—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0心一壁而平均温度,°C;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英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h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Sj 二码厶(4-3)式中:山一内管管内径,m;乙一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由热量衡算式:Q 二(4-4)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叱=匕空(4-5)3600式中: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M. m5/h:cpi—冷流体的進压比热,kJ / (kg・°C):PL冷流体的密度,kg/m3o切和。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传热)
实验名称:传热实验
实验目的:掌握传热原理,测定传热系数。

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能从物体的高温区域传递到物体的低温区域的过程。

传热方式
主要有三种,分别是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由高温区传递热量到低温区的过程。

传导的速率与传导材料的种类、厚度、温度差等因素有关。

对流是指由于物流的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对流的速率与流动速度、流动形式
等因素有关。

辐射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的过程。

辐射的速率与物体温度、表面特性等
因素有关。

实验仪器:传热实验装置、数显恒温槽、数显搅拌器、功率调节器、电热水壶、测温仪、电阻丝、保温材料等。

实验步骤:
1、将传热实验装置放入数显恒温槽内,开启电源,将温度恒定在80℃左右。

2、将试样加热,使其温度达到与恒温槽内温度一致。

3、将试样放入传热实验装置中,开始实验。

4、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搅拌器的匀速转动,确保传热速率的稳定。

5、记录实验数据,计算传热系数。

实验结果:
本实验测定的传热系数为:λ=10.2 W/m•K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传热原理和测定传热系数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传导、对
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传热系数是物体传热速率的
量化表示,对于不同的物体和温度差,传热系数是不同的,因此在具体实际应用中需要根
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实验4传热(空气—蒸汽)

实验4传热(空气—蒸汽)

实验四:传热(空气—蒸汽)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间壁式换热器的结构与操作原理;2.学习测定套管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方法;3.学习测定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4.了解空气流速的变化对总传热系数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对流传热的核心问题是求算传热膜系数α,当流体无相变时对流传热准数关联式的一般形式为:(4-1)对于强制湍流而言,Gr准数可以忽略,故(4-2)本实验中,可用图解法和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准数关联式中的指数m、n和系数A。

用图解法对多变量方程进行关联时,要对不同变量Re和Pr分别回归。

本实验可简化上式,即取n=0.4(流体被加热)。

这样,上式即变为单变量方程再两边取对数,即得到直线方程:(4-3)在双对数坐标中作图,找出直线斜率,即为方程的指数m。

在直线上任取一点的函数值代入方程中,则可得到系数A,即:(4-4)用图解法,根据实验点确定直线位置有一定的人为性。

而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可以得到最佳关联结果。

应用微机,对多变量方程进行一次回归,就能同时得到A、m、n。

对于方程的关联,首先要有Nu、Re、Pr的数据组。

其准数定义式分别为:实验中改变冷却水的流量以改变Re准数的值。

根据定性温度(冷空气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对应的Pr准数值。

同时,由牛顿冷却定律,求出不同流速下的传热膜系数α值。

进而算得Nu准数值。

牛顿冷却定律:(4-5)式中:α—传热膜系数,[W/m2·℃];Q—传热量,[W];A—总传热面积,[m2];△tm—管壁温度与管内流体温度的对数平均温差,[℃]。

传热量Q可由下式求得:(4-6)W—质量流量,[kg/h];Cp—流体定压比热,[J/kg·℃];t1、t2—流体进、出口温度,[℃];ρ—定性温度下流体密度,[kg/m3];V—流体体积流量,[m3/s]。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步骤1.启动风机:点击电源开关的绿色按钮,启动风机,风机为换热器的管程提供空气2.打开空气流量调节阀:启动风机后,调节进空气流量调节阀至微开,这时换热器的管程中就有空气流动了。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

系统漏热
实验操作误差
实验系统可能存在漏热现象,导致热量损 失,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如操作不规 范、记录数据不准确等,也可能引入误差 。
减小误差方法
选择高精度测量设备
使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和测量设备,提高温 度测量的准确性。
加强系统保温措施
对实验系统采取良好的保温措施,减少热量 损失,降低漏热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确保实验装置密封良好,防止热量散 失;保持热流体和冷流体的流量稳定, 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实验流程
启动加热器,使热流体循环流动;启动冷却 器,使冷流体循环流动;记录热流体和冷流 体的进出口温度;计算传热系数并分析结果 。
02
实验操作与步骤
实验准备工作
熟悉实验装置
了解传热实验装置的结构、 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加 热器、冷却器、温度计、 流量计等。
冷却操作
在加热过程中,适时打开冷却 器对传热介质进行冷却,以控 制实验过程中的温度波动。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定时记录温度 、流量等关键参数的变化情况

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 包括温度、流量等参数的变化曲线和 数值表格。
数据分析
根据整理的数据,分析传热实验过程 中的传热效率、热损失等关键指标。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 传热介质(如水、油等) 和实验样品。
检查实验设备
确保实验设备的完好和正 常运行,如检查加热器的 加热功率、冷却器的冷却 效果等。
实验操作过程
安装实验装置
按照实验要求正确安装传热实验装置 ,包括加热器、冷却器、温度计、流
量计等,确保装置密封良好。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

最新实验报告_实验四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热传导性能,并验证傅里叶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

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物质热传导率,加深对热传导现象的理解。

实验原理:热传导是热能通过物质内部分子振动和自由电子的碰撞传递的过程。

根据傅里叶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与温度梯度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q = -kAΔT/Δx,其中q是热流量,k是热传导率,A是传热面积,ΔT是温度差,Δx是传热距离。

实验设备:1. 恒温水浴2. 热传导率测量仪3. 标准样品(如铜、铝块)4. 温度传感器5. 保温材料6. 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确保所有设备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 将标准样品放置在测量仪中央,确保样品与测量仪接触良好。

3. 使用恒温水浴设定两个不同的温度,分别作为实验的高温端和低温端。

4. 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样品的两端,以便准确测量温度差。

5. 开始实验,记录不同时间间隔的温度数据。

6. 根据温度数据和傅里叶定律计算热传导率。

7. 改变温度梯度,重复步骤5和6,获得不同温度梯度下的热传导率。

8. 使用数据采集系统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梯度与热传导率的关系图。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梯度的增加,热传导率呈现上升趋势。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材料的热传导性能与其内部结构和分子振动特性有关。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验证了傅里叶定律在描述热传导现象时的有效性,并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热传导率进行测定,进一步理解了影响热传导性能的因素。

实验结果对于材料科学和热能工程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热传导实验报告小学(3篇)

热传导实验报告小学(3篇)

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句子成分。

英语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

顺序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而表语,定语,状语的位置要根据情况而定。

1、主语主语表示句子主要说明的人或事物,一般由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等充当。

He likes watching TV.他喜欢看电视。

2、谓语谓语说明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一般可分为两类:1),简单谓语由动词(或短语动词)构成。

可以有不同的时态,语态和语气。

We study for the peo ple.我们为人民学习。

2),复合谓语:情态动词+不定式I can speakalit tleEng lish.我可以说一点英语。

3、表语表语是谓语的一部分,它位于系动词如be之后,说明主语身份,特征,属性或状态。

一般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充当。

My sister is a nurse.我姐姐是护士。

4、宾语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在及物动词之后,能作宾语的有名词,代词,数词,动词不定式等。

We like English.我们喜欢英语。

有些及物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往往一个指人,一个指物,指人的叫间接宾语,指物的叫直接宾语。

He gave me some ink.他给了我一点墨水。

有些及物动词的宾语后面还需要有一个补足语,意思才完整,宾语和它的补足语构成复合宾语。

如:We make him our monitor.我们选他当班长。

5、定语在句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叫定语。

用作定语的主要是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副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

形容词,代词,数词,名词等作定语时,通常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

He is a new student.他是个新生。

但副词,动词不定式,介词短语等作定语时,则放在被修饰的词之后。

The bike in the room is mine.房间里的自行车是我的。

6、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状语。

实验四传热实验

实验四传热实验
13—冷凝水排空阀;14—蒸汽进口管路;15—冷流体出口管路;
▪ 2.设备与仪表规格
▪ (1)紫铜管规格:直径φ21不锈钢管规格:直径 φ100×5mm,长度L=1000mm
▪ (4)铂热电阻及无纸记录仪温度显示
▪ (5)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及蒸汽压力表
▪ 五、实验报告 ▪ 1、计算Nu ,Pr,Re,a2 ▪ 2、以为纵坐标,为横坐标,将两种方法处
理实验数据的结果标绘在
▪ 图上,并与教材中的经验式比较。
▪ 六、思考题
▪ 1、实验中冷流体和蒸汽的流向,对传热效果有 何影响?
▪ 2、在计算空气质量流量时所用到的密度值与求 雷诺数时的密度值是否一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位置的密度,应在什么条件下进行计算。
▪ 一、实验目的
▪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 的实验方法。
▪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观察水蒸气在水 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 径。
▪ 二、基本原理
▪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 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 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如图(4-1)所 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 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 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 3、实验过程中,冷凝水不及时排走,会产生什 么影响?如何及时排走冷凝水?如果采用不同压 强的蒸汽进行实验,对α关联式有何影响?
T
TW
tW
t
图 4-1 间壁式传热过程示意图
▪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 1.实验装置
图4-1 空气-水蒸气换热流程图 1—风机;2—孔板流量计;3冷流体管路;4—转子流量计;5—冷流 体进口温度;6—惰性气体排空阀;7—蒸汽温度;8—视镜;9—冷流 体出口温度;10—压力表;11—冷凝水排空阀;12—蒸汽进口阀;

实验四总传热实验

实验四总传热实验
温度
七、思考题
• 强化传热措施: • 1)提高流速,增强流体团东程度,增加传热系数,
但阻力随之加大,当传热系数增大一倍,阻力增 大4.6倍,因此需选择经济流速; • 2)可采用外加脉动,使流体湍动程度增加; • 强化传热设备: • 1)设计制造高效紧凑的换热器,可换成平板换热 器等; • 2)对于套管换热器,外加翅支结构,内置各种插 物麻花铁,均可强化传热。
套管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 型式
套管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 型式
套管式换热器
螺旋套管换热器
结构:直径不同的金属管装配成的同心套管。可根据换热要 求串联使用。程数可依传热面积的大小而增减,并可数排并 列。冷、热流体一般呈逆流流动,平均传热温差大,并可达 到较高的流速,形成湍流,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
U 型管式换热器
结构:管子弯制成U型,U型管的两头固定在同一块管板上, 与管板连接的封头内用隔板隔成两室。 优点:管子受热受冷可以自由伸缩,而与壳体无关。结构比 较简单,管束可以拔出清洗。 缺点:管内的机械清洗困难,只能走清洁流体。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 型式
U 型管式换热器
间壁式换热器的类型和结构 型式
• 传热速率方程式 • Q=K S tm → K = Q /S tm • 对于整个换热器,其热量的衡算式为 • Q = wh(Hh1-Hh2) = wc(Hc1-Hc2)+Q损 • 如果换热器中的流体均无相变,且流体的比热容不随流体
温度变化而为常数时, • 即 Q=WhCph(T1-T2)=WcCpc(t2-t1)+Q损 • 若实验设备保温良好,Q损可忽略不计,所以 • Q=WhCph(T1-T2)=WcCpc(t2-t1) • S——传热面积(这里基于外表面积), m2;

实验四传热实验

实验四传热实验

108 7.4 实验四 传热实验在工业生产中传热是一个重要的单元操作,其投资在化工厂设备投资中可占到40%以上。

换热器的种类繁多,各种换热器的性能差异很大,为了合理的选用、操作、设计换热器,应该对它们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除了文献资料外,实验测定换热器的性能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本传热实验是测定套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装置有两根套管换热器,一根为普通套管换热器,另一根为内插螺旋线圈的套管换热器,用水蒸气加热空气,采用计算机数据在线采集和自动控制系统,可实行自动操作或手动操作。

7.4.1 实验目的(1)掌握传热系数K 、传热膜系数1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2)学会用作图法或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ARe Nu =中常数A 、m 的值。

(3)通过对普通套管换热器和强化套管换热器的比较,了解工程上强化传热的措施。

7.4.2 实验原理流体在圆形直管中作强制湍流时,对流给热系数的准数关联式为:n m Pr BRe Nu = (7-4-1)系数B 与指数m 和n 则需由实验加以确定。

对于气体,Pr 基本上不随温度而变,可视为一常数,因此,式(7-4-1)可简化为:m ARe Nu = (7-4-2)式中: λα11d Nu = μρ11u d Re = Re 中流速1u 是通过测孔板流量计的压差求得,空气的密度ρ与粘度μ是测进、出口温度查物性数据或由公式计算得到。

Nu 通过1α求得。

对于一侧为饱和蒸汽加热另一侧空气的情况,由于蒸汽侧对流给热系数2α>>1α,且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热导率很大,管壁很薄,则211d d K α≈ (7-4-3)又 m 211m 122p 2s )(t A d d t KA t t c m Q ∆≈∆=-=α (7-4-4) 由式(7-4-4)可通过空气的质量流量、空气的进、出口温度和蒸汽温度(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外壁温度与壁面的平均温度近似相等,也等于蒸汽温度)反求出1α,即可得到不同流量下的Nu 和Re ,然后用作图法或线性回归方法(最小二乘法)确定关联式mARe Nu =中常数A 、m 的值。

实验4 传热实验

实验4   传热实验

实验4 传热实验 (Ⅰ) 换热系数K 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 测定单壳程单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 ;2. 学会传热过程的调节方法。

二、基本原理1.传热速率方程式工业上大量存在的传热过程(指间壁式传热过程)都是由固体内部的导热及各种流体与固体表面间的给热组合而成。

传热过程的基本数学描述是传热速率方程式和热量衡算式。

热流密度q 是反映具体传热过程速率大小的特征量。

对q 的计算,需要引入壁面温度,而在实际计算时,壁温往往是未知的。

为实用方便,希望能避开壁温,直接根据冷﹑热流体的温度进行传热速率的计算。

在间壁式换热器中,热量习惯地由热流体传给壁面左侧﹑再由壁面左侧传导至壁面右侧﹑最后由壁面右侧传给冷流体。

在定态条件下,并忽略壁面内外的差异,则各环节的热流密度相等,即c w w w hw t t t T T T AQ q αλδα11-=-=-==(4-1)由(4-1)式可以得到阻力推动力=++-=cht T q αλδα11(4-2)由上式,串联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具有加和性。

在工程上,上式通常写成:)(t T KA Q -= (4-3)式中c hK αλδα111++=(4-4)式(4-4)为传热过程总热阻的倒数,称为传热系数。

比较(4-1)和式(4-2)两式可知,给热系数A 同流体与壁面的温差相联系,而传热系数K 则同冷﹑热流体的温差相联系。

由于冷流体的温度差沿加热面是连续变化的,且此温度差与冷﹑热流体的温度成线性关系,故将(4-3)式中(T-t )的推动力用换热器两端温差的对数平均温差来表示,即m t KA Q ∆= (4-5)2.热量衡算方程式)()(2112T T C q t t C q Q ph m h pc m c -=-= (4-6)3. 传热过程的调节在换热器中,若热流体的流量q mh 或进口温度T 1发生变化,而要求出口温度T 2保持原来数值不变,可通过调节冷却介质流量来达到目的。

实验四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测定

实验四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测定

实验四 强制对流下空气传热膜系数的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装置的研究和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组织方法;2. 掌握借助于热电偶测量壁温的方法;3.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试验数据处理方法;4.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二、实验内容1、测定5—6组不同流速下,套管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K 和空气的对流传热系数αc 。

2、对αc 的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形回归,求准数关联式Nu=ARe m Pr n中常数A ,m 。

三、基本原理(简述)1、传热系数K 的理论研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间壁式换热装置来达到物料的冷却和加热。

这种传热过程系冷、热流体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热量交换。

它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给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对冷流体的对流给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

如图1所示。

Q=()t T KA - (1)而对流给热所传递的热量,对于冷、热流体均可表示为Q 1=()1w h h t T A -α (2) 或 Q 2=()t t A w c c -2α (3) 对固体壁面由热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则由傅立叶定律表示为:图1传热过程示意图 图2传热解析图Q 3()21w w mt t A -⋅=δλ (4) 由热量平衡及忽略热损失后(即Q=Q 1=Q 2=Q 3),可将(2)(3)(4)式写成如下等式:Q=KAtT A t t A t t A t T c c w m w w h h w 1112211-=-=-=-αλδα (5) 所以 cc m h h A A A K αλδα111++=(6)()22222111111,,,,,,,,,,,,u c u c d f K p p λμρδλλμρ==()5,2,6f (7)从上式可知,除固体的导热系数和壁厚对传热过程的传热性能有影响外,影响传热过程的参数还有12个,这不利于对传热过程作整体研究。

根据因次分析方法和π定理,热量传递范畴基本因次有四个:[L],[M],[T],[t] ,壁面的导热热阻与对流给热热阻相比可以忽略K ≈()21,ααf (8)要研究上式的因果关系,尚有π=13-4=9个无因次数群,即由正交网络法每个水平变化10次,实验工作量将有108次实验,为了解决如此无法想象的实验工作量,过程分解和过程合成法由此诞生。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化工原理传热实验步骤及内容

实验四传热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间壁式传热元件,掌握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方法。

(2) 学会给热系数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观察水蒸气在水平管外壁上的冷凝现象。

(4) 掌握热电阻测温的方法。

(5) 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二、实验原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情况下,冷、热流体系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行热量交换,称为间壁式换热。

如图(4 - 1)所示,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 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图4-1间壁式传加程示意图达到传热稳定时,有Q -—爲)=卿/■沖仏一人.)-%4(丁-為)輛-场血(斥-咖式中:Q —传热量,J / s ;m —热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C PI—热流体的比热,J / (kg ? C);T i —热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C;m —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 / s (4-1 )TC p2 —冷流体的比热,J /(kg ? C );11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C;t2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C;2:-1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 A—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2:-2 —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 / (mC );A—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f\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K —以传热面积A为基准的总给热系数,W / (m 2C);—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2)计算,—[「J(4 - 2)亠4 一5式中:T1 —热流体进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A2 —热流体出口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3)计算,r - :(4 —3)In切7式中:t wi —冷流体进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 W2 —冷流体出口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

物体的传热实验报告(3篇)

物体的传热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传热方式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不同材料、不同条件下物体的传热效率。

3. 分析影响物体传热效率的因素,如材料的热导率、物体的形状、环境温度等。

二、实验原理物体的传热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1. 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的振动和碰撞传递。

其传热速率与物体的热导率、温度梯度、物体的截面积和传热距离有关。

2. 对流:热量通过流体(如液体、气体)的流动传递。

其传热速率与流体的流速、温度差、流体的热导率、物体的形状和截面积有关。

3. 辐射:热量通过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其传热速率与物体的温度、表面积、辐射系数、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周围环境的辐射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有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金属棒、铜棒、铝棒、塑料棒、水、酒精、盐、温度计、计时器、支架、加热器等。

2. 实验仪器:电热板、热电偶、数字温度计、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

四、实验步骤1. 热传导实验:- 将金属棒、铜棒、铝棒和塑料棒分别置于支架上。

- 在一端加热金属棒,另一端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 记录不同材料的温度变化,计算热传导速率。

2. 对流实验:- 将水加热至一定温度,倒入烧杯中。

- 在水中放入金属棒,用温度计测量棒上不同位置的温度。

- 记录温度变化,计算对流速率。

3. 辐射实验:- 将电热板置于支架上,调整温度。

- 在一定距离处放置温度计,测量温度。

- 记录不同温度下的温度变化,计算辐射速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热传导实验:- 金属棒的热传导速率高于塑料棒,说明金属的热导率较高。

- 铜棒的热传导速率高于铝棒,说明铜的热导率较高。

2. 对流实验:- 水的对流速率较快,说明水的流动性较好。

- 金属棒在不同位置的温度变化较大,说明对流在金属棒上起主要作用。

3. 辐射实验:- 电热板温度越高,辐射速率越快。

- 辐射速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六、实验结论1. 物体的传热方式主要有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传热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传热的基本原理和传热过程。

2. 掌握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传热方程,加深对传热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传热方式主要有三种:导热、对流和辐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导热和对流两种传热方式。

导热是指热量在固体内部通过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迁移而传递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热电偶法测定导热系数。

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流体运动,从而使热量传递的过程。

本实验采用实验法测定对流传热系数。

传热方程为:Q = K A Δt,其中Q为传热速率,K为传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Δt为传热平均温差。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套管换热器、热电偶、数据采集器、温度计、秒表等。

2. 实验材料:导热油、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 将导热油倒入套管换热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进出口温度。

3. 将热电偶分别固定在套管换热器内壁和外壁,测量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度。

4. 记录数据,计算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差。

5. 根据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差,计算导热系数。

6. 改变导热油的流速,重复实验步骤,比较不同流速下的导热系数。

7. 将水倒入套管换热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进出口温度。

8. 将热电偶分别固定在套管换热器内壁和外壁,测量水的进出口温度。

9. 记录数据,计算水的对流传热系数。

10. 改变水的流速,重复实验步骤,比较不同流速下的对流传热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导热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导热油与套管内壁、外壁的温差为Δt1,导热油与套管外壁的温差为Δt2。

根据传热方程,计算导热系数K1:K1 = Q / (A Δt1)2. 对流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水的进出口温度分别为t1、t2。

根据传热方程,计算对流传热系数K2:K2 = Q / (A Δt2)3. 不同流速下的导热系数和对流传热系数:通过改变导热油的流速,可以得到不同流速下的导热系数。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范文

化工原理实验传热实验报告范文传热膜系数测定实验(第四组)一、实验目的1、了解套管换热器的结构和壁温的测量方法2、了解影响给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3、体会计算机采集与控制软件对提高实验效率的作用4、学会给热系数的实验测定和数据处理方法二、实验内容1、测定空气在圆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给热系数α12、测定加入静态混合器后空气的强制湍流给热系数α1’3、回归α1和α1’联式NuARePr中的参数A、a某4、测定两个条件下铜管内空气的能量损失二、实验原理间壁式传热过程是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三个传热过程所组成。

由于过程复杂,影响因素多,机理不清楚,所以采用量纲分析法来确定给热系数。

1)寻找影响因素物性:ρ,μ,λ,cp设备特征尺寸:l操作:u,βgΔT则:α=f (ρ,μ,λ,cp,l,u,βgΔT)2)量纲分析ρ[ML-3],μ[ML-1T-1],λ[MLT-3Q-1],cp[L2T-2Q-1],l[L],u[LT-1],βgΔT[LT-2],α[MT-3Q-1]]3)选基本变量(独立,含M,L,T,Q-热力学温度)ρ,l,μ,λ4)无量纲化非基本变量α:Nu=αl/λu:Re=ρlu/μcp:Pr=cpμ/λβgΔT:Gr=βgΔTl3ρ2/μ25)原函数无量纲化lucpgtl32lF2,,6)实验Nu=AReaPrbGrc强制对流圆管内表面加热:Nu=AReaPr0.4圆管传热基本方程:QK1A1 a0.4(T1t2)(T2t1)K1A1tmT1t2lnT2t1热量衡算方程:Qqm1cp1(T1T2)qm2cp3(t2t1)圆管传热牛顿冷却定律:(tw2t1)(tw1t2)(TTw1)(T2Tw2)2A21tw2t1T1Tw1lnlntw1t2T2Tw2(Tt)(Tw1tw1)A2A1圆筒壁传导热流量:Qw2w2ln(A2/A1)ln[Tw2tw2)/(Tw1tw1)]Q1A1空气流量由孔板流量测量:qv26.2P0.54[m3h-1,kPa]空气的定性温度:t=(t1+t2)/2[℃]三、实验流程1、蒸汽发生器2、蒸汽管3、补水漏斗4、补水阀5、排水阀6、套管换热器7、放气阀8、冷凝水回流管9、空气流量调节阀10、压力传感器11、孔板流量计12、空气管13、风机图1、传热实验流程套管换热器内管为φ27某3.5mm黄铜管,长1.25m,走冷空气,外管为耐高温玻璃管,壳程走100℃的热蒸汽。

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实验

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实验

热量的传递与温度实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传递的热能,它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传递:传导、辐射和对流。

而温度则是反映物体热量状态的物理量,它是热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热量的传递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实验一:传导热量的实验材料:铝棒、彩色蜡烛、温度计、火柴操作步骤:1. 准备一根铝棒,并将其一端用火柴点燃彩色蜡烛。

2. 在点燃的彩色蜡烛上方测量温度。

3. 迅速将铝棒的另一端紧贴彩色蜡烛的火焰处,保持数分钟。

4. 在紧贴火焰的部位,测量铝棒的温度。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和得出以下结论:1. 在将铝棒的一段紧贴彩色蜡烛的火焰之后,铝棒的另一端的温度逐渐升高。

2. 铝棒从点燃处到其另一端,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

3. 传导热量的速率与物体的导热性质有关,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会更快地传导热量。

实验二:辐射热量的实验材料:铝箔、小灯泡、温度计操作步骤:1. 将小灯泡接通电源,使其发光。

2. 在小灯泡的一侧放置铝箔,并保持一段时间。

3. 使用温度计测量铝箔上方的温度。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和得出以下结论:1. 在小灯泡发光的过程中,铝箔上方的温度逐渐升高。

2. 辐射热量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传递的,光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波。

3. 辐射热量的传递不需要直接物理接触,能够在真空等环境中传递。

实验三:对流热量的实验材料:玻璃杯、酒精、色素、温度计、小勺操作步骤:1. 在玻璃杯内倒入适量的酒精,并加入少许色素。

2. 在玻璃杯的一侧以小勺加热液体。

3. 使用温度计测量玻璃杯内液体的温度。

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和得出以下结论:1. 在加热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底部的温度升高,逐渐形成对流。

2. 对流是指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异产生的密度差而引起的升力、冷力、重力等力的共同作用下的流动现象。

热传递的小实验

热传递的小实验
热传的小实验
实验名称
金属与木材的热传导对比
教学指导
实验目的
通过对比金属和木材的热传导性,帮助学生理解热是如何通过物质传递的。
材料
2根相同长度的金属棒、2根相同长度的木棒、酒精灯或热水、温度计、小夹子或钳子
步骤
1、先准备两个金属棒和两个木棒,每个棒的一端加热。
2用夹子夹住每根棒的另一端(避免直接用手接触),用温度计测量棒的另一端的温度。
3、将金属棒的一端放入火源附近(酒精灯)加热,同时将木棒的一端放在相同的加热源附近。
4、观察两根棒的另一端的温度变化。金属棒会迅速将热量传递到另一端,而木棒则传递热量较慢。
实验结论
金属传导热的速度比木材快,表明金属是良好的热导体,而木材则是热的不良导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 传热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 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⒉ 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和强化比Nu/Nu 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 实验内容与要求
三、实验原理
实验4-1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⒈ 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

因为i α<<o α ,所以传热管内的对流
传热系数≈i α 热冷流体间的总传热系数()i m i s t Q K ⨯∆=/ (W/m 2·℃)
i
m i
i S t Q ⨯∆≈
α (4-1) 式中:i α—管内流体对流传热系数,W/(m 2·℃); Q i —管内传热速率,W ; S i —管内换热面积,m 2; mi t ∆—对数平均温差,℃。

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确定:
)
()(ln )
()(2121i w i w
i w i w mi t t t t t t t t t -----=
∆ (4-2)
式中:t i1,t i2—冷流体的入口、出口温度,℃;
t w —壁面平均温度,℃;
因为换热器内管为紫铜管,其导热系数很大,且管壁很薄,故认为内壁温度、外壁温度和壁面平均温度近似相等,用t w 来表示,由于管外使用蒸汽,近似等于热流体的平均温度。

管内换热面积:
i i i L d S π= (4-3)
式中:d i —内管管内径,m ;
L i —传热管测量段的实际长度,m 。

由热量衡算式:
)(12i i pi i i t t c W Q -= (4-4)
其中质量流量由下式求得:
3600
i
i i V W ρ=
(4-5) 式中:V i —冷流体在套管内的平均体积流量,m 3 / h ; c pi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 (kg ·℃); ρi —冷流体的密度,kg /m 3。

c pi 和ρ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2
2
1i i m t t t +=为冷流体进出口平均温度。

t i1,t i2, t w , V i 可采取一定的测量手段得到。

⒉ 对流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的实验确定
流体在管内作强制湍流,被加热状态,准数关联式的形式为
n i m
i
i A Nu Pr Re =. (4-6)
其中: i i
i i d Nu λα=
, i i i i i d u μρ=Re , i
i pi i c λμ=Pr 物性数据λi 、c pi 、ρi 、μi 可根据定性温度t m 查得。

经过计算可知,对于管内被加热的空气,普兰特准数Pr i 变化不大,可以认为是常数,则关联式的形式简化为:
4.0Pr Re i m
i
i A Nu = (4-7)
这样通过实验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 i 与i Nu ,然后用线性回归方法确定A 和m 的值。

实验4-2、强化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准数关联式及强化比的测定
强化传热又被学术界称为第二代传热技术,它能减小初设计的传热面积,以减小换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提高现有换热器的换热能力;使换热器能在较低温差下工作;并且能够减少换热器的阻力以减少换热器的动力消耗,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和资金。

强化传热的方法有多种,本实验装置是采用在换热器内管插入螺旋线圈的方法来强化传热的。

螺旋线圈的结构图如图3-1所示,螺旋线圈由直径3mm 以下的铜丝和钢丝按一定节距绕成。

将金属螺旋线圈插入并固定在管内,即可构成一种强化传热管。

在近壁区域,流体一面由于螺旋线圈的作用而发生旋转,一面还周期性地受到线圈的螺旋金属丝的扰动,因而可以使传热强化。

由于绕制线圈的金属丝直径很细,流体旋流强度也较弱,所以阻力较小,有利于节省能源。

螺旋线圈是以线圈节距H 与管内径d 的比值以及管壁粗糙度(h d /2)为主要技术参数,且长径比是影响传热效果和阻力
系数的重要因素。

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总结了形式为m
B Nu Re 的经验公式,其中B 和m 的值因螺旋丝尺寸不同而不同。

在本实验中,采用实验3-1中的实验方法确定不同流量下的Re i 与i Nu ,用线性回归方法可确定B 和m 的值。

单纯研究强化手段的强化效果(不考虑阻力的影响),可以用强化比的概念作为评判准则,它的形式是:0Nu Nu ,其中Nu 是强化管的努塞尔准数,Nu 0是普通管的努塞尔准数,显然,强化比0Nu Nu >1,而且它的值越大,强化效果越好。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评判强化方式的真正效果和经济效益,则必须考虑阻力因素,阻力系数随着换热系数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换热性能的降低和能耗的增加,只有强化比较高,且阻力系数较小的强化方式,才是最佳的强化方法。

四、实验装置
⒈ 实验流程图及基本结构参数:
图4-1 螺旋线圈强化管内部结构
20
21
图4-2 空气-水蒸气传热综合实验装置流程图
1—普通套管换热器;2—内插有螺旋线圈的强化套管换热器;3—蒸汽发生器;4—旋涡气泵; 5—旁路调节阀;6—孔板流量计;7、8、9—空气支路控制阀;10、11—蒸汽支路控制阀; 12、13—蒸汽放空口;14—传热系数分布实验套盒(本实验不使用);15—紫铜管;16—加水口; 17—放水口;18—液位计;19—热点偶温度测量实验测试点接口;20—普通管测压口;21—强化管测压口
如图3-2所示,实验装置的主体是两根平行的套管换热器,内管为紫铜材质,外管为不锈钢管,两端用不锈钢法兰固定。

实验的蒸汽发生釜为电加热釜,内有2根2.5kW 螺旋形电加热器,用200伏电压加热(可由固态调压器调节)。

气源选择XGB-2型旋涡气泵,使用旁路调节阀调节流量。

蒸汽空气上升管路,使用三通和球阀分别控制气体进入两个套管换热器。

空气由旋涡气泵吹出,由旁路调节阀调节,经孔板流量计,由支路控制阀选择不同的支路进入换热
器。

管程蒸汽由加热釜发生后自然上升,经支路控制阀选择逆流进入换热器壳程,由另一端蒸汽出口自然喷出,达到逆流换热的效果。

空气经支路控制阀7后,进入蒸汽发生器上升主管路上的热电偶和传热系数分布实验管,可完成热电偶原理实验。

装置结构参数表3-1所示。

⒉ 实验的测量手段 ⑴ 空气流量的测量
空气主管路由孔板与差压变送器和二次仪表组成空气流量计,孔板流量计为标准设计,其流量计算
式为:
表4-1 实验装置结构参数
第⑦、⑧套实验装置:0
080
.23t
t P
V ρ∆= (4-8)
式中:P ∆—孔板流量计两端压差,KPa ;
R —孔板流量计两端压差,mH 2O 柱;
t 0—流量计处温度(本实验装置为空气入口温度),℃; ρ0—t 0时的空气密度,kg/m 3。

由于被测管段内温度的变化,还需对体积流量进行进一步的校正:
2732730
t t V V m
t i ++⨯
= (4-9)
⑵温度的测量
实验采用铜-康铜热电偶测温,温度与热电势的关系为:
T(℃)=8.5009+21.25678×E(mv) (4-10)
图4-3 传热实验中冷流体进出口温度及壁温的测量线路图
五、注意事项
⒈由于采用热电偶测温,所以实验前要检查冰桶中是否有冰水混合物共存。

检查热电偶的冷端,是否全部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

⒉检查蒸汽加热釜中的水位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特别是每个实验结束后,进行下一实验之前,如果发现水位过低,应及时补给水量。

⒊必须保证蒸汽上升管线的畅通。

即在给蒸汽加热釜电压之前,两蒸汽支路控制阀(见图4-2所示)之一必须全开。

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开启需要的支路阀,再关闭另一侧,且开启和关闭控制阀必须缓慢,防止管线截断或蒸汽压力过大突然喷出。

⒋必须保证空气管线的畅通。

即在接通风机电源之前,三个空气支路控制阀之一和旁路调节阀(见图4-2所示)必须全开。

在转换支路时,应先关闭风机电源,然后开启和关闭控制阀。

⒌调节流量后,应至少稳定5~10分钟后读取实验数据。

⒍实验中保持上升蒸汽量的稳定,不应改变加热电压,且保证蒸汽放空口一直有蒸汽放出。

六、报告内容
⒈实验4-1的原始数据表、数据结果表(换热量、传热系数、各准数以及重要的中间计算结果)、准数关联式的回归过程、结果与具体的回归方差分析,并以其中一组数据的计算举例。

⒉实验4-2的原始数据表、数据整理表(换热量、传热系数、各准数、Nu0和强化比,还包括重要的中间计算结果)、准数关联式的回归结果。

⒊在同一双对数坐标系中绘制实验4-1、实验4-2的Nu~Re的关系图。

七、思考题
1、实验中两组套管换热器有何不同,相同流量下哪套对流传热系数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