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防止氨氮中毒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

养殖水体氨氮及生物控制措施1养殖水体氨氮的积累及毒害1.1水体的氮素循环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自然水体中的氮来自水生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的积累及腐败,含氮有机化合物通过营腐生细菌分解成氨氮、硫化氢等小分子无机物,然后由各种自养型微生物主要为硝化细菌的作用,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这三种氮素一方面被藻类和水生植物吸收,另一方面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通过脱氮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水体,大气中的氮被固氮菌利用重新回到水体。

由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不同,在整个氮素转化过程中,从含氮有机物到氨氮的转化是由多种异养微生物来担任,而这类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较快,因此这过程时间较短;从氨氮到亚硝酸盐转化由亚硝化细菌担任,亚硝化菌的生长繁殖速度为18分钟一个世代,因此其转化的时间也较短;从亚硝酸盐到硝酸盐是由硝化细菌担任,硝化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其繁殖速度为18小时一个世代,因此,由亚硝酸盐转化到硝酸盐的时间就长很多,亚硝态氮的有效分解需要12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1.2养殖水体中氨氮及亚硝态氮的积累及毒害一般情况下,水体的氮循环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水体氨氮及亚硝态氮维持正常水平。

在高密度养殖及淡水综合养殖的水体中,由于大量的投饵而留下的残饵、水体中水生动物的大量排泄物的累积,而定期的使用消毒药剂,在杀灭有害微生物的同时,有益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也会相应减少,水生态失衡,表现为水质恶化,水体透明度降低,水体缺氧,大量积累的氮素硝化过程受阻, 形成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高,尤其是温度及pH 值较低时,硝化作用减弱,造成亚硝酸盐积累更明显。

水体中的总氨包括分子氨(NH)与离子氨(NH),其中对鱼类有明显毒害作用的是分子氨。

随着pH值的不同,两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水体中分子氨与离子氨的比例与水温及pH有密切关系。

总的来说,温度和pH值上升,游离氨在总氨中的比例增加,游离氨含量越多,毒性就越强。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鱼类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而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对鱼类的生长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鱼类养殖中适宜的水体氨氮控制与处理方法,以确保鱼类的良好生长环境。

一、氨氮对鱼类养殖的影响氨氮主要由鱼类的代谢产物、鱼饵残留物和鱼粪尿等无机氮化合物生成。

当氨氮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鱼类产生毒性作用,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鱼类呼吸困难、免疫力下降、食欲不振等严重问题,甚至造成死亡。

二、适宜养殖水体氨氮的控制方法1. 水质管理合理的水质管理是控制鱼类养殖水体氨氮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水体的循环,增加溶解氧含量,促进氨氮的氧化和转化。

其次,定期抽排底泥,避免底泥中过多的氨氮污染水质。

最后,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多的氨氮产生。

2. 生物过滤系统生物过滤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水体氨氮控制方法。

通过利用硝化菌降解氨氮,将其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从而减少水体中的有毒氨氮浓度。

这种方式需要在养殖池中增加适量的生物过滤器,提供良好的生物附着面积,为硝化菌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

3. 水体曝气处理水体曝气处理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氨氮控制方法。

通过加强水体中的氧气供应,促进水中的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可以使用曝气装置或喷嘴等设备,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并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加强氮气转化的效果。

三、高氨氮水体的处理方法当鱼类养殖水体中出现高浓度的氨氮时,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避免对鱼类造成更大的伤害。

1. 增加水体循环对于高氨氮水体,首要的处理方法是增加水体的循环,提高氧气供应量,加速氨氮的氧化转化。

可以通过增加水泵或水循环设备来实现。

同时,也要避免过度饲喂,减少氨氮的产生。

2. 水质调节剂的使用适量使用水质调节剂是处理高氨氮水体的一种有效方法。

良好的水质调节剂可以中和水体中过高的氨氮浓度,使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在选择水质调节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避免使用对鱼类有毒性或副作用的产品。

氨氮对养鱼的危害、预防、解决方案

氨氮对养鱼的危害、预防、解决方案

解读水中杀手“氨”养鱼要先养水,而养水的核心是培养硝化菌来分解水中的毒素。

水中毒素一般是指氨和亚硝酸盐,它们都属于剧毒,可以造成鱼的慢性中毒或者急性死亡。

这两种毒素被称为水中的第一杀手,只需要极少量就会造成鱼的暴毙。

鱼是病从鳃入,氨和亚硝酸盐的慢性中毒会破坏鱼体组织的免疫系统,降低抵抗力。

第一节“氨”一、氨的产生途径:1、鱼的呼吸:鱼通过腮部可以直接将体内产生的氨排出体外。

2、鱼的尿液:鱼的尿液中含有氨。

3、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鱼的粪便、残饵、死鱼等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其代谢产物为氨,这是氨的主要来源。

二、氨的危害:氨对鱼类的毒害反映非常强,在很低的浓度下即可使许多鱼类产生中毒症状,甚至死亡。

氨对鱼类的毒害情形根据浓度和鱼类的不同会有所差异,大致情况如下:在较低浓度下:鱼类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长此以往会慢性中毒。

氨会干预鱼类渗透调节系统,破坏鱼鳃的粘膜层,减低血红素携带氧气能力。

鱼类慢性中毒症状表现有:常在水面喘气,鳃转为紫色或暗红,比较容易瞌睡,食欲不振,老停留在缸底不活动,鱼鳍或体表出现异常血丝等。

在低浓度下:氨会和其他疾病一同加速鱼类死亡。

在略高浓度下:会直接破会鱼类皮肤和肠道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同时伤害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鱼类会因急性中毒迅速死亡。

三、氨的中毒机理:毒素通过鱼的呼吸作用,由鳃进入血液,会使其丧失输氧能力,出现组织缺氧,窒息而死。

四、氨中毒的症状:鱼出现窜游现象,并时而出现下沉、侧卧、痉挛等症状。

呼吸急促,大口挣扎,死前眼球突出。

鳃盖部分张开,鳃丝呈紫红色或紫黑色。

鱼鳍舒展,根基出血,体色变浅,体表粘液增多。

打开腹腔,血液不凝,血色发暗,紫而不红,肝脾肾的颜色呈紫色。

五、氨的存在形式:水中的氨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子形态存在的“氨”(NH3);另一种是以离子形态存在的“铵”(NH4+)。

氨有剧毒,铵无毒。

一般氨测试所测的是氨和铵的总浓度,有时候测试出总浓度非常高,但鱼却很健康,这是因为水中铵的比例大,而有毒的氨(NH3)的百分比很小的原因。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为 了防止养 殖水 体氨 氮含量 过 高 ,除了定 期检 测水
中氨的指标 外 ,还要注意 : ( 1 )加换新 水 。适 时加注新 水 或换去部分老水 ,是最 直接 、经济而快捷有效的办法 ; ( 2 )增氧 。高 温季节晴 天中午开启增 氧机 曝气 ; ( 3 )生
六 氨氮控制指 标
的皮 、胃、肠道 的粘膜 ,造成 渗透 调节失调 ,引起 体表和 血呈 红色 ,最 为明显 ,其次是臀鳍基部前端 、眼眶外缘 、 内部器官 充血 ,表现 出与 出血性 败血症相似 的症状 ,造成 鳃盖边缘和 口腔 充血呈红色 ;体色变浅 ,体表 粘液增多 , 鱼类大批死亡 。 鳃 丝呈 紫色 。解剖 腹腔 可见 血色 发暗 ,紫 而不 红 ,肝 、
发生。在养殖水域存 在的有害物质 中 ,氨氮 比亚硝酸盐和 多 ,透 明度低 ,一般 在3 0 c m以下 ;二是水质 老化 ,没有 硫 化氢等对水产养殖 的危害事故更频 发 ,带来的经济损 失
更 巨大 ,氨氮 已成为养殖鱼类 的隐性杀手 。


氨氮的危害
四 氨氮中毒症状
由于氨对水产动物 的毒 害依 其浓度不 同而不 同,氨氮
1 . 慢 性 中毒 症 状
白天有浮头现象 ,采取增 氧措施 效果不明显 ;易发鱼
进入鱼 体 ,损伤鳃表 皮细胞 ,使血液和组织 中氨的浓度升 病 ,即使对症 治疗但效果很差 ,即使 鱼病 治疗 好后很快又
高 ,降低血液的载氧 能力 ,使鱼呼吸 困难 ,食 欲减退 ,影 复发 ,病鱼死亡较快 。
氨 氮 在 养 殖 水 体 中 以 两 种 形 式 存 在 :一 种 是 氨
强 的毒 害性 ;另一种是铵 ( NH ),又叫离子态氨 ,对水 产动物 无毒 。由于氨具有 较高的脂溶性 ,能通 过鳃和皮膜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氨氮的危害及防治措施衢江区水利局王俏俏随着工业污染排放、畜禽养殖业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水产养殖中过量投喂饲料行为等,淡水养殖水体中氨氮超标致使水生生物中毒死亡的的事情频繁发生,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一、水体中氨氮的积累和危害池塘养鱼水体中的总氨氮一般以两种形式即非离子氨(NH3)和铵离子(NH4+)存在,在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几乎都以NH4+的形式存在,在pH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NH3的形式存在,温度升高,NH3的比例增大。

氨氮对水生生物的危害主要是指非离子氨的危害,非离子氨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后,对酶水解反应和膜稳定性产生明显影响,表现出呼吸困难、不摄食、抵抗力下降、惊厥、昏迷等现象,甚至导致水生生物大批死亡。

另外,在生物体内富集的高浓度氨氮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后对生物体产生危害,而亚硝酸盐又是强氧化剂,不仅会使生物体中毒,它还有致癌作用。

二、氨氮超标的防治措施根据《渔业水质标准》,水产养殖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mg/L以下。

目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防治氨氮中毒。

(一)科学进行养殖生产1、做好清淤工作,经常换水,保持水体新鲜。

2、饲料过量投喂是造成氨氮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减少饵料系数,提高饲料使用率,减少养殖生物的粪便排泄量。

3、用盐酸或醋酸调节PH值,降低PH值至7.0以下,降低氨氮毒性,再用沸石粉、麦饭石等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氨氮。

(二)利用微藻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以水为电子供体,以光能作为能源,利用氮、磷等营养物质合成有机质。

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并将其转换合成氨基酸等含氮物质,是水生生物的天然饵料。

微藻还能产生大量的氧气,水体中充足的氧气能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可减少水体因缺氧而形成的恶臭气味,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和减轻氨氮对鱼类的毒害作用,提高鱼类食欲和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发育。

(三)利用微生物制剂减少水体中的氨氮微生物制剂是从天然环境中筛选出来的微生物菌体经培养、繁殖后制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活性菌制剂。

如何区分池塘因水质不良引起的中毒及防治措施

如何区分池塘因水质不良引起的中毒及防治措施

如何区分池塘因水质不良引起的中毒及防治措施作者:张君张开刚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2期在池塘养鱼过程中,因水质不良造成水体产生有毒物质中毒的案例时有发生,常见的因水质不良产生的中毒情况主要有硫化氢中毒、氨氮中毒和亚硝酸盐中毒。

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现把几种常见的水质不良引起的中毒症状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1.硫化氢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1)硫化氢中毒的症状与产生原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有时发现鱼类在下半夜和天刚亮时并不浮头,而白天却出现了类似浮头的症状,采取药物增氧措施后,“浮头”现象并不见缓解,反复数天用药,情况也不见好转。

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死鱼现象,死去的多为底层的鲤、鲫鱼。

与此同时,池塘水质发黑,继而转清,发臭,称为“臭清水”。

严重时在池边和下风处很远就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或臭皮蛋味。

导致鱼类中毒的硫化氢,主要产生于池塘的底部,因底部有机质丰富,加上溶氧不足,pH值偏低,过量残饵腐坏变质在厌氧菌的作用下最易分解产生硫化物。

鱼类对硫化氢非常敏感,一旦过量,池鱼就会浮上水面,症状类似浮头。

鲤、鲫是底层鱼类,最早受到硫化氢的毒害,也就可能最先死亡,这就是池鱼的硫化氢中毒现象。

(2)防止池塘产生硫化氢的措施①利用鱼类干塘起水后的空闲期,将池塘底部各种杂物和多余的淤泥彻底清除干净。

②养殖期间,特别是炎热季节,先将池内的老水排去1/3,然后再注满新水;也可上进下出进行换水,每月至少1次,增加水体溶氧量。

③定期按水深1m,每亩水面用生石灰20kg化水全池泼洒,每月1次,调节水体pH值。

④平时定期施用底改以及其他水质改良制剂。

⑤当硫化氢的毒害已经出现的时候,可采取排出底层水,加入含氧丰富的新水的办法来缓解。

2.氨氮中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1)氨氮中毒的症状与产生原因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日夜之分,多见于高产池、亲鱼池、成鱼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因此,在养殖时要对这些养殖模式的池塘加强巡视。

简述鱼类氨中毒的症状及预防解救措施

简述鱼类氨中毒的症状及预防解救措施

简述鱼类氨中毒的症状及预防解救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鱼类氨中毒:症状、预防与解救措施1. 引言在鱼类养殖中,氨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又十分严重的问题。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养殖水体中PH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变化对鱼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酸碱度(即pH值) 对鱼的影响池水是鱼类的生活环境,其酸碱度(即pH值)是鱼池水质的主要指标,它对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鱼类最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生长,其pH值为7.8~8.5。

但在pH 值6~9时,仍属于安全范围。

不过,如果pH值低于6或高于9,就会对鱼类造成不良影响。

鱼类在养殖过程中,如果pH过高或过低,不仅会引起水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化学物质转变成有毒物质,对鱼类的生长和浮游生物的繁殖不利,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水中的溶氧状况,妨碍鱼类呼吸。

如果pH 值过高,鱼类生活在酸性环境中,水体中磷酸盐溶解度受到影响,有机物分解率减慢,物质循环强度降低,使细菌、藻类、浮游生物的繁殖受到影响,而且鱼鳃会受到腐蚀,使鱼的血液酸性增强,降低耗氧能力,尽管水体中的含氧量较高,但鱼会浮头,造成缺氧症,还会使鱼不爱活动,新陈代谢急剧减慢,摄食量减少,消化能力差,不利于鱼的生长发育。

同时,偏酸性水体会引发鱼病,导致由原生动物引起的鱼病大量发生,如鞭毛虫病、根足虫病、孢子虫病、纤毛虫病、吸管虫病等。

如果pH值过低,在5~6.5之间,又极易导致甲藻大量繁殖,对鱼的危害也较大。

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

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碍胚胎发育。

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

若pH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提前破膜。

若pH值在5~6.5之间,又遇适宜的温度条件(22℃~32℃),饲养的鱼种还极易得“打粉病”。

由于池水酸碱度对鱼类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要经常对池水作pH值检测,并根据检测的结果,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以保证池水的pH 值正常。

水的硬度对养鱼的影响硬度作为一项水质指标对水草的生长有很重要的影响,但总是弄不明白什么是软水和硬水?什么是GH和KH?硬度是如何分级的?对水草有何影响?水怎么会有软硬之分呢?这裡所说的软硬并不是物理性能上的软硬,而是根据水中所溶解的矿物质多寡来划分的,多了水就“硬”,少了水就“软”,硬水有许多缺点,使用时有不少麻烦。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

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及处理技术分析随着现代工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氨氮污染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

氨氮是水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废水、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等,当水体中的氨氮超过一定浓度时,会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从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和处理技术两方面展开阐述。

一、氨氮污染对水产养殖的危害1. 影响水产生长发育水产动物对水质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水中富集的氨氮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严重时还会引起大量的死亡。

研究表明,水中氨氮浓度过高会影响水产动物的呼吸、消化和代谢功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缓慢。

2. 导致水产养殖疾病水体中氨氮过高容易诱发水产动物的疾病,特别是对于鱼类而言,氨中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鱼类在氨氮浓度过高的水中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进而影响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

3. 导致水质恶化氨氮是一种有机物质,在水体中会发生降解反应,产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这两种物质都是对水产动物有害的物质。

亚硝酸盐对水产动物的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强烈毒性,而硝酸盐也会对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二、氨氮污染处理技术分析1. 生物法处理生物法是目前常用的氨氮污染处理方法,其利用微生物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的氮气的过程。

常见的生物法包括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两种方式,通过控制水体中氧气浓度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达到降解氨氮的目的。

生物法处理氨氮污染的优点是技术成熟、操作简单,但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和维护成本较高。

2. 化学法处理化学法处理氨氮污染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将氨氮转化为无害物质,如硝酸盐和氮气。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活性炭、氧化铁和硫化铁等,这些化学药剂都能有效吸附和氧化水体中的氨氮,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化学法处理氨氮污染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明显,但是化学药剂的使用成本较高,且还需要考虑对水体中其他物质的影响。

池鱼氨氮中毒的识别与调控

池鱼氨氮中毒的识别与调控

池鱼氨氮中毒的识别与调控摘要当水体氨氮含量过高时,将引起鱼类氨氮中毒,并造成成鱼大量死亡。

介绍了氨氮中毒的先兆、中毒特点,并提出详细的氨氮中毒调控措施。

关键词氨氮中毒;识别;调控近年来,随着池鱼精养水平的提高,饵料投入大,鱼类排泄物及剩饵增多,蛋白质经分解生成的含氮物质增多,加重水体分解转化有机氮的负荷,造成过多的氮元素存积,并有相当一部分以NH3形式存在,对水生动物产生很强的神经性毒害并引发诸多疾病。

1中毒先兆①水体浑浊、过肥,透明度低并有蓝褐色油膜覆盖;②常见气泡从池底往上冒,并能在池边嗅到腥臭气味;③池鱼食欲下降,抢食强度减弱;④鳃丝乌紫,血色暗红不鲜;⑤常有零星死鱼现象,但死因不清;⑥溜边漫游,不随早、中、晚时间变化。

2中毒特点2.1 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昼夜、天气好坏之分。

多见于成鱼池、高密度养殖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2.2 中毒症状鱼群浮头不明显。

呼吸急促,乱游乱窜;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

游动迟缓,麻痹无力。

体暗、鳃暗、口腔发紫,粘液增多。

最后活力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2.3 中毒鱼类氨氮中毒轻者多见底层鱼类,尤其是鲤鱼。

耐氨氮能力强的鲫鱼及泥鳅常可幸存。

如池鱼混养鳙、鲢、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鲢鱼;草、鳙鱼不会同批中毒。

2.4 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则四散回避,不敢靠近。

撒泼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应,症状如故。

3调控措施3.1 科学施肥有机肥要先发酵熟化,少量多次,使硝化反应得到充分进行,以防NH3的大量积滞。

在高温干热季节,要尤为慎重。

硫酸铵、碳酸氢铵等铵态类肥料的使用要掌握好水体理化环境和用量,在溶氧不足、pH值偏高的碱性水体中要节制施用。

一般施用量以1m水深1hm2水面每次不超过37.5kg为宜。

偏肥的水体,尤其是在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水体往往是多氮寡磷,喜欢高温偏碱性的蓝藻类植物也会大量繁殖,此时的施肥应以补磷抑氮为宜。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氨氮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 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即当水中氨氮浓度高时,氨(NH3而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四、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曝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去除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2.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慢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摄食降低,生长减慢;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间的输送;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使水生生物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增加动物对疾病的易感性,降低生长速度;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问题:氨氮多少才算超标,会出现上述症状?为什么有的虾塘检测出氨氮高达2.0mg/L,甚至更高,但虾依然正常生长?
氨氮管理:测量
总氨不是潜在的氨问题最好尺度 NH3比NH4+更重要 根据总氨含量及pH和温度可以得到非离子氨水平 测定所需的水样应在午后收集 pH最高,大部分以NH3的形式存在,毒性最强 测量频率 问题较严重的池塘每2天一次,一般情况下每2周左右测定一次 测定方法 实验室:化学法(纳氏比色法)或仪器 现场:仪器或比色试剂盒
二、氨氮对水生动物的危害
1.氨氮的中毒机理 氨氮以两种形式存在于水中,一种是氨(NH3),又叫非离子氨,脂溶性,对水生生物有毒。另一种是铵(NH4+),又叫离子氨,对水生生物无毒。当氨(NH3)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时,会直接增加水生生物氨氮排泄的负担,氨氮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血液pH随之相应上升,水生生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并可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破坏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窒息。此外,水中氨浓度高也影响水对水生生物的渗透性,降低内部离子浓度。

养殖鱼的氨氮中毒现象、危害和防治方法

养殖鱼的氨氮中毒现象、危害和防治方法
4.合理施肥。精养塘应少施效果慢、耗氧大的有机肥,高温季节要多施磷肥。
5.使用水质改良剂。精养塘氨氮中毒后风险高、损失大,最好能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特别是在高温季节。
6.氨氮中毒的救治。先可用盐酸或醋酸调节水体pH值,pH值低于7.0时可解除氨氮毒性,后使用沸石粉、麦饭石、膨润土、活性炭等都具有吸附作用的矿物质、减少或去除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每亩200~300kg/1.5米水深),进行底层水体置换,抽去底层老水加注新水。
2.遇到阴雨天,上层鱼,如鲢鱼浮头,长时间浮在水面上,底栖鱼,如鲤鱼吃食逐渐减少。
溶氧下降,富营养化,PH值、温度升高,都会引起氨氮增加,加重水体对鱼的毒性。如大量使用高蛋白饲料的精养塘,本来水体中氮含量就很高,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浮游植物大面积死亡,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将会突然升高。
氨氮中毒需要综合防治,主要有:
预防优于救治,养殖人员要加强巡塘,密切观察水质、浮游植物、鱼类活动的变化,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处置,就能切实控制和鱼的氮排泄量。
2.严格防控生活、工业下游的“富氮”水体侵入养殖塘,适当种植浮萍,凤眼莲和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控制和降低富营养化程度。
3.改善水质,增加底层溶氧
合理使用增氧机,加强上下对流;经常清淤、换水、减少水体中浮游生物和有机物数量都增加水体溶氧;使用化学增氧剂,精养塘选用在水中分解缓慢的过氧化钙和过硫酸铵,对改善水质尤其是底层水质效果更加良好。水体溶氧尤其是塘底溶氧充足,可使水体有毒的氨氮被消除,保持水质的pH值稳定。
科技工作者经研究指出,氨氮中毒主要危害主要为:一是氨氮增高抑制鱼类自身氨的排泄,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二是氨氮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很容易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中毒,使鱼群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三是引起鳃表皮细胞损伤而使鱼的免疫力降低。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在水产养殖中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水体中氮的循环在水产养殖水体中氮是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的营养元素。

水体中无机氮以硝酸盐(N03-)、亚硝酸盐(N02一)、氨(NH。

)和铵(NHt+)四种形式存在,绝大多数藻类总是优先利用氨(NH。

)和铵(NHt+),然后再用硝酸盐氮(N037)。

水体中氮的循环可简述如下:影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和水温,其适宜溶解氧值应大于1毫克/升,在5—6毫克/升时硝化作用可达到一个高峰值。

当水温在5-30。

C范围内,硝化作用的强度可随水温上升而升高。

反硝化作用也称为脱氮作用,是在脱氮菌(反硝化细菌)作用下完成的。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子主要有溶解氧、PH值和底物浓度。

溶解氧在0.15—0.5毫克/升范围内利于反硝化作用;PH值在7-8间利于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随N03一和N02一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后达饱和速率。

在水产养殖水体中铵(N}I。

+)和硝酸盐(N03’)是微毒或视为无毒,而氨(NH3)和亚硝酸盐(N02-。

)对鱼类是有毒的,在池塘养殖中养殖密度大表现尤为突出,必须加以控制。

2、氨氮2.1氨氮的来源及危害氨氮在养殖水体以氨(NH。

)和铵(NH4+)两种形式存在,前者对鱼类有较强的毒性。

氨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它通过鳃和皮膜进入鱼体,损伤鳃表皮细胞,使血液和组织中氨的浓度升高,降低血液的载氧能力,使血液PH值升高,从而引起鱼体内多种酶的活力异常变化,反映为机体代谢功能失常或组织机能损伤,使鱼体不能正常反应,严重时由于改变了内脏器官的皮膜通透性,造成渗透调节失调,引起充血,呈现与出血性败血症相似的症状,并降低鱼体的免疫力,影响鱼类的生长。

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水中的残饵、鱼类代谢产物、肥料和水生动植物残骸。

在精养池中人为的大量投饵和施肥,会使池塘中含氮有机物增加,造成水体的污染。

水产养殖中总氮浓度与投饲率及饲料蛋白含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多少主要取决于饲料中蛋自的含量和投饲量。

养殖技术-水产动物氨中毒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养殖技术-水产动物氨中毒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养殖技术-水产动物氨中毒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水产动物氨中毒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种植水草鱼塘氨中毒的症状我们常说水体中的总氨来自于含氮有机质的分解,对于大量投饵的养殖池塘来说这可能构成了水体中大部分的总氨来源。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

氨对水产动物是种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

就其对鱼类毒性而言,鱼类是否氨中毒取决于鱼体内的氨的水平。

很多鱼塘由于水源条件不好,加、换水很困难;在养殖中、后期,池塘存鱼量大,投饵量加大,鱼塘(特别是秋天)往往氨氮严重超标,有个别鱼塘会出现氨中毒现象;特别是精养鱼池在鱼类生长旺季,因投饵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增多,温度又高,有机物经氧化分解所产生的含氮物质也随之增多。

氨的产生途径和来源鱼的呼吸:鱼通过鳃部可以直接将体内产生的氨排出体外。

淡水鱼和虾蟹的含氮代谢废物主要以氨的形式从鳃排出,氨通过鳃排泄的方式主要是依赖浓度梯度的被动扩散,当鱼体内的氨水平要高于水体时,这一过程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若不能及时排出,当血液中氨的含量超过1%时,就极易造成鱼类中毒死亡。

即鳃的排氨若受到阻碍,滞留在鱼体中的氨水平会逐渐上升,就会引起鱼类的中毒。

鱼的尿液:鱼的尿液中含有氨。

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的代谢产物:鱼的粪便、残饵、死鱼等有机物被异营菌分解后,其代谢产物为氨。

氨主要来源——排泄:主要来源于鱼类的排泄,其排泄率直接与投饵率以及所使用的饲料蛋白质水平直接有关。

随着饲料蛋白在鱼体内分解,一些饲料蛋白用于形成鱼体蛋白(肌肉),另一些饲料蛋白作为能源,所产生的氨通过鳃排出。

饲料中的蛋白质是投喂饲料的池塘中大多数氨的首要来源。

氨的另一个主要来源——底泥(是从池塘底泥扩散出来的):大量的有机物质或由藻类所产生或作为饲料投入到池塘中。

粪便固体和死亡藻类沉淀到池塘底部并开始分解。

这一过程会产生氨,并从底部淤泥扩散到水体中。

氨氮来源不断增加可能发生在随着养殖周期不断累积底泥越来越厚的老塘、高密度养殖的池塘。

水产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及治理分析

水产养殖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及治理分析

S h u i c h a n y u y e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污染、非点源污染、畜禽产业的污水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氨氮污染和亚硝酸盐污染的其他原因的增加,水体中的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形成富营养化污染,其可导致水中溶解氧的过渡消耗致使水产生物无法存活,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氨氮和硝酸盐具毒性,其对水产养殖产品的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严重制约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高密度工业养殖技术的不断普及,对氨氮污染控制的需求越来越突出。

因此,找寻合理的方法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危害性降到不具备威胁的范围内,实现水生物的健康生长,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的热点。

一、水产养殖中氨氮与亚硝酸盐氮的危害鱼虾蛋白质的代谢就会产生氨,甲壳类动物的排泄物含有超高的氮,所以氨氮的产生是无法避免的,在水产养殖中如果不能有效对水中氨氮含量进行有效降低,会严重危害鱼虾的正常生长,甚至会让鱼虾身体中的酶产生作用,导致其被毒害;亚硝酸盐氮对水产品的危害在于能破坏鱼虾器官,导致鱼虾难以进行氧气的输送,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有效预防,保障水产养殖户的劳动资本。

以对虾的危害为例,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发现,氨氮对虾的幼体具有毒害的作用,虾会随着不断的增长而增强对氨氮的抵抗力,而虾的幼体则难以承受,在虾的幼体培养中,氨氮会基于LC50的安全浓度为0.093mg/L,EC50的安全浓度则为0.025mg/ L;用亚硝酸盐氮对虾幼体进行实验,斑节对虾自无节幼体变态到仔虾的发育过程,虾的幼体随着成长对亚硝酸盐氮的耐受性不断增加,无节幼体的亚硝酸盐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浓度为0.11mg/L左右;仔虾的亚硝酸盐氮基于96h LC50的安全浓度为1.36mg/L左右,由此得出,氨氮与亚硝酸盐会让虾体中的PO、溶菌酶与SOD的活性变低,自由基氧化物会变多,导致虾体的抵抗力衰减,正常生理被破坏。

氨氮超标的危害

氨氮超标的危害

氨氮的危害‎与预防措施‎健康的水产‎养殖生产,一般不会发‎生氨氮中毒‎。

但是由于水‎产养殖实用‎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养殖户也没‎有按照行业‎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常会发生池‎塘氨氮含量‎偏高而引起‎鱼类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慢性中毒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一、氨氮产生的‎原因氨氮是由鱼‎虾蟹的残饵‎、排泄物、生物尸体和‎底层有机物‎等分解的产‎生。

由于放养数‎量多,品种单一,饵料得不到‎充分利用,将残饵、粪便及各种‎生物尸体等‎含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造成含氨氮‎大量积累在‎水和池底,将引起氨氮‎积累过量而‎超标。

二、氨氮对鱼蟹‎的危害氨氮是水体‎中存在的物‎质,氨氮超标可‎引起养殖鱼‎、蟹的生存和‎生长,轻者导致鱼‎、蟹生长缓慢‎,吃食量减弱‎,引发各种疾‎病,食用品质差‎;重者将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三、预防氨氮积‎累的措施1、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干池冰冻和‎暴晒10-15天,并且让空气‎与池塘底泥‎充分接触,使底质有机‎质充分氧化‎,矿化成无机‎盐,为蟹塘中生‎物提供营养‎源,降低池塘有‎机质含量。

2、定期加注新‎水,水质要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如果是虾、蟹池可在池‎塘中种植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可有效吸收‎氨氮等有害‎物质。

3、放养的密度‎适宜,搭配比例科‎学合理。

通过池塘中‎自然生物和‎投放的苗种‎之间的生物‎链和食物链‎的关系,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或‎控制氨氮的‎含量。

4、使用优质优‎质饲料:饲料营养全‎面,新鲜适口,易消化吸收‎,饵料系数低‎,投饵后残饵‎少,粪便少,氨氮产生的‎浓度也就相‎对的低。

5、使用底层微‎孔曝气,遵循“三开、二不开”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开机‎时间多为黎‎明前3-4点钟,因这一时间‎由于水生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且产生氨氮‎等有毒物质‎再增多,也是一天中‎最多、最集中的时‎候。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氨氮是什么物质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氨氮是什么物质

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氨氮是什么物质回答在溶氧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往池塘中泼洒芽苞杆菌以及光合细菌,也可以在每天中午换1/3左右的水,以此来降低氨氮的含量。

造成水体氨氮升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藻类大量死亡、溶氧量不足以及残饵量太多,其中当蛋白质被细菌分解之后便会产生大量的氨氮,而在饲料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当它们被分解之后,就会造成增加水中的氨氮含量。

一、水产养殖降氨氮最快方法1、降解方法(1)在池塘溶氧量充足的情况下,合理的泼洒芽苞杆菌以及光合细菌,利用它们来吸收池塘中的氨氮,以此降低氨氮的含量。

(2)也可以在每天中午,换约1/3的水,来降低池塘中的氨氮。

2、水中氨氮升高的原因(1)当藻类大量死亡之后,它们便会被细菌分解并产生更多的氨氮,从而导致池塘中的氨氮升高。

(2)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氨氮便会被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而当氧气含量不足的时候,便不能够发生这种转变,从而便会使得氨氮增高。

(3)在饲料中通常会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当池塘中的残饵量过多时,被细菌分解掉的蛋白质便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从而造成水体氨氮含量上升。

二、氨氮是什么物质1、属于什么物质氨氮是一种以氨或者铵离子形式所存在的化合氮,它通常能够转换为一种强致癌物质,首先水中的氨氮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成亚硝酸盐,若长期饮用,亚硝酸盐便会和蛋白质结合并形成亚硝胺,而这便是一种强致癌的物质,通常会威胁到人体的健康。

2、危害(1)当水体中的氨氮过高时,会使鱼鳃受损,并影响鱼进行呼吸,从而导致鱼患上缺氧症,不利于它的生长,同时氨氮过高还会引起鱼类中毒死亡。

(2)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一般可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同时氨氮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

鱼虾氨中毒的防治方法

鱼虾氨中毒的防治方法
泄 物 和 底 层 有 机 物 等 经 氨 化 作 用 产 O0 m / 以 下 。 . gL 2 生 ,是 鱼 虾 的 剧 毒 性 物 质 ,被 称 为 鱼
头 ( 增 氧 机或 撒 增 氧剂 都 没 有效 开
氨对 鱼虾 的毒害作用 依其浓度 不 果 ),表现 为严重不安 ,由于碱性水
残 饵 、粪 便 及 各 种 生 物 的尸 体 等 含 蛋 成体表 和内部器官 出血。 同时也会 伤 生 ,但是可 以通过有效 的养殖管理 ,
白质 的物 质 分解 ,造 成含 氮 物 质 大 害大脑 和中枢神经 系统 ,甚至直接造 防止 氨 的 积 累 。 因 为 只 有 氨 的 浓 度 达
异 ,氨对各种养 殖鱼虾 的毒性 是不同 毒时 ,由于每天死鱼并不 多 ,养殖 者
氨 产 生 的原 因
的 。为保 证鱼 虾安 全 ,水 产养 殖 f 育 往往会误认 为是细菌性疾病 。发生 急
氨是 由鱼虾残饵 、生物 尸体 、排 苗 ) 产 中 ,应 尽 量将 氨浓 度 控制 在 性 氨 中毒 时 ,鱼 虾 发 生 组 织 缺 氧 而 浮 生
5 5・ 《 当代水产》2 1 年1 0 0 月

时,才会使动物 中毒 。
在 生 产 过 程 中 ,可 以采 取 如 下 方
发 生 慢 性 氨 中 毒 时 , 鱼 表 现 为 生
长缓慢 、体 色难看 、食 欲下降 、游动 法 预 防氨 积 累 : 无力 、经常浮头 、鳃 丝发紫 、粘液增 1 .合 理 的放养 密 度及 科学 的投



1e性 2- z
J ¨
, 仁


产 中 ,一 般 不会发 生 铵 中毒 ,但 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养殖中如何有效防止氨氮中毒及应对措施
氨氮是池塘水质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俗称“分子氨”)和铵离子(NH4+,又称“离子铵”)形式存在的氮。

其中分子氨对鱼虾是有毒性的,而离子铵不仅无毒,且是水生植物的营养源之一。

分子氨和离子铵的总和就称为总氨氮(TAN),二者在水中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数量和比例主要取决于水体中的pH值和温度。

pH值越小,水温越低,分子氨的比例也越小,毒性越低;pH值越大,水温越高,分子氨比例越大,毒性越大。

当分子氨(NH3)通过鳃进入鱼虾体内时,会直接增加鱼虾氨氮排泄的负担。

氨氮在血液中浓度升高,血液pH也会随之上升,造成鱼虾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受到抑制,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
破坏鱼虾的鳃表皮组织,降低血液的携氧功能,导致氧气和废物交换不畅而致使鱼虾窒息死亡。

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养殖水体总氨氮(TAN)≤0.02mg/L,在此范围内,不会对养殖生物的生长、繁育造成影响。

若水体0.2mg/L≤分子氨(NH3)≤0.5mg/L时,鱼虾会中毒,影响摄食、生长,生长速度受到较大影响,养殖效益下降;
分子氨浓度(NH3)≥0.5mg/L,对鱼虾毒性极大,很容易造成鱼虾死亡。

防止水体中氨浓度过高,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体的氨氮指标,分子氨的含量一般控制在0.2mg/L以下。

养殖水体氨氮的来源主要是四方面:
1、鱼类代谢以氨的形式通过鳃排到水中,水中的有机质,包括鱼的粪便,残饵等的分解产生氨。

饲料残饵、养殖生物排泄物、池塘生物残骸分解后产生的氮大部分以氨氮形式存在。

2、水生动物的泌氨作用。

养殖生物密度越大,泌氨作用就越高,水体氨氮也大幅增加;
另外在缺氧情况下,含氮有机物、硝酸盐、亚硝酸盐通过厌氧菌作用产生氨。

3、氮素化肥的引入,如尿素、碳铵、氯化铵等;使用地表水养鱼的地区地表水的污染造成外源性的氨氮过高。

4、通常我们喂养吞食性鱼类都是用颗粒饲料,但是由于投喂量大,氨元素在鱼池中也在不断增加,而大部分是以非离子态氨存在。

非离子氨具备较强的毒性,如若处理不当,吞食性鱼类就会发生氨氮中毒,轻则影响正常生长,重则经济严重受损。

池塘鱼类氨氮中毒的鉴别及援救办法介绍如下:
中毒时间:氨氮中毒,没有季节、日夜之分,多见于高产池、成鱼池、密养池及能灌不能排的鱼池。

因此,在养殖时要加强对这些养殖模式的巡视。

中毒症状及危害:
1、摄食降低,生长减慢;中毒鱼鱼体暗、鳃乌、口腔发紫,粘液增长。

组织损伤,降低氧在组织问的输送;浮头不显,呼吸急促,乱游乱窜。

时而浮起,时而下沉,时而跳跃挣扎。

降低生殖能力,减少怀卵量,降低卵的存活力,延迟产卵繁殖。

2、鱼和虾均需要与水体进行离子交换(钠,钙等),氨氮过高会增加鳃的通透性,损害鳃的离子交换功能;
游动迟缓,麻痹乏力。

最后活气丧失,慢慢沉入水底而死亡。

中毒鱼轻者多见先死底层的鱼类,尤其是鲤鱼。

如池鱼混养鳙、鲢、鲤、草鱼时,先大批中毒死亡的是鲤鱼和鲢鱼。

3、增氧无效氨氮中毒,开启增氧机,池鱼则四散逃避,不敢接进。

倾注增氧剂,浮游鱼群仍然毫无反映,症状如故。

4、急性氨氮中毒危害为:水生生物表现为亢奋、在水中丧失平衡、抽搐,严重者甚至死亡。

援救办法:
1、及时加注新水,稀释原池氨氮浓度,避免中毒加深。

2、倾注食盐,阻拦氨氮及硝酸态氮延续入侵鱼体血液。

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17公斤。

3、撒沸石粉与麦饭石粉,吸附池底部分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

4、中毒得以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杀剂进行杀菌,以避免病菌感染。

了解了吞食性鱼类氨氮中毒的原因,应该做到饲喂有方法,池塘勤换水,多增氧,还要为池塘消毒,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养殖水体氨氮的处理
1、每年定期做好清塘、清淤、晒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氯制剂消毒;及时加注新水,稀释原池氨氮浓度,避免中毒加深。

倾注食盐,阻拦氨氮及硝酸态氮延续入侵鱼体血液。

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17公斤。

撒沸石粉与麦饭石粉,吸附池底部分有害气体及有毒物质。

2、合理开启增氧机,增加池中溶氧,改善水中溶氧状况,可促进氨的硝化使氨转化为硝酸态氨和亚硝酸态氨。

在池塘中培育有益藻类,可以增加水体溶氧(水体中约80%的溶氧是靠藻类产生的)。

若氨氮偏高,鱼虾应激不太严重时,可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以促进氨氮的转化、降低水体中氨氮的含量;
中毒得以缓解后,应对水体加施消杀剂进行杀菌,以避免病菌感染。

3、培水施肥,根据水质状况,按照“少施勤施”的原则,注意氮肥的使用量,应以碳源肥料为主。

配合硅藻源进行肥水培藻,促进水体藻类和有益微生物繁殖,吸收利用氨氮,减少氨的累积。

4、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培养优势有益菌群,通过有益菌分解氨氮。

如芽孢杆菌、em菌种等。

但需注意有些微生物活菌不能同时施用,如芽孢和乳酸菌,应先用乳酸菌,隔1~2天后再用芽孢;芽孢和硝化菌,应先用硝化菌再用芽孢。

但芽孢和光合菌、酵母和光合菌搭配可以同时施用且不会产生冲突;
可在水体中定向投放硝化细菌,可快速提高硝化反应的进行,将氨氮、亚硝酸盐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

5、氨氮浓度偏高,应急处理时,可施用氨离子螯合剂硫代硫酸钠、活性炭吸附剂(如沸石粉,20g/m3;麦饭石粉150~300g/m3)(一般每亩用沸石粉15~20千克或活性炭2~3千克,可吸附部分氨氮)。

腐植酸聚合物等水质吸附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氨氮;也可以泼洒有机酸果酸,降低水体pH,促进分子氨(NH3)向无毒的离子铵(NH4+)转化。

6、加注新水。

换水是最快速、有效稀释氨氮的方法,新水要水质良好,温度、盐等应尽可能与原池水相近。

7、使用优质饲料。

投喂的饲料要营养全面,新鲜适口,易消化吸收,饵料系数低,投饵后残饵少。

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3%~5%的沸石粉,可起到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作用。

8、使用CaCl2降低水体pH。

CaCl2能迅速降低pH,增强水体的缓冲能力,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能提高浮游植物多样性;
高浓度的钙离子会降低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

使pH降到8以下,降低氨的毒性。

9、控制浮游动物数量,可减少水中氨的来源。

因此,适当地放养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或适时杀灭水蚤可减少水中氨氮的来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