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334资源量技术要求
可采资源量系数
可采资源量系数
332资源量,是可供矿山设计和可研的资源量,可靠程度为控制的。
资源量利用系数或者叫可采资源量系数为0.7-0.8根据矿种取值。
333资源量,是供详查的资源量,可靠程度为推断的,一般不列入开采设计资源量,对于小矿山可以用可采资源量系数小于0.6求可采资源量系数,计算可采(设计)矿量。
334?资源量,是可靠程度是预测的,不能作开采设计的依据,只能作为普查阶段工作布置的依据。
在1990年左右由国土资源部下发的一个文件《关于开展矿床经济技术评价的要求》中明确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矿种可信度差异较大,因此目前没有规范明确。
在实际矿山开采设计中都是这样做的。
在2008年之前,334?资源量可以按照0.4左右的可采系数进行可采资源量估算。
中国矿业协会按照这一标准批准了几个矿山设计,但是开采后出了较大的问题,2008年之后不再用334?资源量计算可采矿石量了。
你要向业主说,可以根据GB/T17766-1999《资源/储量分类》对具体编码的解释。
预测的资源量(334?)是根据异常解释,成矿预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的,是不能作为开采设计的依据的。
也可以根据中国矿业合会2007年一号公告中的解释进行解释。
333储量计算
是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
包括111b、121b、122b、2m11、2m11、2m21、2m22级别的储量。
你可以在金属矿种的勘查规范中查到: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8.1.1 地质可靠程度8.1.1.1 预测的: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
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
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
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8.1.2.1 经济的: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333、334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8 资源量估算—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
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 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 算资源量。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 独圈算。 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 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
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 合相应规范要求。
大 致 了 解
初 步 判 断
地 构 岩 变 围 开 层 造 浆 质 岩 采 岩 作 蚀 技 用 变 术 条 件
成 因 类 型
矿 体 数 量 形 态 产 状
主 要 矿 体 形 态 规 模
矿 石 结 构 构 造 成 分
矿 石 类 型 分 布 特 征
矿 石 质 量
围 岩 夹 石
工 业 利 用 价 值
矿 石 工 业 类 型
固体矿产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 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
估算技术要求
(内部试行)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 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
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
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
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DD2002-01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资源量(333、3341)估算要求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本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2日中国地质调查 局专题业务会议通过,11月26日发布执行。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25m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
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 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 时采用下限值。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 理。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 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处理的办法 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 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 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 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2.13
1.20
0.55
1.00
0.60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333_334_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
文章编号:1001—6996(2008)02—0001—0008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及常见问题讨论侯满堂(陕西省地质调查院,西安 710054)摘 要:在固体矿产资源评价中,333、3341类资源量的估算,要正确地选择工业指标和估算方法,确定估算参数、勘查类型、工程间距,按规定圈定矿体及共生、伴生矿体,准确划分资源量类型、块段,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合理处理,并应注意在资源量估算过程中常见的80多个问题。
关 键 词:固体矿产;资源量估算;常见问题中图分类号:P62417 文献标识码:A1999年6月8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 B/T17766-1999)》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分类》),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
为贯彻落实《分类》,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编写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技术参考资料》(以下简称《参考资料》)。
2002年8月2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 B/T13908-2002)》(以下简称《总则》),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国土资源部对现行的45种固体矿产勘查的技术规范、规定(以下简称新《规范》)进行全面修订,并于2002年12月17日发布,从2003年3月1日起实施。
中国地质调查局(以下简称“地调局”)成立以后,为了加强地质调查管理工作,在听取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分类》和地质调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
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汇总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以下简称《制度汇编》)中。
地调局还下发了《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1)》(以下简称《预查规定》)、《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DD2000-02)》(以下简称《普查规定》)、《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的资源量技术要求(内部试行)》(以下简称《资源量技术要求》)及有关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的一些规定。
资源量()估算要求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
大
初初
致
大致查明
步步
掌
确确
握
定定
矿主矿矿矿围工矿
体要石石石岩业石
数矿结类质夹利工
量体构型量石用业
形形构分
价类
态态造布
值型
产规成特
状模分征
5 工程控制程度
5.1 333资源量
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 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 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 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 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 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 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
● 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 批次进行。
● 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 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
● 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 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 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
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
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样品长度差别
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
加权计算。
平均 C 算术:0.96% 加权:1.15%
样号 H3 H4 H5 H6 H7 H8
样长(m) 分析品位(%)
0.80
0.53
1.40
1.12
0.60
0.85
2.00
9 其它 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
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 规范执行。
最新储量资源级别划分细则
改进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规范的历次建议特邀咨询委员胡魁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2007年3月23日,专家建议第2007—14期,总638期; 1 二、建议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2005年3月,专家建议第2005-8期,总488期; 3 三、论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阶段的关系,2002年5月,《地质与勘探》2002—3期,第64页; 4四、G轴的含义亟待澄清,2001年12月,专家建议第2001-55期题目为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套改工作的一点建议,《资源•产业》2002-1期发表题目为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G轴含义辩识;13五、规范漫话,2007年5月6日稿;17六、对“关于确定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指导意见”的修改意见,2006年12月稿23七、联合固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以及对我国储量分类系统的改革建议《中国矿业》l998年第7卷第2期24 八、三维储量/资源分类国际框架,1996年7月13日出版,《中国地质》1996年第7期总230期6-8页,28一对修订1999年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建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以下简称1999分类标准)制订实施七年多了,由于套用了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强化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含义,强化了可行性研究的作用,强化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观念,同时统一了不同矿种之间的口径,功不可没。
但是由于对地质可靠程度即G轴的理解出现分歧和处置不当,1999分类标准也存在重大缺陷,既与联合国三维分类框架出现分歧,又丢掉了我国原有分类分级的某些精华,引起执行中的一些混乱。
笔者曾多次提出建议修订。
欣闻修订1999分类标准已经列入国土资源部的议事日程,特对修订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修订1999分类标准的原则建议一、坚持在1999分类标准的基础上修订,坚持套用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的三维分类框架的技术路线。
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
矿山企业地质储量的改算、重评分级标准L地质储量的改算对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以开采中段为单元进行分段改算。
2.地质储量的重评原则动用中段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计算后,按现行矿床工业指标进行重评,未动用部分一般保留原地质报告提交的储量。
如上下中段开采(拓)矿体变动大,则应重新计算。
3.储量级别的划分:按探矿工程对矿体控制程序不同划分为A级、B级、C级、D级。
I)A级:岩金矿床很难获得A级地质储量。
为便于储量计算和管理,可把采矿量和备采矿量列为A级储量。
2)B级:段高20-30米。
穿脉间距25—50米网度控制的内边界线所圈定的储量。
3)C级:①段高50米,穿脉间距25米一50米,网度控制的内边界线所圈定的储量;②B级工程的外推部分的储量;③原地质报告提交的C级储量中未动用和未升级的矿块或矿体储量。
4)D级:①原地质报告提交的D级储量中未动用和床升级的矿块或矿体储量;②C级工程的外推部分的储量;③地质探矿探出的新矿体,但工程网度尚末到C级的储量。
产中段高30∙40米,缓倾斜时,生产中段高为沿倾斜40-60米;表中一HIB级网度为自定。
②钻探的倾斜一般指沿倾斜的实际距离。
4.储量类别的划分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13908〜2002,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三大类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二经济的;2'仁边际经济的;3S二次边际经济的;3二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明的。
5.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套改技术要求61)一般要求①利用储量表(库),矿山调查表,参考地质勘察报告,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及编码对各级储量进行编码及分类。
②国家标准编码第1位表示经济意义,是经可行性研究得出的。
进行了可行性、预可行性研究的矿产储量,按国家标准直接套改。
储量表(库)中过去地质报告提交的矿产储量的经济意义,一般没有进行过可行性研究。
套改中用矿产储量的利用情况及未利用原因等信息来确定其经济意义。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资源储量估算要求资源储量估算要求有关金属矿产勘探报告编写和审批中几个问题处理意见的暂行规定国家矿产储量管理局一九九一年十月 1.特高品位的处理问题在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体中,有时可出现特高品位,它对金属矿产计算储量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降低矿产储量的误差,减少矿山生产时的风险,应对特高品位进行处理。
当然,这种处理应尽可能恰如其份。
处理的办法是:首先应对副样作第二次(内检)分析,当二次分析结果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确定为特高品位时,用第一次的结果。
处理时其影响范围不宜过大,以用特高品位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或工程(当单工程矿体厚度大时)平均品位代替为宜。
在采样时,对同一种矿石类型应考虑最小可采厚度,不宜划分过细。
对有工程控制的富矿带(条)可以单圈、单算。
特高品位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标准,据对1969年以来70份有色和贵金属勘探报告的统计,有近56%的特高品位下限值,相当于矿体平均品位的10~15倍之间,其余的为4~9倍间,近来一些矿区采用在品位频率变化曲线上取拐点值作为特高品位下限值,该值在6~8倍间,而从生产矿山收集到的特高品位下限值,多在4~8倍间,贵金属矿山常取4~6倍,有色金属矿山取值略高一些。
依据生产实践的结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的复杂程度,近两年我们在审批报告时处理特高品位,其下限值一般取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
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小时,采用下限值。
2.探求各级储量的比例储量比例直接影响到矿山建设和生产的经济效益。
同样,也关系到地质勘探的经济效益和缩短勘探周期。
在我国现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下,应兼顾两方面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矿山生产的实际情况,各级储量比例应符合“保证首期、准备中期、储备后期”的原则,使B+C级储量的比例与矿山建设规模挂勾,以满足投资还本为限。
这样既保证了矿山生产不致于亏损,又避免了有限的地质勘探资金和储量长期积压于地下,也可缩短勘探周期,更好地为矿山建设服务。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
矿产资源的储量级别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预测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4(333)资源量的精度为15%-30%,(334)资源量的精度仅为2%-10%。
勘查阶段矿产勘查工作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勘探后才能获得采矿证,才能真正进入到可以采矿阶段。
1 预查依据区域地质和(或)物化探异常研究结果、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工程验证结果,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预测,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
有足够依据时可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属于未发现的矿产资源。
2 普查是对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物化探异常区,采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开展综合找矿。
对区内地质、构造特征达到相应比例尺的查明程度;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大致查明、大致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
通过概略研究,最终应提出是否有进一步详查的价值,或圈定出详查区范围。
3 详查是对普查圈出的详查区,采用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综合方法和手段开展勘查工作,进行比普查阶段更密的系统取样,基本查明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基本查明、基本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基本确定的。
基本控制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主要矿体形态、产状、大小和矿石质量特征,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对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进行类比或实验室流程试验研究,新类型矿石和难选矿石应作实验室扩大连续试验,在详查所获信息的基础上开展概略研究,作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
必要时,圈出勘探范围,可供预可行性研究、矿山总体规划和作矿山项目建议书使用。
4 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采用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加密各种取样工程,详细查明矿床地质、构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对矿体形态、矿石质量、矿石加工技术条件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做到详细查明、详细控制的程度,矿体的连续性是细确定的。
333、3341估算要求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 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 个。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 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 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 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
6 勘查工程质量— 6.8 其它
●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 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
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概 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由于 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 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 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 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 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当各单工程见矿 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 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18m 1%
50m
25m
4%
1m
0.5%
平均 C
算术:1.83%
100m
加权:1.91%
● 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 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 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简称GPS)进行测定。
●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 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 GPS测量进行校正。
6 勘查工程质量— 6.2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质量
矿产资源量储量划分表及介绍111-334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333,334的区别
【洗眼看雪山按】:矿权交易中,卖方提供的(333)或(334?)级别的储量数据会有多大的迷惑力,我可是深有感触。
最近自己曾参与现场考查的一个铁矿项目,跟投资方提醒过好几次那个所谓几百万吨的“储量”仅仅是(334?)级别的预测,可信度非常之低,但投资方非要去烧把香散点财。
其实在2006-8-2本博客的帖子“ 投资矿业的浙江老板应该知道的十五件事”中,我就强调过“目前中国矿权市场上推出的项目,多属推断资源量(333)或D+E级储量,其地质工作程度其实很低,资源可靠程度和储量可采系数均很差”。
把下面这个帖子也转载一遍,再次重复有关论调。
至少希望我身边的投资者不要再盲目烧钱。
发布地质成果要科学准确媒体或找矿成果评审会发布的、矿权市场交易的多为(333)储量级别的地质成果国土资源网 (2007年6月21日 )于德福日前,河南省政府参事、省有色地勘局原副局长姚公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一些地质成果,仅是根据普查成果推断或预测的资源量,就对外发布发现了“大型或超大型矿床”。
这将影响地质工作的社会信誉度,甚至还有可能影响政府的宏观决策。
姚公一说,近年来,无论在公开发行的媒体上,还是找矿成果的评审会上,人们往往说自己找到了一个大型甚至是超大型矿床,但细看其储量级别,却只有(333),有的甚至是(333)+(334?)。
与此相呼应的是,在我国目前矿业权市场上推出的项目,也多为这一级别资源量类型的探矿权项目。
(333)或(334?)资源量仅是推断或预测出的,精确度较低姚公一说,(333)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是这样表述的:“在普查地段内,运用推断的程度,对矿体在地表或浅部沿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方向工程证实,并结合地质背景、矿床成因特征和有效的物、化探成果推断,不受工程间距的限制,进行概略研究,尚无法确定具体经济意义的那部分资源量。
地调局333+334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内部试行)2002年11月26日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内部试行)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关于煤炭预测的资源量(334)?问题的讨论
t i c e s 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ma n a g e me n t , i s s u i n g a d o c u me n t f r o m s t a t e r e s o u r c e s / r e s e r v e s a u t h o r i t y ,c l e a r l y d e i f n e d c o a l i n—
文章编号: l 6 7 4 一 l 8 0 3 ( 2 0 1 4 1 0 4 — 0 0 0 1 — 0 5
关于煤炭 预测 的资源量 ( 3 3 4 ) ? 问题 的讨论
田山岗
( 中 国煤炭地质总局 , 北京 1 0 0 0 3 8 )
摘 要: 通过对煤炭预测 的资源量 ( 3 3 4 ) ?问题产生 的原 因以及煤 与非煤矿 产资源差异化管理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 理和分析 , 认 为煤炭 预测 的( 3 3 4 ) ?资源量从《 煤、 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的工程控制要求来看 , 与《 固体 矿产资源, 储量
分类》 、 《 固体矿产地质 勘查规范 总则》 中推断 的内蕴经济 的 3 3 3பைடு நூலகம்基本 相 当。建议 在现有 固体 矿产资源储量 相关标
准、 规范不变 的前 提下 , 对 煤炭资源 实行 差异化管理 , 由国家 资源储量管理部 门行 文 , 明确规定将煤炭 预测 的资源 量( 3 3 4 ) ?纳入查 明矿产 资源之中 , 对其按查 明资源储量进行管理 。 关键词 : 煤炭 ; ( 3 3 4 ) ? ; 查明; 资源量
第2 6 卷4 期 2 0 1 4年 4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1 8 0 3 . 2 0 1 4 . 0 4 . O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矿产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估算技术要求(2002年11月26日,中地调函[2002]219号)1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适用于国土资源大调查战略性矿产勘查项目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简称333资源量)和经工程验证的预测资源量(简称3341资源量)。
2 引用标准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DD2000-01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2固体矿产普查暂行规定中地调函[2000]39号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成果指标释义3 定义本技术要求采用下列定义:3.1 333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地表和深部工程见矿情况推断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即经济意义介于经济的-次边际经济范围内的)资源量。
3.2 3341资源量:为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中预测的资源量(334)中的一部分。
其地质可靠程度为依据工程见矿情况和其它地质依据推测的、可行性评价程度为概略研究、经济意义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4 地质研究程度4.1 矿床地质研究程度4.1.1 大致查明地层层序、岩性等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
4.1.2 大致查明主要构造的空间分布、发育程度及与成矿的关系。
4.1.3 大致查明岩浆岩的岩类、岩相、岩性特点及与成矿的关系。
4.1.4 大致查明变质作用的性质、强度、相带分布及其对矿床形成或改造的影响。
4.1.5 大致查明与成矿有关的围岩蚀变的种类、规模、强度、矿物组成、分带性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4.1.6 通过地质调查或与同类型矿山类比,大致了解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1.7 初步判断矿床的成因类型。
4.2 矿体地质研究程度4.2.1 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物探、化探及探矿工程等勘查方法,大致掌握矿体的数量、形态、产状、规模,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特征。
4.2.2 大致查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初步划分矿石类型并大致了解其分布特征。
大致查明有用组分、主要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及变化等矿石质量特征。
4.2.3 大致查明矿体围岩的地质特征。
大致查明主要夹石的岩性、产状和形态变化。
4.2.4 根据矿石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粒度等特征,与邻区同类型矿山进行全面类比,或根据可选性试验结果,初步确定矿石具有工业利用价值。
4.2.5 初步确定矿石主要工业类型。
5 工程控制程度5.1 333资源量:沿矿体走向有工程稀疏控制,沿倾向有深部工程了解,工程之间距离基本相当于目标矿种地质勘查规范中相应勘探类型、地质可靠程度为“控制的”时所推荐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或基本相当于旧规范中C级储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则工程所圈闭三维空间的矿体部分,估算为333资源量。
5.2 3341资源量:沿矿体二维方向有工程稀疏控制(大致相当于上述333资源量工程间距放稀一倍。
矿体规模较小时可为单工程控制),并结合地质规律、矿床特征合理推测的或依据可靠的物探异常所圈定的范围内,估算为3341资源量。
333资源量的合理外推部分为3341资源量。
6 勘查工作质量6.1 地质填图质量地质填图应达到相应比例尺地质测量简测的精度要求。
工程和重要地质点用仪器法或符合相应精度要求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进行测定。
地理底图可采用相近的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并在地质填图工作中配合GPS测量进行校正。
6.2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化学测量质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测量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对圈定的异常按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了检查,结合地质情况对物、化探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释。
6.3 探矿工程质量槽、井、坑、钻等各种探矿工程达到相应规范、规程的质量要求。
机械岩心钻探一般全孔岩心采取率不低于65%,矿层及其顶、底板各3-5m的岩心采取率不低于75%。
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6.4 采样质量参加资源量估算的基本分析样不允许用拣块法采取,应依据矿种和探矿工程的不同,选择合理的取样方法。
槽探、浅井、坑探工程应采用刻槽取样法,根据主要有用组分均匀程度,样槽横断面规格可选择10×3cm或10×5cm。
钻孔岩心样按1/2均分原则取样,并注意样品的代表性。
样品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误差不大于15%。
6.5 样品加工质量基本分析样品的加工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
样品缩分遵循切乔特公式(Q=kd2),K值可取经验值,或根据样品特征和加工设备要求经实验确定。
样品加工总损失率不大于3%。
样品分析应由具有国家认证资质的实验单位承担,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6.6 化学分析质量及检查化学分析结果必须进行内、外检,一般应分批次进行。
内检样品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10%,由送样单位编密码、将队副样送原分析单位进行检查。
外检样品一般应达到全部分析样品的5%,由原分析单位编密码并附原分析方法说明,将分析正样送具省级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外检。
分析误差及超差样品处理办法按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7 矿石体重测定质量矿石体重是估算资源量的重要参数。
致密矿石应测定小体重,样品数量一般为30个。
小体重样品的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及矿石类型应具有代表性。
松散矿石应适当测定大体重和松散系数,对体重值进行校正。
湿度较大的矿石,应采样测定湿度,当湿度大于3%时,体重值应进行湿度校正。
6.8 其它勘查工作质量,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的要求。
7 可行性评价应按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中概略研究的原则要求进行可行性评价。
由于勘查工作程度较低,采矿成本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数据类比,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和矿山建设技术经济条件等参数可采用同类矿山的经验数据,结合本矿床特点,对进一步勘查意义做出定性评价。
8 资源量估算8.1 资源量估算范围333和3341资源量仅估算最低工业品位以上的矿体部分。
8.2 资源量估算方法根据矿床特点、勘查技术方法及工程分布情况,选择适宜的资源量估算方法,一般可采用地质块段法或平行断面法。
8.3 工业指标选择矿床工业指标一般采用《矿产工业要求参考手册》(1987年,地质出版社)中推荐的指标或目标矿种勘查规范中推荐的工业指标,也可采用邻近地区同类矿床矿山生产的实际指标。
在确定边界和最低工业品位指标时,应充分考虑矿床的区位、地理、交通、配套资源等客观条件。
8.4 平均厚度计算矿体平均厚度一般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工程分布很不均匀且厚度变化很大时,用工程影响长度或面积加权计算。
8.5 平均品位计算8.5.1 单工程平均品位当样品长度变化不大或品位较均匀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样品长度差别较大且品位不均匀时,应采用样品长度加权计算。
8.5.2 块段平均品位或矿体平均品位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不大时,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当各单工程见矿平均品位变化较大且工程分布不均匀时,应采用工程影响面积或长度加权计算。
8.5.3 特高品位处理单样品位达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者即为特高品位,当矿体品位变化系数较大时,采用上限值,变化系数较小时采用下限值。
在资源量估算时,对特高品位应进行处理。
首先应对该样品的副样作内检分析,证明原分析结果可靠后,用原分析结果作为特高品位值。
处理的办法是,以特高品位所在工程或所影响块段的平均品位代替该样品的品位值,如仍大于矿体平均品位的6-8倍时,应再次按上述方法处理。
如矿体中有特高品位样品构成的连续富矿体时,应单独圈算。
8.6 矿体(块段)面积计算可用求积仪法、几何图形法或座标计算法等方法计算。
用求积仪法测定面积不得少于两次,当差值不大于2%时即为有效,以其平均值作为测定的面积值。
用几何图形法计算面积时,要求图形尽可能简单,采用图件的比例尺视矿体规模而定。
测定的面积值应扣除采空区的面积。
8.7 矿体的圈定与连接8.7.1 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单工程矿体边界的圈定应严格按照工业指标和样品分析结果进行。
矿体内大于夹石剔除厚度的夹石应予剔除。
在连续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以外,若存在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时,可允许将“夹石剔除厚度”值以内的样品圈入矿体范围,但以块段平均品位不低于工业品位为限。
对于具一定厚度且在相邻工程中具有连续性的大于边界品位而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样品,应单独圈出。
8.7.2 矿体的连接及外推矿体的连接和外推应遵循矿床地质规律。
矿体一般采用直线连接,工程间矿体的厚度,不得大于相邻工程实际控制的矿体最大厚度。
矿体的外推采用有限外推或无限外推方法。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有其它未见矿工程控制,采用有限外推法,外推距离可按照自然尖灭规律或基本工程间距的1/2-1/4确定。
当边缘见矿工程见矿厚度小于可采厚度时,不再外推。
当边缘见矿工程以外无其它工程控制,采用无限外推法,外推距离根据边缘见矿工程见矿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基本工程间距的1/2。
对于金属矿床如经可靠的物探或其它资料证实矿体稳定外延的,外推距离可适当增加。
当矿体仅有地表工程控制时,其推深应根据矿床地质规律确定,最大推深不得大于矿体平面长度的1/4,并不得大于400米。
8.8 资源量估算边界矿床预查、普查阶段工作程度较低,资源量估算时,矿体外推零点边界即作为资源量估算边界,不再内插最小可采厚度边界。
8.9 共、伴生资源量估算矿体含多种有用组份,且均已达到各自的工业指标要求,即为共生矿,要分别估算资源量。
当分布范围不相重合时,要单独圈算。
若有用组分低于工业指标,但达到伴生有益组分含量要求,按主要有用组分矿体范围,估算伴生有益组分资源量。
9 其它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本技术要求未明确规定的其它地质工作要求和资源量估算要求,按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