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5页精选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摘要:在与学生交朋友,尊重、理解、宽容的同时,更应该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要有一个责任心,是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
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严而有理,管理学生切忌捕风捉影,一切都应该事实说话,让学生对老师的管教心服口服。
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就要腿勤、口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除了要严而有爱,还要严而有信。
关键词:素质教育能力思想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为学生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用爱心去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搭建素质教育的桥梁。
学生也只有在和谐的交往环境中才能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和环境、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我是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为爱心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就我个人的意见谈以下一些看法。
一、爱是民主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去爱他的学生。
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的。
教育是爱心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
一个教育家说过“做为一名教师,首先应是这样的人,他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觉得和孩子在一起是那样的快乐,他爱孩子”。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对学生阐述的观点,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不管问题多么简单幼稚,观点多么可笑荒谬,言辞多么尖锐激烈,教师都要耐心、机智地进行解答,用肯定的激励性评价来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强化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其次,在师爱的感召下,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做好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
沟通是情感交融,它是建立在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亲密无间的纽带,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起着动力作用。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增强,寻求自我的心里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渴望平等民主、渴望建立融洽和谐的家庭氛围和师生关系。
但是,一个孩子若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就可能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
如何使孩子懂事,如何促进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培养高尚的品德,就要求在家庭关系的处理、师生关系的建立、学习环境的适应、社会交往的影响以及面对多彩世界的反应等各个层次,对学生加以引导和全面沟通。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微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初中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
为了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我校开展了一系列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本案例以我校初一年级某班为例,讲述了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初一年级某班共有50名学生,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家庭背景各异。
班级中部分学生存在纪律意识不强、团结协作能力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2. 活动准备(1)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等。
(2)成立活动小组:由班主任担任组长,各班委成员为组员,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3)收集相关资料:搜集关于文明礼仪的书籍、视频、图片等资料,为活动提供素材。
3. 活动实施(1)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观看关于文明礼仪的视频,讨论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开展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如:①校园清洁活动:组织学生打扫教室、操场、食堂等公共场所,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②文明交通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交通秩序维护,培养学生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③关爱弱势群体活动:组织学生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3)评选“文明礼仪标兵”:在活动结束后,评选出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文明礼仪标兵”称号,激励其他学生向优秀看齐。
4. 案例结果(1)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得到提高:通过实践活动,学生逐渐认识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自觉遵守校园规章制度,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班级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在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班级凝聚力得到提升。
(3)校园环境得到改善: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清洁活动,使校园环境更加整洁优美。
三、案例反思1. 活动过程中,班主任充分发挥了组织者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018最新】人民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实用word文档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人民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一:201X人民版初中思想品德目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天地第一课新天地新感觉新感觉、新问题、新困难,初中生群体的不同,受教育权受法律保护关第九课法律是武器,第十课他们为什么会犯罪,八年级(下册)键概念:新,群体,受教育第二课我的自律宣言第三课生命的节奏第二单元生活中有你第四课第一次“握手” 第五课为他人开一朵花第六课走近老师第七课我属于……第三单元倾听自然的声音第八课生命之间第九课地球的叹息第十课中华民族的选择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是自己的主人第一课我们都爱玩,第二课情绪调味师,第三课生活中的“雷区”,第二单元感受现代生活第四课电视机的变迁第五课小康家园第六课飞天梦想第七课人类的翅膀第三单元一起成长第八课让我们的耳朵醒来第九课生命的林子第十课我的朋友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根据地第一课我的父亲母亲,第二课家庭剧场第三课闲话“家”常,第二单元青春自画像,第四课青春故事,第五课我们不是“水晶人” 第六课青春相册第三单元法律在我心中第七课我有署名权,第八课做合格的消费者。
第一单元勇敢做自己第一课别把尊严丢了,第二课生命的滋味第三课你就是一道风景第二单元人际通行证第四课生命共舟第五课当冲突发生。
第六课人之根本第三单元感受祖国心跳第七课城乡直通车第八课黄土的厚重第九课手足情深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世界大舞台第一课生活在地球村,第二课中国的声音。
第三课中国的道路第二单元共同生活第四课伸出你的手第五课这是我的责任第六课心中的天平第三单元法治时代。
第七课神圣的宪法。
第八课依法治国。
第九课人大代表的责任第四单元从这里出发第十课幸福的味道第十一课在人群中挺立。
第十二课找准自己的位置1篇二:初中思品课教学案例学会合理消费教学案例[课型]授新课[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九年级第七课三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感受身边以及国家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了解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成就,并能积极探索这些变化的原因,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案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在初中带道德与法治课,班上有个叫小李的学生,成绩还不错,就是有点自傲,不太尊重同学。
经常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打断别人说话,还嘲笑那些回答问题不太准确的同学,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之类的话。
这导致很多同学都不太愿意和他一组讨论,甚至有些同学开始疏远他。
二、案例描述。
有一次,我们上关于“尊重他人”的课。
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小活动,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影响。
在讨论过程中,小李又开始故态复萌。
同组的小张说话有点慢,小李就不耐烦地说:“你能不能快点,我们组的时间都被你浪费了。
”小张脸一下子就红了,低下头不说话了。
我看到这一幕,并没有马上批评小李。
而是等讨论结束后,先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讨论的结果。
到小李这组的时候,我故意点了小张起来回答。
小张站起来,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很认真地把小组讨论的一些内容说了出来。
我表扬了小张观察细致,思考深入。
然后我看向小李,问他:“小李,你觉得小张说得怎么样?”小李哼了一声说:“也就那样吧,还不是我在旁边提醒他的。
”这时候我就开始引导了。
我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尊重他人。
大家都知道不尊重他人是不好的行为,那什么是尊重呢?尊重不仅仅是不骂人、不打人,更重要的是能耐心倾听他人的意见,认可他人的努力。
就像小张刚才回答问题,他可能说话慢一点,但他很认真,而且是在分享自己的想法。
小李觉得自己提醒了小张,这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小张的思考和表达,这组的讨论结果能这么完整吗?”同学们都纷纷点头,小李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三、案例分析。
1. 学生心理分析。
小李自傲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想要被认可的心理。
他成绩好,所以希望通过在同学们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势来获得更多的关注。
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认可和友谊的重要前提。
2. 教育策略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我没有采用直接批评的方式。
【精编范文】思想品德教学案例word版本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篇一: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激活课堂关注心灵平邑县临涧二中汪忠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早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
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思品课,迎着新课改的春风,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
更可贵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也在不断更新。
我认为,中学思品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就于我们教师,因此中学思品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认真学习,尽快更新观念,转换教学思路,明确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应努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思品课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
然而传统的初中思品课,给大部分学生留下了这样的感受:道理深刻,晦涩难懂,给人的总是一副冷冰冰、干巴巴的面孔,很无奈。
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对思品课学习没有兴趣,对考试信心不足,成绩提高很慢等现象。
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因为我们的思品课堂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授课方式刻板而又教条,课堂上缺乏快活的空气。
那怎样让思品课充满快乐而又具有实效?我想,我们还是要从学情入手,从关注学生心灵入手。
我们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
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是满脸含笑的,眼睛充满光彩。
这个时候,老师安排他们什么活动,探讨什么问题,他们都全情投入,而且极具效率和效果。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们过的快乐而又充实。
然而,有时我们在激活课堂的同时,因为没有很好的了解学情,忽略了学生的心灵。
给课堂气氛,给师生关系,给教师自己的内心带来或多或少缺憾。
这是我在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案例。
我们学校现在倡导老师大力构建高效课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初中《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六则[修改版]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六则初中《思想品德》趣味教学案例六则一、出售青春【案例】某青春销售店在电视台播了一则“出售青春”的广告。
广告称:本店有青春可售,批发零售皆可。
欲购从速,相关事宜面谈……某位年近40岁的女士来到了青春销售店。
她对售货员说:“给我一份18岁的青春吧。
”好的,请你拿一张18岁时的照片,一个星期后取贷。
一个星期后,该女士如期而至,没想到商店给了她一尊18岁时的腊像,并且要价5000元。
该女士不解的问:“你们不是出售青春吗?怎么出售腊像了。
“哦,腊像只不过是添头,真正的青春都在产品说明书里。
”该女士迅速打开产品说明书,只见里面有这么几句话:欢迎使用你本人的蜡像,要想恢复如初,我们有以下建议:①保持18岁时的无忧无虑、敢作敢为的心情;②睡好觉吃好饭;③多做有益的事,当然包括多做运动;④每天早上面对腊像问自己:今天,我18岁了吗?该女士看后,频频点头,似有所悟……【解读】青春不仅仅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带来的身体变化,青春更多地体现在一个人的心态、气质、想象力和情感中,是从生命潜流中涌动的一种全新的感觉,意味着一种新的精神境界。
在青春期,我们会有很多苦恼,有时甚至怅然若失,但青春更多的是梦想,是激情,是幸福,而这种幸福是需要我们仔细体味的。
青春是美好的,需要我们仔细体味;青春是易逝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珍惜青春是我们把握未来的好机会,我们青少年需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努力充实自己,为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作准备。
二、猴群带给我们的思考【案例】在某一个地方,人们吃猴子就如同吃猪或者鸡鸭一类的牲畜家禽。
一户人家的一个笼子里面关着十几只大小公母不一的猴子,每次有人打开笼门,猴子们都会十分恐惧,争先恐后地往笼子的角落里钻。
总有一只被选中,当他们中间的一只被选中拎出笼子时,其余的猴子就会放下心来,快乐地在笼子中嬉戏……猴子越来越少,最终只剩一只,当笼门再打开时,这只猴子拼命躲向角落,试图离那只抓它的手远一点,无奈的是,它只要逃不出笼子,就一定会被抓到。
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想品德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思想品德教学实践案例,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中学位于我国中部地区,是一所农村初中。
近年来,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学生法治观念淡薄,违反校规校纪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意识不足。
2. 教学目标针对上述问题,本案例旨在通过思想品德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教学内容(1)法治教育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和法律地位,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
(2)道德教育以《中学生守则》为依据,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社会责任感教育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社会故事,引导学生关心他人、关爱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以一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某中学生因打架斗殴被学校处分,询问学生对此事件的看法。
(2)讲授新课教师结合案例,讲解法治、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3)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4)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法治、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
5. 教学反思(1)注重案例选择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2)关注学生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同等尊敬你我他教教事例一、背景:长久以来,老师们老是诉苦学生学习政治不踊跃,致使教课效益低下。
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们的教课方式方法,与我们的教课观点不是没相关系。
比方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学生思想过程重视不够,误认为教材内容是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没有挖掘出教材系统前后的实质联系,致使教师的教课过程,就是照本宣科讲教材,此外误认为教师的思想过程就是学生的思想逻辑,没有充足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思想特色,致使教师教课过程与学生思想错位或脱节。
无序的知识硬塞到学生的脑海中,学生负担重而见效微,结果只好是学生学习政治的不踊跃。
并且教师一味地依据课本次序“照本宣科”,教课效益也必然受损。
所以自己认为要想提升教课效益,就必定要从头整合教课内容,使内容次序体现更为切合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而也根绝“照本宣科”现象,增强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提升教课效益。
二、主题新课程理念重申“用教材教”,在此种教课行为中,教材不过一种学习工具,教材内容不过帮助学生实现三维发展目标的一种载体,从宏观上说教师既能够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温次序进行教课,也能够依据教材的编排构造进行教课,还能够依据自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从头编排一个教课的构造。
从微观上讲,教材中设计了研究活动的环节,教师能够进行各样变通,既能够完整依据教材的设计进行,也能够联合当地的实质增补此外的活动或采纳其余的方式。
所以,我想依据本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及本校教课设施的实质状况对教材进行适合的调整是同意的也是必需的。
三、事例描绘:(一)活动:给班上同学写赠言请你从尊敬、赏识、鼓舞、希望的角度给你的家人、朋友、同学写一写你的赠言。
要求:赠言只写对方的优点,你最赏识的地方,达成后,当面送给对方。
回答:1、你给他人写赠言,有何感觉?2、你收到他人的赠言有什么感觉?没有收到,又是什么感觉?3、班上谁获得的赠言最多?为何?经过互写赠言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论他人,尊敬他人,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建议,增强同学之间的认识与相信。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初中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某初中在开展诚信教育过程中,以“诚信”为主题,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培养诚信品质。
二、案例过程1. 主题班会(1)活动目标:让学生了解诚信的重要性,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影响。
(2)活动过程:1. 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诚信教育视频,让学生了解诚信的含义及表现。
2. 学生分享身边诚信的故事,感受诚信的美好。
3. 班主任总结诚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
4. 学生讨论如何践行诚信,制定诚信公约。
2. 诚信实践(1)活动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培养诚信品质。
(2)活动过程:1. 学生制定个人诚信计划,如诚实守信、不抄袭作业、不欺骗他人等。
2. 班级设立诚信监督员,负责监督同学们的诚信行为。
3. 每周评选“诚信之星”,表彰诚信表现突出的同学。
4. 定期开展诚信主题班会,分享诚信实践心得。
3. 诚信家长会(1)活动目标:让家长了解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共同关注孩子的诚信成长。
(2)活动过程:1. 班主任邀请家长参加诚信家长会,介绍学校诚信教育工作。
2. 家长分享家庭教育中的诚信故事,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3. 家长与孩子共同制定家庭诚信公约,加强家校合作。
4. 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了解孩子在诚信教育方面的表现。
三、案例效果通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取得了以下效果:1. 学生对诚信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诚信意识得到增强。
2.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班级氛围和谐,同学关系融洽。
3. 家长对学校的诚信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4. 学校在诚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案例反思1. 诚信教育应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诚信的魅力。
2. 家校合作是诚信教育的重要保障,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及案例教材简析《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是以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成长需要来组织和编写的。
本框题是对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节教学内容的延伸、提炼与升华,是本单元教学的核心内容。
教材对创建班集体的目标及其必要性做了简要介绍,其目的在于给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因班制宜,使教学具有更大的实效性。
本框题的实际应用价值很高,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极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在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力求结合各班实际而有所突破。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是青少年群体,学生渴望结识新同学并尽快地融入到新的班级中。
同时,学生对新集体的创建过程都有实际的经历和体验。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对融入优秀集体的内在需要及学生思维的特点,组织灵活多样的活动,通过师生语言的交流,观点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从而产生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共识。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感知学习,让学生知道如何创建班集体及优秀班集体成立的要素。
2. 能力目标:让学生用比较和联系的方法,概括分析出心目中优秀班集体的模型;培养学生主动构建班集体的积极性,初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小组的讨论与交流,提高学生与新同学交往、沟通、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创建班集体,尝试让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并尽可能预知在创建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通过对优秀班集体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地成长。
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陶冶情操,发展能力,提高觉悟。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与新知识进行互动和建构,从而生成新的知识、情感和觉悟。
最后,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实践证明,学生的互动合作有利于他们相互启发和感染,有利于促进他们的知识、能力、情感和觉悟的健康发展。
教学重点1. 创建新集体。
怎样创建优秀的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也是初一新生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故确定此框为重点。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社会,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学校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教育。
二、案例描述。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成绩一直很好,但是在品德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
他经常在学校打架,对老师不尊重,还经常违反校规。
学校老师对他进行了多次谈话,但效果并不明显。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错误,学校决定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解决方案。
1. 老师引导。
学校老师首先对小明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
通过谈话,老师发现小明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他的成长环境并不是很好。
因此,学校决定加强对小明的关心和引导,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集体活动。
学校组织了一些集体活动,让小明参与其中。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逐渐融入集体,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在活动中,老师们也对小明进行了耐心的引导和教育,让他明白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 心理辅导。
学校还安排了心理辅导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
通过心理辅导,小明逐渐找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4. 课堂教育。
在课堂上,老师们也加强了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
他们通过讲解案例、讨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们明白了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对于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重要性。
四、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不再在学校打架,对老师也变得更加尊重。
他开始主动参与集体活动,与同学们和睦相处。
在课堂上,他也变得更加积极认真。
这些都显示出思想品德教育在小明身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总结。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学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学会拒绝》[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部分“能够分清是非善恶,为人正直,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学法用法”部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的“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部分“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着力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打破传统的学科框架体系,由面向成人世界的规范设计转而面向学生的品德与生活实际。
学生品德培养教学要寻找适合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为基础,师生互动为纽带的学习方式。
把教与学的过程,当作生活中的一个主动交往过程,使学生在主动交往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快乐。
在过去的教学中,知识主要是以一方灌输另一方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甚至连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如此。
这种教与学的过程不仅不符合当前教学的需要,也违背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品德》教学应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其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显思想品德课程特殊的育人功能。
[案例描述]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八课“学会拒绝”主要内容分为身边的诱惑和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全课以培养道德意志品质、发展学生抵御不良诱惑为主题。
教材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身边存在着种种诱惑,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逐步形成辨别是非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鼓起勇气和信心,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本案例教学以主动体验──合作学习──课后实践为主线,使学生在体验中主动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在与同学的合作中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意志、价值观。
(完整word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案例背景】本教学案例属于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诚信是金》中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主要讲述的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为人处事,与人交往都要讲究诚信,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八年级的学生对诚实、诚信已有了自己的一定认识和看法,但是由于知识和阅历有限,对这一认识又很模糊、主观。
期待着能有恰当而及时的引导。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回想、体验、思考周围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使学生不仅可以正确评价别人,也可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对照自己,检查自己,使自己从思想到行动都有所感悟,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在教学设计方面,我首先采用了故事情景来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阅读,熟悉知识点。
第三步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十分贴切的生活情境,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高度重视学生内心体验和情感变化,抓住时机,对学生的模糊认识加以点拨,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用思考问题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最后选取感动中国“信义兄弟”的真实事例,激发学生思考、感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强化他们崇尚诚实守信,努力做一位诚信之人的决心。
【案例描述】(一)导入新课第一步、多媒体显示:《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让学生阅读故事并思考;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我们为人处事,与人交往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第二步、读书指导让学生分组进行阅读,分析教材内容,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为讨论问题做好理论准备。
第三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教师导行。
首先:让学生表演小品:当我在路上捡到……小品表演片段(一):甲和乙是一对好朋友,一天,两人在上学的路上捡到一个皮包,发现里面有护照、支票簿、人民币、外币若干。
两人不假思索地按照护照上的联络方式和失主取得联系,将皮包完璧归赵,并婉言谢绝了失主给他们的奖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
一、背景
长期以来,教师总是抱怨学生的脑子笨,学习思想政治课不用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
在教学中有学生把政治课看作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有些学生因不堪重负而采取逃学拒学,昔日的好学生行为变得怪异,情绪变得焦躁冷漠,因而造成课堂教学效益低下。
冥思苦想,认真反思,我觉得出这些问题的出现与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理念不是没有关系。
例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对每个知识点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重技术教育,轻素质教育,忽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忽视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准确把握概念,不会灵活运用概念,导致教学与学生思维错位或脱节。
无序的知识灌入学生的心田,输入学生的脑海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效果却大不如人意,导致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
教师在讲课时只按教材编写的内容和顺序照本宣科,不注意前后联系,使学生感觉不到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这样的教学显得既空洞又呆板,学生记忆在头脑里的不是生动的丰满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问题,而是一些干巴巴的理论和教条,教学效果必然不佳。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面对自己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能力,把思想政治课每个单元的教学环节加以重新整合,充分利用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式,做到精讲多练,使得教学内容容易学习并掌握,从而杜绝照本宣科、死记硬背、满堂讲、满堂灌、教案搬上屏幕的现象,既增强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
教学效率。
二、主题
“用教材教”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重要理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教师积极转换角色,转变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这样的教学行为中,教材仅是“范例”,只是通过一个例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是可供人们解读的“文本”。
因此,我想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完成学科任务,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案例描述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策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有关维护人格尊严“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规律和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设计了节情境导入、各抒己见、案例研讨、真情表白等环节,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1.情境导入:内容:广州一家韩国公司女老板,为了惩罚迟到的中方雇员,竟令中方雇员向她下跪,以满足她的虐待淫威心理。
①你听到过或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吗?②如果有,请谈谈你的感受如何?设计目的:通过生活事例,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营造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
2.各抒己见。
你认为这样的事件背后体现出人格尊严维护问题了吗?依据是什么。
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侵犯人格尊严的现象?危害?我们的人格
尊严是不容侵犯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屡屡发生,到底什么是人格尊严?老师归纳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内容及与人格权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的道理。
(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
事实说明:尊重他人是人生的一门学问,是人生的一片风景,尊人优雅。
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是尊重与被尊重,理解与被理解,感动与被感动。
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唤醒人的良知,从而产生无法估量的教育效应。
只有我们时时、处处保持谦虚的态度,确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处世哲学,我们就学会了尊重他人,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进而丰富和发展自己。
设计目的:揣摩感悟语言的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能力,深化和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案例研讨。
引用教材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根据教材P37个案研讨的内容)并分组讨论“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为什么?”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保护肖像权的法律含义,对一些并非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能有正确认识,进而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能依法律己,懂得自尊、自律。
教师归纳:只有真正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因为自己的狂妄自大而伤害到了别人的自尊心,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自己的前提是尊重别人,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
4.真情表白。
当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来维护自身权利?
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考,体现本课的整体设计思路:分析生活中常见的侵犯人格尊严的事件,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护自身人格尊严的权利,并能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不做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
四、案例评析
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我想根据本校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实际形成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是非
常有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树立“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和谐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尽量实现“两个突破”,即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树立“大政治”的观念,丰富知识,不仅指导学生学好教材,还要鼓励学生多读政治课外书籍,努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突破以往教师“一言堂”和“满堂灌”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兴趣,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直观教学,将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教学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所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嫌弃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轻视普通学生的个性发展,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因势
利导,巧用资源,课堂会因此充满智慧的灵光。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2、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3、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
——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