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

合集下载

2023年_疾控_机构改革_批示(3篇)

2023年_疾控_机构改革_批示(3篇)

第1篇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现就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改革工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疾控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当前疾控机构在体制机制、职能定位、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

加强疾控机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疾控机构改革是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疾控机构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主体,承担着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卫生监督等职能。

加强疾控机构改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

(二)加强疾控机构改革是维护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染病、慢性病等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

加强疾控机构改革,有利于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加强疾控机构改革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

疾控机构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二、明确疾控机构改革的目标任务(一)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疾控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职能定位,理顺职责关系,实现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协同发展。

(二)优化机构设置。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优化疾控机构设置,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服务能力。

(三)加强能力建设。

提升疾控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疾控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三、深入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

疾控中心信息建设方案

疾控中心信息建设方案

疾控中心信息建设方案一、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疾病防控工作日益重要。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疾病防控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为了加强疾病防控,疾控中心决定进行信息建设,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疾病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共享,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目标1.建立完善的疾病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各类疾病数据的即时采集和分析;2.构建疾病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数据互联互通;3.提升疾控中心的数据分析能力,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提高疾控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三、方案3.1 疾病数据采集系统为了实现疾病数据的即时采集和分析,疾控中心决定建立一套完善的疾病数据采集系统。

系统将包括以下功能:•疾病数据采集:通过电子表单、手机应用等方式,实现疫情数据实时采集;•疫情数据整理与统计: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科学整理和统计分析,生成疫情报告;•疫情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图表展示等方式,对疫情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便于决策参考。

3.2 疾病数据共享平台为了实现疫情数据的互联互通,疾控中心决定建立疾病数据共享平台。

平台将具备以下特点:•数据互联互通: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数据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数据安全性: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数据标准化: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3.3 数据分析能力提升为了提高疾控中心的数据分析能力,疾控中心决定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数据分析人员培训:组织培训班,提升数据分析人员的专业水平;•数据分析工具引进:引进专业的数据分析工具,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数据分析应用研究:开展数据分析应用研究,提升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3.4 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为了提高疾控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疾控中心决定进行以下方面的工作:•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信息化人员培训:组织培训班,提升信息化人员的专业水平;•信息化设备更新:更新和升级信息化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信息化安全保障: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保护信息的安全和完整性。

市智慧疾控信息化建设方案

市智慧疾控信息化建设方案

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疫情监测和分析,实现对疾病防控的及时响应1.总体目标将疾控中心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疾控中心,建立健全覆盖传染病、寄生虫病、慢病、地方病、癫痫、职业病防治,精神卫生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监控和全流程管理的机制;建设流行病学教研、培训平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通的上下协同、医卫融合的公共卫生服务队伍。

2.基础目标通过大数据技术、自然语义分析技术及联邦计算技术,搭建数据服务平台,汇聚国家系统、省级系统的分散数据,同时市政务大数据中心、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的既有基础,汇聚横向及纵向的健康医疗、医保、药品、公安、教育等数据,为业务信息化平台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数据的有效融合,打造公共卫生体系的信息化支撑体系。

具体目标如下:(1)提升疾病预防控制综合管理能力利用数据服务平台,建立覆盖辖区范围内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新发传染病、6种常见传染病(登革热、艾滋病、肺结核、手足口、流行性感冒、诺如病毒)、6种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慢阻肺,肿瘤)、5大症候群(发热呼吸道、腹泻、发热伴出疹、发热伴出血、脑炎脑膜炎)以及6种健康危害因素(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消毒卫生、病媒生物)的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等。

通过获取市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诊疗、检验检查、传染病报卡等数据,经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后,可以尽早发现各种传染病、慢性病、食源性疾病、死因、中毒、严重精神障碍疾病、职业病的增加或聚集等异常事件。

同时根据各种疾病的国家卫生行业相关诊断标准,对各医疗机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疾病诊断情况,结合国家大疫情网、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国家职业病危害管理系统、中国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监测信息平台、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系统等各疾病报告数据,分析出各医疗机构疾病漏报、及时报告、重复报告、报告国家的疾病信息同患者就诊信息不一致等情况,及时督导医疗机构对异常数据进行处理和确认,及时督促责任单位上报。

2024年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

2024年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

2024年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方案2024年,作为首都,我们必须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卫生挑战。

以下是我们的建设体系方案:
一、建立全面的一体化信息平台,整合各级医疗机构、卫生监管部门和疾控中心的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

二、推动电子健康档案的全面普及,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历、检验报告等在内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方便患者就医和医护人员诊疗。

三、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突发疫情和传染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推广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五、加强医疗数据安全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加密和权限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数据的隐私和安全。

六、促进医疗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医疗信息化在智慧医疗、远程健康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和创新。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信息化背景的卫生管理和卫生专业人才,推动信息化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深入应用。

以上是我们2024年首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体系的方案,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提升首都的卫生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的健康和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浅谈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渐迎来了信息化建设的时代。

作为疾控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疾控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加强疫情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挑战、信息化建设的路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和关注。

一、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

它涉及到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防控、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

在过去的工作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来源不清晰: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种数据来源,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数据流动性差: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数据流动性差,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性不强,导致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3. 档案管理效率低: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

4. 安全性保障不足: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容易受到信息泄露、病毒攻击等安全隐患威胁。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也影响了疾控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挑战面对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数据的精准化和系统化管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数据的流动性和共享性,推动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降低管理成本;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安全性,有效防范信息泄露、病毒攻击等安全隐患。

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的人员配备;信息化建设需要强大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强对基层疾控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信息化应用能力。

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

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

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在传染病专科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诊疗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从事传染病专科医疗工作的医生,我深知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医生快速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病史、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医生可以方便地查阅最新的医学研究进展,了解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从而提高诊疗水平。

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疾病防控。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时监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便于协调一致地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还可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让患者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

在实施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

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同时还需要培训专业人才,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是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传染病患者的病例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需要采取严格的信息安全措施,以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在传染病专科医疗领域,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诊疗水平、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疾病防控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从事传染病专科医疗工作的医生,我深知信息化建设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重要性。

在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关注的是电子病历系统的建设。

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例信息,便于随时查阅和分析。

电子病历系统还可以实现病例的标准化管理,减少因人为因素导致的病例错误。

同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医生还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医生进行病例交流,共享治疗经验。

我们在传染病专科医疗信息化建设中注重构建传染病监测与预警系统。

浅谈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随着健康管理意识的提升和社会卫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基层疾控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了基层疾控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本文将从信息化建设的背景、重要性及影响、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探讨。

一、背景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健康安全。

然而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人工操作和手工存储的方式,容易存在信息混乱、查询困难、数据不全等问题,且无法满足疾控工作的需要。

而信息化建设正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数据为核心,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核查,提高管理效率,强化风险控制,为疾控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基层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

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影响1.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建设使得数据录入、存储、检索等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减少了纸质档案的数量,加快了业务处理速度。

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电子设备进行信息的录入和处理,不仅大大降低了操作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对疾控工作的响应速度。

2.提高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避免人为操作和信息遗漏的问题,保障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数据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化处理,大大减少了手工操作中的错误率,提高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促进规范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使得疾控档案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减少了操作员的主观性,对操作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能够有效的减少乱填乱改,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

4.促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运用智能技术可以更好的为疾控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科学的决策参考。

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疾病的动态监测,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管理,使得工作更加精细化。

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问题和建议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问题和建议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问题和建议摘要: 目的分析疾控信息化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方法利用系统思量方法,运用冰山模型工具,从事到模式,再到结构,逐步分析疾控信息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果疾控信息化人材的短缺和信息技术架构的缺失,导致系统烟筒式建设,重复投资,难以实现应用集成和数据共享。

结论建议利用企业架构方法从上而下设计业务、数据和应用架构,加强信息化人材队伍建设,从各个层面来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思量;企业架构;信息安全随着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卫生健康信息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进程将直接影响“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构建以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全民健康信息化保障体系,是构筑未来新型健康服务发展模式、抢占新型健康服务业制高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1],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按照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的 4 级卫生信息平台要求,将应用和数据本地化,有效整合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是疾控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方向。

疾控的业务特点决定了疾控信息化不能只关注机构内部“点”的信息化,也不能仅关注业务条线纵向“线”的信息化,而是应站在全民健康“面”的信息化角度,横向实现整合利用相关健康信息,纵向协同各级疾控机构工作的信息化。

疾控机构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调整信息化建设思路,实现从网络直报到分级平台,从系统建设到平台建设,从疾病监测到健康管理,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量的转变。

1 系统分析方法系统思量是现代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是目前人类掌握的最高级、最科学的思维方式。

它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把对象作为多方面联系的动态整体来加以研究的方法[2-3]。

疾控信息化的复杂性决定其应避免用单因果、线性思维去思量,适合利用系统思考方法来分析问题。

惟独利用系统思量的方法,才干够“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全”。

冰山模型是常用的系统思量工具,包括事、模式和结构 3 个层次。

(完整版)疾控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

(完整版)疾控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

疾控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篇一:疾控项目建议书11武功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实验楼建设项目建议书一、基本情况武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在卫生体制改革中由原武功县卫生防疫站更名而来,位于武功县普集镇邰城北路县中医院内。

现有干部职工62人,其中党员25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名,中级专业技术人员7名,初级专业技术人员14名。

内设卫生科、疾控科、艾防科、结核病防治科、检验科、综合办公室等6个科室。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财政全额预算管理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县城八镇四个三农服务中心万人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传染病监测管理、儿童计划免疫、地方病防治、卫生检验检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控业务技术培训和指导、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等疾控工作任务。

武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市、县两级文明单位,省级传染病疫情管理先进单位、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全国考评名列榜首。

中心拥有设施完善的生、理化检验室及200毫安爱克斯光机、超净工作台、原子吸收仪、疫苗冷链运输车等设备共21(台)件。

2000年以来先后启动运作了卫生VII项目、卫生X项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项目。

全球基金项目,慢病管理示范项目等,受到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疾控人一代一代的持续努力换来了全县人民健康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数十年来,我们为人民送走了“脊髓灰质炎”“非典”“疟疾”“麻疹”等一个又一个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瘟神,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当全县人民享受着疾控工作为人民健康所带来的可靠保障的时候,面对社会进步、工业发展相应带来的环境变化,我们疾控人更感责任重大,我们将一如既往,更加努力的工作。

二、综合检验楼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随着疾病控制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中心在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暴露,1995年国家重点防疫站建设项目仅省级资金到位,市、县两级配套落空而导致的基建欠账连本带息已累计近70万元,在人员严重超编,工资短缺,财政拨款不足人头经费的40%的情况下,近几年来我们千方百计,省吃俭用,开源节流持续近十年刚刚偿还完。

疾控中心四项提升工程方案

疾控中心四项提升工程方案

疾控中心四项提升工程方案针对当前疾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疾病控制中心需要进行提升和改进,以确保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为此,我们提出了四项提升工程方案,分别是提升信息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提升应急响应水平。

一、提升信息化建设1. 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疾病控制中心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传染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以实现对疾病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并能够及时响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 强化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加强与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实验室等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疾病传播的动态和趋势,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疾病监测预警的精准度和实时性,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二、提升人才培养1.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设立公共卫生相关专业和学科,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更多的公共卫生人才,包括疾病监测预警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传染病防治医师等。

2. 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与各级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疾病防控工作做好准备。

3. 提高人才待遇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待遇,激励更多的人才投身公共卫生事业,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三、提升科研创新能力1. 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疾病控制中心的科研实力,建立完善的科研平台和实验室,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2.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疾病防控提供更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3. 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更多的科研骨干人才,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推动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为疾病防控提供更多的科学支持。

疾病预防中的信息化建设应如何推进

疾病预防中的信息化建设应如何推进

疾病预防中的信息化建设应如何推进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疾病预防领域也不例外。

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在疾病预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疾病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还能增强预防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好地保障公众的健康。

那么,疾病预防中的信息化建设应如何推进呢?首先,要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推进疾病预防信息化的基石。

确保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等相关部门具备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是实现信息快速传输和共享的前提。

同时,配备先进的硬件设备,如高性能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等,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在软件方面,要建立统一的疾病预防信息管理系统。

这个系统应当涵盖疾病监测、病例报告、疫苗管理、健康档案等多个模块,实现数据的集成和整合。

各模块之间要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和数据交互,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

例如,疾病监测模块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各类疾病的发病数据,为早期预警提供支持;病例报告模块能够规范病例信息的录入和上报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疫苗管理模块可以对疫苗的采购、存储、配送和接种进行全程跟踪,保障疫苗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健康档案模块则能够为每个人建立完整的健康记录,为个性化的预防服务提供依据。

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要建立严格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确保录入的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加强对数据录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采集能力和质量意识。

另一方面,采取多重安全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

包括设置访问权限、数据加密、定期备份等,防止数据泄露和被恶意篡改。

同时,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人才队伍的建设也是不容忽视的。

培养既懂疾病预防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现有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吸引更多信息技术人才投身疾病预防事业,为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疾控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

疾控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
各单位应投入经费配备能满足办公用需求和信息资源收集 的计算机设备,按专业科室人员1:1的比例配置。
信息管理部门和应急办应配备便携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 和无线上网支持设备。
规范建设,完善硬件,强化应用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按照国 家《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标准进行机房建设,配备不 间断电源、物理防火墙、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精密空调等 设备。
病毒、网管,…… 数据库:Oracle,Sybase, MySQL,… Web服务:网站、邮件、BBS、搜索引擎、即时
通讯、… 工具软件:Office、压缩、浏览器、图像处理、
阅读器、……
应用软件
OA办公协同 管理:人、财、物
人:职工、机构、…… 财: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项目、…… 物:固定资产、物流、库存、采购、供应…… 办公管理:计划、公文、会议、制度、目标、
工作流、协同、档案、文化、……
信息
机构信息:介绍、资质、结构、办公环境等 人力资源信息:领导、人事、考勤、考核等 业务信息:业务知识、日常工作、计划等; 办公信息:日程、车辆、会议、通讯录、活动资
料等 外部信息:政策法规、科技成果、疾控信息等 外部资源:多媒体教材、图书、标准规范、培训、
科室内配置足够的网络接入端口,使用正版网络杀毒软件, 建立安全防患机制,建立容灾备份系统及制度,健全计算机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应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加大对现有网络资源、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促 进互联互通、信息公开与共享,加强与信息系统开发厂商的 沟通与合作,选择与疾控机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一个平台”: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平台。
“四大系统”:
疾控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疾控电子政务、检验检测、绩效管 理);

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信息化疾控系统

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信息化疾控系统

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信息化疾控系统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传染病的爆发和传播形势严峻,给各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地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各国纷纷加强了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并逐渐引入信息化技术,建设信息化疾控系统。

本文将探讨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信息化疾控系统的意义、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疾控系统的意义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信息化疾控系统,具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信息化疾控系统能够加快传染病的监测和报告速度。

传统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往往需要人工参与,周期较长,大大影响了防控效果。

而引入信息化技术后,各级疾控机构可以通过系统自动获取数据、实时监测疫情并迅速报告,提高了监测和报告的效率。

其次,信息化疾控系统有助于加强传染病的预警和预防能力。

通过对海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系统能够迅速识别出潜在的传染病风险,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同时,系统可以提供病原体的基因序列信息,有助于科学家们研究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变异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信息化疾控系统能够提高传染病的应急处理能力。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各级疾控机构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迅速采取相应措施,与病毒源头沟通配合,对疫情进行迅速调查,及时采取隔离、治疗等应急措施,有效遏制疫情的扩散。

二、信息化疾控系统的现状目前,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传染病联防联控建设信息化疾控系统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存在数据来源不稳定的问题。

由于数据的收集主要依赖于医院、疾控中心等机构主动上传,而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格式和内容也存在差异,导致数据的标准化和集成难度较大。

其次,信息化疾控系统的建设成本较高。

建设一个全面的信息化疾控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发、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支出,这对一些资源匮乏的地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再次,信息化疾控系统面临网络安全的威胁。

由于系统涉及大量的敏感数据,如个人隐私、病原体信息等,如果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和滥用风险。

疾控中心1 信息化建设

疾控中心1 信息化建设

一般卫生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工程构建覆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卫生院、村卫生所、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畅通的信息网络系统,网络触角延伸到农村卫生室,规范和完善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提高信息质量。

规范和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监督、医疗救治的管理决策水平和应急指挥能力。

系统按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互连互通、强化职责、依法管理的原则建设,力争用2-3年时间基本完成系统建设任务。

今年开通三分之一村卫生所的网络建设,全县预防接种工作实行网络管理,具体任务包括: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依靠政府政务网信息网络平台、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加强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数据分析、预警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建设,与其它应急救援机构联动协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2、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依据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传输系统,建立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大型医疗设备、医疗救治能力等卫生资源数据库,在医疗机构、紧急救援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前哨监测作用,提高应急指挥决策及调配能力。

3、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利用疾病预防控制信息信息网络平台,建立覆盖乡镇的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完成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信息采集和网络通讯系统以及卫生监督执法报告个案数据库的建设,实现县、乡镇卫生监督信息的实时传送与交换。

应用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对县全高毒作业场所、及其他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区域实行重点动态监控。

(二)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引导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加快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影像、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应用。

规范医院业务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管理效率,为病人提供高效、低耗、方便、快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

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

巴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欣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7年3月目录一、引言 (2)二、整体解决方案 (2)2.1系统设计的目的 (2)2.2系统设计原则 (3)2.3网络结构图 (3)2.4中心平台 (4)2.5疾控行业信息集成平台 (9)2.6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10)2.7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系统 (13)2.8职业卫生信息管理系统 (16)2.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 (18)2.10综合收费管理系统 (19)2.11办公自动化系统 (19)2.12门户网站 (21)2.13结核病诊疗管理系统 (22)2.14绩效考核系统 (22)2.15免疫规划管理系统 (23)一、引言巴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巴东区公共卫生领域许多具体业务管理工作,将依据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在公共卫生、医疗保健等领域,开展全区急慢性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卫生监测、卫生检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及后勤保证等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信息化过程当中,通常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由国家、省、市各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不同软件供应商的各种业务管理系统,从而在信息化后期容易导致单位内部一个个信息孤岛。

巴东疾控中心在内部管理信息化方面,还是一块空白,关联的管理信息无法获取,无法在管理层面进行全局的数据分析和利用。

为此,本期建设将提供以业务为基础、以数据为中心、全面数据集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平台;二、整体解决方案整体解决方案主要以门户网站、协同办公系统为信息资源内外整合平台,实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健康体检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综合收费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打通各个核心业务管理系统的边界,整合各种系统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授权共享,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利用现有数据,重视数据分析和挖掘,为疾控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地决策支持。

2.1系统设计的目的(1)以门户网站为前台,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为资源整合中心,关联各个核心业务子系统,实现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实现前台资源共享和无缝连接,实现疾控中心业务数据的统一展示。

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方案

卫生院信息化建设方案指导思想:基本原则:1)顶层设计,点面结合。

坚持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与尊重基层实际相结合,以信息顶层设计为指导,以“共享性”为核心、“个性化”为特色,进一步推动我市卫生信息化的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合理布局和共享应用,做到上下衔接、点面结合、统分有序。

2)服务导向,应用驱动。

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卫生信息化以管理为导向逐步向以服务为导向,融管理于服务转变;坚持以需求促发展,以应用促建设,不断提升信息化的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3)遵循标准,保障安全。

坚持把卫生信息标准和安全贯穿于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统一卫生信息数据标准和编码体系,完善区域、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卫生信息安全机制建设,依法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建设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和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信息化体系,进一步提高我市卫生服务与管理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实现卫生信息化的全覆盖,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安全体系,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生活质量。

1、建立远程会诊系统,每个医院配备可浏览、视频等相关设备。

通过外网提交申请资料给专家,专家通过与面对面沟通及浏览病人病历资料,出具诊断建议报告及时反馈申请会诊医院。

2、实施区域影像诊断系统,基层卫生院影像信息资料通过信息网络传输到上级医院或影像诊断中心,由专家进行审核、会诊或出具诊断报告。

诊断结果通过专用网络及时反馈给卫生院,患者可在当地卫生院所做的检查能达到上级医院的诊疗水平。

图像资料储存在数据库中心或影像诊断中心,可随时调档查看。

3、建立转诊预约系统,基层医疗遇到疑难病例,将病人信息通过信息平台传输到上级医院。

上级医院能及时安排专家诊治或安排床位进行诊治。

康复期的病人,上级医院可将各种信息反馈给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医师及时了解情况并随访。

疾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建议

疾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建议

疾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建议
1. 确定机构改革目标:将疾控机构的职能从传染病防控扩展到非传染病防控,提高疾控机构在公共卫生领域的综合管理能力。

2. 完善组织架构:建立疾控机构工作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划分不同岗位和工作组。

3. 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机制,提高数据融合和信息处理能力。

4. 加强人才储备:培训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5. 加强与社会的沟通与合作:与政府部门、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和服务。

6. 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预警,提前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扩散。

7. 完善防控机制:建立健全的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疾病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 !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 思想和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工作的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 以应用促发展,紧密结合疾控事业发展的需求, 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促开发,增强疾控信息 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和信息技术,加强全系统 各单位协同工作能力,简化办事流程,优化业 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疾控工作效能、 业务数据分析质量,实现高度共享。
规范建设,完善硬件,强化应用
各单位应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建设信息网络系统,按照国 家《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标准进行机房建设,配备不 间断电源、物理防火墙、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精密空调等 设备。 科室内配置足够的网络接入端口,使用正版网络杀毒软件, 建立安全防患机制,建立容灾备份系统及制度,健全计算机 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加强应用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 加大对现有网络资源、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促 进互联互通、信息公开与共享,加强与信息系统开发厂商的 沟通与合作,选择与疾控机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开发、 应用水平相适宜的应用信息系统。
近期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疾控电子办公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 统 数字图书馆系统
疾控电子办公系统
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技术,创新行政管理 方式,实现疾控资源的科学配置、组织结 构的优化整合以及行政管理流程的合理重 组。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整合信息资源,优化 业务流程,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科学评估 管理绩效,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交 换和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
统筹协调、分步实施的原则
按照国家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和部署,结合本系统实际,疾控机构信息 化建设要统筹规划,明确年度建设目标和 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 促进疾控机构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
资源共享、信息公开的原则
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标准、统一 规范,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 须遵循国家有关规定,保证网络的标准化、 规范化以及开放性、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加强全系统各单位业务系统 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 源共享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设备 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 现代化的通讯系统等
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质流和能源流; 通过信息资源和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达到:
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效能 个人:获取更多信息和工具,扩展个人能力
信息化的目标
把正确的信息,在准确 的时间和地点送给正确的用 户,以便使用户做出正确的 判断和决策。
突出重点、确保安全的原则
当前疾控机构信息系统的建设重点是加强 和完善疾控机构监测信息系统、卫生应急 指挥系统建设,规范和引导办公管理系统 建设。 疾控信息化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 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要加强领导,落实责 任,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 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和主要任务
数字图书馆系统
有计划地发展数字图书馆系统,为广大的 疾控机构工作者提供完备的网络化医学文 献数据库检索、文献查新服务,推进医学 科教资源共享,实现医学科技信息、远程 医学等信息的交流和服务。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保障 措施
统筹规划,加强领导,加大投入
各县(区)疾控机构应尽快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 制定年度疾控信息化建设规划报南昌市疾控中心,明确现 阶段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是降 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按总 收入1~3%的比例投入信息化建设。 办公管理系统和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采集更新、运 行维护、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所需经费,要纳入预算,统 筹安排。信息系统的维护与运行费用应列入经费预算安排, 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使用和升级维护。各单位“一把手” 应率先垂范,学习、掌握电子政务的有关知识与技能,带 头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明确分工,合理配置,健全管理
各单位信息化领导小组要牵头部署,按照本指导意见做好 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信息化工作经费的落实。 各单位要成立信息管理机构或由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信 息管理工作,信息管理机构应配备至少1-3名的信息管理 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应具备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 专业技术人员。 统筹规划,明确职责,落实信息管理工作。 各单位应投入经费配备能满足办公用需求和信息资源收集 的计算机设备,按专业科室人员1:1的比例配置。 信息管理部门和应急办应配备便携式计算机(笔记本电脑) 和无线上网支持设备。
强化人员信息素养,建立督导考核制度
各单位可采用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着力培育熟悉信息 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抓紧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对各类专业技术 人员进行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普及信息化 知识和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掌握常用办公应用程序和常 用描述流行病学信息分析技术,建立考核制度,评价培训效 果。 建立分阶段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评价实施绩效。2010年开 始将本指导意见纳入县(区)疾控机构目标考核内容,科学 评价各单位信息化建设成绩,鼓励创优评先,积极推广先进 经验。
应用软件
OA办公协同 管理:人、财、物 人:职工、机构、…… 财:财务会计、管理会计、项目、…… 物:固定资产、物流、库存、采购、供应…… …… 办公管理:计划、公文、会议、制度、目标、 工作流、协同、档案、文化、……
信息
机构信息:介绍、资质、结构、办公环境等 人力资源信息:领导、人事、考勤、考核等 业务信息:业务知识、日常工作、计划等; 办公信息:日程、车辆、会议、通讯录、活动资 料等 外部信息:政策法规、科技成果、疾控信息等 外部资源:多媒体教材、图书、标准规范、培训、 咨询等
疾控机构卫生信息化建设
南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吴少甫
2012 念 充分认识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重要 意义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 务 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信息化的基本概念
信息化的含义
运用信息技术对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改造:
总体目标
“一个平台”:包含网络硬件和基础软件的统一平台。 “四大系统”:
疾控办公管理信息系统(疾控电子政务、检验检测、绩效管 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 挥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系统); 疾控宣传平台与预防医学服务信息系统(各级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网站、预防医学健康服务、12320信息系统、预防医学 培训考试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等); 健康与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公共卫生、职业监测、疾病监测、 病媒生物监测等系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信息系统
构建覆盖全市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及医疗 卫生机构的高效、快速、通畅的计算机网 络系统; 完善突发事件相关数据采集、危机判定、 决策分析、命令部署、实时沟通、联动指 挥等功能,提高医疗救治、科学决策及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决策指挥能力。
充分认识疾控机构信息化 建设的重要意义
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
有利于规范工作行为,降低工作成本,提 高工作效率; 有利于增强疾控机构的公共服务能力; 有利于提高卫生应急处置能力。
县区疾控机构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一是缺乏足够的人力与经费投入; 二是尚未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部分县(区)信 息管理部门由部分业务科室承担,无法有效实施 相应的管理工作,管理目标难以落实到位; 三是信息资源难以统筹规范与管理,共享程度低, 难以互联互通。 四是信息系统数据收集、分析与利用技能能力较 差,难以对业务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与利用。
基础和平台软件
操作系统:Windows,Unix,Linux,…… 网络管理:网络检测、访问控制,… 安全管理:防火墙、漏洞扫描、身份验证、防 病毒、网管,…… 数据库:Oracle,Sybase, MySQL Oracle,Sybase, MySQL,… Web服务:网站、邮件、BBS、搜索引擎、即时 通讯、… 工具软件:Office、压缩、浏览器、图像处理、 阅读器、……
信息化的四大要素
硬件:设备、网络、通讯等 软件:基础、平台、应用 信息:数据、文档、资料、案例、经验等 信息流程:规范管理的标志
后面的要素越容易被忽视,难度也越大。 后面的要素越容易被忽视,难度也越大。
硬件设施
机房:电源、净化装置、温控,…… 通讯设备 互联网、局域网设备 服务器、计算机、打印机、相关配件 安全设备:防火墙、备份、入侵检测、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