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案例分析题附答案及解析 案例讨论目的、要求和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讨论一、案例讨论目的
刑事诉讼法是我院JM、刑法和讼诉法学研究生必修课程之一,具有显著的操作性和很强的实践性特征。
刑事诉讼中的基本价值,如保障人权、司法公正、程序优先等需要通过具体制度的实践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且刑事诉讼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基于司法实践的重要性、严肃性和操作性特点,因此,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重要环节,以及研究生学习自身特点,强化法律专业研究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研究生教学重要内容,也是为其今后职业铺垫必要前期准备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讨论教学正是这一目标的极佳的载体和形式。
刑事诉讼法学案例讨论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通过主题陈述、问题争论、案例讨论、模拟辩论等形式,使学生更好的学用结合、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更为牢固地掌握课程知识、原理,培养和训练学生各种与刑事诉讼相关的基本技能,包括陈述、反驳、辩解,概括、归纳、总结,观察、判断、快速反应、应对,抓住问题的关键或紧扣案件的重点,带动文字表达、论文写作和相关法律文书书写等。
这一案例讨论过程必然要求学生课后大量查询阅读相关资料,而具有竞争性的争论、讨论、辩论能较好地解决了学生被动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我挖掘潜力、训练专业所需能力的平台。
这一过程正是本案例讨论本身期望达到的目标。
案例讨论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知识的同时,要求其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案例讨论教学指定工作,特别强调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不乏涉及理论问题,基于财经类法律专业与政法学校学生在课时安排、培养目的和就业现状等都有所不同,因此,课程的设置也应反映这种区别,以更好适应学生培养的目标和就业要求。
同时,基于JM2.0、JM3.0、刑法和讼诉法学研究生知识结构和学习背景不同,课程设置上应有所区别。
但案例讨论教学形式本身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通过案例辨析等方式,强化理论探讨的实践活动,对上述研究生均有相当的效果,案例讨论不仅证明了互动式的案例讨论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宣讲式的教学模式。
因为案例讨论教学实践过程中,更着眼侧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合乎逻辑判断和正确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案例讨论教学另一项基本目标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的程序、规范和技能。
案例讨论教学需要相关的刑事诉讼法知识作为案例讨论的起点和基础,学好相关的知识同样重要,尤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结合司考,以增强学生应对司考的方法、路径和必要训练。
处理好理论教学和案例讨论教学关系,是案例讨论课程教学中特别需要多加主要的重要环节,其核心在于两者教学都必须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知识背景相适应,而兴趣引导和兴趣培养是教学效果的中心环节。
二、案例讨论原理
基本案例讨论原理为模拟司法实践为主线,以案例为基础,以程序正当价值理念为核心,以培养各种能力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理为指导,通过学生自我独立试验和教师诱导性启发和总结性评述,以达到掌握专业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基本专业技能为重点,以初步掌握操作和运用诉讼程序为目标的教学目的。
三者统一在法律专业人才培养与训练的总目标之下。
具体的案例讨论原理因案例讨论的方式不同而不同。
1、案例分析。
模拟真实案例,基于不同的角色(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从不同的视角对案例进行分析。
基本原理为逻辑分析,但视角与分析结论之间存在差异。
2、结合案例专题讨论。
通过对刑事诉讼前沿问题的探讨,初步了解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
辩论内容包括:辩诉交易、沉默权、毒树之果等专题的是与非争辩。
案例讨论原理是在
基本法律原则、原理和价值观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要求学生各自收集、准备资料,按照辩论形式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和理由。
3、基本程序性操作和对各角色把握。
通过模拟法庭、模拟场景,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的基本操作程序。
案例讨论原理是按照规范性的步骤,尽可能做到与真实庭审和各诉讼角色基本相同。
尤其要求学生找出各种存在的问题,通过纠错,强化对诉讼程序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4、对抗式争论。
法律不同于自然科学,主要应着重说服力的训练。
通过模拟命题或案例讨论、辩论或争论,运用各种技巧和能力,尤其是及时发现对方错误和纰漏的能力,已达到学生养成具有说服力能力培养目的。
这不仅要求学生自行收集资料、准备书面材料,更要求学生以合法、合理、高质量、具有说服力的陈述赢得其他同学的认同。
三、案例讨论方案设计
案例讨论教学方案大致分为以下六个方面的顺序。
1、分组。
基于法学教学特点和教学经验,分组讨论是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最优途径之一。
教学根据各班学生人数不同,可将学生分为2至3人一组,以典型案例等为案例讨论标的,从刑诉法原理、制度规则、理论探讨、逻辑分析、法律文书制作等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方面综合性地模拟试验,基于培养目标,不主张案例讨论等同于实务的案例讨论方案设计思路。
每组学生可以对同一案例进行独立分析完成,以反映出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和相应的成绩高低;也可以合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或有一定难度的案例分析试验,实践效果或成绩反映在各组之间。
2、确定案例讨论内容。
案例讨论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效果或教学成败,又代表性、针对性和系统性设计的案例讨论教学内容是案例讨论教学的核心部门。
理论上课程所学的内容皆可称为试验案例,但基本理论、原则、诉讼主体、证据、强制措施、管辖立案、侦查起诉、一审程序等通常是其中尽可能实行的案例讨论教学部分。
基于成绩评定的客观性起见,各班上课的案例讨论内容需要更新,防止学生抄袭现象发生。
3、明确案例讨论形式:包括案例分析、理论阐述、模拟法庭、文书制作等。
本案例讨论课程主要以案例为导向,共设计有8项案例讨论项目,各项目内通常包括若干案例,可供选择,范围涉及刑事诉讼法主要教学内容。
4、明确案例讨论的步骤。
案例讨论教学重在引导,明确具体步骤,有助于提高案例讨论教学效果。
本课程对案例讨论步骤均有说明,包括对案例的观点陈述、争论与辩论;对他人试验意见、结论等提出不同的见解或疑问等。
5、以学生为主地实施互动式教学。
案例讨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而,最重要环节在于:必须以学生为主。
通过学生陈述、课堂讨论、辩论、模拟法庭、提交作业或论文等多种形式,开展案例讨论教学活动。
6、教师点评和评分。
案例讨论教学必须与本课程学习成绩挂钩,没有评分环节的案例讨论教学,学生极可能选择走过场,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根据学生在案例讨论教学中的表现和实物成果,作为平时成绩积为重要。
此外,教师点评同样是案例讨论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过程是学生核心关注环节,也是学生提高和收获的重要途径。
四、案例讨论过程与结论
案例讨论过程因案例讨论内容和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除模拟法庭或辩论赛之外,课堂教学顺序性过程主要有以下4方面。
1、分别实施。
每一组的案例各不相同,尽可能扩大试验的范围。
即通过直接参与和间
接参与的形式缓解课时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时间许可,应让更多的学生上课陈述其案例讨论内容和结论。
分别案例讨论需要考虑案例的差异性所应引起的成绩评定标准的差异性,并应作适当调整。
2、制作案例讨论性提纲、课件或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要点清晰、论证合理,逻辑性强。
各种案例讨论报告的格式应符合要求,每位同学提交的案例讨论成果应作为本课程成绩的依据。
3、课堂公开实施。
鼓励同学课外讨论的同时,在时间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所有案例讨论应经过学生的公开检验,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上进心、深化课程内容和易于间接参与学生理解的需要,也是保证分数相对透明和公正的需要。
教师应对每一次试验作一点评,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评分标准主要以学生书面提交的对案件分析、判断、意见和观点为主。
学生对案件各种陈述、讨论和模拟法庭等表现也是案例讨论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可以一人或在学生参与下直接通过评分方式予以确认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