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绪论
1绪论正常人体结构
20世纪30年 代电子显微镜问 世,使人们能观 察细胞的超微结 构,因此解剖学 的研究进入到细 胞生物学水平。
1972年电子计算机X线连续断 层图(CT)出现,从而能在活体上 观察人体断面和器官的内部结构。
临床医学与解剖学的关系
外科学 内科学(诊断学) 妇产科学 五官科学
恩格斯讲过“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 学”。如临床上不管哪一学科都需要解 剖学知识,医学名词中有1/3来源于解 剖学,所以学习医学首先要学好解剖学。 只有掌握了解剖学知识,才能充分理解 正常人体结构、其生理机能和病理变化。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类
水平面 :将身体分为 上、下两部分的断面。
(三)方位术语
上 superior 与下 inferior 前 anterior 与后 posterior 内 internal 与外 external 内侧 medial 与外侧 lateral 近侧 proximal 与远侧 distal 浅 superficial 与深 profoundal
清代王清任著有“医林改错”一书。描 述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并 对古医书中的错误进行更正。
西方:
古希腊时代,Hippocrates(公元前460337年)和Aristotle(公元前130-201年) 曾作过动物解剖。
Galen(公元130-201年)著有最早较完整 的解剖学论著《医经》。
正常人体结构
human anatomy
绪论
introduction
内容概要
解剖学的定义 解剖学的发展史 解剖学的分科 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案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明确学习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目标。
1.2 人体解剖学的历史发展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人物。
理解人体解剖学对医学发展的贡献。
1.3 人体解剖学的分支和分类介绍人体解剖学的不同分支,如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等。
解释各个分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人体的结构层次2.1 细胞和组织的概念解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细胞的不同类型。
介绍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类型: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2.2 器官和系统的概念明确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功能。
解释系统是由多个器官组成的整体,协同工作以完成生理功能。
2.3 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
概述各个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第三章:人体的轴向和方位术语3.1 人体轴的概念介绍人体轴的概念,包括垂直轴、水平轴和倾斜轴。
解释轴与人体器官和结构的关系。
3.2 人体方位术语学习常用的前、后、上、下、内、外等方位术语。
掌握方位术语在描述人体结构和器官位置时的应用。
3.3 立体方位的表示了解三维空间中人体结构和器官的相对位置关系。
学会使用图形和模型来表示立体方位。
第四章:运动系统的解剖4.1 骨骼系统介绍人体的骨骼系统,包括颅骨、躯干骨、四肢骨等。
学习主要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4.2 关节和肌肉系统解释关节是连接骨骼的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关节。
学习肌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4.3 人体的主要肌肉群介绍人体的主要肌肉群,如背部、腹部、四肢等。
掌握肌肉群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第五章:内脏系统的解剖5.1 消化系统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口腔、食管、胃、肠道等。
学习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2 呼吸系统解释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等。
学习呼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5.3 泌尿系统介绍泌尿系统的组成,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
人体解剖学第1章绪论
特点:迅速、精确、作用局限而短暂
(二)体液调节
激素: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特点:幅度、范围较小,对刺激的感受性也较 低,不十分灵敏。 它是机体调节的辅助方式。
三、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 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 弱控制部分的活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 生理意义: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如血压、体温调节等。 (二)正反馈统 正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或加 强控制部分的活动。 生理意义:加速某生理过程的进程并发挥最大效应, 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
在体实验 如:去大脑僵直 离体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装置图
(2).慢性实验
如假饲实验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1.细胞及分子水平的研究 2.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 3.整体水平的研究
第二节
生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
一、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体液是机体内液体的总称。
正常成年人的体液 (占体重的60%) 40%细胞内液 20%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 淋巴液、脑脊液。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一、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章 人体解剖生理学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活动,这些功能 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以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一)实验方法 1.急性实验
二、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案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重要性。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学术规范。
1.2 人体解剖学的历史与发展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重要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1.3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学习如何使用人体解剖学工具和设备。
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2.1 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不同类型的组织及其功能。
2.2 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学习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掌握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3 人体的空间定位和方位术语学习人体空间定位和方位术语。
能够正确描述人体部位的位置和方向。
第三章:运动系统3.1 骨骼系统学习骨骼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掌握骨骼的命名和分类。
3.2 关节系统了解关节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学习不同类型的关节及其特点。
3.3 肌肉系统学习肌肉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掌握肌肉的命名和分类。
第四章:神经系统4.1 脑部了解脑部的结构、功能和分区。
学习脑部的神经传导路径。
4.2 脊髓和神经学习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神经的分布和分类。
4.3 神经系统疾病和诊断了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和诊断方法。
学习神经系统的保护和康复。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5.1 内分泌腺体学习内分泌腺体的结构和功能。
掌握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和调节。
5.2 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了解内分泌系统对身体其他系统的调节作用。
学习内分泌系统疾病和治疗方法。
5.3 内分泌系统的临床应用掌握内分泌系统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手段。
学习内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 脑神经了解脑神经的数量、名称和功能。
学习脑神经的分布和与脑部的联系。
4.2 脊神经学习脊神经的数量、结构和功能。
掌握脊神经与脊髓的联系和分布。
4.3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老化了解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和特征。
学习神经系统老化的过程和影响。
第五章:内分泌系统5.1 内分泌腺体学习内分泌腺体的结构和功能。
绪论--正常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解剖学
绪论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人体解剖学的目的,就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清代名医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可见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已经把人体解剖学提高到很重要的地位。
据统计,医学中1/3以上的名词均来源于解剖学。
故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科学,是学习中医和西医的必修课。
二、人体器官的组成及系统的划分人体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细胞形态的物质,称细胞间质。
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共同构成组织。
人体组织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它们是构成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基础,故称基本组织。
由几种组织互相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等。
在结构和功能上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便构成一个系统。
人体可分为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及神经九个系统。
各系统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既分工又合作,实现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有机体。
三、解剖学的分科人体解剖学包括大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部分。
大体解剖学所叙述的主要是用刀剖割和肉眼观察来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内容;组织学所叙述的是借助显微镜等来观察和研究人体细微结构的内容;而胚胎学则是叙述人体胚胎发育中的形态变化过程。
大体解剖学主要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系统解剖学主要按照人体各系统来叙述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局部解剖学则是按照人体自然分区(如头、颈、胸、腹、四肢等)叙述各器官结构的层次排列、毗邻关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
本书属于系统解剖学,故对人体各系统、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作全面重点介绍,从而为学习中、西医学基础与临床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
2、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
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3、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
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 生的适应性反应。
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冠状面
矢状面
复习思考题
1. 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和分类? 2. 人体可分为几个平面?
人体生理学: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
研究生物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哈维(William Harvey):实验生理学创 始人。1628年,“心与血的运动”。
(二)方法:
1、急性动物实验:
1.矢状面(planum sagittale):于前后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其断面即矢状面。
2.冠状面(planum coronale):于左右方向, 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其断面即冠状面。
3.水平面(planum horizontale):与矢状 面、冠状面相垂直,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的 面称为水平面。
研究某些极细的血管在体内的配布和位置。
(4)冰冻切片法 利用连续的冰冻切片,作出 立体重塑的描述,以研究各种结构的不同平面 的相互关系。
2.活体研究 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1)X射线检查法 研究骨骼及内脏在自然 位置上的相互关系,也可以观察某些内脏器官 的机能活动状况。
(2)活体测量法 这种方法能研究人体身高, 体重和体积的规律,决定人体各部分比率,并 测知人体正常发育的特征。
(3)仪器探测法 如同位素扫描、超声波CT 和核磁共振检查等。
最新 正常人体学(上)导学与复习思考题(12-10)--邵改
《正常人体解剖学》(上)导学第一章绪论掌握:人体切面术语;兴奋性;内环境;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负反馈。
熟悉:正常人体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解剖学姿势和常用方位术语;稳态;正反馈。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各类上皮的分布;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的结构(光镜和电镜)及功能;肥大细胞的功能;长骨骨板的排列方式;骨单位的结构;软骨的分类及其依据;肌节的概念;三联体的组成;光镜下骨骼肌和心肌的结构特点;电镜下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的组成;有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突触的概念和结构(光镜和电镜);各种感觉神经末梢的功能。
细胞兴奋的引起和传导;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力学分析。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三章血液掌握: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的结构特点;白细胞的分类及其依据。
各种白细胞的功能。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熟悉:血液的组成及血液的生理功能;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血小板的生理特性;抗凝与纤溶。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四章运动系统掌握:运动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骨的形态和结构;躯干骨、四肢骨和颅骨的名称、数目和位置;关节的基本结构;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斜方肌、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前外侧群肌、臀大肌以及股四头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熟悉: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关节的辅助结构;脊柱、胸廓、骨盆、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和功能;胸锁乳突肌以及膈肌的名称、位置和主要作用。
了解:凡列入教学内容,除掌握、熟悉的,其余均为了解。
第五章呼吸系统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及上、下呼吸道的划分;喉的位置,喉软骨的组成;气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肺的形态和位置;肺的导气部的组成,肺的呼吸部的组成,气血屏障的概念和组成;肺通气原理;潮气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泡通气量;呼吸运动的化学反射性调节。
人体生理解剖-第一章-绪论
(1)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3)新药研究过程 新药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售后调研:Ⅳ期临床试验 (4)新药的注册申请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的发现
通过作用于离子通道来治疗疾病的药物
对神经系统递质与受体的认识
神经兴奋及抑制药物
胃酸分泌的机制及其调节的阐明
在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内各种微小结构的功能及细胞内各种物质分子的特殊化学变化过程称为细胞分子生理学。
细胞培养
2. 器官系统水平
在器官系统水平研究各个器官及系统生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称为器官生理学。
3. 整体水平
在整体水平研究完整机体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完整机体与内外环境间的平衡称为整体生理学。
近代生理学
中国近代生理学
1926 年在生理学家林可胜的倡导下,成立中国生理学会,翌年创刊《中国生理学杂志》,新中国成立后,改称为《生理学报》。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威廉 · 哈维( William Harvey, 1578~1657 )
《心与血的运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实验的 方法 证实了人和高级动物的血液是从左心室射出,通过体循环的动脉血管流向全身组织,然后汇集于静脉血管回到右心房,再经过肺循环进入左心房。因此,心脏被认为血液循环的中心。
什么是人体解剖生理学?
1、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的构成 及其形态结构的科学。
组成:
大体解剖学
组织学
胚胎学
肉眼
机体
显微镜
组织细胞
结构
形态
受精卵
成体
大体解剖学
组织学
卵裂 第4周 第8周
生物制药系
人体解剖生理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
正常人体解剖学目录绪论第一章运动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骨学第三节关节学第四节肌学第五节体表标志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消化管第三节消化腺第四节腹膜第三章呼吸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肺外呼吸道第三节肺第四节胸膜和纵隔第四章泌尿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肾第三节输尿管第四节膀胱第五节尿道第五章生殖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男性生殖器第三节女性生殖器附一女性乳房附二会阴第六章循环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心血管系统第三节淋巴系统第七章内分泌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内分泌器官第八章感觉器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视器第三节前庭蜗器第九章神经系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第三节脑和脑神经第四节传导通路第五节内脏神经系统第六节脑和脊髓的被膜第七节脑室和脑脊液第八节脑和脊髓的血管绪论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学中的形态学范围。
学习目的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其他各门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1.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由3部分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之间存在一些不具有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2.组织由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与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由几种组织相互结合,成为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如心、肝、脾、肺、肾等。
4.系统结构和功能相关的一系列器官联合起来,共同执行某种生理活动。
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感觉和神经。
★解剖学姿势和常用解剖学术语1.人体解剖学婆势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2.解剖学方位术语上、下:近头者为上,近足者为下。
前、后:近腹者为前,近背者为后。
内侧、外侧:离正中矢状面近者为内侧,反之为外侧。
内、外:近内腔者为内,反之为外。
浅、深:近皮肤者为浅,反之为深。
近侧、远侧:四肢近躯干的一端为近侧,反之为远侧。
第1章 人体解剖学绪论
一、神经调节(neural regulation)
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 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调节作 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reflex)。分为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反射定义: 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 外环境刺激的一种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进行时所通过的路径) 感受 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五个部分。 神经调节的特点: 迅速、局限和短暂。
三、 自身调节(self regulation)
• 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胞、 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或体 液调节而产生适应性反应。 • 特点:范围小、不十分灵敏
第五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 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是一种“开环”系统。在这样的系统内,控制部 分发出的信息影响受控部分,而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 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这种控制方式对受控部 分的活动实际上不能起调节作用。
反射弧模式
二、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 人体的各种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能 分泌多种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 全身各处或某一器官组织,调节人体的 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功 能,这种调节方式称为体液调节。 • 局部体液调节或旁分泌 • 特点是缓慢、广泛和持久
三、适 应 性 (adaptability)
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程称为适 应。 机体根据外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 相协调的功能称为适应性。 适应分为行为性适应和生理性适应两种。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机 体会出现趋热活动。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长期居住 在高原地区的人,其红细胞数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人,这样就 增加了血液运氧的能力,从而克服高原低氧给人体带来的困难。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案
正常人体解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意义。
熟悉人体解剖学的发展简史和组织结构。
1.2 人体解剖学的分支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各个分支,如宏观解剖学、微观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等。
了解各个分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人体的轴与面2.1 人体的主要轴学习人体主要的三个轴:垂直轴、矢状轴和水平轴。
理解轴的概念及其在描述人体结构时的应用。
2.2 人体的主要面掌握人体的前面、后面、侧面和底面等基本面。
学会使用术语描述人体各部位的位置和关系。
第三章:人体器官系统概述3.1 运动系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肉和关节。
掌握运动系统的功能和其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
3.2 神经系统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其在身体机能调节中的作用。
3.3 循环系统掌握循环系统的组成,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和其在身体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3.4 呼吸系统学习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
掌握呼吸系统的功能和其在气体交换中的作用。
3.5 消化系统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学习消化系统的功能和其在营养物质吸收中的作用。
第四章:人体器官详细解析4.1 骨骼系统学习骨骼系统的组成,包括骨和骨连接。
掌握骨骼系统的功能和其在身体支持中的作用。
4.2 肌肉系统了解肌肉系统的组成,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理解肌肉系统的功能和其在身体运动中的作用。
4.3 神经系统详细解析学习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
掌握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4.4 循环系统详细解析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学习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4.5 呼吸系统详细解析掌握呼吸道的结构,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了解肺的结构和功能,包括肺泡和肺血管。
第五章:人体生长发育与老化5.1 人体生长发育学习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包括细胞分裂、组织发育等。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
正常人体解剖学重点:一、绪论:1.内测、外侧2.矢状面、冠状面二、第一章运动系统1.运动系统的组成2.椎间孔、椎孔、椎管3.枢椎4.肋凹5.胸骨、胸骨角6.上肢骨7.鼻旁窦8.翼点9.关节的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10.椎间盘11.膝关节12.骨骼肌的组成13.肌的辅助装置14.胸大肌15.膈、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16.胸锁乳突肌17.股四头肌三、第二章消化系统1.上消化道2.咽峡3.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叶状乳头4.咽隐窝、扁桃体窝、梨状隐窝5.食管的3个生理性狭窄6.胃的形态和分部、位置7.十二指肠大乳头8.大肠的起始位置和分部9.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10.直肠的前面男女性差11.骶曲、会阴曲、直肠壶腹、直肠横襞12.齿状线13.肝的“H”形沟、肝门14.胆汁的排出途径15.腹膜腔四、第三章呼吸系统1.上呼吸道2.鼻腔分为哪两部分3.喉的位置4.声门裂5.喉腔借前庭裂和声门裂分为哪三部分6.气管隆嵴7.肝的位置、形态和结构8.胸膜、胸膜腔9.肋膈隐窝五、第四章泌尿系统1.肾的形态、肾门、肾窦、肾柱、肾盂、肾区2.肾的3层被膜3.输尿管的3个生理性狭窄4.膀胱的分部5.膀胱三角六、第五章生殖系统1.睾丸的位置和功能2.射精管3.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4.输卵管的分部5.子宫的形态和结构6.子宫的固定装置七、第六章循环系统1.体循环2.右心房的3个入口和1个出口3.三尖瓣4.二尖瓣5.心的传导系统6.主动脉的分部7.主动脉弓的分支8.颈动脉窦9.颈动脉小球10.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11.腹主动脉的分支12.髂内动脉的分支13.髂内静脉的分支14.肝门静脉的侧支循环的3条途径15.淋巴导管16.脾的位置、如何判断脾肿大八、第七章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腺、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组织九、第八章感觉器1.眼球壁的组成2.眼球血管膜3.黄斑十、第九章神经系统1.灰质、白质2.神经核3.脊髓的位置4.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白质5.臂丛6.脑的组成7.脑干8.大脑脚9.大脑半球的分叶10.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主要的沟11.支配眼球外肌的3对脑神经12.脑的动脉来源。
人体解剖学―绪论
微创外科解剖学
影像解剖学 功能解剖学
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 —钟世镇院士
三、人体的器官系统和分部
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1. 器官系统(按功能分9大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内脏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 感觉系统 神经系统
七、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一) 四个基本观点: 形态与功能相联系的观点 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 四个基本环节 预习――听课――实习――复习 (三) 四个基本手段: 文、图、物、活体相结合
运动系统
第一章 运动系统
组成:骨、关节、骨骼肌 骨借关节连结成骨骼(被动部分)
(三)人体的平面 人体可有三种互相垂直的切面。 矢状面 :将身体分为左、 右两部分的断面。
额状面 :将身体分为 前、后两部分的断面。
水平面 :将身体分为 上、下两部分的断面。 (或称横断面)
头颅横断面正常MR
头颅矢状面正常MR
头颅冠状面正常MR
(四)方位术语*
上(颅侧)和下(尾侧) 前(腹侧)和后(背侧) 内侧和外侧―与人体正中失状面相 对距离 内和外―与体腔、空腔器官相互位 置关系 浅和深―与皮肤表面相对距离 近侧和远侧―在四肢,距肢体根部 远近 尺侧和桡侧―上肢 胫侧和腓侧―下肢
骨骼肌产生动力(主动部分)
功能: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为动力。
人体支架,支持、保护功能,运动功能
第一节
骨学总论
骨(bone)是一种有生命的器官,由骨组织
(细胞、胶原纤维和基质)构成:具有一定形态、
《人体解剖学》精品课件—绪论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方面的功能,称为系 统(system)。
二、人体组成和分部
人体可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4大部分。 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 躯干包括背、胸、腹、盆和会阴 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包括肩、臂、前臂和手,下 肢包括髋、股、小腿和足
绪论
(二)方位术语
上和下 近颅者为上,近足者为下。如眼位于鼻的上方,口位于鼻的下方。 前和后 近腹者为前,又称腹侧;近背者为后,又称背侧。 内侧和外侧 近人体正中面的为内侧,远离正中面的为外侧。如眼位于鼻的外侧,耳的 内侧。 浅和深 离皮肤近者为浅,离皮肤远而距人体内部中心近者为深。
(二)方位术语
《 人体解剖学》 精 品 课 件 — 绪 论
主讲人:XXX
一、人体解剖学概述
绪论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正常人体 形态结构、发生发育及其与人体功能关系的科 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
绪论
二、人体组成和分部
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cell)。
许多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组 合在一起,构成组织(tissue)。
近侧和远侧 在四肢,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距肢体根部远者为远侧。 胫侧和腓侧 小腿的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尺侧和桡侧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
绪论
(三)轴和面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 平行的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 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也称额状轴(frontal axis),为左、右 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轴。
绪论
三、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alen
(130~200)
古希腊名医、解剖学家
著《医经》
对血液流动、神经分支和脑、 心等器官有具体描述。
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历程
宋慈 《洗冤集录》
对全身骨骼和胚胎学记载更为详细
王清任(1768~1831) 编著的《医林改错》
更为详细的描述了解剖学知识
黄宽
中国近代第一代西医
博济医院首任华人院长
躯干 四肢
人体器官 功能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骨骼 肌肉 关节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
感官系统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内分泌系统
人 体 的 各
系 统
五、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一)标准姿势 (二)方位术语 (三)轴和面
1、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2、面 (1)矢状面 (2)冠状面 (3)水平面
南华医学校承担解剖学、生理学、外科学
伯驾 中国第一家西医院
博济医院
孙中山在博济医学堂求学时的留影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大门
(博济医院)
该院早期的人工气胸术肺痨治疗
哥利支医生施行了中国首例眼科手术
医院早期的妇科病房
四、人体的分部和器官系统
人体
头
部
颈
部
背
部
胸
部
腹
部
盆会 阴部
左、右上肢部
左、右下肢部
轴和面
1、轴 冠(额)状轴 矢状轴
垂直轴
2、面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六、人体的变异与畸形
正常:
正常人体解剖学记载的有关器官的形态、结构、大小、位置、距离 以及神经和血管的分支分布和走行等均属正常形态范围。
变异:
在其他少数型中,若已离开正常形态范围,与多数型有所不同,虽 差别不很显著,但已超出统计学处理的变动范围,而对功能无明显 影响者,称之谓变异。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human a态学范畴。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广义的解剖学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 学和胚胎学,解剖学又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 部解剖学
三、解剖学发展简史
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Hippocrates 希波克拉底
(公元前460~377) 古希腊名医、解剖学鼻祖
异常:
若离开正常形态范围较远,体质调查统计处理的出现率极低,甚至 影响功能者称为异常abnormality(如近视眼可能是晶状体折光率 异常等)或畸形anomaly(如唇裂、腰裂、多指以及骨折后没有治 好遗留下的畸形等等)。
瘦长型
适中型 (中间型)
矮胖型 (短粗型)
六、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1、形态与功能相互制约的观点 2、进化发展的观点 3、局部与整体的观点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