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采取创新的对策,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和创新对策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新挑战1.信息爆炸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速和广泛。
这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传播中需要更加高效地传递信息,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2.文化冲突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文化冲突成为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一大挑战。
中国需要更加善于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同时也需要更加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国际文化交流和理解。
3.国际话语权在国际传播中,话语权是至关重要的,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相对较弱。
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使得中国的声音更加响亮。
4.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成为国际传播中的新难题。
中国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同时也需要在国际上提出更加合理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观点。
二、创新对策1.提升国际传播能力中国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度,更加有效地推广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文化特色。
2.推动文化交流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国际文化交流,增进他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发挥更多的建设性作用,争取更多的国际话语权。
4.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中国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建立更加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保护国家信息安全。
5.培养国际传播人才中国需要积极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提升国际传播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更加专业地进行国际传播工作。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着新挑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的对外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中国需要创新对策,提高外部传播的质量和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创新对策。
一、新挑战:1.信息传播速度加快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消息的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的媒体,而是通过网络平台、手机等新媒体渠道快速传播,这使得假消息、谣言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提升。
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在面临外部信息传播的挑战时,尽快做出应对并提供真实的信息。
2.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增加国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灾害、政治动荡、国际安全等问题。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中国的形象和利益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中国对外传播工作更加注重危机公关,及时回应外部的质疑和挑战。
3.传播渠道多样化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传播渠道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传统的媒体渠道外,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对外传播中需要不断开发新的传播渠道,提高信息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4.外部对中国的认知需要提升在国际社会上,对中国的认知程度和质量不够高。
一些国家甚至存在着偏见和误解,这对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中国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创新,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水平和质量。
二、创新对策:1.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面对新挑战,中国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比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以及YouTube、Facebook等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提升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
通过新媒体平台,中国可以更直接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信息,回应外部挑战。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对外传播工作。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可以更好地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声音,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水平和质量。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也不断增加。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包括语言、文化和理念差异,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流通受阻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对外传播需要不断创新,采用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手段,提高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一、语言、文化和理念差异1. 增加对外语言培训的投入,提高中国人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重要国际语言方面的水平,以更好地与国际社会进行交流和沟通。
2. 推出更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例如电影、电视、音乐等,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3.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合作,例如设立文化交流中心、举办文化节、邀请海外文化人士访华等,扩大中国对外文化影响力。
二、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流通受阻现在,网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
然而,中国在网络方面依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网络安全问题、信息流通受阻、网络言论管制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可以考虑以下几种创新对策:1. 将网络安全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制定更加系统和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和投入。
2. 创新中国对外网络传播方式,开展更多的线上活动和市场推广,加强对外媒体合作,通过新技术手段提高对外传播的效率和质量。
3. 国际间开展跨境电商合作,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更多的商机,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对外传播质量中国对外传播的质量,除了技术手段等外在因素影响外,更主要的是要提高人才素质,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来从事对外传播工作。
中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人才培养:1. 拓展对外传播专业课程的范围和深度,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2. 加强对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对外传播人才素质和专业水平,促进人才质量的整体提升。
3. 推动对外传播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的传媒机构和研究机构开展深入交流、互访和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提高中国对外传播水平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和支持。
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
在“变”与“不变”中创新发展—回望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广播□王求改革开放30年,中国广播的变化全面而深刻。
30年间,中国广播从大喇叭响遍全国、占据辉煌之巅,到被电视等媒体挤压、陷入低谷,再到艰难爬坡、重整河山,广播的生命轨迹映照着社会的媒介取向,也体现了广播人不断革新观念、勇于突破的努力。
30年来,中国广播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应时代变化、符合世界广播发展规律之路。
探索媒介规律发挥独特优长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提坚持“自己走路”方针,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强调“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
中国广播摈弃文革中“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的错误定位和“读报台”“抄报台”的模糊属性,开始尊重新闻规律、尊重广播规律的大胆实践。
1. 广播语态发生革命性改变。
文革时期广播内容风格单调、套话空话连篇。
随着改革开放,广播界也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广播的调门降了下来。
个体身份、个性鲜明的主持人节目开始出现,亲切自然、平易交流的话语风格开始盛行,广播脱下居高临下教化的外衣显露出本该具有的朴素真诚的模样。
广播传递信息、解读社会、沟通情感、娱乐的功能显露出来;广播的贴近性、服务性、伴随性凸现出来;中国广播的语态革命是广播人重新认识广播的特质、重新确定广播的角色定位、革新传播理念之后的集中表达。
2. 传播手段从单一到多元,广播节目形态愈加丰富且趋向类型化、专业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广播理解的深入和对广播特性的把握,广播节目形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传统节目类型划分不断遭遇新兴节目样态冲击。
以新闻节目为例。
从前是以播音员播报为主,后来逐渐出现了录音新闻、现场直播、记者口头播报、主持人与嘉宾互动、多点连线直播、新闻谈话、深度调查等,最有广播特色的“音响”在节目中充分运用,多种声音元素充盈广播。
促进节目样态翻新的是广播人理念的更新: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告诉听众“是什么”,还要告诉听众“为什么”,要用真实声音让听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介渠道,将新闻信息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样化的媒介形式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闻传播媒介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逐渐与新兴的网络媒体相结合,形成了多媒体的新闻传播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实现了信息的即时性和便捷性。
2.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播新闻的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个人可以成为新闻传播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发布自己的观点和新闻信息。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了新闻事件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信息和观点。
3. 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新闻传播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全球。
国际新闻机构的崛起和新闻内容的跨国传播,使得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事件和发展趋势。
同时,跨国媒体合作和新闻信息的跨境传播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特点。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科技与新闻融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与新闻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算法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定制。
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新闻机构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提供更加符合受众口味的新闻内容。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新闻体验,增强新闻传播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2. 多元化的内容形式未来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将更加多元化,不再局限于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传统形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可能会出现更加创新的形式,如虚拟现实新闻、增强现实新闻等。
这些新的形式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新闻体验。
3. 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指通过各种媒体渠道传递新闻信息和观点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媒体多元化: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和广播等传统媒体,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如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也成为了重要的新闻传播渠道。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新闻信息,从而使新闻传播更加多元化。
2. 互动性增强: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单向的,即媒体将信息传递给受众,而受众只能被动接受。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参预到新闻传播中,形成为了互动性更强的新闻传播模式。
3. 实时性提高: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信息,而且新闻媒体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发布新闻,使得新闻传播的实时性得到了提高。
4. 虚假信息泛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假信息也随之泛滥。
有些人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信息,导致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这对于新闻传播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加强对虚假信息的辨别和监管。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挪移化发展: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挪移互联网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挪移化,人们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而且新闻媒体也会更加注重挪移端的发展。
2. 数据驱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数据的分析和运用。
通过对用户的数据进行分析,新闻媒体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3. 多媒体融合: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多媒体的融合。
传统的文字报导将会结合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吸引更多的受众。
4. 用户参预度提升: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用户的参预度。
除了传统的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外,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在线投票、互动直播等方式提高用户的参预度,使得新闻传播更加与受众互动。
1949-2019: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变迁与发展
1949-2019: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变迁与发展1949年至2019年是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变迁与发展的历程。
在这70年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中国对外传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封闭与困难到如今的全球影响力增长,中国对外传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处于内战和国际封锁的严峻环境下,对外传播面临巨大挑战。
那时,新中国的对外传播主要以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激励国内斗志和吸引国际支持为主,通过向国际社会发布新中国的政治纲领、外交政策和革命建设的成就来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由于国际上的重重障碍和封锁,中国的对外传播受到了诸多限制。
直到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的对外传播才迎来了新的转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崛起为中国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对外传播,重视传递中国发展的成就和价值观念。
中国媒体也开始积极开展对外报道和交流活动。
中国的对外传播开始更加注重在跨文化交流和对话上,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美好形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里程碑事件之一。
作为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机会,北京奥运会被中国政府和媒体充分利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
通过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成功塑造了一个友善、和谐、现代的国家形象。
另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是2013年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这一倡议通过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推动了中国的对外传播。
中国积极宣传和宣扬“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和意义,吸引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互联互通。
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中国对外传播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中国的传媒机构积极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多媒体、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对外传播,扩大海外受众群体。
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媒体交流合作,推动多边媒体合作与交流。
中国对外传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西方媒体的偏见和误解,制约了中国形象的确立和传播。
简述新时代国际传播的趋势
简述新时代国际传播的趋势摘要:一、引言二、新时代国际传播的趋势1.传播主体多元化2.传播内容多样化3.传播手段智能化4.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化三、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1.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2.我国国际传播的挑战与对策四、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意义与启示1.提升国家形象2.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3.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中国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传播在新时期呈现出新的趋势。
新时代国际传播以多元化、多样化、智能化和体系化等特点,日益影响着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旨在分析新时代国际传播的趋势,探讨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时代国际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二、新时代国际传播的趋势1.传播主体多元化新时代国际传播呈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特点。
传统的国际传播主要依赖于政府、媒体和学术界等主体,而在新时代,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也逐渐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力量。
这使得国际传播更加广泛、深入,有助于促进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
2.传播内容多样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国际传播的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传统领域,科技、教育、体育等新兴领域也逐渐成为国际传播的关注焦点。
这种多样化有助于满足不同国家和群体的需求,提升国际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传播手段智能化新时代国际传播依托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传播手段的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和智能翻译等手段,国际传播更加高效、便捷。
同时,智能传播手段有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提升国际传播的质量。
4.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化新时代国际传播效果评估逐渐体系化。
过去,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主要依赖于主观评价和个案分析,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传播成果。
而在新时代,通过引入量化指标、搭建评估体系和运用数据分析等方法,国际传播效果评估更加科学、合理。
三、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与作用1.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提升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实力不断壮大。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化信息时代,传播方式和手段的更新换代,使得中国在对外传播方面需要应对更多的复杂情况和挑战。
新的技术和全球舆论环境变化也给中国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在对外传播中需要采取创新对策,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一、新挑战1.新媒体传播的崛起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成为了传播的主流平台。
各种社交媒体、视频网站等新兴传播渠道给信息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格局。
这对于中国在对外传播中意味着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同时也带来了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和难以控制性。
2.全球舆论环境变化国际上的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也直接影响着国际舆论环境。
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通过宣传活动,扭曲中国的形象或制造不利于中国的舆论环境,这给中国在国际传播中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3.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难题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国,但在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并不全面和准确。
由于历史、地域、民族、语言等因素的不同,人们对中国的文化常常存在误解和陌生感,这就给中国在对外传播中进行文化交流和提升国家形象带来了困难。
二、创新对策1.建设国际化的传播平台在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建设国际化的传播平台对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需要利用自身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建立一批能够直接、有效地传递中国声音和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平台,以此来消除国际间信息传播的壁垒。
2.加强危机舆情管理在国际传播中,危机舆情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需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和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和预防可能出现的舆情危机,及时应对和化解国际上的舆情风险。
3.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格局中国需要加快推进自己的国际传播格局,提高海外传媒的国际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
4.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中国在对外传播中需要加大对外文化交流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文化的多元、博大和包容,让更多的国际人士真实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效果
,
在 强调
“
以 我 为主
,
”
的 同时
,
尽
外 宣 传 媒体 是 一 个 概 念 性 的 突 破 传播 的 内涵 和 概念 也 有 利 下转
,
本
页
媒 体 目 前基 本 由 中 央 级 媒 体 主 导
量 淡 化 官 方 色彩
在 新 闻 实践 中 开始
文 相 信 这 将 极 大 丰 富 和 拓展 我 国 对 外
时 间仍 是 其 首 要 任 务
计 划 经 济 思维管理 与 市 场 经
。
但 市 场化 和 大
,
人才危机是对外传播媒体面对 的 共 同 问题 稳定
,
,
济 意识经 营之 间 的 矛 盾 义 市场 经 济 的 发 展
。
,
随 着社 会 主
众 化 的 取 向将 不 可 避 免 前 的 少数 精 英 媒 体
。
。
一些 懂 中 文 的 国 际 受 众开 始 直 接 接 触
我 国 的 中文媒体
说 自话
一味灌输 的 独 白
。
也 就是说
,
的播 出语 言
对 一些 地 方性媒 体 而言
,
并 引 用 这些 媒体
,
我 国对 外传播媒体开始从单纯 的 宣
一 般也都首选 英语作 为 对 外发 布 语 言
。
尤其像
年 的 重 大 新 闻 事件 中
中文为 官方语 言 的 国家
外传 播 的 发 展 舞 台
的逐步壮 大
但 也包 括 有 权 威 性 和 影 响 力 的 中
,
应 该承 认 我
我 国 对 外 传播 媒 体 的 融
文 媒体
论述国际传播现状及如何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国际传播是指在多国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传递活动,它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传媒等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传播日益成为重要的话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国际传播的现状入手,分析国际传播的特点和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如何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议。
一、国际传播现状1. 多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信息传输速度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国际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继续发挥作用,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也逐渐成为重要传播评台。
在这种多元化的情况下,各国对外传播的模式、内容和策略都发生了变化。
2. 不对称性问题在国际传播中,发达国家的传播能力和资源优势明显,它们拥有先进的通讯技术和强大的传媒机构,能够占据国际信息传播的制高点。
相比之下,发展我国家在国际传播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有效传播自己的声音和文化。
这种不对称性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际传播的公平性和多样性。
3. 文化输出与传播挑战作为一种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国际传播不仅是信息传递,更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文化冲突和文化输出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传播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传播挑战。
如何在国际传播中传递本国文化,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成为了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问题。
二、增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议1. 加强国际媒体合作在国际传播中,媒体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各国媒体可以通过合作共享信息资源、互通有无,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国际媒体合作也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减少文化的误解和冲突。
2. 提高传媒技术水平传媒技术的发展对国际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国应加大对传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技术水平和传播能力,以应对多元化传播渠道和新兴媒体的挑战。
3. 创新传播模式和内容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播模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各国需要不断创新传播模式和内容,将本国文化与国际视野相结合,提升国际传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1. 引言1.1 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性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对外传播已经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增进国际友谊、推动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通过有效的对外传播,可以帮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文化、构建中国形象,从而增进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影响力。
对外传播还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同发展与繁荣。
在新时代下,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着诸多新挑战,需要更加积极地应对和创新。
只有不断提升传播方式和手段,加强各种资源整合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对外传播的战略目标。
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的塑造上,更体现在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上。
1.2 新时代下面临的新挑战在新时代下,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大大提升,新媒体的兴起给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
信息传播的碎片化也使得传播效果难以控制和传达。
文化差异和交流障碍也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大难题,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治体制和制度优势的宣传也需要更加巧妙地进行,以提高对外传播的有效性。
这些新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路,寻找解决之道,以更好地展现中国的形象和价值观,推动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2. 正文2.1 新媒体传播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媒体传播在中国对外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媒体包括社交媒体、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这些平台可以迅速传播信息,吸引全球用户的关注。
通过新媒体,中国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成就,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新媒体传播的兴起也为中国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传播速度让信息更容易被篡改和曲解,造成信息传播的不准确性和混淆性;各种信息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也使得传播内容难以系统化和深入化,影响了中国形象和声誉的建设。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
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及创新对策近年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外传播也变得愈加重要。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国际传播环境的挑战,中国对外传播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复杂。
本文将探讨中国对外传播面临的新挑战,并提出创新对策。
1. 新挑战中国对外传播在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其中包括:1.1 信息传播受限在国际舆论场上,中国的声音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一方面是西方主流媒体的话语霸权,另一方面是中国信息传播受到限制。
这使得中国在对外传播上的影响力受到了限制。
1.2 形象认知不足在国际上,中国的形象认知往往是片面的或者不够充分,导致了一些误解和偏见。
这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和影响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1.3 跨文化沟通困难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使得中国在跨文化沟通上面临挑战。
如何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传递中国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2. 创新对策面对新挑战,中国对外传播需要创新对策,以提升对外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
以下提出几点创新对策:2.1 加强互联网信息传播互联网是全球化传播的主要平台,中国可以通过优化自己的网络信息传播,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认知和信息传播能力。
可以通过开设外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等方式,在国际上加强信息传播。
2.2 建设“中国故事”品牌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的形象认知不足所致。
中国需要建设自己的“中国故事”品牌,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提升国际上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2.3 加强跨文化交流中国可以通过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国际性的文化推广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
2.4 增强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加强自己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可以通过扩大对外传播的渠道,提升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影响力。
2.5 提升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是影响对外传播的重要因素。
加强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包括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影响力。
1949-2019: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变迁与发展
1949-2019:新中国对外传播的变迁与发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新中国对外传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变迁。
本文将从新中国对外传播的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传播战略和方式、互联网时代的对外传播等方面进行探讨。
新中国对外传播的起步阶段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中国政府主要依靠公告、声明、报纸等方式开展对外传播,传达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以及建国初期的政策和政府工作重点。
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国际环境的限制,中国的对外传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较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传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积极借助外媒报道来宣传中国的发展和对外政策,逐渐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形象。
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中国故事”等系列宣传活动,以吸引国外人士了解中国。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中国对外传播出现了新的变革和发展。
中国政府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积极推动中国的声音传播到全球。
通过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开设账号、发布中国传媒报道的英文版以及推出新闻网站等方式,中国对外传播的受众和影响力大大提升。
中国的传媒机构也加快了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将中国的媒体产品引入海外市场,提高了中国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还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力度。
中国政府推出了“中国文化年”等系列活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政府还鼓励培养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支持,增进国际友谊,加深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和了解。
新中国对外传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上的影响力仍有待提升。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传媒领域,中国的媒体还没有形成对等竞争力。
中国对外传播仍然存在受限制的问题。
一些中国传媒机构的报道受到政府的控制和干预,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影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形象。
新中国对外传播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变迁。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引言概述:新闻传播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在现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多元化的传播渠道1.1 纸媒向数字媒体的转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纸媒的传播方式逐渐向数字媒体转变。
越来越多的新闻机构将重心放在了网络媒体上,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传递新闻信息。
1.2 挪移互联网的兴起:挪移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手机APP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方式之一,新闻机构也纷纷推出挪移端的应用程序,满足用户的需求。
1.3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等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分享新闻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
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2.1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新闻机构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的新闻推送。
通过分析用户的浏览历史、搜索记录等数据,新闻机构可以为用户提供更符合其需求的新闻内容。
2.2 智能推荐算法的改进:智能推荐算法的不断改进也为个性化的新闻推送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模式和兴趣偏好,智能推荐算法可以为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2.3 用户参预度的提升:个性化的新闻推送也促进了用户的参预度。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方式参预到新闻传播中,与新闻机构和其他用户进行互动交流。
三、媒体融合的趋势3.1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等与新媒体的融合成为了新闻传播的趋势。
新闻机构通过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内容的多平台传播,提高新闻的覆盖率和传播效果。
3.2 多媒体报导的兴起:多媒体报导的兴起使得新闻传播更加生动和直观。
新闻机构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传递新闻,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呈现。
3.3 跨界合作的加强:新闻机构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也成为了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新闻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它承载着信息传递、舆论引导和社会影响的重要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新闻传播领域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1. 多媒体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逐渐从传统的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融合发展。
现在,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新闻信息。
2. 社交媒体的崛起: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时分享和传播新闻,这使得新闻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同时,社交媒体也成为了新闻事件的重要来源和舆论场所。
3. 个性化定制: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新闻传播越来越个性化。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定制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这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阅读体验。
4. 新闻传播的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使得新闻传播不再局限于国内,国际新闻传播变得更加频繁和紧密。
国际间的新闻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这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1. 移动化:移动设备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的移动化。
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获取新闻信息,这将改变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习惯。
2. 视频化:视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形式之一。
未来,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视频制作技术的进步,视频将成为主流的新闻传播形式。
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视频来获取和传播新闻,这对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为新闻传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可以实现新闻内容的自动化生成和个性化推荐,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和精准度。
4. 跨平台整合:未来,新闻传播将更加注重跨平台整合。
不同媒体之间的合作和整合将成为趋势,例如电视台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报纸与移动应用的整合等。
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摘要:电视对外传播是评价一个国家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展示一国形象,把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观念的显著差异直接阻碍了国际交流进程。
本文通过系统综述当前我国电视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对性的改进策略,旨在对我国电视对外宣传事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关键字:电视;对外传播;问题;策略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变化,中国电视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可是仍然不能摆脱收视群是国内观众,主要收视目的竟然是学外语的局面。
发展中国电视对外传播事业,必须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追根溯源,对症下药,推动中国对外电视媒体早日成为国际媒介的主要力量。
一、目前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存在的问题(1)受众错位现象依然存在。
以之前的cctv-9为例,调查显示,中国受众占绝大多数多半,而外国受众远没有预期得那么多,这种受众情况违背了中国英语电视媒体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初衷。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部分中国受众中又以英语学习者居多。
这种受众结构会直接影响中国英语电视媒体在国际舆论中的影响力。
所以,“对外传播”的意愿与“内部接收”的现实,是中国电视对外传播媒体仍需不断努力解决的问题。
(2)传播资源分散,制约了对外传播品牌的形成。
地方媒体对外传播往往各自为政,依靠小型分散的单薄的传播资源,难以在对外传播上成大气,作大事,使得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缺乏整合的力量,在打造传播品牌上,缺乏强有力的基础。
中国电视品牌“走出去”的多,但做大的少,中国电视在国际电视传播格局中,还难以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
(3)符合需求的信息量不足。
由于中国电视对外传播中的目标受众是境内外的外国观众,所以无论是从语言上,还是思维方式上,都要符合外国观众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
这就要求中国的电视新闻记者和节目制作人员在进行信息采集、编写、播报的过程中努力寻求适合他们的收视习惯和兴趣的报道方式和内容,严格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对新闻舆论和信息进行符合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引导,只有这样的引导,才能产生最大和最好的效果。
中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引言相对于中文媒体而言,我国大陆英语媒体仍属于“少数媒体”:目前,我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为2100种、期刊8800种、广播电台290多家、电视台450家、网站29万个和两家通讯社;【1】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英语媒体还只有一个英语电视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ctv-9)、一个外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台,英语台为其大台)、约十家英文日报和周报(包括《中国日报》及其子报、《上海日报》和《深圳日报》等)、约十家英语杂志和约十大英语网站(包括中央各大媒体创办的网站)和新华社的英语发稿等。
【2】虽然我国的英语媒体总体规模与中文媒体相比,差距较大,但从我国英语媒体的历史发展轨迹看并考虑我国是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应该承认这些英语媒体的建立本身已说明我国在对外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
当然,在肯定我国英语媒体发展的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英语媒体还存在一定问题:不仅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其影响力也有待于提高,不太符合我国正在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本文首先评析了我国英语媒体的总体发展现状,在肯定我国英语媒体发展的成绩的同时,也分析了英语媒体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论文最后总结并疏理了了我国英语媒体在过去20年中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中国英语媒体发展现状从19世纪末王韬首先提出要自办外文报纸,到20世纪30年代国人开始创办外文广播电台和报纸,中国的外文媒体发展和中文媒体一样总受到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使得外文媒体不能得到“积累”发展:即当中国政权实行交接时,外文媒体一般也要重起炉灶,从零开始,不能在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1949年11月29日,国民党政府炸毁成立于1939年的国际广播电台便是破坏这种文化继承性的一例。
【3】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外文媒体发展在历史上一直未能形成较大规模。
虽然在短时期内也曾出现以上海为中心的外文报刊网络,但是这些报刊主要是外国人在华创办的,与王韬提出的国人自办外文报纸毕竟不同。
新中国成立后,外文媒体开始得到有序发展,但在“文革”期间,英语媒体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
中国媒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与点评
中国媒体环境发展趋势分析与点评中国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分析与点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媒体环境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媒体环境经历了从单一的官方媒体向多元化的开放式媒体的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复杂。
本文将对中国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点评。
首先,中国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多元化和连接性的增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媒体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
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随时随地获取媒体信息。
这种多元化和连接性的发展给中国的媒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对传统媒体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媒体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其次,中国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之二是媒体专业化和品质提升。
近年来,中国的媒体行业经历了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媒体从追求点击量和流量转向追求品质和价值。
一些专业媒体不仅在新闻报道上做了深入而准确的分析和报道,还在评论、评论等方面大胆创新。
这些改变使中国的媒体环境更加专业化和专业化,逐渐提升了媒体行业的整体水平。
然而,中国媒体环境的发展趋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媒体监管仍然严格。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媒体必须遵循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虽然在官方媒体以外的领域媒体审查相对宽松,但媒体自由度仍然有待提高。
其次,虽然中国的媒体环境在多元化和连接性方面有所发展,但媒体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一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抛弃了更为严谨的报道和深入的分析,而追求轰动效应和低俗化。
这种商业化倾向挑战了媒体质量和价值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国媒体环境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多元化和专业化的转型阶段。
未来,中国媒体应该在保持媒体观念和价值导向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新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提升媒体的专业水平和品质,促进媒体环境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府需要推进媒体监管的合理化和市场化,使媒体能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职能,服务于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
最新中国传媒三十年的变化发展
中国传媒三十年的变化发展中国传媒三十年的变化发展摘要本文以改革开放至今三十年的历程为例,解析三十年来中国传媒的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怎样实现传媒的现代化,以及三十年后中国传媒业再度变革的历史方位在哪里!粗线树立和粗线思考三十年来中国传媒变化以及不变! 使人们能够更加了解传媒在政治,经济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扮演着怎样举足轻重的角色,更形象的表现传媒在当今时代所代表的意义及广泛的影响!关键词:传媒现状传媒变化历史方位前言“我等不及2008年大选,宝贝,你是最好的候选人!你采取了边境安全措施,打破你我之间的界限。
全民医疗保险,嗯,这使我感到温暖……”这是视频网站上《奥巴马令我神魂颠倒》的一段歌词。
在视频中,演唱者埃廷格在奥巴马照片旁大摆性感热辣造型,表达着自己对奥巴马的倾慕之情。
据统计,这段视频已被点击超过900万次。
奥巴马的当选不仅是其个人品牌营销的成功,同时使人们惊叹于新媒体力量的迅猛发展与日益强大。
回望中国传媒走过的30年历程,这30年改变和成就了中国的传媒业,传媒业也影响和丰富了这30年。
这30年,中国传媒既是改革开放的记录者和见证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传媒的发展所产生的精神享受无疑是改革开放以来带给中国百姓的最显著的实惠之一。
那么,三十年前的中国传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30年来中国传媒业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是通过怎样的路径实现的?30年后中国传媒业再度变革的历史方位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对“中国传媒30年之变与不变”进行粗线梳理和粗浅思考。
一三十年前的中国传媒状况30年前的中国传媒业是什么样子?那个时侯新闻消息,传播慢,传媒工具单一,举例来说,1978年,全国只有186种报纸,电视更是稀罕之物,互联网还是一个没有出现在中国媒体受众视野中的名词,而且那个年代极其有限的媒体资源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非常单调,“千篇一律、千孔一面、千人一声”便是那时传播内容的形象写照。
那么三十年来,中国的传媒业到底经过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呢?二传媒现状展示传媒变化据统计,现在中国的报纸品种已增加到2081种,总印数超过438亿份,期刊品种和印数由改革开放之初的600多种和5亿多册增加到9468种和28.5亿册,电视频道也增加到3000多个频道,经常接触互联网的人数已超过2.5亿人……这一系列看似枯燥的数字其实说明了一个很明显的现实:中国已跻身于世界传媒大国之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郭可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1中国经济保持了9%以上的年增长率,经济总量已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并正日益成为一个负责的大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
欧元之父蒙代尔预言2030年,中国的综合实力将超过日本。
到2060年,中国GDP将超过欧洲。
我国改革开放30年中的“盛世”也促进了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盛世”。
可以说,过去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本文拟对30年来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作一个描述和总结。
就概念而言,本文所指的对外传播媒体主要是我国从事对外传播活动、以外国受众为主要传播对象的外语媒体,但也包括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中文媒体,其种类包括三类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
“少数”精英媒体到目前为止,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一直是属于少数的精英的媒体。
说其是“少数媒体”,主要是与我国其它以中国受众为传播对象的中文媒体数量比较而言。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外语媒体中只有一个中央级的电视频道(CCTV-9,以英语为主)和一个地方频道(上海的英语频道CIS)、一个外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台,40多种外语播出)和一些地方英语节目、约十家英文日报和周报(包括《中国日报》及其子报、《上海日报》和《深圳日报》等)、约十家英语杂志和约十大多语种网站(包括中央各大媒体创办的网站)和新华社的外语发稿等。
说其精英媒体,是因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中多数都是中央级媒体,且政治化程度相对较高。
尽管近年来,地方媒体不断涌现,但中央媒体的主导地位是明显的。
尽管如此,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历史发展轨迹看并考虑我国是一个以中文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应该承认我国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对外传播媒体的体系本身已说明我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取得了巨大成绩。
当然,在肯定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还存在问题:总体规模还相对较小,其影响力也有待于提高,不太符合我国正在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单一媒体主导转向多种媒体融合我国对外传播媒体30年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主要为广播书刊时期,即以中国国际广播台外语节目和外语刊物和书籍的出版为主;80年代以后,逐步出现了英语报纸时期,主要以《中国日报》为代表;90年代后期则出现了以CCTV-9为代表的电视时期,并且迅速和网络媒体互动出现了三大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一起并存的融合时期。
1 2002年11月11日06:43,中国新闻网。
2/g/20070503/06513563846.shtml3根据2007年中国媒体发展报告统计,我国出版的中文报纸为2100多种、期刊8800多种、创办了290多家广播电台、450多家电视台和两家通讯社。
4郭可:英语媒体语言风格,2007年,未出版论文。
15这些媒体包括《人民日报》、《解放日报》、《南方周末》和像《环球时报》这样的国际报道的报纸,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四套,以及上述提及的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
在上述不同发展阶段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中的三大传统媒体(广播、书刊、报纸和电视)轮流走上中国对外传播的发展舞台。
但随着网络媒体的逐步壮大,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融合和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目前,我国对外传播的传统媒体基本都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网络媒体。
这些网络媒体不仅对传统媒体提供有效的补充和互动,而且日益显现出独立性,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有效补充。
这些网络媒体包括一开始的六大中央级网站(新华网、人民网、央视国际、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和现在的千龙网(北京)、北方网(天津)、东方网(上海)和南方网(广东),而且在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对外传播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也日益成为一种独立的对外传播媒体。
除中文内容外,中央级和地方性的网络媒体一般能提供外语或多语种的内容,它们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再加上像新浪这样的商业性网站也开始了英语版的内容加入到我国的对外传播媒体中来,形成了我国在新世纪的对外传播媒体融合态势,推动了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
英语为主中央为主格局依旧进入21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融合态势明显,但从目前发展情况看,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应该主要还是以英语媒体为主。
目前,像中国国际广播台尽管向外用40多种语言播出,但应该说英语还是其主要的播出语言。
对一些地方性媒体而言,一般也都首选英语作为对外发布语言。
像上海和广东等地的报纸(如《上海日报》)、电视(ICS)和网络媒体都用英语作为发布语言。
当然像东方网也用日语对外发布。
近10年来,地方性媒体的崛起是我国对外传播一大亮点,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有创办外语媒体的传统,对外语媒体有一种历史情结,但应该承认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目前基本由中央级媒体主导。
这主要是由于中央级媒体的天时地利条件所决定的,因为中央级媒体一般都坐落政治中心北京,且一般都由中央政策和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
三个突破据笔者观察,过去30年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至少实现了三个突破,即语言突破、新闻实践突破和概念突破。
语言突破主要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不再仅局限于外语媒体。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汉语的逐步推广,我国中文媒体(尤其是那些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5也开始逐步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介入”对外传播活动。
原因很简单:一些懂中文的国际受众开始直接接触我国的中文媒体,并引用这些媒体。
尤其像2008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中,我国中文媒体在对外传播活动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预示着中文不再是我国对外传播活动中“弱势”语言,已成为我国对外传播活动中与外语并重的发布语言。
新闻实践突破主要是指30年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逐步开始真正关注国际受众的反馈和我国对外传播的实际效果,在强调“以我为主”的同时,尽量淡化官方色彩,在新闻实践中开始尝试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方式和新闻实践活动,出现了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对外传播节目,如央视9套的Dialogue和国际台的People in the Know等。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也开始学习用西方的方式开始反击西方26沈苏儒:开展“软实力”与对外传播的研究, 引自/GB/40628/4139981.html 的不实报道和做法。
在今年的西藏问题报道中,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用西方媒体的惯用的所谓“民主”和“自由”等道德高地,来反击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和虚假报道并揭穿达赖喇嘛的虚伪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个突破是概念突破,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越来越认识到我们不能再搞单向的对外宣传,开始强调与世界对话,而不是自说自话,一味灌输的独白。
6 也就是说,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开始从单纯的宣传机器逐步转向真正意义上的传播媒体。
随着我国日益国际化,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外有别”的双轨制也正逐步淡化,因此对对外传播的概念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在对软实力和对外传播进行概念分析,沈苏儒先生认为对外传播事实上就是西方国际关系界认为的“公共外交”。
这与以前我们认为的对外传播媒体就是对外宣传媒体是一个概念性的突破。
本文相信这将极大丰富和拓展我国对外传播的内涵和概念,也有利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的转型。
问题依然存在尽管30年中我国的对外传播媒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一直困然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还是涉及人才、资金、体制等方面的老问题。
人才危机是对外传播媒体面对的共同问题,这些媒体中一方面人才不稳定,培养好的或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就要跳槽,因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因为仅仅懂英语或新闻的记者还不能成为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合格记者,而必须做到既精通英语又通晓英语新闻业务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如经济和金融、军事等),才能成为专业化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
资金问题也是困扰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的又一要素。
由于政府现在大量减少对媒体的财政拨款,要求媒体自负盈亏,这对对外传播媒体十分不利。
一方面是对外传播媒体的运作成本本身可能相对较高(如要聘请外国专家),而对外传播相对较低的赢利能力势必会影响总体收入,再加上目前受政策限制,对外传播媒体融资渠道缺乏,使得资金问题一直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发展的一个绊脚石。
此外,体制问题也是束缚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又一个因素。
尽管这些年来,这方面已大有好转,但相比之下,由于对外传播媒体往往关乎中国的国家形象和总体国家利益,因此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体制问题主要还是表现为政府较高的干预程度和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对外传播媒体的生存手段相对较单一,与外国国际性的媒体的差距较为明显。
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这肯定会影响到对外传播媒体今后的生存和发展。
三个挑战总体而言,尽管在新世纪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还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生存和效果之间的矛盾。
一般来说,一家媒体的生存境况越好,它也就越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我国对外传播媒体在目前经济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还要加强对外传播效果,不淡化外宣使命,这将是个突出的问题。
此外,计划经济思维管理与市场经济意识经营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体要做到自负盈亏显然也必须以现代的市场意识去经营。
在媒37郭可、李德顺:中国大陆英语媒体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传媒报告》2003年第3期。
体竞相改革的今天,包括对外传播媒体在内的多数媒体都在尝试着用市场化的手段去求生存图发展,但是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管理上却相对落后,尤其是外部管理更加滞后。
政府对对外传播媒体的管理基本还是计划经济下的老一套,这种管理和经营的相对背离的局面已经给对外传播媒体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困境。
管理创新将一个不能再回避的新课题。
最后,我国对外传播媒体新闻产品与外国受者消费之间的文化差异和期望值差异。
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这就类似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矛盾。
这里的问题是改变我国对外传播媒体一切以我为主的局面、如何提高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有效传播问题。
7 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文化差异很容易被国际放大,这需要我国对外传播媒体能主动出击解决对外报道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同时世界各国对我国期望值和我国对世界的期望值也会有差异,而这些差异都可能成为争议的开始,这也需要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有效介入。
事实上,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的近年来的发展主要就是在解决这三个方面的挑战方面取得了突破,或者说已经开始在这些方面开始取得突破。
总之,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中国的英语媒体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