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学校教案
家长应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主讲人:王少梅
濮阳市油田第十三小学
二零一零年四月
课题:家长应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家校结合。
2、帮助家长学会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的重要性。
授课地点:5(1)班教室
授课时间:2010年4月23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家长应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现在人参与社会竞争,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却不尽人意。如果对小学生的心理疾病不予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环境——学校,现在对这一方面都十分关注,很多地方都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做出了可靠依据和宝贵经验。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又是长期
被忽视的。因此,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小学
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时期,要让他们健康地成长,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健康,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安全安宁。”我们知道心理上的健康对一个健康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正处在发育黄金期的小学生。他们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上的种种矛盾、困惑和斗争,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调节,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偏差和问题。我国的家庭中有较多数的儿童和青少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威胁着小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我国心理学卫生专家早就呼吁:为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必须从防治儿童的心理障碍做起,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
以下的这份调查数据表明了我们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情绪的基本情况良好,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封锁。
㈠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的心理行为现状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中段有41%,高段有29%的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动机扭曲,因此相当部分学习积极性不高。体现在课堂回答问题上,高段60%会主动回答,积极思考,但相当部分的同学处于被动状态,中段有76%会主动回答,积极性相对要高。对于老师布置作业能认真完成的高段有69%,中段85%,高段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有
显著差异,高段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重视。
㈡不良情绪
调查发现,学生在校情绪不良,特别是高段,感到有点烦和不愉快的高达41%,低
年级也有10%的学生每天上学心情烦闷,不愉快。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值得教育工作
者们探究其原因,以便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不愉快,保持旺盛的精力来进行愉快地学习生活。
㈢孤僻、交往情感封锁
根据统计,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有少数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
的障碍,是不利于小学生健康的形成,应引起学校和家长的重视。
调查还发现,部分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和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17%的中段学生,36%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选择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封锁性,特别是高段。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也包括师生、亲子之间),使人不容易亲近,也没有真正的友谊,情感比较冷漠。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小学生心理现状令人担忧,年段不同,存在的心理问题也有一定的差异,进一步研
究分析表明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其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造成这些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㈠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
⒈家长的教养方式
家长教养方式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老师,他
们的教育将影响儿童长大后的成长。有些家长对孩子采取压力为主,有时甚至侮骂、打人等不良教养方式也会出现,这样家庭中出来的孩子心理问题比一般正常家庭要多。
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四种: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民主型。这四种教养方式
对学生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同作用。专断型的方式常使子女产生不良情绪,并且具有畏缩,不信任人的个性缺陷;放任型教养方式培养出来的子女具有放任的色彩,生活没有乐趣、悲观失望、低触,个性不成熟,达不到同龄人的正常发展水平;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获得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并心满意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子女有较强的独立性和个性意识、善于与人交往和取悦他人。
⒉父母期望
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是造成现代小学生心理
问题的原因之一。由于现代经济发展很快,知识更新更是日新月异,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历史淘汰,被社会遗弃,所以拼命给予施加压力,使得幼小的心灵上承受了过重的负担,以致心理健康出现危机。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这种危机到达一定程度便会爆发出来,会出现如逃学、自杀、自闭症等等。
⒊父母关系
在众多的家庭因素中,父母间的不和谐关系对小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首
先他的需要就无法满足,如果伴随父母的大吵大闹,会让小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中,同时他们还会受到同学的攻击、欺负,使其心中创伤比较大。
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会导致他们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常会有不良情绪出现,也容易出现抵触心理。有时会对父母产生怨恨,严重的会离家出走。
⒋父母的榜样作用
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举止、思想品质对孩子具有严重危害。小孩子的一个特点就是爱模仿,由于小孩子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而且小孩子对父母是信任的,也便会接受父母的行为举止,思维方式,导致孩子从小就养成坏习惯,也就更容易在长大后走上不良的道路。
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大爆炸,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幼小心灵不受到保护,在这些重压下极易出现,也是现在普遍出现的如厌学心理、自卑自闭心理、依赖心理等等。我们学校更应该极早地动工起来,同时与社会、家长组成一个统一的战线,为培养出健康的“未来”而努力。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
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