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发展与选择
我国应加快金融混业经营体制改革
体 各种金 融产 品之间 既存在 着差异 性. 义存 在 着替代性 和 互补性 其 中.
差异性 决定 了各种 金融 产品之 间的 区 别 ;替代性 和互 补性决 定 了各种金融 产品之 间 的相互 关联和相 互依 赖。 金 融产 品的这 些特性 ,决 定 r 种金融 各 业 务之 问 存 在 着 密 不 可分 的 内 在联
能增 强金融 竞争 实力 . 高市 场散 牢 提 同时 , 也能给消 赞者带 来实惠 。而金 融 专家 则认 为 齄因为现代 通讯 和网络技球 一体 化,客观 J促进 和推 动 : 了 这种混 业经 营模式 的发展 特 驯是 在 金融业 仓球 化的浪 潮巾 ,释吲金 融
已有的不 良贷款 又很难 消解 二是利 率市场化是 金融改革 和发展 的一 个重 要举措 然 而 , 有利率 市场的措 施 , 所
监 管当局 迫于 国际竞 争压力 ,不断 改 变 对金融 管制 的态度 .默许 或明确鼓
致 了一 系列的难擦 和效 率损失 ,甚至 励 金融机 构的 多元化经 薄 从更深 层 次看主要有 以下几方 面的客观动 因: 增 大了金融体 系的整体风险 1我国 需求 方面 的因 素 : 1 我 国 . () ( ) 国“ 会一锻 ” 二 我 三 格局 的金融 追求 规模经 济与范 嘲经济的驱动 。() 2 基本局限 于中圜人 民银 行的管辖 范畴 监 瞥体制 的不足 3我国金 融竞 内 ;它们 对于推进 利率 市场化过 程有 “ 会 一诬” 局的 金融监管 体制 我 国分散 风险的需要 ( ) = _ 格 . 着极其重 要的作用 .但稚 此还远 远不 的确 赢.虽然有助 于金 融监管 职责的 争的需 要 2彼 囤供给 方 面的 因索 :1我 倒 . () 足形成真正 的市场 利率 。 是 金融产 明确分 j.尤其是 能够让 中央银 行 : 晶创新 .是深化金 融改 革和推进 金融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宏观金融调控问题1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调整[提示] 此题的论点在于,必须对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讨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出台的背景,通过论述经济金融形势的新变化,得出调整的方向和目标。
2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与财政政策目标的协调。
3 、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取[提示]此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重要性;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主要依据;从理论上来说有哪些中间目标可供选择;西方国家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在货币政策方面的实践;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及其选择原因;货币政策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4 、利率应成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提示] 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这一目标现在的问题;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好处及条件;我国目前的状况已达到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要求;如何为中间目标的调整做好准备.5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终结[提示]货币供应量曾经普遍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为货币供应量继续作为中间目标带来的困难;其他可供选择的中间目标.6 、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提示] 西方国家纷纷放弃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事实;西方国家放弃这一中间目标原因;鉴于我国目前的状况,我国应继续将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中间目标;对货币供应量中间目标进行改进。
7 、发挥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改善宏观金融调控[ 提示]可以结合目前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态势,对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进行论述,主要侧重对再贴现政策的功能、重要性、目前的条件等进行论述。
8 、进一步拓展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 提示] 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概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开市场业务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对策(如进一步促进国库券市场的发展)等。
二、货币政策比较问题1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的特点[提示]主要从中国目前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征出发,对货币政策的特殊性进行概括和总结,最好能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2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 提示] 相对于前一题来说,范围要小一些,主要侧重于货币政策目标的论述.可以参考东欧、前苏联国家的经验教训.3 、转轨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提示]主要针对中国转轨时期的特点,提出选择货币政策工具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传导机制、对传导体的要求等),可供选择的主要工具,对目前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4 、中国与美国(或其他国家)货币政策的区别(及其启示)[提示]通过比较,论述两者之间的特点,并从中得出启示。
中国金融的监管体制
浅析中国金融的监管体制————————————————————————————————作者:————————————————————————————————日期: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内容简介: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我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论文网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
在此,我又为朋友编辑了“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
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
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即所谓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业分立监管体制,并建立了银、证、保三方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
国务院是金融监管的主体,它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金融监管部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发挥监管的职能,发挥着核心作用。
201X年10月,经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履行其央行职责所必要的金融监管权力。
至此,形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
浅析我国汽车金融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人民 银行 1 9 8 0年 出 台 了《 汽 车 消 费贷 款 管 理 办
银行 贷款 , 由于银行 贷款 成本 高 , 造成 较低 的销售 利 润率 。
其次是周转率的影响 , 汽车对于 中国人来说 是属于 中高端 消 费品 , 且是耐用型消费品 , 短 期内消费者不会有换 车的想法 ,
狭 窄, 风险管理不健全等 问题 制约着汽 车金 融业的发展。本 文通过 分析我 国汽 车金融 发展现 状发现 并 阐述 了汽 车金 融 发展 中存在 的问题 并提 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 : 汽车金 融 ; 发展现状 ; 问题分析 ; 对策建议 我 国汽 车金 融发展现状分析 ( 一) 汽车销 量带 动汽车信贷发展
造成 了国 内市场 周转 率较 低 。三 是杠 杆率 , 相 比于发 达 国 家, 我 国由专业 的汽 车金融公 司发 行金融 债券并 不常见 , 我 国的的大多数 的汽 车金融公 司 的杠杆率 要低 于国外 同类公 司, 因此造成最终收益率低 。 ( 二) 个人征信体制不完善制约汽车金融发展 目前来看 , 我国汽车金 融信贷服 务的主要提供 者仍 以商
问题制约着整车厂的研发生产 , 同时影响经销商 的销售。因 此整车厂和经销商有 诸多金融诉求 以求提高 资金 周转率 , 保
障资金稳定性。其次消 费者 的金融诉 求 已不局 限于购车信
成本过 高, 且行业 自身属于资本密集型产 业 , 竞争 十分激烈 , 目前 汽车金 融业服 务种 类不 完善 , 资金成 本 高昂, 融 资渠道
增加 , 市场规模 极速 扩 张 , 从2 0 0 9年 至 2 0 1 6年 已经 连续 8 年居全球 汽车销 量榜 首。我 国汽车行业 的迅 速发展仅 仅局
在党的领导下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
在党的领导下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一、党领导金融事业的历史经验和重大成就我国的金融事业是在党的领导下,随着中国革命与建设、改革与开放的不断胜利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党在创立初期即开始重视经济金融工作,倡导设立农民借贷机构。
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从瑞金到陕北、从局部到全国,党领导的金融事业不断壮大。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党的金融事业为适应农民运动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需要,在大革命时期,党就主张创建农民自己的金融事业。
在毛泽东、澎湃等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积极倡导下,在湖南、湖北等农民运动发展形势较好的地区,成立了农民银行、平民银行,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资金困难问题。
进入土地革命时期,随着党的基层政权的建立,工农银行作为根据地工农政权的组成部分纷纷成立。
在此基础上.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在瑞金城外叶坪村一栋普通的农家小院里正式成立。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国家银行成功发行了中央苏区统一的货币,应对了挤兑风潮,实践了货币物价本位金融思想,积极推动了苏区经济发展,有力配合了艰巨的对傲斗争。
长征路上,国家银行仅有的14名工作人员担挑红手的全部资财艰难行进,在遵义停留短短的期间,完成了“红军票”的发行、流通、兑换和回笼,既活跃了市场,保障了红军的供给,又维护了民众利益,显[来自]示了苏维埃纸币在艰苦卓绝条件下的信誉。
抗日战争时期,为打破敌伪封锁,党吸取历史上明清时期和国民党政府因掌握不了白银供应而丧失货币主权的教训,边区货币和各根据地货币不与金银和外汇挂钩,使党的金融事业摆脱了拥有强大金银储备的西方列强以及与其紧密联系的国民党政府的控制。
在有些根据地。
甚至创造性地实施了以食盐等战略物资为发行准备的货币制度。
这种从特殊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货币制度,不仅成功保持了根据地货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而且在对敌斗争中逐渐掌握了主动。
随着全国革命的逐步胜利,统一解放区的财经工作,发行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结束各解放区货币分散的现状,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大集合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商业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系列1、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2、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4、关于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5、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探讨6、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分析及实证研究7、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8、试论述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解决9、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分析10、从次贷危机谈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11、关于小额贷款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12、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13、关于财务公司的金融职能探析14、第三方支付体系研究15、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控制16、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问题17、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18、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19、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我国家庭理财方案的设计21、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22、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级的作用23、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研究24、我国典当业的融资功能研究25、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制操作风险与防范26、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27、租赁业在我国的现状分析28、我国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与防范29、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作用分析30、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资银行业务研究31、浅谈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32、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对银行发展的作用33、我国商业银行高端客户理财业务发展状况研究34、商业银行流动性分析35、商业银行资产种类创新发展36、商业银行业务合同研究37、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作用38、商业银行国外投资研究39、商业银行的QDII发展40、浅析巴塞尔信用评级方法对风险管理的作用41、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存在问题及对策二、金融市场系列1、股票定价与价值投资研究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理论研究3、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4、我国股份制企业董事会成员结构与决议研究5、浅析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6、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原则依据研究7、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8、股指期货交易开市场站的必要条件研究9、浅析IPO定价的合理性10、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11、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2、试论述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试论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及发展14、试探机构投资者对股市价格的影响问题15、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16、我国创业板推出的意义和面临的问题研究17、论开通国际板对A股市场的影响18、未来美国股市趋势分析及对中国市场的影响19、经济长期发展背景下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分析20、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21、市场繁荣与理性投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投资经验借鉴22、华尔街百年兴衰历程对中国发展金融市场的启迪23、中国从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借鉴24、试论中国股市的“股权溢价”现象25、对股市同步现象的实证研究26、试论股市中的羊群行为27、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28、对中国封闭基金之谜的研究29、股权溢价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实证分析30、对中国公司购并行为及其效果的研究31、对中国股市的“势头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实证研究32、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异常”现象探析33、对中国股市中的信息与波动率的实证研究34、中国金融市场监管现状与问题分析35、股票价格波动问题研究36、债券信用评级问题研究37、金融衍生品定价问题研究38、外汇交易策略探讨39、外汇交易技术分析40、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41、债券投资策略研究42、股指期货套利交易问题研究43、黄金交易市场县长分析与展望44、金融期货在我国开展的功能性研究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三、货币理论、政策、与监管系列1、中国货币政策取向与宏观经济态势分析2、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3、中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研究4、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5、金融危机管理中的财政政策研究6、金融危机发生金融监管的责任分析7、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调控作用及影响8、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应与创新9、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改革研究10、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调控的效应分析11、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研究12、新自由主义的货币理论褒贬分析13、金融创新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4、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研究及实证分析15、金融资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16、在新形势下,货币理论与政策创新研究17、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的效应分析18、金融深化论在当代的适应性研究四、国际金融系列1、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政策建议2、人民币持续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3、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4、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探析5、我国汇率衍生品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6、人民币升值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7、国际结算在国内银行国际化服务中的作用8、国际结算中的风险研究与防范9、国际结算中的收汇考核案例分析10、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分析11、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监管问题的探讨12、试论述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热钱的流动13、关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相关问题探讨14、我国扩大对外投资的现状及趋势研究15、我国国际储备的现状及成因分析16、关于我国国际储备管理的探讨分析17、国际金融危机的防范与治理18、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特点分析19、个人海外投资研究20、企业海外投资技术研究21、公司海外投资的风险研究22、企业海外间接投资与股票、债券、基金研究23、美元、欧元、邓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其实分析24、人民币国际化利弊分析25、外汇洗钱的方式与渠道研究26、国际收支分析效应研究27、错误与遗漏数据及不明资金逾出研究28、新形势下我国外汇管理改革研究29、外汇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0、外汇交易防险工具研究五、其它1、影响我国金融创新的因素分析2、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3、网络金融的发展研究4、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5、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6、物流金融发展研究共计150题要求:1、每位学生任选2个不同系列的题目,由各班班长统计名字、班级、电话及邮件等信息(具体见07级论文统计表),必须于6月27日晚上10点前交上来。
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
堕垫
我 国 金 融业 混业 经营 模 式 的选 择 及 风 险 防范
冯 若梅
( 州市财经职业学校 经济贸易教学部 , 东 广 州 5 09 ) 广 广 10 5
摘
要 :从考 察 国外金 融 业经 营模 式的历 史演 变 出发 , 结合 我 国金 融 业 经营模 式 的现 状 , 出 了我 提
。
.
.
O
1 9 1 9 2 0 2 01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2 0 9 0 9 5 00 0 0 2 0 3 04 0 5 0 6 0 7 0 8 0 9 01
图 2 我 国 居 民消 费 水 平 变 化
注: 资料来源 : 中国金融年鉴 ( OO 》 《 2 L )
居民以及企业将产生越来越广泛的金融理财 需求 , 金融机构 通过 针对 不 同 的客户 群 体 , 计 多 设
样 化的金融理财 产品 , 将是金融 机构强化 金融服 务
在我 国现 阶段 金 融体 系脆 弱 性显 著 、 融 监 金 管滞后 、 融机构 内外 约 束 机 制 尚不 健 全 等 条件 金 约 束下 , 混业 经 营具 体 模 式 的选 择 必 须 体 现 稳 定 和效率 的综 合 权 衡 。从 我 国 的情 况 来 看 , 融 控 金
经 营模式 的必 然选择 ( ) 国金 融业 经营模 式的 现状 一 我
律框 架下 积极探 索混 业经 营方式 , 通过 海外成 立 、 收购 或合 资设立 非银行 子公 司 。如 19 96年 , 中国
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合资成立“ 中国国际金融
有 限公 司 ” 中 国建 设银 行拥 有 4 % 的 股权 , 境 , 0 在 外 开 展投 资银 行 业 务 ;9 8年 , 国工 商银 行 与 19 中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标 ;另 一方面 ,多样 化的业务组合 有效的分散 了银 行的经营风 险 。保 证 了银行 收益 的稳 定性。不过 ,我们也 不可避免地看 到混业经营模 式 存在 的一些弊端 ,如增加 内部成 本 、 增 强经营风 险以及监管 困难 等问
参考文献 : 【 1 ] 赵夏 爽. 我 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和展 望Ⅲ. 赤峰 学院 学报 ,
业 务范围上的混业和经营机制上的 昆业 。 二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 式比较
应该有效运用社会监督 的作用 ,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体 系的作 用。 3 . 分 阶段巩 固创新 我国商业 银行业 务
首 先 ,稳 步发 展传统 业务 ,改善 传统业 务 ,同时加 大对 中间业 务 的发展 。积极实施业务创 新战略 ,加大创 新力度 ,适度发 展金融控 股公 司。此外 ,应加大对 国有 商业银行 的并 购重组力度 , 有 步骤的建 立我 国的超级大银行 。按 照规模效益原则 ,对银行的现有分 支机构进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李洁琼
摘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要: 随着世界金 融创新的发展和银行 自身发展 的需要 ,我 国商业银 行选择混业 经营模式是 必然趋 势。本文从分 业经营和
分业经营 混 业 经 营
混业 经营两种模 式的优 劣势 出发 ,结合我 国的 国情 ,初 步探 讨 了我 国商业银行 实行混业 经营的若干对 策。
题。
能 ,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 5 . 充分利用高新技术 ,为混业经 营提供强有 力的技 术支持 在 由分业经 营一 混业经 营的过 程中 , 要 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 ,努 力提高我 国金融业的 电子化 、信息化水平 ,这将 使金融机构 的业务创 新成为可 能。利用现代高新技 术手段不断建 立和创新 中国金 融监管体
浅析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CAIXUN 财讯-63-浅析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与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 山西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董 芬 / 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业务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呈多元化发展趋势,金融业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业的发展方向。
我国“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国内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代表的混业经营模式,必须迫切做出改革,而混业监管是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终极目标。
本文就我国分业监管模式进行分析,并讨论目监管存在的问题,然后对我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重新构建提出了建议。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改革混业经营是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兴起,金融业在经受了经济的萧条以后再次蓬勃发展了起来,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由金融创新的出现带来的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局面,许多发达国家纷纷绕开原有的监管体制进行混业经营,因此国家在尊重市场经济机制的条件下,纷纷放开对金融业的监管,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对金融业采取混业监管。
目前,国际上的混业经营模式主要有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模式和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全能银行是一种银行类型,它不仅经营银行业务,而且还经营证券、保险、金融衍生业务以及其它新型金融业务。
全能银行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取消分业监管模式下对金融创新的限制,促进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
金融机构还可以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归纳总结,制定出符合自身和客户利益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实现综合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
在金融控股集团中,控股公司可以视为集团公司,其它金融企业可以视为成员企业。
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间通过产权关系或管理关系相互联系,各成员企业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主要特征有:金融控股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模式,旗下成立经营各个业务领域的子公司,这样既可以对子公司进行分业监管,还可以由母公司统一制定计划方针并实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综合竞争力,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
浅谈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及问题作者:余雪晴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金融监管体制是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以促进金融业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发现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建议以探讨了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金融业监管体制中央银行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一、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及现状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制定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等法律禁止金融企业的法人机构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其中两项两项以上的业务,确立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模式。
此外,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年至2003年之间相继从中国人民银行中剥离出了证监会、保监会和银监会,形成了“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格局。
但是,随着混业经营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分业监管格局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监管独立性不够、重复监管等。
在混业经营时代下,如何实现我国金融监管的良好协调,对于抵御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一)缺乏统一的监管评价标准。
从整个国内金融市场来看,除了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三大主要金融行业的监管部门之外,还有一些监管部门,比如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其他政府部门监督管理外汇和B股交易。
如果不同金融机构必须向不同的监管部门申请业务许可,并以不同的监管标准运作,那么,就没有一个监管机构能总体评价和监管不同行业间产生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现有法规对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界定不够清晰,甚至对某些监管目标不同监管机构出台的法规冲突,某些监管目标又缺乏相应法规监管。
而且,我国一般先成立机构行使职权再修订法律,如银监会挂牌运作一段时间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的修订才提上议事日程。
这些都限制了金融监管体制的有效、规范实施。
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浅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一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而政府的组织和管理必须以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为基础,并不断创新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从个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
本文以制度变迁为视角分析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
标签:制度变迁;计划经济;制度改革一、制度变迁的理论研究1.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学派认为交易费用的降低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而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在于制度变迁。
由于交易成本的增加,人们能够获得的潜在利润就会降低。
举个例子,在我国农村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农村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由于经济落后,家庭的收入水平仅能解决温饱问题,不能支付所需的教育费用。
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行、相应学杂费的免除及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
加之,教育费用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通过教育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时,开始接受教育。
2.制度变迁的过程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要认知潜在利益,发现变迁机会、创造变迁条件;其次,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和形成行动团体或变迁主体;接着,确定变迁目标、设计和选择变迁方案;之后,便是实施制度变迁;最后,还要检验变迁,并不断修补和完善。
如果已有的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就需要探索新的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制度,进行下一轮制度变迁。
二、我国经济体制变迁方式和过程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中央和各级政府手中,中央指导地方指令化生产,有计划地发展经济。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我国超计划地完成了战后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开始实行一种完全的计划经济体制,完全脱离了现实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各生产者相互攀比指标,严重脱离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出现问题后也不能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反映,下级政府部门隐瞒不报,国家发布的经济指令太过超前而脱离实际。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发展现状
浅析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发展和现状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2007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要全面对外资开放,尽管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受到中国法律的限制,也必须分业经营,但多数外资银行的母行实行的是混业经营,与实行分业经营的中资银行相比具有先天的优势,这对于只能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中某一领域的国内金融机构来说,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它们不得不另辟新径已获得生存和发展。
同时,一个重要的现实是:国内很多金融机构事实上已经在进行混业经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银行的各种中间业务的迅速发展。
这就需要金融监管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管以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相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也要进行改进。
关键词:金融监管分业监管混业监管Discus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regulatory system and status According to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commitments, China's financial markets after 2007 to be fully open to foreign investment, although foreign banks into China by Chinese law limits must also be separate operation, but most foreign banks to implement the parent bank Mix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parate operations of Chinese banks, compared with the inherent advantages, which can only be engaged in banking, securities and insurance in a particular area of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eig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o the challenges is huge, they had to open up new trails have bee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n important reality: in fact many domestic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re already under universal banking, the most prominent manifestation of this is bank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This requires financial regulators to promote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the corresponding mode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should be improved.Keywords: financial regulatory Separate supervision Mixed supervision1 我国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监管的目标就是要就是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完善和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
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激烈市场竞争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度的日益提高,是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推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和各类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国内外金融机构为求得市场先机和优势,必将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加强业务渗透和金融创新(如资产证券化、保险证券化等),进行大规模金融跨业并购。这些竞争举措,会模糊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分业界限,使分业经营名存实亡。尽管中资银行推行这些举措可能会因现行制度.的因素而被限制,但混业经营的外资银行实际推行的这些举措,同样会模糊金融业传统界限,导致分业经营制度的提前过时。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我国金融业实施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
分业与混业的权衡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目前,在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还不高的情况下,我们选择的自由度相对较大。但我们不能总是以封闭来规避风险,随着我国金融业“人世”承诺期限的到来,我们所能选择的将不再是分业模式或是混业模式,而是将采取何种模式进行混业的问题。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模式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应考虑以下两个前提:第一,商业银行的保守性文化、官僚体制与勇于承担风脸、快速发展的投资银行是格格不入的,试图对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进行文化融合是不经济的,并且也是非理性的;第二,要充分估计到信息革命的影响。信息革命要求金融机构即使规模再大,也只是“食草恐龙”,无法抵挡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食肉恐龙”。因此,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金融混业的最优选择。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集规模性与灵活性于一体,并能较好地结合信息革命,是金融混业经营的较高层次。
(一)其利分析:(1)降低银行风险。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截然分开会随着金融创新而产生“脱媒”现象,使银行市场缩小,经营困难,不利于银行风险分散。而参与证券业务可以实现银行多元化运作,扩大收益来源,降低经营风险,使银行和整个金融业更加稳定。(2)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混业经营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增强其竞争力。首先,多元化经营使银行能够及时把握金融市场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的经营活动;其次,商业银行可通过与客户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组合并为客户提供一条龙金融服务来发挥总体优势,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最后,混业经营可使银行通过股权代理,建立稳定优质的基本用户群,有助于银行充分了解客户,从而实现真正的风险控制。(3)发挥金融机构动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职能,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增加资金来源,增加收益,更充分地发挥其信用中介的功能。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二○一三年六月毕业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20 年月日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障、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毕业论文管理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毕业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机构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毕业论文。
本毕业论文属于 1、保密囗,在10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囗。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20 年月日导师签名:20 年月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摘要:由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前景好,拓展空间广,赢利效果佳,在银行业务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纷纷以个人金融业务作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点。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国内各大商业银行也在个人金融业务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个人金融业务实际上已成为商业银行的战略性业务,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
由于起步晚加上外部因素的阻碍,个人金融业务在中国的发展缓慢,不足之处尚多。
特别是入世之后,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下,迫切需要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
本文拟从国内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分析境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特点及经验,寻找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经验,提出一些有助于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个人金融业务,制约因素,发展策略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Abstract:Because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to expand the space is wide, the profit effect is good, plays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banking busines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many commercial banks to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to focus on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the bank. With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mmercial banks will compete in the field of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in fact has become a strategic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become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bank business development. Due to external factors started late with obstacles, the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slow, the deficiencies before. Especially after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 competition is more intense. Domestic trouble and foreign invasion in this environment, the urgent need to improve the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at home and abroad is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mmercial banks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 of our country in questi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lessons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strategic method.Keywords:Personal financial business,Restricting factors,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1 绪论...................................................................1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2文献综述............................................................. 2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31.3.1 研究方法 (3)1.3.2 研究内容 (3)2 商业银行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42.1个人金融业务涵义与种类............................................... 42.1.2个人金融业务的定义 (4)2.1.3个人金融业务的类型 (4)2.2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52.2.1个人金融业务类型日渐丰富 (5)2.2.2个人金融业务开发潜力巨大 (6)2.2.3个人金融服务不断改善 (7)3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93.1产品品牌性不强且管理滞后.............................................93.2营销体系不健全........................................................93.3缺乏高素质的专业金融人才.............................................10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对策................................... (11)4.1完善营销体系 (11)4.1.1以网络渠道为抓手,提升个人金融业务服务效能..........................114.1. 2改变营销模式.......................................................114.2加强品牌建设 (12)4.3增强客户服务渠道建设 (12)4.4做大做强个人信贷业务 (13)4.5强化个人金融业务员工队伍 (13)4.6深入构建个人金融业务工作格局..........................................13 参考文献:...................................................................15 致谢........................................................................161 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最初起源于西方,是指商业银行以自然人为服务对象,运用金融等方面的知识、专业技术、广泛的信息资源及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等优势, 为个人客户提供的投资顾问、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规划等多种专业服务。
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浅析
中国银⾏业发展战略浅析2019-05-19摘要:从改⾰开放⾄今,我国商业银⾏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银⾏、中国⼯商银⾏等也跻⾝世界银⾏的前列,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银⾏业也⾯临⼀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中国银⾏业的发展战略如不同商业银⾏的定位发展、国际化趋势以及⾼科技在银⾏业发展作⽤等进⾏分析。
关键词:中国商业银⾏;发展战略;中间业务⼀、商业银⾏的概念商业银⾏是以获取利润为经营⽬标,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及中间业务等。
⼆、商业银⾏的特征和功能商业银⾏拥有业务经营所需的⾃有资⾦,以获取最⼤利润为⽬标,依法合规经营,⾃负盈亏,照章纳税。
但由于它经营的商品是货币和货币资本的特殊性,具有信⽤中介、⽀付中介、⾦融服务和信⽤创造职能,不同于⼀般⾏业。
商业银⾏的职能如下:信⽤中介职能,通过银⾏的负债业务,把社会闲散资⾦集中到银⾏,再通过资产业务,投向经济各部门,实现资本的融通。
从吸收资⾦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
商业银⾏通过信⽤中介的职能实现资本盈余和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货币资本的所有权,只是改变货币资本的使⽤权。
信⽤中介职能使资⾦所有权不发⽣转移的前提下,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使剩余资⾦转化为货币资本,促使经济增长的潜⼒得以充分发挥,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平衡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付中介职能,是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客户⽀付,在存款的基础上,成为⼯商企业、团体和个⼈的货币保管者和⽀付⼈,以商业银⾏为中⼼,可以降低流通成本,加快结算过程和货币资⾦周转,同时可避免现⾦⽀付造成的局限性,形成以银⾏为中⼼的⾮现⾦⽀付系统,实现现代经济各项交易迅速快捷的清偿⽅式。
⾦融服务职能,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企业的业务经营环境⽇益复杂化,银⾏信息灵通、联系⾯⼴,特别是电⼦计算机在银⾏业务中的⼴泛应⽤,使其具备了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条件,如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资信调查服务、发放⼯资,⽀付其他费⽤等。
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
浅析中国金融监管体制一、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概述金融监管体制是指金融监管的职责和权利分配的方式和组织制度,其要解决的是由谁来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进行监管、按照何种方式进行监管以及由谁来对监管效果负责和如何负责的问题。
由于历史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法律与民族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各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二、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现状金融监管是指一国金融监管当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金融业的经营进行监督管理的行为。
目前,世界各国及地区的金融监管体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
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我国政府一直在摸索符合国情的金融监管模式。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即所谓的“一行三会”)为主的金融业分立监管体制,并建立了银、证、保三方的“监管联席会议机制”。
国务院是金融监管的主体它和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金融监管部门在国务院的授权下发挥监管的职能,发挥着核心作用。
2003年10月,经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保留了中国人民银行为履行其央行职责所必要的金融监管权力。
至此,形成了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体制。
目前,我国实行金融分业经营体制,并依据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法、保险法和银行业监管法的规定实施具体的金融监管。
从体制上看,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应属于“一元多头”,即金融监管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设立的金融主管机关和相关机关分别履行金融监管职能,即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分别履行部分国家职能。
在这种分业监管体制中,中国人民银行处于核心地位,是全国金融业的最高主管机关,它不仅负责银行业和信托业的监管,还要从宏观上对证券业和保险业的监管予以指导,以保证整个金融业的健康发展;银监会负责对银行业的监管,证监会作为国务院证券监督机构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对全国保险业和保险市场的统一监管。
浅析中国银行业的历史、业务发展、改革以及未来概况【范本模板】
浅析中国银行业的历史、业务发展、改革以及未来概况中国银行业的历史一、起步阶段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般认为1847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银行。
而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的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有英国的汇丰银行、惠通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利用他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投资,同时拉其他官僚包括李鸿章等人入股,其组织管理和营业规则均参照外商银行(主要是英国汇丰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该行成立之初,就被清廷许可发行银两、银两两种货币,还获得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之权。
在官方的中央银行设立之后,该行才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跟中国银行一起承担中央银行职责的还有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的历史同样可以上翻到清朝末年。
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牵头组建,为官商合股,初期目的是借款赎回被列强控制的铁路,故名交通银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其地位进一步上升,与中国银行一起承担共同承担发行货币、调节币制、兑换外币和代理国库收支的中央银行职责。
二、第一个繁荣时代1927年至1928年,北伐军革了北洋军阀的命,历史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受江浙财团资助的蒋介石政府,也十分重视银行体系的建设.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另组建中央银行,授予其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
同时,将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外汇兑换专业银行,交通银行改组为辅助工农商矿的专职银行。
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组建中国农民银行,作为供给农业信用、发展农村经济的专职银行。
至此,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的银行体系。
国民党统治后期,形成了宋子文家族控制中国银行,孔祥熙家族控制交通银行,陈果夫家族控制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的局面。
浅析中国中信集团公司金融产业改革_以金融为主业的确立和中信金融控股的组建
四、中信集团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
在混业经营成为国际上金融运行模式的主流趋势的情况下, 我国 金融多元化经营以及产融结合的形势也日益明朗。一方面,金融板块 之间不断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实业资本也向金融靠拢,实现产融合 作,包括参股券商、开发信托产品,成立产业基金等。虽然目前我国 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相关规定在法律、法规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但作 为一种事实存在的经济形式, 国内准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有三类组建方 式:一类是纯粹的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为母公司,其本身不从事任何 具体业务的经营,主要任务是投资管理;第二类是事业型控股公司或 称经营型控股公司。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其本身有主营业务,同时 控股两个以上从事不同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 包括由金融机构形成的 控股集团和产业资本投资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需特别指出的是,因 多方面的原因,中国还存在一种管理性控股公司,基本特征是控股公 司与被控股公司之间不存在严格的资本纽带,控股公司多是逆序组 建,即母公司先投资设立或控股若干个金融机构,后投资设立金融控 股公司, 把对金融机构子公司的投资控股管理业务集中委托于金融性 控股公司这一子公司行使股东权利,严格意义上,金融性控股公司和 下属若干个金融机构之间没有直接的股权关系, 它们都是母公司并列 投资的两类公司。重组后的中信集团公司便是此种模式的典型。通过 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打通货币市场、 证券市场和保险市场三大金融市场 之间的联系,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推出综合服务业务,拓展自己的 业务范围已成为国内许多拟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企业的首要发展目标。 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在中信集团王军董事长关于设立中信金融控 股公司报告上的批示精神,经中信集团与中国人民银行以及证监会、 保监会多次研究,制订了中信集团体制改革方案,并征求了 8 个部门 的意见,最终获得国务院批准。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备受 海内外广泛关注的成立金融业控股公司这一大事终于取得重大突破, 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中信公司经营体制与现行法规不相适应的矛盾, 而且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浅析中国证券行业
浅析中国证券行业【摘要】中国证券行业作为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证券行业的背景和发展现状,随后分析了证券市场体系的构建、监管体系、竞争格局,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风险和挑战。
结论部分对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前景、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中国证券行业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为投资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证券行业, 证券市场体系, 监管体系, 竞争格局, 发展趋势, 风险与挑战, 发展前景, 重要性, 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中国证券行业的背景中国证券行业是中国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中国证券行业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变,证券市场也随之崭露头角。
1984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正式起步。
随后,深圳证券交易所等证券交易所相继成立,证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1990年,中国证券业务进行了全面改革,证券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形成了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多层次、多元化的证券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证券行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现状中国证券行业是我国金融市场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市场体系和监管机制。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数十万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仅次于美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证券行业在过去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证券市场体系的构建已经比较完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多种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谈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应对措施
谈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应对措施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给各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目前已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例如4月2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便是很好的明证。
在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达成多项共识,以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
一、当前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已席卷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置身事外,可谓造成影响的范围非常广;危机使各国经济面临严重衰退,全球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可谓造成影响的程度非常深。
(一)美国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起始于美国,因此给美国造成的影响也最为严重。
首先是美国金融业遭受史无前例的打击,这种打击宣告着是美国华尔街投行时代的结束。
举世闻名的华尔街五大投行目前处境惨淡: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轰然倒塌、美林被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由投行转为传统银行控股公司,这些都标志着一个高杠杆金融时代的结束;其次是美国实体经济遭受重创。
我们可以从美国一季度的经济运行数据中窥见一斑:4月29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一季度GDP按年率计算下降6.1%,比上一季度萎缩6.3%略微缩小,但从去年三季度下降0.5%至今,累计下降12.9个百分点的幅度,已经刷新了大萧条以来连续下降幅度的纪录(此前最高纪录为1953年三季度至1954年一季度的累计下降10.6个百分点)。
这就无怪乎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要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并将引发经济持续衰退和动荡。
(二)欧洲的经济形势金融危机由美国向全球传播,并且在欧洲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欧洲银行业首当其冲,已有多家大型金融机构陷入财务危机。
传统上,欧洲的银行业以稳健着称,但近年来,受美国金融业发展模式影响,在国际市场上活跃的欧洲大型银行纷纷提高财务杠杆率,并大量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以及相关衍生品,以博取高收益。
这种与美国相似的金融发展模式使得欧洲银行在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遭受巨大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发展与选择我国经历了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经历了“混业—分业—业务融合”的发展阶段,对于是否进行金融业经营体制改革实行混业经营模式,争议还比较大。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各自有其利弊,分别侧重安全与效率的价值取向。
我国目前监管体制及金融机构内部的体制看仍然不适合完全实行混业经营,仍需实行分业经营,在政策上适度放宽,逐渐实行混业经营。
标签:金融体制改革;分业经营体制;混业经营体制一、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历史进程(一)美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发展进程20世纪30年代前,美国在银行立法方面没有明确限制商业银行从事证券业务。
1929年10月由于美国股市暴跌,经济危机搏击全世界。
为此,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了《1933年银行法》即《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该法案的通过正式确立了美国金融业银行业务与其他金融机构业务的分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业务与工商业部门业务分离的分业经营体制。
是美国银行业经营体制的重大转折点。
后来,由于美国经济发展迅速,为了经济的发展,银行试图冲破分业经营的限制,创立银行持股公司,以躲避《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限制,扩大业务范围。
后来美国要求废除该法案的呼声越来越高。
1980年通过了《银行持股公司法修正案》,规定美联储可以单独授权一部分银行从事证券业务。
根据该法律,美国先后批准花旗银行等五家商业银行直接包销企业债券,摩根公司及子公司经营证券业务。
1982年《加恩—圣杰曼存款机构法》的通过,消除了各金融机构之间的附带性限制,使金融业务交叉合法。
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允许银行持股公司从事证券承销和保险承保业务,允许银行持股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联合,并从事任何金融业务及其附带业务。
该法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分业经营体制的终结和新的混业经营模式的开始[1]131。
(二)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发展进程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经历了“混业—分业—业务融合”的发展阶段,即从低效率的混业经营模式到安全的分业经营的转变,再到分业监管下的金融业务间相互交叉和融合。
1979年以前,我国采用“大一统”的金融经营体制,中国人民银行包揽一切金融业务,实行的是专业银行体制,银行可以设立证券业务部,可以从事证券业务,可以开办信托业务[2]。
1992年金融秩序混乱,房地产过热和证券投资过热致使大量银行资金涌入过热行业,加大经济泡沫程度。
1993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证券业和银行业实行分业管理”的方案。
同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分业经营做出进一步规定。
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我国金融实行分业经营的体制。
同年5月通过了《商业银行法》正式确立了我国金融分业经营体制。
1999年颁布的《证券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体制[1]143 。
二、金融业经营体制概述分业经营模式与混业经营模式是金融体制选择的两个方向,二者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且各有利弊。
只有透彻地了解两种经营模式的各自特征、分析两者存在的内在原因和价值取向才会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概念界定对于分业经营的概念,现今没有准确的定义,各国由于其各自国情不同以及实施分业经营的目的不同对分业经营的界定也不相同。
美国实行分业经营是为了避免银行业和工商业的结合,防止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形成垄断等等。
因此,美国的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务和其他金融机构业务的分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与工商业部门的业务分离的体制。
我国最初实行分业经营制度是为了防止银行资金过多地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投资市场,是为了预防金融风险。
因此,我国的金融分业经营体制主要是指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之间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3]。
混业经营想要准确地表达也比较困难。
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一种是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间接混业经营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模式是指金融业务的交叉、混合经营。
即一家银行分设不同的部门,分别经营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以及信托业务等等。
间接混业经营模式之所以称为间接,是因为这种模式是在金融机构下另设立独立的子公司,由不同的子公司经营不同类型的金融业务。
这种间接混业经营模式有两种典型代表,一种是以英国为代表的转投子公司型,这种类型的母公司本身也经营某个领域的经营业务,其还通过投资子公司的方式由子公司经营证券、信托、保险等业务。
另外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型,这种类型是指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不直接经营金融业务,而是有其控股的子公司开设金融业务[1]139。
(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存在原因及其价值取向分业经营模式和混业经营模式各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进行不同模式的选择,推动经济的更快速发展。
分业经营模式其优点在于:第一,有效避免了货币市场中的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以此来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第二,有利于进行更专业的服务,不同业务的分工进行有利于更专业的从事其经营的服务领域;第三,便于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但是,有优势所在一定会有缺点:第一,分业经营加大金融机构的风险。
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经营范围小,经营品种单一,当面临外来风险时,难以应对;第二,对于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面临着强大的混业经营竞争者,分业经营使单一经营的金融机构竞争力相对较弱;第三,加大了不同经营业务相互之间往来的成本,造成了资源浪费。
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相对,显然,其有与分业经营相对的优势:第一,混业经营模式,是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金融的存在目的是为了完成资本的循环周转,使其在循环中不断增值,混业经营方便了金融资金的周转,顺应了金融业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使风险和收益平衡。
第二,混业经营模式是客户的客观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条件快速发展,客户对于金融服务业务的多元化要求越来越高,混业经营可以给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更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第三,通过多样化的经营实现了优势互补分散了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了业务效率,同时也促进了金融创新的进行。
但是混业经营也容易造成金融业的混乱,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
经过对上文中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分析,可以用两个词概括两种经营模式的价值取向,即安全和效率。
要对两种经营模式进行选择就要了解国情,进而对两种模式所代表的价值进行权衡取舍,选择现代经济体制下最需要的是安全还是效率。
三、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现实选择(一)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加入WTO之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实行混业经营体制的环境下,中国的分业经营体制明显开始松动,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加入WTO之后,必须按照要求尽可能地开放我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领域,因此大批外资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进入我国,这些公司的业务范围广泛,资金实力雄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者,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我国不得不趋向混业经营来适应国际竞争的压力。
另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实现金融业务范围扩大,开展综合经营的有利条件。
我国在大环境下被动趋向混业,但我国也主动地进行改革来进一步推动混业经营的向前发展,例如允许保险公司可以进入银行债券市场进行回购交易;又如允许仅仅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合法融资,允许其进入同业拆借市场。
(二)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现实条件和困境所在根据各个国家对混业经营的选择,混业经营的转变需要三个条件:一是金融机构具有信息处理的能力。
二是控制风险的能力。
三是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转型时期,金融混业的条件具备但是还没有发展到条件充分的程度,更何况向混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发展的积累,不是一时可以完成的事情,急于实行混业可能会适得其反。
对于安全和效率的选择方面,仍处于安全比较重要的阶段,但是在整体安全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进行政策放宽来提高效率。
因此,实行混业经营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是现阶段的各种条件仍不完备,因此分业经营仍然应是现阶段的政策选择。
下面我们进一步在我国监管环境和主体制度基础方面对我国适宜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做进一步分析。
从监管环境方面看,首先,我国金融业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加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低,资本市场只是初具规模还不成熟。
第二,混业经营对国内的监管环境要求较高,然而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弱,实行混业经营不利于保障金融安全。
我国对金融业的监管还处在被动应付风险的地位,对金融风险没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和警惕性,实行混业经营只能让监管机构本来困难的监管工作变得更复杂;我国监管机构的监管手段和方式仍然很单一,仍然有“计划”的影子;另外,我国监管机构在分业经营的体制下形成了分业监管、各自为政的局面,协调能力若,根本不能满足混业经营的要求,因此,要想实行混业经营,先要对我国的监管机构进行改革。
从微观主体制度基础方面看,我国金融机构内部缺乏严格的自律性,内控制度不健全。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仍需提高,完善银行法律规章制度以及约束机制,完善商业银行的内容机制。
参考文献:[1]李昌麒.经济法论坛(第四卷)[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7.[2]顾耕耘,罗培新.经济法前沿问题[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53.[3]曾筱清.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立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