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合集下载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成语和俗语是中国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们起源于古代,流传至今,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

成语和俗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和智慧。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解释其内涵,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若干个字组成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但成语的意思并不等于其组成字的简单叠加。

它是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意义,具有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解析其理解和用法。

1.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情,给本来就完整的事物增加了冗余。

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人在画蛇的画上增加蛇的脚来使画更加逼真,结果却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做事要抓住事物的本质,避免不必要的冗余。

2. 一箭双雕:一箭双雕是指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效果。

它不仅强调行动的高效性,也反映了人们追求事半功倍的心态。

3.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自于《战国策·齐策四》。

故事中有个人发现一只野兔正好一跳一跳地撞到他种的树上,于是他就决定守株待兔,结果没有撞到兔子却被饿死。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过于依赖运气和机会,而不去真正努力和拼搏。

因此,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主动去争取机会,而不是盲目依赖运气。

二、俗语的理解俗语是一种广为流传且常用的话语,在民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它们一般由平常的词语组成,简单、通俗易懂,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观点和体会。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俗语,并解析其意义和用法。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俗语来源于一个古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一片叶子挡住了视线,而无法看到眼前的泰山。

这个俗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小事而忽视了更重要、更大的事物。

正确理解使用成语

正确理解使用成语

5.明确成语的本来意义
即使词义后来被引申了,其本义也偶尔会出现, 要结合句意准确判断.如: (1)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 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的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 酒店收入.(山东) (2)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 我总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 途同归.(广东) (3)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 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丰富的想 象力.(1995年全国卷)
(包括成语)
成语的特点: ①成语是定型的语素组合,不但结构稳定,其构成 语素的音、形、义也是相当固定的。 【例】“心广体胖”的“胖”,只能读pán,而不能 读pàng,因为它是安泰舒适的意思;“自怨自艾” 的“艾”只能读yì ,而不能读ài,因为它是治理、 惩治的意思。又如“闻鸡起舞”的“舞”只能指舞 剑,而不是指跳舞;“不名一文”的“名”只能是 占有的意思。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现在各种媒 体尤其是其中的广告,乱写、乱读、乱用的情况实 在太多,这给知之不多的高中学生制造了很大的混 乱。

试题特点
1.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运用
2.着重考查对常用成语的含义理解
3.语例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试题的特点 ①着重考查常用成语的使用 近几年高考出现过的成语: 2003年:捉襟见肘、未雨绸缪、自惭形秽、如数家珍 2002年:光怪陆离、雨后春笋、有口皆碑、偃旗息鼓 2001年:安步当车、颐指气使、车水马龙、蓬荜生辉 2000年:汗牛充栋、淋漓尽致、洗心革面、左右逢源 1999年:殚精竭虑、美轮美奂、炙手可热、一劳永逸 1998年:望其项背、处心积虑、火中取栗、拭目以待 1997年:莘莘学子、不孚众望、趋之若鹜、万人空巷 近7年所考过的这28个成语,不论在各种媒体上,还是人 们的口头,甚至中学生的作文中,其使用频率都是比较高 的。从命题的指导思想来说,它同考汉字读音、书写、实 词、虚词使用是一致的。当然,我们说它着重考常用成语 的使用,并不是说试题就没有一定的难度,否则怎么会本 项考查的得分率常常是比较低的呢?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语文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一部分,它们是由一些特定的字组成的固定短语,具有特定的含义和用法。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被广泛使用,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修辞效果,并传达深层的思想意义。

本文将介绍语文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

一、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具有多种用法,如下所示:1. 形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成语可以通过一组特定的字,准确地形容或描绘某种事物或情境。

例如,成语"如鱼得水"形容一个人在适应新环境时感到非常舒适和自在。

2. 表达意图和感情:成语可用于表达作者的意图、情感或态度。

通过运用恰当的成语,可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成语"大义灭亲"传达了坚守原则的勇气和决心。

3. 丰富修辞效果:成语是修辞手法中的常见元素,可以通过借用成语的形式和内涵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描述一个人目光狭窄、见识短浅时,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起到了强调和夸张的作用。

4. 表示人物特征和行为方式:成语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特征、行为方式或处事态度,使得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人物。

例如,成语"卧薪尝胆"形容一个人对于报复的坚定决心。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作为语文的一部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和思想。

以下是一些常见成语的意义及其思想内涵:1. 国士无双: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或领域内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才能或成就。

强调个体的杰出和独特。

2.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做事领先。

表达了迅速、勇敢地做事的态度和决心。

3. 学富五车:形容知识渊博,博学多才。

强调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4. 跳梁小丑:比喻行为鲁莽、可笑且不值一提的人。

揭示出自负和不自量力的负面特征。

5. 自愧弗如:形容感到自愧、觉得自己不如他人。

表达了对他人优秀之处的敬意和仰慕。

成语不仅是文字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

每一个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成语解释及例句

成语解释及例句

成语解释及例句一、成语解释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意义的词组,常用于修辞和表达。

它们形象生动,语言简练,富有哲理和智慧。

下面,我们将解释一些常见的成语并附上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1. 守株待兔解释:守株待兔是指一个人安于现状,不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机会,而等着机会自动来到,希望能够轻松地得到成功。

例句: - 他从不努力学习,只是守株待兔地等待好成绩的到来。

- 你不能守株待兔,应该主动去争取你想要的机会。

2. 亡羊补牢解释:亡羊补牢是指事情已经发生了损失,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弥补一部分损失。

例句: - 小明意识到他错过了交作业的时间,但他决定亡羊补牢,立即完成作业。

- 公司意识到市场变化,决定亡羊补牢,加快产品研发进度。

3. 锦上添花解释:锦上添花是指在原本已经很好的基础上再做更好,为已经非常出色的事情再增添额外的优点或价值。

例句: - 这个好消息就像锦上添花,使得我们的节日更加快乐。

- 在他出色的表演之后,女主角的演唱更像是锦上添花。

二、成语例句下面是一些常用成语的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些成语。

1.四海之内皆兄弟。

–解释:表示所有的人都应该团结友爱,没有族裔或国界的隔阂。

–例句:我们应该用宽广的心胸对待他人,因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2.画龙点睛。

–解释:在文章、绘画等中点燃关键之处,使作品显得独具一格或更加生动有趣。

–例句:在描述历史事件时,作者使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真正画龙点睛。

3.隔岸观火。

–解释:看着别人遭遇困难而不去帮助或解决问题。

–例句:他选择隔岸观火而不是帮忙解决问题,这让我感到非常失望。

4.百折不挠。

–解释:经历多次挫折后,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例句:他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他百折不挠地追求梦想。

5.触类旁通。

–解释:通过类推、比较等方法,将某个问题和另一个不同的问题联系起来。

–例句:我在学习数学时,发现触类旁通对于解决难题非常有帮助。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人们在平时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简练精确的特点。

然而,由于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往往比较复杂,所以在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避免出错或误解。

本文将介绍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实际应用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成语。

一、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是使用成语的前提。

成语虽然短小精悍,但其内涵却往往十分丰富。

因此,我们在使用成语时,应该先通过查阅词典或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确保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只有理解了成语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意思,避免出现与原意相悖的情况。

例如,在描述人物个性特点时,可以使用成语“一丝不苟”来形容一个做事十分认真、严谨的人。

但如果我们误用成语,可能会导致表达的内容与本意相反,给人产生误解。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确保自己对成语的含义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二、正确运用成语的语境成语的表达需要根据语境来进行,不同的语境会对成语的意义产生不同的解读。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使其更好地与周围的语言环境相协调。

例如,在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使用成语“水落石出”来形容一种情况变得清晰明朗,毫无疑问。

但如果我们将这个成语用于其他语境,可能会引起误解,降低表达的效果。

因此,使用成语时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三、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成语在语法上有一定的特点,掌握了成语的语法结构,才能更好地使用它们。

在成语使用中,一些常见的语法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倒装结构等。

例如,成语“一鸣惊人”中的“一鸣”是主语,“惊人”是谓语。

如果我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改变了语法结构,可能会让人产生困惑。

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语法结构是使用成语的基本要求。

四、避免成语的滥用和重复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过度使用或滥用成语会使文章显得艳俗和不自然。

因此,在使用成语时,我们应该注意适度,避免成语过于频繁地出现。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

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解析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表达简洁、形象的寓意,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理解。

在汉语写作中,正确地运用成语不仅能提升文章的技巧和艺术性,更能增加文笔的韵味与情趣。

本文将就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进行解析。

一、增色添彩成语作为修辞手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鲜明的寓意。

合理运用成语能够为作文增色添彩,使文笔更加优美、生动。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写到“和风拂面,花开满园,草木吐绿”的时候,可以适当使用“春风得意”这个成语。

这样不仅增加了作文的艺术性,也表达了春天给人的愉悦和活力。

二、深化含义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寓意,能够在文章中通过对比、metaphor 情景对比等方式,深化作品的含义。

以“覆水难收”为例,这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句话。

“覆水难收”常用来比喻事情处理不当,后患无穷。

在一篇写人心难测的文章中,可以运用这个成语来暗示人心复杂的特点,同时深化了主题的含义。

三、烘托氛围正确运用成语能够有效烘托文章的氛围,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通过选用恰当的成语,能够使写作更具感染力。

比如,在描述恐怖气氛的惊悚小说中,可以使用“不寒而栗”、“鬼魅缭绕”等成语来烘托气氛,使读者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背后的惊悚。

四、雕琢细节运用成语还能够精确地描述细节,使文章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在描述周围环境时,可以使用“鸟语花香”来形容一个喧闹的市场场景,使读者清晰地感受到市场的热闹与活力,同时增强了文稿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总之,词语运用成语的寓意与用法在写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正确运用成语不仅能增添文笔的灵动与魅力,更能深化文章的意境与内涵,烘托氛围,细腻地描绘细节。

因此,在写作中运用成语要具体情境和作品主题,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及观赏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题型的解题技巧!“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作为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出错率却极高,很多同学在做题过程中毫无头绪,全凭感觉答题,结果可想而知。

“词语辨析”只能靠死记硬背吗?不,其实这类题也是有技巧的,只要掌握解题方法,答题也可以很轻松!考点归纳词义的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具体语境中词语不同含义的理解;关联词的使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等。

解题思路(1)仔细辨析词语的细微区别,可从使用的范围、场合、程度以及固定搭配等方面考虑。

(2)对于成语,一要了解其意思,二要从其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范围、前后搭配、比喻义、具体语境等方面思考使用的正确与否。

包括准确理解基本义、褒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

基本概念1正确理解词义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

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

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

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2引申和比喻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

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

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

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

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

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

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

3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三种: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褒义词是带有赞许、肯定、喜爱、尊敬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秀美、壮丽、谦逊、刚强等。

贬义词是带有贬斥、否定、厌恶、鄙视等感情色彩的词。

如笨、奸诈、卑劣、渺小等。

成语解释大全

成语解释大全

成语解释大全成语解释大全导言成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语言表达方式。

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短小精悍,充满了智慧和哲理。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被广泛使用,并且具有丰富的意义和深远的含义。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成语,包括其释义、使用场景和相关故事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1. 不可思议- 释义:表示事物超乎常理或人们难以理解,不可思议。

- 使用场景:用于形容令人惊讶、无法理解的事情或现象。

- 例句:他的成功之处真是不可思议,简直就像是个奇迹。

2. 心灵手巧- 释义:指人的手艺巧妙、技能高超。

- 使用场景:用于形容人有很高的技术和手艺,并能够灵活运用。

- 例句:他真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做事效率极高。

3. 心有余而力不足- 释义:指心里有很多打算,但是实际能力不足以实现。

- 使用场景:用于形容人有志向但能力有限。

- 例句:他虽然很有想法,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

4. 开门见山- 释义: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没有拐弯抹角。

- 使用场景:用于形容言辞直接,内容简明扼要。

- 例句:他的演讲很直接,一开口就开门见山,没有废话。

5. 杀鸡取卵- 释义:比喻贪图眼前的小利而破坏长远的利益。

- 使用场景:用于形容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损害长远的前途。

- 例句:这种做法就像杀鸡取卵,短期内可能有好处,但对于长远发展并不利。

6. 路遥知马力- 释义:比喻事情的发展需要时间才能见效。

- 使用场景:用于形容事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等待才能取得成果。

- 例句:现在虽然看不到效果,但路遥知马力,只要坚持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

7. 卧薪尝胆- 释义:原义为古代文人君子为了复兴国家,躺在柴草上就睡觉,用柴草扎去皮肤的酸痛来警醒自己。

- 使用场景: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实现目标,愿意忍受艰苦和痛苦。

- 例句:他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卧薪尝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

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总结语文中,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形式,它们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内涵,广泛运用于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阅读能力都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语文成语的意义和用法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成语的意义成语是一种在特定场景和语境下具有固定意义的词语。

通过掌握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1. 意义的直观理解许多成语的意义可以从字面上直观理解,如“画蛇添足”表示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一箭双雕”表示一举两得、一举两得等。

这些成语的意义往往与其中的字词有关,通过对字面意义的分析,可以迅速理解成语的含义。

2. 比喻和象征意义成语在语言中常用于比喻和象征,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狼吞虎咽”形容吃得非常快、贪婪;“捧心西装”比喻装束整洁得体等。

这些成语通过类比和象征的方式,表达了丰富的涵义。

二、成语的用法成语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通过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有文采和韵味。

1. 赋予语言生动性成语作为语言的一部分,能够赋予语言更多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例如,“一石二鸟”中的“一石二鸟”与“一箭双雕”的说法,都比直接使用“达到双重效果”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2.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成语在文章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表达的层次和深度,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具魅力和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3. 丰富文章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丰富文章的修辞效果。

例如,“形容月亮”可以用“明月如银”、“月白风清”等成语来修饰,使文章更具美感和感染力。

4. 促进阅读理解成语的运用也常见于文学作品中,通过正确理解成语的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同时,正确运用成语也有助于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通过理解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通过灵活运用成语,可以提高文章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与俗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出某种含义或道理。

成语和俗语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丰富语言的表达,还能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一、成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的字序、字数和表达方式,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

它们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和使用,常常携带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成语的正确应用需要考虑语境和语义。

在一些场合,人们常常使用成语来夸张、比喻或描述某种情况。

例如,“亡羊补牢”用来形容事后补救错误的行为,“杯弓蛇影”用来形容对事物过于敏感、多疑的心理等等。

此外,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内涵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这些内涵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加以理解。

例如,“知难而上”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安于现状”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等。

二、俗语的应用与理解俗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用语,它们常常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一种普遍的道理或经验。

与成语不同,俗语可以由2个或3个字组成。

俗语的应用和理解也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俗语通常是根据民间生活、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它们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情景和问题,可以通过俗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熟能生巧”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可以获得技能的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地坚持去做等等。

对于俗语的理解,需要我们熟悉社会常识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许多俗语都反映了民间智慧和价值观,理解这些俗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积极学习和运用俗语,我们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

三、成语与俗语的区别与联系虽然成语和俗语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属于汉语中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功能。

成语的含义及使用

成语的含义及使用

成语的含义及使用本文列举了部分成语的含义和其使用,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1. 一马当先:比喻在众人中率先行动,带头前进。

例句:他在比赛中一马当先,带领队伍获得了胜利。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例句:他本来已经做得很好了,但还是画蛇添足地加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

3. 杯弓蛇影:比喻因为疑虑或恐惧而产生的错觉或误解。

例句:那个小偷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以为是警察,结果惊慌失措地逃跑了,这完全是他杯弓蛇影的结果。

4.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缺乏开阔眼界的人。

例句:他只待在家里看电视,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真是个井底之蛙。

5. 狐假虎威:比喻借助别人的势力来欺压别人。

例句:那个小混混总是狐假虎威地欺负弱小的同学,让人很讨厌。

6. 守株待兔:比喻不劳而获,坐等成功的到来。

例句:他整天无所事事,只是坐在家里守株待兔,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

7. 纸上谈兵:比喻只会空谈理论而不实际行动的人。

例句:他虽然很有学问,但是总是纸上谈兵,从不实践自己的理论。

8. 杀鸡焉用牛刀:比喻用过于强大的手段对付小问题,显得不必要和浪费。

例句:这个问题并不需要那么大的力气解决,杀鸡焉用牛刀呢?9. 自食其果:比喻自己做错了事情,最终要承担后果。

例句:他一直欺骗家人,最后自食其果被家人赶出了家门。

10. 画龙点睛:比喻在文章或艺术品中加上关键性的一笔,使其更加完美。

例句:这幅画的主题是自然风光,画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和恰到好处的色彩运用,最后用一朵花来点缀画面,画龙点睛,使整幅画更加生动。

11. 对牛弹琴:比喻向不懂的人讲解高深的知识或艺术作品,显得白费口舌。

例句:他对那些音乐爱好者讲起了古典音乐,结果他们听得一脸茫然,就像是在对牛弹琴一样。

12.如鱼得水:比喻非常适应某个环境或工作状态,感到非常自在和舒适。

例句:这个画家的笔下,花草树木仿佛是活生生的生物,他画起来就像是和自然融为一体,如鱼得水。

13.浅显易懂:意思是表达或解释的内容简单明了,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成语教程(对外汉语教材.语汇与文化)

成语教程(对外汉语教材.语汇与文化)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成语在汉语词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更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成语对于学习汉语和了解我国文化都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介绍成语的概念、特点、来源和使用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一、成语的概念成语是指在汉语中经过长期的使用,具有一定含义的固定词组。

它是由汉字组成的,每个成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但也有三个或五个字的成语。

成语可以用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也可以用来描绘一些具体的事物或场景。

二、成语的特点1. 文化内涵丰富:成语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我国人对生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2. 表达方式独特:成语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它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形象性。

3. 使用频率较高: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广泛,成为了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历史故事:许多成语都源于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故事或典故,这些故事经过长期的传播和演变,成为了后人引用的成语。

2. 文学著作:许多成语出自古代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很大,其中的一些成语也因此被广泛使用。

3. 民间传说:一些成语源于民间传说或民间智慧,这些成语传承了民间智慧和文化传统。

四、成语的使用方法1. 在表达中引用:成语可以用来丰富语言表达,使文辞更加优美、形象。

2. 在写作中运用:在文章或诗词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3. 在日常交流中运用:在日常交流中,适当地引用成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五、成语的学习方法学习成语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学习: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许多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2. 多加积累、多加应用:学习成语需要多加积累,多加应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语文课成语的使用与理解语文课是学生们熟知的一门课程,而成语的使用与理解是语文课中的重点之一。

在学生们学习成语的过程中,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包括成语的来源、意义等。

本文将探讨成语的使用与理解。

一、成语的来源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文化现象,是汉语中最重要的修辞之一。

成语的来源相对复杂,常常与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有关。

据历史记录,早期的成语较为简单,如“东西南北”、“十步之内必有桥”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语不断发展,逐渐演变成与时代背景相关的复杂词语,如“铁饭碗”、“两面三刀”等。

二、成语的意义成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内涵,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语言的特点。

成语中的字词通常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熟练掌握成语的使用和理解对于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有重要帮助。

例如,成语“画蛇添足”就是教导人们“不要做无用功”,“龙飞凤舞”则指人们的舞姿优美动听。

三、如何学习成语学习成语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方法,首先建议进行分类词汇学习,把成语分为固定用法、故事类、象声词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词性和用法。

其次,建议学习成语的来源和典故,了解成语所代表的意义,熟练掌握成语的基本语义。

最后,练习成语的运用,例如写成语故事、填空练习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和理解。

四、成语运用的误区在使用成语时,有些错误需要避免。

首先,不要滥用成语,否则会影响文章的连贯性和表达能力。

其次,在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成语所代表的含义是否与上下文一致,以免造成内容上的偏差。

最后,不要完全依赖成语,必须在成语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将它们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五、结语成语的使用与理解是语文课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成语,不仅可以加深对汉语文化和语言的理解,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我们需要掌握好成语的来源、意义和运用误区,从而在实际运用中发挥最佳作用。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理解与运用

成语专题:成语理解与运用一、成语常见误用类型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约定俗成的,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例如:(1)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分析]“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由于有这样的语境干扰,考生容易以误为正,掉进陷阱也就在所难免。

(2)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分析]事情在将近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这是成语“功败垂成”的意思,常含惋惜意味。

“垂”是接近之意,这是准确理解该成语时不可遗漏的一个关键字。

但大多数考生恰恰忽视了这个关节点,只注意了其他三个词,这样,该成语在他们的眼里就成了“成功”“失败”的意思。

此处的陷阱,极具迷惑性。

(3)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分析]句中的“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而本句句意是指消费者利用厂家竞相降价的机会得到实惠。

所以,也犯了曲解词义的错误。

这是成语题中最常见的错误类型。

2.错用对象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他用。

例如:(1)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分析]句中的“美轮美奂”,语出《礼记·檀弓下》。

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高大华美,多用于赞美新屋。

此句中用来赞美“花鸟虫兽、人物形象”,属于对象误用。

成语用法知识点

成语用法知识点

成语用法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精炼的语言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意义。

掌握成语的用法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用法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成语的使用。

一、成语的基本用法1.比喻与象征:成语通常通过比喻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情感,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珠联璧合”比喻完美搭配。

2.惯用搭配:成语在使用时常常需要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形成固定的表达方式。

例如,“拔苗助长”中的“拔苗”不可分开,表示过早地干预可能适得其反。

3.修辞手法:成语在修辞上有时可以起到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例如,“如雷贯耳”中的“如雷”形容声音之大,加强了形象的描述。

二、成语的常见用法1.用于修饰名词:成语可以用来修饰名词,起到形象生动的描述作用。

例如,“一针见血”中的“见血”修饰“一针”,形容直截了当。

2.用于比较、对立:成语可以通过比较、对立的方式来表达出事物的特点和差异。

例如,“才高八斗”中的“才高”和“八斗”形成了对比,强调才华出众。

3.用于警示、劝导:成语常常可以用来警示、劝导他人,通过成语的形象表达方式来加强语气和效果。

例如,“守株待兔”告诫人们要主动积极,不可过于依赖外在机会。

4.用于叙述、解释:成语也可以用来叙述事情的经过和解释一些现象或原因。

例如,“一曝十寒”的成语,可以解释一时得意忘形的后果。

5.用于标题、引语:成语也经常可以用作文章的标题或者引语,突出主题和点明观点。

例如,“忍辱负重”可以作为一个文章的标题,引发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思考。

三、成语的运用技巧1.用多义成语:多义成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灵活运用,增加语言表达的变化和丰富性。

例如,“兵强马壮”可以表达军队的实力,也可以用来形容身体健壮。

2.陈述与反问:在句子结构上,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加强陈述的语气,也可以用于反问,增强反讽的效果。

例如,“一败涂地!”表示完全失败,“一事无成?”表示事情没有任何成果。

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

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

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语言形式,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不仅能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他们对文化传统的认同感。

本文将介绍如何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成语,提升语言能力。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成语作为汉语的特殊表达形式,往往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孩子理解成语的首要任务是让他们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在进行成语教育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通过讲故事、看动画、观看舞台剧等形式来引导孩子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寓意。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启发孩子们联想和思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二、注重成语的课堂运用在教育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的过程中,注重成语的课堂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成语接龙、成语填空、成语猜谜等,促使孩子们在活动中运用成语,培养他们对成语的敏感性和应用能力。

同时,还可以利用故事、卡片、图片等教具进行互动教学,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成语的魅力,提高他们运用成语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使用成语要帮助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还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成语。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们置身于具体的环境中,感受成语的使用场景。

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剧本表演,让他们在表演中运用成语,模拟真实的使用情况,培养他们的成语运用能力。

四、培养孩子对成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热爱成语,就需要培养他们对成语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材、趣味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们对成语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

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孩子理解和使用成语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还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父母和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使用成语,并向孩子们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

成语用法详解知识点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并具有固定的词义和惯用的搭配。

成语广泛应用于汉族文化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语的使用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一、成语使用方法1.理解成语的意义:在正确使用成语之前,首先需要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往往由两个或以上的字组成,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整个成语的意义通常与字面意思不完全一致。

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成语的出处、来源和用法来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例如,成语“画龙点睛”字面上意思为在画龙时点亮龙的眼睛,但实际意义是在文章或作品中加入一句关键的话语,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

2.正确运用成语:成语往往有固定的搭配和用法,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遵循成语的惯例。

不能随意改变成语的语序或成分,否则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发生变化。

例如,成语“班门弄斧”指的是老师傅在木匠班门口摆弄斧子,意思是用自己的斧头在专业方面向专家炫耀。

如果将“班门”改成其他地点,或者将“弄斧”改成其他动作,就无法表达成语原本的意义。

3.恰当使用成语:成语虽然有一定的表达效果,但并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

在正式的场合或者严谨的文体中,使用成语要谨慎。

在口语交流、幽默或者故事情节中使用成语则更为合适。

例如,在正式的商务会议中使用成语可能会显得不够正式和严肃,而在家庭聚会或者友好交流中使用成语则可以增加趣味和交流效果。

二、成语的相关知识点1.成语的来源:成语的来源通常有四种,分别是《诗经》、《论语》、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

其中,《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里面留下了许多成语的雏形。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的一些经典语句也被后人发展成了成语。

2.成语的用法:成语可用于修辞、比喻、点题、判断、议论等方面。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声势,使语言更具韵味。

3.成语的分类:成语按照词义可以分为形容词成语、动词成语、名词成语等,其中形容词成语最为常见。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成语解读的技巧与方法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成语是中文语言中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简洁而形象的字词组合,传递着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形象。

然而,由于成语的特殊性,很多人在阅读和理解成语时常常感到困惑。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成语解读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轻松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一、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典故是理解成语含义的重要基础。

成语来源于历史、文学、传说等各个领域,它们都有着特定的背景和故事。

通过了解成语的来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例如,成语“画蛇添足”源于一则故事,告诉人们不要多此一举;成语“打草惊蛇”则源于《战国策·赵策一》中的故事,意味着做事要谨慎小心。

二、寻找成语的上下文语境在阅读成语时,了解成语所在句子或语篇的语境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分析成语所处的上下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时,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读。

例如,成语“一毛不拔”可以表示人吝啬小气,也可以表示人非常大方,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会有所变化。

三、注意成语的形象比喻和修辞手法成语通常采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在理解成语时,我们可以通过抓住其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推测其含义。

例如,成语“亡羊补牢”中的“亡羊补牢”就是一种典型的比喻手法,意味着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补救。

成语“杯弓蛇影”中的“杯弓蛇影”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比喻人过于敏感和多疑。

四、善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在学习和使用成语时,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是我们的好帮手。

现在有很多成语词典和成语查询网站,可以帮助我们查找成语的解释、来源和用法。

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成语,并且及时解决我们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积累和运用成语最后,要想熟练掌握成语的含义与用法,积累和运用是必不可少的。

在日常学习和阅读中,我们应该多花些时间注意观察和记忆成语,积累一定量的成语词汇。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我们适当地运用成语,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增加文章或对话的韵味。

成语的意义与运用

成语的意义与运用

成语的意义与运用主题:成语的意义与运用引言:成语是我们汉语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概括了丰富的思想和生活经验。

学习和运用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本教案将通过分析成语的意义和运用,帮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认同。

一、什么是成语成语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特殊词语形式。

它由两个或多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词序和特定的意义。

成语通常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性。

二、成语的意义1. 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意义,通过掌握其背后的典故、故事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2. 通过成语的意义,我们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智慧和道理,例如“一失足成千古恨”告诫我们要谨慎行事,“强弩之末”告诫我们要善待身体健康。

3. 成语的意义也可以引发联想和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某些抽象的概念和内涵。

三、成语的运用1. 成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通过正确运用成语,我们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提升沟通能力。

2. 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加吸引力和阅读的趣味性。

3. 成语也是诗词的常用语言元素之一,在欣赏和创作诗词时,恰当地使用成语有助于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四、学习成语的方法1.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了解到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和典故,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

3. 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学习一到两个成语,积累成语词汇量。

4. 运用成语写作和口语表达,不仅可以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活动与任务1. 分组小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义和用法。

2. 成语速记挑战:教师提供一系列成语,要求学生尽快写出成语的意思。

比较答案,加深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3. 创作成语故事:让学生自由组合成语,编写成一个小故事。

通过故事的创作,理解成语的意义和运用。

4. 成语接龙游戏:教师给出一个成语,学生要根据意义和字音接下去的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课题: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明确高考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B、D级)
二、讲解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的方法
1. 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2. 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3. 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
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
③褒贬色彩不同的
4. 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
三、巩固练习
执教人:陈琳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成语的理解和使用
一、理解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

(4)(7)(13)(19)(22)(27)
屡试不爽:爽,差错。

多次试验都不错。

间不容发:间jiàn,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不足为训:训,教导、规范。

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

大方之家:大方,专指学者、内行人。

身体力行教学相长不速之客素不相能不齿于人
曲突徙薪首鼠两端夜阑人静因人成事醍醐灌顶
二、在理解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

(16)(45)
方枘圆凿zuò:方榫头,圆榫眼,两下里合不起来。

比喻两者格格不入。

和盘托出:原意是端东西时连盘子都托出来。

原来比喻毫不保留地全都拿出来。

后来比喻毫不保留地说出实情。

李代桃僵:僵,干枯。

原意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来比喻兄弟间互爱互助。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登堂入室:堂,正房。

室,内室。

进了正房又入内室。

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振聋发聩: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都受到振动。

比喻言论激昂,使糊涂麻木的人清醒。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几乎要把耳朵震聋了。

)
三、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
1. 形相近而义不同的(24)
骇人听闻:骇,惊吓。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耸人听闻:耸,惊动。

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鞭长莫及:莫,不。

及,到。

原意是鞭子虽长,却不能打到马肚子。

后比喻相隔太远,统治或影响的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莫,不能。

及,到。

原意是望着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

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心驰神迷: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

形容一心向往。

2. 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35)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

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态度冷静,不感情用事。

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例1.如果你们坚持与人民为敌的政策,,制造事端,还有什么铸剑为犁的余地吗?
体无完肤: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都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厉害。

遍体鳞伤:浑身受伤,形容受伤很重。

皮开肉绽:形容伤势很重,多指受残酷拷打。

例2.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备受折磨,浑身被打得。

3. 褒贬色彩不同(5)(6)(32)(37)
半斤八两──平分秋色处心积虑──殚精竭虑
弹冠相庆耿耿于怀侃侃而谈
始作俑者满城风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4. 弄清适用范围和使用对象(18)(42)
狼狈为奸:一般用于两个或两群人,不用于一大批坏人。

朋比为奸:不但可用于两个坏人,也可用于一大批坏人。

例3.这伙人,干尽坏事。

息息相关:息,呼吸。

呼吸也相互关连。

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

戚,忧愁、悲哀。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一般用于人与人或团体与团体之间。

例4.我们的搞日战争需要各国人民的援助,他们也一定会援助我们,因为他们和我们是。

蓬荜生辉:只适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者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时所用的谦词。

四、符合语法规则或逻辑关系(9)(10)(17)(28)(31)(36)
高三语文复习资料
成语误用45例
1. 这一发生在二十世纪的食人事件,真是耸人听闻,令人难以想象。

2. 香港卫视中文台节目经营部的两位主任看罢样片后惊喜地说:“我们以往买的大陆片都太沉重、太伤感,今天这个《我爱我家》真是让人焕然一新。


3. 但是,责任编辑只能对文字部分负责任,至于书籍的印刷质量,他就望尘莫及了。

4. 如果说白昼的留园美仑美奂,那么夜色下的留园更是妙不可言。

5. 一个人打了草稿,大家来评价和修正,即使后来的形态与初始大异,始作俑者仍然功不可没。

6. 王小明同学总是心直口快,党同伐异,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7. 爸爸妈妈在亲朋面前总爱说我的成绩不好,真使我勉为其难,面子上过不去。

8. 1997年黄河出现两次断流,这是大自然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9.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他们相敬如宾,互相鼓励,在他的文章中说:“他不仅分担了我的痛苦,还给了我不少安慰和鼓励。


10. 这两个萍水相逢的老朋友就在菜馆里畅谈起来了。

11. 我国粮食发展的前景是严峻的,人们决不可漫不经心。

12. 为了搜集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她和同事们一道,又快马加鞭地采访了许多烈士的家属。

13. 我本来就对那里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14. 小伙子正当豆蔻年华,怎么这样浪费青春呢?
15.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16. 泥浪的拍击,龙头的扑撞,使两岸发出振聋发聩的巨响。

17. 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

18. 王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抓好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19. 这篇文章内容平淡,语病百出,简直是不刊之论,怎么能在我们杂志上登载呢?
20. 他们俩可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相勾结,干了不少坏事。

21. 这种人志大才疏,嫌基本技能训练没意思,总认为是小事而趋之若鹜。

22. 公园里面摆放着各种盆栽菊花,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23. 过去,他俩好得不可开交,但现在却渐渐形同路人。

24. 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要付出艰辛劳动的,没有一挥而就的捷径可走。

25.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26. 张成同志不幸被俘,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机密。

27. 婚后,他俩有一段相濡以沫的恩爱生活。

28. 战士们趴在堑壕沿上,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29. 蒋介石政府一心一意打了十年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30. 只要你能身临其境为了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责备了。

31. 实习老师沉默寡言,他的大学生活虽然充实,他的人生之路却饱经沧桑。

32. 鲁迅先生曾鼓励那些自惭浅薄的青年,不要一遇上侃侃而谈的学者就被对方吓倒。

33. 对于这个问题,采取似是而非的态度是不负责任的。

34. 她是我班的歌手,唱起来是那么地娓娓动听。

35. 他一个人坐在屋子里心平气和地重新考虑同志们给他提的意见。

36. 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于自己的成就。

37. 敌人被战士们打跑了,但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决一死战。

38. 房租、邮费、电话费等,每个月都要近千元,若再开展活动,开支更是左右为难了。

39. 在正常写作中,文不加点,只能使意思变得模糊,并可能使正确的意思变得不正确。

40. 我相信他说的话是真实的,为什么要怀疑别人而自寻烦恼、杞人忧天呢?
41. 有人说他们两人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42. 我们商店里的各种商品,虽然说不上汗牛充栋,但也有一个不少的数目。

43. 对这个小小的损失,只能说是功亏一篑,收获还是主要的。

44. 他家里有钱,为人又很慷慨,真是大方之家呀!
45. 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到军属大妈家,登堂入室打扫房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