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最新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最新岩石力学复习资料

9. 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法向变形与结构面的哪些因素有关?

答: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法向变形与岩石强度、结构面粗糙性和法向力有关。

10.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尺寸效应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结构面试块长度增加,平均峰值摩擦角降低,试块面积增加,剪切应力呈现出减小趋

势。此外,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结构面尺寸的增大,达到峰值强度时的位移

量增大;(2)试块尺寸增加, 剪切破坏形式由脆性破坏向延伸破坏转化;(3)尺寸增加,

峰值剪胀角减小,结构面粗糙度减小,尺寸效应也减小。

12.具有单结构面的岩体其强度如何确定?

答:具有单结构面的岩体强度为结构面强度与岩体强度二者

之间的最低值。结构面强度为:

σ1 = σ 3 +

2 ? (C j + σ

3 ? tg φ j )

(1 - tg φ j ctg β ) ? sin 2β

岩体强度为:

σ =

1 + sin φ σ +

2 ?C ? cos φ 1 - sin φ

3 1 - sin φ

1

18.岩体质量分类有和意义?

答:为了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能区分岩体质量的好坏和表现在稳定性上的差别,需要对岩体

做出合理分类,作为选择工程结构参数、科学管理生产以及评价经济效益的依据之一,也是

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方面的基础性工作。

19.CSIR 分类法和 Q 分类法各考虑的是岩体的哪些因素?

答: 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是由岩体强度、RQD 值、节理间距、单位长度的节理条数及地下水5种指标分别记分,然后累加各项指标的记分,得出该岩体的总分来评价该岩体的质量。

CSIR=A+B+C+D+E+F

A——岩体强度(最高15

分);

B——RQD 值(最高分 20

分);

C——节理间距(最高分 20

分)

D——单位长度的节理条数

(最高分 30 分)

E——地下水条件(最高分

15 分)。

F——节理方向修正分(最低-

60,见表 2-17b)

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

由 Barton 等人提出的分类方法:

Q=RQD

?

J r

?

J

w J n J a SRF

考虑因素: RQD——岩石质量指标;J n——节理组数;J r——节理粗糙系数;J a——节理蚀变系数; J w——节理水折减系数;SRF——应力折减系数。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试件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破坏时,在试件中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

导致岩石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3)拉伸破坏,破坏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拉强度,导致岩石受拉伸破坏。

8、 劈裂法实验时,岩石承受对称压缩,为什么在破坏面上出现拉应力?绘制

试件受力图说明劈裂法试验的基本原理。

答:由弹性理论可得出在对径压缩方向上,圆盘中心线平面内(y 轴)的应力状态为

σ = - 2 ? p

x

π ? D ? t

σ

= - 2 ? p ( 1 + 1 ) - 2 p

y

π ? t r 1 r 2 πDt

在圆盘中心点,r 1+r 2 = D, r 1 = r 2 = D/2

则, σ x =σ t = 2p/(d π t )

σ y =σ c = 6p/(d π t )

在对径压缩时圆盘中心点的压应力值为拉应力值的 3 倍,而岩石的抗压强度是抗拉强度的

5~20 倍。岩石在受压破坏前就被抗拉应力所破坏。所以破坏面上出现拉应力破坏。P ——

试件劈裂破坏发生时的最大压力值;

D ——岩石圆盘试件的直径;T ——岩石圆盘试件的厚度

9、 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实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

线?

答: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破坏后的

强度与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由于材料试验机的刚度小,在试件压缩时,其支柱上存在很

大的变形和变形能,在试件快要破坏时,该变形能突然释放,加速试件破坏,从而得不出

极限压力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11.在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发生哪些变化?

答:三轴压缩条件下,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31、1-32所示,围压对岩石变形的影响主要有:

(1)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2)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破坏时,岩石的变形显著增加;

(3)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弹性极限显著增加;

(4)随着围压(σ2= σ3) 的增大,岩石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岩石

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弹脆性---弹塑性---应变硬化。抗压强度显著增加;

1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的?

答: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度、加载速度、风化程度及围压。

(1)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1)连结作用:束缚在矿物表面的水分子通过其吸引力作用将矿物颗粒拉近、接紧,起连接作用。

2)润滑作用:由可溶盐、胶体矿物连接的岩石,当有水入侵时,可溶盐溶解,胶体水解,导致矿物颗

粒间连接力减弱,摩擦力减低,从而降低岩石的强度。

3)水楔作用:当两个矿物颗粒靠得很近,有水分子补充到矿物表面时,矿物颗粒利用其表面吸附力将水分子拉倒自己周围,在两个颗粒接触处由于吸着力作用使水

分子向两个矿物颗粒之间的缝隙内挤入,这种现象称水楔作用。(a)使岩石体积

膨胀,产生膨胀压力 (b)水胶连接代替胶体连接产生润滑作用,降低岩石强度

4)孔隙压力作用:岩石受压时,岩石内孔隙水来不及排出,在孔隙内产生很高的孔隙压力,降低了岩

石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了岩石的抗剪强度。

5)溶蚀-潜蚀作用:岩石中渗透水在流动过程中可将岩石中可溶物质溶解带走,从而使岩石强度大为

减低。

(2) 温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如图 1-39 所示。随着温度的增高,岩石的延性加大,

屈服点降低,强度也降低。

(3)加载速度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加载速率越快,测得的弹性模量越大,获得的强度

指标越高。ISRM(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建议的加载速率为 0.5~1Mpa/s。

(4)围压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强度和弹性极限都有显著

增加。

(5)风化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

a)降低岩体结构面的粗糙程度并产生新的裂隙,

岩石在化学风化过程中,矿物成分发生变化,岩体强度降低。

表示岩石力学性质的指标包含哪两类?解释各自的物理意义。

1.岩石的强度:岩石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岩石的变形:岩石在各种载荷作用下,首先发生的物理现象是形变。

1岩体结构类型有哪些?

按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形式,尤其是结构面性状,可将岩体划分如下结构类型:①整体块状结构,包括整体(断续)结构、块状结构和菱块状结构;②层状结构,包括层状结构和薄层(板状)结构;③碎裂结构,包括镶嵌结构、层状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④散体结构,包括块夹泥结构和泥夹块结构;⑤块状结构等。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

4.地应力测量方法分哪几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哪里?每

类包括那些主要测量技术?

答:依据测量基本原理的不同,可将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法和间接

测量发两大类。

直接测量法是由测量仪器直接测量和记录各种应力量,包括:扁千斤顶法、水力致裂

法、刚性包体应力计法和声发射法。

间接测量法是借助某些传感器或某些介质,测量和记录岩体中某些与应力有关的间接

物理量的变化,如岩体中的变形和应变,然后由计算公式求出原岩应力值。包括:套孔应

力解除法和其他的应力应变解除法以及地球物理方法等。其中套孔应力解除法是目前国内

外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5.简述水压致裂法的基本原理。

答:(1)测量原理:由弹性理论可知,钻孔位于无限岩体,受到二维应力场(σ1,σ2)的

作用时,在钻孔周围的应力为:

σ θ=σ 1+σ 2-2(σ 1-σ 2)·cos2θ(1)

σ r=0 (2)

σ θ——钻孔周

边的切向应力;

σ r——钻孔周

边的径向应力;

θ ——周边一点

与σ 1轴的夹

角。

当θ =0 时,σθ取最小值,σθ =3σ2-σ 1

在孔内加入压力 P i,当 P i超过孔壁处的最小压应力和岩体的抗拉强度之和时,孔壁就会破

裂,此时,在θ =0 的方向,即σ1轴的方向会产生裂隙,即:

P i=3σ2-σ1+T (3)

如果继续加压,直到裂隙深度达到 3 倍孔径时,此时已接近原岩应力状态,停止加压,保持压力恒定,将该恒定压力记为 P s,则由图 3-7 可见,P s与σ2相平衡,即

P s =σ 2 (4)

只要测量出岩体的抗拉强度 T 和记录的 P i和 P s就可由(3),(4)式求出σ1和σ2。

这样就可得出σ1和σ2的大小和方向。

如果孔内有裂隙水压 P0,则(3)式变为:

P i=3σ2-σ1+ T - P0 (5)

在不测试岩体的抗拉强度条件下,通过增加一个环节,即可求出σ1和σ2。在初始裂隙产生后,将水压卸除,使裂隙闭合,然后再重新向封隔段加压,使裂隙重新打开,记录裂隙重新开时的压力 P r,则有:

P r=3σ2-σ1 - P0 (6)

由(5)和(6)式,可求出σ1和σ

2。

6.简述水压致裂法

的主要测量步骤。

7.答:(1)测量步骤

(a)打钻孔到准备测量应力的部位;并将钻孔中待加压段用封隔器密封起来;

(b)向隔离段注入高压水,记录孔裂开时的压力值 P i,继续加压,直到裂隙扩张到孔径的 3 倍,关闭高压水

系统,保持水压恒定,此时的应力为关闭应力,记为 P s,最后卸压,使裂隙闭合,此时孔内压力为 P0。

(c)重新向密闭段注入高压水,使裂隙重新打开,记录裂隙重新打开时的压力 P r,和随后的恒定关闭压力 P s,

其孔内压力时间曲线如图 3-9。

(d)将封隔器卸压,从孔中取出,

(e)用摄象机记录孔内的水压致裂裂隙,天然节理、裂隙的位置、方向和大小。

9.简述套孔应力解除法的基本测量原理和主要测试步骤。

答:全应力解除法(套孔应力解除法)

简论岩石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发展战略

简论岩石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发展战略 近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十余年,无论国内和国外,岩石力学及其工程应用获得了突 飞猛进的发展,学术交流空前活跃,许多相邻学科的工作者被吸引到岩石力学领域中来.一方面,岩石力学的许多分支领域得到不同程度的探索和发展;另一方面,岩石力 学与其相邻学科的相互结合也在向纵深发展.这当然是很可喜的. 当前岩石力学的主要成就似可归纳如下: ——开展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经验数据,并丰富了岩石 力学模型的研究: ——开展了岩石力学的大量的数值分析计算工作,积累了大批计算软件,可以考虑 岩石的弹性、塑性、粘性和断裂等各种特性的多种情况; ——发展了现场观测和监测技术,为工程的安全和岩石力学理论的检验,提供了相 当坚实的物理基础; ——发展了岩石力学模型试验和模拟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试验),为探索天然岩 石的整体特性作出了有意义的努力; ——拓展了岩石力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例如水利工程风险分析中的水库诱发 地震预测问题,核电站的环境分析中的核废料的储存和处理问题,都被包括在岩石力学 研究范围之内. 岩石力学的研究现状表明,它的确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不认真研究改进,最终将会阻碍岩石力学的进一步发展。 首先,目前岩石力学研究工作,绝大多数只限于天然岩石的单项研究,这种研究虽然是非常需要的,但必须与天然岩石的整体特性的研究结合起来.这是因为局限于天然岩石的单项研究.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岩石在天然状态下的整体性质,因为后者并不是前者的简单的叠加.很遗恨,这方面并没有获得完满的解决,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计算参数的取得,目前多只凭经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准则可供遵从. 共次.岩石不能只认为是单相(固相)的,从这一点出发而建立的岩石力学模型当然是不完善的(尽管当前的研究成果多是如此).因为这与事实不符.天然岩石是一种三相(固相、液相和气相)介质,虽然有时可以当作单相介质来考虑而没有太夹的误差, 但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以这样做的.例如水工建设和水下探矿中,大多数场合是不能忽视水的作用的;在油气田开发中,还必须进一步考虑气相的作用. 第三,目前研究岩石静力学方面的多,研究岩石动力学方面的太少.不仅因为工程上常常遇到动力学问题,例如爆破,振动、地震等,而且有许多课题,表面上看似乎是可以当作静力学问题来研究,实际上却是与动力学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岩质边坡的失稳,就是一个由静态转化为动态的问题。Vajont滑坡直到现在还被人们所研究,就是因为这一滑坡为什么会有这样高速滑落问题一直没有获得很好解决的原故. 第四,坦率地说,目前岩石力学的研究,还没有真正走到工程设计中去.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重要韵是,没有能够发展出一整套岩石工程技术与方法供工程设计人员应用,因而还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套技术和方法显示出自己特有的优越性来.岩石力学的工程应用不够这一不足之处,直接危及岩石力学向纵深发展.因为岩石力学的工程应用的广泛深入,反过来会促进岩石力学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因此,岩石力学及其工程应用的发展战略,笔者认为,必须按照天然岩石的实际情况,并服务于工程建设的需要这一基本原则来进行. 例如,天然岩石不仅是多相的,而且是处在一种系列状态中:在地表,它受风化和众多裂隙切割而多处于松散状态,普氏理论适用这种情况;在较浅处,主要受裂隙控制,因而

岩石力学研究进展报告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1 引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岩石力学是一门内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本报告主要对分形岩石力学、块体岩石力学、断裂与损伤岩石力学和岩石细观力学四部分的研究新进展做简要报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最近导师安排的任务非常多,而且要准备英语和政治期末考试),每部分内容除第一大段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外,只对近几年的三篇比较好的文献做分析说明,包括两篇中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学术论文,这12篇学术论文我都比较仔细的看了。以后若有机会和时间,我会在导师和各位老师同学的不吝赐教下,努力做岩石力学的创新性研究,届时会在文献综述部分查阅和介绍更多最新以及更优秀的文献。 2 分形岩石力学 从古至今,岩石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工程材料,它是由矿物晶粒、胶结物质和大量各种不同阶次、不规则分布的裂隙、薄弱夹层等缺陷构成,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高度复杂的孔隙体。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人们尝试用各种数学力学方法研究和描述岩石复杂的自然结构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了多种岩石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创造了条件。19世纪70年代Mandelbrot创立分形几何学,提出了一种定量研究和描述自然界中极不规则且看似无序的复杂结构、现象或行为的新方法,从此分形几何学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且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也有很巧妙的应用。19世纪80年代,分形几何学开始应用于岩石力学研究,开始形成分形岩石力学这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人们逐渐发现岩石力学领域中的分形现象相当普遍,不仅岩石的自然结构性状、缺陷几何形态、分布以及地质结构产状、断层几何形态、分布都观察到分形特征或分形结构,而且岩石体强度、变形、破断力学行为以及能量耗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第六章 地下工程灾害预报与防治

第六章地下工程灾害预报与防治 第四节、岩爆发生的现象、机理与防治 一、岩爆发生的现象 岩爆是矿井进入深部开采以后更容易遇到的严重的灾害之一。 有记录的岩爆发生的历史 我国岩爆发生的基本情况 岩爆是岩石动力破坏的一种特殊形式 采矿引起岩石破坏的主要形式 1、岩块的冒落或坍落 原因:采矿导致节理岩体的松动。危害:砸伤作业人员、损坏支护。 2、松散岩层变形 原因:在强大地应力作用下,松软岩体的明显变形。危害:损坏支护,改变巷道断面和形状。 3、凿岩爆破等动载荷下的破坏; 4、岩爆、煤与瓦斯突出等动力现象 岩爆发生的一些实例 岩爆的危害:造成人员设备的巨大损失并引起作业人员的恐慌。 岩爆与通常的岩体破坏现象的区别 通常的岩体石破坏发生时的主要现象:1、通常的岩石破坏不会有猛烈的声响和(大量)能量的瞬间释放;2、破坏过程缓慢;3、要进一步施加外载或做功才能发生破坏;4、比较容易预报。 岩爆发生的现象和特点:1、破坏范围大、能量大;2、无明显前兆的情况下,自行发生破坏,难以预报;3、破坏时可以有巨大声响,破坏及其迅速;4、小扰动下会引发岩爆;5、岩爆有滞后发生的现象;6、岩爆引起的岩体突然破坏不需要外界向系统进一步输入能量,因此与爆破载荷引起的岩体动力破坏有实质区别。 岩爆发生的初步的定义(从现象上): 岩爆是岩石(体)猛烈破坏并释放大量能量的现象。 岩爆是岩石(体)的一种特殊的破坏形式,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岩爆不能简单地等同与岩石的破坏; 2、岩爆所表现出的岩石破坏的动力性,不同于爆破引起的岩石动力破坏。 问题与思考:岩爆与普通岩石破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某一现象所特有的某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学科的对象。”(毛泽东《矛盾论》) 库克认为:“岩体发生破坏,引起矿体—围岩力学系统平衡状态破坏时,若其释放的能量大于消耗的能量,将产生岩爆。” 岩爆与通常岩石破坏的本质区别在于:1、破坏的突然性;2、破坏过程中有多余的(有时是大量的)能量释放。 二、经典力学关于非稳定平衡和突然破坏的研究 1、压杆失稳

岩体力学的发展展望及发展方向

岩体力学的发展展望及发展方向 张永伟学号:201020407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和由它组成的地质体在外力作用下力学行为的一门应用固体力学学科。岩体力学是在岩石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的年轻的学科,特别是在中国前景广阔,“岩石力学的未来在中国”。 岩体力学作为岩土工程三大基础学科(岩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学)之一,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岩体力学问题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例如:英吉利海底隧道,日本青函海底隧道,美国赫尔姆斯水电站地下厂房,加拿大亚当贝克水电站地下压力管道,巴西伊太普水电站,尼亚加拉水电站,以及我国葛洲坝水利工程等的新建,都提出了许多岩体力学方面的棘手问题,而这些问题对工程的进行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岩体力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工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一、岩体力学的发展 岩体力学是在岩石力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一般认为它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主要标志是1957年法国的J.Talobre 所著的《岩石力学》的出版,以及1962年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的成立。岩体力学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一)连续介质岩石力学阶段。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至20世纪60年代为岩体力学的产生与早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人们仅简单地将岩体看作一种连续介质材料,利用固体力学理论进行岩体的力学特性分析,将岩体力学等同于材料力学,处理实际问题主要靠经验,往往效果较差。(二)裂隙岩体力学阶段。

大约在20世纪60-70年代,国际上正式将裂隙岩体的力学性质研究作为岩体力学的一个中心课题,并且提出了(碎裂)岩体力学概念,将岩体力学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裂隙岩体力学阶段。(三)岩体结构力学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人们提出了“岩体结构”的概念,及至70年代中期“岩体结构”便在岩体力学研究中起指导作用,并且由此诞生了“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命题。(四)地质工程岩体力学阶段。随着各种大型或特大型岩体工程的兴建,例如超过300 m的高坝及跨海大桥或其他高架工程等,它们的规模、形状、分布及组合等变化很大,往往引出不少岩体力学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又涉及到很多地质问题,有时可能关系到面积超过十平方公里、深达几公里的地质体。而今的岩体力学与地质研究工作密切相关,必须是多学科协同操作,方能有所作为。因此岩体力学的发展进入地质工程岩体力学阶段。 二、岩体力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今年舟曲泥石流地质灾害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地质灾害的重视。 岩体力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作为研究方向,开展崩塌、滑坡、泥石流和采空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方面的研究,是岩体力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对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防治等都需要岩体力学的知识和手段。 对于山东省而言由于地下采矿而产生的采空地面塌陷,近几年频

东北大学岩土力学考试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岩石力学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 B 卷(共 6 页) 一、 1、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 B )。 (A)岩石就是岩体(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 (C)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流变性质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 B )因素有关系的性质。 (A)强度(B)时间(C)载荷大小(D)材料属性 3、比较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大小为( C )。 (A)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B)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C)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4、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为( B )。 (A)地下水(B)结构面(C)构造应力场 5、巴西试验是一种间接测定岩石( B )强度的试验方法。 (A)抗压(B)抗拉(C)抗剪 6、蠕变是指介质在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的外力作用下,介质的(B )随时间的变化而 增大的现象。 (A)应力(B)应变(C)粘性 7、下列参数不是岩石强度指标的为( A )。 (A)弹性模量(B)内聚力(C)摩擦角 8、在地应力测量中以下那种方法不属于直接测量法(D ) (A)扁千斤顶法(B)声发射法(C)水力劈裂法(D)全应力解除法 9、按照库仑—莫尔强度理论,若岩石强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则岩石破坏时破裂面与最大 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C )。 (A)45°(B)(C)(D)60° 10、岩石质量指标RQD是(A)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和钻孔长度的百分比。 (A)10cm(B)20cm(C)30cm 11、下列关于岩石长期强度S∞和瞬间强度S0的关系正确的是(D)。 (A)S∞>S0 (B)S∞≤S0 (C)S∞≥S0 (D)S∞<S0 12、下列关于库伦强度理论论述不正确的是(B) (A) 库伦准则是摩尔强度理论的一个特例(B)适用于受拉破坏 (C) 适用于岩石压剪破坏(D)适用于结构面压剪破坏 13、关于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论述不正确的是(C) (A)岩石抗压强度为抗拉强度的8倍

岩石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岩石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引言 岩石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岩石的力学以及与力学有关现象的 一门新兴科学。它不仅与国民经济基础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有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也是力学和地学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学科。 岩石力学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洞穴中繁衍生息,并利用岩石做工具和武器,出现过“石器时代”。公元前27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劳动人民修建了金字塔。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人在山区修建了“空中花园”。公元前613-591年我国人民在安徽淠河上修建了历第一座拦河坝。公元前256-251年,在四川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254年左右(秦昭王时代)开始出钻探技术。公元前218年在广西开凿了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筑有砌石分水堰。公元前221-206年在北部山区修建了万里长城。在20世纪初,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建成了北京-张家口铁路上一座长约1公里的八达岭隧道。在修建这些工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一些岩石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岩石力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前后才开始的。当时世界各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岩石力学的研究与实践。岩石力学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界上,并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国际上已建和正建的大坝,高度超过300m,地下洞室的开挖跨度超过50m,矿山开采深度超过4000m,边坡垂直高度达1000m,石油开采深度超过9000m,深部核废料处理需要考虑的时间效应至少为1万年,研究地壳形变涉及的深度达50-60km,温度在1000oC以上,时间效应为几百万年。今后,随着能源、交通、环保、国防等事业的发展,更为复杂、巨大的岩石工程将日益增多。但是,国际上有许多工程由于对岩石力学缺乏足够的研究,而造成工程事故。其中最的是法国马尔帕塞(Malpasset)拱坝垮坝及意大利瓦依昂(Vajont)工程的大滑坡。 马尔帕塞薄拱坝,坝高60m,坝基为片麻岩,XXXX年左坝肩沿一个倾斜的软弱面滑动,造成溃坝惨剧,400余人丧生。瓦依昂双曲拱坝,坝高261.6米,坝基为断裂十分发育的灰岩。XXXX年大坝上游左岸山体发生大滑坡,约有2.7-3.0亿立米的岩体突然下塌,水库中有5000万立米的水被挤出,击起250米高的巨大水浪,高150米的洪波溢过坝顶,死亡3000余人。近年来,虽然岩石力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岩体失稳有关的大坝崩溃,边坡滑动,矿山瓦斯爆炸,围岩地下水灾害等惨剧仍时有发生。诸如此类的工程实例,都充分说明能否安全经济地进行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运用近代岩石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工程上的问题。当前世界上正建和拟建的一些巨型工程及与地学有关的重大项目都把岩石力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节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发展动态一、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前(XXXX)的概况 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前,尤其是上世纪二战以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国都相继建立了一些机构对岩石力学进行专题研究。当时各国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如下:美国:(1)美国军部工程兵团(ACE,ArmyCorpsofEngineersU.S.A).

东北大学2020级自命题大纲-矿山岩体力学

2020年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矿山岩体力学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矿山岩体力学学是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工程专业硕士生(采矿方向)入学考试的专业基础考试科目,考试对象为参加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矿业工程专业(采矿方向)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准考考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 答题时间:180分钟 3. 考试题型及比例(均为约占) 术语解释15% 简答题15% 计算题20% 分析、论述题30% 应用题20% 4. 参考书目 赵文. 《岩石力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蔡美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科学出版社,2002 郑永学. 《矿山岩体力学》,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 Brady B.H.G., Brown E.T./佘诗刚、朱万成、赵文等译. 《地下采矿 岩石力学/Rock Mechanics for Underground Mining》,科学出版社, 2010

第二部分考查要点 一、基础知识 1.完整岩石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影响因素等; 2.岩体结构及岩体力学性质,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岩体质量评价;3.地应力及其测量方法; 4.岩石支护与加固 5.相似材料模型 6.岩石力学数值分析方法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二、露天矿边坡 1.露天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破坏形式; 2.稳定性分析和计算; 3.露天矿边坡的治理。 三、金属矿床地下开采 1.与地压有关的概念,围岩与支架力学模型; 2.巷道地压、竖井地压、采场地压、地压控制方法; 3.采空区处理、井巷维护原则与支护

岩石力学-2014东北大学试卷及答案

岩石力学复习题B 一、选择题 1、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 B )。 (A)岩石就是岩体(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 (C)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大部分岩体属于( C )。 (A)均质连续材料(B)非均质材料 (C)非均质、非连接、各向异性材料 3、比较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大小为( C )。 (A)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B)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C)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4、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为( B )。 (A)地下水(B)结构面(C)构造应力场 5、巴西试验是一种间接测定岩石( B )强度的试验方法。 (A)抗压(B)抗拉(C)抗剪 6、蠕变是指介质在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的外力作用下,介质的( B )随时 间的变化而增大的现象。 (A)应力(B)应变(C)粘性 7、下列参数不是岩石强度指标的为( A )。 (A)弹性模量(B)内聚力(C)摩擦角 8、格里菲斯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于( A )。 (A)拉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B)压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 (C)压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 9、按照库仑—莫尔强度理论,若岩石强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则岩石破坏时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C )。 (A)45°(B)45 2 ? ?+ (C) 45 2 ? ?- (D)60° 10、岩石质量指标RQD是(A )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和钻孔长度的百分比。A

(A )10cm (B )20cm (C )30cm 11、下列关于岩石长期强度S ∞和瞬间强度S 0的关系正确的是(D )。 (A )S ∞>S 0 (B )S ∞≤S 0 (C )S ∞≥S 0 (D )S ∞<S 0 12 A 13 C 二、 填空题 1. 就破坏机理而言,岩石材料破坏的主要形式有( 断裂破坏 )和 ( 流变破坏 )两种。 2. 岩石的弹性变形特性常用( 弹性模量 )和( 泊松比 )两 个常数来表示。 3. 岩石变形性质按卸载后变形是否可以恢复可分为( 弹性变形 )和 ( 塑性变形 )两类。 4. 岩石的剪切模量G 可用岩石的弹性模量E 和泊松比μ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 2(1)E μ+ );同样岩石的拉梅常数λ也可以用岩石的弹性模量 E 和泊松比μ计算,其公式为( (1)(12)E μ μμ+- )。 5. 岩体基本质量应由受( 岩石坚硬程度 )和 ( 岩体完整程度 )。 6. 巴西劈裂试验中,P 为劈裂破坏时最大压力,D 为岩石圆盘的直径,T 为岩 石圆盘厚度,则岩石抗拉强度的公式为( 2t P DT σπ= )。 7本构关系,强度准则 8 松动和蠕动

岩石力学课后思考题

岩石:是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组合而形成的多种矿物颗粒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 岩体:是相对于岩块而言的,是指地面或地下工程中范围较大的、由岩块(结构体)和结构面组成的地质体。 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颗粒相互关系、胶结类型特征等。岩石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及其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在空间排列方式及充填形式。 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的质量,单位为kg/ 3 m。 块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岩石(包括岩石孔隙体积)的质量。 颗粒密度:是岩石固相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 孔隙性:把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裂隙特性,统称为岩石的孔隙性。 孔隙率:岩石试件中孔隙体积与岩石试件体积之比 渗透系数:岩石渗透系数是表征岩石透水性的重要指标,渗透系数K 在数值上等于水力梯度为 1 时的渗流速度,单位为cm/s 或m/d。 软化系数:软化系数K R 为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σ cw (MPa)与干抗压强度σ c (MPa)的比值。 岩石的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发生体积膨胀的性质。 岩石的吸水性:岩石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称为岩石的吸水性,其吸水量的大小取决于岩石孔隙体积的大小及其敞开或封闭的程度等。 扩容: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变过程中发生的非弹性的体积增长。 弹性模量:是指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弹性变形范围内,轴向应力与试件轴向应变之比,即E =σ ε 。 变形模量: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轴向应力与轴向总应变(为弹性应变ε e 和塑性应变ε p 之和)之比。 泊松比:在单向载荷作用下,横向应变( ε x = ε y )与轴向应变( ε z )之比。 脆性度:通常把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脆性度,n = c t δ δ 尺寸效应:岩石试件的尺 寸越大,则强度越低,反之越高,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常规三轴试验:常规三轴试验的应力状态为σ 1 > σ 2 = σ 3 > 0 ,即岩石试件受轴压和围压作用,试验主要研究围压(σ 2 = σ 3 )对岩石变形、强度或破坏的影响。 真三轴试验:真三轴试验的应力状态为σ 1 > σ 2 > σ 3 > 0 ,即岩石试件在三个彼此正交方向上受到不相等的压力,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中间主应力(σ 2 )的影响。 岩石三轴压缩强度:是指岩石在三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试件破坏时所承受的最大轴向压应力。流变性:是指介质在外力不变条件下,应力或应变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蠕变:是指介质随在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的外力作用下,介质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的现象。 松弛:是指介质的变形(应变)保持不变时,内部应力随时间变化而降低的现象。 弹性后效:是指对介质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其是一种延迟发生的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外力卸除后最终不留下永久变形。 岩石长期强度:岩石的强度是随外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通常把作用时间t → ∞ 的强度(最低值)S ∞ 称为岩石长期强度。 强度准则:它表征岩石破坏条件的应力状态与岩石强度参数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可以用破坏条件下(极限应力状态)的应力间关系σ 1 = f (σ 2 , σ 3 ) 或τ = f (σ ) 来表示。通过强度准则判断岩石在什么样应力、应变条件下破坏。 岩石结构与岩石构造有何区别?并举例加以说明。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颗粒相互关系、胶结类型特征等。岩石颗粒间连接方式分为结晶连接和胶结连接两类。岩石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及其与其他组成部分之间在空间排列方式及充填形式。如层理、片理、流面等。 岩石颗粒间连接方式有哪几种?岩石颗粒间连接方式分为结晶连接和胶结连接两类。

岩石力学发展史

岩石力学是伴随着采矿、土木、水利、交通等岩石工程的建设和数学、力学等学科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按其发展进程可划分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是岩石力学的萌芽时期,产生了初步理论以解决岩体开挖的力学计算问题。例如,1912年海姆(A.Heim)提出了静水压力的理论。他认为地下岩石处于一种静水压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工程上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相等,均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γH。朗金(W.J.M.Rankine)和金尼克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但他们认为只有垂直压力等于γH,而水平压力应为γH乘一个侧压系数,即λγH。朗金根据松散理论认为;而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的泊松效应认为。其中,λ、υ、φ分别为上覆岩层容重,泊松比和内摩擦角,H为地下岩石工程所在深度。由于当时地下岩石工程埋藏深度不大,因而曾一度认为这些理论是正确的。但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上述理论是不准确的。 (2)经验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3)该阶段出现了根据生产经验提出的地压理论,并开始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地下工程的支护问题。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该理论认为,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于是,确定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方式成了地下岩石工程支护设计的前提条件。普氏理论是相应于当时的支护型式和施工水平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的掘进和支护所需的时间较长,支护和围岩不能及时紧密相贴,致使围岩最终往往有一部分破坏、塌落。但事实上,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进一步地说,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用。因此,靠假定的松散地层压力来进行支护设计是不合

东大17春学期《岩石力学》在线作业3

17秋东北大学东大17春学期《岩石力学》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1. 下列属于表面力的有() A. 重力 B. 流体压力 C. 剪应力 D. 拉力 正确答案: 2. 下列不是结构面的力学性质主要因素()。 A. 法向变形 B. 抗压强度 C. 切向变形 D. 抗剪强度 正确答案: 3. 平面滑动时滑动面的倾角与滑动面的摩擦角的关系为()。 A. β>φ B. β<φ C. β≥φ D. β=φ 正确答案: 4. 构造应力的作用方向为()。 A. 铅垂方向 B. 近水平方向 C. 断层的走向方向 D. 倾斜方向 正确答案: 5. 下列不是喷出岩常见的岩石的是() A. 玄武岩 B. 安山岩 C. 流纹岩 D. 花岗岩 正确答案: 6. 已知某岩石饱水状态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为0.72,则该岩石()。 A. 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B. 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C. 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D. 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正确答案: 7. 流变性质指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与()因素有关系的性质。 A. 强度 B. 时间 C. 载荷大小 D. 材料属性 正确答案: 8. 在胶结物看,下列哪种胶结强度最低() A. 硅质 B. 钙质 C. 铁质 D. 泥质 正确答案: 9. 剪胀(或扩容)发生的原因是由于() A. 岩石内部裂隙闭合引起的 B. 压应力过大引起的 C. 岩石的强度大小引起的 D. 岩石内部裂隙逐渐张开的贯通引起的 正确答案: 10. 岩质边坡发生曲折破坏时,一般是在下列哪种情况下?() A. 岩层倾角大于坡面倾角 B. 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 C. 岩层倾角与坡面倾角相同 D. 岩层是直立岩层 正确答案: 11. 不同形式的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排列次序为() A. 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B. 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方形结构体>聚合型结构体 C. 聚合型结构体>菱形结构体>文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 D. 聚合型结构体>方形结构体>锥形结构体>菱形结构体 正确答案: 12. 岩石破坏类型由剪应力引起的是() A. 劈裂 B. 剪断 C. 单轴拉断 D. 崩落 正确答案: 13. 岩质边坡发生岩块翻转破坏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裂隙水压力 B. 边坡坡度 C. 岩体性质 D. 节理间距比 正确答案: 14. 关于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论述不正确的是()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二章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一节岩石破坏的现象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机制不同,常见的岩石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拉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纵向裂纹,矿柱,采而片帮。特点出现与最大应力 方向平行的裂隙。 " (b) (

3)试件)戏道

三.重剪破坏:即沿原有的结构而的滑动、重剪破坏 主要的机制:岩体受剪切作用或者受拉应力的作用、三向受压情况下多数为剪切应力的作用,侧向压力较小时可能是拉神破坏,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同机制的组合,但侧向应力较大时,可以认为剪切应力是岩石重剪破坏的主要破坏机制。 从岩右?破坏的现彖看,从小到几厘米的岩块到大的工程岩体,破坏形式雷同,并可归纳 为两种,拉断与剪坏,因此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对岩石破坏的研究: 在单向条件下可以从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但是三向受力条件下,不同应力的组合有无穷多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因此在一般应力状态,对岩石破坏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而。现代关于岩石破坏的理论分析一般归结为、寻求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b] =/(bg) 研究的方法有:理论分析:2、试验研究;3、理论研究结合试验研究。 第二节岩石拉伸破坏的强度条件 一、最大线应变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岩石中某个面上的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破坏,而与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强度条件为 叫(2-1) < 一拉应变的极限值,£ —拉应变。门 囹2-4住仲敲坏

岩石力学研究最新进展报告

.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 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1 引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岩石力学是一门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本报告主要对分形岩石力学、块体岩石力学、断裂与损伤岩石力学和岩石细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讲义第二章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二章 岩石破坏机制及强度理论 第一节 岩石破坏的现象 在不同的应力状态下,岩石的破坏机制不同,常见的岩石破坏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拉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纵向裂纹,矿柱,采面片帮。特点出现与最大应力方向平行的裂隙。 二、剪切破坏:岩石试件单向抗压的X 形破坏。从应力分析可知,单向压缩下某一剪切面上的切向应力达到最大引起的破坏。 (a ) (b )

三、重剪破坏:即沿原有的结构面的滑动、重剪破坏 主要的机制:岩体受剪切作用或者受拉应力的作用、三向受压情况下多数为剪切应力的作用,侧向压力较小时可能是拉神破坏,实际工程中可能是不同机制的组合,但侧向应力较大时,可以认为剪切应力是岩石重剪破坏的主要破坏机制。 从岩石破坏的现象看,从小到几厘米的岩块到大的工程岩体,破坏形式雷同,并可归纳为两种,拉断与剪坏,因此有一定的规律可寻。 对岩石破坏的研究: 在单向条件下可以从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但是三向受力条件下,不同应力的组合有无穷多种,因此无法仅仅依靠实验得到破坏的经验关系,因此在一般应力状态,对岩石破坏的研究需要结合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方面。现代关于岩石破坏的理论分析一般归结为、寻求破坏时的主应力之间的关系 123(,)f σσσ= 研究的方法有:理论分析;2、试验研究;3、理论研究结合试验研究。 第二节 岩石拉伸破坏的强度条件 一、最大线应变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岩石中某个面上的拉应变达到临界值时破坏,而与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强度条件为 c εε≤ (2-1) c ε—拉应变的极限值,ε—拉应变。

若岩石在破坏之前可看作是弹性体,在受压条件下σ1>σ2>σ3下, 3ε是最小主应力。按弹性力学有3 3E E σμ εσσ= -12(+),即33E εσμσσ=-12(+)。若3ε<0则产生拉应变。由于E >0,因此产生拉应变的条件是 3σμσσ-12(+)<0,3μσσσ12(+)> 若3ε=0ε<0则产生拉破坏,此时抗拉强度为0t E σε=?0t E σε=。 按最大线应变理论30εε≥破坏,即 312()t σμσσσ-+≥ (2-2) 式中0ε是允许的拉应变。 二、格里菲斯理论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材料内微小裂隙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宏观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主要依据是:1)、任何材料中总有各种微小微纹;2)、裂纹尖端的有严重的应力集中,即应力最大,并且有拉应力集中的现象;3)、当这种拉应力集中达到拉伸强度时微裂纹失稳扩展,导致材料的破坏。 格里菲斯理论的来源:由玻璃破坏得到的启示。 格里菲斯理论的基本假设为: 1、岩石的裂隙可视为极扁的扁椭圆裂隙; 2、裂隙失稳扩展可按平面应力问题处理; 3、裂隙之间互不影响。 按格里菲斯理论,裂纹失稳扩展条件为 1)、当1330σσ+>时,满足 21313()8()0t σσσσσ-++= (2-2)

岩石力学与工程(蔡美峰主编)重点题目与详解

5自然界中的岩石按地质成因分类,可分为几大类,各大类有何特点? 答:根据地质学的岩石成因分类可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依据冷凝成岩浆岩的地质环境的不同,可将岩浆岩分三大类,其特点: 1)深成岩:常形成较大的入侵体。颗粒均匀,多为粗-中粒状结构,致密坚硬,孔隙很小,力学强度高,透水性较弱,抗水性较强。(花岗岩,正长岩) 2)浅成岩:成分与深成岩相似,但产状和结构都不相同,多为岩床、岩墙和岩脉。均匀性差,与其他岩种相比,它的性能较好。(花岗斑岩) 3)喷出岩:结构较复杂,岩性不均一,连续性较差,透水性较强,软弱结构面比较发育。(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 沉积岩特点:是由于风化剥蚀作用或火山作用形成的物质,在原地或被外力搬运,在适当条件下沉积下来,经胶结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其矿物成分主要是粘土矿物,碳酸盐和残余的石英长石等,具有层理构造,岩性具有明显的各项异性,按形成条件及结构特点分: 1)火山碎屑岩:具有岩浆和普通沉积岩的双重特性和过渡关系,各类火山岩的性质差别很大。(火山积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2)胶结碎屑岩:是沉积物经过胶结、成岩固结硬化的岩石。其性质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胶结形式和碎屑物成分和特点。(砂岩,粉砂岩) 3)粘土岩:包括页岩和泥岩。其性质较差。(泥岩,页岩) 4)化学岩和生物岩:碳酸盐类岩石,以石灰石分布最广。结构致密、坚硬、强度较高。(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岩特点:是在已有岩石的基础之上,经过变质混合作用后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其形成的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形成了变质岩特有的片理、剥理和片麻结构等。据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 1)接触变质岩:侵入体周围形成岩体。其强度一般比原岩高,但由于侵入体的挤压,接触带附近易发生断裂,使岩体透水性强,抗风化能力降低。 2动力变质岩:构造作用形成的断裂带及附近受到影响的岩石。它的胶结不好,裂隙、孔隙发育,强度低,透水性强。 3)区域变质岩:这种变质岩的分布范围广,岩石厚度大,变质程度均一。一般块状岩石性质较好,层状片状岩石性质较差。 6.表示岩石物理性质的主要指标及其表示方式是什么? 答:指由岩石固有的物理组成和结构特性所决定的比重G S=W S/(V S γW)、容重γ=w/v、孔隙率n=孔隙体积/岩石总体积(总孔隙率n=Vρ/V100%,总开孔隙率n0,大开孔隙率nb,小开孔隙率ns,闭孔隙率nc)、水理性(吸水性,透水性,软化性,抗冻性)等基本属性。 7、岩石破坏有几种形式?对各种破坏的原因作出解释。 答:试件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破坏时,在试件中可产生三种破坏形式: (1)X状共轭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2)单斜面剪切破坏,破坏面上的剪应力超过了其剪切强度,导致岩石破坏。 (3)拉伸破坏,破坏面上的拉应力超过了该面的抗拉强度,导致岩石受拉伸破坏。 9、什么是全应力-应变曲线?为什么普通材料实验机得不出全应力-应变曲线? 答:全应力应变曲线:能显示岩石在受压破坏过程中的应力、变形特性,特别是破坏后的强度与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由于材料试验机的刚度小,在试件压缩时,其支柱上存在很大的变形和变形能,在试件快要破坏时,该变形能突然释放,加速试件破坏,从而得不出极限压力后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增加刚度:增加面积,减小长度) 10.如何根据全应力-应变曲线预测岩石的岩爆、蠕变和在反复加载、卸载作用下的破坏?答:(a)预测岩爆:左半部分OEC 代表达到峰值强度时,积累在岩石试件中的应变能,右边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 读书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姓名:曾敏 学号:200620107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岩石力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推荐一种较广义、较严格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岩石对于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所产生的效应。”这个定义既概括了岩石力学所研究的破碎与稳定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概括了岩石受到一切力场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岩石力学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岩石力学主要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基础及应用学科。岩石力学的力学分支基础 1、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在采矿工程中用到的固体力学主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如把采场上覆岩层看作是梁或板结构用的就是结构力学理论;采用弹性力学研究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 2、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对于地下采矿工程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地下水与瓦斯等矿井气体。 3、爆炸力学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它从力学角度研究爆炸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同时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下开采中的巷道掘进,露天开采中的采剥都要进行爆破。 4、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是综合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研究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软件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它已成为力学除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的第3种手段。常见的计算力学方法并已广泛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的有: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热传导和热应力有限元法、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网格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等。以计算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应用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东北大学《岩石力学X》期末考试必备真题集(含答案)99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岩石力学X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岩石与岩体的关系是()。 (A)岩石就是岩体(B)岩体是由岩石和结构面组成的 (C)岩石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2、大部分岩体属于()。 (A)均质连续材料(B)非均质材料 (C)非均质、非连接、各向异性材料 3、比较岩石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的大小为()。 (A)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B)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剪强度 (C)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度 影响岩体力学性质各向异性的主要因素为()。 (A)地下水(B)结构面(C)构造应力场 5、巴西试验是一种间接测定岩石()强度的试验方法。 (A)抗压(B)抗拉(C)抗剪 6、蠕变是指介质在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的外力作用下,介质的()随时间的变化而增大的现象。 (A)应力(B)应变(C)粘性 7、下列参数不是岩石强度指标的为()。 (A)弹性模量(B)内聚力(C)摩擦角 8、格里菲斯准则认为岩石的破坏是由于()。 (A)拉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B)压应力引起的剪切破坏 (C)压应力引起的拉裂破坏 9、按照库仑—莫尔强度理论,若岩石强度曲线是一条直线,则岩石破坏时破裂面与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A)45°(B)45 2 ? ?+ (C) 45 2 ? ?- (D)60° 10、岩石质量指标RQD是()以上岩芯累计长度和钻孔长度的百分比。(A)10cm (B)20cm (C)30cm 11、下列关于岩石长期强度S ∞和瞬间强度S 的关系正确的是()。 (A)S∞>S0 (B)S∞≤S0 (C)S∞≥S0 (D)S∞<S0 12、下列关于岩石长期强度S∞和瞬间强度S0的关系正确的是()。 (a)S∞>S0 (b)S∞≤S0 (c)S∞≥S0 (d)S∞<S0 13、岩石的吸水率是指() (A)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天然重量之比(B)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干重量之比 (C)岩石试件吸入水的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D)岩石试件天然重量和岩石饱和重量之比 14、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 (A)岩石类型、埋深(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 岩体的完整性和岩石的强度(D)岩体的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 二、填空题 1.岩石的弹性变形特性常用()和()两个常数来表示。 2.岩石变形性质按卸载后变形是否可以恢复可分为()和()两类。 3.岩石的剪切模量G可用岩石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计算,其计算公式为();同样岩石的拉梅常数λ也可以用岩石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μ计算,其公式为()。 4.巴西劈裂试验中,P为劈裂破坏时最大压力,D为岩石圆盘的直径,T为岩石圆盘厚度,则岩石抗拉强度的公式为()。 5.岩石的力学性质可分为变形性质和强度性质两类,变形性质主要通过()关系来反映,强度性质主要通过()来反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