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20200628181724)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20200628181724)

第一章习题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 [-2 1 1]、[3 4 6]等晶向面心立方原子半径 R=Z2a/4贝卩a=4R/V2代入上式有R=0.146X4R/ V 2=0.414R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 0.286nm 和0.3607nm,求 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 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 2个Fe 原子, Cu 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 原子1cm3=1021nm3 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 r=a/2-V 2a/4=0.146a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的晶胞题解为V F e, 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皿贝SN Fe=1021/V Fe=1021/(0.286)3=3.5x1018N cu=1021/V cu=1021/(0.3607)3=2.8X1018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解:不能,因为位错环上各点的位错运动方向是不一样的,而柏氏矢量的方向是确定的。

15•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式矢量如图所示,试指出图中各段线的性能,并指出任性位错额外串排原子面所在的位置。

AD、BC段为刃型位错;DC、AB段为螺型位错AD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里BC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外第二章习题1•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 Gk与其体积V之间的关系(1)为△ G k = V/2△ G v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可知,形成半径为r k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W —斗咖。

+忸9(2)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4 *d(AG)川一§ 叼"J <f(4nr/(y)—" + " dr K心此0= --Kr k SG x3 + 4心口x2 ’ 即<7二3 2⑶将(3)带入(1),有AG t=-VAG v+^^S2(4)V=-K^ = ^S由于,即3V=r k S (5)将(5)带入(4)中,则有3V VAG k=-VAG v+ —AG, = -AG.匚iiW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试求其△ Gk和a的关系为什么形成立方晶核的△ G k比球形晶核要大?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融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自由度是否低于液相的自由度,即?G二GS-GLvO ;只有当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m时,固态金属的自由能才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液态金属才能自发地转变为固态金属,因此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2)、(4 2 1)等晶面和[-1 02]、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 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 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 (1 1 0)面间距为"2a/2, (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贝卩OD=c/2,AB=BC=CA=CD=a因厶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有(CD)2=(OC)2+(1/2C)2,即I /T J(CU)(c)2- '3 2因此c/a=V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v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二辺a/4,贝卩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 V2=0.414R9. a )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C时丫-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 a -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丫-Fe转化为a -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完整版.docx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完整版.docx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1-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 1 2 3[-2 1 1]、[3 4 6]等晶向。

)、(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答:1-2 立方晶系的 {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 晶面共包括(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1-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为a=b≠ c,c=2/3a 。

今有一晶面在 X、Y、Z 坐标轴上的结局分别为 5 个原子间距、 2 个原子间距和 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由题述可得: X 方向的截距为×2a/3=2a 。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 ,1/2a ,1/2a5a, Y 方向的截距为2a,Z 方向截距为3c=3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5,5 255 )1-4 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 H( 1 1 0) ==√2a/2H)==√3a/6(111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0 )1-5 面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 1 0 0 )、( 1 1 0 )、(1 1 1 )晶面的面间距大小,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答:H( 1 0 0) ==a/2H( 1 1 0) ==√2a/4H( 1 1 1) ==√3a/3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 1 1 1 )注意: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的计算方法是:1、体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和为奇数是H=,当指数和为偶数时 H=2、面心立方晶格晶面间距:当指数不全为奇数是H=,当指数全为奇数是H=。

1-6 试从面心立方晶格中绘出体心正方晶胞,并求出它的晶格常数。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 - 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 附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 - 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 附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 - 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附总第六章1. 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是什么?2.答:由 Hall-Petch 公式可知,屈服强度σs 与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 d v2呈线性关系。

在多晶体中,滑移能否从先塑性变形的晶粒转移到相邻晶粒主要取决于在已滑移晶粒晶界附近的位错塞积群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能否激发相邻晶粒滑移系中的位错源,使其开动起来,从而进行协调性的多滑移。

由τ=nτ0知,塞积位错数目n越大,应力集中τ越大。

位错数目n与引起塞积的晶界到位错源的距离成正比。

晶粒越大,应力集中越大,晶粒小,应力集中小,在同样外加应力下,小晶粒需要在较大的外加应力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在同样变形量下,晶粒细小,变形能分散在更多晶粒内进行,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应变度相差较小,引起的应力集中减小,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变形量,故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另外,晶粒细小,晶界就曲折,不利于裂纹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2.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答:残余内应力存在的原因1)塑性变形使金属工件或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导致宏观变形不均匀; 2)塑性变形使晶粒或亚晶粒变形不均匀,导致微观内应力;3)塑性变形使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或空位,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导致点阵畸变内应力。

实际意义:可以控制材料或工件的变形、开裂、应力腐蚀;可以利用残留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3.何谓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若在材料中存在裂纹时,试述裂纹对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断裂过程中的影响。

答:塑性断裂又称为延性断裂,断裂前发生大量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时承受的工程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在塑性和韧性好的金属中,通常以穿晶方式发生塑性断裂,在断口附近会观察到大龄的塑性变形痕迹,如缩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0-1AC1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AC11AC3以上20-30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AC1- AC3AC1-ACcm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善切削加工性能。

3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45、再结晶退火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状态。

6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铸件、锻轧件、焊接10-2AC3或Accm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过程的实质是完全奥氏体化加伪共析转变。

1、改善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能。

23备。

410-3应该采用正火工艺。

10-4各种回火工艺相配合可以使钢在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3或AC1淬火法单液淬火法操作简单、应用广泛只适用于小尺寸且形状简单的工件,淬火应力大,不容易选择冷却能力和冷却特性较合适的冷却介质双液淬火法分级淬火法降低热应力减小工件变形、开裂的倾向2、操作相对容易控制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等温淬火法、降低热应力和组织应形、开裂倾向2、适宜处理形状复杂、尺寸要求精密的工件只适用于尺寸较小的工件10-5 试述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原则。

为什么过共析钢淬火加热温度不能超过Accm马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通常加热至AC3以上30-50AC1以上30-50℃.1、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超过AccmMs和Mf的硬度和耐磨性2310-6得的淬透层深度和硬度分布来表示。

面的深度。

它与钢的淬透性、工件形状尺寸、淬火介质的冷却能力有关。

10-7 35mm45HRC用40Cr40Cr根据手册可以查到40Cr35mm圆柱工件在油淬后的心部硬度范围为34-50HRC45HRC45HRC40Cr钢。

10-8 有一40Cr50mm40Cr根据手册可以查到40Cr28-43.5HRC油淬后距中心3/4R33.5-50 HRC45-57HRC10-9服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都优于正火索氏体。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答案金属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质和加工工艺的学科,而热处理则是指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质和结构。

在学习金属学和热处理的过程中,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解答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将给出一些金属学与热处理的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金属的晶体结构1. 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哪几种?2. 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晶体结构分别是什么?3. 钨的晶体结构是什么?答案:1. 金属的晶体结构有面心立方结构、体心立方结构和简单立方结构。

2. 铁素体的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结构,奥氏体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

3. 钨的晶体结构为简单立方结构。

习题二:金属的机械性能1. 什么是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 强度和韧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 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有什么区别?答案:1. 屈服强度是指材料在受力过程中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应力值,抗拉强度是指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最大的抗拉应力值。

2. 强度和韧性是互相矛盾的,一般来说,材料的强度越高,韧性越低。

3. 金属的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局部压痕的能力,而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习题三:热处理工艺1. 什么是退火和淬火?2. 淬火的目的是什么?3. 淬火过程中的冷却介质有哪些?答案:1.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过程,目的是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改善其机械性能。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目的是使材料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

2. 淬火的目的是通过迅速冷却来使材料的组织发生相变,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3. 淬火过程中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水、油和盐溶液等。

习题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 什么是金属的腐蚀?2. 金属腐蚀的原因有哪些?3.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有哪些?答案:1. 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在与外界介质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而使其性能和结构受到破坏的过程。

2. 金属腐蚀的原因主要有氧化、电化学腐蚀和化学腐蚀等。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解答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解答

⾦属学与热处理习题解答⾦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参考解⼀、论述四种强化的强化机理、强化规律及强化⽅法。

1、形变强化形变强化:随变形程度的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叫形变强化或加⼯硬化。

机理:随塑性变形的进⾏,位错密度不断增加,因此位错在运动时的相互交割加剧,结果即产⽣固定的割阶、位错缠结等障碍,使位错运动的阻⼒增⼤,引起变形抗⼒增加,给继续塑性变形造成困难,从⽽提⾼⾦属的强度。

规律:变形程度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升⾼,塑性、韧性下降,位错密度不断增加,根据公式Δσ=αbGρ1/2,可知强度与位错密度(ρ)的⼆分之⼀次⽅成正⽐,位错的柏⽒⽮量(b)越⼤强化效果越显著。

⽅法:冷变形(挤压、滚压、喷丸等)。

形变强化的实际意义(利与弊):形变强化是强化⾦属的有效⽅法,对⼀些不能⽤热处理强化的材料可以⽤形变强化的⽅法提⾼材料的强度,可使强度成倍的增加;是某些⼯件或半成品加⼯成形的重要因素,使⾦属均匀变形,使⼯件或半成品的成形成为可能,如冷拔钢丝、零件的冲压成形等;形变强化还可提⾼零件或构件在使⽤过程中的安全性,零件的某些部位出现应⼒集中或过载现象时,使该处产⽣塑性变形,因加⼯硬化使过载部位的变形停⽌从⽽提⾼了安全性。

另⼀⽅⾯形变强化也给材料⽣产和使⽤带来⿇烦,变形使强度升⾼、塑性降低,给继续变形带来困难,中间需要进⾏再结晶退⽕,增加⽣产成本。

2、固溶强化随溶质原⼦含量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升⾼,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强化机理:⼀是溶质原⼦的溶⼊,使固溶体的晶格发⽣畸变,对滑移⾯上运动的位错有阻碍作⽤;⼆是位错线上偏聚的溶质原⼦形成的柯⽒⽓团对位错起钉扎作⽤,增加了位错运动的阻⼒;三是溶质原⼦在层错区的偏聚阻碍扩展位错的运动。

所有阻⽌位错运动,增加位错移动阻⼒的因素都可使强度提⾼。

固溶强化规律:①在固溶体溶解度范围内,合⾦元素的质量分数越⼤,则强化作⽤越⼤;②溶质原⼦与溶剂原⼦的尺⼨差越⼤,强化效果越显著;③形成间隙固溶体的溶质元素的强化作⽤⼤于形成置换固溶体的元素;④溶质原⼦与溶剂原⼦的价电⼦数差越⼤,则强化作⽤越⼤。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2解读

《金属学与热处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2解读

第一章习题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2个Fe原子,Cu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1cm3=1021nm3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的晶胞题解为V Fe,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 Cu,则N Fe=1021/V Fe=1021/(0.286)3=3.5x1018N Cu=1021/V Cu=1021/(0.3607)3=2.8X1018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解:不能,因为位错环上各点的位错运动方向是不一样的,而柏氏矢量的方向是确定的。

15.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式矢量如图所示,试指出图中各段线的性能,并指出任性位错额外串排原子面所在的位置。

D CbA BAD、BC段为刃型位错;DC、AB段为螺型位错AD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里BC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外第二章习题1.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ΔGk 与其体积V 之间的关系为ΔG k = V/2△G v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1)可知,形成半径为r k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2)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3)将(3)带入(1),有(4)由于,即3V=r k S (5)将(5)带入(4)中,则有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试求其△Gk 和a 的关系。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ptx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pptx
形成原因: 当高温金属液体与铸型接触后,由于型壁强烈的吸热和散热作用,使靠近型壁的 薄层金属液体产生极大的过冷度,加上型壁可以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因此在
3
此薄层金属液体中产生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由于晶核数目多, 相邻的晶粒很快彼此相遇,相互阻碍,不能继续生长,这样便在靠近型壁处形成 一层很薄的细小等轴晶区,又称激冷等轴晶区。
晶区特点: 1、生长方向相同的柱状晶晶粒彼此间的界面比较平直,组织比较致密。 2、柱状晶存在明显的弱面。当沿不同方向生长的柱状晶相遇时,会形成柱状晶
界,此处杂质、气泡、缩孔聚集,力学性能较弱。 3、力学性能呈方向性。 三、中心等轴晶
形成原因: 随着柱状晶的发展,经过散热,铸型中心部位的液态金属的温度全部降到熔点以 下,再加上液态金属中杂质等因素的作用,满足了形核对过冷度的要求,于是在 整个液态金属中同时形核。由于此时散热已经失去方向性,晶核在液体中可以自 由生长,且在各个方向上的长大速度相近,当晶体长大至彼此相遇时,全部液态 金属凝固完毕,即形成明显的中心等轴区。
第二章 纯金属的结晶
2-1 a)试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Gk 与其体积 V 之间关系式为△ Gk=V△Gv/2
b)当非均匀形核形成球冠状晶核时,其△Gk 与 V 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
2-2 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体,试求出△Gk 和 a 之间的关系。为什么 形成立方体晶核的△Gk 比球形晶核要大。
晶区特点: 该晶区晶粒十分细小,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但厚度较薄,只有几个毫米厚。 二、柱状晶区
形成原因: 在表层细晶区形成的同时,一方面型壁的温度被高温金属液体和细晶区所释放的 结晶潜热加热而迅速升高,另一方面由于金属凝固后的收缩,使细晶区和型壁脱 离,形成一层空气层,以上都给液体金属的散热造成困难,使液体金属冷却减慢, 温度梯度变得平缓。此时,固液界面前沿过冷度减小,无法满足形核的条件,不 能形成新的晶核,结晶只能依靠靠近液相的某些小晶粒继续长大来进行,由于垂 直于型壁的方向散热最快,因此晶体沿其反方向择优生长,晶体在向液体中生长 的同时,侧面受到彼此的限制而不能生长,因此只能沿散热方向的反方向生长, 从而形成柱状晶区。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 其晶格常数a=bM c,c=2/3a 。

今有一晶面在X 、Y 、Z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 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 方向的截距为5a, Y 方向的截距为2a ,则Z 方向截距为3c=3X2a/3=2a ,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 ,1/2a, 1/2aa ,试求出(1 0 0)、( 1 1 0)、( 1 11) 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 解:(1 0 0)面间距为a/2, (1 1 0)面间距为"2a/2, (1 1 1)面间距1 2 3)、(0 -1-2)、(4 2 1)等晶面和[-1 0 2]、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 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 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 0D 二C/2,AB=BC=CA=CD=a因^ AB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 OC=2/3CE则 有(CD)2=(OC)2+(1/2C )2,即(—— ri 三(白广3 2因此 c/a=V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 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 r 二a/2-v2a/4=0.146a由于(BC)2=(CE)2+(BE)2(h ----- 爪 f K . -- X ----- ------ R23 2 3 B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二辺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 V2=0.414R9.a )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参考答案11-1试述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及提高强度的方法答:(1)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化学成分、组织织构、加工工艺、形变温度、应变速率等。

以钢为例,合金元素的加入可能产生固溶强化、沉淀强化、细晶强化,对提高钢材的强度有利。

对于同一化学成分的合金而言,组织结构不同,其力学性能也不相同。

为了提高其强度,可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或加工工艺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降低形变温度或提高应变速率,合金的强度会增大。

(2)提高材料强度的途径:加工硬化/形变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晶强化/晶界强度(较低温度)。

11-2试述影响材料塑性的因素及提高塑性的方法答:(1)影响材料塑性的因素:化学成分、组织织构、加工工艺、形变温度、应变速率等。

杂质元素通常对塑性不利,合金元素的加入一般对提高材料的强度有贡献,在等强温度下,只有晶界强化可以提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使材料获得细晶组织结构可提高其塑性。

一般而言,形变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提高对强度有利,而对提高塑性不利。

(2)提高材料塑性的途径:降低材料中杂质的含量、细化晶粒、加入韧化元素、加入细化晶粒元素、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

11-4试就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类,指出1)哪些元素不形成碳化物2)哪些元素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性能特点如何3)哪些元素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性能特点如何4)何谓合金渗碳体,与渗碳体相比,其性能如何答: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o、Al、Cu等。

2)Mn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除少量可溶于渗碳体中形成合金渗碳体外,几乎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3)Zr、Nb、V、Ti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只要有足够的碳,就形成碳化物,仅在缺少碳的情况下,才以原子状态融入固溶体中。

4)合金元素溶入渗碳体中即为合金渗碳体,它是合金元素溶入渗碳体中并置换部分铁原子而形成的碳化物,合金渗碳体比一般渗碳体稳定,硬度高,可以提高耐磨性。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10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10

第十章钢的热处理工艺10-1 何谓钢的退火?退火种类及用途如何?答:钢的退火:退火是将钢加热至临界点AC1以上或以下温度,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种类:根据加热温度可以分为在临界温度AC1以上或以下的退火,前者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均匀化退火,后者包括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根据冷却方式可以分为等温退火和连续冷却退火。

退火用途: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足够长时间,使组织完全奥氏体化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其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其目的是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和加工硬化、提高塑韧性、均匀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消除中碳结构钢中的魏氏组织、带状组织等缺陷。

2、不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是将钢加热至AC1- AC3(亚共析钢)或AC1-ACcm(过共析钢)之间,保温一定时间以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对于亚共析钢,如果钢的原始组织分布合适,则可采用不完全退火代替完全退火达到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的目的。

对于过共析钢,不完全退火主要是为了获得球状珠光体组织,以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共析钢、过共析钢和合金工具钢。

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均匀组织、为淬火做组织准备。

4、均匀化退火:又称扩散退火,它是将钢锭、铸件或锻轧坯加热至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下长时间保温,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消除铸锭或铸件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枝晶偏析及区域偏析,使成分和组织均匀化。

5、再结晶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持适当时间,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其目的是使变形晶粒重新转变为均匀等轴晶粒,同时消除加工硬化和残留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的状态。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参考答案11-1试述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及提高强度的方法答:(1)影响材料强度的因素:化学成分、组织织构、加工工艺、形变温度、应变速率等。

以钢为例,合金元素的加入可能产生固溶强化、沉淀强化、细品强化,对提高钢材的强度有利。

对于同一化学成分的合金而言,组织结构不同,其力学性能也不相同。

为了提高其强度,可通过改变热处理工艺或加工工艺来实现。

一般情况下,降低形变温度或提高应变速率,合金的强度会增大。

(2)提高材料强度的途径:加工硬化/形变强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细晶强化/晶界强度(较低温度)。

11-2试述影响材料塑性的因素及提高塑性的方法答:(1)影响材料塑性的因素:化学成分、组织织构、加工工艺、形变温度、应变速率等。

杂质元素通常对塑性不利,合金元素的加入一般对提高材料的强度有贡献,在等强温度下,只有晶界强化可以提高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韧性,使材料获得细品组织结构可提高其塑性。

一般而言,形变温度的降低或应变速率的提高对强度有利,而对提高塑性不利。

(2)提高材料塑性的途径:降低材料中杂质的含量、细化晶粒、加入韧化元素、加入细化晶粒元素、提高变形温度、降低应变速率。

11-4试就合金元素与碳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类,指出1)哪些元素不形成碳化物?2)哪些元素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性能特点如何?3)哪些元素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性能特点如何?4)何谓合金渗碳体,与渗碳体相比,其性能如何?答:1)非碳化物形成元素:Ni、Si、Co、Al、Cu等。

2)Mn为弱碳化物形成元素,除少量可溶于渗碳体中形成合金渗碳体外,几乎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

3)Zr、Nb、V、Ti为强碳化物形成元素,与碳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只要有足够的碳,就形成碳化物,仅在缺少碳的情况下,才以原子状态融入固溶体中。

4)合金元素溶入渗碳体中即为合金渗碳体,它是合金元素溶入渗碳体中并置换部分铁原子而形成的碳化物,合金渗碳体比一般渗碳体稳定,硬度高,可以提高耐磨性。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一章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答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答案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答案金属学和热处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重要分支,涉及到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加工工艺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习题,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别具有什么特点?金属的晶体结构主要有面心立方结构(FCC)、体心立方结构(BCC)和简单立方结构(SC)。

其中,FCC结构具有最密堆积,原子间的距离最短,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导电性;BCC结构在原子间具有较大的空隙,因此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较高的硬度;而SC结构最为简单,原子间的距离最大,密度最低。

2. 什么是晶体缺陷?请列举几种常见的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是指晶体中存在的原子排列不完美的现象。

常见的晶体缺陷包括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点缺陷主要包括空位、间隙原子和替位原子;线缺陷主要包括位错和螺旋位错;面缺陷主要包括晶界和孪晶。

3. 什么是固溶体?固溶体的形成有哪些条件?固溶体是指在固态下,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以固溶的形式存在于同一晶体中。

固溶体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原子尺寸相近;化学亲和力相似;晶体结构相似。

4. 什么是时效硬化?它是如何发生的?时效硬化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在晶格间扩散,形成弥散相,从而使材料的硬度和强度提高的过程。

时效硬化过程主要包括溶质原子扩散、弥散相的形核和长大。

5. 什么是淬火?淬火的目的是什么?淬火是指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的目的是通过快速冷却来使材料的组织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6. 什么是回火?回火的目的是什么?回火是指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至适当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再冷却的过程。

回火的目的是通过调控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使其达到最佳的力学性能。

7. 什么是冷处理?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冷处理是指将金属材料在室温下进行塑性变形的过程。

冷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塑性变形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力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 全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 全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答案第一章1.什么是金属键?并用其解释金属的特性答:金属键就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可以决定金属的很多物理性质。

金属的延展性就是由于在金属被锻造的时候,只是引起了金属阳离子的重新排布,而由于自由电子可以在整块金属内自由流动,金属键并未被破坏。

再如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使金属很容易吸收光子而发生跃迁,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波,因而金属往往有特定的金属光泽。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沿着电场定向运动,导电性;自由电子的运动及正离子的震动,使之具有导热性;温度升高,正离子或原子本身振动的幅度加大,阻碍电子的通过,使电阻升高,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2.画图用双原子模型说明金属中原子为什么会呈现周期性规则排列,并趋于紧密排列答:当大量金属原子结合成固体时,为使体系能量最低,以保持其稳定,原子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距离,因此固态金属中的原子趋于周期性规则排列。

原子周围最近邻的原子数越多,原子间的结合能越低(因为结合能是负值),把某个原子从平衡位置拿走,克服周围原子对它的作用力所需做的功越大,因此固态金属中的原子总是自发地趋于紧密排列。

4什么是晶体结构?什么是晶格?什么是晶胞?答:晶体结构:指晶体中原子(离子,原子,分子集团)的具体的排列情况,也就是指晶体中这些质点在三维空间内有规律的周期性重复排列;晶格:将阵点用一系列平行的直线连接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晶胞:构成点阵的最基本单元。

5、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6立方晶系的{1 1 1}晶面构成一个八面体,试作图画出该八面体,并注明各晶面的晶面指数。

答:{1 1 1}晶面共包括(1 1 1)、(-1 1 1)、(1 -1 1)、(1 1 -1)四个晶面,在一个立方晶系中画出上述四个晶面。

7. 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哈工大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参考解

哈工大 金属学与热处理习题及参考解

点及回路途径无关;③位错的柏氏矢量个部分均相同。
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垂直;螺型平行;混合型呈任意角度。
晶界具有的一些特性:
①晶界的能量较高,具有自发长大和使界面平直化,以减少晶界总面积的趋势;②原子
在晶界上的扩散速度高于晶内,熔点较低;③相变时新相优先在晶界出形核;④晶界处易于
发生杂质或溶质原子的富集或偏聚;⑤晶界易于腐蚀和氧化;⑥常温下晶界可以阻止位错的
中作为非自发生核的籽晶。
三、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结晶
重点内容:杠杆定律、相律及应用。
基本内容:相、匀晶、共晶、包晶相图的结晶过程及不同成分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合金、成分过冷;非平衡结晶及枝晶偏析的基本概念。
0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通系电1,力过根保管据护线生高0不产中仅工资2艺料22高试2可中卷以资配解料置决试技吊卷术顶要是层求指配,机置对组不电在规气进范设行高备继中进电资行保料空护试载高卷与中问带资题负料2荷试2,下卷而高总且中体可资配保料置障试时2卷,32调需3各控要类试在管验最路;大习对限题设度到备内位进来。行确在调保管整机路使组敷其高设在中过正资程常料1工试中况卷,下安要与全加过,强度并看工且25作尽52下可22都能护可地1关以缩于正小管常故路工障高作高中;中资对资料于料试继试卷电卷连保破接护坏管进范口行围处整,理核或高对者中定对资值某料,些试审异卷核常弯与高扁校中度对资固图料定纸试盒,卷位编工置写况.复进保杂行护设自层备动防与处腐装理跨置,接高尤地中其线资要弯料避曲试免半卷错径调误标试高方中等案资,,料要编试求5写、卷技重电保术要气护交设设装底备备置。4高调、动管中试电作线资高气,敷料中课并设3试资件且、技卷料中拒管术试试调绝路中验卷试动敷包方技作设含案术,技线以来术槽及避、系免管统不架启必等动要多方高项案中方;资式对料,整试为套卷解启突决动然高过停中程机语中。文高因电中此气资,课料电件试力中卷高管电中壁气资薄设料、备试接进卷口行保不调护严试装等工置问作调题并试,且技合进术理行,利过要用关求管运电线行力敷高保设中护技资装术料置。试做线卷到缆技准敷术确设指灵原导活则。。:对对在于于分调差线试动盒过保处程护,中装当高置不中高同资中电料资压试料回卷试路技卷交术调叉问试时题技,,术应作是采为指用调发金试电属人机隔员一板,变进需压行要器隔在组开事在处前发理掌生;握内同图部一纸故线资障槽料时内、,设需强备要电制进回造行路厂外须家部同出电时具源切高高断中中习资资题料料电试试源卷卷,试切线验除缆报从敷告而设与采完相用毕关高,技中要术资进资料行料试检,卷查并主和且要检了保测解护处现装理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金属学与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和断裂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子,作出取向因子和屈服应力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子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答: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面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轴向力的作用。

当载荷与法线夹角φ为钝角时,则按φ的补角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子,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子的增大,屈服应力逐渐减小。

cosφcosλ的最大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小值,金属最易发生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

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无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无穷大,表示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一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1)发生滑移的一个滑移面2)在这一晶面上发生滑移的一个方向3)滑移面上的原子密度与{001}等其他晶面相比有何差别4)沿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与其他方向有何差别。

答: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发生滑移的滑移面通常是晶体的密排面,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111}晶面。

2)发生滑移的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在{111}晶面中的密排方向<110>晶向。

3){11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值为2,{00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1.5/a24)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高于其他晶向,原子排列紧密,原子间距小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一铜单晶体,其表面恰好平行于晶体的(001)晶面,若在[001]晶向施加应力,使该晶体在所有可能的滑移面上滑移,并在上述晶面上产生相应的滑移线,试预计在表面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金属学及热处理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六章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六章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和断裂2)求出屈服载荷下的取向因子,作出取向因子和屈服应力的关系曲线,说明取向因子对屈服应力的影响。

答:1)需临界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公式:τk=σs cosφcosλ,σs为屈服强度=屈服载荷/截面积需要注意的是:在拉伸试验时,滑移面受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一对轴向力的作用。

当载荷与法线夹角φ为钝角时,则按φ的补角做余弦计算。

2)c osφcosλ称作取向因子,由表中σs和cosφcosλ的数值可以看出,随着取向因子的增大,屈服应力逐渐减小。

cosφcosλ的最大值是φ、λ均为45度时,数值为0.5,此时σs为最小值,金属最易发生滑移,这种取向称为软取向。

当外力与滑移面平行(φ=90°)或垂直(λ=90°)时,cosφcosλ为0,则无论τk数值如何,σs均为无穷大,表示晶体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滑移,这种取向称为硬取向。

6-2 画出铜晶体的一个晶胞,在晶胞上指出:1)发生滑移的一个滑移面2)在这一晶面上发生滑移的一个方向3)滑移面上的原子密度与{001}等其他晶面相比有何差别4)沿滑移方向的原子间距与其他方向有何差别。

答:解答此题首先要知道铜在室温时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发生滑移的滑移面通常是晶体的密排面,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

在面心立方晶格中的密排面是{111}晶面。

2)发生滑移的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最大的晶向,在{111}晶面中的密排方向<110>晶向。

3){11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原子密度最大的晶面,其值为2.3/a2,{001}晶面的原子密度为1.5/a24)滑移方向通常是晶体的密排方向,也就是原子密度高于其他晶向,原子排列紧密,原子间距小于其他晶向,其值为1.414/a。

6-3 假定有一铜单晶体,其表面恰好平行于晶体的(001)晶面,若在[001]晶向施加应力,使该晶体在所有可能的滑移面上滑移,并在上述晶面上产生相应的滑移线,试预计在表面上可能看到的滑移线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解:a)令面心立方晶格与体心立方晶格的体积及晶格常数分别为V面、V踢与a面、a体,钢球的半径为r,由晶体结构可知,对于面心晶胞有4r=√2a面,a面=2√2/2r,V面=(a面)3=(2√2r)3对于体心晶胞有4r=√3a体,a体=4√3/3r,V体=(a体)3=(4√3/3r)3则由面心立方晶胞转变为体心立方晶胞的体积膨胀△V为△V=2×V体-V面=2.01r3B)按照晶格常数计算实际转变体积膨胀△V实,有△V实=2△V体-V面=2x(0.2892)3-(0.3633)3=0.000425nm3实际体积膨胀小于理论体积膨胀的原因在于由γ-Fe转化为α-Fe时,Fe原子的半径发生了变化,原子半径减小了。

10.已知铁和铜在室温下的晶格常数分别为0.286nm和0.3607nm,求1cm3中铁和铜的原子数。

解:室温下Fe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2个Fe原子,Cu 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一个晶胞中含有4个Cu原子1cm3=1021nm3令1cm3中含Fe的原子数为N Fe,含Cu的原子数为N Cu,室温下一个Fe的晶胞题解为V Fe,一个Cu晶胞的体积为V Cu,则N Fe=1021/V Fe=1021/(0.286)3=3.5x1018N Cu=1021/V Cu=1021/(0.3607)3=2.8X101811.一个位错环能不能各个部分都是螺型位错或者刃型位错,试说明之。

解:不能,看混合型位错13.试计算{110}晶面的原子密度和[111]晶向原子密度。

解:以体心立方 {110}晶面为例{110}晶面的面积S=a x √2a{110}晶面上计算面积S内的原子数N=2则{110}晶面的原子密度为ρ=N/S= √2a-2[111]晶向的原子密度ρ=2/√3a15.有一正方形位错线,其柏式矢量如图所示,试指出图中各段线的性能,并指出任性位错额外串排原子面所在的位置。

D CbA BAD、BC段为刃型位错;DC、AB段为螺型位错AD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里BC段额外半原子面垂直直面向外第二章1.证明均匀形核时,形成临界晶粒的ΔGk 与其体积 V 之间的关系为ΔG k = V/2△G v证明:由均匀形核体系自由能的变化(1)可知,形成半径为r k的球状临界晶粒,自由度变化为(2)对(2)进行微分处理,有(3)将(3)带入(1),有(4)由于,即3V=r k S (5)将(5)带入(4)中,则有2.如果临界晶核是边长为 a 的正方形,试求其△Gk 和 a 的关系。

为什么形成立方晶核的△G k比球形晶核要大?3.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影响过冷度的因素是什么,固态金属融化时是否会出现过热,为什么?答: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结晶能否发生,取决于固相的自由度是否低于液相的自由度,即 ?G =GS-GL<0;只有当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 Tm 时,固态金属的自由能才低于液态金属的自由能,液态金属才能自发地转变为固态金属,因此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

影响过冷度的因素:影响过冷度的因素:1)金属的本性,金属不同,过冷度大小不同;2)金属的纯度,金属的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3)冷却速度,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

固态金属熔化时会出现过热度。

原因:由热力学可知,在某种条件下,熔化能否发生,取决于液相自固态金属熔化时会出现过热度。

原因:由度是否低于固相的自由度,即 ?G = GL-GS<0;只有当温度高于理论结晶温度 Tm 时,液态金属的自由能才低于固态金属的自由能,固态金属才能自发转变为液态金属,因此金属熔化时一定要有过热度。

4.试比较均匀形核和非均匀形核的异同点。

相同点: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具有相同的临界晶核半径,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功也等于三分之一 .不同点:非均匀形核要克服的位垒比均匀形核的小得多,在相变的形核过程通常都是非均匀形核优先进行。

核心总是倾向于以使其总的表面能和应变能最小的方式形成,因而析出物的形状是总应变能和总表面能综合影响的结果。

5.说明晶体成长形状与温度梯度的关系(1)、在正的温度梯度下生长的界面形态:光滑界面结晶的晶体,若无其它因素干扰,大多可以成长为以密排晶面为表面的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粗糙界面结构的晶体,在正的温度梯度下成长时,其界面为平行于熔点等温面的平直界面,与散热方向垂直,从而使之具有平面状的长大形态,可将这种长大方式叫做平面长大方式。

(2)、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生长的界面形态粗糙界面的晶体在负的温度梯度下生长成树枝晶体。

主干叫一次晶轴或一次晶枝。

其它的叫二次晶或三次晶。

对于光滑界面的物质在负的温度梯度下长大时,如果杰克逊因子α不太大时可能生长为树枝晶,如果杰克逊因子α很大时,即使在负的温度梯度下,仍有可能形成规则形状的晶体。

6.简述三晶区形成的原因及每个晶区的性能特点形成原因:1)表层细晶区:低温模壁强烈地吸热和散热,使靠近模壁的薄层液体产生极大地过冷,形成原因形成原模壁又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在此一薄层液体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晶核,并同时向各个方向生长。

晶核数目多,晶核很快彼此相遇,不能继续生长,在靠近模壁处形成薄层很细的等轴晶粒区。

2)柱状晶区:模壁温度升高导致温度梯度变得平缓;过冷度小,不能生成新晶核,但利于细晶区靠近液相的某些小晶粒长大;远离界面的液态金属过热,不能形核;垂直于模壁方向散热最快,晶体择优生长。

3)中心等轴晶区:柱状晶长到一定程度后,铸锭中部开始形核长大---中部液体温度大致是均匀的,每个晶粒的成长在各方向上接近一致,形成等轴晶。

性能特点:1)表层细晶区:组织致密,力学性能好;2)柱状晶区:组织较致密,存在弱面,力学性能有方向性;3)中心等轴晶区:各晶粒枝杈搭接牢固,无弱面,力学性能无方向性。

7.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用什么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什么措施?其基本原理如何?答: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好与热容量大的铸型为了得到发达的柱状晶区应采取的措施:材料,增大铸型的厚度,降低铸型的温度。

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

3)提高熔化温度。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大,越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

2)提高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增大,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

3)熔化温度越高,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大,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多,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少,减少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柱状晶的生长。

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为了得到发达的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1)控制铸型的冷却能力,采用导热性差与热容量小的铸型材等轴晶区应采取的措施料,增大铸型的厚度,提高铸型的温度。

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

3)降低熔化温度。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1)铸型冷却能力越小,越有利于中心等轴晶的生长。

2)降低浇注温度或浇注速度,使温度梯度减小,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

3)熔化温度越低,液态金属的过热度越小,非金属夹杂物溶解得越少,非均匀形核数目越多,增加了柱状晶前沿液体中的形核的可能,有利于等轴晶的生长。

第三章1.在正温度梯度下,为什么纯金属凝固时不能呈树枝状生长,而固溶体合金却能呈树枝状成长?纯金属凝固时,要获得树枝状晶体,必需在负的温度梯度下;在正的温度梯度下,只能以平面状长大。

而固溶体实际凝固时,往往会产生成分过冷,当成分过冷区足够大时,固溶体就会以树枝状长大。

2.何谓合金平衡相图,相图能给出任一条件下的合金显微组织吗?合金平衡相图是研究合金的工具,是研究合金中成分、温度、组织和性能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也是制定各种热加工工艺的依据。

其中二元合金相图表示二元合金相图表示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的组成相或组织状态与温度、成分、压力之间关系的简明图解。

平衡状态:合金的成分、质量份数不再随时间而变化的一种状态。

合金的极缓慢冷却可近似认为是平衡状态。

三元合金相图是指独立组分数为3的体系,该体系最多可能有四个自由度,即温度、压力和两个浓度项,用三维空间的立体模型已不足以表示这种相图。

若维持压力不变,则自由度最多等于3,其相图可用立体模型表示。

若压力、温度同时固定,则自由度最多为2,可用平面图来表示。

通常在平面图上用等边三角形(有时也有用直角坐标表示的)来表示各组分的浓度。

不能,相图只能给出合金在平衡条件下存在的合金显微组织4.何谓成分过冷?成分过冷对固溶体结晶时晶体长大方式和铸锭组织有何影响?在固溶体合金凝固时,在正的温度梯度下,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有所差别,导致固液界面前沿的熔体的温度低于实际液相线温度,从而产生的过冷称为成分过冷。

这种过冷完全是由于界面前沿液相中的成分差别所引起的。

温度梯度增大,成分过冷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