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 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引起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 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分类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 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 出血。
01
02
03
04
致残率
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不同程度的 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
碍等。
死亡率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 原因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和蛛
网膜下腔出血。
复发率
部分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脑血 管疾病,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并发症
脑血管疾病可能引起一系列并 发症,如肺部感染、心脏疾病
等。
02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日 常生活照顾、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等,帮助患者尽 快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
05
脑血管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 物,避免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 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控制危险因素
脑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颅内感染、脱髓鞘疾病等,需要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 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04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降血压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预防血栓 形成,降低脑血管疾病复发的风险。
脑血管病ppt课件
详细描述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动脉壁 受损,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弹 性降低,影响脑部供血。
脑血栓形成
总结词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内斑块形成或脱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 缺氧甚至坏死。
详细描述
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 等原因,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03
脑血管病,通过手
术切除肿瘤。
脑室减压引流术
用于治疗脑出血、 脑水肿等,降低颅
内压。
其他治疗手段
高压氧治疗
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治疗。
05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策略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人体内的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目前研究的细胞 类型主要包括干细胞、免疫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移植到受损的脑组织中,促进脑细胞
的再生和修复。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 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 ,个体化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 别、遗传背景等因素,以制定最适合患 者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脑出血的原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由于血管壁脆 弱或血压骤升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脑组织 后会引起压迫和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结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血管破 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头痛 、恶心等症状。
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长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导致动脉壁 受损,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管狭窄、弹 性降低,影响脑部供血。
脑血栓形成
总结词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内斑块形成或脱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组织缺血、 缺氧甚至坏死。
详细描述
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 等原因,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 状和体征。
03
脑血管病,通过手
术切除肿瘤。
脑室减压引流术
用于治疗脑出血、 脑水肿等,降低颅
内压。
其他治疗手段
高压氧治疗
提高血氧含量,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
康复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 者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
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 和治疗。
05
脑血管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策略
细胞治疗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人体内的细胞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目前研究的细胞 类型主要包括干细胞、免疫细胞等。这些细胞可以移植到受损的脑组织中,促进脑细胞
的再生和修复。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
个体化治疗
个体化治疗是指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来 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在脑血管病领域 ,个体化治疗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 别、遗传背景等因素,以制定最适合患 者的治疗方案。
详细描述
脑出血的原因多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由于血管壁脆 弱或血压骤升等原因,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进入脑组织 后会引起压迫和炎症反应,导致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结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血管破 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头痛 、恶心等症状。
脑血管病健康教育PPT课件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 脑血管病复发的风险。
05
04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脑血管相关检查,及时发现 和处理潜在问题。
健康生活方式与自我管理
总结词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是预防和控制 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饮酒可以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 率。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习 惯,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 。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或超重。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 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增强身体素 质。
04
脑血管病的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和预防复 发。
病因与风险因素
病因
脑血管病的病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 血脂等。
风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 酒、缺乏运动等都是脑血管病的高危 因素。
02
脑血管病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01
02
03
04
05
突然出现的肢体 麻木或无力
突然出现的言语 不清或失语
突然出现的眩晕
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降脂药、降压药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制 定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药物副作用和相互作用,定期进行药物调整和复查,以确保 安全有效。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等,对 于脑血管病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
要意义。
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健康、控制 体重等都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 段,可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脑血管病讲课ppt课件
3.注意离子,酸碱平衡度,防止褥疮、肺感染、 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4.维持血压、呼吸、脉搏等,血压不宜降得过 低 5.手术适应症:①年龄不大,生命体征平稳心 肾功能正常;②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③壳 核出血血肿超过50ml,或向发展有脑疝迹象的; ④脑叶出血超过40ml;⑤阻塞性脑积水
(六)预后及预防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血栓形成
好发部位: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大脑中
动脉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
3、临床表现
(1)临床分型
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
完全性卒中 进展性卒中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缓慢进展型
依据临床表现: 大面积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
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 事件
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三大致死 疾病
患病率:719 ~745.6/10万人 发病率:约109.7 ~ 217/10万人 死亡率:约116 ~ 141.8/10万人 幸存者:50%~70%遗留严重残疾
八预后及预防脑出血和脑梗塞的鉴别要点tia的临床特点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tia的最常见的表现及特有症状脑血栓形成的常见病因好发部位临床特点及治疗重点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好发部位临床特点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诊断要点治疗原则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要点本课重点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脑血管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
(四)诊断
依靠有高血压病史, 活动中发病,进展迅速, 有不同程度的颅高压症状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头颅CT可确诊。
《心脑血管病讲座》课件
详细描述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定期监测体重变 化,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总结词
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 施,戒烟可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饮 酒应适量。
详细描述
坚决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限制每日 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 过15克;不饮烈性酒和高度酒。
、抑郁等情绪问题。
日常护理
饮食调整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 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避免诱因
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如吸烟、饮酒、 过度情绪波动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01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
常见症状与表现
胸闷、胸痛、心悸、 气短等心脏症状。
疲劳、乏力、呼吸困 难等全身症状。
头痛、头晕、肢体麻 木、言语不清等脑部 症状。
心脑血管病的危害
01
02
03
致死率较高
心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 是心肌梗塞和脑出血等严 重疾病。
致残率较高
心脑血管病可能导致肢体 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后 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搭桥手术,绕过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通过手术剥离增厚的颈动脉内膜,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脑供血。
机械通气治疗
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定期监测体重变 化,及时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
总结词
戒烟限酒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 施,戒烟可降低心脑血管病风险,饮 酒应适量。
详细描述
坚决戒烟,避免被动吸烟;限制每日 饮酒量,男性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 过15克;不饮烈性酒和高度酒。
、抑郁等情绪问题。
日常护理
饮食调整
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增加膳食纤 维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 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避免诱因
避免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因素,如吸烟、饮酒、 过度情绪波动等。
定期复查与监测
定期复查
01
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
常见症状与表现
胸闷、胸痛、心悸、 气短等心脏症状。
疲劳、乏力、呼吸困 难等全身症状。
头痛、头晕、肢体麻 木、言语不清等脑部 症状。
心脑血管病的危害
01
02
03
致死率较高
心脑血管病是导致人类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 是心肌梗塞和脑出血等严 重疾病。
致残率较高
心脑血管病可能导致肢体 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后 遗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
风险。
戒烟限酒
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脑血管事件风险。
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搭桥手术,绕过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改善心肌供血。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
通过手术剥离增厚的颈动脉内膜,解除颈动脉狭窄,改善脑供血。
机械通气治疗
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05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案例一:急性脑梗塞患者成功救治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
一位中年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 无力、言语不清被诊断为急性脑
梗塞。
治疗过程
经过紧急溶栓治疗,患者症状明 显缓解。随后进行康复治疗,包 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经验总结
急性脑梗塞的救治需要争分夺秒 ,早期溶栓治疗是关键。同时, 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恢复也非
脑血管疾病ppt课 件
目录
• 脑血管疾病概述 •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 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与康复护理 • 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案例分析:成功治疗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脑血管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 致的脑血管病变,包括破裂、阻 塞或狭窄等,进而引起脑组织缺 血、缺氧或出血性损伤。
康复护理与日常生活指导
康复训练
定期随访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肢 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 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 畅等。
心理支持与家庭护理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诊断方法
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 查(如CT、MRI等)进行诊断。同时 ,血液检查和心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 诊断。
02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 预防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降 低脑卒中风险。
降脂药物
如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 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的形成。
心脑血管疾病知识ppt课件
预后评估与管理评估指标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通 常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 基础疾病、症状、影像学检 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
风险分层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 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风险 层次,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和随访计划。
定期随访
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定期进 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评 估预后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03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与诊断
常见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 、头晕、晕厥等。
体征
心脏杂音、心音异常、脉搏异常、血 压异常等。
辅助检查手段
心电图
心脏超声
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和心 肌缺血。
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
检测心肌酶、血脂等指 标。
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脏 MRI等。
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较高,医疗资源的需求量大,导致医 疗资源紧张。
预防控制策略与政策建议
强化健康教育
通过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 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
改善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心脑血 管疾病的风险。
实施早期筛查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及时 发现并干预疾病,提高治愈率。
周围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周 围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栓塞等,影响肢体功能 。
心力衰竭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脏 功能不全,导致心力衰竭,表现 为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 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冠状动脉阻 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出现胸 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诊断流程与鉴别诊断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后评估通 常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 基础疾病、症状、影像学检 查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
风险分层
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 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风险 层次,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和随访计划。
定期随访
对于高危患者,需要定期进 行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评 估预后情况。
调整治疗方案
03 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 与诊断
常见症状与体征
症状
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 、头晕、晕厥等。
体征
心脏杂音、心音异常、脉搏异常、血 压异常等。
辅助检查手段
心电图
心脏超声
血液检查
影像学检查
用于检测心律失常和心 肌缺血。
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
检测心肌酶、血脂等指 标。
如冠状动脉造影、心脏 MRI等。
由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较高,医疗资源的需求量大,导致医 疗资源紧张。
预防控制策略与政策建议
强化健康教育
通过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 心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
改善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心脑血 管疾病的风险。
实施早期筛查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及时 发现并干预疾病,提高治愈率。
周围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还可能出现周 围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 下肢动脉栓塞等,影响肢体功能 。
心力衰竭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容易出现心脏 功能不全,导致心力衰竭,表现 为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心脑血管疾病中较为 严重的并发症,由于冠状动脉阻 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出现胸 痛、心律失常等症状。
诊断流程与鉴别诊断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
02 缺血性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定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局部脑或视 网膜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症状一般不超过1小时,且无责 任病灶的证据。
症状
治疗
TIA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目的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TIA的症状因缺血部位不同而异,常 表现为突发的一侧肢体麻木、无力、 言语不清、眩晕等。
脑血管畸形概述
01
02
03
定义
脑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发 育异常引起的血管结构和 数量的异常,导致局部脑 组织血流动力学紊乱。
分类
根据血管畸形的形态和血 流动力学特点,可分为动 静脉畸形、静脉畸形、毛 细血管扩张等。
症状
头痛、癫痫、颅内出血等, 严重者可导致偏瘫、失语 等神经功能缺失。
脑动脉瘤概述
定义
诊断与治疗方法
介绍了脑血管病的常用诊断手段,如CT、MRI等,以及治疗方法 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 精准医疗在脑血管病领域的应用: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脑血 管病的治疗将更加个性化、精准化,提高治疗效果。
• 新型治疗方法的研发:针对脑血管病的新型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细 胞治疗等,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脑血管病的分类ppt课件
目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缺血性脑血管病 • 出血性脑血管病 • 脑血管畸形与动脉瘤 • 并发症与后遗症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率
脑血管病定义
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血 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受损的 一组疾病。
发病率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 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心脑血管病讲座 ppt课件
黄色瘤 冠心病 脑中风 胆石症
高血脂的表现 黄色瘤
高血脂治疗原则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饮食调节 运动锻炼和戒烟 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 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 TC与LDL-C或TG β阻滞剂可能增高TG和降低HDL-C 钙拮抗剂和ACEI对血脂影响少
非药物治疗
调节饮食结构
后遗症, 患者与家人痛苦的深渊
高血脂与脑梗死
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脑血管就会引起脑梗死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可治疗脑梗死,还能预防脑梗死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是最积极的治疗!
根本在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
血脂是什么?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 主要包括: 胆固醇 (Cholesterol 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 还有: 磷脂 、脂肪酸等其他多种物质。
血脂的来源
甘油三பைடு நூலகம் 大部分由食物摄取,少部分由机体合成 胆固醇 绝大部分(60-80%)由机体合成,食物来源仅占少数
内源性
外源性
血脂不溶于水, 在血液中必须形成脂蛋白
脂质 + 蛋白质 水溶性脂蛋白
血液
--乳糜微粒 ----VLDL ----IDL ----LDL ----HDL
估计中国已超过一亿人患有高脂血症
容易患高血脂的人
有高血脂家族史 体型肥胖者 中老年人 长期高糖饮食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 习惯于静坐的人 精神紧张 患肝肾疾病、糖 尿病、高血压
高血脂的危害
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 的重要因素
血脂增多, 形成“血稠”
110
松花蛋
690
肥猪肉
109
对虾
327
带鱼
高血脂的表现 黄色瘤
高血脂治疗原则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饮食调节 运动锻炼和戒烟 在降压药物治疗中注意: 噻嗪类利尿药可能增高 TC与LDL-C或TG β阻滞剂可能增高TG和降低HDL-C 钙拮抗剂和ACEI对血脂影响少
非药物治疗
调节饮食结构
后遗症, 患者与家人痛苦的深渊
高血脂与脑梗死
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于脑血管就会引起脑梗死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调脂治疗不仅可治疗脑梗死,还能预防脑梗死
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是最积极的治疗!
根本在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
血脂是什么?
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质的总称。 主要包括: 胆固醇 (Cholesterol 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 还有: 磷脂 、脂肪酸等其他多种物质。
血脂的来源
甘油三பைடு நூலகம் 大部分由食物摄取,少部分由机体合成 胆固醇 绝大部分(60-80%)由机体合成,食物来源仅占少数
内源性
外源性
血脂不溶于水, 在血液中必须形成脂蛋白
脂质 + 蛋白质 水溶性脂蛋白
血液
--乳糜微粒 ----VLDL ----IDL ----LDL ----HDL
估计中国已超过一亿人患有高脂血症
容易患高血脂的人
有高血脂家族史 体型肥胖者 中老年人 长期高糖饮食 绝经后妇女
长期吸烟、酗酒 习惯于静坐的人 精神紧张 患肝肾疾病、糖 尿病、高血压
高血脂的危害
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 的重要因素
血脂增多, 形成“血稠”
110
松花蛋
690
肥猪肉
109
对虾
327
带鱼
脑血管病PPT课件
形成中风囊。
type
大面积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下型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多发性腔梗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见; 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约25%可有TIA病史; 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 出现局部定位体征(依血管而定); 早期缓慢进展; 无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多意识清楚。
第一节 Introduction
一、Concept
各种原因的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 部疾病总称。
二、Cerebral Metabolism
代谢特别活跃 无糖和氧的储备 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
三、Cerebral Blood Circulation
四根动脉供血:两根颈内动脉+两根椎动脉。 在脑底形成Willis环。 主要动脉分为深穿支和皮层支供应脑组织。皮 层支吻合多,而深穿支细小,吻合少。 脑血流有自动调节能力。 脑静脉不与动脉伴行,而汇集至静脉窦。
Pathology
中心软化坏死,周边充血、水肿(半暗带) 继发出血 血管壁改变
Stage
超早期(1-6小时):脑组织常无明显改变; 急性期(6-24小时):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脑组织明显水肿; 软化期(3天-3周):液化变软; 恢复期(3-4周后):形成胶质斑痕,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活动、紧张、激动发病 起病突然,数分钟~数小时达高峰 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常见部位出血特点
基底节出血:三偏征,优势半球伴失语。内侧型较重; 脑叶出血:高颅压+脑叶损害症状; 桥脑出血:少量:交叉性麻痹;大量:四肢瘫痪,深昏 迷、高热、针尖样瞳孔、呼吸改变,死亡率高; 脑室出血:少量脑膜刺激征;较多时深昏迷、高热、四 肢软瘫或去脑强直。 小脑出血:突发眩晕、呕吐、头痛、共济失调。
type
大面积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下型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多发性腔梗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见; 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约25%可有TIA病史; 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 出现局部定位体征(依血管而定); 早期缓慢进展; 无颅高压及脑膜刺激征,多意识清楚。
第一节 Introduction
一、Concept
各种原因的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 部疾病总称。
二、Cerebral Metabolism
代谢特别活跃 无糖和氧的储备 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
三、Cerebral Blood Circulation
四根动脉供血:两根颈内动脉+两根椎动脉。 在脑底形成Willis环。 主要动脉分为深穿支和皮层支供应脑组织。皮 层支吻合多,而深穿支细小,吻合少。 脑血流有自动调节能力。 脑静脉不与动脉伴行,而汇集至静脉窦。
Pathology
中心软化坏死,周边充血、水肿(半暗带) 继发出血 血管壁改变
Stage
超早期(1-6小时):脑组织常无明显改变; 急性期(6-24小时):脑组织苍白,轻度肿胀; 坏死期(24-48小时):大量神经细胞消失,
脑组织明显水肿; 软化期(3天-3周):液化变软; 恢复期(3-4周后):形成胶质斑痕,
Clinical Findings
老年人,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 活动、紧张、激动发病 起病突然,数分钟~数小时达高峰 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 颅内压增高表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
常见部位出血特点
基底节出血:三偏征,优势半球伴失语。内侧型较重; 脑叶出血:高颅压+脑叶损害症状; 桥脑出血:少量:交叉性麻痹;大量:四肢瘫痪,深昏 迷、高热、针尖样瞳孔、呼吸改变,死亡率高; 脑室出血:少量脑膜刺激征;较多时深昏迷、高热、四 肢软瘫或去脑强直。 小脑出血:突发眩晕、呕吐、头痛、共济失调。
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心肌梗塞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心 肌缺血性损伤,进而引起 心肌梗塞。
脑出血
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血管 破裂,进而引起脑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
04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家族史、个人生活习惯、症状等, 以判断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实验室检查
进行血常规、血脂、血糖等检查,以了解患 者基本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1-21
•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 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 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01
心脑血管疾病概述
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
01
心脑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 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冠心病、 心肌梗死、脑卒中、高血压等。
非药物治疗
包括改变生活方式、饮食调整、运动 等,有助于控制病情和促进康复。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 心脏瓣膜病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 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和手术
治疗等。
定期随访患者,监测病情变化和 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 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常见症状
01
02
03
04
胸痛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 胸痛症状,通常表现为压迫、
紧缩或胸闷的感觉。
呼吸困难
患者可能会感到呼吸急促或呼 吸困难,尤其是在运动或情绪
激动时。
头晕或眩晕
心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脑部供 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或眩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因 :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颅内动脉 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等
• 发病机制:
持 续
脑内小 玻璃
的 动脉硬化 样变
微动脉瘤
高
血
压 脑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
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少,
管壁较薄
出血
32
(二)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
• 有高血压病史 •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 •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
23
4、辅助检查
▪ CT:24~48h,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 ▪ MRI:显示病灶早 ▪ DSA:血栓形成部位及侧支循环 ▪ TCD: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粥样硬化 ▪ 其他: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
功能、血液流变学等。
24
CT:
25
5、诊断
发病年龄较高 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 可先出现TIA 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 CT或MRI可有梗塞灶
碍 • 血压明显增高 •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 可有脑膜刺激征
33
2、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1)基底节区出血 最多见, 壳核出血:约占50%~60%,三偏征、两眼可
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丘脑出血:占20%,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减
退或自发性疼痛),丘脑性失语,丘脑性痴呆,眼 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注视麻痹)等
12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多种学说 1、微栓子 2、血液动力学改变 3、脑血管痉挛
13
(三)临床表现:
1、颈动脉系统TIA: 常见发作性偏瘫或单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 特征性表现——一过性失明。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发作性眩晕、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复视、 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性瘫。 特征性表现 *猝倒发作(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少见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3
分类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根据病理性质分
脑血栓形成
缺血性卒中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4
脑部血液供应
• 两条颈内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 脉
• 两条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 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
• 多数在安静状态下起病 • 临床症状表现取决于脑血管闭塞的部位
及梗死的范围。
21
临床表现
▪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 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22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三偏症:偏盲、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如优 势半球病变有失语
19
3、临床表现
(1)临床分型
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
完全性卒中 进展性卒中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缓慢进展型
依据临床表现: 大面积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20
(2)临床表现
• 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多有高血压、糖 尿病史等
• 发病前通常有前驱症状:头痛、头晕、 TIA史
26
6、鉴别诊断
脑出血 脑栓塞 颅内占位性病变
27
7、治疗
(1)急性期治疗治疗原则: • 超早期治疗 • 综合保护治疗 • 个体化治疗 • 整体化观念 •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给予干预
28
(2)超早期溶栓治疗 • 溶栓药物:尿激酶 链激酶 rtPA • 适应症 • 并发症:出血 再灌注损伤 再闭塞 (3)抗凝治疗 (4)脑保护治疗 (5)降纤治疗 (6)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脑血管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 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 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 事件
2
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三大致死 疾病
❖ 患病率:719 ~745.6/10万人 ❖ 发病率:约109.7 ~ 217/10万人 ❖ 死亡率:约116 ~ 141.8/10万人 ❖ 幸存者:50%~70%遗留严重残疾
29
(7)外科治疗 (8)对症治疗:血压的管理、 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
降颅压、 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 心电监护、 控制血糖、控制癫痫发作、 处理卒中后抑郁及焦虑 (9).康复治疗及预防性治疗
30
四、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 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20%-30%。
(一)脑血栓形成 (二)脑栓塞 (三)腔隙性梗塞
17
(一)脑血栓形成
1、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 病因未明
微栓子或血管痉挛 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
蛋白S异常 其他
18
2、发病机制
高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
血栓形成
脑梗死
好发部位: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大脑中 动脉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
10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11
(一)概述:
• 1、定义: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 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局灶性神经 功能缺失,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 2、特点:发作突然、时间短暂,一般为 5—20分钟,不超过24小时,发作间歇神经
系统完全正常。
34
(2)脑干出血 约占脑出血10%左右,大多为
脑桥出血。 小量出血(轻型):意识清楚,面、
展神经,交叉瘫,双眼向病灶对侧 凝视;
14
(四)诊断与鉴别 1、诊断--- 靠典型病史 2、鉴别: 部分性癫痫、梅尼尔氏病、 心脏疾病。
15
(五)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剂:阿斯匹林、 噻氯吡啶;抗凝治疗;钙拮抗剂---脑保护 剂 3、外科治疗
16
三、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有三种类型:
•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5
7
脑血液循环调节
血液循环丰富,无能量储备 自动调节 分布不均 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损害的敏感性不
同
8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 2、心脏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3、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4、其它
9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TIA和脑卒中史 • 吸烟和酗酒 • 高脂血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其它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 病因 :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颅内动脉 瘤、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等
• 发病机制:
持 续
脑内小 玻璃
的 动脉硬化 样变
微动脉瘤
高
血
压 脑动脉外膜不发达无外
弹力层中层肌细胞少,
管壁较薄
出血
32
(二)临床表现
1、临床特点
• 有高血压病史 • 多在活动状态下急性发病,迅速进展 • 有明显的全脑症状,头痛、呕吐、意识障
23
4、辅助检查
▪ CT:24~48h,梗塞区出现低密度灶。 ▪ MRI:显示病灶早 ▪ DSA:血栓形成部位及侧支循环 ▪ TCD:颈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粥样硬化 ▪ 其他:常规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
功能、血液流变学等。
24
CT:
25
5、诊断
发病年龄较高 多有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病史 可先出现TIA 脑局灶性损害症状体征 CT或MRI可有梗塞灶
碍 • 血压明显增高 • 有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 可有脑膜刺激征
33
2、各部位脑出血的特点
(1)基底节区出血 最多见, 壳核出血:约占50%~60%,三偏征、两眼可
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丘脑出血:占20%,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减
退或自发性疼痛),丘脑性失语,丘脑性痴呆,眼 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注视麻痹)等
12
(二)病因及发病机理: 多种学说 1、微栓子 2、血液动力学改变 3、脑血管痉挛
13
(三)临床表现:
1、颈动脉系统TIA: 常见发作性偏瘫或单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 特征性表现——一过性失明。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常见发作性眩晕、视力障碍、视野缺损、复视、 共济失调、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性瘫。 特征性表现 *猝倒发作(脑干网状结构缺血)* 少见短暂性全面遗忘症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3
分类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持续时间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卒中
•根据病理性质分
脑血栓形成
缺血性卒中
脑栓塞
出血性卒中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4
脑部血液供应
• 两条颈内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 脉
• 两条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 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
• 多数在安静状态下起病 • 临床症状表现取决于脑血管闭塞的部位
及梗死的范围。
21
临床表现
▪ 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 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 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 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22
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三偏症:偏盲、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如优 势半球病变有失语
19
3、临床表现
(1)临床分型
依据症状体征演进过程:
完全性卒中 进展性卒中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 缓慢进展型
依据临床表现: 大面积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20
(2)临床表现
• 发病年龄多在中老年,多有高血压、糖 尿病史等
• 发病前通常有前驱症状:头痛、头晕、 TIA史
26
6、鉴别诊断
脑出血 脑栓塞 颅内占位性病变
27
7、治疗
(1)急性期治疗治疗原则: • 超早期治疗 • 综合保护治疗 • 个体化治疗 • 整体化观念 • 对卒中的危险因素给予干预
28
(2)超早期溶栓治疗 • 溶栓药物:尿激酶 链激酶 rtPA • 适应症 • 并发症:出血 再灌注损伤 再闭塞 (3)抗凝治疗 (4)脑保护治疗 (5)降纤治疗 (6)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脑血管疾病
一、概述
脑血管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 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
脑卒中(stroke)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 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 事件
2
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三大致死 疾病
❖ 患病率:719 ~745.6/10万人 ❖ 发病率:约109.7 ~ 217/10万人 ❖ 死亡率:约116 ~ 141.8/10万人 ❖ 幸存者:50%~70%遗留严重残疾
29
(7)外科治疗 (8)对症治疗:血压的管理、 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染、
降颅压、 预防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 心电监护、 控制血糖、控制癫痫发作、 处理卒中后抑郁及焦虑 (9).康复治疗及预防性治疗
30
四、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 脑出血系指原发性非 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 20%-30%。
(一)脑血栓形成 (二)脑栓塞 (三)腔隙性梗塞
17
(一)脑血栓形成
1、病因:
❖ 动脉粥样硬化 ❖ 动脉炎、血液系统疾病 病因未明
微栓子或血管痉挛 高水平的抗磷脂抗体、蛋白C、
蛋白S异常 其他
18
2、发病机制
高血糖
高血压 高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
血栓形成
脑梗死
好发部位:颈内动脉系统约占4/5,大脑中 动脉多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约占1/5。
10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11
(一)概述:
• 1、定义:指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 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局灶性神经 功能缺失,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 2、特点:发作突然、时间短暂,一般为 5—20分钟,不超过24小时,发作间歇神经
系统完全正常。
34
(2)脑干出血 约占脑出血10%左右,大多为
脑桥出血。 小量出血(轻型):意识清楚,面、
展神经,交叉瘫,双眼向病灶对侧 凝视;
14
(四)诊断与鉴别 1、诊断--- 靠典型病史 2、鉴别: 部分性癫痫、梅尼尔氏病、 心脏疾病。
15
(五)治疗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剂:阿斯匹林、 噻氯吡啶;抗凝治疗;钙拮抗剂---脑保护 剂 3、外科治疗
16
三、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概念: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缺血、缺氧, 导致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有三种类型:
• 脑底动脉环(Willis环):
5
7
脑血液循环调节
血液循环丰富,无能量储备 自动调节 分布不均 不同部位对缺血、缺氧损害的敏感性不
同
8
脑血管疾病的病因:
1、血管壁病变 2、心脏及血液动力学改变 3、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改变 4、其它
9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心脏病 • 糖尿病 • TIA和脑卒中史 • 吸烟和酗酒 • 高脂血症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