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课件)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认识的真理性的唯 2023年 江苏高考 判断题 实践是认识基础
一标准。
2023年 湖南高考 选择题 实践的特征、实践是认 识基础
本课知识高 考考查频率 较高,主要 涉及选择题, 主观题。
3.阐述认识运动 2023年 全国高考 选择题 认识反复性、无限性
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是检验认识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和发展真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 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
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 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统一
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核心考点
时政热点
从党的二十大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3年8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
章《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文章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 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 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 鲜明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
核心考点
一、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1、认识与实践
含义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不要求一定是正确的)
认 识 形式、
阶段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实践基础上、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 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事物的本质、全体、 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判断:
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 2、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3、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蜘蛛结网 ✘ 主体
2、农民耕地 ✔ 3、工人生产商品 ✔ 4、学生学习 大学生辩论赛
✘ 对象
5、教师给学生讲课 ✔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历史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对号入座
神十一与天宫二号 按预定的时间和轨道交 会对接
航天实验要尊重客观规 律
从无人到载人,不同 时期我国航天技术的 水平不同
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广 大航天人的协同奋战
主观能 动性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二者关系:①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 感性认识;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比较下列认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现象 小麦价格时张时落
遗传规律
本质 价值规律
摩擦生热、钻木取火
对现象的认识是感性 认识,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其形式:感觉、 知觉、表象。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 用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得亲口吃一吃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 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2025版新教材高中政治第2单元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1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x课件部编版必修4
④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
认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属于意识,都是通过人脑对客观事 物的反映,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①②错误;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 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而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③④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正确。故选D。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①错误;习近平通过对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总结和对人民民主的思考,提出了全过程 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说明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感 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②④符合题意;③本身的表述有 误,不能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只能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排除。 故选C。
[探究] 结合材料,阐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标、要求 是如何体现实践及其特点的。
提示:①实践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的过程受客观规律、客观 实际的制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内 涵融入生产生活。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③实践是处在一定 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需要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 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城乡基层。④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传承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不懈的努力与追求。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__实__践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 去。__认__识__本__身___不是目的,__改__造__世__界___才是认识的目的。
判断下列观点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经验是不可靠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提示:错误。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 以,有的经验是可靠的,并不是都需要亲身实践。 2.获得真理性认识是一切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 提示: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探索认识的奥秘课件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1)原因。 ①主体条件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 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 知识水平 、 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②客体条件: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 着的,其本质的暴 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2)结论。 ①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②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 再从认识到实践的 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答案:①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中国将继续坚定地 实行对外开放,这是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的。②客观性是真 理最基本的属性。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 理性认识只有一个。扩大对外开放,是中国迈向民族复兴伟 业坚定的正确选择,不会因任何外部杂音而改变方向。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 正确反映 。
2.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2)原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 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3)现象:对同一个确定的 对象 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 识。 (4)本质: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 识 只有一个 而不可能有多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出现各种杂音在所难免,我们应怎 样看待这些杂音的存在?
答案:①谬误是主观同客观不相符的认识。②由于主观 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存在真理与谬误之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在实践中人们不 断克服谬误,追求和发展真理。
任务二:探究我国对外开放充满自信的依据 材料二 我国在40多年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虽经历过艰 难险阻,但取得的巨大成就,既是鼓舞士气的成绩单,也是凝聚 信心的加油站。我国一系列利好政策继续密集出台,许多外商 纷纷表态要加大在华投资。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精品教学课件
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的物质性活动
主体
人
对象
客观事物
基本要素
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 和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三个基本特点是统一的。实践既具有客观物 实 质性,又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 践 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区别于以往旧的实践 特 观的标志所在。夸大第一个特点否认第二个特点会 点 导致机械唯物主义,而夸大第二个特点否认第一个 之 特点会陷入唯心主义。当然,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 间 主观能动性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进行的,是历 的 史地发展着的。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关 统一。正是由于实践的这三个特点,才决定了实践 系 在认识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才决定了实践在社会发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P39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认识与实践认实识践的的认识的基础实实实践践践是是是认认检识识验的发认来展识源的的动真力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与实践
1 . 认 识 是 主 体 对 客 体 的 能 动 反 映 。 __感__性__认__识____ 和 __理__性__认__识____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 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包括____感__觉______、知觉 和____表__象______三种形式。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 形 式 。 感 性 认 识 是 认 识 的 _初__级__阶__段_____ , 理 性 认 识 是 认 识 的 ___高__级__阶_段____,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_____深__化_____为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 ___辩__证__统_一____关系。
2025年高考思想政治人教版配套课件 必修4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实践 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的统一
易错辨析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依赖 于理性认识。( × ) 提示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它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 提示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在实践 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3.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 ) 提示 盲目的实践是以错误认识为指导的实践,是存在的。
变式训练2 “中国复眼”(学名:超大分布孔径雷达高分辨率深空域主动观测
设施)作为目前世界上计划构建的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预期作用距离将达
到1.5亿千米。未来,“中国复眼”计划观察上亿千米外小行星和类地行星,
以拓展人类深空观察的边界,满足我国近地小行星撞击防御、地月态势感
知等科研需求。对此认识恰当的是( C )
提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提升关键能力 考向一认识 典例1 (2021山东卷)“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 作理论,是中国绘画美学的纲领性命题。“造化”就是生生不息的万物一体 的世界,亦即中国美学说的“自然”,“心源”是说“心”为照亮美的光之源,没有 美的心灵,就不能照亮世界万物的本真之美。中国绘画美学纲领性命题中 蕴含的哲学智慧是( ) A.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B.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C.认识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自身发展中产生的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人)、实践的对象(客观世界)和实践
“主体”
客观物 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
强调实践受客 “对象”
质性 ②实践活动(物质性活动)的过程及其 观因素的制约 “手段”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究认识的奥秘 课件(31张)
和发展 真理。
【对点训练】(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 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仪式中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 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作为年轻干部,当以“知之、信之、行之” 之法常修常炼、常悟常进,不断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以上要求是基于
个过程。
系、真理的特征,等 防控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等
等
等。
主干知识网络构建
探索认 识的奥 秘
(认识论)
实践
决 定
反 作 用
认识
含义 直接现实性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实践是变革
基本形式 社会的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特征 客观物质性 主观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
() 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 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 ③从思维具体到思维抽象的认识过程
C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从生动实践中总结概括出理
认识的 特点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表现
原因
要求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 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 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 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 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 能完成。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 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 与时俱 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 进,开 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 拓创新, 维能力、生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 在实践 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 中认识 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和发现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复习课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理解认识的本质。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学会在实际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认识问题。
(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深化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理解,掌握科学方法论。
1.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对认识论有初步的了解,但深度和广度仍有待提高。他们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拓展。
2.学生在思维上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但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仍有待培养。本章节教学需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引导他们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认识问题。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观点和争议?”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探究新课内容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正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认识的奥秘。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讲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阐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评价:
(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4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答题模板
第4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认识论)1、实践的特点相关知识分析材料答题模板:实践的特点:(1)直接现实性.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构成要素具有客观性;实践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
+材料(3)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材料(4)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材料例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团队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
他们进驻天和核心舱后,将开展空间站平台维护与照料、机械臂操作、出舱活动、舱段转移等工作并充分利用舱内实验柜开展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结合材料,说明“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活动是如何彰显实践的特点的。
【答案】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外太空、航天器、广大航天人,这些载人航天活动的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
整个载人航天活动也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开展“神舟十四号”载人航天活动的目的是建造天宫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是载人航天的第23次飞行任务,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是我国航天团队精诚合作、共同努力的成果。
2、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答题模板:(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哲学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妙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
哲学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妙原理及其方法论总结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哲学的第四课中,我们将探索认识的奥妙原理及其方法论,深入研究人类对于世界的认知过程。
认识是人类非常重要的心智活动,通过认识,我们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相互关系。
然而,认识也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过程,常常存在着各种困境和挑战。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索认识的本质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我们面临的世界。
本篇长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和归纳有关认识的奥妙原理和方法论的重要思想,并加以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将详细阐述人类认识的本质,探究人类认识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其次,我们将探讨认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境。
然后,我们将对认识的方法论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这两个主要的认识观点,以及直觉和推理在认识中的作用和方法。
最后,我们将对认识的奥妙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提出一些有关认识的重要思考和启示。
通过对认识的奥妙原理及其方法论的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自己和他人,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
同时,这也对我们解决问题、发展科学、实现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篇长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新的思考和启发,引导大家在认识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讲述,以便更好地探索和总结认识的奥妙原理及其方法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认识的奥妙原理及其方法论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我们将详细说明本文的结构,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纲要。
其次,在正文部分,我们将分为两个主要章节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在2.1节中探讨认识的奥妙原理,这将包括了人类认识的本质以及在认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境。
在2.1.1小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包括认识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等方面。
而在2.1.2小节中,我们将详细分析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境,例如主观偏见和知识的相对性等问题。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30张)
考点二: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 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 变为现实的存。
2.实践活动的形式:在实践活动的有三种形式:一是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二是变 革社会的实践;三是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解析:①③正确,材料的试验表明卫星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了认识的发 展、“物理模型”是否具有真理性还有待于实践去检验;②错误,本次试验任务并没 有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实践的检验;④错误,对太阳本质和规律的认 识要通过分析等深加工才能完成。故选 B。
考点四:真理及其特征
(1)真理的涵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 (2)全面理解真理的特征。
考点五: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项目
理解
原因
要求
误区
认识具有反 人们对一个事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 与时俱进, ①“直线论”:
复性
物的正确认识 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 开拓创新, 此观点认为人的
往往要经过从 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 认识是直线式的
02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梳理
1 认识
2 实践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 真理及其特征
5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考点一: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 同阶段。 ②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 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③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 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④二者关系: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 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
《探索认识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和特点;3. 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关系;4. 学会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教材中关于认识的相关内容,并完成以下思考题:(1)什么是认识?它有哪些分类?(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有何关系?(4)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如何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2. 选取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要求分析过程中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转化原理。
例如:对于同一幅画作,有人能感受到美的意境,有人却感到毫无意义,这说明了什么?3. 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尝试撰写一篇关于某事物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感悟,要求能够阐述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对认识和理解事物的重要性。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确保思考题的准确回答;2. 选取的实例应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能够反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转化原理;3. 撰写感悟时,应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表达真实情感;4. 作业应按时提交,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同时根据学生互评结果进行补充评价,给出最终成绩。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教师或同学的反馈,认真分析自己的作业,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度;2. 学生应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共同提高对认识问题的理解和认识;3. 教师应及时收集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和特点,并学会运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客观事物 ②主观认识
本身不能“自言其明”
多数人公认的观点
权威的话 科学理论 原有的认识
无法证明
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 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主观认识
实践 (桥梁)
客观世界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哲学部分知识体系框架
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 第2课:辩证唯物论
辩
把握规律
3.1、总特征1—联系观 证
马
哲
第3课:唯物辩证法 3.2、总特征2—发展观 唯
克
3.3、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物
思
学
主
主
第二单元
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义
义
认识社会与 第5课:社会历史观
哲
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学
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形式
对象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内容
性质
相符合
真理
人的认识
客观对象
不符合
谬误
注意: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不容混淆
初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于
理性认识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教学设计
《探索认识的奥秘》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认识的基本观点,掌握认识的过程和规律;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室讨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认识的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科学认识观,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的过程和规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认识的基本观点;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认识的再三性和无限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的过程和规律;2. 制作PPT课件,便于教室讲解;3.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认识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探索认识的奥秘。
(二)新课讲解1. 认识与实践的干系通过讲解实践与认识的干系,让学生了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和目标,以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2.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讲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内涵和区别,让学生了解认识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同时,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 认识运动的规律通过讲解认识运动的规律,让学生了解认识是一个不息再三、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同时,通过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处理认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4. 认识的再三性和无限性通过讲解认识的再三性和无限性,让学生了解认识是一个不息再三、螺旋上升的过程,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我们要不息探索认识的奥秘,不息追求真理。
(三)教室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盘绕本节课的主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讨论“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方法和途径。
2. 提问与回答: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精神。
(四)小结与作业1.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以及如何探索认识的奥秘。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1 -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5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认识(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2.实践(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
它们都是客观的。
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②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辨析] 有人认为,盲目的实践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1.认识的两种反映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水平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1)应抓住“主体”和“对象”①实践的主体是人。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课题---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
高二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课题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课前学案一、知识梳理1、认识的含义、形式?2、实践的含义、基本形式和特点?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真理的含义、特性?5、认识的特点?6、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原理、方法论二、判断:1.基于客观实际做出的科学论断可以成为行动的动力。
2.认识是客体对主体的能动反映。
3.感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的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4.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性。
5.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因此,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6.读书也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认识的目的是认识世界。
7.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
8.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
9.真理再向前迈一步一定是更高的真理。
10.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两次反复才能完成。
11.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多个真理。
三、习近平金句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
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据新华社北京2021年11月16日电课中学案一、【课标要求】1.了解人的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2.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3.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阐述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二、【学习目标】1、理解认识的含义,知道认识的形式;掌握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2、掌握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3、理解真理的含义4、理解运用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方法论5、理解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三、【重点难点】重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方法论;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原理方法论难点:实践活动的特性和作用;真理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四、真题演练1.(2021•全国高考真题乙卷)王安石在推敲“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诗句过程中,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字许,始定为“绿”,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认识主体的知识和素质影响认识结果③认识是一个包含曲折性的前进上升过程④对同一个确定对象不能产生不同的认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河北高考真题)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答案版)
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必背知识清单0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 .认识与实践(1)认识①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①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根本含义:但凡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②实践的特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 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2)实践是认识开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③实践的开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开展。
④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拟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必背知识清单02在实践中追求和开展真理1.(1)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根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开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5.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主体的限制和认识客体的限制)。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
《探索认识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加深对认识过程的理解;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理解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2. 完成课本后面的相关练习题;3.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认识的了解和看法,可以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同角度出发;4. 搜集几个有关认识的名人名言或者故事,并尝试分析其背后的哲学含义。
三、作业要求:1. 认真阅读课本,确保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2. 完成练习题时,要仔细核对答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 撰写文章时,注意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字数在300字以上;4. 搜集资料时,要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加深对认识过程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文章逻辑和观点的明确性、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情况等。
五、作业反馈: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作业提交至学习平台,以便我们能够及时收集和整理同学们的作业情况。
同时,也欢迎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我们将尽力为大家提供帮助和支持。
在“高中政治课程《探索认识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中,我们设计了以下作业内容: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理解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能够明确认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后续的实践和思考奠定基础。
2. 完成课本后面的相关练习题。
这一环节旨在通过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3. 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认识的了解和看法,可以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不同角度出发。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
《探索认识的奥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对生活中认识的探讨,深化对认识本质的理解。
2. 掌握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
3. 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文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关于认识论的章节,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概念。
要求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2. 观察生活:请同学们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思考我们如何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例如,如何理解颜色、形状、大小等基本概念?这些认识是如何形成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认识。
3. 思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实践活动与认识的关系,思考我们如何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在实践中,我们的认识是如何变化的?请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撰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独立完成,如遇到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教。
2. 作业应字迹工整,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3. 针对不同的作业,可以适当调整阅读、观察、思考等不同形式,但必须保证完成质量。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将根据作业的完成质量、字数、逻辑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三个等级。
优秀表示作业质量高,具有创新性;良好表示作业基本完成,存在一些小问题;及格表示作业完成度较低,需要加强学习。
3. 评价方式将采取教师评价、小组互评、个人自评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将自己的作业提交给老师或交给小组长,以便老师或小组长进行批改和评价。
2. 老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对于同学们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老师将尽力提供帮助和解答,以保证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认识论的基本概念和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为后续的政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真理是客观的,不等于说真理就是不变的,真 理的客观性是说其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超出特定的条件 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 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 成谬误。
“先在城市夺取政权”
实践具有 社会历史性
社会体制改革
载人航天试验
全面理解实践的三个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原
因
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 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受 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制约
客观的
(2)主观能动性: 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盲目的实践(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是存在的.
(3)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的活 动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实践的需要,尤其是生产实践的需 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
产生
提出
① 人们实究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日益完备
促进 认识的发展
认识工具
③ 实践
锻炼 提高
人的认识能力
注意区别来源和动力
1.来源:源于实践,强调认识在实践基础上 “从无到有”。 2.动力:在实践推动下“深化和发展”。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名言评析: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要成为检验认识真 理性的标准,须具 备什么特点?
能够把主观和客观 联系起来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目的是把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名言评析:
复习巩固
马克思 主义哲
学
辩证唯物 主义
历史唯物 主义
唯物论 辩证法 认识论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认识含义?认识的两个阶段? 2。实践的含义?(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3.实践的特点有哪些? 4.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条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7.关于实践的观点:基本含义、特点、实践和认识 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判断:
1、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 2、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 3、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判断: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1、蜜蜂筑巢 蜘蛛结网 ✘ 主体
2、农民耕地 ✔ 3、工人生产商品 ✔ 4、学生学习 大学生辩论赛
✘ 对象
5、教师给学生讲课 ✔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学以致用 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 用
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 就得亲口吃一吃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社会一旦有某种需要, 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 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 性的唯一标准
要求我们重视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 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要 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课小结
人
的 实践与 认 认识
认识的含义及阶段 实践的含义、特点
识
实践基本形式
从
何 而
实践是认
识的基础
来
来源 动力 检验标准 目的、归宿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堂小结 : 1。认识含义?认识的两个阶段? 2。实践的含义?(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3.实践的特点有哪些? 4.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条 6.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重点) 7.关于实践的观点:基本含义、特点、实践和认识 的辩证关系
典型例题: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 来巨大便利。
【注】: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
的,客观性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
思考: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不会出现“公说公有 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呢?你怎么认识?
结论: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 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 对象会有不同的认识,但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 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启示
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判断分析]:1、真理不是个人认可的,而是社会上
多数人公认的东西 2、有用的就是真理 均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下雨是好事 还是坏事?
二.当真谷物理播是种具完毕体,的接有连下条雨件,的这雨对
谷物有益吗? 当已经积涝成灾,天还下倾盆大雨,
这雨对庄稼是有益的吗?
离开一定的条件,不好判断一种认识 是不是真理。
真理的特点:
1、真理是客观的(最基本的属性)
2、真理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3、真理都是具体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 识符合当 时的实际.
1、认识具有反复性? (条件的限制)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还体现了什么 道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 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罗巴切夫斯基和黎曼的发现是否表明, 欧几里定理不再是真理?
它只证明 了真理的
条件性
在平面上——是正确的 (条件) (等于180°)
在凹曲面或球形凸面上——是不 正确的
(条件)
(小于或大于180°)
△为什么真理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为什么与客 观对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认识会转化为谬误?
⑴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 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便会 变成谬误。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观点一 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 -----实践
观点二
获认得识认的识来的源途有径多有个两:个:
-----直-实接践经、验书,本间等接经验
思 启示: 考: 你读认书为与哪实个践观相点结正合确?
2恩、格实斯说践:是“社认会识一发旦有展技的术动的需力
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 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历史性:是历史地发展着的
对号入座
神十一与天宫二号 按预定的时间和轨道交 会对接
航天实验要尊重客观规 律
从无人到载人,不同 时期我国航天技术的 水平不同
航天事业发展离不开广 大航天人的协同奋战
主观能 动性
客观物 质性
社会历 史性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二者关系:①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 感性认识;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
比较下列认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现象 小麦价格时张时落
遗传规律
本质 价值规律
摩擦生热、钻木取火
对现象的认识是感性 认识,是认识的初级 阶段。其形式:感觉、 知觉、表象。
能量守恒与转 化规律
对本质规律的认识是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 高级级阶段。其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二者辩证统一,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 本任务,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2、实践及其形式、特点:
(1)、实践 的含义:
主体:人, 不是动物
客体:自 然界和人 类社会
非纯主观思维活动 直接现实性活动
到了20世纪初期,列宁又得出一个与此相反的新结论: 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取得胜利,而可 能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帝国主义阶段)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地的实际
指主观认识符 合当时的实际
结合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①追求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对珠算价值的 认识是在生活实践中产生发展的。(2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 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对珠算价值的认 识是与特定时代特征、科技发展状况相联系的, 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 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从计算价值到价值质疑,再到教育、启智新价 值的深化。(4分) ④坚持与时俱进,开 拓创新,不断深化对珠算 价值的认识。(1分)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
到质疑,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 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 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 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 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
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 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 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 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 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