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小儿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小儿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小儿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发热的热型及与皮肤出疹的关系。

3.关节的病变受累部位、出现时间、有无活动受限、僵硬及游走性。

4.视力有无减退。

检查
1.全身体检及重要的生命体征。

2.关节局部表现,是否对称并累及四肢以外的其他关节,有无僵硬变形。

3.皮疹特点,肝、脾、淋巴结是否肿大。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

5.关节的X线检查。

诊断
1.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凡关节炎或全身症状持续6周以上,能排除其他疾患的应考虑该病,并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临床特征分型。

2.凡诊断不明确又怀疑该病时应与风湿热、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结核病、急性白血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疾病相鉴别,并做相应的检查。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宜早采取综合疗法,适当休息、营养,并采用医疗体育、理疗、热敷等预防局部强直或畸形,同时要尽量避免及控制感染。

2.采用阿司匹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环磷酰胺,三种药物的选择、剂量及疗程视病情而定,注意用药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3.病情严重、治疗效果无明显好转应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

2022年全文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本文档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2年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新规范进行总结和阐述。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1. 至少持续4周的对称性关节炎;2. 至少持续4周的关节肿胀;3. 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至少有一个关节肿胀;4. 关节肿胀至少出现在三个外周关节区。

实验室检查1. 类风湿因子(RF)阳性或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2. 血沉(ESR)升高或C反应蛋白(CRP)升高。

影像学检查1. 手和足的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关节破坏等表现;2. 胸部X线片检查排除肺部病变。

治疗原则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

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s)1. 甲氨蝶呤(MTX):首选药物,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2. 柳氮磺吡啶(SSZ):适用于轻中度RA患者;3. 来氟米特(LEF):适用于活动性RA患者;4. 羟氯喹(HCQ):适用于轻中度RA患者。

生物制剂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如英夫利西单抗(INF)、阿达木单抗(ADA)等;2. 针对CD20的单克隆抗体:如利妥昔单抗(RTX);3. 针对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如托珠单抗(TOC)。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控制严重炎症,短期使用,不宜长期大量使用。

物理治疗包括康复训练、按摩、热敷等,有助于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中医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采用中药、针灸、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策略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发现并及时采用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质、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3. 联合治疗: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4. 长期治疗:RA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期治疗和随访。

类风湿关节炎2022年诊疗全文新规

类风湿关节炎2022年诊疗全文新规

类风湿关节炎2022年诊疗全文新规一、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系统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导致关节破坏、功能障碍和慢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高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我国风湿病学专家在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于2022年制定了全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全文新规。

二、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临床表现:- 持续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至少涉及两个关节区;- 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和活动受限;- 关节外表现,如皮下结节、发热、乏力等;- 实验室检查符合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征。

2.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应包括以下项目:- 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 尿常规:蛋白、血尿、白细胞等;- 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 类风湿因子(RF)检测:IgM、IgG、IgA型RF;-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检测;- 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检测。

2.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片、MRI和超声等,用于评估关节破坏情况和病变活动度。

三、治疗原则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原则分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四个层次。

3.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NSAIDs主要用于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和炎症,但不能控制病情进展。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萘普生、美洛昔康等。

3.2 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MARDs)DMARDs主要用于减缓病情进展,改善关节功能。

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等。

3.3 生物制剂生物制剂针对特定的免疫靶点,具有显著的疗效。

常用药物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IL-1)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IL-6)抑制剂等。

3.4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方案【概论】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痹证范畴,俗有骨痹、历节风之称。

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多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常呈对称性,早期症状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困难及发僵,长久不愈的晚期症状则为关节畸形。

【诊断标准】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

5、手X线的改变。

6、皮下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定度>1:32。

以上7条中具备4条或4条以上即可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功能分级标准】I级:日常活动不受限。

Ⅱ级:有中等强度的关节活动受限,但能满足日常活动需要。

Ⅲ级:关节有明显的活动受限,患者不能从事大多数职业或不能很好地照料自己。

Ⅳ级:丧失活动能力或被迫卧床或只能坐在轮椅上。

【X线分期】I期:正常或关节端骨质疏松。

Ⅱ期:关节端骨质疏松,偶有关节软骨下囊样破坏或骨侵蚀改变。

Ⅲ期:明显的关节软骨下囊性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畸形。

Ⅳ期:除Ⅱ、Ⅲ期改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证候】1、湿热痹阻证主症:关节肿痛而热,发热,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口渴,汗出,小便黄,大便干。

舌脉: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或弦滑。

2、寒湿痹阻证主症:关节冷痛而肿,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口淡不渴,恶风寒,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弦紧。

3、肾气虚寒证主症:关节冷痛而肿,肢冷不温,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面色咣白,精神疲惫,腰膝酸软。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4、肝肾阴虚证主症:关节肿胀疼痛或酸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次症:腰膝酸软,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咽干,潮热。

舌脉: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弦。

5、瘀血痹阻证主症:关节肿胀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晨僵,关节畸形。

2022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全文)

2022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 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 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RA 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其基本病理表现 为滑膜炎,并逐渐浮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可并发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折及抑郁症等。

流行病学调 查显示,我国 RA 的患病率为 0.42%,患者总数约 500 万,男女比约为 1 ∶4。

随着 RA 患者病程的延长,残疾率升高。

我国RA 患者在病程 1~5 年、 5~10 年、 10~15 年及≥1 年的致残率分别为 18.6%、43.5%、48.1%和 61.3%。

RA 不仅造成患者身体机能、生活质量和社会参预度下降,亦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近年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及亚太风湿病学会(APLAR)等国际学术组织分别制订了 RA 诊疗指南,更新了RA 分类标准及目标诊疗策略。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亦于 2022 年发 布了 RA 诊疗指南,并于 2022 年进行了更新,然而,各类指南对指导我 国 RA 诊疗实践仍存在诸多挑战。

一方面, RA 指南仍在根据最新的临床 研究结果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国际 RA 指南极少纳入中国人群的流行病 学与临床研究证据;此外,国外风湿科医师的诊疗过程和用药习惯与我国 风湿科医师亦有差异。

因此需要采用公认的指标评价疗效,规范诊断及治疗路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在借鉴既往指南和国内高质量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最新且符合我国国情的 RA 诊疗规范,旨在提高临床医师正确诊断与恰当治疗 RA 的水平。

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我国 RA 患者浮现关节症状的平均年龄为 46.15 岁, 确诊年龄平均为 48.68 岁。

病情和病程具有异质性,可以表现为单关节炎至多关节炎。

典型表现为关节炎,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可以伴活动受限,晨僵长达 1 h以上。

中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以缓慢而隐匿的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数周的低热,乏力、全身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关节症状。

少数则有较急剧的起病,在数天内出现多个关节症状。

①晨僵:病变的关节在夜间或日间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至少1h)的僵硬,如胶粘着样的感觉。

出现在95%以上的患者。

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呈正比,它常作为本病活动指标之一。

②痛与压痛: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是足趾、膝。

踝、肘、肩等关节。

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

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受累关节的皮肤出现褐色色素沉着。

③关节肿: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软组织炎症引起。

病情较长者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而引起肿胀。

受累的关节均可肿,常见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膝等关节,亦多呈对称性。

④关节畸形:多见于较晚期患者。

因滑膜炎的绒毛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结构构成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又因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受损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出现手指关节的半脱位如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严重。

二、治疗方法1.艾灸疗法【主穴】膈俞、血海、肾俞、关元、足三里、阴陵泉。

【配穴】肩部取肩贞、肩髃,肘部取曲池、尺泽,腕部取外关、阳池、阳溪,手部取合谷、八邪,股部取环跳、风市,膝部取膝眼、鹤顶、阳陵泉,踝部取昆仑、申脉、照海、太溪、三阴交,足部取太冲、八风及各部位相应阿是穴。

【操作】艾条温和灸穴位及相应阿是穴5~15min,以局部皮肤红晕透热为度。

2.穴位注射【主穴】曲池、足三里。

【配穴】手指关节取八邪、后溪;腕关节取外关、阳溪;肘关节取尺泽、天井;肩关节取肩三针;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踝关节取照海、太溪;指关节取八风穴。

【操作】严格无菌操作,用6~7号针头刺入所选穴位,提插得气后,回抽无血,再将药液缓慢注入。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病史采集】1.关节表现:主要累及小关节的对称性多,应包括受累关节部位、晨僵、痛与压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除发热、食欲减退、乏力、贫血等周身症状外,伴随关节炎随时皆可出现以下表现:(1)结节;(2)类风湿血管炎;(3)肺(肺间质病变、结节样改变、胸膜炎);(4)心(心包炎、类风湿心脏病);(5)神经系统(脊髓受压、周围神经炎/病);(6)肾(药物性肾损害、淀粉样变);(7)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8)Falty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伴脾大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生命体征、各系统检查。

2.专科检查:(1)关节体征:肿胀、压痛、表面温度、畸形、活动度、双手握力;(2)关节外体征:皮下结节以及受累器官的相应体征。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应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补体、类风湿因子+滴度、抗核抗体、抗ENA抗体;(2)必要时做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Sa抗体、抗RA33抗体等。

2.器械检查:(1)应做手足关节X光正位片、胸部X光正位片;(2)必要时做心电图、心脏及肝脾B超、CT、MRI。

3.特殊检查:必要时做关节穿刺滑液检查和类风湿结节活检。

【诊断与鉴别诊断】1.有下述7项中的4项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1)晨僵至少1小时,≥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6周;(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6周;(4)关节肿对称性;(5)皮下结节;(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7)手X线改变,应包括有骨侵蚀及脱钙。

2.类风湿关节炎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1);(2)骨关节炎;(3);(4)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5);(6)结核性关节炎;(7)风湿性多肌痛。

【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一、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甚至关节变形和功能丧失。

它不仅会影响关节,还可能波及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心脏、肺、眼睛等。

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而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吸烟、感染等,可能触发疾病的发生。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1、关节疼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从手指、手腕等小关节开始,逐渐波及其他关节。

疼痛可能在休息或活动时出现,且在早晨起床时更为明显。

2、关节肿胀关节周围组织的炎症导致关节肿胀,使关节看起来变大、变形。

3、关节僵硬尤其是在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不活动后,关节会感到僵硬,活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4、关节畸形随着病情的进展,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关节可能会出现畸形,如手指向尺侧偏斜、掌指关节半脱位等。

5、全身症状除了关节症状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贫血等全身症状。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1、临床表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包括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发作时间等,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可能会显示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2)红细胞沉降率(ESR)和 C 反应蛋白(CRP):这两项指标通常会升高,反映体内的炎症程度。

(3)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这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重要指标,但并不是所有患者这两项指标都会阳性。

3、影像学检查(1)X 线检查:可以观察关节的形态、结构变化,如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破坏等。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关节滑膜、软骨等病变更为敏感。

综合以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做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

四、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1、一般治疗(1)休息:在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时,应适当休息,减少关节的活动。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2024版一、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关节病。

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严重者可导致关节变形和功能障碍。

RA的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和免疫等多种因素。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愈RA的方法,但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诊断1.临床表现RA的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晨僵时间超过30分钟。

其他常见表现包括疲乏、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低热、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2.实验室检查RA患者的血液检查通常显示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

抗环瓜氨酸肽(anti-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阳性可有助于诊断。

3.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观察到关节破坏、骨质疏松、关节变形等特征性表现。

4.诊断标准RA的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之一:(1)满足ACR/EULAR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有典型RA表现,同时两项以上实验室指标阳性。

RA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病情活动、缓解症状、防止关节损伤、改善生活质量。

综合治疗是最佳选择,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等多种手段。

四、药物治疗1.疾病修正性抗风湿药包括甲基泼尼龙龙、莫诺克隆抗体、依度晴、厄洛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有效控制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功能。

2.免疫调节药包括氢氯喹、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这些药物可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3.生物制剂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抗白细胞介素-6(IL-6)受体拮抗剂等。

这些药物针对特定的炎症因子进行治疗,可显著减少关节损伤。

5.辅助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骨化三醇、钙剂等。

这些药物可用于缓解疼痛、预防骨质疏松等。

六、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RA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关节功能锻炼、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康复训练可以减少关节炎症、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RA患者,如关节损伤严重,功能受限,经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关节置换术、关节镜下手术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指南一、疾病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会侵犯双侧对称性的多个关节,尤其是手、足小关节。

其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病理上,主要表现为滑膜炎症、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关节软骨、骨和肌腱等组织,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

二、临床表现1、关节症状疼痛:常为对称性、持续性疼痛,关节活动时疼痛加剧。

肿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可伴有关节积液。

晨僵:晨起时关节僵硬,活动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常超过 1 小时。

畸形: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如掌指关节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等。

2、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常见于关节伸侧、受压部位或经常摩擦处。

肺部病变:如间质性肺炎、胸膜炎等。

心脏病变:心包炎较为常见。

眼部病变:巩膜炎、角膜炎等。

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受压引起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三、诊断标准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包括:1、关节晨僵至少 1 小时,持续 6 周以上。

2、有 3 个或 3 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 6 周以上。

3、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或腕关节肿胀,持续 6 周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持续 6 周以上。

5、皮下类风湿结节。

6、手和腕关节的 X 线片显示有骨侵蚀或骨质疏松。

7、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符合以上 7 项中的 4 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应注意排除其他疾病。

四、检查方法1、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RF):约 70% 80%的患者 RF 阳性,但 RF 阳性不一定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他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也可阳性。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红细胞沉降率(ESR)和 C 反应蛋白(CRP):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

血常规:可出现贫血、血小板增多等。

2、影像学检查X 线:早期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晚期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破坏、关节畸形等。

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早期发现滑膜炎症、骨髓水肿等病变。

202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完备版)

202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完备版)

2023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完备版)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与欧洲风湿病学会(EULAR)于2023年共同制定的标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持续关节炎:至少有一个关节持续炎症超过6周。

2.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关节炎的疾病。

3. 临床表现:根据晨僵、活动后关节肿胀、关节部位的红肿热痛等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4. 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包括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联合蛋白(ACPA)的检测。

5. 影像学检查:关节超声和X光检查有助于确认关节炎的存在和程度。

治疗策略- 根据临床病情的不同,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策略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非药物治疗:包括关节保护、物理治疗、应用冷热敷和使用辅助器具等方法,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或皮质类固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需要进行个体化药物调整。

3. 手术治疗:在关节破坏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进行关节置换手术或关节融合手术等手术治疗。

随访和评估-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了解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1. 随访频率:根据疾病活动性和治疗方案的变化,随访频率可在3个月至12个月之间进行调整。

2. 评估指标:通过关节炎活动性指标、功能评估和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指标,来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3. 治疗调整:根据随访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以上为2023年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治疗规范的简要介绍,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权威指南和医学文献。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全文2022年版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全文2022年版规范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全文2022年版规范简介本文档旨在规范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疗方法和程序,以提供医生和患者一个参考指南。

该规范依据2022年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制定,旨在简化诊疗流程并降低法律风险。

诊断1. 临床症状:RA的诊断应基于患者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性减退和早晨僵硬等。

2. 体征检查:医生应进行体格检查,包括关节肿胀、红斑、畸形和受限活动等指标。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和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支持RA的诊断。

分类和分期1. 分类:RA可以根据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2. 分期:RA的分期应根据关节炎持续时间、受累关节数量和影像学结果等因素进行评估。

治疗方案1. 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热敷、物理疗法和关节保护等措施,有助于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2. 药物治疗:根据疾病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等。

3. 手术治疗:对于疾病进展较快或关节严重受损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随访和评估1. 随访:患者应定期复诊,以评估疾病活动性和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2. 评估:通过关节功能评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疾病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预防和教育1. 预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科学饮食、适度运动和避免损伤等,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2. 教育:医生应向患者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料和建议,协助其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疾病。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的诊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专业判断而定。

建议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持续关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RA)诊疗指南是根据当前国内外RA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以提高R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

以下是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一、诊断标准:1.对于成年人来说,如果满足以下临床特征,可以诊断为RA:关节痛持续超过6周,至少3个关节受累,体征包括关节肿胀、关节红热、关节压痛。

2.在满足上述临床特征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认RA的诊断。

如血沉升高、CRP升高、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等。

二、评估指标:1.根据患者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影响,可以使用多种评估工具。

例如,R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身体功能评估、全身情况评估等。

2.使用多种评估工具来确定RA的活动性和疾病进展情况。

例如,RA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肢体关节肿胀评分、血清标志物(例如CRP、类风湿因子)等。

三、治疗原则:1.治疗应早期干预、个体化和综合管理为原则。

2.非药物治疗包括休息、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3.药物治疗分为常规药物和生物制剂。

常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疾病修饰抗风湿药、低剂量皮质激素等。

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非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

四、治疗策略:1.对于轻度RA患者,可以尝试单药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或一线免疫抑制剂。

2.对于中度和重度RA患者,可以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例如,联合使用疾病修饰抗风湿药和生物制剂。

3.对于治疗有效但不能缓解RA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

五、疾病管理: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评估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对药物进行调整。

2.患者需要进行心理和社会支持,了解疾病知识和如何管理关节炎。

3.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需要综合治疗和管理。

以上是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的主要内容。

根据专家制定的指南,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特点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疾病预后。

2023中国类风湿关于节炎诊疗指南

2023中国类风湿关于节炎诊疗指南

2023中国类风湿关于节炎诊疗指南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炎、全身炎症和关节破坏。

针对这一疾病,中国卫生部和医学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了2023年的中国类风湿关于节炎的诊疗指南。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准确的诊疗建议,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诊断标准1. 症状标准:(1)持续关节炎:至少持续6周;(2)关节的对称性病变;(3)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障碍,持续超过1小时。

2. 实验室检查标准:(1)类风湿因子(RF)阳性;(2)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阳性;(3)血沉或C反应蛋白升高。

二、治疗原则1. 综合治疗:(1)关节保护:提供关节辅助器具和帮助改善日常活动,减轻关节负担;(2)药物治疗:早期使用疾病改变药物,如甲泼尼龙、甲氨蝶呤等;(3)康复训练:进行关节活动训练、肌力维持和康复锻炼;(4)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

2. 药物治疗:(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用于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2)疾病改变抗风湿药(DMARDs):如甲氨蝶呤、甲硝酸盐和氯喹等,用于阻断疾病进展;(3)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白介素6R抑制剂等,用于治疗疾病活动度高和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三、管理策略1. 定期复查:(1)关节检查:评估关节活动度和变形情况;(2)实验室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3)影像学检查:X射线、MRI等,评估关节损害情况。

2. 疼痛管理:(1)非药物治疗:热敷、物理疗法等;(2)药物治疗:NSAIDs、激素等。

3. 预防并发症:(1)关节破坏:早期治疗、合理用药,控制疾病活动度;(2)心血管病变:定期检测血脂、血糖等,控制危险因素。

四、生活建议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限制高脂、高糖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

2. 适度锻炼:根据身体状况,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和关节活动锻炼,如散步、游泳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疗规范

痹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治规范一、病证名中医诊断:痹病西医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二、诊断依据:1、初起多以小关节呈对称性疼痛、肿胀、多发于指关节或背脊晨僵,活动不利。

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持续6周以上。

2、有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持续6周以上。

3.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肿胀至少6周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至少6周。

5.有皮下类风湿结节。

6、查类风湿因子阳性。

7. X线检查可见骨质疏松改变,或关节骨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符合上述7项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三、证候分类:1、风寒湿阻:关节肿胀疼痛、痛有定处,晨僵屈伸不利,遇寒则痛剧,局部畏寒怕冷,舌质苔薄白脉沉紧或浮紧。

2、痰瘀互结:关节漫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痛如锥刺,昼轻夜重,口干不欲饮。

舌质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

3、风湿热郁:关节红肿疼痛,晨僵,活动受限,兼有恶风发热,有汗不解,心烦口渴,便干尿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4、肾虚寒凝:关节疼痛肿胀,晨僵,活动不利,畏寒怕冷,神倦懒动,腰背酸痛,俯仰不利,天气寒冷加重,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5、肝肾亏虚:病久关节肿胀畸形,局部关节灼热疼痛,屈伸不利,形瘦骨立,腰膝酸软,伴有头晕耳鸣,盗汗,失眠,口渴不欲饮或饮不多,舌质红或淡,舌苔白或滑或少津,脉沉细数或沉细弱。

6、气血亏虚:关节疼痛、肿胀僵硬,麻木不仁,行动艰难,面色泛白,心悸自汗,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四、入院指征:1、患者有潮湿地居住史;2、初起以小关节对称性疼痛、肿胀或关节晨僵,活动不利,病久则关节变形,周围肌肉萎缩。

3、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X线摄片可见骨质疏松,或关节面侵蚀呈半脱位或脱位,以及骨性强直,关节面融合等。

五、治疗常规:1、针灸治疗以补虚泻实为主;①虚证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血海、阴陵泉、三阴交以补益气血。

②实证如关节疼痛,肿胀取:肩骨禺、曲池、合谷、八邪、犊鼻、膝眼、中封、丘墟、昆仑、太溪、以祛风除湿通络。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

类风湿中医诊疗方案类风湿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发热、疲劳和其他器官受累等症状。

中医认为类风湿的发生与体液瘀滞、气血失调有关,因此,在中医诊疗中主要采用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

以下是一种中医诊疗方案,供参考。

诊断:类风湿的中医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来确定。

常见的病理特点包括:肢体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疲乏无力等。

进一步中医辨证可得出以下诊断:1.血瘀证:关节红、肿、痛,痛剧时有针扎样感觉,活动受限,肢体乏力,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弦或细数。

2.寒湿郁阻证:关节红、肿、痛,痛轻时有钝痛感,关节发凉,痛剧时寒湿加重,舌苔白腻,舌质淡白,脉沉细或沉滑。

治疗原则:1.活血化瘀:该原则主要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消除血瘀,改善局部循环,减轻关节疼痛和肿胀。

2.祛风散寒:该原则主要是用于排除寒湿和湿邪,改善关节的活动度。

中医方药治疗:1.桂枝加附子汤:选用桂枝、白芍、麻黄、甘草、附子等药材,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2.血府逐瘀汤:选用川芎、红花、丹参、桃仁、活络血、蒲黄等药材,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3.温通颈肩汤:选用鸡骨草、槐米、肉桂、阿胶等药材,主要作用是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4.四逆散:选用附子、薑黄、五灵脂等药材,具有温经散寒、祛风痹的作用。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类风湿的治疗中常常使用,主要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灶的康复。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巨阙、内关等。

中医治疗类风湿需要持续的治疗,一般需要数个疗程。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1.饮食调理:应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食用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2.保持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加强关节的灵活性,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保持心情舒畅:情绪波动可能会加重类风湿症状,因此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压力。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类风湿主要通过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的方法来改善病情。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

2024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自身免疫介导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导致关节的疼痛、变形和功能受损。

RA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病,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无法治愈。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RA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对于诊疗指南的制定与落实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2024年的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为主题,对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诊断1. 临床表现:- 以关节疼痛、肿胀、僵硬为主要症状,常呈对称性分布。

- 晨僵中度以上,持续超过60分钟。

- 外周关节受累较多,包括近端指(腕、掌指关节)、膝、踝、跖趾关节等。

- 可伴有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2. 辅助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沉、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抗体(Anti-CCP)等。

-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成像(MRI)等。

3.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019年修订版)》,需满足以下条件:- 关节炎(至少一个关节)超过6周。

- 排除其他病因。

- 具备关节疼痛、肿胀或僵硬等症状。

二、治疗1. 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乙酰氨基酚、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短期使用减轻疼痛和炎症;长期使用疗效有限,安全性需注意。

- 糖皮质激素:对于活动性和炎症程度较高的患者,可短期使用以减轻症状。

- 疾病调控药物(DMARDs):包括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美洛昔康等。

- 靶向治疗药物:如肠激酶抑制剂、磺酰胺、生物制剂等。

- 中医药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用活血祛风、祛湿化痰、舒筋活络等药物。

2.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理疗、按摩、温热疗法等,可以缓解关节疼痛和僵硬,增加关节活动度。

- 职业治疗: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需求,设计合理的活动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三、管理1. 教育和心理支持:- 向患者提供疾病相关知识,指导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常规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常规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常规一、定义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类以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特征的症状为对称性、慢性、进行性、多个周围性关节的慢性炎症病变。

二、诊断【诊断要点】(一)临床表现1关节表现(1)晨僵:关节较长时间不运动后出现活动障碍、僵硬。

(2)关节肿胀:常呈对称性,以手、近端指间关节和腕部受累者最为多见。

(3)关节痛及压痛:常为对称性、持续性,时轻时重。

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4)节畸形:常见为手指尺侧偏斜、屈曲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

(5)特殊关节:①颈椎的可动小关节及周围腱鞘受累,出现颈部疼痛、僵硬;②肩、脆关节: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痛和活动受限;③颜颌关节:讲话或咀嚼时疼痛加重,严重者有张口困难。

(6)关节功能障碍:按轻重程度分为以下4级:I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工作和日常活动;H级:能正常地进行各种日常生活活动和某些特定工作,其他工作受限;HI级:能进行一般的□常生活活动,不能胜任工作;IV级: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均受限。

2关节外表现(1)类风湿结节:常见部位为关节伸面、受压部位或经常受到机械摩擦处。

(2)类风湿血管炎:可累及大、中、小血管,导致多种临床表现。

(3)肺部病变:①肺间质病变,是最常见的肺病变;②结节样改变,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③胸膜炎,胸膜积液。

(4)心脏病变:心包受累最为常见。

(5)血液系统病变: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常见,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活动性RA。

FeI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者伴有脾大、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6)肾脏病变:与淀粉样变、血管炎和药物有关。

(7)神经系统病变:①脊髓受压;②周围神经病变。

(8)胃肠道病变:多与服用抗风湿药物有关。

(二)辅助检查1血常规有轻至中度贫血。

活动期血小板增高,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

2红细胞沉降率是RA中最常用来监测炎症或病情活动的指标。

3C反应蛋白增高说明病情的活动性。

4自身抗体:⑴类风湿因子(RF):多数患者有高水平类风湿因子,滴度与病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但需排除慢性感染、其他结缔组织病和正常老年人。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疗精要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疗精要

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诊疗精要一、概述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本病表现为以双手、腕、膝、距小腿和足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

此外,患者尚可有发热、贫血、皮下结节及淋巴结肿大等关节外表现。

血清中可出现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及抗环瓜氨酸多肽(anti-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s,CCP)抗体等多种自身抗体。

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

未经正确治疗的RA可迁延不愈,出现关节的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

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

我国大陆地区的RA发病率为(22~60)/10万,患病率为0.2%~0.4%。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个体通过接触到特定的环境危险因素后产生。

这些遗传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内在的免疫系统的紊乱,从而在大部分病例中产生了自身抗体,例如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抗体,进而产生了前炎症因子,最终导致一系列的炎症性关节炎改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流行病学研究鉴定了大量的类风湿关节炎的潜在环境危险因子,如EB病毒(EBV)、细小病毒B19及结核分支杆菌、人乳头瘤病毒(HPV)等。

而近年来在欧洲白种人后裔的遗传学研究的突破,使得我们对该病发病的遗传学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不断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使得我们意识到该病并非一种单纯的疾病,而是一系列不同表型混合的综合征。

对于不同的亚型,最好的区分方式是将对瓜氨酸肽反应的不同分为抗体阳性和抗体阴性两组。

这两组疾病不仅在临床上表现、治疗反应、而且在易患危险因素和遗传背景上均有不同。

(二)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人认为类风湿关节炎实际上是由多个不同的疾病亚型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概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受累部位为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等小关节,可伴关节外的系统损害。

病理基础是关节滑膜炎,当累及关节软骨和骨质时可出现关节畸形。

RA发病年龄20~40岁,以45岁左右为最常见,男女之比为1:2~3。

二、诊断标准
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1)xx僵持续至少每日1小时;
(2)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
(3)腕、掌指、近端指间关节肿胀;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有类风湿皮下结节;
(6)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7)手X线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以上1-4项必须持续至少6周。

具备4条或4条以上者,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三、分期标准
(一)Ⅰ期(早期)1X线片无破坏性改变。

ж2 X现片可有骨质疏松。

Ⅱ期(中期)1 X线片骨质疏松伴或不伴轻度软骨下骨破坏,和轻度软骨破坏。

ж2关节活动受限,但无关节变形。

ж3受累关节附近肌肉萎缩。

4关节外软组织病变,如类风湿结节和腱鞘炎。

Ⅲ期(严重期)1X线片除有骨质疏松外,还有软骨和骨破坏。

ж2关节变形,如半脱位、尺侧偏斜或关节过伸,但无骨纤维化或骨性强直。

ж3广泛肌肉
萎缩。

4关节外软组织病变,如可有类风湿结节和腱鞘炎。

Ⅳ期(终末期)1骨纤维化或骨性强直。

ж2具备期Ⅲ期中的标准。

注:
ж表明在分类的某一时期必须具备的。

(二)简明X线分期标准
Ⅰ期:
有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阴影,关节端的骨质疏松
Ⅱ期:
关节间隙因软骨破坏变得狭窄
Ⅲ期:
关节面出现凿样破坏性变化
Ⅳ期:
关节半脱位和关节破坏后的纤维性和骨性强直
四、功能分级
Ⅰ级:
胜任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包括生活自理、职业和非业活动)
Ⅱ级:
生活自理和工作、但非职业活动受限。

Ⅲ级:
生活自理,但职业和非职业活动受限。

Ⅳ级:
生活不能自理,且丧失工作能力。

注:
生活自理活动包括穿衣、进食、沐浴。

整理和上厕所。

非职业指娱乐和/或休闲,职业指工作、上学、持家。

五、常规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RA和关节炎/痛患者的关节表现和关节外表现(类风湿结节、并发血管炎、Sjogren’s综合征等),并参考美国风湿病学学会推荐的转归观察(活动性)核心指标的观察项目:
1.xx僵时间(手)以分计
2.压痛关节数
3.肿胀关节数(38个关节,国外有报道全68关节可简化为28个关节,Wilske认为跗趾关节有骨侵蚀是一预后不好指标[]。

又加入10个跗趾关节故为38个关节,详细询问和检查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肩、跗指关节等的肿、痛、压痛变化)
4.患者对关节痛的评价(取10cm视力对照表法)
5.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综合评价(让患者看完AIMS,详见附录1后,综合以10cm视力对照表,把自己情况评定标出)。

6.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综合评价(用10cm视力对照表,根据诊
室内观察患者总的印象)
7.患者对体力功能的评价(用美国Stanford大学健康评定提问,详见附录2,算出平均数值)
8.步行时间(由25英尺(
7.62米)处按一般步态走至记录时间处)
9.钮扣试验(取普通上衣有五钮扣及五钮孔,用一手扣上五钮扣并再解开另一手可固定衣襟,记录时间以
秒计)
10.握力(左右手各作三次,取平均值)
11.类风湿结节有无及部位、数目
12.系统损害
13.X光手足相(每年照一次,与前次相比较)
确定患者X线分期、功能分级,
六、辅助检查
1、一般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沉、
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ANA谱、ENA多肽、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手足X线片、心电图、胸片、腹部B超
2、有无ⅡSS :
唾液流率、腮腺造影、必要时唇腺活检,及
眼科Schrimer试验、BUT、角膜荧光染色
3、血液系异常者,如有溶血性贫血或营养不良性贫血应查骨穿、铁染色、Coombs试验、Rous试验、网织红细胞等。

如有白细胞、血小板异常应查骨穿、凝血象等。

4、有精神神经系症状如头痛、抽搐、病理征、精神症状、感知障
碍等,查脑CT、MIR、脑电图、腰穿。

5、如怀疑心包积液、心肌损害、心律失常等应查心脏彩超、动态
心电图等。

6、如胸片示肺纤维化时,应查肺高分辨CT。

7、复查项目:
每月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每三月复查肝功能、肾功能,每半年复查手足X线片
七、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常规
(一)早期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
联合化疗方案
1.病情以关节肿痛为主急时相ESR、CRP正常,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正常,无ⅡSS。

第一步MTX
7.5~15mg/xx
半年后,临床达ARA临床缓解标准或显效
ESR、CRP正常
X线静止或好转
可继单用MTX,半年评估1次
第二步半年后,临床达平台期(关节仍肿痛,新发部位多)
或ESR升高、CRP升高
或X线有进展
则予MTX、CTX联合化疗,CTX 400~600mg/1~3月
半年后如前标准评估,临床缓解、X线静止,CTX可拉长间隔
,适当减量。

反之,继前治疗。

2.关节肿痛,发热,急时相ESR、CRP升高,高球蛋白血症,ⅡSS。

第一步MTX、CTX联合化疗
半年后根据临床、化验、X线评估,标准如前
第二步好转可适当减量,拉长间隔。

(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1)高热不退,除外了感染。

(2)大量关节腔积液或关节肿痛较明显。

(3)明显血管炎,涉及重要脏器。

(4)血沉明显增快,同时怀疑有溶血、血小板破坏和白细胞消耗。

可口服强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方法及注意事项见SLE的治疗常规。

(三).非甾类药物的应用(配合使用)
应注意个体化
原则:
用最小量,单一制剂,达到止痛效果为目的。

注意事项:
(1)注意胃肠道副作用,尤应注意胃穿孔,老年人慎用。

(2)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八、缓解标准
1xx僵时间小于15分钟;
2无乏力;
3无关节痛(通过问病史得知);
4活动时无关节压痛或疼痛;
5软组织或腱鞘无肿胀;
6红细胞沉降率(xxxx):
女性小于30毫米/小时,男性小于20毫米/小时。

上述6条标准中有5条或5条以上,且至少连续2月。

九、病人教育
1.确诊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应明确类风湿关节炎为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根治,需长期、不间断治疗。

活动期应积极治疗,使其缓解;缓解期应调整用药,减少药物副作用,防止病情复发。

2.树立信心,现在已有充分的药物可以使疾病长期缓解,病人可以过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3.患者要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
要听从医嘱,要适度锻炼,要精神愉快,要合理饮食,要定期复查。

五不要:
不要乱用药,不要过度劳累,不要感染,不要道听途说,不要擅自停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