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本文概述中风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而备受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本文旨在整理和标准化中风病在中医领域的诊断方法和疗效评定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参考指南。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推动中风病中医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中风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内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基本病机,故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髓神机受损。
病理因素主要有风、火、痰、瘀。
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中经络者,病位较浅,病情较轻;中脏腑者,病位较深,病情较重。
中脏腑者又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因邪实内闭而致的闭证当以祛邪为要,不宜滥用扶正,以防助邪为患;因正不胜邪而致的脱证,则当以扶正为先,不宜过用祛邪之药,以防伤正。
闭证和脱证虽有阴阳之殊,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两者又常可相互转化,故临床当注意辨证施治。
中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脑脊液、头颅CT、MRI等,可明确中风病的诊断,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中风病的诊断,应包括病名诊断、病情评估、病类诊断、病期诊断、证候诊断。
病名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1~9-94)进行诊断。
主症: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中风医案
中医治疗中风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方法,针对病人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中医治疗中风的典型医案:
病人男,65岁,患有高血压多年。
一天突然出现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步态不稳等中风症状。
中医辨证分析:
该病人属于中风病类型,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肾气不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采用活血化瘀、通络、疏肝理气、补肾壮阳的中药方剂。
主要成药包括川芎、红花、丹参、黄芪、当归、白芍等。
2.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穴位足三里、合谷、太冲、风池等,以及搔痒、拔罐等疗法,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脊柱、头部、四肢等部位,以及灵活运用拇指压、揉、拿、推、按等手法,按摩和刺激相关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畅通。
4. 康复训练:采用针对病人病情和症状的康复训练,包括进行各种功能性训练、平衡训练、手指灵活性训练等,帮助恢复患者肌肉力量和身体功能。
疗效评估:
经过3个月的治疗,病人的头晕、说话不清、右上肢无力等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步态也比之前更加稳定。
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整体健康状况明显提升。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中风需要根据具体病人的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与西医医生合作,综合运用中西医疗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
西医组行西医综合治疗,中医组行中医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
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数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并且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现阶段,中风是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而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
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现无特效治疗方法,不仅会造成患者躯体功能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文通过对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探析,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
西医组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2例;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为(51.2±3.3)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9例,脑栓塞12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9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小中风5例。
中医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4例;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为(52.2±3.1)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8例,脑栓塞14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7例,小中风6例。
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1.2.1 西医综合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mL、巴曲酶注射液10u,隔日1次,连续滴注3d;之后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20mL,1个疗程15d。
针灸科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针灸科中风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中风病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定标准以XXX制定的中风病诊疗方案中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制定评估标准。
标准制定如下:1.评价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入出院进行评分,计算出各自的分值。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表附后)2.评价标准:按照计算出的等级和分值综合评价,按显效、有效、无效3级评定。
显效:治疗后《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上升≧2个等级或终末评定7分或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上升≧2个等级或终末评定≧50分并≤75分。
无效:治疗后《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无品级变化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2个品级。
二).疗效分析表:平均住证型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瘀阻络型合计例数院天数123115106842.544.145.843.044.05(41.7)5(41.7)2(16.6)11(35.5)16(51.6)4(12.9)6(40.0)7(46.7)2(13.3)3(30.0)5(50.0)2(20.0)25(36.8)33(48.5)10(14.7)显效(%)有效(%)无效(%)83.487.186.780.085.3总有效率二、总结评估去年XXX颁发了《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我们在今年中风病的临床诊疗中,执行了此方案,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在改善附件2患者的临床症状方面较我科原有治疗方案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临床工作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总结如下:一).国家方案在针刺治疗方面较原有方案中方法多,针刺手法等方面规定更为具体,临床应用时有更多选择,而且便于掌握各项操作,不会因操作人员的不同而造成疗效的差异。
二).国家方案中不仅有针刺、中药方面的治疗,还加入了推拿、康复等治疗,各种治疗方法的综合应用弥补了各自的不足,提高了总体疗效。
中风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中医诊疗规范一、定义中风也叫脑卒中。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
它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角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梗塞、脑出血、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总体上可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
由于本病发生突然,起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多端而速疾,有晕仆、抽搐,与自然界“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
本病常留有后遗症,发病年龄也趋向年轻化,因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
本病多是在内伤积损的基础上,复因劳逸适度、情志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涨,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窍,从而发生猝然昏仆、半身不遂诸症。
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致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标,两者可互为因果。
由于病位浅深、病情轻重的不同,中风又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别。
中经络,常见证型有:①风痰入络证治宜祛风化痰通络。
方用真方白丸子加减。
②风阳上扰证治宜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③阴虚风动证治宜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除见中经络的症状外,还有朦胧思睡或昏愦无知等神志症状。
又可分为闭脱二证:①闭证。
闭证分痰热腑实、痰火瘀闭、痰浊瘀闭证;②脱证。
脱证治宜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部分中风病人留有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这与病情轻重,治疗和护理是否及时得当有关。
二、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1996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全部经CT或MRI确诊。
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核磁共振等有助中风的准确诊断。
早期头颅CT检查有助于鉴别中风属于出血性或者缺血性,还可以区分不同部位的出血,是中风必须的首要检查。
具体标准:1.1、缺血性中风: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发病急骤,多数无明显头痛、呕吐等先兆症状;有颈动脉系统或(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医症征影响的研究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重 大 项 目 (06 A14 2 2 0 B 0 A0 )
十 五 国 家 科 技 攻 关 课 题 ( 0 4 A7 1 2 2 0 B 2 A0 ,
维普资讯
陕西 中医 2 0 年 第 2 07 8卷第 8期 淫 之邪 , 由风 、 、 、 、 和致 敏 物 等外 邪 人 可 寒 暑 湿 燥
1 7 03
木香 泻 积 软坚 ; 以樟 脑 、 辅 冰片 清 热解 毒 , 热消 退 肿 , 感染 的治疗 作用 [ 。 抗 3 ] 以往 中西 医结 合疗 法 中也 有外 敷 金黄 膏 , 针 刺放血 等方 法 , 仅用 外敷 效果不 佳 , 刺亦 可造 而 针 成继发 感染 , 应量 情使用 。 医治疗 丹毒 可迅 速缓 西
全身症 状 的 出现 与 细菌 毒 素关 系 密切 , 张抗 菌 主 消炎 , 内外兼 治 。 提示 中西 医结合 是治疗 感染 性疾
[ ] 黄 玉娟 , 希 梅. 方 铁 箍 散 软 膏 , 痛 散 软 膏 3 姚 复 止
治 疗 外 科 病 16 2 8例.陕 西 中 医 ,0 5 2 ( )5 9 2 0 ,6 6 ;2 .
看 病难有 一定帮 助 , 得 推广 。 值
参考 文献
[ ]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医病 症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1 中 I] 南 京 ; 京 大 学 出版 社 ,9 4 1 61 9 s. 南 1 9 :8 —8 . [ 3 王 慧 穆 .中 西 医结 合 治 疗 下 肢 丹 毒 3 疗 效 2 O例
里, 在体 内化热化 火转 化而成 , 或辛 酸炙博 使肠 胃
功 能紊 乱而 致 , 则 营气 不从 , 而 化 热 , 久 郁 引起 皮 肤 红肿胀 、 发热 水疱 等 系 列症 状 , 当炎症 控 制后 ,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临床观察与研究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临床观察与研究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以内科基础治疗联合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对照组主要采用内科基础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15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
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进步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综合疗法对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康复治疗疗效良好,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能力和改善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
标签: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综合康复治疗;疗效中风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1],因其发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极为相似,故名中风。
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致死率等特点,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急性期康复治疗是减少残疾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其治疗方向应以多向性、个体性、阶段性和综合性为主,单一的干预措施,难以达到最佳治疗疗效。
选取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住院患者,在内科基础抢救治疗措施的前提下,采用中医综合特色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5年12月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男40例,女20例,年龄42~70岁。
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梗塞。
有高血压病史46例,糖尿病史26例,冠心病史10例,入院时意识清晰、言语清晰者40例,意识不清、言语模糊者20例,神经系统检查示肌力均在0~3级。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急性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 IS)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以突发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是导致成年人死亡、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IS的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属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传统的西医治疗以溶栓、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为主,具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容易出现出血等并发症,治疗方式单一等弊端。
而中医治疗对于IS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如中医药能够改变体内微循环,增加脑血流灌注,提高脑细胞氧化代谢水平,并能调节机体免疫、内分泌等系统,对于缓解急性期症状、减轻后遗症等方面具有优异的疗效。
为此,开展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将为中医治疗IS提供更科学、全面的证据支持,为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IS提供参考,也将有助于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高我国传统医学的临床应用水平。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通过对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于改善IS 患者急性期症状及减轻后遗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总结中医综合疗法治疗IS的规律和特点。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研究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满足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安慰剂。
2.研究对象:满足纳入标准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
3.研究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急性期NIHSS评分和3个月后mRS评分,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患者24小时转归、7天转归和1个月转归等安全性指标。
4.研究过程:患者入组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安慰剂,观察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指标,并制定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预期结果及意义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证明中医综合疗法对于缓解IS急性期症状和减轻后遗症具有显著疗效和安全性,在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提高我国传统医学临床应用水平方面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早期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
临床中医优势病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研究
临床中医优势病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研究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优势病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选取了中风、风湿病、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五种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研究对象。
这些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中医治疗在这些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显著的疗效。
针对中风病,我们采用了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
该方案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和康复训练等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结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在风湿病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外敷、针灸和推拿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风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炎症指标。
对于肿瘤治疗,我们采用中医药辅助化疗、放疗等西医疗法。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辅助治疗肿瘤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我们采用中药内服、针灸和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糖尿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针对心血管疾病,我们采用中药内服、针灸和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
研究结果显示,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本研究还对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患者对中医治疗方案的满意度较高,认为中医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
本研究证实了中医优势病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中医药在治疗中风、风湿病、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然而,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方法有待完善等。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优化研究设计,扩大样本量,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优势病种治疗方案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本文介绍了中风病(脑出血后遗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首先,文章列举了中医和西医的诊断标准,包括主要和次要症状、病期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型诊断等。
其次,文章详细介绍了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和对应的症状,包括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
中风病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等。
诊断时可以参照XXX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中风病的病期诊断标准包括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在中医证型诊断中,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和年龄等因素,将其分为中经络、中腑和中脏三种类型。
针对中风病恢复期的常见证候,中医提出了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和痰热腑实证四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的症状和治疗方案。
总之,中风病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是多方面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症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流畅或无法说话、身体一侧麻木、腹胀、便秘、头痛、眩晕、咳痰或咳痰较多、舌头呈红色、舌苔黄腻、脉搏弦而滑。
标准住院时间应不超过28天。
进入该路径的患者必须首先被诊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这些疾病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会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那么他们也可以进入该路径。
但是,由脑肿瘤、脑外伤或血液病引起的脑血管病患者不应进入该路径。
入院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血生化、电解质、凝血功能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包括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聚体、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治疗方案应参照“XXX‘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出血)恢复期后遗症诊疗方案”以及XXX《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40例疗效观察
男2 例 ,女1例 ;脑梗死2例 ,脑出血1例 ;平均年龄 ( 81 91 岁 ,平均病程 ( 8 ± 1 ) ;肌 3 7 5 5 5 .± .) 4- 4. d 3 3
张力上肢 I 1例 、Ⅱ 3 、I级3 、Ⅳ级2 ,下肢 I l例 、 Ⅱ 6 、I 级1例 ;F A 级 2 级2例 I 例 I 例 级 2 级1例 I 2 I M 评分平
李 树 亮 。周 雅 静
( 河北大学 医学部 ,河北 保定 0 10 7 0 0)
摘要 : 目的 观察 中医综合疗 法对 中风后 肢体痉挛 程度 、运动 功能 、生活 活动能力的影 响。 方法 8 例中风患者 随机分为 O 两组 ,对照组采用 常规治疗及针灸 、按摩 、理疗为基本 治疗 ,治疗组 基本治疗 同对照组 ,加用 自制舒筋 药酒 外敷及辨证 内服 中药 。评价 标准采用A h o h 表 ( A sw n 量 M S)、F g Mee ̄表 ( MA)、B r e ul yr — F at l h 指数 ( I B )。结果 两组治疗后上下肢 MA 评分均 明显 下降 ,都具有 统计 学意义 ( < .1 S P OO ),治疗 组下降更为 明显 ,疗效优于对照组 ( < .1 P O0 );治疗 后治疗 组F 评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 ( < .1 MA P OO );治疗组B 也明显提高 ,活动 能力 改善优于对照组 ( < . I P O 5)。 结论 中医综合疗 0 法能降低 中风后肢体痉挛 的程 度 ,有效改善运动功能 ,提高生活活动能力 。 关键词 :中风 ;痉挛 ;中医综 合疗法
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 例 ,男2例 ,女1例 ;脑梗死2例 ,脑出血1例 ; 0 O 2 8 8 2 平均年龄
( 64±93)岁 ,平 均病 程 ( l3 71 ;肌 张力 上肢 I级 1例 、 Ⅱ级 1例 、I 级9 、Ⅳ级 l ,下 5. . 5 _±3 .)d 8 2 I 例 I 例 肢 I 1例 、Ⅱ级 l例 、Ⅲ级8 ; 级 8 4 冽 A 分平均 (8  ̄1. 分 ,醐 洱 平 均 (5 ±8 ) 。对 照组4 例 , 评 5. 0 9 3) 5- . 分 3 0 0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Cl ia u a i e e f c n l ss o n e r t d t a ii n l Ch n s i c l c r t fe t a a y i f i t g a e r d to a i e e me i i e n v dcn
t r py i r a m e fic m i t o he a n t e t nto s he csr ke
o s rain go p wa ie rd t n l h n s dcn rame ta d c nrlgo p wa ie h e tr d cn b ev t ru s gv n t i o a C ie e me iie t t n n o to ru s gv n te W sen me iie o a i e
a bevn be t a d w r dvd d it o srai ru n ot l ru a d ml, ah go p h d3 ae. h sosrigojc n ee i e no bevt n go p a d cnr o p rn o y ec ru a 4 css T e s i o og
数(L) Q I 的变 化 。 结 果 观察 组 的神 经 功 能缺 损评 分 ( HS ) 生 活质 量 指 数 ( L ) 变化 都 优 于 对照 组 。 结 论 中 NI S 、 Q I的 医综 合 治疗 缺血 性 脑 中风疗 效 确切 , 可在 临床推 广 。 【 键 词】 血性 脑 中风 ; 关 缺 中医综合 ; 疗 ; 究 治 研 【 图分类 号】 7 33 中 R 4 . 【 文献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6 4 4 2 ( 0 2) 9 c - 1 1 0 1 7 — 7 1 2 1 0 ()0 2 - 2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致肩痛及上肢活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针灸经络 ・
中医综合疗 法治疗 中风偏瘫 致肩痛 及 上肢 活动障碍 的临床研 究
黄锦 军 粟胜 勇 雷龙 鸣 胡 玉英 邓柏 颖 苏赐 明 甘业 进 戴 李 国 吴 舸
广 西 中医学 院第 一附属 医院 5 0 2 南 宁市东葛 路8 — 号 303 99
摘 要 目的: 观察推拿 、 针刺结合拔火罐疗法治疗 中风偏瘫致肩痛及上肢活动障碍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 16 患者 随机 分为观 察 组与 对 照组 , 组6 例 。观 察组 采用 推拿 、 刺 结合拔 火 罐疗 法 , 3例 每 8 针 对照 组采 用康复 训练
等所致脑血管病者 ;③合并上消 参 照 何玲 娜 等 … 化道 出血者 ;④合并糖尿病酮症
随 机 数字 表 法 随 机分 为 观 察组 和 标准制定 。 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 酸 中毒 者 ;⑤ 精 神病 患者 及 痴 呆
全 T ② 对照组 各6 例 。 8 两组一 般情 况 见表 断标 准 , 部 以 C 确 诊 ; 有 一 侧 者 。
2 治 疗 方法
用 五 指拿 法拿 捏 头 部五 经 即“ 五 时 , 拿 在患者 的胸 前放 一枕头 , 使患 以下 简 称 “ A ” , 标 尺 上 面 V S) 在 条 0c 横 经” ,并 由前 发 际 向后循 经按 揉督 肩 前 伸 、 伸 直 , 、 伸 直 放枕 头 画 1 1 m的横线 , 线 的一 端为 肘 腕 指 0前 0 表 示 无 痛 ; 一 端 为 1 , 示 剧 , 另 0表 脉 及 患侧 少 阳经 、 胱经 , 膀 每经 3 5 上 ;患侧 卧位 时 ,患肩 屈 曲9 。 ~ 次 , 后 采 用 点 穴 疗 法 , 点 点按 伸 、 伸 直 、 臂 旋 后 , 患 肩 托 痛 ; 然 重 肘 前 将 中间分 别分 成 1o 的 1等份 表 l 0 n
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
王莉红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7(33)4
【摘要】目的:研究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两组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针灸、康复运动及通窍活血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74%、对照组78.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和自我生活能力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而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均有改善(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肌力水平,提高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总页数】2页(P393-394)
【作者】王莉红
【作者单位】河南省登封市中医院,河南登封45247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3
【相关文献】
1.中医康复综合疗法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2.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102例疗效观察
3.综合疗法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疗效观察
4.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
5.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74例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论文
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研究【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00-02【摘要】:中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缺血中风就成为医学界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西医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不够肯定。
中医药治疗缺血中风有悠久的历史,有肯定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
随着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不断进展,越来越多的医家认识到中风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单纯药物治疗在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综合治疗相比都明显不足,从而提出其治疗应从整体出发,使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将辨病、辨证、审因、诊治综合于一体,采取各种给药途径和治疗手段,这已成为治疗缺血中风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中医;中风;缺血中风中风病可以分为出血中风和缺血中风(即脑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其中缺血中风约占中风病中的70%左右。
缺血中风作为一种多发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这“四高”特点,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国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虽然限于科技水平,古人未将中风分为出血和缺血两类分而论之,但是中医对中风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中医综合治疗在缺血中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起到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中医综合治疗缺血中风越来越得到业界人士的重视。
当前研究缺血中风中医综合治疗问题,对于促进中医在缺血中风治疗中的推广,最终提高缺血中风的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中风病的病理病机中风病的病因繁多,病机十分复杂,发病时间急促,病情变化多样,我国历代医学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最早有关中风病病机的探讨始于“外风致病”。
《素问●阴阳别论》云:“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则为偏风”,明确提出了外风致病的观点,此观点一直流行至唐宋时期。
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
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优化中风(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部缺血或出血导致的突然性脑功能障碍。
中风疾病在现代医学中属于急症范畴,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能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治疗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以下是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及其优化的详细介绍。
中医方面,中风病属于中风证的范畴,中医将其归类为脑病,常见风痰、瘀血两种证型。
风痰证以中风突然发作、偏瘫、言语不清、舌体红胖等为主要特征;瘀血证以发病急、面部或四肢麻木、舌质紫暗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可采用清热化痰、散寒化瘀等方法,主要药物可选用通窍活络中药,如天麻、川芎、白芷、防风、丹参等,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西医方面,中风病的治疗可采取药物治疗、手术和康复治疗等方法。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凝血药物和溶栓药物等药物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保护脑细胞免受进一步损伤。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治疗中风的病因,如颈动脉狭窄、动脉瘤等。
康复治疗则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等方面,旨在通过训练和康复措施来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功能。
中西医结合方案主要是针对中风病的病因、病程和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具体方案如下:1.急救阶段:在发现中风症状后,需要立即就医,尽快进行急救。
急救包括确认病因、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等。
中医急救可采用清热、化痰、疏风、活血等方剂,如清脑汤、颠茄合剂等,以及经络穴位刺激。
2.中期治疗:中期治疗主要是针对中风引起的脑部功能损害进行治疗。
西医可通过药物治疗,如神经保护剂、脑血管扩张剂等,以及手术治疗,如动脉狭窄、动脉瘤的处理等。
中医可采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方法,如艾灸、拔罐、推拿等。
3.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中风病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能力。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和心理康复等方面。
中医可采用针灸、推拿等物理治疗手段,以及经络疗法、按摩和音乐疗法等辅助治疗手段。
总的来说,中风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能够提供更全面、综合的治疗手段,以期获得更好的疗效。
《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治疗中风病(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治疗中风病(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引言中风病,也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在中风病的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是常见的中医证候类型之一。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中风病恢复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
本文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二、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估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的临床疗效。
三、研究结果1. 临床疗效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0%二、研究结果(续)2.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
通过神经功能评分量表(如NIHSS评分)的评估,实验组患者的评分在治疗后有显著下降,表明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
3. 生活质量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接受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治疗后得到了显著提高。
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如SF-36健康调查表)显示,实验组在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4. 不良反应在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以轻微胃肠道不适、轻度头痛等为主,且均未影响研究药物的继续使用。
三、讨论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在治疗中风病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应用中,表现出了显著的效果。
该方剂通过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机制,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的加入使得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在中医理论中,气虚血瘀是中风病恢复期的重要病理机制,补阳还五汤合中风汤正是针对这一机制进行调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疗效观察
明 1 0 , 麻 8—1 g 钩藤 l 1 g 葛 根l s s 5~3 g 天 2, 0— 2 , O— o ; 偏 瘫 日久 加重 活血 药而疗效 不 明显者可 用水蛭 等虫类
药 破瘀通 络 ; 中气不 足者加 重黄芪 用量 , 以增强 补益 中
ef cie,wot y o lnia p ia in. fe tv rh fci c a pl to l c K e o d I e rtv e ii e; sr k e u l e;efc y w r s:ntg aie M d cn to e s q e a fe t 。
i r v me ti a e mp o e n n 6 c s s,efcie i a es c s s, te ttlefc e c fe tv n 7 c s ,4 a e h oa fii n y;t e r ame r u h te t ntg o p,21 a e , t a i e o e y i a e c s s he b sc r c v r n 5 c s s, sg iia ti infc n mprv me ti c s s efci e n 8 a e , I ai c s o e n n 8 a e , fe tv i c s s nv ld 0 a e; t tlef cie r t b t e te t g o s P < 0 0 oa fe tv ae ewe n h wo rup 5, t a h h tt e
I t g a i e M e i i e C l c lO b e v to n Tr a m e fSt o e S q l e n e r tv d c n i a ni s r a i n o e t nto r k e uea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 医 装 2 2 7 第 卷 7 Ci ec E i e 1Jy o9 O7 国 学 备 0 年 月 9 第 期 h a da q p n 2 2u 1 . 1 n M il um t0 lV .N
中医 综合疗法治疗中 风先兆1 例临 2 床疗效观察 0 术
王 月皎① 陈 学 军① 王 长垠① 殷 春 萍① 张 文立 ②
[ 文章编号]1 7 8 7 (0 20 0 6 — 3 [ 6 2 2 02 1)7 0 4 0 中图分类号] R2 52 [ 5 . 文献标识码]A
【 摘要】 目的 :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 中风先兆 的临床疗 效。方法 :将10 中风先 兆患者分为两 2例
组 ,治疗组6例 , 0 对照组6例 ; O 在基础治疗( 调节血压 、血脂) 同的情况下 ,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 相 治疗 ( 、针刺疗法) 中药 。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 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AD 评分较对照组l L 5 d 有明显改善 , 值4 2 <00 ) 0 有 显著改善 值6 3 <0 0 L 两组3 d .O .5 ;3 d 。7 ,1 0 后全血高、 中、低 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有改善 ,而治疗组改善显著 《 .1 O0) 。结论 :中医综合疗法能改善 中风先兆 患者的疗效 ,且效果明显,其有关血液流变学全血及血浆粘稠度检查指标改善 显著(< .1 P O0L [ 关键词】中风先兆 ;中医综合疗法 ;血 液流变学 ;血浆粘度 一
t r p utcefc c nd s ud b e a d d a e f il eh d t ra rm o io ya o lx y p o s hea e i fia ya ho l erg r e sab nei a t o ote tp e n t r p p e ys m t m . c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
发表时间:2017-02-21T13:52:18.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4期作者:刘东慧吴春静宫子建
[导读] 分析对中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1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内科黑龙江大庆 166200)
(2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普外科黑龙江大庆 166200)
【摘要】目的:分析对中风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47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有23例,观察组有24例。
安排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后,组间差距较大,观察组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30%与76.92%,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中风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在医学上推广。
【关键词】中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4-0310-02
前言
中风是医学上最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1],其发病率、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较高,对人类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
根据病因不同,可将中风分为外风与内风,而现如今医学上所指的中风多为内伤病症的内风,多由脑脉痹阻、气血逆乱或人体血溢至脑部引起,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舌蹇不语、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及突然昏仆等症状[2]。
该疾病发病骤急、恶化快,若患者错过早期治疗容易出现其它并发症。
因其对人体危害较大,医学上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治疗方案不断进行研究。
本文中,通过对中医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整理出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随机抽取4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有23例,观察组有24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有14例,女性有9例;年龄最大为78岁,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65.24±4.15岁;病程最长为15个月,最短为4个月,平均病程为6.54±1.15个月。
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有13例,女性有11例;年龄最大为79岁,最小为45岁,平均年龄为
65.72±4.63岁;病程最长为14个月,最短为4个月,平均病程为6.21±1.03个月。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得知其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上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本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其中所用药物为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胞二磷胆碱(哈药集团三精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3928)、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83157)及盐酸川芎嗪(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745),指导患者每日服用1次阿司匹林,0.1g/次;每日静点1次胞二磷胆碱,具体为500mg的胞二磷胆碱融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点;每日静脉滴注2次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具体80mg的奥扎格雷钠融入到2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静点;以及每日静点1次盐酸川芎嗪,0.1g/次。
(2)观察组:安排本组患者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其中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剂服用以及手法康复两方面,具体治疗步骤如下:①药剂服用。
在掌握患者具体的病情后,医生应予以病症分类并对症下药实施治疗。
若患者呈风痰瘀阻证,则医生应采用祛瘀化痰疗方,主要药物为茯苓、陈皮、白术、白蒺藜、水蛭粉、全蝎粉、醋香附、天麻、大黄、丹参、胆南星、半夏等;若患者呈阴虚风动证,则医生应予以阴熄风汤进行治疗,主要药物为钩藤、山萸肉、白芍、生地黄、天麻、丹参等;若患者呈气虚血瘀证,则医生应予以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所需药物为全蝎粉、赤芍、桃仁、地龙、黄芪鸡血藤、郁金、威灵仙、当归、牛膝、川芎、石菖蒲等;若患者呈腑实痰热证,医生则应给予患者服用星萎承气汤进行治疗,其中包含药物有生大黄、全瓜蒌成分、芒硝、胆星等。
②手法康复每日实施1次,主要操作方式为取患者的内关穴、曲池穴、百会穴、太阳穴、肩颐穴少海穴等灵敏性穴位,然后对其进行揉按,时间约为20~30分钟。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神经功能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改善幅度超过85%为治愈;患者神经功能有所改善,且改善幅度在50%~85%为显效;患者神经功能有改善,且改善幅度在20%~50%为有效;患者患者神经功能无任何明显改善为无效[3]。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卡方值χ2进行分析。
若P<0.05则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由卡方值对研究数据分析后得出下表,从表中可看出,治疗后,组间差异较大,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中医上认为中风病理为体内大量痰浊、瘀血、湿热等滞留而引起的病变[4],因而只有有针对性对患者的具体病症进行分析后对症下药方从根本上改善疾病。
上述提及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主张从药剂服用以及手法康复两方面对患者进行治疗[5]。
药剂服用中大多服用生大黄、胆南星等药物,生大黄可有效降低炎性介导反应,减少炎症疾病的损伤;胆南星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使其脑部血液充足,对于治疗中风患者有着极佳的效果。
另外,加以康复手法揉按辅助进行治疗,取患者的曲池穴、百会穴、太阳穴进行揉按,可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避免肌肉痉挛或僵直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将两者贯合使用,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极为显著。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中风患者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进行,经由药剂服用以及手法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促进其机体功能正常恢复代谢功能,从而有效调节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总而言之,使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应在医学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袁昌杰,韦双,白才平.现代中医对中风的认识以及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2):33.
[2]谭玉婷,秦莉花,刘红华.中风失语症的中西医治疗现状[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02):176.
[3]周立华,张争强,吴昆鹏.分析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J].心理医生,2016,22(04):73.
[4]刘泰,钟洁.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2):207.
[5]陈海峰,胡跃强,甘业贤.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