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感统训练的误区

合集下载

感觉统合训练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感觉统合训练师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自闭症孩子在我们的社会中越来越多,所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多。

特别是很多自闭症孩子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比如乱跑、爱哭、不爱看人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可以经过感统训练去减轻自闭症孩子在这些方面的问题,同时改善其自闭症方面的一些核心问题。

对于感觉统合训练,我们很多家长将其看成为体育训练,一些老师也这么认为,所以一堂感统课下来,家长就会看孩子有没有流汗,如果流汗了证明感统老师负责了,这堂课不错,如果没有流汗,那么这堂课就浪费了,其实这是相当大的误会,感统训练与流汗差别很大的。

也就是说感统训练和体育课的差别是很大的。

感统课的目的不是要孩子跳得有多高有多远、跑得有多快、拍球拍得有多好、力量有多大,这些都不是感觉统合训练得目的。

感觉统合训练得目的是改善孩子在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视觉等感知觉方面所遇到得问题,都是与感知觉有关的。

比如孩子爱哭、粘人、或者抗拒他人触摸,那么这就是触觉方面遇到了问题,就要开展触觉训练;如果孩子好动、爱跑,这些是前庭寻求方面的问题,就要开展前庭觉训练,这些与体育训练都是不沾边的,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感统训练的目的。

不要将感统训练搞成刻板的训练。

我们一些训练师或者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感统训练时候,相当的刻板。

认为一节课就要安排3项或者5项感统项目,也不管孩子的状态,必须这样去完成,其实这比孩子还刻板。

只要孩子有需求,孩子喜欢,我们一节课可以只完成某一项感统训练。

还有一些训练师规定玩滑板必须完成多少次,不能多不能少;跳蹦床也安排跳多少个,这些都是很刻板的训练,不足取。

如果孩子在滑板飞行方面的寻求比较强烈,我们让其玩一节课,有什么不可以呢?其中,我们加入其他的一些元素,比如滑板追球等。

感统训练不能强迫。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问题之一,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完成某项训练,而不照顾其情绪,孩子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感统训练首先来说是快乐的,老师和孩子都要快乐,在快乐中完成训练,孩子的沟通和交往能力必将得到提升。

感统失调认知的若干误区

感统失调认知的若干误区

感统失调认知的若干误区作者:梁君来源:《大众科学·下旬》2019年第01期虽然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理论强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但仍然有不少家长对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后知后觉,并且存在一定的误区。

这不仅没有改善孩子的感统失调问题,还有可能耽误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干预的黄金时期,最终影响孩子的身、心、脑正常发育。

一、没有尽早发现孩子感统失调问题很多家长,得知孩子感统失调之后,表现的很难过同时也很不解,孩子怎么就感统失调了呢?什么时候感统失调了?以前怎么就没發现?儿童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如果家长不能及时发现孩子与正常孩子在日常行为上的微妙区别,其实非常容易忽略,从而导致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因为感统失调遭遇更多困难。

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细心观察孩子日常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孩子存在以下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务必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干预训练:感统失调孩子的就餐吃饭,特别是手眼协调能力比较差的,往往在使用汤匙,筷子等餐具时发生困难,还有一些唇部及嘴巴附近肌肉张力不足的孩子,连闭嘴咀嚼的动作都做不好,结果在吃饭时就容易把饭粒撒的到处都是。

感统失调孩子的居住行走,方向感差,是前庭功能失调以及视觉空间感不良的典型表现之一,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孩子,非常容易迷路,常常即使只是走到离家不远的地方,如果没有大人带引,也很容易找不到家的方向。

感统失调孩子的玩耍游戏,因为手脚灵活性,协调性以及平衡能力都比较差,所以在进行游戏活动的时候,动作会比其他孩子更加缓慢笨拙,缺乏自主性。

感统失调的早期症状虽然不易察觉,但只要家长足够细心,还是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某些蛛丝马迹的。

所以,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不要总是只关注一些太过表面的方面,而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

二、发现感统失调后,觉得孩子长大自然就会好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发现孩子感统失调之后仍旧不以为然,他们的想法大都是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感统失调的孩子,反而会由于身体发展不足,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比其他人走的更辛苦。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爱尔斯博士说:“人类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统合的基本功能,每个幼儿生下来都有此本能。

但这种本能必须在孩童时期与环境的互动中,在大脑和身体不断顺应下,才能够高度和健全地发展。

”感统能力贯穿人的一生,每一个儿童都需要通过感统训练来完善这种本能。

幼儿期是儿童感觉、动作和运动组织发展的关键期,感统训练是帮助幼儿与环境互动、提升感统能力的重要途径。

目前,感统训练融入幼儿园课程体系已成为一种趋势,多数城区幼儿园已经在园中开设了该课程。

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注重的是幼儿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等去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和声音;二是协助幼儿认识自身的情感,理解自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感统训练课程虽然得到众多幼儿教育者的青睐,但幼儿园的训练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幼儿园要想成功地开展感统训练,使其成为一种特色,就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尝试解决。

一、幼儿园感统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1.课程目标设计不合理部分感统训练教师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依据,忽视对幼儿感统能力发展水平的分析,感统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总是过难或过易,使得幼儿对课程训练失去兴趣和自信心。

例如,C园感统训练教师在一节中班前庭训练———走平衡木的课程活动中将目标设置为:能够快速平稳地通过平衡木,提升幼儿的双侧协调能力。

实践中发现,该目标设置过于简单,多数幼儿都能够轻松地完成该训练任务,在练习2次~3次后,就会跑到其他区域。

2.课程内容过多且缺乏系统性通过长期观察发现,C园感统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设计和选择的课程活动内容过多且缺乏系统性。

例如,一个小时的课程活动就涉及五大感统训练内容,使得幼儿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此外,该园感统教师没有将感统训练课程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规划,设计过程中也没有遵循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原则,使得该课程的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孤独症感统训练中存在的6个问题?

孤独症感统训练中存在的6个问题?

孤独症感统训练中存在的6个问题?导读:感统训练中存在的6个问题?郑州瑞曼康复训练中心专家指出:感觉统合是儿童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感统训练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之一,在感统训练中心我们有六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感统训练中存在的6个问题?郑州瑞曼康复训练中心专家指出:感觉统合是儿童发育的一项重要指标,感统训练是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之一,在感统训练中心我们有六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认为只要不断地训练孩子就有可能好了,不再是孤独症了!因为孤独症是一种终身障碍,它就像聋哑儿童、盲人一样,无论他们通过训练能力上升多快,进步多大,他们依然还是一个孤独症孩子,家长就是一个家庭特教老师的身份而非医生,因为孤独症的教育将伴随孩子终生。

2.家庭训练中往往忽视孩子的生活能力、行为控制能力的训练。

例如:有的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很好,整天喋喋不休地说话,却不知道要听别人指令控制自己的行为。

再如:有的孤独症孩子他们可以把电脑游戏玩得溜溜转,却不懂得别人的电脑不能随便动。

又如:还有的孩子他们在家里能处理自己的上厕所问题,却不能在别的场合处理自己上厕所的问题。

3.家庭训练中过度强调孩子模仿说话,忽视孩子主动表达运用语言和沟通能力。

例如有的孤独症孩子可以读报纸、背广告词却不能在想喝水时,向他人说:“我要喝水”。

再如:有的孩子可以快速模仿你很长的一句话却不能在适当的场合说出他要的东西,更无法与人进行沟通。

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4.家庭训练中家长对孩子要求极其苛刻(从心里想消灭孤独症),甚至使用暴力,压制孩子的天性,大大增加了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得孩子情绪很糟。

例如:孤独症孩子行为刻板,有的孩子一旦会写数字就必须公公正正用标准的书写体书写数字,而有的家长受不了,坚决要求孩子写的和自己一样,孩子没有按家长要求写时,家长先是吓唬到后来就演变成打骂,这种情况在家庭训练中常常出现。

这个例子反应出的是孩子只要写了你让他写的数字,他怎么写我们都可以接受。

幼儿园感统训练方案的改进

幼儿园感统训练方案的改进

幼儿园感统训练方案的改进幼儿园感统训练方案的改进引言:感统(感知统合)被认为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专注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幼儿园感统训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进。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感统训练方案的改进方向和策略,并分享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一、评估传统感统训练方案的局限性和不足1.1 重复性和机械性训练传统感统训练方案通常倾向于重复性和机械性的训练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个性化。

这使得幼儿可能产生训练疲劳和失去兴趣,限制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2 缺乏整体性思维传统感统训练往往将感官能力进行单独训练,缺乏将不同感官能力整合起来的整体性思维。

这导致了幼儿对感官刺激的综合反应能力较弱,无法真正发挥感统训练的效果。

1.3 缺乏个性化的训练计划传统感统训练方案往往没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体幼儿的训练计划,忽视了每个幼儿的差异性。

这使得部分幼儿无法获得适合的刺激和训练,无法达到个体化的感统发展目标。

二、改进幼儿园感统训练方案的策略2.1 以游戏为核心的训练方法为了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可以将游戏引入感统训练中。

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在获得感官刺激的享受游戏的乐趣和互动,从而促进感官能力的发展。

2.2 强调整合感官能力的训练在感统训练中,需要注重将不同感官能力进行整合,帮助幼儿提高感官刺激的整体反应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活动,结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刺激,鼓励幼儿进行综合性的感官探索和反应。

2.3 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差异化的指导为了满足幼儿个体差异的需要,感统训练方案应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差异化的指导。

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计训练内容和活动,以达到个体化的感统发展目标。

三、观点和理解3.1 感统训练的核心在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感统训练不仅仅是对感官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涵盖了感知、协调、专注等多个方面,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给孩子做感统训练不是合格妈妈 - 感统失调

不给孩子做感统训练不是合格妈妈 - 感统失调

不给孩子做感统训练不是合格妈妈 - 感统失调“认识感统”感统:全称为感觉统合,是视觉、听觉、嗅味觉、触觉、前听觉、平衡感、本体感这些感觉信息输入组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宝宝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都在遵循着一定得科学规律。

也就是俗语说的三翻六坐,七滚八爬,周岁左右会走路,如果突然某个阶段被遗漏或是过于迟缓,说明身体和大脑的发展出现了不协调,宝宝在寻求矫正和刺激的过程中会一些不良表现。

婴儿期的宝宝不喜欢被人抱;每次洗澡都哭闹不止;宝宝很聪明,但是注意力无法集中;读书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不肯荡秋千,不肯滑滑梯,不肯参与小朋友的游戏;宝宝很好动,一天到晚一刻也不闲……有没有想过上述这些行为并不是因为你的孩子不乖、故意和家长作对?对于那些行为古怪、笨手笨脚、多动或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不要简单地把他们当作“问题孩子”来对待,因为这些孩子有可能是感觉统合出了问题。

儿童感统失调表现1 视觉统和失调。

阅读时跳字、串行、颠倒顺序;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不会做计算;看错题抄错题。

2 听觉统合失调经常忘记学校布置作业;对别人的话充耳不闻;不喜欢和别人说话。

3 触觉统合失调不喜欢接触新事物,孤僻不合群,依恋旧物,粘人爱哭;偏食和挑食;喜欢吸吮手指,咬被角,玩弄生殖器;甚至讨厌洗脸、理发、洗澡等日常活动。

4 平衡统合失调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容易跌倒;方向感不强;易将鞋穿反;爱晕车。

5 本体统合失调平衡能力差,动作协调性差,步跳跃动作不协调,闭眼爱摔跤。

有些孩子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差。

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精细动作做不好,比如系鞋带、扣扣子、用筷子,心情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状态。

6 前庭统合失调这种孩子比一般孩子更能给家长老师添麻烦。

他们不听指挥;左右脑思考陷入混乱;严重者会有语言障碍;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

上学之后不能安静听讲,爱搞小动作,恶作剧,扰乱课堂纪律。

老师不会喜欢这样的学生,最终的处理方式可能是不闻不问、置之不理。

家长要知道的感觉统合的误区

家长要知道的感觉统合的误区

家长要知道的感觉统合的误区
在孩子的康复过程中,家长会说:我已经把孩子送给你们机构了,孩子的问题就应该你们来解决。

然而,孤独症儿童康复真正需要的是家长,做为机构而言主要是为孩子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所以说家长对孩子的康复是责无旁贷的。

在感觉统合训练中也一样,家长对感统的认识是有偏差的。

很多家长都会这样认为:
1、长大了自然就会协调--有的父母认为,宝宝的身体不协调是年龄太小的原因,长大了自然就会正常,其实在0-3岁,特别是6-12个月,正是宝宝学爬、学走的关键期,也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最佳的时期,错过了时机,宝宝的身体会有很多的潜力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游戏也要有限制--有的父母会因为沙子、泥巴太脏而制止宝宝的游戏,其实每一个游戏都有其可贵之处,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阻碍宝宝的兴趣延伸。

3、学步车有利于早走路--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快点学会走路,用学步车来进行“辅正”,其实这恰恰违背了成长的正常要求,宝宝的爬行期是不可逾越的,要尽可能让宝宝爬行,这样才有利于四肢肌肉的发育,为今后的成长里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4、感统训练交给老师就行了--有的父母重视到了感统训练,却认为有专业老师带着宝宝就可以了,无需家长费心。

其实训练过程中的亲子交流才是感统发展的重要基础,有了你的鼓励与赞扬,宝宝才
会更加努力地去训练,而且有助于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

感觉统合的目的

感觉统合的目的

感统训练的目的感觉统合训练注重的是幼儿感觉和动作的发展,目的就是帮助幼儿不断与环境产生互动,帮助幼儿通过自己的触觉、听觉、视觉等等感觉,去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和声音。

帮助孩子去认识自身,去认识自己的感觉,去认识自身与环境的关系,以此发展孩子的动作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等。

感统训练的好处第一、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增强儿童的体质。

第二、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发展儿童的智力。

第三、感觉统合训练可使普通感统失调儿童融入正常的教育之中。

第四、感觉统合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建立自信心。

第五、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第六、感觉统合训练可培养儿童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

第七、培养儿童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家长的误区误区1:感统失调是一种病——有的父母以为感统失调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病,其实它在所有孩子的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上有不同差别而已。

就算成年人也会有感统失调,例如:晕车、怕高等等,这些都是感统失调的表现,而做感统训练就是为了让孩子更自信、学习能力更强等。

误区2:长大了自然就会协调——有的父母认为,宝宝的身体不协调是年龄太小的原因,长大了自然就会正常,其实幼儿时期,正是学爬、学走的关键期,也是建立感觉统合能力最佳的时期,错过了时机,宝宝的身体会有很多的潜力受到限制,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误区3:过分限制孩子的游戏——有的父母会因为沙子、泥巴太脏而制止宝宝的游戏,其实每一个游戏都有其可贵之处,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家长尽量不要阻碍宝宝的兴趣延伸。

误区4:学步车有利于早走路——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快点学会走路,用学步车来进行“辅正”,其实这恰恰违背了成长的正常要求,宝宝的爬行期是不可逾越的,要尽可能让宝宝爬行,这样才有利于四肢肌肉的发育,才能为今后的成长里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误区5:感统训练是针对特殊儿童的特殊训练——有的家长一提到感统课程这个词,就感觉这是给特殊儿童上的课程,我的孩子不需要。

感统失调孩子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 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孩子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 感统失调

感统失调孩子就可能输在起跑线上 - 感统失调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期待。

为了让孩子成才,很多家长不惜血本投资孩子教育,效果却常常并不理想。

聪明不见得能成才,越来越多的非智力因素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绊脚石。

4年前进驻济南的一家儿童培训机构,把一个过去老师和家长都很陌生的词语———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带进了济南。

通过亲身体验“感统”训练,一些家长惊奇地发现,过去认为有问题的孩子原来多数智力正常。

学习成绩不好也并非孩子故意不好好学习,主要是因为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协调失衡(感统失调)造成的。

感统”即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ationTheory),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作出反应。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研究显示,任何一个儿童要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几乎所有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只不过失调的轻重程度有差异。

肖玉环说,感统训练最大特点是能让1-15岁的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数十种训练器材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孩子的全面感觉统合。

不少孩子的“通病”罪魁是“感统失调”。

孩子的“通病”种类繁多,一直以来,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多数家长轻易地把这些问题看作儿童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还有的认为是孩子性格问题,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身心创伤。

感统失调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有如下7种: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摔倒、原地打圈晕眩、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任性兴奋好动、粘人、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爱挑剔、语言发展迟缓等;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顺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等;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过分依赖父母等;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或者少动、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等;本体感失调,方向感不强,容易迷路,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缺乏自信等;动作协调不良,走路容易摔倒,不会系鞋带、扣纽扣,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翻滚、骑车、跳绳和拍球等精细动作。

感统训练遇到的问题

感统训练遇到的问题

感统训练遇到的问题感统训练是一种通过刺激身体感官系统,促进儿童综合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方法。

然而,在进行感统训练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1. 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儿童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感统训练。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对训练活动的兴趣或动力。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例如加入游戏元素或使用他们喜欢的颜色和图案。

2. 情绪问题:部分儿童在进行感统训练时可能会表现出挑战性的行为或情绪问题。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新的刺激感到不舒服或焦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逐渐引入刺激,从较为简单和熟悉的活动开始,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并感到安全。

3. 难度递增:感统训练需要根据儿童的能力逐渐增加难度,但有时可能难以确定合适的递增步骤。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观察儿童在每个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反应和进展调整难度。

同时,及时与专业的感统训练师或教育专家进行沟通和咨询也是很重要的。

4. 缺乏动力:有些儿童可能会在感统训练过程中失去动力,导致不愿意参与或坚持下去。

这时可以尝试给予奖励或认可,以增加他们的动力和积极性。

此外,与他们进行积极的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关注点,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5. 缺乏持久性:感统训练需要时间和坚持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有些家长和教育者可能会感到沮丧,因为效果不明显或进展缓慢。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理解感统训练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需要持续而坚持的努力。

及时和专业人士交流,寻求指导和支持,以保持动力和信心。

总之,感统训练对于促进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至关重要。

当遇到问题时,应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反应来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并与专业人士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训练的顺利进行。

对感统训练的误区

对感统训练的误区

虽然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理论强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人们对感统训练还是存在较多误区,例如:1、发现及治疗不及时,部分严重感统失调儿童因为学习困难,被认为是智力障碍。

2、不看早教中心、亲子园感统课程是否科学合理,例如有的早教中心感统训练器械大多数都是规模小、结构简单的器械,对孩子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实质上是坐在门口卖卡收费的感统游乐场;有的早教中心活动空间小,孩子活动不开,忽略了造成儿童感统失调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生活空间小活动不足。

3、偏重专业的感统训练,忽视家庭养育方式、儿童生活环境或特殊经历等其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早教专家认为每个孩子和大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种症状,尤其是剖腹产和早产的宝宝比较严重。

并且,0-3岁是感觉统合的早期预防期,要经常对宝宝进行摇摆,举高,旋转等训练。

3-6岁是感觉统合的早期干预期,此阶段的宝宝有感统失调的时候,要进行必要的设备训练进行干预。

如果错过关键期,再进行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

而医生也认为即便是正常的孩子,也可以进行感统训练。

当然正常的孩子可以由家长带动或到一些亲子园进行感统训练、感统游戏,不必到医院进行专门的感统训练。

全纳亲子乐园为0-3岁婴幼儿开设有特色的宝宝感统课程,利用软体设施,通过游戏式的训练,提高婴幼儿的视、听、触、动等感知觉能力,并有效地在语言、音乐、美劳、数理、社会生活、科学启蒙等基本智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指导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为在生活中培养宝宝健康的心智和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全纳亲子乐园的课程设置还包括:1、测评;2、婴儿集体教养;3、1+X婴幼儿亲子教育活动。

就国内一些感统训练馆里孩子们的情况来看,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感统失调,而是由家庭养育方式、儿童生活环境或特殊经历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因而在感统训练馆里不使用医院的治疗方式,而是把感统训练与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自信心和想象力等多方面培养相结合,让孩子在幸福与快乐的活动中完成训练目标。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儿童的神经需要引导对感觉刺激作适当反应的训练此训练提供前庭、本体感觉及触觉等刺激的全身运动其目的不在于增强运动技能而是改善脑处理感觉资讯与组织并构成感觉资讯的方法。

所以让孩子喜欢感觉统合训练可以帮助他们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今后学习能力的发挥有重大的作用。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许多问题,如多动、注意力差、胆小、孤僻、不自信、怕人触摸、攻击性强、适应能力差、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磨磨蹭蹭等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然而,当前幼儿的感觉统合训练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能对这些问题加以关注,无疑会使感觉统合训练得到进一步改进。

一、感觉统合训练内涵所谓的感统训练就是给予幼儿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前庭觉、本体觉的刺激,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促使幼儿感觉之间的协调。

感统训练对促进幼儿的动作协调、意志力培养、交往能力发展和综合智力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

感觉统合训练最初是由西方引进的,针对感统失调的孩子开展的一项通过感统训练器械而进行的矫治性训练,来达到纠偏的目的。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尤其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大人对幼儿过度保护要求太多加上剧烈竞争的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僵化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使得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越来越多启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滑板、滑梯、吊缆、蹦蹦床、独脚凳等对幼儿进行感统训练肋儿在注意力、控制力和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单纯机械的训练容易造成幼儿疲乏、无味、和厌烦。

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上感觉统合训练实际教学中通过观察、记录、针对不同的幼儿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游戏的形式。

二、幼儿感觉统合训练存在的问题(一)动作的准确性及重复次数不够迄今为止,虽然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依据并不完整,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生理心理学的一些研究中发现后天的运动对感觉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增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增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增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婴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这种失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情绪、心理、人格和行为等各方面。

所以,为了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全的发展,急需在学前教育专业增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培养具备感觉统合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师资,将感觉统合训练普及到早教机构和幼儿园中,使感觉统合训练课程不只是作为矫正感觉统合失调而存在,而是作为预防所有婴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必备课程。

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增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具有现实价值。

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增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学前教育感觉统合训练问题建议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很多婴幼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这种失调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情绪、心理、人格和行为等各方面。

所以,将感觉统合训练普及到早教机构和幼儿园中具有现实价值。

但实行起来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一、增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存在的问题:1、感觉统合训练师资匮乏,教师专业能力欠缺。

师资匮乏,导致目前幼儿园开设感觉统合训练课程的很少。

教师专业能力欠缺,导致即便有开设感觉统合课程的,课程训练的针对性不足、不规范、不科学、不到位。

很多幼儿教师把感觉统合活动理解为强化难度和技巧的运动技能训练,在专业测评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尤为欠缺,不能准确评估儿童失调的种类和程度。

这些都直接影响训练指导的有效开展。

在训练方面,教师的训练指导驾驭能力不足,不能根据儿童的感统失调状况和能力水平,选择出相应的训练器材和活动方式。

教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动作准确度不够,训练次数无明显要求,盲目增加或减少幼儿的活动量和活动强度等。

2、感觉统合训练缺乏统一师资认证标准、课程计划标准和评价标准由于感觉统合训练缺乏统一师资认证标准、统一的课程计划标准和评价标准,因此导致教师专业素养的参差不齐,课程设置和评价标准缺乏规范性,在感觉统合训练过程中随意性较大:如动作准确度和重复次数方面缺少明显要求,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通过适度的刺激来训练儿童感觉的协调性,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次数能否保证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存在的不足

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存在的不足

感觉统合训练是自闭症儿童感官训练的重要内容,但是目前国内的感觉统合训练还存在很多问题和缺陷。

1.训练难以兼顾各个程度的儿童。

孤独症作为一种谱系障碍,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孤独症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行为表现。

有的儿童平衡能力较差,不能自如地跨越障碍设施,不敢走平衡木等,而有的儿童协调能力很好,几乎能完成每项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协调能力好的儿童,在感统室对各项器材都能较灵活应用,因而易产生厌倦情绪,上课时间只是随意根据个人喜好玩一种或几种器材,感觉统合训练对他们来说没能起到有针对性地改善其某方面功能不足、或通过训练延伸提高儿童的其他方面能力的实质性作用。

2.训练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动作准确度不够及练习次数不稳定。

感觉统合训练不似书本教育,基本没有统一的训练纲要和一致的目标要求,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教师也顾及不到儿童在活动中的动作是否规范,训练程度是否达到要求等问题。

有时因为儿童的情绪异常或其他原因而忽略动作的准确性和训练次数。

例如跳床一项、,只是机械地通过跳跃次数认定结果,有时又根据儿童的情绪或爱好少做或多做,很少考虑儿童的接受程度、厌倦程度以及动作的规范性等。

3.训练中缺乏小组互动和游戏环节。

与一般儿童不同,孤独症儿童对外界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沉浸在个人世界里独自从事一项活动。

尤其在感觉统合训练室里,儿童面对的多是游戏设施,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自己完成一项活动或任务,缺乏与他人的交流互动。

4.训练内容和形式有待创新,训练器材有待开发。

感觉统合训练是由训练者依据一定的训练目的,使用一定的器材,指导训练对象进行的一种游戏活动。

因此训练活动的趣味性对于吸引儿童注意力非常重要,而训练内容和器材恰恰是实现活动有趣、生动的关键。

但是,目前感觉统合训练内容单一,器材种类远远不能满足训练需要,器材重复单调地使用又使得儿童的兴趣明显降低。

另外,教师对各种器材的功用缺乏全面深入了解,只是局限于某一方面功能的应用。

5.家庭缺少对儿童的配合训练。

2024年度智障儿童的感统训练

2024年度智障儿童的感统训练
智障儿童的感统训练
2024/3/24
xx年xx月xx日
1
2024/3/24
• 引言 • 智障儿童感统训练的理论基础 • 智障儿童感统训练的实践方法 • 智障儿童感统训练的常见误区及
应对策略 • 智障儿童感统训练的效果评估与
改进建议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2
01
引言
2024/3/24
3
目的和背景
2024/3/24
2024/3/24
14
对策略
2024/3/24
15
误区一:忽视个体差异
2024/3/24
01
忽视智障儿童的个体差异,采用 一刀切的训练方法。
02
没有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16
误区二:过度强调某一感官的训练
过度强调某一感官的训练,如只重视 视觉或听觉训练。
个案分析
针对个别智障儿童的特殊情况,进行个案分析,探讨个性化训练 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22
改进建议与措施
增加训练强度
根据智障儿童的实际情况,适 当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
提高训练效果。
2024/3/24
多样化训练方法
采用多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如 游戏、音乐、运动等,激发智 障儿童的兴趣和积极性。
个性化训练方案
8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研究人类和动物学习 的本质和过程的心理学理论。
感统训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 ,通过有针对性的感觉刺激和运 动活动,促进智障儿童的感觉和
运动系统的发展。
学习理论为感统训练提供了理论 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训练师制
定有效的训练计划和方案。
2024/3/24
9
03

感统训练家长常见问题

感统训练家长常见问题

家长的最常见问题1、孩子的这些问题,是不是长大就好了!答:这一点不能够排除。

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会形成一种自我修正能力。

只不过我们对孩子的第一期望是“到什么年龄具备什么能力”,第二则是希望“所具备的能力能够优于同龄儿童”。

很多家长其实都有“树大自直”的教育误区如果一个孩子在相应的年龄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又如何能够胜任随着年龄增长而更高的能力要求?如今的孩子所面临的课程难度以及课业量,已经证实仅仅到什么年龄具备什么能力已经不够了,他必须要各项能力优于同龄儿童才能满足周围环境和人对他的要求。

通过科学专业的训练,孩子能够产生自动自发的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而不是靠自己的自尊心或是懂事来满足家长和老师的期望。

端正的学习心态加上相应的学习能力,孩子必会在学习中产生学习快感,继而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你们的训练不是1对1的,效果能保证吗?答:您的问题提的非常好。

对于正常儿童,我们不仅要发展他的智力领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更重要的是要发展其人际交往、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规则意识、指令性等非智力领域。

而非智力领域的发展则一定是靠借其同伴群体而建立的。

通常1对1的训练只针对问题儿童(自闭症、智障、运动机能发展严重迟滞)。

我们在训练中实行的教育是由近到远,我离您还在越近,说明他的能力越弱,就好比在学校里上课,如果这一节课老师总点一个孩子的名字,这个孩子一定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而当我们与孩子的教育距离拉远,则说明他的自我管理能力均已发展良好。

对于正常儿童,1对1式的训练教育环境单一,缺少同伴群体的合作,并且很容易形成对某一个老师的特殊依赖。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孩子能够融入群体,当孩子在群体中,依然能够胜任群体要求,各项能力最好形成较高的自我管理能力,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吗?3、如果孩子不喜欢来这里怎么办啊,我要问问他的感受?答:尊重孩子的意见是对的,您这样做很必要。

只不过,我们需要知道,在孩子未来的学习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学习环境能够为他事先预备,孩子必须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才能够应对各种学习环境的要求。

生活中暗含的感统训练,后悔太晚知道!

生活中暗含的感统训练,后悔太晚知道!

生活中暗含的感统训练,后悔太晚知道!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及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根源,是来自幼儿期的感觉及运动发展。

”而在养育过程中,许多家长却无形中限制了孩子们玩的权利,也剥夺了他们感觉及运动发展的机会。

其实,孩子在生活中一些看似「顽皮」的小举动,恰恰暗含着感觉统合训练的契机。

地板上爬行因为“怕脏”,家长对孩子的限制太多,这不让爬、那不让爬,孩子也就缺乏成长中所必须的各种感觉刺激。

其实,孩子在爬行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身体双侧的动作协调和肌肉控制,同时也刺激了前庭觉。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多玩爬行的游戏:将准备好的桌子或长凳摆在宽阔的地板中间,让孩子从桌子或长凳下方钻爬过去。

先用手爬,然后再训练把手收在胸前,肘关节着地往前爬,以身体尽量不碰到桌子为止,反复多次练习。

撕碎纸屑很多孩子小时候喜欢撕书、撕纸巾,大多数家长将这一行为定义为破坏性行为,每次看到床上、地上一片狼藉,就特别窝火。

其实,撕纸也可以成为孩子感统训练的一种方法:在撕纸游戏中,可以让孩子撕出面条造型,撕得宽的叫“宽面”;细的叫“细面”;歪歪扭扭的叫“方便面”;宽宽短短的叫“面片”等。

还可以辅导孩子撕一些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也让孩子把撕好的方形纸片拼成房子、汽车;圆形的纸片拼成皮球、呼啦圈;三角形的纸片拼成小山、帽子等。

利用撕纸,家长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训练孩子精细动作及手眼协调的机会,同时也发挥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

玩泥巴沙土一些孩子不愿意用手接触面团、泥土、颜料等黏糊糊的东西,这些孩子可能存在触觉失调的问题。

这是由于孩子在早期养育过程中触觉性体验太少,或者家长在孩子活动中灌输了“脏”“湿”是不好的等信息的缘故。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玩沙、玩泥土的游戏,对孩子进行触觉刺激的训练:将泥土或沙土放在大盆子里,让孩子用泥土捏泥球、捏小动物、小房子等各种东西。

或者让孩子在沙土中尽情游戏,使孩子的全身都可以接触到泥土或沙土。

也可以利用纸、树叶、米、豆等物品,强化孩子的触觉识别力,以促进其感觉的发展。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这些“雷区”不要踩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这些“雷区”不要踩

龙源期刊网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这些“雷区”不要踩作者:颜华来源:《家庭医学》2019年第11期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很重要,但实际生活中,家长对儿童感统训练还存在较多认知误区。

现列举如下,期待宝妈们真正了解儿童感统训练,少踩或不踩“雷区”。

一些家长经常询问笔者,感统训练能强身健体吗?我们家宝宝体质不好,我怎么觉得感统训练更像是体育锻炼呢!感统训练确实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但是感统训练不等同于体育锻炼。

要知道,感统训练涵盖身体协调性、大小肌肉训练、手眼脑协调训练和多感官训练等,大肌肉运动只是感统训练的一部分。

在训练过程中,让儿童接受正确的、丰富的、不间断的感觉刺激,以达到激活儿童心理、引发积极行为反应的目的。

而体育锻炼是指人体在大运动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的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身体素质的各种活动,包括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

许多家长认为感统训练是一种治疗性训练,“我的孩子发育正常就不需要训练了”。

这种想法并不科学。

儿童感统训练的过程其实也是儿童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

所以在儿童早期教育过程中,就应该对其实施感统训练。

家长千万不要等到孩子出现问题或问题固定化后再进行训练。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也是感统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辅助人员,亲子间的交流互动是感统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训练中,如果孩子得到了来自家长的赞扬和鼓励,就会更努力地投入训练。

另外,家长也要利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来帮助孩子进行训练,例如在洗漱穿衣时多与孩子进行接触,丰富其感觉刺激,培养孩子独立性,等。

有了家长的参与,感统训练才完整。

这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也能产生更好的训练效果。

很多宝妈问,是不是所有的感统训练项目我们家宝宝都可以做?为什么我们家宝宝和他们家一样大,做的项目却不一样呢?要知道,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样年龄的儿童会因遗传、身体素质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个体差异。

所以,感统训练也是促进个体在各自水平上发展的过程。

一定要当心孩子感觉统合出了问题

一定要当心孩子感觉统合出了问题

一定要当心孩子感觉统合出了问题感统失调也可引发“学习障碍”。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感统失调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大量的数据表明:感统失调会给孩子造成学习和交往的障碍。

”据启乐园儿童感统潜能开发中心的孙老师介绍,所谓的感统失调,是指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连接不畅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虽然有大量的数据表明可给孩子造成不同的障碍,却一直没能引起家长的重视。

“感统失调的孩子通常很容易识别。

”孙老师介绍,人的感觉统合系统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与运动觉等。

一般来说,视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阅读时常出现跳行、题目经常抄错等视觉上的错误,在生活中还经常丢三落四;听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则多数表现为把老师、家长的话当耳边风,同时这些儿童记忆力差;触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往往对别人的触摸十分敏感,心里总有担惊受怕的感觉,表现为好动、不安、自言自语、无法和人沟通,甚至怕理发、打针;平衡统合失调的孩子做事协调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易将鞋穿反,晕车、无法把握方向。

本体统合失调的孩子多数不会跳绳、跑步动作不协调和容忍受挫、缺乏自信、笨手笨脚甚至口吃。

“此外,有些孩子还会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表达困难等。

大脑的学习有赖于身体感觉的输入,学习后的大脑则发挥其指挥身体及感官的能力。

由于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神经体系是非常复杂的,所以需要统合,如果这一能力不足,就会造成大脑、身体及感觉器官的学习混乱,产生感觉统合失常的现象。

这种学习在婴幼儿期几乎已经打下了80%的基础。

”孙老师说。

剖腹产和非母乳喂养是“祸因”。

我国有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感统失调者占10%~30%。

是什么原因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高发?。

飞杨注意力训练中心的刘老师介绍,在都市中,越来越多的妈妈为了“保持身材”,选择剖腹产和非母乳喂养,是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增多的重要原因。

剖腹产出生的孩子缺少了“产道挤压”的人生第一次也是— 1/2 —— 1/2 —最重要的触觉接触,没有母乳喂养,孩子的皮肤缺少与母亲的“肌肤相亲”,都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触觉发育。

感统训练原则的另一角度

感统训练原则的另一角度

感统训练原则的另一角度感统训练原则的另一角度近年来,感统训练逐渐成为关注儿童发展的重要话题。

感统训练不仅能够促进儿童的感觉运动发展,还有助于改善学习能力和行为问题。

然而,除了传统的感统训练原则,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和应用感统训练,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感统训练原则的另一面,并介绍如何通过这种新的理解来优化感统训练。

一、感统训练的本质在了解感统训练的另一角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感统训练的本质是什么。

传统上,感统训练被认为是通过一系列的感官与运动活动来刺激儿童的感觉系统,以提升他们的感觉运动发展。

然而,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感统训练,即将其视为一种整合性的训练,旨在促进整个身体系统的协调和平衡。

二、综合性训练的重要性传统感统训练注重刺激感觉系统的各个方面,如平衡、触觉、前庭感受等。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将这些感觉与其他方面的训练结合起来,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综合性训练包括了感觉、认知和动作的综合训练,通过多种活动来促进儿童不同系统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这种综合性训练能够更好地培养儿童的整体发展,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表现。

三、感统训练的应用在应用感统训练的时候,我们可以从综合性训练的角度出发,将感觉、认知和动作结合起来,打造一个全面的训练计划。

下面以儿童的平衡训练为例,介绍一种基于综合性训练的感统训练方案:1. 平衡训练平衡训练是感统训练中的重要一环。

我们可以使用平衡板、积木等工具进行平衡训练,并结合认知任务来提升综合发展。

让儿童在平衡板上通过一系列的难度递增的任务,如走直线、转身等,并同时完成认知任务,如数学题、记忆卡片等。

通过这样的综合性训练,儿童既可以提升平衡能力,又可以培养认知能力和注意力。

2. 感觉刺激训练除了平衡训练,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感觉刺激来促进儿童的综合发展。

使用不同的材料和纹理,让儿童触摸、感受,并通过触觉与认知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训练。

利用音乐、声音等感觉刺激,结合动作任务进行训练,既可以培养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又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和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越来越多的早期教育理论强调感统训练的重要性,人们对感统训练还是存在较多
误区,例如:
1、发现及治疗不及时,部分严重感统失调儿童因为学习困难,被认为是智力障碍。

2、不看早教中心、亲子园感统课程是否科学合理,例如有的早教中心感统训练
器械大多数都是规模小、结构简单的器械,对孩子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实质上是坐
在门口卖卡收费的感统游乐场;有的早教中心活动空间小,孩子活动不开,忽略了造成儿童感统失调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生活空间小活动不足。

3、偏重专业的感统训练,忽视家庭养育方式、儿童生活环境或特殊经历等其它
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早教专家认为每个孩子和大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这种症状,尤其是剖腹产和早产
的宝宝比较严重。

并且,0-3岁是感觉统合的早期预防期,要经常对宝宝进行摇摆,举高,旋转等训练。

3-6岁是感觉统合的早期干预期,此阶段的宝宝有感统失调的时候,要进行必要的设备训练进行干预。

如果错过关键期,再进行训练,效果达不到预期设想。

而医生也认为即便是正常的孩子,也可以进行感统训练。

当然正常的孩子可以由
家长带动或到一些亲子园进行感统训练、感统游戏,不必到医院进行专门的感统训练。

全纳亲子乐园为0-3岁婴幼儿开设有特色的宝宝感统课程,利用软体设施,通过
游戏式的训练,提高婴幼儿的视、听、触、动等感知觉能力,并有效地在语言、音乐、美劳、数理、社会生活、科学启蒙等基本智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指导家长掌握科
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为在生活中培养宝宝健康的心智和行为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外,全纳亲子乐园的课程设置还包括:1、测评;2、婴儿集体教养;3、1+X婴幼儿亲子教育活动。

就国内一些感统训练馆里孩子们的情况来看,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单纯
的感统失调,而是由家庭养育方式、儿童生活环境或特殊经历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

因而在感统训练馆里不使用医院的治疗方式,而是把感统训练与人际交往、语言表达、
自信心和想象力等多方面培养相结合,让孩子在幸福与快乐的活动中完成训练目标。

全纳亲子乐园的感统训练课程也具有以上特点。

同时,全纳儿童能力发展训练馆服务于3-12岁儿童,通过儿童能力发展训练馆通过科学系统的测试,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结合心理疏导,开发儿童潜能,帮助儿
童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或障碍,不仅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提升其
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

全纳亲子乐园感统训练的案例:
案例一 A宝宝,五个月,在家喜欢哭闹,喂奶很难,食量小,入睡困难。

自从在
全纳中心亲子乐园游泳馆游泳并做过抚触后,食量明显增加,入睡情况也大有改变,
睡的很香,哭闹的也少。

现在宝宝还继续每周两次来游泳,他自身的变化也在日见明显,连他的奶奶都说孩子比同龄孩子要聪明机灵的多。

案例二 B宝宝,18个月参加亲子班。

由于孩子是剖腹产,比较粘人,不愿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妈妈忙于事业,对孩子管教较少,孩子连爸爸妈妈都不肯叫。

来到全纳亲子乐园,上了三次亲子课,孩子的情况就有明显的改善,与爸爸妈妈关系良好。

参加亲子活动半年后主动与同龄小朋友拥抱,在马路上能够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

案例三 C宝宝,2岁3个月,是一个胆小的孩子,平时不敢大声说话常表现得畏惧、退缩,不愿主动去尝试,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为此家长忧心忡忡,一筹
莫展。

家长带宝宝来到全纳亲子乐园后,老师针对宝宝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测
试与评价。

制定了相应教育方案,并在亲子教育活动中多鼓励宝宝,积极创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

当宝宝有一些进步时,给予热情和真诚的赞扬,宝宝在师们的反复
鼓励中,产生被认可、被接受的感觉,增强了宝宝的自信心,在亲子活动这种氛围中,宝宝的个性可以尽情展露表现,有利于宝宝们个性的发展,使宝宝在各个方面得到了
良好的发展。

案例四 D宝宝, 2岁8个月。

原来脾气急躁,不爱说话,家长十分担心,来到全纳教育中心,经过科学的测评,参加了集体教养活动、1+X亲子课程等。

三个月之后,宝宝的变化很大,能够随着音乐,跟着节奏自由舞动。

面目表情十分丰富合理,性格
变得温和与人沟通能力强。

家长看到宝宝的变化,十分高兴。

非常感谢全纳教育中心,表示以后还要继续参加培训,让孩子能有更大的进步。

小编点评:上述案例的四个宝宝属于轻度感统失调,加上家庭教养方式等因素共
同造成宝宝的问题。

例如A、B、C宝宝哭闹多、爱粘人、胆子小,可能存在触觉不佳的问题,D宝宝脾气急躁、不爱说话,可能存在触觉不佳、平衡感不佳的问题。

全纳
教育先是对宝宝们进行测评,找到原因,再制定专门的教育方案,例如感统游戏、体
育活动、集体教养活动等等,利用感统训练和情绪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再跟大家复习一些感统方面的知识吧,感觉统合失调会为孩子的发展带来诸多不
利影响,例如感觉统合不足,便会形成脑功能的反应不全,会引发学习上的困难。


衡感不佳,会形成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走路撞墙、心烦气燥、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中枢神经发育不
健全,影响语言能力发展及左脑的组织判断,逻辑能力陷于混乱中。

触觉不佳的幼儿
最常见的毛病是在家和在外判若两人,粘人、爱哭、怕陌生、胆小、孤僻、坏脾气、
固执、挑食、咬人等,这些进而影响幼儿情绪和人格的健全发展。

触觉过度敏锐的幼儿,通常反应较快,IQ也较高,但由于情绪无法控制,EQ等方面的能力均很差,更
需要有计划加以协助。

前庭觉不良,身体活动会立刻受到影响,笨手笨脚、不听指挥,视听神经系统都会扭曲,形成阅读、听写及写字上的困难,特别是大脑的中枢神经贯
穿前庭觉,前庭神经不佳,身体行动及左右脑思考都会陷入混乱,更会引发语言发展
的严重障碍,也成工学习困难最主要的原因。

触觉不足的孩子,感觉辩识不全,听觉
层次受到影响,牵连发音组织的小肌肉发展不足,进而形成音感差及发音不正确等毛病。

除了语言器官本身受损外,语言发展迟缓的原因,大多来自于感觉统合不足引起的。

因此,感统训练需要做到基本三点:一是日常注意观察,及时诊断;二是进行感统训练,按专家安排的训练内容进行训练;三是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