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品味数学之美
心得体会-读数学之美有感 精品
读数学之美有感读数学之美有感一大道至简文王宝龙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不仅是人类最早开创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最早、历时最长的知识。
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开始学习数数,然后小学初中高中直到大学还在学习数学。
作为一个数学困难户,至今尤对大学数学的考试心有余悸,真可谓是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
前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一个关于高考取消数学的调查,超过七成的网友投票赞成取消数学,大部分人认为除了数钱,平常根本用不到数学。
那么数学真的是阳春白雪,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完全无关,只能用来数钱吗?读完《数学之美》,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触。
如果大家关注手机制造商,一定听说过罗永浩的锤子手机,锤子手机成立五年,虽然销量一般,但是每年的发布会都看点颇多,罗老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去年的发布会上,老罗展示了一项合作伙伴的黑科技——科大讯飞的语音输入法。
老罗快速地说出一段话,话音刚落,讯飞输入法已将语音转化成了汉字显示在屏幕上,面对老罗的浓重东北口音,正确率100,还有标点符号。
演示现场,观众掌声雷动,第二天,科大讯飞的股票应声大涨。
那么如此神奇的语音识别是如何实现的呢?《数学之美》为我们提供了寻找答案的思路。
首先对问题进行抽象,所谓语音识别,就是听话的人去猜测说话者要表达的意思,假设我们听到的声音是1,2,3,我们如何推测说话者说出的单词1,2,3呢?用概率论的语言描述,就是在已知1,2,3的情况下,找出最大概率的单词串组合1,2,3。
复杂的语音识别问题被抽象成了简单的概率问题,问题的答案也呼之欲出,随机数学中的隐含马尔可夫模型——马尔可夫链的升级版。
最后,为了提高识别率,科学家利用大量语料进行训练,最终达成了前文所述的成就。
精炼的问题抽象+数学模型定义+结果优化,科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如此优美。
现在,语音识别不仅应用在输入法中,、微软小娜、甚至一些家电、汽车上都有语音识别,语音识别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数学之美我的数学生涯的心得体会
数学之美我的数学生涯的心得体会数学之美——我的数学生涯的心得体会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数学是我最亲密的伙伴,陪伴我度过了许多人生的起伏。
数学不仅给予了我智力的锻炼,也让我逐渐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下面,我将分享我的数学生涯心得体会,希望能从中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一、奥数启蒙——数学的魅力初体验我初中时,父亲给我报了一个奥数班,正是这个班让我初尝到了数学的乐趣。
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接触到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如数列、排列组合等。
奥数班的学习方式独特,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让我意识到数学的美妙和智慧所在。
通过奥数的启蒙,我渐渐喜欢上了数学这门学科。
我发现数学不仅是一个冰冷的符号与公式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艺术。
数学充满了无限的创造性,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我们可以解开问题的谜题,探求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
二、数学的思维培养——从计算到思辨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我逐渐接触到了更加抽象和深入的数学内容,如代数、几何等。
这些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在培养我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的世界里,往往有很多种解法可以达到同一个目标。
这让我明白,思考问题的过程比结果本身更加重要。
数学的思维培养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提出合理的假设和证明。
我想起了学习几何时遇到的一道难题,我曾经花费了很长时间去寻找解法,从直观到逻辑一直都不能找到解决方案。
在经历了一次次折磨和挫折之后,我突然想到了用反证法,通过排除法找到了问题的真正答案。
这个过程虽然充满了困难,但我却从中体会到了思考问题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数学与实际生活——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贯穿于生活的一种智慧和工具。
它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我们时常需要计算花费、规划时间、分析数据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的运算和思维。
《数学之美》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数学之美》读书笔记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暑假期间我有幸阅读了吴军博士的《数学之美》。
这不仅让我重新认识到数学的魅力,还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于数学教学的热情与思考。
在此,我愿意分享我的读书心得,希望能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如何将数学的美好与乐趣传授给我们的学生。
首先,我想表达的是,《数学之美》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一本关于数学的书,它更像是一部精彩的探索之旅。
书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数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如搜索引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领域。
这些看似与小学数学教育相距甚远的内容,实际上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将这些例子引入课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的计算,而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章节所吸引。
这些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往往被忽视。
《数学之美》让我意识到将这些概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统计班级同学的生日分布,来引导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或者通过分析天气变化的数据,让学生学会使用图表和平均数等统计工具。
此外,书中提到的数学思维方式对我影响深远。
吴军博士强调了归纳法和演绎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这让我反思了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逐步归纳出数学规律;同时,也可以通过严密的证明训练,让学生体会演绎法的魅力。
在阅读《数学之美》的过程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的美不仅体现在它的逻辑严谨性上,更体现在它的普适性和创造性上。
数学不是孤立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
这种认识让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预算表,帮助他们理解加减法和百分比;或者让学生参与设计一个小型的几何模型,从而在实践中体验几何学的乐趣。
数学的美与理的感想或者心得
数学的美与理的感想或者心得数学作为一门学科,无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之一。
它以其严密的逻辑性和深邃的思维方式,引领着人类探索数字与形式的奥秘。
我的数学旅程始于学生时代,通过实际学习和思考,对数学这门学科逐渐产生了深深的兴趣与热爱。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体悟到了数学的美与理,下面我将分享一下我的感想和心得。
首先,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体现在它那宏伟且千变万化的结构之中。
数学的世界可以说是一个无限大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有各种各样的数学结构和规律,如数列、函数、集合、矩阵、几何等等。
这些结构和规律构成了数学的基础,也是数学美的一种体现。
其中,数列是我最喜欢的数学结构之一。
数列是一系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的集合,它既简单又复杂,既规律性又多样化。
简单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我们最早接触的数列,它们有着明确的递推公式和规律,容易理解和推导。
而级数、特殊数列(如斐波那契数列、卢卡斯数列等)等则是不那么容易理解和推导的数列,它们具有奇特的性质和规律,令人折服。
在数学的世界中,我也逐渐体验到了数学的抽象之美。
数学的抽象性体现在它能够将现实世界中复杂的问题简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和符号,通过这些抽象的模型和符号来研究问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
数学的抽象性还可以让我们将具体问题应用到不同领域和情境中,从而产生出更广泛和深刻的应用。
几何是数学中令我着迷的另一个方面。
几何是研究图形和空间的学科,通过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组合和运算,用数学语言描述形状和空间的性质。
几何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着深远的哲学意义。
在几何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秩序的存在。
几何图形的对称性、比例关系、黄金分割等等,都是数学美的一种体现。
这些美丽的几何形状和性质让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更加深入和精确。
其次,数学之理。
数学之理是指数学的逻辑性和推导性,它是数学严密性的重要体现。
数学的推导过程通常是根据一些已知的定理、公理或原理,通过严格的推理过程得出结论。
《数学之美》读后感范文(精选13篇)
《数学之美》读后感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之美》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之美》读后感篇1我是在读了吴军博士的《浪潮之巅》之后,发现推荐了《数学之美》这本书。
我到豆瓣读书上看了看评价,就果断在当当上下单买了一本研读。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本充满各种数学专业术语的书,读后让我非常震撼的是吴军博士居然能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将自然语言处理等高深理论解释的相当简单。
在李开复博士之后,吴军博士又成为了目前备受瞩目的具有深厚技术背景的作家。
对于我来说,读这本书有扫盲的功效,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
我的想法是在研究生阶段,不只局限于导师的研究方向,通过更加广泛的涉猎知识,去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
如果找到了这样一个领域,那么我就读博士。
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我想还是工作算了。
1、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如此的重要。
全书主要是围绕着吴军博士所研究的自然语言处理方向来讲述一些应用在这个研究领域的数学知识,用了很大篇幅讲解了将通信的原理应用到自然语言处理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以前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时候,学过一个香农定理。
对香农的认识就从香农定理开始,因为考研会考相关的计算题。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香农的《信息论》对今天的影响真的是不可估量。
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也对以前的本科学校的学科建设产生了一些忧虑。
对于培养计算机人才来说,无论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培养研究型人才,都应该与电子、通信有一定的交叉,这样对学生思考问题的启发与视野的开阔有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本身就是从电子、通信、数学等学科中抽出来的新兴的学科,在发展了多年之后,我们发现它仍然需要继承一些传统。
回想自己的本科四年,上的更多的课时语言类、技术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的确对提升学生的就业有很大帮助。
但是我想说的是,一个忽视数学基础、学科交叉的学校,他无法成为一所国内的一流大学。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心得换个角度看数学感受数学之美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换个角度看数学感受数学之美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就数学本身而言,他是枯燥无味的、是冷冰冰的数字。
但在数学家丘成桐眼里,数学不是这样的。
他认为数学的美却是这样的。
他说——数学是追求大自然真与美的学问。
大自然的奥秘深不可测,它有着动人心弦的美。
数学家不可能也不应该拒绝这种美。
数学和几何本身就是大自然的一局部,大自然的任何一种真与美的现象只有得到数学的证明才是毋庸置疑的。
数学的美是现实美的一种反响。
数学美的变现形式多种多样,从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来看,有对称美、简洁美、规律美。
对称美:在客观的世界中处处有对称:人脸的左右对称、动物去干局部两侧的对称、建筑物的对称等。
艺术家利用对称创造出美。
铜器、漆器、雕刻、壁画、织锦、刺绣其中的图案,一概少不了对称。
在被称为“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的建筑艺术中,也留下了对称的足迹。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局部是对称的,故宫是其中的典范。
从天安门到端门、午门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各种各样的建筑都围绕这条中轴线铺开。
三大殿更是依据对称的原那么而建,整体形成了一种端庄凝重、气势恢宏的美。
第1 页在小学的数学中,最为直观的表达对称美的是“轴对称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但它们都是客观世界中对称美的抽象与概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和欣赏现实生活中的对称美,感受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根据这些感性的知识绘制精美的图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是一种最为感性的材料。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让人赏心,又能让人悦目。
简洁美:数学上的定律、规律不是凭空而来的,都是数学家用凝练、概括的、精确而富有形象化和理想化的数学符号,按照严格逻辑推理得出来的。
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因而能深刻地解释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如在小学阶段学习的:(41+15)+85=41+(15+85)〔25×89〕×4=89×〔25×4〕27×45+73×45=45×〔27+73〕这样的等式可以写出无数个,每个等式也都可以同语言文字表达:(41+15)+85=41+(15+85)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
数学(心得)之简析数学教学中“美”的表现及美育的实现
数学(心得)之简析数学教学中“美”的表现及美育的实现数学论文之简析数学教学中美的表现及美育的实现简析数学教学中美的表现及美育的实现龚志勇四川省蓬安县平头学校四川蓬安美,字典上解释好看令人满足的好得意。
数学美应是数学中能带给人愉悦的东西。
同学学习数学枯燥的一个重要缘由是没有体会到数学美。
不懂得观赏数学美或缺少观赏数学美的力量。
因此,充分挖掘数学美,对同学进行数学美的教育,有助于同学树立学习的信念,提高学习的爱好,激发学习潜能,在学习中获得愉悦感。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就要发觉美、熟悉美和运用美,给予数学课生命。
1教学中美的表现1.1奇异的简洁与灵活美数学中简洁与灵活的美处处可见。
如通行当今世界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可以说是世人共识的最简洁的文字,用这种文字写出来的数和算式,不仅全世界的儿童都能熟悉,而且它的妙处还在于用10个有限的符号能表示出无限多的数。
这与绘画时利用3种原色可以绘出众多颜色缤纷的图画,与作曲中凭7个音符能谱写出各种令人心醉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赞叹的简洁美!又如在同学中间传为佳话的高斯问题1+2+3+98+99+100=(1+100)+(2+99)+(50+51)=101×50=5050,更是令人为这种构思的奇妙和方法的简捷而拍案叫绝。
这样奇妙的解题思路,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
1.2统一的对称与和谐美在学校数学中,对称与和谐的美比比皆是,简洁几何图形中的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都是具有对称美的直观而浅显的例子。
对称美不仅表现在一些运算和数表中。
如平均分具有和谐均匀的美。
分数的初步熟悉通过对图形的平均分这种和谐的美所引起的形象思维,来指导同学初步熟悉分数的。
相反,任意分就会产生不和谐、不均匀,这又从反面强化了分数的概念,使同学进一步体会到分数概念平均分的意义。
1.3深刻而丰富的内在美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制造价值。
《数学之美》读书心得
《数学之美》读书心得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两三年前,当时看的是电子书,虽然没太仔细看,但是第一次近距离了解到这些互联网应用背后的数学原理。
前段时间,我在同学的桌上看到了《数学之美》的纸质书,就向他借来读。
虽说书非借不能读也,但实际上借了书也没能好好读,断断续续读了有一个月才读完。
由于工作背景的缘故,吴军博士的这本书主要内容集中在语言识别和搜索领域,但这丝毫不妨碍它确实反映了很多共同的道理。
我总结了几点供大家探讨。
1. 简单就是美欧拉公式,最美的数据公式之一。
虽然在大家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但是很多数学规律却能用非常简单的公式表示出来。
我想简单却非常有用或许就是数学之美的内涵吧。
书中作者给了很多简单却非常有用的例子,比如简单的布尔代数就是搜索引擎的数学基础;比如助Google一举逆袭成为搜索老大pagerank算法就是矩阵乘法迭代结合TF-IDF公式;地图导航搜索就是简单的动态规划;统计语言模型可以轻松解决看似难度、复杂度超高机器翻译、语音识别。
数学的精彩之处就在于简单的模型可以干大事。
从本质上讲,数学的思维方法就是抽象与简化。
简单的模型怎么来?靠的是先抽象,后简化。
对于复杂的问题,往往可以通过抽象,然后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它。
选择了合理的模型就成功了一半。
但是有了模型,往往模型看着简单,但求解比较困难。
这就需要合理假设继续简化,或者说通过增加合理的假设条件来简化计算。
以书上提到的马尔科夫链为例,虽然公式的求解非常困难,但是一旦加上适当的假设,问题就一下子简化了非常多。
所以,针对纷繁芜杂的现实情况,我们一定要能时刻准备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定要做到大胆合理假设,尽可能的简化问题,抓住其主要矛盾,先用很小的代价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剩下的部分再分步解决。
2. 透过现象看本质作者说到,技术分为术和道两种,具体的做事方法是术,做事的原理和原则是道。
技术容易学,但也容易落伍,所以追求术的人一辈子工作很辛苦,只有掌握了道的本质和精髓才能永远游刃有余。
数学书籍(数学之美)读后感
数学书籍读后感想报告书名:《数学之美》(Beauty of Mathematics)作者:数学家吉尔·斯莫林(Gilbert Strang)大意:这本书介绍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其中的美学,适合数学初学者阅读。
书中涵盖了线性代数、微积分和几何学等基础数学科目,并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解了数学的精髓。
本书是一本对于对数学感兴趣的人们非常适合的数学入门书籍。
感想:适合阅读《数学之美》的人只要是数学程度中学生以上的人都可以看得懂。
本书讲解的内容结合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知识,并且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展现了数学的美学。
如果您的数学水平已经达到了高中阶段,那么您可以尝试阅读本书。
不过,如果您的数学水平较低,建议您先学习一些基础的数学知识,再阅读本书,以便更好地理解数学的美学。
数学跟美学感觉上是有冲突,这本书可以合在一起讨论,数学有正确答案,美学却是主观的意念,这样不会相互冲突吗? 尽管数学有明确的答案,但是它也具有美学元素。
在数学中,有些定理和概念可以被表示成简洁而美丽的数学公式,它们在数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美学价值。
对于数学家来说,探索数学的美学是一种令人兴奋的经历,他们可以在解决数学难题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美丽。
因此,数学与美学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不会产生冲突。
由于时代的演变,许多理论已经更新,但是数学是一门不变的科学,它的基本原理和定理在时间的推移中通常不会改变。
因此,这本书如果描述的是数学的基本原理和定理,那么它可能仍然适用于现在。
如果它涉及到了一些数学领域的前沿研究,那么随着研究的推进,这些内容可能已经过时,但是这取决于具体的书籍。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版本的《数学之美》(Beauty of Mathematics),因为翻译的版本不同,在许多细节上有些许差异,《数学之美》有中文翻译版本。
您可以在中文图书市场或在线销售平台上寻找到中文版本。
但还是建议读者们去阅读原文Donald E. Knuth,是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从原文比较能够正确了解作者的意思。
数学之美读书心得
数学之美读书心得读完《数学之美》这本书,心里那叫一个痛快,简直像是发现了新世界的大门。
你知道吗,以前我觉得数学就是加减乘除,代数几何,枯燥无味,跟我的生活八竿子打不着。
可这本书,它硬生生地把数学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这个数学小白都忍不住直呼“哇塞”。
书里头说的那些数学原理,原本在我看来高深莫测,但作者一解释,嘿,立马变得接地气了。
比如说,那个“信息熵”的概念,刚开始听,我还以为是啥高大上的玩意儿,结果作者一比喻,就像是咱们平时说的“信息量”,简单明了。
这样一来,我就知道为啥有时候看一篇文章,明明字数不多,但看完之后心里头那个震撼啊,久久不能平息;而有些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看完却跟没看一样,心里头没啥波澜。
原来,这就是信息熵在起作用,真是让人恍然大悟。
再来说说那个“马尔科夫链”,听起来挺玄乎的,对吧?但作者却用咱们平时玩的“猜字游戏”来解释,比如说,“我今天吃了_____”,后面接啥词都有可能,但要是前面说的是“火锅”,那后面接“辣椒”或者“羊肉”的概率就大了。
这不就是马尔科夫链嘛,前一个状态决定后一个状态的概率,多么直观,多么易懂!还有啊,书里头还讲到了搜索引擎的奥秘,这让我这个天天上网冲浪的人更是兴奋不已。
以前,我总以为搜索引擎就是个大仓库,里面存着无数的网页,我们输入关键词,它就给我们找出来。
但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搜索引擎背后的数学原理那么复杂,什么“倒排索引”、“PageRank”算法,还有“分词技术”,一个个听得我耳朵都怀孕了。
尤其是那个PageRank,简直就是给网页打分,谁的分数高,谁就排在前面,这不就是咱们平时说的“网红效应”嘛,谁火谁就排在前面,让人不得不服。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数学原理,更是在讲述数学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如何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比如说,那个“谷歌翻译”,以前我觉得那就是个奇迹,能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且翻译得还挺准。
但看完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这背后也是数学的功劳,什么“统计机器翻译”、“深度学习”,一个个听得我眼花缭乱,但心里头那个敬佩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数学读物的读后感
数学读物的读后感
《数学之美》读后感。
《数学之美》是一本由吴军博士撰写的畅销书籍,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美妙之处。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数学的魅力所吸引,也对数学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吴军博士在书中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向读者展示了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他通过讲述数学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人工智能、金融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应用,使我对数学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数学不再是一种枯燥的学科,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数学原理和定理,如费马大定理、图论、概率论等,
这些数学知识的深奥与美妙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数学并不仅仅是一堆数字和符号的堆砌,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通过学习数学,我们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素质。
最后,书中还介绍了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高斯、黎曼等,这些数学家们的故
事充满了传奇和感人的色彩。
他们不畏艰难,不断探索,最终为人类的科学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通过阅读《数学之美》,我对数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
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它的美妙和深奥让我感受到了知识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惜数学所带来的智慧和力量。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数学将会成为我不断探索和进步的动力,也会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教师心得体会范文
自从踏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就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知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明白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传承数学文化的重要使命。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领悟到了数学之美,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发现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严谨的学科,然而,在许多学生眼中,数学却是枯燥乏味的。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数学之美,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1. 突出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教学中,我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在讲解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面积,并计算出需要多少平方米的瓷砖。
这样,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 丰富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工具,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讲解立体几何时,我制作了各种几何体的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观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体验到数学的探索之美。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1. 了解学生。
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学习基础等,为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2. 分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降低难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提高难度,拓展知识面。
3.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有潜力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三、培养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数学思维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50字的数学心得(优秀4篇)
150字的数学心得(优秀4篇)150字的数学心得篇1这次教学反思让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上的不足。
我应该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而不是仅仅追求数学公式和理论的传授。
同时,我也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决定在未来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我相信,只有不断反思和改进,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150字的数学心得篇2阅读《数学之美》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
它让我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公式和数字,而是一种可以深入人心的科学。
通过书中的例子,我更加了解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比如在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和物理学等领域。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数学的美。
例如,书中的一些算法和数学公式,以前对我来说很难理解,但现在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
总的来说,阅读《数学之美》让我更加热爱数学,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150字的数学心得篇3《数学之美》是一本介绍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书籍。
我从中深深体会到,数学并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它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
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了很多关于数学的实用知识,比如如何使用数学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如何使用数学算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数学的历史和文化,比如数学的发展历程,数学家的故事等等。
总的来说,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它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的本质和应用,也让我更加热爱数学。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150字的数学心得篇4数学之美——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读完《数学之美》,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数学并不仅仅是数字和公式,而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奇妙世界。
书中的例子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的魅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
品味教学之美 感悟数学魅力
品味教学之美感悟数学魅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作为现实的事物和现象,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和艺术产品等属性的总和,具有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色彩变幻、鲜明性和新颖性。
作为精神产品的数学就具有上述美的特征。
因此,只有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发现数学美的内涵,热爱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学习成为自身成长的需要,才能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数学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从美学角度来讲,数学有其数学美;从美育角度来讲,数学教学有其数学教学美。
用美育的观点认识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寓真理于情趣之中。
数学美的揭示,可以使学生拨云见日,茅塞顿开,点燃起五彩缤纷的智力火花;数学教学美的展开,可以激发学生晶莹的情感,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感染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
当我们品味教学之美时,才能深切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何谓感悟?感悟即有所感触而领悟。
它是认知与情感相融合的心理意识活动,是求知学习与人生体验相一致的心理意识活动。
心理学告诉我们,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决定条件。
而数学的教学美就是在创造发展学生智力的良好环境。
从学生整个智力活动的发展来看,强调数学教学美尤其重要。
因为美的形象易于学生培养感知能力,特别是观察能力。
美的形象能在学生脑海里长期萦绕,当然可以培养其记忆能力;美的形象能使学生对具体形象大大丰富起来,这种丰富往往是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桥梁,显然可以培养其思维能力;美的形象还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更能使学生的智力开足马力。
这里所说的数学教学美主要讲的是数学课堂教学美。
数学教学美应该包括数学结构美和情感结构美;情感结构美又包括教师情感结构美和学生情感结构美;教师情感结构美又包括教学语言美、教态举止美和板书绘图美。
数学教学结构美,也可以说是教学逻辑美。
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条理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掌握知识有两个阶段:从感性认识到直观性认识阶段;再从直观性认识到理论思维认识阶段。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安排一节课。
感悟数学之美范文
感悟数学之美范文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数学更贴近真理了”,数学源远流长,无论是对其中的结构、定理、公式还是对数学中的精妙和美妙,都有
无穷的研究可以进行。
其中,最大的美在于它既简单又艰深,有趣又有用,它的精确和准确使它成为科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可以被我们
利用来描述、表达、解释、分析以及解决不少宇宙问题。
第一,数学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它的法则完全相同,在全世界范围内
都有效。
它是一种客观的语言,一种无关文化和宗教的抽象思想,在所有
研究方面中都有普遍的应用。
第二,数学的普遍性超越了时空限制。
它涉及到无穷多的概念,展开
无尽的精妙推理。
它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抽象性,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
度上展开探讨,可以将其视为现实世界的抽象写照,保持着和现实世界的
对称性。
第三,数学的完备性也是它的最大魅力。
数学法则是由定理的形式构
成的,它们的相互约定是唯一的,数学法则无穷多,每一条都是完备的,
它们不存在矛盾的情况,也就是说,它们不需要借助任何外部的条件来协
调或平衡,这种完备性是它无可比拟的特点之一
第四,数学的准确性也使我们对它充满了期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论文之品味数学之美
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皇后,不但锻炼我们的智力,也陶冶着我们美的情操。
数学之美,体现在许多方面,让人叹为观止。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品味数学之美吧。
一、简洁美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
”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
物理学家爱因期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
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
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
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
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由她还可派生出许多同样美妙的东西。
如:平面图的点数V、边数E、区域数F满足V-E+F=2,这个公式成了近代数学两个重要分支——拓扑学与图论的基本公式。
由这个公式可以得到许多深刻的结论,对拓扑学与图论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
比如:
圆的周长公式:C=2πR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平均不等式:对任何正数正弦定理:ΔABC的外接圆半径R,则数学的这种简洁美,用几个定理是不足以说清的,数学历史中每一次进步都使已有的定理更简洁。
正如伟大的希而伯特曾说过:“数学中每一步真正的进展都与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的发现密切联系着”。
二、和谐美数论大师赛尔伯格曾经说,他喜欢数学的一个动机是以下的公式:,这个公式实在美极了,奇数1、3、5、…这样的组合可以给出,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此公式正如一幅美丽图画或风景。
欧拉公式:,曾获得“最美的数学定理”称号。
欧拉建立了在他那个时代,数学中最重要的几个常数之间的绝妙的有趣的联系,包容得如此协调、有序。
与欧拉公式有关的棣美弗-欧拉公式是――(1)。
这个公式把人们以为没有什么共同性的两大类函数――三角函数与指数函数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对他们的结合,人们始则惊诧,继而赞叹――确是“天作之合”,因为,由他们的结合能派生出许多美的,有用的结论来。
比如,由公式(1)得。
由这两个公式,可把三角函数的定义域扩展到复数域上去,即考虑“弧度”为复数的“角”。
新定义的余弦函数与我们早已熟悉的通常的余弦函数和谐一致。
和谐的美,在数学中多得不可胜数。
如著名的黄金分割比,即0。
61803398…在正五边形中,边长与对角线长的比是黄金分割比。
数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菲波那契数列{an-},定义如下:
a1-=1,a2=1,当n≥3时,an=an-1+an-2可以证明,当n趋向∞时,极限是。
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
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与有关的问题还有许多,“黄金分割”、“神圣比例”的美称,她受之无愧。
三、奇异、突变美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的两份杂志曾联合邀请全世界的数学家们评选“近50年的最佳数学问题”,其中有一道相当简单的问题:有哪些分数,不合理地把b约去得到,结果却是对的?
经过一种简单计算,可以找到四个分数:。
这个问题涉及到“运算谬误,结果正确”的歪打正着,在给人惊喜之余,不也展现一种奇异美吗。
还有一些“歪打正着等式”,比如人造卫星、行星、彗星等由于运动的速度的不同,它们的轨道可能是椭圆、双曲线或抛物线,这几种曲线的定义如下:到定点距离与它到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e<1时,形成的是椭圆。
当e>1时,形成的是双曲线。
当e=1时,形成的是抛物线。
常数e由0.999变为1、变为0.001,相差很小,形成的却是形状、性质完全不同的曲线。
而这几种曲线又完全可看作不同的平面截圆锥面所得到的截线。
椭圆与正弦曲线会有什么联系吗?做一个实验,把厚纸卷几次,做成一个圆筒。
斜割这一圆筒成两部分。
如果不拆开圆筒,那么截面将是椭圆,如果拆开圆筒,切口形成的即是正弦曲线。
这其中的玄妙是不是很奇异、很美。
无序的混沌状态,通常以为不可用数学来研究。
可从确定的现象(一个二次函数λx(1-x))通过迭代居然能产生出随机现象,也就是说无序的混沌状态,竟然可以从一个二次方程的迭代产生出来。
这就把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沟通起来了。
这深刻的发现,使人不禁感叹大自然规律的神奇。
还有,菲根鲍姆对许多迭代函数进行了大量的计算,都得到了常数4.669201629…,这决非巧合,尽管目前还不清楚这个数的本质。
就是数学的这种奇异美使神秘、严肃、程式化的数学世界充满了勃勃生机。
四、对称美在古代“对称”一词的含义是“和谐”、“美观”。
事实上,译自希腊语的这个词,原义是“在一些物品的布置时出现的般配与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空间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圆是中心对称圆形――圆心是它的对称中心,圆也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
梯形的面积公式:S=,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其中a是上底边长,b是下底边长,其中a-1是首项,an是第n项,这两个等式中,a与a1是对称的,b与an是对称的。
h与n是对称的。
对称不仅美,而且有用。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
其中,B为磁场强度,E为电场强度,C为光速。
这个方程中B与E是对称的,麦克斯韦用纯数学的方法从这些方程中推导出可能存在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后来被赫芝发现,由此可得电场与磁场的统一性。
对称美的形式很多,对称的这种美也不只是数学家独自欣赏的,人们对于对称美的追求是自然的、朴素的。
如格点对称,十四世纪在西班牙的格拉那达的阿尔汉姆拉宫,存在所有的格点对称,而1924年才证明出格点对称的种类。
此外,还有格度对称,如我们喜爱的对数螺线、雪花,知道它的一部分,就可以知道它的全部。
李政道、杨振宁也正是由对称的研究而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
从中我们体会到了对称的美与成功。
五、创新美欧几里得几何曾经是完美的经典几何学,其中的公理5:“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和结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这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
但罗马切夫斯基却采用了不同公理5的结论:“过直线外一点至少有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在这种几何里,“三角形内角和小于二直角”,从而创造了罗氏几何。
黎曼几何学没有平行线。
这些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理论,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当我们进行遥远的天文测量时,用罗氏几何学是很方便的,原子物理、狭义相对论中也有应用;而爱因斯坦建立的广义相对论中,较多地利用了黎曼几何这个工具,才克服了所遇到的数学计算上的困难。
每一个理论都在需要不断创新,每一个奇思妙想、每一个似乎不合理又不可思议的念头都可能开辟新的天地。
这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我们心胸、给我们完全不同感受的难到不是切入肌肤的美吗?如果我们再大胆设想一下,是不是还存在一个能包容欧氏几何和非欧几何的更广泛的几何学呢?事实上,通过高斯曲率可以将三种几何统一在曲面的内在几何学中,还可以通过克莱因几何学与变换群的观点将三种几何统一起来。
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数学得到了发展。
六、统一美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分数、负数、无理数,扩大到复数,经历了无数次坎坷,范围不断扩大了,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作用也不断地增大。
那么,人们自然想到能否再把复数的概念继续推广。
英国数学家哈密顿苦苦思索了15年,没能获得成功。
后来,他“被迫作出妥协”,牺牲了复数集中的一条性质,终于发现了四元数,即形为a1+a2i+a3j+a4k (a1 ,a2i ,a3j ,a4k 为实数)的数,其中i、j、k如同复数中的虚数单位。
若a3 =a4 =0,则四元数a1+a2i+a3j+a4k 是一般的复数。
四元数的研究推动了线性代数的
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线性结合代数理论。
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利用四元数理论建立了电磁理论。
数学的发展是逐步统一的过程。
统一的目的也正如希而伯特所说的:“追求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
爱因斯坦一生的梦想就是追求宇宙统一的理论。
他用简洁的表达式E=mc2揭示了自然界中质能关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统一的艺术品。
但他还是没有完成统一的梦想。
人类在不断探寻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又在不断地用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宇宙没有尽头,统一美也需要永远的追求。
数学之美,妙不可言。
美在许多方面,美在和谐统一,真乃科学神奇所在。
让我们和数学家一道,共同去发现和品味数学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