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收入浮动性和弹性

合集下载

弹性理论分析税收政策

弹性理论分析税收政策

1、政府征税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为了限制该产品的消费,依据弹性原理说明政府该如何制定税收政策?答:从宏观经济调节看,税收是调节经营者、消费者行为的一种有效经济杠杆,国家往往根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节约税款,谋取最大利润”的心态,有意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投资者和消费者采取政策导向行为,借以实现某种特定的经济或社会目的。

弹性是一个十分有用且非常直观的概念,弹性描述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说供求规律使我们可以预测价格的变化方向,弹性理论则能使我们预测它们会变动多少(量值)。

弹性分析是典型的边际分析税负弹性是决定税收筹划潜力和节税利益的关键因素。

税负弹性越大,税收筹划的余地和可能的节税利益就越大,税收筹划就越有利可图。

在一次性总额人头税制下,由于不具有税负弹性,不产生替代效应,纳税人就没有税收筹划的余地。

而在多种税、多次征的复合税制下,各个不同的税种各有不同的弹性,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和空间。

其中,主体税种由于覆盖范围广、税源大、税法规范相对比较复杂,其税负的伸缩性就较大,成为税收筹划所瞄准的主要税种。

税负弹性取决于税种的构成要素,其中主要包括税基、扣除项目、税率和税收优惠。

由于税基的宽窄、扣除的大小、税率的高低以及税收优惠的多少,都有较大的弹性幅度,因此各税种构成要素的弹性大小就决定了各税种的税负弹性。

一般而言,所得税的税负弹性要高于其他税种,也就成为税收筹划的主要税种。

税收筹划的整体性,一方面指税收筹划不能只注重于某一个纳税环节中的个别税种的税负高低,而要着眼于整体税负的轻重;另一方面指总体税负的轻重并不是选择纳税方案的最重要依据,应衡量“节税”与“增税”的综合效果。

税收筹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实际税负水平。

影响税负实际水平的因素有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

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绩效及税负水平的最深刻影响,表现在现金流量的内在价值的差异方面对税收筹划影响较大的税率不是某项税负的平均税率,而是其边际税率。

中国税制中的自动稳定功能有待加强

中国税制中的自动稳定功能有待加强

中国税制中的自动稳定功能有待加强【摘要】:目前,我国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发挥有限,税收收入没有顺应经济周期而变动。

这与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设计有关,现行的税制存在着税费不清、流转税比重过大、直接税累进级次低、”逆向调节”、社会保障税缺位等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的发挥。

在相机抉择财税制度存在弊端和负面效应的情况下,政府应该通过改革税制,加强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促进经济的较快、平稳发展。

【关键词】:自动稳定器; 经济稳定; 税制结构1995-2007年间,我国的税收增长率一直高于GDP增长率,这种被学界称为”税收超经济增长”的现象即便在经济陷于衰退时依旧出现,尤其是2000和2001年,税收增幅分别高达22.8%和19.7%,税收增长率超过GDP增长率分别高达14.4%和11.4%。

税收收入没有随着经济的不景气而减少,反而上升,表明其自动稳定功能发挥有限。

当然,我国税收的快速增长不仅与GDP增长和现行税制设计有关,而且与税费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等举措之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不过,从税收调控经济的角度看,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在新一轮税制改革中,有必要加强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增加其”自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

一、加强税收自动稳定功能的必要性1. 实行浮动的税率制度,使得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效果有限在开放经济环境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力如何,与汇率制度安排密切相关。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揭示,在小型开放经济下,若资本流动性较强,那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有效的,而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是无效的,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1]从2005年7月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开始演变成波幅渐宽的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对美元持续上升,浮动的幅度较大。

如果蒙代尔-弗莱明的理论对我国确实是适用的,那么,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就很难向以往一样起到良好的稳定经济的作用。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分享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十三章思维导图分享

【注意】税收的上述三大基本特征,决定了只有税收能够作为常规手段,以稳定地满足政府的资金需求。 不过,在现代民主制度下,上述三大基本特征不再是税收的绝对特征。
1、税收的职能的含义:税收的职能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税收这种分配关系本身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内在固有的基本功能,它是税收本质的具体表现。
(三)税收的职能
强制性缴款与税收的不同之处: ①如果规定的事件发生,强制性缴款的缴纳人和其他受益人有权获得某些社会福利, 但缴纳税收并不能使纳税人获得相同的权利; ②对于那些缴款额与报酬、工资或雇员数量无关,并专用于社会保障计划的强制性付 款,应视为税收,而不是社会缴款。
(3)赠与
含义:赠与是从其他政府或国际组织那里得到的非强制性的转移。它们是对一国政 府自由财政收入的补充,可以是现金或实物的形式。
4、供应学派的观点:增加税负、扩大财政支出和赤字累计导致了经济增长停止与通货膨胀并存,即出现“滞胀”,使需求管理陷入了恶性循环。 供应学派反其道而行之,主张解决“滞胀”问题应该着眼于供给方面,主要是改善劳动即资本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由此,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 全球掀起了降低税率、扩大税基的改革浪潮。
1、强制性
(1)强制性的含义:税收的强制性是指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直接凭借政治权力,通过法律形式对社会产品实行强制征收。 ①税收分配关系的建立具有强制性,即税收征收完全是凭借国家拥有的政治权力;
(2)强制性特征的体现 ②税收的征收过程具有强制性,即如果出现了税收违法行为,国家可以依法进行处罚;
(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1)税收
含义:税收是政府从私人部门获得的强制性资金转移。
【注意】对于特定纳税人来说,并不附带价值上的对等回报, 这一特点将税收与强制性的社会缴款区分开来。

价格弹性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价格弹性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研究

价格弹性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研究市场经济中,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或服务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的重要指标。

税收政策则是国家利用税收手段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价格弹性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税收政策对价格弹性的影响。

一、价格弹性的概念与分类价格弹性指的是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的响应程度。

根据需求或供给的变动,价格弹性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部分弹性。

完全弹性表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即价格变动会导致需求或供给的数量变化。

完全不弹性则表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即价格变动不会引起需求或供给的数量变化。

部分弹性表示需求或供给对价格变动有一定程度的敏感,但变动幅度较小。

二、税收政策对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税收政策对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价格影响和收入影响。

首先是价格影响。

税收政策通常会对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调整,引起对应需求的价格变动。

通常情况下,当税率上升时,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也会上升。

因此,税收政策对需求的价格弹性产生影响。

若税率上升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上涨较大,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大,需求量下降明显;若税率上升导致价格上涨较小,则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需求量下降程度较小。

其次是收入影响。

税收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对消费者的收入产生影响,进而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

例如,减税政策可能提高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进而提高需求的价格弹性;而加税政策可能降低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导致消费需求减少,进而降低需求的价格弹性。

三、税收政策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税收政策对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主要通过成本影响和资源配置影响两个方面。

首先是成本影响。

税收政策的改变可能会对生产企业的成本产生影响。

例如,增值税率上升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供给价格上涨,进而降低供给的价格弹性;而减税政策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导致供给价格下降,进而提高供给的价格弹性。

其次是资源配置影响。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重点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重点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摘要]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是分析税收高增长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在实际估算中,首先,在深入分析GDP与税基对应性的基础上,界定了经济因素的内涵及其与税收增长的关联性;其次,结合相关的数据资料,确定了相应的分析步骤和估算方法;最后,计算得到了主要经济因素在1997—2005年期间对于税收增长影响作用的实证结果。

[关键词]税收高增长;经济因素;估算一、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税收高增长的原因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重大实践性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

在税收增长原因问题的定性分析上,先后经历了“三因素论”、“多因素论以及“特殊因素论”。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视角。

在实证分析方面,由于对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测算,不仅能说明经济因素自身的作用,还能为税制和征管因素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对于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一直是实证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贾康、刘尚希在论述税制改革基本趋向问题的过程中,曾经提供了对于经济因素贡献作用的实证结果。

金人庆等在总结税务部门工作成就时,也曾对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的贡献进行了测算。

郭庆旺采用了时间序列数据与横截面数据相结合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增长弹性角度确认了GDP总量和结构变化在税收增长中的作用。

刘新利则通过经济分量与税收分量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分析确认了经济结构变动对税收收入的重大影响。

乔宝云和王道树在对税收收入浮动率与税收收入弹性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税制内在因素所决定的税收弹性进行了测算。

原铁忠将产业结构变动与税负变动视为非经济因素,在分别测算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将其从税收增长中剔除后,提供了一组经济因素影响作用的测算结果。

但是,到目前为止,既有较为充分的定性分析又能详细说明估算方法和步骤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仍然比较少见。

为此,本文在界定经济因素内涵及其与税基对应性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我国税收经济领域中的主要特征,确定了相应的分析步骤和方法,对主要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的贡献作用进行估算。

浙江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

浙江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

浙江国税税收收入弹性的实证研究内容提要:税收弹性是反映税收与经济相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认为税收弹性围绕1上下波动为正常范围。

本文以浙江国税的税收收入弹性为研究样本,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近几年导致税收呈高弹性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税收弹性经济增长税收收入一、税收弹性的经济学含义与现实意义弹性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在两个存在函数关系的经济变量中,由一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另一个变量的变化程度。

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一般表示为税收收入的变化率和GDP变化率之比(当然分母部分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也可)。

用公式可表示为:△T/TEt = ,,,,,△Y/Y其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的增量;Y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Y代表GDP的增量。

根据弹性理论,可得出以下结论:Et = 0时为税收无弹性,说明税收收入对经济增长没有反应;Et = 1时为单一弹性,说明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呈同一幅度变化;Et = ∞ 时为无穷弹性,说明经济增长的一个微小变化就会引起税收收入的无穷变化;Et > 1为税收富于弹性,说明税收收入变化的幅度大于经济增长的幅度,即经济的发展能带来税收更多的增加;Et < 1为税收缺乏弹性,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幅度小于经济增长的幅度,表现为税收收入在GDP中的比重下降。

在实践中,Et无弹性和Et 无穷弹性的情况一般不会发生,Et=1的情况也不常见,绝大多数时候Et的数值总是表现为大于1或小于1.引入税收弹性的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手段,在整个经济中的调节力度越来越大,经济开始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但另一方面,市场本身的缺陷仍然需要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对其进行反周期的调节。

1998年实施至今的积极财政政策可以被看作是反周期调节手段的一种运用,很显然税收是这种反周期调节手段中的重要措施。

《国家税收》1~4章练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2)

《国家税收》1~4章练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2)

《国家税收》1~4章练习题MicrosoftWord⽂档(2)第⼀章税收的定义、本质、及特征⼀、单项选择题1、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凭借(),取得的⼀种财政收⼊。

A、经济权⼒B、财产权⼒C、政治权⼒D、以上三者都有2、我国农业税在()以前还是采取实物交纳的形式。

A.、1978年B.、1980年C.、1985年D、1990年3、⽬前,税收收⼊在我国国家财政收⼊中已占了()以上。

A、85%B、88%C、91%D、95%4、我国历史上“税”字最早出现在()A、《史记》中、B、《战国策》中、C、《春秋》中、D、《汉书》中。

5、“税”字是由“⽲”、“兑”两字组成,其中“⽲”字是指()A、⽲苗B、农产品C、粮⾷D、⼟地6、国家收取上缴利润所凭借的⾝份是()A、⽣产资料管理者、B、⽣产资料所有者、C、⽣产资料经营者、D、国家权⼒⾏使者7、国家征税以后,其收⼊就成为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纳税⼈,也不⽀付任何报酬,这是税收的()C、强制性特征、D、法没性特征8、国家为了弥补财政⾚字⽽发⾏货币的⾏为,是()A、货币的经济发⾏B、货币的财政发⾏C、货币的正常发⾏D、货币的超规发⾏9、罚没收⼊不具有()A、⽆偿性B、强制性C、固定性D、原则性10、⽯油部门收取的矿区使⽤费,属于( )A、乱收费B、事业收费C、规费D、资源管理费⼆、多项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税收的名称除“税”这个词外,还有()A、赋B、租C、捐D、课E、调2、社会产品价值按最终⽤途划分,可分为()A、⽣产发展基⾦B、补偿基⾦C、积累基⾦D、消费基⾦E、储备基⾦3、税收分配是()A、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B、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分配C、凭借国家政治权⼒的分配E、⼀种特殊的分配4、国家的对内职能主要表现在()A、抵御侵略的职能B、政治职能C、经济职能D、杜会职能E、调节国与国关系的职能5、税收的形式特征包括()A、税收的⽆偿性 B.税收的强制性C、税收的浮动性D、税收的固定性E、税收的有偿性6、税收与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的区别在于()A、分配的依据不同B、作⽤的范围不同C、财政作⽤不同D、物资保证不同E、形式特征不同7、⽬前国家机关对企业和居民的收费主要有()A、财产费B、资源管理费C、流转费D、规费E、事业收费8、下列属于规费的有()A、公安机关收取的户⼝迁移⼿续费B、民政部门收取的结婚证的⼯本费C、⼈民法院向当事⼈收取的诉讼费D、医院向病⼈收取的化验费E、⼯商管理部门收取的市场管理费10、⼀般⽽⾔,税和费的界限有()A、看征收的对象是谁B、看征收的主体是谁C、看是否具有⽆偿性D、看是否专款专⽤E、看义务主体是谁A、公安B、司法C、⼯商D、税务E、海关三、简答题1、课税的含义是什么?2、税收的本质是什么?3、税收的形式特征。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第12章

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重点:第12章

第十二章财政收入概述1.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旅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2. 政府收入的分类:税收、社会缴款、赠与、其他收入3. 衡量财政收入的不同口径:最小口径只包括税收、较大一些的是除税收之外还包含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的非税收入,这是最为常用的、再大一点的是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加社会保障缴费收入、最大的是全部的政府收入4. 财政集中度:通俗地成为宏观税负,是指国家通过各种形式,从国民经济收支环流中截取并运用的资金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

5. 衡量宏观税负的不同口径,从小到大: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占GDP得比重、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加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社会保障基金收入后的合计占GDP的比重6. 全部政府收入包括:公共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障预算收入7. 税收是指公共机关依法强制收取的、对纳税人不附带直接汇报义务的课征。

8.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

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的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因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9. 税制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纳税地点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最为重要。

10. 税率是税收制度的中心环节,一般可分为:比例税率、固定税率、累进税率11. 税收收入按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主要税种)、所得税和财产税;税收按计量标准划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划分:价内税和价外税;按税负能否转嫁可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按税收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可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12. 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13. 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14. 财产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税。

契税15. 资源税:资源税、土地使用水16. 行为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17. 从价税:增值税、营业税18. 从量税:啤酒、汽油、柴油19. 直接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20. 间接税:各种流转税21. 中央税:消费税、关税22. 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23.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证券交易印花税24. 拉弗曲线: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基本含义: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25. 税负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后,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全部或部分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季柳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5期摘要: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

税收收入的影响因是来自多方面,如GDP、财政支出等。

为了阐明这些因素的影响,笔者选取1990年至2012年宏观经济数据来具体说明GDP和财政支出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并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做出经济意义分析,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税收;GDP;财政支出一、研究问题背景与意义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近几年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税收既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又是宏观调控的杠杆,在国家宏观调控中,税收集经济、法律、行政功能于一身,作用不可替代,因此分析税收增长因素,有助于把握宏观经济规律,有助于合理制定国家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税收收入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主要从经济因素和政府支出考虑:第一,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税源越充足,对税收承受能力越强。

第二,政府支出是税收收入的最直接因素,政府支出越大,就更需要通过增加税收来增加财政收入以满足支出的巨大需求。

二、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变量选择。

研究我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离不开基本经济变量。

大多数相关研究文献中都把GDP和财政支出这两个指标作为影响税收收入的基本因素。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众多,本文从GDP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三、模型的建立(1)模型说明。

税收收入受到从GDP、财政支出等诸多因素影响。

本文从GDP、财政支出两个方面分析。

(2)模型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采集数据区间为1990~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及相关数据表。

表11990~2012年全国税收收入及相关数据表年份税收收入Y GDPX1 财政支出X2亿元亿元亿元1990 2821.86 18667.82 3083.591991 2990.17 21781.5 3386.621992 3296.91 26923.48 3742.21993 4255.3 35333.92 4642.31994 5126.88 48197.86 5792.621995 6038.04 60793.73 6823.721996 6909.82 71176.59 7937.551997 8234.04 78973.03 9233.561998 9262.8 84402.28 10798.181999 10682.58 89677.05 13187.67 2000 12581.51 99214.55 15886.52001 15301.38 109655.17 18902.58 2002 17636.45 120332.69 22053.15 2003 20017.31 135822.76 24649.95 2004 24165.68 159878.34 28486.89 2005 28778.54 184937.37 33930.28 2006 34804.35 216314.43 40422.73 2007 45621.97 265810.31 49781.35 2008 54223.79 314045.43 62592.66 2009 59521.59 340902.81 76299.93 2010 73210.79 401512.8 89874.16 2011 89738.39 473104.05 109247.792012 100614.28 519470 125952.97(3)模型建立。

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及税收弹性的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及税收弹性的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及税收弹性的分析贺建军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税收弹性与税收负担程度,由此为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经济发展水平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是反映税收变动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税收变化趋势。

其中,税收负担是税收的核心内容,税收弹性是对税收制度科学性、合理性、税收征管严密性的客观度量,通过对整个国家的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进行分析,能够研究该国的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情况是否协调合理,有利于全面分析和把握一国的税情。

一、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的内涵(一)税收负担的内涵及口径税收负担一般是指一定时期纳税人或负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所承受的一种经济损失,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数量分配关系。

按照税收负担的层次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

本文所指的税收负担均为宏观税收负担,为一国所有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占该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即T/GDP 。

其中,T 为税收收入总额,GDP 为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社会资源与财富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宏观税负水平高,说明政府执行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功能较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对较弱,反之则反。

税收负担是否科学合理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参考,也是各项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一般认为税收负担水平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税收弹性的内涵大部分学者把税收弹性定义为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具体表示为,Et=ΔT/T/ΔY/Y,其中Et 为税收弹性,ΔT 为税收增长量(税收报告期数值减去税收基期数值),T 为税收基期数值,ΔY 为经济增长量(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数值减去国内生产总值基期数值),Y 为国内生产总值基期数值。

税收原理的基础知识

税收原理的基础知识

3. 一般情况下不易转嫁。
3、财产税类
以纳税人拥有财产的数量或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收
财产税分类
课征范围
财产税性质
1.稳定性强,适宜 地方征收; 2.不易转嫁,属于 直接税种; 3.有一定程度的公 平作用。
一般财产税:房 产税、车辆购 置税、契税等
特别财产税: 遗产税和赠与

44、、资资源源税税类类
销售收入的扣减因素
以不含税销售收入为征 税对象
不是销售收入扣减因素
税收与价格分类法举例1:
• 价内税举例: 某卷烟厂销售一批卷烟给一批发商,销售收 入1400万元,消费税率45%。计算本笔业 务应纳消费税额。 应纳消费税额=1400×45% =630万元
解释:该批发商支付总价款1400万元,厂商 再从中支付消费税金630万元,厂商在核算 利润时需要从1400万元销售收入中扣除630 万元消费税金。
3.2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 干等级,分别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征税对 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税率越高。
• 累进税率分为:
– 全额累进税率 – 超额累进税率
• 累进税率特点: --能体现量力负担的原则。
累进税率(图示)
5%
10%
15%
(5100) 20%
0 500
2000
例:课税对象数额= 5000
从量税收=实物 量×单位税额
税收不依价格的 变动而变动。税 收利益与价格变 动成反比
从价税收=计税 价格×税率
税收随着价格 的变动而变动。
(三)税收与价格关系分类法
价内税
以含税价格为计税价 格的税种
价外税
以不含税价格为计税价 格的税种

(税务局内部)各行业增值税税负率

(税务局内部)各行业增值税税负率

作为财务人员一般希望知道企业所在行业一般增值税税负率大致是多少,可以做为企业的参考标准,但是一般情况下,这些信息只能是税务局内部才知道,不提供给企业.中国财税网现提供部分行业增值税税负率给大家!如下示:农副食品加工3.50食品饮料4.50纺织品(化纤)2.25建材产品4.98化工产品3.35医药制造业8.50卷烟加工12.50塑料制品业3.50金属制品业2.20电子通信设备2.65商业批发0.90商业零售2.50其他3.50所得税行业税负率(%)饮料制造业2.00医药制造业2.50塑料制品业3.00食品制造业1.00商务服务业2.50其他建筑业1.50其他服务业4.00农副食品加工1.00批发业1.00零售业1.50建筑材料制造3.00建筑安装业1.50家具制造业1.50计算机服务业2.00纺织业1.00房地产业4.00道路运输业2.00餐饮业2.00娱乐业6.00税负分析基础知识一、宏观税负及相关概念(一)税收负担分类1、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是指国家征收的税款占纳税人税源数量的比重,反映出税款与社会新增财富之间的内在关系。

以不同主体为出发点,税收负担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从国家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国家在税收课征时的强度要求,即:要征收多少税收;另一方面,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税收负担反映出纳税人在税收缴纳时的负担水平,即:承担了多少税款。

2、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反映出一定时期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承受的经济负担水平,是一个受制于国家政治、经济、财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综合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宏观税收负担率=税收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100%3、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单项税种的税收负担是指某一税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入占该税种税基的比重,反映该税种的征税强度,是分析和研究税收制度和税制结构的重要内容。

计算公式如:增值税负担率=实纳增值税税额/含税销售额*100%(或不含税销售额)企业所得税负担率=实纳所得税额/实现利润额*100%本次税负调查分析中分行业增值税负担率分母统一为不含税销售额。

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税收收入分析报告税收是国家财政大盘中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税收收入分析报告是对税收收入进行详细分析的一种手段,可以直观了解税收收入的来源、应用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财政预算和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近年来,我国税收收入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国家经济形势变化、税制改革等原因,税收收入存在一些波动和变化。

以下是三个案例分析:第一,2017年,中国税收收入突破15万亿元大关,达到了15.3万亿元,同比增长7.4% 。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四类税收成为税收收入增长的重要支柱。

这表明国家税制改革的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肯定。

第二,201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较2018年增加近一倍,达到1.5万亿元。

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税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加大了对高收入人群的征税力度。

同时,国家还在全面深化“营改增”,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第三,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家税收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根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31817亿元,同比下降3.9%。

其中,税收收入同比下降2.6%。

可以看出,疫情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国家应对疫情的政策和措施,也对税收收入产生了一定冲击。

总之,税收收入分析报告可以为政府了解国家经济形势、制定财税政策、确立稳定经济增长的方向提供依据。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注意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指标,科学分析税收收入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税收政策,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此外,税收收入分析报告也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了解政策变化对自身的影响,调整经营策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因此,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和对自身的影响,以合法、合规的方式缴纳税收,避免税收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至关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税收收入分析报告并不仅仅是对税收收入总额进行的分析,还包括对税制、税种、纳税人分布、地区分布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收入弹性与税收政策

收入弹性与税收政策

收入弹性与税收政策收入弹性与税收政策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税收问题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

在税收政策制定过程中,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收入弹性,经常被用来评估一项税收政策的公平性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收入弹性与税收政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可能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收入弹性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对税收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税收上升时,如果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和投资行为不发生明显的变化,那么收入弹性就较小。

相反,如果在税收上升时,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和投资行为发生显著变化,那么收入弹性就较大。

从微观层面来看,收入弹性的大小往往与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理财能力以及经济稳定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税收政策直接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

对于高收入阶层而言,税收上升可能会对其经济行为产生较小的影响,因为他们通常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和理财手段,能够通过调整消费或投资方式来减少税负。

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政策对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弹性较小,可能会导致富者愈富的现象。

然而,对于低收入阶层而言,税收的增加可能会对其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于财务状况有限,他们通常没有太多的资金余裕来应对税收上升带来的压力。

因此,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弹性往往较大,可能会导致他们承担过重的税负,进一步加剧贫富差距。

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应考虑到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弹性差异。

为了确保税收制度的公平性,税收政策应该尽量减少对低收入人群的不利影响。

一种方法是采取渐进税率,即对高收入人群征收较高的税率,对低收入人群征收较低的税率。

这样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低收入人群的负担,并促进社会的公平发展。

此外,税收政策还应当鼓励个人和家庭进行积极的储蓄和投资,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通过优惠税收政策,如降低或免除对储蓄收益的税收,可以鼓励个人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稳健的投资,增加未来的收入来源。

当然,税收政策的制定不仅仅是考虑收入弹性,还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社会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等多个因素。

税收弹性初探

税收弹性初探

税收弹性初探作者:吕洪涛孙宏伟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04期【摘要】本文针对税收弹性概念及其变动规律,探讨宏观税负、边际税负与税收弹性的关系。

最后对税收弹性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深研。

【关键词】税收弹性;经济增长;税收分析税收弹性分析是税收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是从动态方面反映税收经济增长关系的有效方法。

开展税收弹性分析,一方面可以反映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是否协调,并据此对收入形势是否正常作出判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不协调原因的剖析,进一步查找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化的因素,从中发现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漏洞。

1 弹性及税收弹性的概念2 税收弹性变动规律若税收收入弹性比值等于1,即ET=1,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当ET>1时,说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当ET3 宏观税负、边际税负与税收弹性的关系宏观税负反映的是税收与国民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是描述税收总量与经济总量关系的重要静态指标。

边际税负反映的是新增税收与新增GDP的税收负担大小。

宏观税负、边际税负与税收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税收收入增长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税收收入慢于经济增长,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边际税负小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下降;税收收入增长率等于经济增长率,税收与经济保持同步增长,税收弹性等于1,边际税负等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保持不变;税收收入增长率高于经济增长率,税收超经济增长,税收弹性大于1,边际税负大于宏观税负,宏观税负上升。

4 税收弹性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税收弹性分析主要是用于税收执行期的分析。

根据不同期限的要求,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税收增长是否合理、发展趋势怎样。

在具体分析中,要注意以下问题:1)税收弹性分析,不仅要从税收总量上进行弹性分析,而且还要注意从分量进行税收弹性分析,从而科学判断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

目前,在税收分析中广泛存在着不系统地分析经济、政策、征管三大要素对税收的决定性影响的问题。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1997~2005_1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1997~2005_1

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1997~2005[摘要]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实证研究,是分析税收高增长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在实际估算中,首先,在深入分析GDP与税基对应性的基础上,界定了经济因素的内涵及其与税收增长的关联性;其次,结合相关的数据资料,确定了相应的分析步骤和估算方法;最后,计算得到了主要经济因素在1997—2005年期间对于税收增长影响作用的实证结果。

[关键词]税收高增长;经济因素;估算一、引言近几年来,我国税收高增长的原因问题,一直是困扰学术界的重大实践性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学术界和政府部门进行了大量的分析研究。

在税收增长原因问题的定性分析上,先后经历了“三因素论”、“多因素论以及“特殊因素论”。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视角。

在实证分析方面,由于对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进行测算,不仅能说明经济因素自身的作用,还能为税制和征管因素影响作用的实证分析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对于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贡献作用的估算,一直是实证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贾康、刘尚希在论述税制改革基本趋向问题的过程中,曾经提供了对于经济因素贡献作用的实证结果。

金人庆等在总结税务部门工作成就时,也曾对经济因素在税收增长中的贡献进行了测算。

郭庆旺采用了时间序列数据与横截面数据相结合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增长弹性角度确认了GDP总量和结构变化在税收增长中的作用。

刘新利则通过经济分量与税收分量对应性的实证研究,分析确认了经济结构变动对税收收入的重大影响。

乔宝云和王道树在对税收收入浮动率与税收收入弹性进行区分的基础上,对税制内在因素所决定的税收弹性进行了测算。

原铁忠将产业结构变动与税负变动视为非经济因素,在分别测算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并将其从税收增长中剔除后,提供了一组经济因素影响作用的测算结果。

但是,到目前为止,既有较为充分的定性分析又能详细说明估算方法和步骤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仍然比较少见。

有关税收增长与企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探究

有关税收增长与企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探究
经济观察
有 关税 收增 长 与企 业 经济增 长 的 相 关 性探 究
曾 婷
( 中南林 业科技 大学经济 学院, 湖 南 长沙 4 1 0 0 0 4 )
【 摘
要】 近年来, 随着我 国经济的深入发展 , 我 国税 收也 呈现 两位数 的增长现状 , 这一超越 正常速度 的增 长现 象 引起 了人们
宏观税 负和税收能够对经济增长造 成影响。而当经济增 长与税 为相互 联系的两方面, 企业经济 增长与税收增长存在着 怎样 的 相关性成为各专家学者致力于研 究的课题 。

自相关现象得 以消除 。 因此 , 根据回归结果, G D P与税收之 问具
根据经济增长率 ( GD P r ) 与税 收 增 长 率 ( T r ) 存 在的相关性, 以1 9 8 5 年 ~2 0 1 0年 的 相 关数 据 为样 本 , 可以列出回归方程, 从
( GD P 2 ) 、 第 一产 业 GD P( G D P 1 ) 等 分 别 视 为 自变 量 , 将税 收 ( T )
增 长 往 往 会 对 经 济 增 长 造 成影 响 , 但 是 实 际上 我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构 升 级 和 经 济 结构 变 化 的影 响 , 不 同的 产 业 往 往 对 税 收有 不 同
的广泛 关注 。税收增长是 否要超越 经济增 长, 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怎样的关 系等成为人们致 力于研究 的课题。本文在对我
国经济与税 收增长现状进行分析 的基础 上, 提 出了二者的相关探 究。
【 关键词】 税收增长; 经济增长; 企业; 相关性
根据 有 关经 济理 论 , 如 果将 财 政 支 出 的情 况 不 纳 入 考 虑 范 行 加 入 , 可 以得 到 新 的 回 归方 程 , 从而得出 R Z = 0 . 9 9 ( > 0 . 9 8 ) 。对 围内, 则 当 税 收 向 经 济 增 长 率 降 低 的 方 向倾 向 时 , 快 速 增 加 的 数 拟 合 要 好 于 线 性 拟合 。DW 的 值 也 从 0 . 1 5 8 增 加到 0 . 1 7 2 , 使

中国税收高增长问题研究:分税种的分析视角

中国税收高增长问题研究:分税种的分析视角
Ma y.2 0 O7
中国税 收高增长 问题研究 :分税种 的分析视角
王 剑 锋
( 外 经 济 贸 易 大学 金 融 学 院 ,北 京 对 102 ) 00 9
摘 要 :本 文选择 了我 国税 收收入 中所 占比重最 大的三大 类税 种 ,从税 制 、征 管及政
策调 整等 多个 角度 ,对 它们 税 收增 长 的弹性 变化情 况进行 了分析 ,总结归纳 出影 响我 国税
上 述研究 成果 虽然在 利用 总 量指 标 解 释税 收增 长 的原 因方 面 ,取 得 了不 小 的进 步 。但 至 今为
止 ,真 正能 够从宏 观指标 与微观 指标 的结合上 ,说 清楚税 收高增 长原 因问题 的成果 还不多 见 。事实 上 ,全部税 收收入 的高增 长 ,直 接来源 于 主要 税 种 的高增 长 。而且 ,在经济 生活 中 ,人们 所面对 的 也是 各类具 体 的税 种 ,而并非抽 象 的税 收 。这 就要 求在税 收高增 长原 因 问题 的研究 中,不 仅要分析
总量性 指标 与税 收增长 之间 的关 联性 ,还应 该从 各个税 种 的角度 ,以一种更 直观 、更接 近于人们理 解 的方 式 ,分析税 收高增 长 的原 因。


主要 税 种 的选 择及 其增 长情 况
由于进 口额作 为 G P的减项 ,而进 口税 收是税 收收入 的加项 。因此 ,为 了保证 税 基 与 G P口 D D 径 的可 比性 ,应选择 剔 除进 口环 节 税 收又 不包 含 农业 税 的税 收 收入 口径 ,与 G P中的二 、三 产业 D
二 、主要 税 种 的 增 长 情 况 分析
在确 定 了主要 税种 的选 择范 围及其 增长 弹性 变化 情况后 ,本节从 税制 、政 策 以及 国民经 济核算 口径 等 多方面 ,对 其税 收增 长情况 进行 实证 分析 。

对税收弹性系数调控的分析(推荐)

对税收弹性系数调控的分析(推荐)

对税收弹性系数调控的分析(推荐)第一篇:对税收弹性系数调控的分析(推荐)对税收弹性系数调控的分析税收弹性是用来衡量应该抽取多少以及抽走多少资源或财富最为合适的尺度,可作为政府最精确的决策参考。

明晰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进行税制改革的科学化前提。

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ET=(△T/T)/(△Y/Y)×100%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系数,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按上式计算,ET=1表示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当ET>1时,表明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有上升趋势;当ET<1时,表明尽管税收绝对量可能增大,但税收增长速度慢于经济增长速度,新增国民收入中税收集中度下降。

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分别为2.14、2.54、1.92、1.97、2.75。

税收收入应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所以ET的值大致应该保持在1左右,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理论政策室主任、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张培森研究员此前也曾表示,税收弹性系数的合理区间是0.8~1.2。

我国2003年至2007年的税收弹性系数都高于1.9。

这说明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偏高,也就是说我国的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高,即税收收入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且税收参与新增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由上升趋势。

而税收弹性指数的大小受到来自GDP和税收收入的两方面影响,所以要调整税收弹性指数,就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一是降低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而是提高GDP的增长速度。

1994年以来,中国的财政收入扶摇直上,平均年增速远高于同期GDP增长,近几年的年收入动辄增加10万亿元,2013年财政总收入更是迈入12万亿元时代,并且保持者持续增长的趋势。

而在1994年时,全国财政收入只有5000亿元。

国家财政是国家参与社会新增财富分配的手段,税收是财政最广最可靠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名词解释1、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损失。

2、税收超额负担:税收造成了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低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这样,价格便不能真实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因此损害了价格作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作用,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这称之为税收的额外负担。

3、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ET≥1。

4、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1-b)。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5、税收转嫁: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6、弹性反比法则是指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应实行高税率,弹性大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7、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采取一定的方式转嫁之后最终的归宿,即税负运动的终点。

8、税收效率:税收效率指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它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效率两个方面。

9、税收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税收手段,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给以强制性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及其准则。

10、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选择题习题一一、不定项选择题1. 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A.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预测B. 税收收入的计算和预测C. 国民收入的计算与预测D. 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计算和预测2.()最早回答了什么是税收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改革对税收的浮动性和弹性的影响研究——以加纳税收改革为例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满足一国财政支出的需求主要依靠其税收,税收生产能力不足时,财政收入往往难以覆盖支出,从而导致财政不平衡。

一般来说,影响税收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有两点:一、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税收自动增长;二、除了经济增长对税收自动产生影响以外,政府的税收制度改革也会对税收增长产生影响,即通过调整税率和扩大税基及增进税收管理效率影响税收增长能力。

理论界一般将第一种税收增长能力称为税收弹性,而将包括经济增长和税收改革等影响因素产生的税收增长能力称为税收浮动性。

税收改革对税收生产能力的影响属于税收浮动性的范畴,根据对一国税改的实证研究,发现经过税改后一国的税收浮动性往往得到提高;此外,由于税改使得一国税收管理更为有效率,使得单纯来自经济增长的税收收入也大为增加,是以在税收浮动性提高的同时,税收弹性也会相应增加。

文章在对加纳1960年以来财政收支平衡表及税收结构演变进行研究发现,汇率高估、商品价格管制及税收管理效率严重低下是1983年以前财政平衡表现不佳的根本原因,而在1983年以后加纳进行的一系列税改则较为明显的提高税收增长能力,从而改善了财政收支状况。

为此,有必要对税改的税收生产能力的促进效果进行测算,即对税改前后,税收弹性和税收的浮动性进行数量分析,从而对以上结论进行验证。

本文的主要研究部分如下:研究意义财政绩效评判税收改革的历史演进和税收绩效评判税收生产能力估算方法估算结果演示研究结论研究意义在对主权债务评级进行财政实力分析时,税改是财政收入政策分析的重要一环,如何评判税收改革的效果在以往的分析中多表现为定性判断,真正的定量分析部分尚存在空白,或者仅表现为简单的预测,而这些预测中大多缺乏理论支撑。

对税改的税收增长效果预测在实践中较为复杂,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决定预测效果难以做到精准,因此,本文没有立足于对未来税改的效果进行预测方面的研究,而是着重对加纳历史上进行的税收改革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从中得出一国税改后税收浮动性和弹性的大小,对当前税收增长能力有个大体判断,了解一国税收政策还存在哪些不足,由此可以对未来的税改或者正在进行的税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财政绩效的评判为更好地查明税收管理框架是否存在问题,我们在此将财政绩效的评判作为首要部分,即研究历年来财政平衡的表现、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变化的原因。

衡量财政绩效最为直观的方法就是看历年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表。

本文通过研究历年来加纳财政收支平衡表,发现1985年以前十几年里一直存在收支缺口(详见表1),具体原因是政府连续实施财政扩张的政策使得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65年开始一直呈下降的状态。

为满足收支缺口带来的融资需求,加纳政府求助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其从中央银行贷款占总融资需求的比重从1970年的49%上升至1982年86%,财政赤字货币化现象较为严重。

财政赤字货币化一方面使得加纳通胀不断攀升,加纳税收负担加大;另一方面造成加纳货币塞地严重被高估,使得生产竞争力受到侵蚀,其农业出口,尤其是其主要出口产品可可的生产受到破坏,国际收支平衡环境恶化。

此外,政府连年的赤字占用过多的银行信用资源,使得私人投资者被挤出,不利于经济增长。

事实上,加纳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以来不断缩小,但是由于税收系统效率和结构问题严重,财政收入相应比例也一直在不断缩小,导致财政赤字一直存在。

从表1可以看出,加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965年的20.1%一直下降到1982年的5.4%,其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也都相应下降。

表1:中央政府财政平衡(1960-1993)单位:百万塞地年份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财政收入/GDP财政支出/GDP财政平衡/GDP1960 147 130 16 15.3 13.6 1.1 1961 161 156 5 15.2 15.2 0.5 1962 163 162 1 14.9 14.8 0.1 1963 184 176 8 15.3 14.6 0.6 1964 226 217 9 16.6 16 0.7 1965 295 235 60 20.1 16 4.1 1966 257 219 38 16.9 14.4 2.5 1967 263 261 3 17.5 17.3 0.2 1968 302 316 -14 17.8 18.6 -0.8 1969 332 370 -39 16.6 18.5 -1.9 1970 437 435 2 19.3 19.2 0.1 1971 450 461 -11 18 18.4 -0.4 1972 419 505 -86 14.9 17.9 -3.2 1973 444 553 -109 12.7 15.8 -3.1 1974 652 843 -191 14 18.1 -4.1 1975 815 1439 -624 15.4 27.2 -11.8 1976 1075 1868 -793 16.5 28.6 -12.3 1977 1539 2677 -1138 13.8 24 -10.2 1978 2186 3625 -1439 10.4 17.3 -6.9 1979 3015 4597 -1582 10.6 16.2 -5.6 1980 3264 6066 -2802 7.6 14.1 -6.5 1981 4539 9847 -5308 6.3 13.6 -7.31982 4643 10132 -5490 5.4 11.7 -6.3 1983 10241 15175 -4934 5.6 8.3 -2.7 1984 22641 27485 -4844 8.4 10.2 -1.8 1985 40311 47891 -7580 11.8 14 -2.2 1986 73625 73326 299 14.4 14.3 0.1 1987 111046 106987 4059 14.9 14.4 0.5 1988 153791 149880 3911 14.6 14.2 0.4 1989 214513 204161 10352 15.1 14.4 0.7 1990 267347 263960 3387 13.2 13 0.2 1991 390690 351515 39175 15.2 13.6 1.6 1992 396143 510813 -114670 14.8 19.1 -4.3 1993 664436 782872 -118436 23.7 27.9 -4.2 Source: Brown (1972).1982年以前加纳税收能力缺失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税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间接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其主要部分——进、出口贸易税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1960年的56.4%下降到1982年的17.5%,主要原因是主要贸易品可可等出口税取消和加纳大量减少对非石油的进口。

此外,财政收入另一主要部分——非税收收入占总财政收入的比重从1960年的20.6下降到1982年的14.5%。

以上两点原因导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直接税和对国内商品和服务所征收的间接税在总财政收入的比重逐渐取代前两者的重要性,但由于财政收入规模下降的原因,使得两者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贡献增长不大,难以补偿对外贸易税收的缺失。

以上情况说明,如果加纳政府不实施税收改革,单单依靠GDP的增长难以缩小财政收支缺口,此外,依靠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来弥补收支缺口带来的资金需求只会使得财政状况更为糟糕(详见表2)。

表2:财政收入组成部分占总收入的比重(1960-1982) %年份收入和财产税贸易税国内商品与服务税非税收个人收入税企业所得税总额进口税出口税总额消费税销售税总额1960 6 4.2 10.2 30.5 25.9 56.4 - 7.7 12.8 20.61961 7.7 5.7 13.4 36.5 19.9 56.4 - 6.9 12.3 17.9 1962 8.6 6.3 14.9 37.2 15.9 53.1 - 5.8 16.3 15.6 1963 6.4 4.8 11.2 37 16.4 53.4 - 7.4 18.8 16.5 1964 12.8 12.3 25.1 30.2 13.9 44.1 - 6.2 17.3 13.5 1965 10 9.5 19.5 36.5 7 43.5 - 6.8 26.4 10.7 1966 9.5 10.5 20 29.4 6.3 35.7 - 9.8 32.5 11.9 1967 8.4 11.3 19.7 25.3 13.4 38.7 - 7.4 29.8 11.8 1968 9.4 10.2 19.6 18.6 23.3 41.9 - 7.4 28.2 10.4 1969 7.8 10.7 18.5 18 29.8 47.8 7.7 9.4 22.2 9.8 1970 6.7 7.7 15.4 18.3 36.1 54.4 6.7 7.4 19.1 11.1 1971 6.3 7.2 15.1 23.8 26.8 50.6 6.6 7.3 22.4 11.9 1972 8.9 8.2 21.3 13.6 28.5 42.1 10 7.5 21.7 14.9 1973 9.3 10.2 23.9 16.1 21.4 37.5 12.3 8.3 26.2 12.5 1974 8.4 10.3 20.1 16.5 27 43.5 9.9 4.6 21.8 14.6 1975 10.3 12.8 25.3 11.9 23 34.9 22.2 5.1 27.3 12.4 1976 8.7 11.5 22.3 12 25.7 37.7 25 4.9 29.8 10.2 1977 10.4 9.2 20.1 14.5 32 46.5 15.8 3.6 23.8 9.5 1978 8.5 7 15.7 15.9 43.2 59.1 10.9 3.3 16.7 8.4 1979 10.2 8.4 20.2 11.9 36.8 48.7 15.4 3 24.3 6.8 1980 11.7 11.8 26.1 13.1 12.2 25.3 31.8 6.4 39 9.5 1981 14.8 13.6 29.5 14.6 0.1 14.7 33.5 14.4 47.9 7.9 1982 16.1 14.3 32.3 17.4 0.1 17.5 30.7 5.3 35.6 14.5 Source: Brown (1972).税收改革的阶段和绩效基于对以上问题的认识,从1983年开始,加纳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财政和金融调整,调整过程的主要部分是为扩大税收生产能力进行税收改革和保持合理支出降低财政赤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