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给
第十二章 货币供给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口径
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定期存款+信托类存款+证 券公司保证金帐户存款+其它存款 M3=M2+企业债券+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存单 M1为狭义货币;M2为广义货币; M2-M1为准货币 (三)划分的依据及意义 1、依据 、 流动性大小 2、意义 、 ①便于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 ②货币当局对不同口径货币的监测与控制,促使各类金 融机构相应做出反应。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二)企业 1、经营的扩大或收缩 、 经营扩大→增加贷款→MS↑ 2、经营效益高低 、 企业资金周转率降低→在相同产出水平下对贷款需求增加 →MS↑ 经营效益低→压缩经营→勾销贷款→MS↓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三)商业银行 1、调节超额准备金比率 、 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率↑→货币乘数↓→MS↓ ◆影响商业银行保有超额准备金的因素 a、成本和收益动机 b、风险规避动机 2、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 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准备金存款↑→基础货币↑→MS↑ 决定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动机是成本收益动机,而决定成 本和收益的变量则主要是市场利息率和中央银行贷款的贴现 率。
第三节 财政收支与货币供给
2. 就逻辑的推理,发债的确可以既弥补赤字又有可能 就逻辑的推理, 不使货币供给增加。 不使货币供给增加。 这一论断, 世纪90年代中期 这一论断,在20世纪 年代中期,在世界似乎找到了 世纪 年代中期, 既有赤字又不加重通货膨胀压力的途径;1998年以后 年以后, 既有赤字又不加重通货膨胀压力的途径;1998年以后,中 国的实践也可作为分析的依据。 国的实践也可作为分析的依据。 但决不可以认为,这样的要求能够轻而易实现。 但决不可以认为,这样的要求能够轻而易实现。
货币银行学 第八章 货币供给

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极为重视利率和货币 需求对货币供给的影响。(2)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 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返回
【案例分析】
设一个国家流通中现有货币是100亿元,在考察 期间内商品、服务增长率与货币增长率均为0, 但商品价格水平却提高了100%。显然,原有的 100亿元货币就只以能实现流通中商品、服务的 50%。当把市场出清看成是最佳状态时,这个 国家这一期间的货币存量显然严重不足,即整 整少了一半。原因是,面对实际不变的商品、 服务供给,实际的货币供给却由100亿元减到:
返回
三、货币供给新理论
与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不同,货币供给新理论认为将存 款创造过程描述为一个拘泥为银行准备金的乘数过程, 并不能反映真正的存款创造过程,真正的存款创造过程 应是一个反映银行和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内生过 程。在批判主流经济学货币乘数理论的同时,他们主张 以广义的货币定义(M3或M4)作为理解货币与经济之间 关系的基础,并以此来阐述货币供给决定机制。
第三节 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决定,其关系式为: Ms = m·B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基础货币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基础货币的的定义及其决定 (三)控制基础货币 二、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的概念 (二)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三)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1)定期存款利率 (2)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3)收入或财富的变动 定期存款比率的变动对货币乘数从而对整个货币
供给量的影响是相当复杂的,既有直接影响,又 有间接影响。而在直接影响中,又将因货币定义 的不同而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货币供给介绍课件

货币乘数
01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的比率
货币乘数受到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
02
超额准备金率等因素的影响
03 货币乘数越大,货币供给量越大,反之亦然
货币乘数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可以通过调
04
整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
01
04
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 策对经济和金融市场的 影响程度和效果
03
02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 导致通货紧缩
04
货币供给对通货膨胀的 影响程度取决于货币需 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因 素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可能导致通货 膨胀,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导致通货 紧缩,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波动:可能导致金融 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信心
货币供给政策:可能影响金融 市场政策,影响投资者决策
02
货币供给减少:可能导致通货紧 缩,影响经济增长
04
货币供给与就业:货币供给增加 可能导致就业增加,但可能加剧 收入不平等
05
货币供给与金融稳定:货币供给 增加可能导致金融市场泡沫,影 响金融稳定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货币供给增加,可能 导致通货膨胀
01
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 间的关系受到其他因素 的影响,如经济政策、 市场环境等
货币供给目标
稳定物价:保 持物价稳定, 防止通货膨胀 和通货紧缩
促进经济增长: 提供充足的货 币供给,支持 经济增长
保障就业:保 持货币供给稳 定,保障就业 市场稳定
维护金融稳定: 防止金融市场 波动,保障金 融市场稳定
货币供给管理策略
货币政策:通过调 整利率、存款准备 金率等手段,控制 货币供给
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给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供给的基本原理2.掌握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3.了解货币供给理论及货币供给的外生性和内生性问题。
一、货币供给的概念(一)货币供给的含义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并使它进入流通的过程。
向社会供给的货币主要是通过银行系统的信贷活动而进入经济活动中的。
货币供给过程包括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供给货币的过程和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
2.货币供给形成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主体各自创造相应的货币。
货币供给过程包括: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量而影响货币供给的过程;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机制供给货币的过程。
3.货币供给量货币供应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通货)与存款的总和,即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量。
它是一个存量概念。
现金与存款共同构成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其中,现金由中央银行供给,存款由商业银行供给。
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货币供给量从银行角度来说是负债,从非银行经济主体来看则为资产。
(1)货币供给量是一国存量的概念(2)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量值,(货币需求则是一个预测值)是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一定时点上的负债总额,它上银行通过各项资产业务向经济社会投放出去的。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货币供给量的多少要由银行系统资产业务规模的大小决定4.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
争论的实质:货币供给的可控性问题争论的政策意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没有可控性,货币政策可能无效。
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具有可控性,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理论依据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观点的代表:凯恩斯理论盛行后,货币的外生性一直是经济学主流学派的一个基本命题,并得到了货币学派的推崇,一度成为经济学的教条。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

2、对政府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中央银行对 财政的资产增加,则意味着基础货币从中央 银行流出,使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增加;反之, 社会的基础货币量减少。 3、对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关系的变化。当中央 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增加(即贷款、再贴 现规模的增加),意味着基础货币从中央银 行流出,银行部分的存款准备金增加,从而 使社会的货币供给量增加;反之,社会的货 币供给量减少。
第—,极为重视利率及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 的影响。他们认为把货币看作由中央银行绝 对控制的外生变量是错误的,货币供给深受 利率和货币需求的影响。 第二,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对货币供给 的影响。他们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商业银 行一样,都具有创造货币和创造信用的能力。 所以,必须对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实行全面 管理。
超额准备
影响因素: 1、市场利率 2、贷款的投资机会 3、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以及成本大小
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
影响因素: 1、定期存款的利率 2、收入和财富
第三节 货币供给理论
一、信用创造论 代表人物:麦克鲁德,熊彼特和哈恩 基本观点:
银行的功能在于为社会创造信用。银行能够通过它 吸收的存款额进行放贷,而且能够用放款的办法创 造存款。 意义:从技术上描述了银行信用对货币流通的影响, 并且提出了信用制度下货币供应方式和货币倍数扩 张的原理,对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和对货币量的调 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卡丹将(C/M)和(R/D))分别称为通货 比率和准备金比率。在美国,通货比率在长期 中具有下降趋势,卡丹将其归因于收入和财富 的增长以及城市化。城市化有助于通货比率下 降是因为它扩展了银行业而减少了通货的使用。 1875年以来,美国银行的准备金比率很不稳定, 经常处于较大幅度的变动状态中。卡丹认为, 这是由于存款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银行及 不同种类的存款之间的转移和法定准备率的变 化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由于竞争性的原因, 又主要是由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变化引起的。
第10章货币供给《货币银行学》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四、存款货币创造在量上的限制因素 (一)现金漏损率(c)
对于银行制度不发达的国家来说,人们总会将部分 收入以现金形式保留在手中。这样就出现了现金漏 损,即是指银行在扩张信用及创造派生存款的过程 中,难免有部分现金会流出银行体系,保留在人们 的手中而不再流回。由于现金外流,银行可用于放 款部分的资金减少,因而削弱了银行体系创造存款 货币的能力。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专栏10—1 货币供给内生性与外生性的讨论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二)卡甘(P. Cagan)模型
卡甘的方程式明确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高能 货币成正比,与通货比率和准备金—存款比率成反 比。
第一节 货币供给及其理论
(三)乔顿模型 1.M1货币乘数模型 模型采用狭义的货币定义M1,即 M1 =D+C。其
第二节 货币供给的形成
二、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近代银行作为信用媒介机构和信用创造机构的统一, 其本质特征在于信用创造方面,即银行可以在相当 范围内通过增加自身的负债去增加货币供给量,由 此影响社会各种资源的配置、再生产诸环节的协调、 各种经济杠杆的作用发挥以及币值本身的稳定.
与此同时,这一信用创造功能还使银行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有了根本改变,它一方面大大强化了现代 商品经济中的信用经济性质,另一方面促使整个经 济的运转与金融活动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3)现金流通一般主要对应于小宗商品即消费品 的交易。
第四节 货币供给的运行机制
二、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
所谓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 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包括商业银 行吸收到的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
所谓派生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的,是指 由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运用转账方式发放贷 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 款的存款。
货币供给公式

货币供给量是如何计算的?
(1)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货币供应量Ml与M2,Ml是狭义货币,M2是广义货币。
货币供应盆一般与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有关,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但这一因素对股票市场趋势的影响比较复杂,既有刺激股票市场的作用,又有压抑股票市场的作用。
(2)扩展资料:
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过多增加货币供应造成的。
货币供应盆与股系价格一般呈正比关系,货币供应t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
反之货币供应最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降,特殊情况下又有相反的趋势。
Ml增长率大于M2,表示货币供给在由流动性较低转向流动性较高。
货币供应量意味着投资者在自由运用进行投资金充裕而趋于上涨。
当MI的增长率低于M2H寸,表示货币供给从流动性较高的资产转向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投资者倾向于定期存款。
投资标的将可能因为流动性趋紧而下跌。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一、货币供给1. 货币供给的定义货币供给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整个经济体系中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货币总量。
2. 货币供给的影响因素货币供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政府的财政政策以及外部因素等。
3. 货币供给的调控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货币供给,以实现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多个宏观经济指标的目标。
二、货币需求1. 货币需求的定义货币需求是指个体或经济体系中对货币的持有需求。
它受到购买力、利率、通货膨胀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2. 货币需求的类型货币需求主要分为交易动机需求、预防动机需求和投机动机需求三种类型。
3. 货币需求的弹性货币需求的弹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体财富、收入、利率等因素。
在不同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弹性也会有所不同。
三、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1.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当货币供给与需求达到均衡时,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市场将实现稳定,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2. 调控货币供给与需求的重要性对货币供给与需求进行有效的调控,是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重要保障。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是经济金融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它直接影响着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原理和调控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理性地处理金融问题。
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对于维护通货膨胀率、利率稳定以及金融风险防控至关重要。
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部因素对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也愈发显著。
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机制和调控手段,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经济金融市场的变化。
总结回顾货币供给与需求作为金融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在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状态下,经济体系能够有效地实现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目标。
货币供给

通过实证分析,弗里德曼发现三因素中,高能货币对货币供 给量的影响最大,并且在三个经济主体中,央行处于主导地 位。因此,货币供给是一个由央行控制的外生变量。
22
(二)卡甘模型
★模型的推导
根据货币的定义: M CD 两边同除以M,并移项后得: D 1 C M M 如以R表示存款准备金,则 R R D R 1 C ) ( M D M D M
= (A1 +A2 +A3 +A4+ A5+ A6)–( L3 + L4 + L5 )
=∑央行资产-∑除通货和准备金外的负债和资
本
11
★影响基础货币因素(续上)
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业务是影响基础货 币的主要因素。而央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 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 政府的财政收支 2. 黄金存量变化和国际收支状况 3. 技术和制度性因素 4. 中央银行的行为
12
三.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
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 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 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m=△M/△B
★货币乘数的推导
狭 义 广 义
m1=
M1
B
=
C+D (1+k)D 1+k C+R =(rd+k+e+t·rt )D = r +k+e+t·r
18
第三节、货币供给理论
一.两大货币供给理论
1、外生货币供给理论
理论实质: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 即货币供给这个变量不是由经济 因素,如收入,储蓄,投资,消 费等因素所决定的,而是由货币 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 代表人物:弗里德曼;米什金等。
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实践的未来发展
发展一:数字化货币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货币逐渐成为货币政策 的新工具。
需要研究数字化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及如 何利用数字化货币优化货币政策操作。
货币政策实践的未来发展
发展二:宏观审慎政 策与货币政策协调
需要加强宏观审慎政 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提高政策组合的效果。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为了维护全球经济稳定和平衡发展,各国央行需 要进行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
3
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挑战
各国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存在差异,国际货币政 策协调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货币政策与结构性改革的协调
货币政策应与结构性改革相配合,共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 发展。
04
货币政策实践
货币政策实践的案例
02
01
03
案例一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践
目标
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工具
联邦基金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货币政策实践的案例
效果
通过调整利率水平,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03
货币供给对通货膨 胀的影响
货币供给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 而货币供给过少则可能导致通货 紧缩。
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给的调节
01
货币政策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可以调节银行体系的货
币创造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货币政策目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02
货币政策目标如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等,会影响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与金融科技的关系
货币供应量公式

货币供应量公式
货币供给量公式为: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
公式就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的一定关系(如定律或定理)的式子。
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
在数理逻辑中,公式是表达命题的形式语法对象,除了这个命题可能依赖于这个公式的自由变量的值之外。
货币供应量=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超额存款准备金率+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存款比率)
货币供应量的现实水平是一国货币政策调节的对象。
预测货
币供应量的增长、变动情况则是一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依据。
由于各国经济、金融发展和现实情况不同,以及经济学家对货币定义解释不同,各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指标也不尽相同。
有狭义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和广义货币供应量(狭义货币供应量再加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的总和)之分。
货币供给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货币供给指的是国家当期可以流入市场的货币总量,它是由央行供应的货币以及银行间借贷的总量组成的。
它是量化衡量经济活动的一个关键指标,对经济增长有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刺激经济增长,而货币供给的减少会使经济放缓。
货币供给分为两种:M0(活期货币)和M4(总货币)。
M0是指央行发行的纸币和硬币,也称为流通中的货币,它在支付时可以立即变现。
M4是指M0的总量加上一定期限内的存款总量,它比M0更能反映实际货币供给水平。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1.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货币供给是指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对现金货币、存款货币等其它形式货币的供给。
货币供应量是指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供给货币所形成的、为社会公众持有的债务总量,它是反映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的一定时点上的银行负债总额或资产总额。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即某一时点的货币供应量。
2.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名义货币供给是指适应物价增减幅度在名义上增减的货币供给,它是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变动影响在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在一定的商品、劳务供给和货币供给下,如价格水平出现大幅上升,则意味着既有的货币供给只能媒介部分商品、劳务的流通,会出现明显的货币不足。
反之,价格水平大幅回落,既有的货币供给就会明显过多。
3.适度货币供给适度货币供给是指银行系统通过货币投放与信贷投放而实际注入社会的货币量与社会合理的货币需求相一致。
这个概念内涵了三层意思:一是适度的货币供给反映了适度的货币需求;二是适度的货币供给在于使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与适度的货币需求量基本一致;三是如何使货币供给适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能否审时度势,把货币需求调整在合理的限度内,从而使货币供给趋于合理。
在现实生活中,适度的货币供给很难取得。
因为:l 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唯一闸门,从表面上看它能强制地向社会供给任意数量的币,而事实上,货币供应量是由国民经济各收支主体共同决定的,因而银行在按自己的意图供给货币的同时会受到来自社会各部门强求银行供给货币的抵触;l 适度的货币需要量与适度的货币供给量是相互依存、相互引导的,二者中任何一方因各种因素产生了波动,都会使另一方出现波动。
货币供给量既是外生变量,又是内生变量。
外生变量又称为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易受外部因素影响、由非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中央银行能够按照自身的意图运用货币政策手段对之进行调控。
内生变量又叫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内部由纯粹的经济因素所决定的变量,不为政策所左右,社会各经济主体能够按自身的意图通过货币收付行为左右货币供给量的规模,进而影响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力度及作用。
货币供给

第九章货币供给小序:在现实生活中,货币供给对经济有着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影响着一国宏观经济的总体运行,而且影响着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日常活动。
正因为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宏观经济对内外均衡的变化,会影响各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因此,对货币供给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内容:本章分四节,讨论: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演变,货币创造,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课时安排:6第一节货币供给的定义及其演变一、货币供给的定义1、动态的货币供给:(1)概念: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向社会公众供给货币的经济行为。
(2)货币供给主体:中央银行,现金货币供给;商业银行,存款货币供给。
(3)货币供给系统:以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为起点,以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为中间环节,以非银行部门转移、结算货币为终点,形成一个复杂的货币供给系统。
2、静态的货币供给:即货币供给量,通常是指一定时点上一国经济中的货币存量的总额,由货币性资产组成。
静态的货币供给又有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之分。
3、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影响因素的货币存量;4、实际货币供给:是指剔除了物价影响因素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二、货币供给的演变与货币分层1、货币层次划分的原则:以流动性的大小为依据。
具体地说,是以某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或活期存款的能力作为标准。
其转换为现金和活期存款的成本越低、时间越短,则流动性越强,货币层次也就越高;反之,则货币层次越低。
2、货币供给口径:综合各国的情况,货币供给的分层划分大致如下:M1=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以及转账信用卡存款)M2=M1+储蓄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M3=M2+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商业票据等)3、我国的货币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M1为狭义货币供给量,M2为广义货币供给量,M2减M1为准货币,M3是根据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而设置的。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

【货币供给与需求:金融术语名词解释】一、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总量,通常由中央银行管理发行。
货币供给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国家的经济政策、通货膨胀率、利率和货币政策等。
货币供给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市场的稳定。
二、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货币的需求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消费水平、金融市场的状况和政府的财政政策等。
货币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货币的价值。
以上简单地介绍了货币供给与需求这一金融术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然而,货币供给与需求作为宏观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其深层含义和影响远不止于此。
接下来,我将深入探讨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的金融术语。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至关重要。
货币供给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过多的货币供给会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货币供给过少则会导致货币紧缩,从而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非常重要,需要通过有效的货币政策来维持。
货币供给与需求也与汇率和利率密切相关。
货币供给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汇率的贬值,这对进口和出口都会产生影响;而货币需求的增加可能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这对投资和消费都会产生影响。
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对国家的外部经济关系和内部经济运行都有着重要影响。
在个人理解中,货币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不仅涉及到货币的发行和管理,还涉及到货币的价值和流动性,对国家的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把握金融市场的脉搏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
总结回顾:货币供给与需求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其深刻含义和影响不可小觑。
它不仅关乎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货币市场的稳定,还关乎国家的外部经济关系和内部经济运行。
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应对经济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货币乘数的推导——乔顿模型 三、货币乘数的推导——乔顿模型 (一)简单的乔顿模型 假定活期存款为D,定期存款为T,流通中 则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 的现金为C,则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 分别可以表示为: 分别可以表示为:
M1=C + D M1=
由于B= 由于B= C+R 存款准备金R 存款准备金R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R = RR + ER 法定存款备金RR RR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准备金 法定存款备金RR包括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准备金 rdD+rt )。活期存款为 D+rtT 活期存款为D (rd D+rt T)。活期存款为D,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为rd 为定期存款, rd 准备金率为rd T为定期存款,令定期存款与活期存 款之比为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t,T=t D 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t,T= 款之比为t,定期存款准备金率为rt,T=tD ; rdD+rt D D+rtt R = RR + ER= rd D+rt tD+ ER C+R=C+rdD+rt D D+rtt 则:B= C+R=C+rd D+rt tD+ ER
二、基础货币的来源
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再贴现、 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再贴现、再货 款形式提供; 款形式提供; 收购贵金属和外汇等资产投放的货币; 收购贵金属和外汇等资产投放的货币; 公开市场业务上通过买进债券。 公开市场业务上通过买进债券。
三、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 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 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
五、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中央银行影响基础货币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企业、居民持币行为影响现金比率. ◆企业、居民持币行为影响现金比率. 影响居民持币行为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 ◇影响居民持币行为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 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非法经济活动;偏好; 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非法经济活动;偏好;年龄分 布以及城乡人口构成等. 布以及城乡人口构成等. ◆企业影响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转化比率 ◆存款货币银行影响超额准备金率 国库券收益率、再贴现率水平、资产的变现性、 国库券收益率、再贴现率水平、资产的变现性、预期 货币政策走向等
(二)构成 基础货币=商业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 基础货币=商业银行持有的货币(库存现金)+ 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在 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 而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由商业银行持有的货币 库存现金) (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 备构成。 备构成。则: 基础货币=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 基础货币=银行外的货币(流通中的现金)+商 业银行的准备金 即:B= C+R 式中, 表示基础货币, 表示流通中的现金, 式中,B表示基础货币,C表示流通中的现金, R表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二、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
如果用Ms表示货币供给, 表示货币供给乘数, 如果用Ms表示货币供给,m表示货币供给乘数, Ms表示货币供给 根据货币供给乘数的定义得出: 根据货币供给乘数的定义得出: m=Ms/B 变形得到:Ms=mB 变形得到:Ms=m B 表示货币供给是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 共同形成的。 共同形成的。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 给成正比。 给成正比。
四、货币供给的决定
简化的货币供给: 简化的货币供给:
–M=C+D –即现金和存款
个体、商业银行、 个体、商业银行、中央银行的行为均影 响货币供给
五、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
(一)定义 外生变量( Variables) ----又 ◎外生变量(Endogenous Variables) ----又 称政策性变量, 称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机制中受外部因素 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影响,而由非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所决定的变量。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 典型的外生变量是税率.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货币供给决定于经济过程以 外的因素,由货币当局意愿所决定, 外的因素,由货币当局意愿所决定,并能为货 币当局所完全控制。 币当局所完全控制。
三、货币供给层次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狭义货币定义M1和较为广 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狭义货币定义M1和较为广 M1 义的货币定义M2 义的货币定义M2 狭义货币 M1=D+C 持这种货币定义的经济学家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 职能, 职能,能够作为交易媒介的就是货币
广义货币 –弗里德曼等 弗里德曼等——强调货币价值贮藏职能,T 强调货币价值贮藏职能, 强调货币价值贮藏职能 表示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 M2=M1+T –格利等,Dn 表示非银行金融中介的负债。 格利等, 表示非银行金融中介的负债。 M3=M2+Dn –《拉德克利夫报告》 A n 表示非金融机构的 拉德克利夫报告》 负债,如国库券、 负债,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L =M3+A n 后两种货币定义的经济学家强调货币的高度流动 性的特性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
– 理论研究(尤其是模型)必须假定内生或者外生性 理论研究(尤其是模型) – 实践操作上兼顾的
第二节 货币供给过程
双层供给: 双层供给:
– 中央银行供给基础货币 –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请回顾商业银行一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章所讲述内容) 章所讲述内容)
一、基础货币的定义及构成
其中 k = 现金漏损率(流通中的
2.取消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此时, rt 等于零,货币乘数修正 1+ k m1 = k + rd + e 1+ k + t m2 = k + rd + e 1+ k M1 = B k + rd + e 1+ k + t M2 = B k + rd + e 为:
C + D + T
m2 = M2 C + D +T = B C + r d D + r t t D + ER D 则: 1+ k + t k + rd + r t t + e 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金率 金率 比 e =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 rd = 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 r t = 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 t =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 1+ k + t k + rd + r t t + e M2 = B 分子分母同除以 m2 =
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 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而若基 础货币减少, 础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 地缩减。 地缩减。
第三节 货币乘数
一、货币乘数定义
–货币乘数----又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是 货币乘数----又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 ----又称基础货币的扩张倍数
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应量之间 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 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 –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就是货 货币供给量和基础货币相比, 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 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表示单位基础 货币的变化所引起的Ms增减的幅度。 货币的变化所引起的Ms增减的幅度。 Ms增减的幅度
二、货币供给研究的主要内容
货币供给主要研究由谁来提供货币、 ●货币供给主要研究由谁来提供货币、提供什么 货币、怎样提供货币和提供多少货币等问题, 货币、怎样提供货币和提供多少货币等问题,从 而引出了货币供给的主体、货币的口径与层次、 而引出了货币供给的主体、货币的口径与层次、 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控制等诸多理论与 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
第十章
货币供给
本章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货币供给的口径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与控制工具 ★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
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含义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 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是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量----一国经济中被个人、 ----一国经济中被个人 ●货币供给量----一国经济中被个人、企事业单 位和政府部门持有的可用于各种交易的货币总 量. 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 ◎货币供给量是货币供给过程的结果,其源头是 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初始供给的基础货币,经过存款货币 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 银行的业务活动可以出现数倍的货币扩张.
四、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一般因素: 一般因素: 居民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现金比率k; ◆居民和企业的持币行为影响现金比率 ; k ↑ → m1 ↓,m2 ↓ 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影响超额准备比率e以及定期 ◆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影响超额准备比率 以及定期 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t; 存款与活期存款之间的比率 ; e ↑ → m1 ↓,m2 ↓; 如果D不变,t↑ → m1 ↓,m2 ↑ 央行的行为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央行的行为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d ↑ → m1 ↓,m2 ↓; rt ↑ → m1 ↓,m2 ↓ 我国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我国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率、现金比率. 超额准备率、现金比率.
狭义的货币乘数
m1 = M1 C+D = B C + rd D + rt t D + ER
分子分母同除以D则: 1+ k m1 = k + rd + rt t + e 其中k = 现金漏损率(流通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e = 超额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之比) rd = 活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rt = 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t = 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之比 则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为: 1+ k M1 = B k + rd + rt t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