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科学
·7·
《城市问题 》2007 年第 7 期
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分工合作机制是城市群形成的主要机制 。 2. 外生机制 学术界对外生机制的研究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
面来进行 :一是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作用机制 ,袁瑞 娟 [ 24 ] 、熊世伟 [ 25 ]认为全球化和跨国公司是城市群 形成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 ,徐永健等则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全球化和跨国公司在我国典型都市连绵区形 成中的作用机制 [ 26 ] 。二是体制和政策机制 ,许学强 认为产业政策 、权力下放 、户籍政策和行政区划是珠 江三角洲大都会区形成的重要机制 [ 21 ] ,而刘荣增则 强调了体制和政策机制在我国城镇密集区形成过程 中的重要作用 [ 27 ] 。三是历史区位地理环境机制 ,阎 小培等认为 ,有利的国际环境 、良好的地区条件等促 成了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 [ 9 ] ;薛东前等认为历 史基础和区位条件是关中城市群兴起的前提 [ 28 ]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研究
1. 城市群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周丽 [ 29 ] 、孙胤社 [ 30 ] 从城市发展轴与城市形态
的关系出发 ,提出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扩散假说 。 张京祥采用城市群体空间演化基本机理构建了以城 镇组织体系 、城乡关联体系 、网络联通体系和空间配 置体系为内容的城市群体空间运行系统 ,进而提出 了有序竞争群体优势律 、社会发展人文关怀律 、城乡 协调适宜承载律和紧密有致空间优化律的空间组合 规律 [ 31 ] 。薛东前等阐述了城市群空间网络框架 、集 聚分布形式和三级多核圈层分布规律 [ 28 ] 。朱英明 等则分析了我国城市群空间等级结构 、空间布局以 及城市群地域结构递嬗规律 [ 32 ] 。
2. 内涵 城市群的内涵从描述上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 侧重区域空间布局 ,例如 ,姚士谋将城市群 (U rban agglomeration)界定为 ,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 当数量的不同性质 、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依托一 定的自然环境条件 ,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 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 ,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 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 ,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 ,发 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共同构成的 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 6 ] 。这也是最权威 、最 流行的城市群概念 。第二类侧重城市间的相互联系
密集区 [ 1 ] 。史育 龙和 周一 星认 为 , 应 采用 都 市 区 (M etropolitan A rea) 和大都市带 (M egalopolis) 来统 一国外已有的 、与其类似的各种概念 ,而为了同西方 的研究相区别 , 可称我国的大都市带为都市连绵 区 [ 2 ] 。王兴平 [ 3 ] 、侯启章 [ 4 ] 、吴启焰 [ 5 ]认为 ,在区域 空间序列上 , 存在这样的演化发展过程 : 一般城 市 ———都市区 ———城市密集区 ———城市群 ———大都 市区 ———都市连绵区 ———都市带 。城市群是都市带 和都市连绵区的低级形态或基础 ,当城市群逐渐发 展到一定阶段 ,则演变为都市带或都市连绵区 。
四 城市群形成机制的研究
1. 内生机制 学术界对内生机制的研究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
方面 :一是工业化和市场机制 ,例如 ,许学强 [ 21 ] 、顾 朝林 [ 22 ]等认为 ,工业化 、农业商品化 、市场建设与乡 镇和个体企业发展等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城 市群的形成机制和发展动力 ;宁越敏 [ 10 ] 、顾朝林 [ 22 ] 认为 ,市场机制 、投资机制等是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和 我国城市群形成的重要机制 。二是聚集 、扩散与协 调机制 ,例如苏雪串 [ 23 ]认为 ,产业协调机制 、区域协 调机制 、辐射机制以及区域内合理的城市等级结构 、
济 、社会发展与空间演变过程建立对应关系的分析 思路 。张京祥将城市群的空间演化视作空间自组 织 ,社 会 、经 济 演 化 以 及 空 间 结 构 组 织 的 复 合 过 程 [ 31 ] 。此外 ,叶玉瑶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归结 为自然生长力 、市场驱动力以及政府调控力 ,并构建 了城市群空间演化动力模型 ,分析了城市群空间演 化动力作用机制 、合成原则 、不同演化阶段主导动力 与空间演化特征之间的关系 [ 36 ] 。
〔关键词 〕 城市群 ;定义 ;模式 ;机制 ;空间结构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 F290 〔文献标识码 〕 B
一 引言
我国“十一五 ”规划指出 ,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 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 ,逐步形成以沿海及京广京 哈线为纵轴 ,长江及陇海线为横轴 ,若干城市群为主 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 。在这一指导思想的影响下 , 各地纷纷出台有关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城市群发展 由此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热点 。本文从概 念 、模式 、形成机制 、空间结构 、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阶 段与判断指标体系等方面 ,对城市群的国内研究成 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
———按照城市组合的区域空间形态的不同标准 来分类 。姚士谋将城市群划分为组团式城市群 、沿 交通走廊发展的带状城市群 、地区分散形式的放射 状城市群 、群集式城市群组 [ 17 ] 。倪鹏飞将城市群划 分为单中心城市群 、双核心城市群和多中心城市 群 [ 16 ] 。
———按照城 市 群 发 展 的 不 同 阶 段 与 水 平 来 分 类 。崔功豪将城市群结构划分为城市区域 (City Re2 gion) 、城市群组 (M etropolitan Comp lex)和巨大都市 带 (M etropolis) 三种类型 [ 18 ] 。
3. 空间扩展模式 顾朝林等认为 ,无论个体城市或大都市 ,其空间 增长形态包括圈层式 、飞地式 、轴间充填式 、带形扩 展式等基本类型 [ 37 ] 。吴启焰将城市群空间扩张形 式分解为两种模式 :点 —环状扩张和走廊 —串珠状 梯度扩张 [ 5 ] 。朱英明综合分析了影响城市群发展 的因素 、目标 、形式 ,并通过对城市群发展战略与结 构体系等级水平的匹配 ,提出了四种战略计划框架 (模式 ) [ 38 ] 。章国兴认为通过对群内各层次的中心 城市定位 ,以增长极的形式可以实现城市网络系统 的建立 [ 39 ] ,而齐康等以江苏省为例 ,对城市化进程 中的国民收入 、人口 、产业 、基础设施等进行了区域 空间分析 ,主张在江苏采用一种开放的间隙式城市 群空间扩展模式 [ 40 ] 。
2. 城市群的模式 ———基于空间结构概括的模式 。景哲将城市群 的发展模式划分为集中型发展模式 、双核心型发展 模式 、分散型发展模式和走廊轴线型发展模式 [ 19 ] 。 ———基于运作机制概括的模式 。景哲将城市群 的发展模式划分为政府运作型模式 、市场运作型模 式以及复合运作型模式 [ 19 ] 。 ———基于组织管理概括的模式 。陈湘满将城市 群的发展模式概括为行政区一体化模式 、政府联合 组织模式 、精密型双层结构模式 [ 20 ] 。 ———基于区域合作概括的模式 。景哲将城市群 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单一化合作模式 、综合型合作模 式 、多元化全方位合作模式 [ 19 ] 。
〔作者简介 〕 赵 勇 (1980—) ,男 ,汉族 ,陕西府谷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 白永秀 (1955—) ,男 ,汉族 ,陕西清涧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0473074) ———东西部地区城镇化综合比较与西部地区城镇化支撑体系建设研究之阶段性成果 。 〔收稿日期 〕 2007 - 01 - 21 〔修回日期 〕 2007 - 03 - 21
二 城市群概念与内涵的研究
1. 概念 由于受时空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 ,我
国存在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等级的城市群 。专家学 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 ,提出了许多类似的概念 , 如都市连绵区 、都市连绵带 、准都市连绵区 、大都会 区 、城镇密集区等 。董黎明认为 ,城市群等同于城市
·6·
城市科学
《城市问题 》2007 年第 7 期
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和作用 ,例如 ,周一星从城市间 、城乡间强烈的相互 作用 、区域一体化的特征提出了都市连绵区的概念 (M 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M IR ) [ 7 ] 。第三类 侧重城市群的结构 、功能以及由结构 、功能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网络 ,例如 ,肖枫从结构 、功能以及功能互 补 、经济依存 、社会发展趋同的角度强调城市群作为 一种有机网络或网络群体 [ 8 ] 。
总第 144 期 〔文章编号 〕 1002 - 2031 (2007) 07 - 0006 - 06
城市问题
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赵 勇 白永秀
2007 年第 7 期
〔摘 要 〕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 ,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 。城市群的发展 不仅能够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 ,而且能够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 ,从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从概念 、模式 、形成机制 、 空间结构 、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阶段与判断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城市群国内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综合 ,以期为进一步研 究奠定基础 。
2.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包括三种基本分析 思路 :一是以城镇形态学为基础 ,将城市群空间演化 视为一个类似于有机体的空间生长组织过程 。朱英 明认为 ,集聚与扩散将仍然是城市群地域结构演化 的重要动力机制 ,知识经济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 变 、企业或企业集团组织及其行为将日益影响城市 群地域结构的变化 [ 33 ] 。二是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 , 将城市群空间演化视作社会经济演化过程 ,例如薛 东前等认为 ,经济活动是城市群空间扩展的决定因 素 ,产业聚集和产业结构演变是城市群空间扩展的 直接动力 [ 34 ] 。张祥建等认为 ,产业关联效应 、产业 转移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催生了现代化城市群的空 间结构格局 [ 35 ] 。三是结合前两种分析思路 , 将经
三 城市群类型和模式的研究
1. 城市群的类型 ———按照城市分布 、影响范围与规模等级来分
类 。姚士谋将我国城市群划分为大型或超大型城市 群 、中等规模城市群 、地区小型城市群 [ 13 ] 。倪鹏飞 将城市群划分为世界城市群 、国家城市群和区域城 市群 [ 16 ] 。
———按照城市功能与经济性质来分类 。姚士谋 将城市群划分为加工工业发达的城市群 、原材料与 重工业发达的城市群 、以农业 —工业为主体的城市 群 、交通枢纽城市群 [ 13 ] 。
3. 城市群范围的界定 城市群范围的界定方法有三种 :第一种是从地 理单元“空间属性 ”的角度 ,即在拟定的城市界定方 案的基础上 ,先确定城市范围 ,然后进一步对城市群 进行定界 ,例如 ,阎小培 [ 9 ] 、宁越敏 [ 10 ]等利用这种方 法分别对穗港澳 、长三角都市连绵区进行了界定研 究 。第二种是通过设定不同等级城市群划分标准 , 然后对应做出范围界定 ,例如 ,代合治以城市群的面 积 、总人口 、城市数量和城市等级结构为指标提出了 从特大城市群到小型城市群的划分标准 ,从而界定 了我国四个等级 17个不同规模的城市群 [ 11 ] 。第三 种是根据城市群的吸引范围划分城市群势力圈 ,进 而判断城市群的边界 ,例如 ,王德根据城镇规模等相 关指标对沪宁杭地区的城市影响腹地和势力圈进行 了研究 [ 12 ] 。 4. 城市群特征研究 学术界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认识城市群特 征的 : ———空间结构角度 。姚士谋将我国城市群的特 征概括为首位城市的显著性 、扩展性 、动态性 、空间 网络结 构 的 连 接 性 与 开 放 性 以 及 边 界 的 模 糊 性 等 [ 13 ] 。 ———功能的角度 。吴启焰将城市群的特质概括 为动态化 、网络化 、吸引聚集性和扩散辐射性以及连 接性和开放性 [ 5 ] 。 ———地域结构的角度 。朱英明认为城市群具有 分形特征 、二次极化特征 、交通制导作用 、传动作用 、 网络组合特征 [ 14 ] 。 ———相互关系的角度 。广东省建设委员会和珠 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组将城市群的特征概括 为城市分工的有序性 、可持续性 、基础设施的共享 性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