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考点专题复习试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综合题专题复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一、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6分)某海域有A,B两个港口,B港口在A港口北偏西30°方向上,距A港口60海里,有一艘船从A港口出发,沿东北方向行驶一段距离后,到达位于B港口南偏东75°方向的C处,求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即C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作AD⊥BC于D,于是有∠ABD=45°,得到AD=BD=,求出∠C=60°,根据正切的定义求出CD的长,得到答案.试题解析:作AD⊥BC于D,∵∠EAB=30°,AE∥BF,∴∠FBA=30°,又∠FBC=75°,∴∠ABD=45°,又AB=60,∴AD=BD=,∵∠BAC=∠BAE+∠CAE=75°,∠ABC=45°,∴∠C=60°,在Rt△ACD中,∠C=60°,AD=,则tanC=,∴CD==,∴BC=.故该船与B港口之间的距离CB的长为海里.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向角问题.2.如图,在△ABC中,∠ABC=∠ACB,以AC为直径的⊙O分别交AB、BC于点M、N,点P在AB的延长线上,且∠CAB=2∠BCP.(1)求证:直线CP是⊙O的切线.(2)若BC=2,sin∠BCP=,求点B到AC的距离.(3)在第(2)的条件下,求△ACP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4(3)20【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2∠CAN=∠CAB,∠CAB=2∠BCP判断出∠ACP=90°即可;(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即勾股定理即可.试题解析:(1)∵∠ABC=∠ACB,∴AB=AC,∵AC为⊙O的直径,∴∠ANC=90°,∴∠CAN+∠ACN=90°,2∠BAN=2∠CAN=∠CAB,∵∠CAB=2∠BCP,∴∠BCP=∠CAN,∴∠ACP=∠ACN+∠BCP=∠ACN+∠CAN=90°,∵点D在⊙O上,∴直线CP是⊙O的切线;(2)如图,作BF⊥AC∵AB=AC,∠ANC=90°,∴CN=CB=,∵∠BCP=∠CAN,sin∠BCP=,∴sin∠CAN=,∴∴AC=5,∴AB=AC=5,设AF=x,则CF=5﹣x,在Rt△ABF中,BF2=AB2﹣AF2=25﹣x2,在Rt△CBF中,BF2=BC2﹣CF2=2O﹣(5﹣x)2,∴25﹣x2=2O﹣(5﹣x)2,∴x=3,∴BF2=25﹣32=16,∴BF=4,即点B到AC的距离为4.考点:切线的判定3.下图是某儿童乐园为小朋友设计的滑梯平面图.已知BC=4 m,AB=6 m,中间平台宽度DE=1 m,EN,DM,CB为三根垂直于AB的支柱,垂足分别为N,M,B,∠EAB=31°,DF⊥BC于点F,∠CDF=45°,求DM和BC的水平距离BM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 m.参考数据:sin31°≈0.52,cos 31°≈0.86,tan 31°≈0.60)【答案】2.5m.【解析】试题分析:设DF=x,在Rt△DFC中,可得CF=DF=x,则BF=4-x,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N=5-x,EN=DM=BF=4-,在Rt△ANE中,∠EAB=,利用∠EAB的正切值解得x的值.试题解析:解:设DF=,在Rt△DFC中,∠CDF=,∴CF=tan·DF=,又∵CB=4,∴BF=4-,∵AB=6,DE=1,BM= DF=,∴AN=5-,EN=DM=BF=4-,在Rt△ANE中,∠EAB=,EN=4-,AN=5-,tan==0.60,解得=2.5,答:DM和BC的水平距离BM为2.5米.考点:解直角三角形.4.如图,在⊙O的内接三角形ABC中,∠ACB=90°,AC=2BC,过C作AB的垂线l交⊙O于另一点D,垂足为E.设P是上异于A,C的一个动点,射线AP交l于点F,连接PC与PD,PD交AB于点G.(1)求证:△PAC∽△PDF;(2)若AB=5,,求PD的长;(3)在点P运动过程中,设=x,tan∠AFD=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的取值范围)【答案】(1)证明见解析;(2);(3).【解析】试题分析:(1)应用圆周角定理证明∠APD=∠FPC,得到∠APC=∠FPD,又由∠PAC=∠PDC,即可证明结论.(2)由AC=2BC,设,应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BC,AC的长,则由AC=2BC得,由△ACE∽△ABC可求得AE,CE的长,由可知△AP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求得PA的长,由△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EF=AE=4,从而求得DF的长,由(1)△PAC∽△PDF得,即可求得PD的长.(3)连接BP,BD,AD,根据圆的对称性,可得,由角的转换可得,由△AGP∽△DGB可得,由△AGD∽△PGB可得,两式相乘可得结果.试题解析:(1)由APCB内接于圆O,得∠FPC=∠B,又∵∠B=∠ACE=90°-∠BCE,∠ACE=∠APD,∴∠APD=∠FPC.∴∠APD+∠DPC=∠FPC+∠DPC,即∠APC=∠FPD.又∵∠PAC=∠PDC,∴△PAC∽△PDF.(2)连接BP,设,∵∠ACB=90°,AB=5,∴.∴.∵△ACE∽△ABC,∴,即. ∴.∵AB⊥CD,∴.如图,连接BP,∵,∴△AP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PAB=45°,.∴△A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EF=AE=4. ∴DF=6.由(1)△PAC∽△PDF得,即.∴PD的长为.(3)如图,连接BP,BD,AD,∵AC=2BC,∴根据圆的对称性,得AD=2DB,即.∵AB⊥CD,BP⊥AE,∴∠ABP=∠AFD.∵,∴.∵△AGP∽△DGB,∴.∵△AGD∽△PGB,∴.∴,即.∵,∴.∴与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考点:1.单动点问题;2.圆周角定理;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4.勾股定理;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6.垂径定理;7.锐角三角函数定义;8.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5.如图,在△ABC中,∠ABC=90°,以AB的中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交AC于点D,E是BC的中点,连接DE,OE.(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BC2=2CD•OE;(3)若314cos,53BAD BE∠==,求OE的长.【答案】(1)DE为⊙O的切线,理由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OE =356.【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D,BD,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DB为直角,可得出△BCD为直角三角形,E为斜边BC的中点,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CE=DE,从而得∠C=∠CDE,再由OA=OD,得∠A=∠ADO,由Rt△ABC中两锐角互余,从而可得∠ADO与∠CDE互余,可得出∠ODE为直角,即DE垂直于半径OD,可得出DE为⊙O的切线;(2)由已知可得OE是△ABC的中位线,从而有AC=2OE,再由∠C=∠C,∠ABC=∠BDC,可得△ABC∽△BD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即可证得;(3)在直角△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OE的长即可求得.试题解析:(1)DE为⊙O的切线,理由如下:连接OD,BD,∵AB为⊙O的直径,∴∠ADB=90°,在Rt△BDC中,E为斜边BC的中点,∴CE=DE=BE=BC,∴∠C=∠CDE,∵OA=OD,∴∠A=∠ADO,∵∠ABC=90°,∴∠C+∠A=90°,∴∠ADO+∠CDE=90°,∴∠ODE=90°,∴DE⊥OD,又OD为圆的半径,∴DE为⊙O的切线;(2)∵E是BC的中点,O点是AB的中点,∴OE是△ABC的中位线,∴AC=2OE,∵∠C=∠C,∠ABC=∠BDC,∴△ABC∽△BDC,∴,即BC2=AC•CD.∴BC2=2CD•OE;(3)解:∵cos∠BAD=,∴sin∠BAC=,又∵BE=,E是BC的中点,即BC=,∴AC=.又∵AC=2OE,∴OE=AC=.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3、三角函数6.如图,在Rt△ABC中,∠BAC=90°,∠B=60°,BC=16cm,AD是斜边BC上的高,垂足为D,BE=1cm.点M从点B出发沿BC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点N从点E出发,与点M 同时同方向以相同的速度运动,以MN为边在BC的上方作正方形MNGH.点M到达点D 时停止运动,点N到达点C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点G刚好落在线段AD上?(2)设正方形MNGH与Rt△ABC重叠部分的图形的面积为S,当重叠部分的图形是正方形时,求出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设正方形MNGH的边NG所在直线与线段AC交于点P,连接DP,当t为何值时,△CPD是等腰三角形?【答案】(1)3;(2);(3)t=9s或t=(15﹣6)s.【解析】试题分析:(1)求出ED的距离即可求出相对应的时间t.(2)先求出t的取值范围,分为H在AB上时,此时BM的距离,进而求出相应的时间.同样当G在AC上时,求出MN的长度,继而算出EN的长度即可求出时间,再通过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正方形的面积.(3)分DP=PC和DC=PC两种情况,分别由EN的长度便可求出t的值.试题解析:∵∠BAC=90°,∠B=60°,BC=16cm∴AB=8cm,BD=4cm,AC=8cm,DC=12cm,AD=4cm.(1)∵当G刚好落在线段AD上时,ED=BD﹣BE=3cm∴t=s=3s.(2)∵当MH没有到达AD时,此时正方形MNGH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令H点在AB 上,则∠HMB=90°,∠B=60°,MH=1∴BM=cm.∴t=s.当MH到达AD时,那么此时的正方形MNGH的边长随着N点的继续运动而增大,令G点在AC上,设MN=xcm,则GH=DH=x,AH=x,∵AD=AH+DH=x+x=x=4,∴x=3.当≤t≤4时,S MNGN=1cm2.当4<t≤6时,S MNGH=(t﹣3)2cm2∴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为:.(3)分两种情况:①∵当DP=PC时,易知此时N点为DC的中点,∴MN=6cm∴EN=3cm+6cm=9cm.∴t=9s故当t=9s的时候,△CPD为等腰三角形;②当DC=PC时,DC=PC=12cm∴NC=6cm∴EN=16cm﹣1cm﹣6cm=(15﹣6)cm∴t=(15﹣6)s故当t=(15﹣6)s时,△CPD为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当t=9s或t=(15﹣6)s时,△CPD为等腰三角形.考点:1.双动点问题;2.锐角三角函数定义;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正方形的性质;5.由实际问题列函数关系式;6.等腰三角形的性质;7.分类思想的应用.7.在正方形ABCD中,AC是一条对角线,点E是边BC上的一点(不与点C重合),连接AE,将△ABE沿BC方向平移,使点B与点C重合,得到△DCF,过点E作EG⊥AC于点G,连接DG,FG.(1)如图,①依题意补全图;②判断线段FG与DG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6,当∠AGD=60°时,求BE的长.BE【答案】(1)①见解析,②FG=DG,FG⊥DG,见解析;(2)3【解析】【分析】(1)①补全图形即可,②连接BG,由SAS证明△BEG≌△GCF得出BG=GF,由正方形的对称性质得出BG=DG,得出FG=DG,在证出∠DGF=90°,得出FG⊥DG即可,(2)过点D作DH⊥AC,交AC于点H.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H=AH=2FG=DG=2GH=6,得出DF2DG=3Rt△DCF中,由勾股定理得出CF=3得出结果.【详解】解:(1)①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②FG=DG,FG⊥DG,理由如下,连接BG,如图2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45°,∵EG ⊥AC , ∴∠EGC =90°,∴△CE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EG =GC , ∴∠GEC =∠GCE =45°, ∴∠BEG =∠GCF =135°, 由平移的性质得:BE =CF ,在△BEG 和△GCF 中,BE CF BEG GCF EG CG =⎧⎪∠=∠⎨⎪=⎩,∴△BEG ≌△GCF (SAS ), ∴BG =GF ,∵G 在正方形ABCD 对角线上, ∴BG =DG , ∴FG =DG ,∵∠CGF =∠BGE ,∠BGE+∠AGB =90°, ∴∠CGF+∠AGB =90°, ∴∠AGD+∠CGF =90°, ∴∠DGF =90°, ∴FG ⊥DG.(2)过点D 作DH ⊥AC ,交AC 于点H .如图3所示, 在Rt △ADG 中, ∵∠DAC =45°, ∴DH =AH =2在Rt △DHG 中,∵∠AGD =60°, ∴GH 33236,∴DG =2GH =6, ∴DF 2DG =3 在Rt △DCF 中,CF ()22436-3∴BE =CF =3.【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 的边AB 在x 轴上,点B 坐标(﹣6,0),点C 在y 轴正半轴上,且cos B =35,动点P 从点C 出发,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D 点移动(P 点到达D 点时停止运动),移动时间为t 秒,过点P 作平行于y 轴的直线l 与菱形的其它边交于点Q .(1)求点D 坐标;(2)求△OPQ 的面积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3)在直线l 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 值,使S =320ABCDS 菱形?若存在,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点D 的坐标为(10,8).(2)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24(04)220(410)33t t t t t ⎧⎪⎨-+<⎪⎩剟…,S 的最大值为503.(3)3或7. 【解析】【分析】(1)在Rt △BOC 中,求BC,OC,根据菱形性质再求D 的坐标;(2)分两种情况分析:①当0≤t ≤4时和②当4<t ≤10时,根据面积公式列出解析式,再求函数的最值;(3)分两种情况分析:当0≤t ≤4时,4t =12,;当4<t ≤10时,22201233t t -+= 【详解】解:(1)在Rt △BOC 中,∠BOC =90°,OB =6,cos B =35, 10cos OB BC B∴==8OC ∴==∵四边形ABCD 为菱形,CD ∥x 轴,∴点D 的坐标为(10,8).(2)∵AB =BC =10,点B 的坐标为(﹣6,0),∴点A 的坐标为(4,0).分两种情况考虑,如图1所示.①当0≤t ≤4时,PQ =OC =8,OQ =t ,∴S =12PQ •OQ =4t , ∵4>0, ∴当t =4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6;②当4<t ≤10时,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 =kx +b (k ≠0),将A (4,0),D (10,8)代入y =kx +b ,得:4k b 010k b 8+=⎧⎨+=⎩,解得:4k 316b 3⎧=⎪⎪⎨⎪=-⎪⎩, ∴直线AD 的解析式为41633y x =-. 当x =t 时,41633y t =-, 41648(10)333PQ t t ⎛⎫∴=--=- ⎪⎝⎭ 21220233S PQ OP t t ∴=⋅=-+ 22202502(5),033333S t t t =-+=--+-<Q ∴当t =5时,S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503. 综上所述: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S =24(04)220(410)33t t t t t ⎧⎪⎨-+<⎪⎩剟…,S 的最大值为503. (3)S 菱形ABCD =AB •OC =80.当0≤t ≤4时,4t =12,解得:t =3;当4<t ≤10时,222033t t -+=12, 解得:t 1=5﹣7(舍去),t 2=5+ 7. 综上所述:在直线l 移动过程中,存在t 值,使S =320ABCD S 菱形,t 的值为3或5+7.【点睛】考核知识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关键.9.关于三角函数有如下的公式: sin (α+β)=sinαcosβ+cosαsinβ①cos (α+β)=cosαcosβ﹣sinαsinβ②tan (α+β)=③利用这些公式可将某些不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来求值,如: tan105°=tan (45°+60°)==﹣(2+).根据上面的知识,你可以选择适当的公式解决下面的实际问题: 如图,直升飞机在一建筑物CD 上方A 点处测得建筑物顶端D 点的俯角α=60°,底端C 点的俯角β=75°,此时直升飞机与建筑物CD 的水平距离BC 为42m ,求建筑物CD 的高.【答案】建筑物CD 的高为84米.【解析】分析: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由题意易得∠ACB=75°,∠ABC=90°,DE=BC=42m,∠ADE=60°,这样在Rt△ABC和在Rt△ADE中,结合题中所给关系式分别求出AB和AE的长,即可由CD=BE=AB-AE求得结果了.详解:如图,过点D作DE⊥AB于点E,由题意可得∠ACB=75°,∠ABC=90°,DE=BC=42m,CD=BE,∠ADE=60°,∴在Rt△ABC和Rt△ADEAB=BC•tan75°=42tan75°=,AE=,∴CD=AB﹣AE=(米).答:建筑物CD的高为84米.睛:读懂题意,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转化到Rt△ABC和Rt△ADE中,这样利用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的关系结合题目中所给的“两角和的三角形函数公式”即可使问题得到解决.1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1,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E平分∠BAC分别交BC、BD于E、F,(1)求证:△ABF∽△ACE;(2)求tan∠BAE的值;(3)在线段AC上找一点P,使得PE+PF最小,求出最小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tan∠EAB2﹣1;(3)PE+PF的最小值为22【解析】【分析】(1)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判断即可;(2)如图1中,作EH ⊥AC 于H .首先证明BE=EH=HC ,设BE=EH=HC=x ,构建方程求出x 即可解决问题;(3)如图2中,作点F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H ,连接EH 交AC 于点P ,连接PF ,此时PF+PE 的值最小,最小值为线段EH 的长;【详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E =∠ABF =∠CAB =45°,∵AE 平分∠CAB ,∴∠EAC =∠BAF =22.5°,∴△ABF ∽△ACE .(2)解:如图1中,作EH ⊥AC 于H .∵EA 平分∠CAB ,EH ⊥AC ,EB ⊥AB ,∴BE =EB ,∵∠HCE =45°,∠CHE =90°,∴∠HCE =∠HEC =45°,∴HC =EH ,∴BE =EH =HC ,设BE =HE =HC =x ,则EC 2,∵BC 2+1,∴x+x 2+1,∴x =1,在Rt △ABE 中,∵∠ABE =90°,∴tan ∠EAB =221BE AB == 1. (3)如图2中,作点F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H ,连接EH 交AC 于点P ,连接PF ,此时PF+PE 的值最小.作EM ⊥BD 于M .BM =EM =2, ∵AC =22AB BC +=2+2,∴OA =OC =OB =12AC =22+ , ∴OH =OF =OA•tan ∠OAF =OA•tan ∠EAB =22+ •(2﹣1)=2, ∴HM =OH+OM =222+, 在Rt △EHM 中,EH =2222222EM HM 22⎛⎫⎛⎫+++ ⎪ ⎪⎪ ⎪⎝⎭⎝⎭= =22+.. ∴PE+PF 的最小值为22+..【点睛】 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勾股定理,最短问题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利用轴对称解决最短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1.如图,在航线l 的两侧分别有观测点A 和B ,点B 到航线l 的距离BD 为4km ,点A 位于点B 北偏西60°方向且与B 相距20km 处.现有一艘轮船从位于点A 南偏东74°方向的C 处,沿该航线自东向西航行至观测点A 的正南方向E 处.求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 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1km )(参考数据:3≈1.73,sin74°≈0.96,cos74°≈0.28,tan74°≈3.49)【答案】20.9km【解析】分析:根据题意,构造直角三角和相似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如图,在Rt △BDF 中,∵∠DBF=60°,BD=4km ,∴BF=cos 60BD o =8km , ∵AB=20km ,∴AF=12km , ∵∠AEB=∠BDF ,∠AFE=∠BFD ,∴△AEF ∽△BDF , ∴AE BD AF BF, ∴AE=6km , 在Rt △AEF 中,CE=AE•tan74°≈20.9km .故这艘轮船的航行路程CE 的长度是20.9km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会根据条件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12.如图所示,小华在湖边看到湖中有一棵树AB ,AB 与水面AC 垂直.此时,小华的眼睛所在位置D 到湖面的距离DC 为4米.她测得树梢B 点的仰角为30°,测得树梢B 点在水中的倒影B′点的俯角45°.求树高AB (结果保留根号)【答案】AB=(3)m .【解析】【分析】设BE=x ,则BA=x+4,B′E=x+8,根据∠ADB′=45°,可知DE=B′E=x+8,再由tan30°=BE DE即可得出x 的值,进而得到答案,【详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点E ,设BE=x ,则BA=x+4,B′E=x+8,∵∠ADB′=45°,∴DE=B′E=x+8,∵∠BDE=30°,∴tan30°=383BE x DE x ==+ ,解得x=4+43 , ∴AB=BE+4=(8+43 )m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专题练习28---《圆的选择题综合》(解析版)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专题练习《圆的选择题综合》1.如图,点O为Rt△ABC的斜边AB的中点,∠C=90°,∠A=30°,以点O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ABC得到△A1B1C1,若BC=2,当BC∥A1C1时,图中弧BC1所构成的阴影部分面积为( )A.B.C.D.2.如图,已知A、B、C、D四点都在⊙O上,OB⊥AC,BC=CD,在下列四个说法中,①=2;②AC=2CD;③OC⊥BD;④∠AOD=3∠BOC,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连结OD,AD.以下结论:①∠ADB=90°;②D是BC的中点;③AD是∠BAC的平分线;④OD∥AC,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4.如图,圆心为M的量角器的直径的两个端点A,B分别在x轴,y轴正半轴上(包括原点O),AB=4.点P,Q分别在量角器60°,120°刻度线外端,连结MP.量角器从点A与点Q重合滑动至点Q与点O重合的过程中,线段MP扫过的面积为( )A.π+B.π C.π+2D.35.如图,在△ABC中,∠ABC=90°,AB=6,点P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以BP为直径的圆交CP于点Q,若线段AQ长度的最小值是3,则△ABC的面积为( )A.18 B.27 C.36 D.546.如图,△ABC内接于⊙O,且AB=AC.直径AD交BC于点E,F是AE的中点,连结CF,若AD=6.则CF的最大值为( )A.6 B.5 C.4 D.37.如图,分别以正五边形ABCDE的顶点A、D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若AB=a,则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到0.01,参考:sin72°≈0.951,tan36°≈0.727)A.0.45a2B.0.3a2C.0.6a2D.0.15a28.如图,两个三角形纸板△ABC,△MNP能完全重合,∠A=∠M=50°,∠ABC=∠N=60°,BC=4,将△MNP绕点C(P)从重合位置开始,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边MN,MP分别与BC,AB交于点H,Q(点Q不与点A,B重合),点O是△BCQ的内心,若∠BOC=130°,点N 运动的路径为,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π﹣2 B.2π﹣4 C.D.9.如图,⊙O的半径是5,点A是圆周上一定点,点B在⊙O上运动,且∠ABM=30°,AC ⊥BM,垂足为点C,连接OC,则OC的最小值是( )A.B.C.D.﹣10.如图,在圆O上依次有A.B,C三点,BO的延长线交圆O于E,=,点C作CD ∥AB交BE的延长线于D,AD交圆O于点F,连接OA,OF,若∠AOF=3∠FOE,且AF=2,劣弧CF的长是( )A.π B.π C.π D.π11.如图,在单位长度为1米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曲线是由半径为2米,圆心角120°的弧AB多次复制并首尾连接而成.现有一点P从A(A为坐标原点)出发,以每秒π米的速度沿曲线向右运动,则在第2020秒时点P的纵坐标为( )A.﹣2 B.﹣1 C.0 D.112.如图,正方形ABCD中,⊙O过点A,B交边AD于点E,连结CE交⊙O于点F,连结AF,若tan∠AFE=,则的值为( )A.1 B.C.D.13.如图,点O为正六边形的中心,P,Q分别从点A(1,0)同时出发,沿正六边形按图示方向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则第2020次相遇地点的坐标为( )A.B.(1,0) C.D.(﹣1,0)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20,0),点B的坐标是(16,0),点C,D在以OA为直径的半圆M上,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则点C的坐标为( )A.(1,7) B.(2,6) C.(2,7) D.(1,6) 15.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半圆O,交BC于点D,交AC于点E,若∠C =72°,则∠DOE的度数是( )A.30° B.35° C.36° D.40°16.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点D是半圆上两点,连结AC,BD相交于点P,连结AD,OD.已知OD⊥AC于点E,AB=2.下列结论:①AD2+BC2=4;②sin∠DAC=;③若AC=BD,则DE=OE;④若点P为BD的中点,则DE=2OE.其中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17.如图,∠MON=30°,OP是∠MON的角平分线,PQ∥ON交OM于点Q,以P为圆心半径为4的圆与ON相切,如果以Q为圆心半径为r的圆与⊙P相交,那么r的取值范围是( )A.4<r<12 B.2<r<12 C.4<r<8 D.r>418.如图,半径为3的⊙O与五边形ABCDE的边相切于点A,C,连接OA交BC于点H,连接OB,AB.若∠D+∠E=240°,HC=3BH,则△ABO的面积为( )A.3B.C.D.219.如图,在△ABC中,∠C=40°,∠A=60°.以B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B,BC于点D,E;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DE长度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F;作射线BP,交AC于点P,过点P作PM⊥AB于M;以P为圆心,PM的长为半径作⊙P.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PBA=40° B.PC=PBC.PM=MB D.⊙P与△ABC有4个公共点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C(3,4),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y轴相切.点A、B 在x轴上,且OA=OB.点P为⊙C上的动点,∠APB=90°,则AB长度的最小值为( )A.4 B.3 C.7 D.8参考答案1.解:设A1C1与AB的交点为D,连接OC1,作DE⊥OC1于E,∵在△ABC中,∠C=90°,∠A=30°,BC=2,∴AB=2BC=4,∠ABC=60°,∵点O为Rt△ABC的斜边AB的中点,∴OC=AB=2,∴OC1=OA1=2,∴∠A1=∠A1C1O=30°,∴∠A1OC1=120°,∵BC∥A1C1,∴∠ADA1=∠ABC=60°,∵∠A1=∠A=30°,∴∠A1OD=90°,∴∠DOC1=30°,∴∠DOC1=∠A1C1O,∴OD=DC1,∴OE=EC1=1,∴DE=OE=,∴S阴影=S扇形﹣S=﹣=﹣, 故选:A.2.解:∵OB⊥AC,BC=CD,∴,,∴=2,故①正确;AC<AB+BC=BC+CD=2CD,故②错误;OC⊥BD,故③正确;∠AOD=3∠BOC,故④正确;故选:C.3.解:∵AB=AC,∴∠B=∠C,∵AB为⊙O的直径,∴∠ADB=90°,∴AD⊥BC,∴BD=CD,∠BAD=∠CAD,∴D是BC的中点,AD是∠BAC的平分线,∴①②③正确,∵OB=OD,∴∠B=∠ODB,∴∠ODB=∠C,∴OD∥AC,∴④正确,故选:D.4.解:由题意可知,点M的运动轨迹是以O为圆心,2为半径,圆心角为60°的扇形, 点P在第四象限内时,∠AOB是弧AP所对的圆周角,所以∠AOP=30°,点P在第二象限内时,∠BOP是弧BP所对的圆周角,所以∠BOP=60°,所以点P的运动路径是一条线段,当量角器从点A与O重合滑动至点Q与点O重合时,MP扫过的图形是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它是由两个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与一个扇形组成,所以PM扫过的面积为: +2××22=π+2,故选:C.5.解:如图,取BC的中点T,连接AT,QT.∵PB是⊙O的直径,∴∠PQB=∠CQB=90°,∴QT=BC=定值,AT是定值,∵AQ≥AT﹣TQ,∴当A,Q,T共线时,AQ的值最小,设BT=TQ=x,在Rt△ABT中,则有(3+x)2=x2+62,解得x=4.5,∴BC=2x=9,∴S△ABC=•AB•BC=×6×9=27,故选:B.6.解:∵F是AE的中点,∴设AF=EF=x,则AE=2x,∴DE=6﹣2x,∵AB=AC,∴=,∵AD为⊙O的直径,∴BC⊥AD,∠ABD=90°∴BE=CE,∠ABE+∠DBE=∠DBE+∠D=90°,∴∠ABE=∠D,∵∠AEB=∠DEB=90°,∴△ABE∽△BDE,∴,∴BE2=AE•DE=2x(6﹣x),∴CE2=2x(6﹣x),在Rt△CEF中,CF2=EF2+CE2=x2+2x(6﹣x)=﹣3(x﹣2)2+36,∴当x=2时,CF的最大值为6,故选:A.7.解:如图,设正五边形ABCDE的中心为O,连接OB,OC,连接AF,EO并延长交BC于G,过E作EH⊥AF于H,则∠EAB=∠AED==108°,∠BOC==72°,EG⊥BC,AE=AF,∴∠AEF=∠AFE=54°,∴∠EAF=72°,∴∠BAF=36°,∵AE=AF=AB=a,∴sin72°===0.951,∴EH=0.951a,∴S弓形EF=S扇形EAF﹣S△AEF=﹣a•0.951a=﹣0.951a2=0.1528a2,∵S扇形EAB===0.942a2,∴S空白=2×(0.942a2﹣2×0.1528a2)=1.2728a2,∵∠BOG=36°,BG=a,∴OG===,∴S△OBC=BC•OG=a×,∴正五边形ABCDE的面积=5S△BOC=×=1.719a2,∴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正五边形ABCDE的面积﹣S空白≈0.45a2, 故选:A.8.解:设旋转角为α,则∠BCN=∠ACM=α,∵∠A=∠M=50°,∠ABC=∠N=60°,∴∠ACB=∠MPN=70°,∴∠BCM=70°﹣α,∵点O是△BCQ的内心,∴∠BCO=∠BCM=35°﹣,=30°,∵∠BOC=130°,∴35°﹣+30°+130°=180°,解得α=30°,∴∠BCN=30°,∵∠N=60°,∴∠CHN=90°,∴NH=CN==2,CH=CN=×4=2,∴S△CNH==2,∴S阴影=S扇形BCN﹣S△CHN=﹣2=π﹣2,故选:D.9.解:如图,设BM交⊙O于T,连接OT,OA,过点O作OH⊥AT于H,连接CH.∵∠B=30°,∴∠TOA=60°,∵OT=OA,∴△OTA是等边三角形,∴OT=OA=AT=5,∵OH⊥AT,∴TH=AH=,OH===,∵AC⊥BM,∴∠ACT=90°,∴CH=,∵OC≥OH﹣CH=﹣,∴OC的最小值为=﹣.故选:D.10.解:∵=,∴∠CBD=∠ABD,∵CD∥AB,∴∠ABD=∠CDB,∴∠CBD=∠CDB,∴CB=CD,∵BE是⊙O的直径,∴=,∴AB=BC=CD,∵CD∥AB,∴四边形ABCD是菱形,∴BC∥AD,∵∠AOF=3∠FOE,设∠FOE=x,则∠AOF=3x,∠AOD=∠FOE+∠AOF=4x,∵OA=OF,∴∠OAF=∠OFA=(180﹣3x)°,∵OA=OB,∴∠OAB=∠OBA=2x,∴∠ABC=4x,∵BC∥AD,∴∠ABC+∠BAD=180°,∴4x+2x+(180﹣3x)=180,解得:x=20°,∴∠AOF=3x=60°,∠AOE=80°,∴∠COF=80°×2﹣60°=100°,∵OA=OF,∴△AOF是等边三角形,∴OF=AF=2,∴的长==π,故选:C.11.解:==,=2(秒),2020÷4=505,故在第2020秒时点P的纵坐标为0,故选:C.12.解:如图,设⊙O交BC于J,连接AJ,JF,EJ,过点F作FM⊥AD于M交BC于N.设AB=3a.∵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BAD=∠BCD=90°,AD∥BC,AD=AB=BC=CD=3a, ∴AJ是⊙O的直径,∴∠AFJ=∠AEJ=90°,∵FM⊥AD,AD∥CB,∴MN⊥BC,∴∠MNC=∠BCD=∠D=90°,∴四边形MNCD是矩形,四边形ABJE是矩形,∴MN=CD=3a,AE=BJ,∴=,∴∠BAJ=∠AFE,∴tan∠BAJ=tan∠AFE=,∴BJ=AE=a,JC=2a,∵∠JAF=∠JEC,∴tan∠JAF=tan∠JEC,∴==,∵∠AFM+∠JFN=90°,∠JFN+∠FJN=90°,∴∠AFM=∠FJN,∵∠AMF=∠FNJ=90°,∴△AMF∽△FNJ,∴===,设JN=2x,则FM=3x,∵AM=AE+EM=a+2x,∴FN=AM=(a+2x),∵FM+FN=3a,∴3x+(a+2x)=3a,∴9x+2a+4x=9a,∴x=a,∴CN=2a﹣2x=2a﹣a=a,∵EM∥CN,∴===,故选:B.13.解:∵A(1,0),O为正六边形的中心,∴OA=AB=1,连接OB,作BG⊥OA于点G,则AG=OA=,BG=,∴B(,),∴C(﹣,),E(﹣,﹣),∵正六边形的边长=1,∴正六边形的周长=6,∵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度, ∴第1次相遇需要的时间为:6÷(1+2)=2(秒),此时点P的路程为1×2=2,点的Q路程为2×2=4,此时P,Q相遇地点的坐标在点C(﹣,),以此类推:第二次相遇地点在点E(﹣,﹣),第三次相遇地点在点A(1,0),…如此下去,∵2020÷3=673…1,∴第2020次相遇地点在点C,C的坐标为(﹣,). 故选:A.14.解:如图,连接OD,AD,DM,作DF⊥OA于F.∵A(20,0),B(16,0),∴OA=20,OB=16,∴AB=20﹣16=4,∵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CD∥OB,CD=OB=16,OC=BD,∴∠CDO=∠DOA,∴=,∴OC=AD=BD,∵DF⊥BA,∴BF=FA=2,∴OF=18,∴在Rt△DMF中.DF===6,∴D(18,6),C(2,6),故选:B.15.解:如图,连接AD.∵AB=AC,∠C=72°,∴∠ABC=∠C=72°.∴∠CAB=36°.∵AB是圆O的直径,∴AD⊥BD.又∵AB=AC,∴BD=CD.∴AD是∠CAB的平分线,∴∠CAD=∠CAB=18°.∴∠DOE=2∠CAD=36°.故选:C.16.解:∵AB是直径,∴∠ACB=90°,∴AC2+BD2=AB2=4,∵AC>AD,∴AD2+BC2<4,故①错误,∵∠DAC=∠CBD,∴sin∠DAC=sin∠CBD=,故②正确,∵AE⊥OE,假设DE=EO,则AD=AO=OD,∴△ADO是等边三角形,显然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 ∵∠DEP=∠BCP=90°,DP=PB,∠DPE=∠BPC,∴△PDE≌△PBC(AAS),∴DE=BC,∵OE∥BC,AO=OB,∴AE=EC,∴DE=2OE,故④正确.故选:D.17.解:如图,过点P作PA⊥OM于点A.∵圆P与ON相切,设切点为B,连接PB.∴PB⊥ON.∵OP是∠MON的角平分线,∴PA=PB.∴PA是半径,∴OM是圆P的切线.∵∠MON=30°,OP是∠MON的角平分线,∴∠1=∠2=15°.∵PQ∥ON,∴∠3=∠2=15°.∴∠4=∠1+∠3=30°.∵PA=4,∴PQ=2PA=8.∴r最小值=8﹣4=4,r最大值=8+4=12.∴r的取值范围是4<r<12.故选:A.18.解:连接OC,过点C,B分别作AO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半径为3的⊙O与五边形ABCDE的边相切于点A,C,∴∠OAE=∠OCD=90°,∵∠AOC+∠OCD+∠D+∠E+∠OAE=540°,∠D+∠E=240°,∴∠AOC=120°,∴∠MOC=180°﹣∠AOC=60°,∴,∵CM⊥AO,BN⊥AO,∴CM∥BN,∴△HCM∽△HBN,∴,∴,∴,故选:C.19.解:∵∠C=40°,∠A=60°,∴∠ABC=80°,由题意得,BP平分∠ABC,∴∠ABP=ABC=40°,故选项A正确; ∵∠PBC=∠PBA=ABC=40°,∴∠C=∠PBC,∴PC=PB,故选项B正确;∵PM⊥AB,∴∠BMP=90°,∴∠BPM=50°,∴∠BPM≠∠MBP,∴PM≠BM,故C选项错误;∵点P在∠ABC的角平分线上,∴P到AB和BC的距离=PM=⊙P的半径,∴AB,BC与⊙P相切,∵PA>PM,PC>PM,∴⊙P与AC相交,∴⊙P与△ABC有4个公共点,故D选项正确,故选:C.20.解:连接OC,交⊙C上一点P,以O为圆心,以OP为半径作⊙O,交x轴于A、B,此时AB的长度最小,∵C(3,4),∴OC==5,∵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y轴相切.∴⊙C的半径为3,∴OP=OC﹣3=2,∴OP=OA=OB=2,∵AB是直径,∵∠APB=90°,∴AB长度的最小值为4,故选:A.。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精选试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精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一个数是最小的无理数?A. √2B. πC. 3.14D. √9答案:A2.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2,公差是3,则第8项是多少?A. 17B. 18C. 19D. 20答案:A3. 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顶点坐标为(3,-4),则该二次函数的一般式为:A. y = x² + 6x - 13B. y = x² - 6x + 13C. y = -x² + 6x - 13D. y = -x² - 6x + 13答案:B4. 在三角形ABC中,a = 5,b = 7,C = 60°,则边c 的长度等于:A. 6B. 8C. 10D. 12答案:C二、填空题1. 已知a = 3,b = 4,则a² + b² = _______。
答案:25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和为35,首项为7,求公差d = _______。
答案:23. 在梯形ABCD中,AB // CD,AB = 6,CD = 8,AD = BC = 5,求梯形的高h = _______。
答案:34. 若函数f(x) = x² - 2x + 1的最小值为m,求m =_______。
答案:0三、解答题1.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² - 4x - 12 = 0,求解该方程。
解:首先,将方程因式分解为(x - 6)(x + 2) = 0。
然后,解得x = 6或x = -2。
答案:x = 6或x = -22. 已知一个长方体的长为a,宽为b,高为c,且a、b、c成等差数列。
若长方体的体积为V,求V的表达式。
解:由题意可知,a + c = 2b,所以c = 2b - a。
长方体的体积V = abc = ab(2b - a)。
答案:V = ab(2b - a)3. 已知三角形ABC,AB = AC,∠BAC = 40°,BC = 6,求三角形ABC的周长。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项训练15--- 一次函数(含答案)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知识专项训练一次函数命题点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2020·浙江嘉兴)一次函数y=2x-1的图象大致是( )2.(2020·湖南益阳)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k<0B.b=-1C.y随x的增大而减小D.当x>2时,kx+b<03.(2019·山东临沂)下列关于一次函数y=kx+b(k<0,b>0)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B.y随x的增大而减小C.图象与y轴交于点(0,b)D.当x>-bk时,y>04.(2020·上海)已知正比例函数y=kx(k是常数,k≠0)的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y的值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5.(2020·山东东营)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A(1,-1),B(-1,3)两点,则k______0(填“>”或“<”).命题点2一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6.(2019·山东枣庄)如图,一直线与两坐标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包括端点),过点P分别作两坐标轴的垂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周长为8,则该直线的函数表达式是( )A.y=-x+4 B.y=x+4C.y=x+8 D.y=-x+87.(2020·贵州黔西南州)如图,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x+1的图象相交于点P,点P到x轴的距离是2,则这个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_______.8.(2020·江苏南通)如图,直线l1:y=x+3与过点A(3,0)的直线l2交于点C(1,m),与x轴交于点B.(1)求直线l2的表达式;(2)点M在直线l1上,MN∥y轴,交直线l2于点N,若MN=AB,求点M的坐标.9.(2019·江西)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32,0),(32,1),连接AB,以AB为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ABC.(1)求点C的坐标;(2)求线段BC所在直线的表达式.10.(2020·江苏南京)将一次函数y=-2x+4的图象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90°,所得到的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11.(2020·北京)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由函数y=x 的图象平移得到,且经过点(1,2).(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当x>1时,对于x的每一个值,函数y=mx(m≠0)的值都大于一次函数y=kx+b的值,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能力点1 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12.(2018·辽宁辽阳)如图,直线y =ax +b (a ≠0)过点A (0,4),B (-3,0),则方程ax +b =0的解是( )A .x =-3B .x =4C .x =-43D .x =-3413.(2020·贵州遵义)如图,直线y =kx +b (k ,b 是常数,k ≠0)与直线y =2交于点A (4,2),则关于x 的不等式kx +b <2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14.(2019·贵州贵阳)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 =k 1x +b 1与y =k 2x +b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 ,y 的方程组⎩⎨⎧y -k 1x =b 1,y -k 2x =b 2的解是____________.能力点2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15.(2019·广东深圳)有A ,B 两个发电厂,每焚烧一吨垃圾,A 发电厂比B 发电厂多发40度电,A 焚烧20吨垃圾比B 焚烧30吨垃圾少发1 800度电.(1)求焚烧1吨垃圾A和B发电厂各发电多少度;(2)A,B两个发电厂共焚烧90吨的垃圾,A焚烧的垃圾不多于B焚烧的垃圾的两倍,求A发电厂和B发电厂总发电量的最大值.16.(2019·吉林)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沿同一条公路相向行驶,相遇后,甲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到B地,乙车立即以原速原路返回到B地,甲、乙两车距B 地的路程y(km)与各自行驶的时间x(h)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m=________,n=________;(2)求乙车距B地的路程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甲车到达B地时,求乙车距B地的路程.17.(2020·浙江衢州)2020年5月16日,“钱塘江诗路”航道全线开通.一艘游轮从杭州出发前往衢州,线路如图①所示.当游轮到达建德境内的“七里扬帆”景点时,一艘货轮沿着同样的线路从杭州出发前往衢州.已知游轮的速度为20 km/h,游轮行驶的时间记为t(h),两艘轮船距离杭州的路程s(km)关于t(h)的图象如图②所示(游轮在停靠前后的行驶速度不变).(1)写出图②中点C的横坐标的实际意义,并求出游轮在“七里扬帆”停靠的时长.(2)若货轮比游轮早36分钟到达衢州.问:①货轮出发后几小时追上游轮?②游轮与货轮何时相距12 km?图①图②18.(2020·湖北荆州)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市甲、乙两厂积极生产了某种防疫物资共500吨,乙厂的生产量是甲厂的2倍少100吨.这批防疫物资将运往A地240吨,B地260吨,运费如下表(单位:元/吨):(1)(2)设这批物资从乙厂运往A地x吨,全部运往A,B两地的总运费为y元,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设计使总运费最少的调运方案;(3)当每吨的运费均降低m元(0<m≤15且m为整数)时,按(2)中设计的调运方案运输,总运费不超过5 200元.求m的最小值.19.(2020·浙江绍兴)我国传统的计重工具——秤的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图①,可以用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来得出秤钩上所挂物体的重量.称重时,若秤杆上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x(厘米)时,秤钩所挂物重为y(斤),则y是x的一次函数.下表中为若干次称重时所记录的一些数据:(1)在上表哪一对是错误的;(2)根据(1)的发现,问秤杆上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16厘米时,秤钩所挂物重是多少?图①图②20.(2017·江西)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斜挎包,其挎带由双层部分、单层部分和调节扣构成.小敏用后发现,通过调节扣加长或缩短单层部分的长度,可以使挎带的长度(单层部分与双层部分长度的和,其中调节扣所占的长度忽略不计)加长或缩短.设单层部分的长度为x cm,双层部分的长度为y cm,经测量,得到如下数据:(1)(2)根据小敏的身高和习惯,挎带的长度为120 cm时,背起来正合适,请求出此时单层部分的长度;(3)设挎带的长度为l cm,求l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B 2.B 3.D4.减小 5.< 6.A 7.y =-2x8.解:(1)把x =1代入y =x +3中,得y =4, ∴C (1,4).设直线l 2的表达式为y =kx +b ,将A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 得⎩⎨⎧k +b =4,3k +b =0,解得⎩⎨⎧k =-2,b =6, ∴直线l 2的表达式为y =-2x +6.(2)在y =x +3中,令y =0,解得x =-3,∴B (-3,0). 设M (a ,a +3),由MN ∥y 轴,得N (a ,-2a +6), ∴MN =|a +3-(-2a +6)|=AB =3-(-3)=6, 解得a =3或a =-1, ∴M (3,6)或(-1,2).9.解:(1)如图,过点B 作BD ⊥x 轴于点D ,∵点A 的坐标为(-32,0),点B 的坐标为(32,1),∴AD =3,BD =1,∴由勾股定理得AB =AD 2+BD 2=(3)2+12=2, ∴sin ∠BAD =BD AB =12,∴∠BAD =30°. 又∵△ABC 是等边三角形, ∴∠CAB =60°,AC =AB =2, ∴∠CAD =90°,∴点C 的坐标为(-32,2).(2)设线段BC 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y =kx +b ,将点B (32,1),C (-32,2)分别代入,得 ⎩⎪⎨⎪⎧32k +b =1,-32k +b =2,解得⎩⎪⎨⎪⎧k =-33,b =32, ∴线段BC 所在直线的表达式为y =-33x +32.10.y =12x +211.解:(1)∵一次函数y =kx +b (k ≠0)的图象由y =x 的图象平移得到, ∴k =1.将点(1,2)代入y =x +b ,可得2=1+b ,解得b =1, ∴这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x +1.(2)当x >1时,对于x 的每一个值,函数y =mx (m ≠0)的值都大于一次函数y =x +1的值,即其图象在一次函数y =x +1图象的上方,由下图可知.临界值为当x =1时,两条直线都过点(1,2),∴当x >1,m ≥2时,y =mx (m ≠0)的值都大于y =x +1的值, ∴m 的取值范围为m ≥2. 12.A 13.x <4 14.⎩⎨⎧x =2y =115.解:(1)设焚烧1吨垃圾A 发电厂发电a 度,B 发电厂发电b 度,根据题意,得⎩⎨⎧a -b =40,30b -20a =1 800,解得⎩⎨⎧a =300,b =260.答:焚烧1吨垃圾A 发电厂发电300度,B 发电厂发电260度.(2)设A 发电厂焚烧x 吨垃圾,则B 发电厂焚烧(90-x )吨垃圾.设两厂的总发电量为y 度,则y =300x +260(90-x )=40x +23 400,∵⎩⎨⎧0≤x ,0≤90-x ,x≤2(90-x ),∴0≤x ≤60.∵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60时,y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40×60+23 400=25 800.答:A 发电厂和B 发电厂总发电量的最大值是25 800度.16.解:(1)4 120(2)当0≤x ≤2时,设乙车距离B 地的路程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图象过点(2,120),∴2k =120,解得k =60,∴此时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60x (0≤x ≤2);当2<x ≤4时,设乙车距离B 地的路程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k 1x +b ,∵图象过(2,120),(4,0)两点,∴⎩⎨⎧2k 1+b =120,4k 1+b =0,解得⎩⎨⎧k 1=-60,b =240, ∴此时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60x +240(2<x ≤4).综上所述,乙车距B 地的路程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60x (0≤x≤2),-60x +240(2<x≤4).(3)当x =3.5时,y =-60×3.5+240=30.∴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距B 地的路程为30 km .17.解:(1)点C 横坐标的实际意义是游轮从杭州出发前往衢州共用了23 h , ∴游轮在“七里扬帆”停靠的时长=23-(420÷20)=23-21=2(h ).(2)①280÷20=14(h ),14+2=16(h ),∴点A (14,280),点B (16,280),点D (14,0).∵36÷60=0.6(h ),23-0.6=22.4(h ),∴点E (22.4,420).设直线BC 的表达式为s =kt +b ,把B (16,280),C (23,420)两点的坐标分别代入,得⎩⎨⎧280=16k +b ,420=23k +b ,解得⎩⎨⎧k =20,b =-40,∴线段BC 的表达式为s =20t -40(16≤t ≤23).同理由D (14,0),E (22.4,420)两点可得线段DE 的表达式为s =50t -700(14≤t ≤22.4), 由题意,得20t -40=50t -700,解得t =22.∵22-14=8(h ),∴货轮出发后8 h 追上游轮.②当相遇之前相距12 km 时,20t -40-(50t -700)=12,解得t =21.6;当相遇之后相距12 km 时,50t -700-(20t -40)=12,解得t =22.4,∴游轮行驶21.6 h 或22.4 h 时游轮与货轮相距12 km .18.解:(1)设这批防疫物资甲厂生产了a 吨,乙厂生产了b 吨,则⎩⎨⎧a +b =500,2a -b =100,解得⎩⎨⎧a =200,b =300. ∴这批防疫物资甲厂生产了200吨,乙厂生产了300吨.(2)由题意,得y =20(240-x )+25[260-(300-x )]+15x +24(300-x )=-4x +11 000,由题意,得⎩⎨⎧x≥0,240-x≥0,300-x≥0,260-(300-x )≥0,解得40≤x ≤240, ∵-4<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240时,y 有最小值,∴使总运费最少的调运方案为甲厂的200吨物资全部运往B 地,乙厂运往A 地240吨,运往B 地60吨.(3)由题意,得y =-4x +11 000-500m ,当x =240时,y 最小=-4×240+11 000-500m =10 040-500m ,由题意,得10 040-500m ≤5 200,解得m ≥9.68.又∵0<m ≤15且m 为整数,∴m 的最小值为10.【核心素养提升】19.解:(1)描点连线如下图:观察图象可知,x =7,y =2.75这组数据错误.(2)设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y =kx +b (x >0),把x =1,y =0.75,x =2,y =1代入可得⎩⎨⎧k +b =0.75,2k +b =1,解得⎩⎪⎨⎪⎧k =14,b =12,∴y =14x +12.当x =16时,y =14×16+12=4.5,∴秤杆上秤砣到秤纽的水平距离为16厘米时,秤钩所挂物重是4.5斤.20.解:(1)70 0y 关于x 的函数表达式为y =-0.5x +75(0≤x ≤150).(2)根据题意,得⎩⎨⎧x +y =120,y =-0.5x +75,解得⎩⎨⎧x =90,y =30.答:此时单层部分的长度为90 cm .(3)根据题意,得l =x +y =0.5x +75,∵0≤x ≤150,∴75≤l ≤150.答:l 的取值范围为75≤l ≤150.。
2023年中考数学解答题专项复习:尺规作图(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数学解答题专项复习:尺规作图1.(2021•青岛)请用直尺、圆规作图,不写作法,但要保留作图痕迹.已知:∠O及其一边上的两点A,B.
求作:Rt△ABC,使∠C=90°,且点C在∠O内部,∠BAC=∠O.
2.(2021•赤峰)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是斜边AB上一点,且AC=AD.
(1)作∠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E;(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条件下,连接DE,求证:DE⊥AB.
3.(2021•襄阳)如图,BD为▱ABCD的对角线.
(1)作对角线B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D,BC,BD于点E,F,O(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连接BE,DF,求证:四边形BEDF为菱形.
4.(2021•陕西)如图,已知△ABC,AB>AC.请在边AB上求作一点P,使点P到点B、
C的距离相等.(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第1 页共13 页。
中考数学复习专项练习---圆知识点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1)求证:∠A=∠BCD; (2)若 AB=10,CD=6,求 BE 的长.
38.如图,A,P,B,C 是半径为 8 的⊙O 上的四点,且满足∠BAC=∠APC=60°,
(1)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2)求圆心 O 到 BC 的距离 OD. 39.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30°,BC=1,以边 AC 上一点 O 为圆心,OA 为半 径的⊙O 经过点 B. (1)求⊙O 的半径;
A.4 3
B.6 3
C.2 3
D.8
3.如图,△ABC 内接于⊙O,AB 是⊙O 的直径,∠B=30°,CE 平分∠ACB 交⊙O 于 E,交 AB 于 点 D,连接 AE,则 S△ADE:S△CDB 的值等于( )
A.1:
B.1:
C.1:2 D.2:3
4.如图,⊙O 中,C 是优弧 A MB 上的一点,∠AOC=100°,则∠ABC 的度数是( )
(2)⊙O 的半径为 5,tanA= 3 ,求 FD 的长. 4
31.如图,在△ABC 中,BC=AC=6,以 BC 为直径的⊙O 与边 AB 相交于点 D,DE⊥AC,垂足为 点 E. (1)求证:点 D 是 AB 的中点; (2)求点 O 到直线 DE 的距离.
32.如图,已知 AB 是圆 O 的直径,弦 CD⊥AB,垂足 H 在半径 OB 上,AH=5,CD= 4 5 ,点 E
(3)连接 OE 交 BC 于点 F,若 AB= 10 ,求 OE 的长度. 34.如图,在 ABC 中, BA BC , ABC 90 ,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 O 交 AC 于点 D,点 E 是 BD 上不与点 B,D 重合的任意一点,连接 AE 交 BD 于点 F,连接 BE 并延长交 AC 于点 G. (1)求证: ADF BDG ;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找规律(含答案)

中考数学试复习专题——找规律1、如图所示,观察小圆圈的摆放规律,第一个图中有5个小圆圈,第二个图中有8个小圆圈,第100个图中有__________个小圆圈.(1) (2) (3)2、 找规律.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菱形,第2幅图中有3个菱形,第3幅图中有5个菱形,则第4幅图中有 个菱形,第n 幅图中有 个菱形.3、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棋子 枚(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4、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 、b 、c 的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5、如图①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②),其中完整的圆共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③),其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④),其中完整的圆共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 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个.1 2 3n … … 第1个图 2个图 3个图 …6、 如下图,用同样大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 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 枚(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并写成最简形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用火柴棒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334个图形需 根火柴棒。
8、将正整数按如图5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 ,m )表示第n 排,从左到右第m 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 .9、如图 2 ,用n 表示等边三角形边上的小圆圈,f(n)表示这个三角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f(n)和n 的关系是10、观察图4的三角形数阵,则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 ( )1-2 3-4 5 -67 -8 9 -10。
人教部编版初中数学中考考点专题复习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练习及答案

利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1.在△ABC和△A'B'C'中,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⑤⑥D.①②④2.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B.BD=CDC.∠B=∠CD.∠BDA=∠CDA3.如图,小聪房子上的一块玻璃碎成了三块,他手头没有测量的工具,于是他想带着玻璃去配一块.同学们想一想,小聪需要带着第块玻璃.4.如图,分别过点C,B作△ABC的BC边上的中线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F=CE.5.小刚同学在一次智能大赛中,分别画了三个三角形,不料都被墨迹污染了(如图),他想分别画三个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你认为是否可以,说明你的理由.6.如图,已知△ABC≌△A'B'C',AD,A'D'分别是△ABC和△A'B'C'的高.求证:AD=A'D',并用一句话说明你的结论.7.如图,在△ABC与△DBC中,∠ACB=∠DBC=90°,E为BC的中点,EF⊥AB于点F,且AB=DE.(1)求证:△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BD=8 cm,求AC的长.★8.如图,∠BCA=∠α,CA=CB,C,E,F分别是直线CD上的三点,且∠BEC=∠CFA=∠α,请提出对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并证明.★9.如图,A,B,C,D,E,F,M,N是某公园里的八个景点,D,E,B三个景点间的距离相等,A,B,C三个景点间的距离相等.其中D,B,C三个景点在同一直线上,E,F,N,C在同一直线上,D,M,F,A在同一直线上,游客甲从E点出发,沿E→F→N→C→A→B→M游览,游客乙从D点出发,沿D→M→F→A→C→B→N游览.若两人的速度相同,且在各景点游览的时间相同,甲、乙两人谁先游览完?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能力提升1.D用①②④时,属于“边边角”,而“边边角”是不能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2.B3.③4.证明:∵CE⊥AF,FB⊥AF,∴∠DEC=∠DFB=90°.∵AD为BC边上的中线,∴BD=CD.又∵∠EDC=∠FDB(对顶角相等),∴△BFD≌△CED(AAS),∴BF=CE.5.解:在三角形(1)中保留了完整的两角与它们的夹边,可以根据“ASA”画出与(1)全等的三角形;在三角形(3)中保留了完整的两边及它们的夹角,可以根据“SAS”画出与(3)全等的三角形;在三角形(2)中只保留了一个角,因此不能画出与(2)全等的三角形.6.证明:∵△ABC≌△A'B'C',∴AB=A'B',∠B=∠B'.∵AD,A'D'分别是△ABC,△A'B'C'的高,∴∠ADB=∠A'D'B'=90°.在△ABD和△A'B'D'中,∴△ABD≌△A'B'D'(AAS).∴AD=A'D'.结论: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7.(1)证明:∵DE⊥AB,∠CBD=90°,∴∠EDB+∠DBF=∠ABC+∠DBF=90°.∴∠EDB=∠ABC.在△ACB和△EBD中,°∴△ACB≌△EBD(AAS).∴CB=BD,即△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解:由△ACB≌△EBD,有AC=BE,而E为BC的中点,则EB=BC=BD=4(cm).故AC=4 cm.8.解:猜想:EF=BE+AF.证明:∵∠BCE+∠CBE+∠BEC=180°,∠BCE+∠FCA+∠BCA=180°,∠BCA=∠α=∠BEC, ∴∠CBE=∠FCA.∵∠BEC=∠CFA=∠α,CB=CA,∴△BEC≌△CFA(AAS),∴BE=CF,EC=FA,∴EF=EC+CF=BE+FA.创新应用9.解:甲与乙同时游览完.理由如下:由题意,得△EBD和△ABC都为等边三角形,所以DB=EB,BC=BA,∠CBN=∠DBM=60°,∠EBC=∠DBA=120°.在△EBC和△DBA中,所以△EBC≌△DBA,所以EC=DA,∠CEB=∠ADB.在△DBM和△EBN中,所以△DBM≌△EBN,所以BM=BN.所以EC+AC+AB+BM=DA+AC+BC+BN.所以两人所走的路程相等,故同时游览完.。
2023年中考数学解答题专项复习:二次函数(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数学解答题专项复习:二次函数1.(2021•牡丹江)抛物线y=﹣x2+bx+c经过点A(﹣3,0)和点C(0,3).(1)求此抛物线所对应的函数解析式,并直接写出顶点D的坐标;
(2)若过顶点D的直线将△ACD的面积分为1:2两部分,并与x轴交于点Q,则点Q 的坐标为.
注: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
2.(2021•嘉兴)已知二次函数y=﹣x2+6x﹣5.
(1)求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
(2)当1≤x≤4时,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多少?
(3)当t≤x ≤t+3时,函数的最大值为m,最小值为n,若m﹣n =3,求t的值.3.(2021•湘潭)如图,一次函数y=x﹣图象与坐标轴交于点A、B,二次函数y=x2+bx+c图象过A、B两点.
(1)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2)点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点C,点P是对称轴上一动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以B、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第1 页共25 页。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专练19--全等三角形(解析版)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专练专题19全等三角形(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2022·浙江湖州市·中考真题)在数学拓展课上,小明发现:若一条直线经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平分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如图是由5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P是其中4个小正方形的公共顶点,小强在小明的启发下,将该图形沿着过点P的某条直线剪一刀,把它剪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剪痕的长度是()A.D【答案】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即可作出剪痕,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即可证得EM=DN,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详解】于G.如图,EF为剪痕,过点F作FG EM∵EF 将该图形分成了面积相等的两部分,∴EF 经过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AF CN BF DN ==.易证PME PDN ∆∆≌,∴EM DN =,而AF MG =,∴1EG EM MG DN AF DN CN DC =+=+=+==.在Rt FGE ∆中,EF ==故选:D.2.(2022·黑龙江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AD ,AC=5,∠DAB=∠DCB=90°,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 )A .15B .12.5C .14.5D .17【答案】B【分析】过A 作AE ⊥AC ,交CB 的延长线于E ,判定△ACD ≌△AEB ,即可得到△A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与△ACE 的面积相等,根据S △ACE =12×5×5=12.5,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如图,过A 作AE ⊥AC ,交CB 的延长线于E ,∵∠DAB=∠DCB=90°,∴∠D+∠ABC=180°=∠ABE+∠ABC,∴∠D=∠ABE,又∵∠DAB=∠CAE=90°,∴∠CAD=∠EAB,又∵AD=AB,∴△ACD≌△AEB,∴AC=AE,即△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的面积与△ACE的面积相等,∵S△ACE=12×5×5=12.5,∴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2.5,故选B.3.(2022·青海中考真题)如图,把直角三角形ABO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0OAB∠=,B 点的坐标为()0,2,将ABO沿着斜边AB翻折后得到ABC,则点C的坐标是()A.()4B.(2,C.)D.【答案】C【分析】过点C 作CD ⊥y 轴,垂直为D ,首先证明△BOA ≌△BCA ,从而可求得BC 的长,然后再求得∠DCB=30°,接下来,依据在Rt △BCD 中,求得BD 、DC 的长,从而可得到点C 的坐标.【详解】OAB BAC 30∠∠==,BOA BCA 90∠∠==,AB AB =,BOA ∴≌BCA ,OB BC 2∴==,CBA OBA 60∠∠==,过点C 作CD y ⊥轴,垂直为D ,则DCB 30∠=,1DB BC 12∴==,DC BC 2== )C ∴, 故选C .4.(2022·新疆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C=90°,∠A=30°,以点B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的画弧,分别交BA ,BC 于点M 、N ;再分别以点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作射线BP 交A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BP 是∠ABC 的平分线B .AD=BDC .:1:3CBD ABD S S D .CD=12BD 【答案】C【分析】A 、由作法得BD 是∠ABC 的平分线,即可判定;B 、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 的度数,再由BP 是∠ABC 的平分线得出∠ABD =30°=∠A,即可判定;C ,D 、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判定.【详解】解:由作法得BD 平分∠ABC ,所以A 选项的结论正确;∵∠C =90°,∠A =30°,∴∠ABC =60°,∴∠ABD =30°=∠A ,∴AD =BD ,所以B 选项的结论正确;∵∠CBD =12∠ABC =30°, ∴BD =2CD ,所以D 选项的结论正确;∴AD =2CD ,∴S △ABD =2S △CBD ,所以C 选项的结论错误.故选C .5.(2022·湖南张家界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90︒∠=C ,8AC =,13DC AD =,BD 平分ABC ∠,则点D 到AB 的距离等于( )A .4B .3C .2D .1【答案】C【分析】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根据已知求出CD 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于E ,AC 8=,1DC AD 3=,1CD 8213∴=⨯=+, C 90∠︒=,BD 平分ABC ∠,DE CD 2∴==,即点D 到AB 的距离为2,故选C .6.(2022·山东潍坊市·中考真题)如图,已知AOB ∠.按照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AOB ∠的两边于C ,D 两点,连接CD .②分别以点C ,D 为圆心,以大于线段OC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 ∠内交于点E ,连接CE ,DE .③连接OE 交CD 于点M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CEO DEO ∠=∠B .CM MD =C .OCD ECD ∠=∠D .12OCED S CD OE =⋅四边形 【答案】C【分析】利用基本作图得出是角平分线的作图,进而解答即可.【详解】由作图步骤可得:OE 是AOB ∠的角平分线,∴∠COE=∠DOE ,∵OC=OD ,OE=OE ,OM=OM ,∴△COE ≌△DOE ,∴∠CEO=∠DEO ,∵∠COE=∠DOE ,OC=OD ,∴CM=DM ,OM ⊥CD ,∴S 四边形OCED =S △COE +S △DOE =111222OE CM OE DM CD OE +=, 但不能得出OCD ECD ∠=∠,∴A 、B 、D 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7.(2022·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如图,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DE FE =,//FC AB ,若4AB =,3CF =,则BD 的长是( )A .0.5B .1C .1.5D .2【答案】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 FCE ∠=∠,ADE 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DE CF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CF =,根据4AB =,3CF =,即可求线段DB 的长.【详解】∵//CF AB ,∴A FCE ∠=∠,ADE F ∠=∠,在ADE ∆和FCE ∆中A FCE ADE F DE FE ∠=∠⎧⎪∠=∠⎨⎪=⎩,∴()ADE CFE AAS ∆≅∆,∴3AD CF ==,∵4AB =,∴431DB AB AD =-=-=.故选B .8.(2022·广西河池市·中考真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BE CF =,则图中与AEB ∠相等的角的个数是()A .1B .2C .3D .4【答案】C【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利用SAS 即可证明△ABE ≌△BCF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FC=∠AEB ,进一步得到∠DAE=∠AEB ,∠BFC=∠ABF ,从而求解.【详解】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90AB BC AB BC ABE BCF =∠=∠=︒∕∕,在ABE ∆和BCF ∆中,AB BC ABE BCF BE CF =⎧⎪∠=∠⎨⎪=⎩,∴()ABE BCF SAS ∆∆≌,∴BFC AEB ∠=∠,∴BFC ABF ∠=∠,又有EAD AEB ∠=∠故图中与AEB ∠相等的角的个数是3.故选C .9.(2022·四川宜宾市·中考真题)如图,,ABC 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且B ,C ,D 在一条直线上,连结,BE AD ,点M ,N 分别是线段BE ,AD 上的两点,且11,33BM BE AN AD ==,则CMN ∆的形状是()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不等边三角形【答案】C【分析】先证明BCE ACD ≅,得到BE AD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AN BM =,证明△△BCM ACN ≅,得到=60MCN ∠︒,即可得到结果;【详解】∵,ABC ECD ∆∆都是等边三角形,∴BC AC =,CE CD =,60BCA DCE ∠=∠=︒,∴+BCA ACE DCE ACE ∠∠=∠+∠,∴BCE ACD ∠=∠,在BCE 和ACD △中,BC AC BCE ACD CE CD ⎧=⎪∠=∠⎨⎪=⎩,∴()△△BCE ACD SAS ≅,∴BE AD =,CBMACN ∠=∠, 又∵11,33BM BE AN AD ==, ∴BM AN =,在BCM 和ACN △中,BM AN CBM ACN BC AC ⎧=⎪∠=∠⎨⎪=⎩,∴()△△BCM ACNSAS ≅, ∴BCM ACN ∠=∠,MC NC =,∴+60BCM ACMACN ACM ∠∠=∠+∠=︒, ∴CMN ∆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选C .10.(2022·广西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40AC BC A =∠=︒,观察图中尺规作图的痕迹,可知BCG ∠的度数为( )A .40︒B .45︒C .50︒D .60︒【答案】C【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基本作图得到CG AB ⊥,则CG 平分ACB ∠,利用A B ∠=∠和三角形内角和计算出ACB ∠,从而得到BCG ∠的度数.【详解】由作法得CG AB ⊥,∵AB AC =,∴CG 平分ACB ∠,A B ∠=∠,∵1804040100ACB ∠=︒-︒-︒=︒, ∴1502BCG ACB ∠=∠=︒. 故选:C .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1.(2022·广西玉林市·中考真题)如图,将两张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纸条交叉叠放在一起,则重合部分构成的四边形ABCD_________菱形(是,或不是).【答案】是【分析】 如图(见解析),先根据“两张对边平行且相等的纸条”得出//,//,AB CD AD BC BE DF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B AD =,最后根据菱形的判定即可得.【详解】如图,过点B 作BE AD ⊥,交DA 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F AB ⊥,交BA 延长线于点F 由题意得://,//,AB CD AD BC BE DF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在ABE △和ADF 中,90BAE DAF AEB AFD BE DF ∠=∠⎧⎪∠=∠=︒⎨⎪=⎩(AAS)ABE ADF ∴≅AB AD ∴=∴平行四边形ABCD 是菱形故答案为:是.12.(2022·黑龙江鹤岗市·中考真题)如图,Rt ABC ∆和Rt EDF ∆中,//BC DF ,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使Rt ABC ∆和Rt EDF ∆全等.【答案】AB ED =,答案不唯一【分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可以是AB =ED 或BC =DF 或AC =EF 或AE =CF 等,只要符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详解】∵Rt ABC ∆和Rt EDF ∆中,∴90BAC DEF ∠=∠=︒,∵//BC DF ,∴DFE BCA ∠=∠,∴添加AB ED =,在Rt ABC ∆和Rt EDF ∆中DFE BCA DEF BAC AB ED ∠=∠⎧⎪∠=∠⎨⎪=⎩,∴()Rt Rt AAS ABC EDF ∆∆≌,故答案为:AB ED =答案不唯一.13.(2022·辽宁本溪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M ,N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连接MN ,点E 是CN 的中点,连接ME 并延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D ,若4BC =,则CD 的长为_________.【答案】2【分析】依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可得到MN=12BC=2,MN //BC ,依据△MNE ≌△DCE (AAS ),即可得到CD=MN=2.【详解】解:∵M ,N 分别是AB 和AC 的中点,∴MN 是△ABC 的中位线,∴MN=12BC=2,MN ∥BC , ∴∠NME=∠D ,∠MNE=∠DCE ,∵点E 是CN 的中点,∴NE=CE ,∴△MNE ≌△DCE (AAS ),故答案为:2.14.(2022·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如图,在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 内作45EAF ∠=︒,AE 交BC 于点E ,AF 交CD 于点F ,连接EF ,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若3DF =,则BE 的长为__________.【答案】2【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G=AF ,GB=DF ,∠BAG =∠DAF ,然后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可得∠GAE =∠F AE ,进而可根据SAS 证明△GAE ≌△F AE ,可得GE=EF ,设BE=x ,则CE 与EF 可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然后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关于x 的方程,解方程即得答案.【详解】解:∵将△ADF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 ,∴AG=AF ,GB=DF ,∠BAG =∠DAF ,∵45EAF ∠=︒,∠BAD =90°,∴∠BAE +∠DAF =45°,∴∠BAE +∠BAG =45°,即∠GAE =45°,∴∠GAE =∠F AE ,又AE=AE ,∴△GAE ≌△F AE (SAS ),设BE=x ,则CE =6-x ,EF=GE=DF+BE =3+x ,∵DF =3,∴CF =3,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633x x -+=+,解得:x =2,即BE =2.故答案为:2.15.(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如图,已知在△ABD 和△ABC 中,∠DAB =∠CAB ,点A 、B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若使△ABD ≌△ABC ,则还需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只填一个即可)【答案】AD =AC (∠D =∠C 或∠ABD =∠ABC 等)【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即可求解.【详解】解:∵∠DAB =∠CAB ,AB =AB ,∴当添加AD =AC 时,可根据“SAS ”判断△ABD ≌△ABC ;当添加∠D =∠C 时,可根据“AAS ”判断△ABD ≌△ABC ;当添加∠ABD =∠ABC 时,可根据“ASA ”判断△ABD ≌△ABC .故答案为AD =AC (∠D =∠C 或∠ABD =∠ABC 等).三、解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6.(2022·柳州市柳林中学中考真题)如图,已知OC 平分∠MON ,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且OA =OB .求证:△AOC ≌△BOC .【答案】见解析【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以证明结论成立.【详解】证明:∵OC 平分∠MON ,∴∠AOC =∠BOC ,在△AOC 和△BOC 中,OA OB AOC BOC OC OC =⎧⎪∠=∠⎨⎪=⎩,∴△AOC ≌△BOC (SAS ).17.(2022·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 、BC 分别相交于M 、N .(1)求证:四边形BNDM 是菱形;(2)若24BD =,10MN =,求菱形BNDM 的周长.【答案】(1)见解析;(2)52【分析】(1)先证明BON DOM ≌△△,得到四边形BNDM 为平行四边形,再根据菱形定义证明即可; (2)先根据菱形性质求出OB 、OM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M ,问题的得解.【详解】(1)∵//AD BC ,∴CBD ADB ∠=∠.∵MN 是对角线BD 的垂直平分线,∴OB OD =,MB MD =.在BON △和DOM △中,CBD ADB OB OD BON DOM ∠=∠⎧⎪=⎨⎪∠=∠⎩,∴()BON DOM ASA ≌,∴MD NB =,∴四边形BNDM 为平行四边形.又∵MB MD =,∴四边形BNDM 为菱形.(2)∵四边形BNDM 为菱形,24BD =,10MN =.∴90BOM ︒∠=,1122OB BD ==,152OM MN ==. 在Rt BOM △中,13BM ===.∴菱形BNDM 的周长441352BM ==⨯=.18.(2022·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 的外侧,作等边角形ADE ,连接BE 、CE .(1)求证:BAE CDE △≌△;(2)求AEB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15°.【分析】(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CD ,∠BAD=∠CDA ,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DE ,∠EAD=∠EDA=60°即可证明;(2)由AB=AD=AE ,得到△ABE 为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到∠ABE=∠AEB ,且∠BAE=90°+60°=15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1)证明:∵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CD ,且∠BAD=∠CDA=90°,∵△ADE 是等边三角形,∴AE=DE ,且∠EAD=∠EDA=60°,∴∠BAE=∠BAD+∠EAD=150°,∠CDE=∠CDA+∠EDA=150°,∴∠BAE=∠CDE ,在△BAE 和△CDE 中:=⎧⎪∠=∠⎨⎪=⎩AB CD BAE CDE AE DE ,∴()△≌△BAE CDE SAS .(2)∵AB=AD ,且AD=AE ,∴△ABE 为等腰三角形,∴∠ABE=∠AEB ,又∠BAE=15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EB=(180°-150°)÷2=15°.故答案为:15°.19.(2022·江苏宿迁市·中考真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在AC 上,且AF=CE .求证:四边形BEDF 是菱形.【答案】见解析【分析】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AB=AD=CD=BC ,∠DAE=∠BAE=∠BCF=∠DCF=45°,由“SAS”可证△ABE ≌△ADE ,△BFC ≌△DFC ,△ABE ≌△CBF ,可得BE=BF=DE=DF ,可得结论.【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CD=BC ,∠DAE=∠BAE=∠BCF=∠DCF=45°,在△ABE 和△ADE 中,AB AD BAE DAE AE AE =⎧⎪∠=∠⎨⎪=⎩,∴△ABE ≌△ADE (SAS ),∴BE=DE ,同理可得△BFC ≌△DFC ,可得BF=DF ,∵AF=CE ,∴AF-EF=CE-EF ,即AE=CF ,在△ABE 和△CBF 中,AB BC BAE BCF AE CF =⎧⎪∠=∠⎨⎪=⎩,∴△ABE ≌△CBF (SAS ),∴BE=BF ,∴BE=BF=DE=DF ,∴四边形BEDF 是菱形.20.(2022·江苏南通市·中考真题)(1)如图①,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D =AE ,∠B =∠C .求证:AB =AC .(2)如图②,A 为⊙O 上一点,按以下步骤作图:①连接OA ;②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作弧,交⊙O 于点B ;③在射线OB 上截取BC =OA ;④连接AC .若AC =3,求⊙O 的半径.【答案】(1)见解析;(2)⊙O【分析】(1)根据“AAS “证明△ABE ≌△AC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2)连接AB ,如图②,由作法得OA=OB=AB=BC ,先判断△OAB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OAB=∠OBA=60°,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C=∠BAC=30°,然后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OA 的长.【详解】(1)证明:在△ABE 和△ACD 中B C A A AE AD ∠=∠⎧⎪∠=∠⎨⎪=⎩,∴△ABE ≌△ACD (AAS ),∴AB =AC ;(2)解:连接AB ,如图②,由作法得OA =OB =AB =BC ,∴△OAB 为等边三角形,∴∠OAB =∠OBA =60°,∵AB =BC ,∴∠C =∠BAC ,∵∠OBA =∠C+∠BAC ,∴∠C =∠BAC =30°∴∠OAC =90°,在Rt △OAC 中,OA =3AC =3×3即⊙O .。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 实数知识点、对应习题及答案

实数考点1 实数的大小比较两实数的大小关系如下:正实数都大于0,负实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正实数,绝对值大的实数较大;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实数反而小.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 例1 比较3-2与2-1的大小.分析:比较3-2与2-1的大小,可先将各数的近似值求出来, 即3-2≈1.732-1.414=0.318,2-1≈1.414-1=0.414,再比较大小例2 在-6,0,3,8这四个数中,最小的数是( )A.-6B.0C.3D.8 答:2-1,A 利用数轴考点2 无理数常见的无理数类型(1) 一般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1.41421356¨··· (2) 看似循环而实际不循环的小数,如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1)。
(3) 有特定意义的数,如:π=3.14159265···(4).开方开不尽的数。
如:35,3注意:(1)无理数应满足:①是小数;②是无限小数;③不循环;(2)无理数不是都带根号的数(例如π就是无理数),反之,带根号的数也不一定都是无理数(例如4,327就是有理数).例3 下列是无理数的是( )A.-5/2B.πC. 0D.7.131412例4在实数中-23 ,0 3.14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B ,A考点3 实数有关的概念实数的分类(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实数(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负无理数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正无理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正实数实数例5若a 为实数,下列代数式中,一定是负数的是( ) A. -a 2 B. -( a +1)2 C.-2a D.-(a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负数和非负数的概念,同时涉及考查字母表示数这个知识点.由于a 为实数, a 2、( a +1)2、2a 均为非负数,∴-a 2≤0,-( a +1)2≤0,-2a ≤0.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介于正数与负数之间的中性数.因此,A 、B 、C 不一定是负数.又依据绝对值的概念及性质知-(a -+1)﹤0.故选D例6实数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化简:2)2(1-+-a a =分析:这里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要去掉绝对值符号,必须清楚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是正还是负.由数轴可知:1﹤a ﹤2,于是,22)2(,112a a a a a -=-=--=-所以, 2)2(1-+-a a =a -1+2-a =1.例7 如图所示,数轴上A 、B 两点分别表示实数1,5,点B 关于点A 的对称点为C ,则点C 所表示的实数为( )A. 5-2B. 2-5C.5-3 D.3-5分析:这道题也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同时又考查了对称的性质.B 、C 两点关于点A 对称,因而B 、C 两点到点A 的距离是相同的,点B 到点A 的距离是5-1,所以点C 到点A 的距离也是5-1,设点C 到点O 的距离为a ,所以a +1=5-1,即a =5-2.又因为点C 所表示的实数为负数,所以点C 所表示的实数为2-5.例8已知a 、b 是有理数,且满足(a -2)2+3-b =0,则a b的值为 分析:因为(a -2)2+3-b =0,所以a -2=0,b -3=0。
中考数学备考专题复习 全等三角形(含解析)-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数学试题

全等三角形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图中,全等的图形有()A、2组B、3组C、4组D、5组2、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B、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线相等C、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与高重合D、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线上任一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4、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破成了三块,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A、①B、②C、③D、①和②5、长为1的一根绳,恰好可围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则其中一个三角形的最长边x 的取值X围为()A、B、C、D、6、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等于腰长的一半,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A、15°或75°B、15°C、75°D、150°和30°7、如图,x的值可能为()A、10B、9C、7D、68、如图,△A BC中,AB=AC , EB=EC ,则由“SSS”可以判定()A、△ABD≌△ACDB、△ABE≌△ACEC、△BDE≌△CDED、以上答案都不对9、如果线段AB=3cm,BC=1cm,那么A、C两点的距离d的长度为()A、4cmB、2cmC、4cm或2cmD、小于或等于4cm,且大于或等于2cm10、(2016•滨州)如图,△ABC中,D为AB上一点,E为BC上一点,且AC=CD=BD=BE,∠A=50°,则∠CDE的度数为()A、50°B、51°C、51.5°D、52.5°11、(2016•某某)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B、∠CAB=∠DBAC、∠C=∠DD、BC=AD12、如图,在△ABC中,∠A=20°,∠ABC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D1,∠ABD1与∠ACD1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2,依此类推,∠ABD4与∠ACD4的角平分线交于点D5,则∠BD5C的度数是()A、24°B、25°C、30°D、36°二、填空题(共5题;共6分)13、若△ABC≌△EFG,且∠B=60°,∠FGE-∠E=56°,,则∠A=________度.14、如图,BE,CD是△ABC的高,且BD=EC,判定△BCD≌△CBE的依据是“________”.15、如图,△ABC≌△ADE,∠B=100°,∠BAC=30°,那么∠AED=________°.16、如果△ABC 和△DEF 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BC 和△GHI________全等,如果△ABC 和△DEF 不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 BC 和△GHI__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17、(2016•某某)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P 是BC 边上一动点(不含B 、C 两点),将△ABP 沿直线AP 翻折,点B 落在点E 处;在CD 上有一点M ,使得将△CMP 沿直线MP 翻折后,点C 落在直线PE 上的点F 处,直线PE 交CD 于点N ,连接MA ,NA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 ①△CMP∽△BPA;②四边形AMCB 的面积最大值为10;③当P 为BC 中点时,AE 为线段NP 的中垂线; ④线段AM 的最小值为2;⑤当△ABP≌△ADN 时,BP=4﹣4.三、综合题(共6题;共66分)18、如图,分别以Rt△ABC 的直角边AC 及斜边AB 向外作等边△ACD 及等边△ABE.已知∠BAC=30°,EF⊥AB,垂足为F ,连接DF .(1)试说明AC=EF ;(2)求证: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19、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G 是CD 上一点,延长BC 到E ,使CE=CG ,连接BG 并延长交DE 于F .(1)求证:△BCG≌△DCE;(2)将△DC E 绕点D 顺时针旋转90°得到△DAE′,判断四边形E′BGD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总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复习练习及答案

初三中考数学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复习练习1. 把一块直尺与一块三角板如图放置,若∠1=40°,则∠2的度数为( )A.125° B.120° C.140° D.130°2. 如图所示,∠A,∠1,∠2的大小关系是( )A.∠A>∠1>∠2 B.∠2>∠1>∠A C.∠A>∠2>∠1 D.∠2>∠A>∠1 3. 如图,射线AD,BE,CF构成∠1,∠2,∠3,则∠1+∠2+∠3等于( )A.180° B.360° C.540° D.无法确定4. 如图,a∥b,∠1=50°,∠2=60°,则∠3的度数为( )A.50° B.60° C.70° D.80°5. 如图,在△ABC中,∠B=40°,∠C=30°,延长BA至点D,则∠CAD的大小为( )A.110° B.80° C.70° D.60°6. 下面四个图形中,能判断∠1>∠2的是( )7. 如图,AC∥ED,∠C=26°,∠CBE=37°,则∠BED的度数为( )A.53° B.63° C.73° D.83°8. 已知AB∥CD,∠C=70°,∠F=30°,则∠A的度数为( )A.30° B.35° C.40° D.45°9. 如图,在Rt△ACB中,∠ACB=90°,∠A=25°,D是AB上一点,将Rt△ABC 沿CD折叠,使B点落在AC边上的B′处,则∠ADB′等于( )A.40° B.35° C.30° D.25°10. 如图,a,b,c,d互不平行,对它们截出的一些角的数量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A.∠1+∠5+∠4=180° B.∠4+∠5=∠2C.∠1+∠3+∠6=180° D.∠1+∠6=∠211. 如图所示,AB∥CD,AD与BC交于点E,EF是∠BED的平分线.若∠1=30°,∠2=40°,则∠BEF=____度.12. 如图,已知∠1=100°,∠2=140°,那么∠3=______.13. 如图,点D,B,C在同一直线上,∠A=60°,∠C=50°,∠D=25°,则∠1=____度.14. 当三角形中一个内角α是另一个内角β的两倍时,我们称此三角形为“特征三角形”,其中α称为“特征角”.如果一个“特征三角形”的“特征角”为100°,那么这个“特征三角形”的最小内角的度数为_______.15.如图所示,∠A+∠B+∠C+∠D+∠E+∠F等于_______.16.在△ABC 中,∠A∶∠B=2∶1,∠C=60°,则∠A =____°. 17. 如图,求∠A +∠B +∠C +∠D +∠E +∠F 的度数.18.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10°,求它的底角.19. 在三角形ABC 中,∠BAE =12∠BAC ,∠C>∠B ,且FD ⊥BC 于D 点.(1)试推出∠EFD ,∠B ,∠C 的关系;(2)当点F 在AE 的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不变,你在题(1)推导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直接写出结论.20. 如图,CE 是△ABC 外角∠ACD 的平分线,CE 与BA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 ,求证:∠BAC>∠B.21. 如图所示,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试说明:∠BOC =90°+12∠A.参考答案1---10 DBBCC DBCAD 11. 35 12. 60° 13. 45 14. 30° 15. 360° 16. 8017. 解:在△ABN 中,∠A +∠B +∠1=180°,在△CDP 中,∠C +∠D +∠3=180°,在△EFM 中,∠E +∠F +∠2=180°,∴∠A +∠B +∠1+∠C +∠D +∠E +∠F +∠3+∠2=540°,在△MNP 中,∠5+∠4+∠6=180°,∴∠1+∠2+∠3=180°,∴∠A +∠B +∠C +∠D +∠E +∠F =540°-(∠1+∠2+∠3)=360°18. 解:①当110°是顶角的外角时,则底角为110°×12=55°,②当110°是底角的外角时,则底角为180°-110°=70°,即它的底角是55°或70°19. 解:(1)∠EFD =90°-∠FED =90°-(∠B +∠BAE)=90°-∠B -12∠BAC=90°-∠B -12(180°-∠B -∠C)=90°-∠B -90°+12∠B +12∠C =12(∠C-∠B)(2)在(1)中推导的结论成立,∠EFD =12(∠C -∠B)20. 证明:∵∠BAC>∠ACE ,∠DCE>∠B ,又∠ACE =∠DCE ,∴∠BAC>∠B 21. 证明:∠BOC =180°-(∠OBC +∠OCB)=180°-12(∠ABC +∠ACB)=180°-12(180°-∠A)=90°+12∠A。
中考数学《规律探索》专题复习试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规律(Lv)探索》专题复习试题含解析一(Yi)、选择题1. 如图,将一张等边(Bian)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成4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一次操作;然后,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按(An)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San)角形,共得到7个小(Xiao)三角形,称为第二次操作;再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按同样方式再剪成4个小三角形,共得(De)到10个小三角形,称为第三次操(Cao)作;…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100个小三角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A.25 B.33 C.34 D.50【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第一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个、第二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个、第三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3)个,可得第n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n﹣1)=3n+1个,根据题意得3n+1=100,求得n的值即可.【解答】解:∵第一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个;第二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7个;第三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3=10个;…∴第n次操作后,三角形共有4+3(n﹣1)=3n+1个;当3n+1=100时,解得:n=33,故选:B.2.观察图中正方形四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可知,数2016应标在()A.第504个正方形的左下角B.第504个正方形的右下角C.第505个正方形的左上角D.第505个正方形的右下角【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分(Fen)析】根据图形中对应的数字和各个(Ge)数字所在的位置,可以推出数2016在第多少个正方形和它所在的位置,本(Ben)题得以解决.【解(Jie)答】解(Jie):∵2016÷4=504,又(You)∵由题目中给出的几个(Ge)正方形观察可知,每个正方形对应四个数,而第一个最小的数是0,0在(Zai)右下角,然后按逆时针由小变大,∴第504个正方形中最大的数是2015,∴数2016在第505个正方形的右下角,故选D.3.(2016.山东省临沂市,3分)用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成下列图形,则第n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A.2n+1 B.n2﹣1 C.n2+2n D.5n﹣2【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第1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22﹣1、第2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32﹣1、第3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42﹣1,可知第n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n+1)2﹣1,化简可得答案.【解答】解:∵第1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22﹣1=3;第2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32﹣1=8;第3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42﹣1=15;…∴第n个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个数是:(n+1)2﹣1=n2+2n+1﹣1=n2+2n;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是:从变化的图形中发现不变的部分和变化的部分及变化部分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如图,①是一个三角形,分别连接这个三角形三边中点得到图②,再连接图②中间小三角形三边的中点得到图③,按这样的方法进行下去,第n个图形中共有三角形的个数为4n﹣3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结合题意,总结可知,每(Mei)个图中三角形个数比图形的编号的(De)4倍(Bei)少(Shao)3个三角形,即可(Ke)得出结果.【解(Jie)答】解:第(Di)①是(Shi)1个三角形,1=4×1﹣3;第②是5个三角形,5=4×2﹣3;第③是9个三角形,9=4×3﹣3;∴第n个图形中共有三角形的个数是4n﹣3;故答案为:4n﹣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寻找三角形的个数与图形的编号之间的关系.2.如图,直线l:y=-x,点A1坐标为(-3,0). 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负半轴于点A2,再过点A2作x 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OB2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负半轴于点A 3,…,按此做法进行下去,点A2016的坐标为 .【考点】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直线l:y=-x的解析式求出A1B1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1的长,从而得出A2的坐标;再把A2的横坐标代入y=-x的解析式求出A2B2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B2的长,从而得出A3的坐标;…,由此得出一般规律.【解(Jie)答】解(Jie):∵点(Dian)A1坐(Zuo)标为(-3,0),知(Zhi)O A1=3,把(Ba)x=-3代入(Ru)直线(Xian)y=-x中,得y= 4 ,即A1B1=4.根据勾股定理,OB1===5,∴A2坐标为(-5,0),O A2=5;把x=-5代入直线y=-x中,得y=,即A2B2=.根据勾股定理,OB2====,∴A3坐标为(-3512,0),O A3=3512;把x=-3512代入直线y=-x中,得y=,即A3B3=.根据勾(Gou)股定理,OB 3====,∴A 4坐标(Biao)为(-3523,0),O A 4=3523;……同理(Li)可得(De)A n 坐(Zuo)标为(-,0),O A n =3521--n n ;∴A 2016坐(Zuo)标为(-,0)故(Gu)答案为:(− 3520142015,0)【点(Dian)评】本题是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题是全国各地的中考热点题型,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总结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此类题时,要得到两三个结果后再比较、总结归纳,不要只求出一个结果就盲目的匆忙得出结论。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轴》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轴》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1 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 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 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点B所表示的数是(2)受(1)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①一天爸爸对小明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才刚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84岁啦!”则爸爸的年龄是岁.(在图2中标出分析过程)②爷爷对小明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14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18岁啦!”则爷爷的年龄是岁.(画出示意图展示分析过程)2.数轴上两点A B A在B左边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已知AB=4 且OB=3OA.点A B对应的数分别是a b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a=b=(2)若P A=2PB求x的值(3)若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原点O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间在运动过程中3PB﹣P A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3.【定义】点M N Q是一条直线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若直线上点P满足PM+PN=PQ 则称点P是点M N Q的“和谐点”.【理解】(1)在数轴上(图1)点A B C P表示的数分别为﹣2 0 5 1 点P是否为点A B C的“和谐点”?请通过计算作出判断.(2)点A B C是一条直线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且AB=2 BC=3 若点P是点A B C的“和谐点”则AP的长是.【拓展】(3)在数轴上(图2)点A B C表示的数分别为a a+2 a+5(a是整数)点P 在点A的左侧且点P是点A B C的“和谐点”点A B C P表示的数之和是否能被4整除?请通过计算作出判断.4.已知数轴上A B C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 3 5 点P为数轴上任意一点其对应的数为x.点A与点P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P点B与点P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P.(1)若AP=BP则x=(2)若AP+BP=8 求x的值(3)若点P从点C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三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秒试判断:4BP﹣AP的值是否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5.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全球购物节完美收官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陆续发到本地快递公司.一快递小哥骑三轮摩托车从公司P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来回投递包裹现在他一天中七次连续行驶的记录如表(我们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单位:千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2+7﹣9+10+4﹣5﹣8(1)快递小哥最后一次投递包裹结束时他在公司P的哪个方向上?距离公司P多少千米?(2)在第次记录时快递小哥距公司P地最远(3)如果每千米耗油0.08升每升汽油需7.2元那么快递小哥投递完所有包裹需要花汽油费多少元?6.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沿数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1再把点P1表示的数乘以n所得数对应的点为P2.若mn=k(m n是正整数)则称点P2为点P的“k倍关联点”.已知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2 点N表示的数为﹣3.例如当m=1 n=2时若点A表示的数为﹣4 则它的“2倍关联点”对应点A2表示的数为﹣6.(1)当m=1 n=2时已知点B的“2倍关联点”是点B2若点B2表示的数是4 则点B表示的数为(2)已知点C在点M右侧点C的“6倍关联点”C2表示的数为11 则点C表示的数为(3)若点P从M点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移动同时点Q从N点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移动且在任何一个时刻点P始终为点Q的“k倍关联点”直接写出k的值.7.阅读材料:我们知道|x|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的数x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即|x|=|x ﹣0| 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推广到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如图若数轴上两点A B 分别对应有理数a b则A 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a﹣b|.根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A B间的距离是若AB=3 则x (3)求|x﹣6|﹣|x+2|的最大值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4)互不相等的有理数a b 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C.若|a﹣b|+|c﹣a|=|b ﹣c| 请分析判断在点A B C中哪个点居于另外两点之间.8.如图1 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是b并且a b满足|a+16|+(b ﹣4)2=0.(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H为线段AC的中点图中所有的线段长度和是64 求点H表示的数(3)若点P开始从点A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同时点Q从点B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也向右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M是线段PB的中点N是线段BQ的中点.若线段MN= 2 求t.9.根据所学数轴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知识再现: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 B C如图1所示.①A点表示的数是AB之间的距离是②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此时该点表示的数是(2)知识迁移:如图2 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①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应的数为30 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 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cm?②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点B所表示的数是(3)知识应用:如图3由(2)中①②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一天妙妙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7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19岁啦!”请问奶奶现在多少岁了?琪琪的想法是:借助数轴把妙妙和奶奶的年龄差看作木棒AB奶奶像妙妙这样大时可看作点B移动到点A此时点A向左移动后所对应的点C所表示的数为﹣37根据琪琪的想法完成一下问题:①若把A移动到B时此时点B向右移动后所对应的点D表示的数为②求奶奶现在多少岁了.10.如图1 点A B C是数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三个点分别对应的数为﹣7 b2.某同学将刻度尺按如图2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刻度尺上的数字0对齐数轴上的点A发现点B对齐刻度2.1cm点C对齐刻度6.3cm.(1)求数轴上的一个单位长度对应刻度尺上的长度是多少cm?(2)求在数轴上点B所对应的数b(3)若Q是数轴上一点且满足A Q两点间的距离是A B两点间的距离的2倍求点Q在数䌷上所对应的数.11.已知数轴上的点A B对应的有理数分别为a b且(12ab+10)2+|a−2|=0点P是数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出A B两点之间的距离.(2)若点P到点A和点B的距离相等求出此时点P所对应的数.(3)数轴上一点C距A点7.2个单位长度其对应的数c满足|ac|=﹣ac.当P点满足PB=2PC时求P点对应的数.12.已知数轴上A B两点对应的数分别为a b且a b满足|a+20|=﹣(b﹣13)2点C 对应的数为16 点D对应的数为﹣13.(1)求a b的值(2)点A B沿数轴同时出发相向匀速运动点A的速度为6个单位/秒点B的速度为2个单位/秒若t秒时点A到原点的距离和点B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求t的值(3)在(2)的条件下点A B从起始位置同时出发.当A点运动到点C时迅速以原来的速度返回到达出发点后又折返向点C运动.B点运动至D点后停止运动当B停止运动时点A也停止运动.求在此过程中A B两点同时到达的点在数轴上对应的数.13.【阅读理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用诗句“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非”表达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性.点A 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A 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在数轴上A 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理解应用】如图1 已知数轴上的点A B C分别表示有理数a b c其中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 b c满足(a﹣4b)2+|c﹣11|=0.(1)请你直接写出a b c的值a=b=c=.(2)若D为数轴上的一个动点且DC=3DB求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拓展延伸】(3)若点P R Q分别从点A B C同时出发在数轴上运动点P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点Q以每秒5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点R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朝某个方向运动若PQ+nRQ的值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请求出n的值.14.在数轴上把原点记作点O表示数1的点记作点A.对于数轴上任意一点P(不与点O点A重合)将线段PO与线段P A的长度之比定义为点P的特征值记作P即P= POPA例如:当点P是线段OA的中点时因为PO=P A所以P=1.(1)如图点P1P2P3为数轴上三个点点P1表示的数是−14点P2与P1关于原点对称.①P2̂=②比较P1̂P2̂P3̂的大小(用“<”连接)(2)数轴上的点M满足OM=13OA求M(3)数轴上的点P表示有理数p已知P<100且P为整数则所有满足条件的p的倒数之和为.15.如图数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A B C三点的位置如图所示.点B表示的数是3 A 和B两点间的距离为8 B和C两点间的距离为4.(1)求A C两点分别表示的数(2)若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①当点P运动到与点B和点C的距离相等时求t的值②若同时有M N两动点分别从点B C同时出发都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运动把点P与点M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M点P与点N之间的距离表示为PN当PM+PN取最小值时求t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1 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1)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30 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 3 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9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12点B所表示的数是21(2)受(1)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①一天爸爸对小明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才刚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84岁啦!”则爸爸的年龄是56岁.(在图2中标出分析过程)②爷爷对小明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14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18岁啦!”则爷爷的年龄是74岁.(画出示意图展示分析过程)【考点】数轴.【专题】实数运算能力.【答案】(1)9 12 21(2)①56 ②74.【分析】(1)由图象可知3倍的AB长为30﹣3=27 即可求AB得长度.A点在3的右侧距离3有9个单位长度故A点为12 B点在A的左侧距离A有9个单位长度故B点为21.(2)根据题意设数轴上小木棒的A端表示小明的年龄B端表示爸爸(爷爷)的年龄则木棒的长度表示二人的年龄差参照(1)中的方法结合已知条件即可得出.【解答】解:(1)观察数轴可知三根这样长的木棒长为30﹣3=27 则这根木棒的长为27÷3=9∴A点表示为3+9=12 B点表示的数是3+9+9=21故答案为:9 12 21(2)①借助数轴把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差看作木棒AB同理可得爸爸比小明大84÷3=28∴爸爸的年龄是84﹣28=56(岁)故答案为:56.②借助数轴把小明和爷爷的年龄差看作木棒AB同理可得爷爷比小明大(118+14)÷3=44∴爷爷的年龄是118﹣44=74(岁)故答案为:74.【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的认识用数轴表示数及有理数的加减法读懂题干及正确理解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数轴上两点A B A在B左边原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已知AB=4 且OB=3OA.点A B对应的数分别是a b点P为数轴上的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a=﹣1b=3(2)若P A=2PB求x的值(3)若点P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原点O向右运动同时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请间在运动过程中3PB﹣P A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考点】数轴.【答案】(1)﹣1 3(2)x的值为53或7(3)3PB﹣P A的值为定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分析】(1)根据OB=3OA且AB=4 求出OA和OB即可解答(2)分三种情况分析当P点在A点左侧时当P点位于A B两点之间时当P点位于B点右侧时依次令P A=2PB即可解答(3)表示出t秒后的各点再计算3PB﹣P A得出固定结果即可说明.【解答】(1)∵OB=3OA且AB=4∴OA=1 OB=3∴a=﹣1 b=3故答案为:﹣1 3(2)①当P点在A点左侧时P A<PB不合题意舍去.②当P点位于A B两点之间时因为P A=2PB所以x+1=2(3﹣x)所以x=5 3.③当P点位于B点右侧时因为P A=2PB所以x+1=2(x﹣3)所以x=7.故x的值为53或7.(3)t秒后A点的值为(﹣1﹣t)P点的值为2t B点的值为(3+3t)所以3PB﹣P A=3(3+3t﹣2t)﹣[2t﹣(﹣1﹣t)]=9+3t﹣(2t+1+t)=9+3t﹣3t﹣1=8.所以3PB﹣P A的值为定值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线段的和差关系及动点的应用是解题关键.3.【定义】点M N Q是一条直线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若直线上点P满足PM+PN=PQ 则称点P是点M N Q的“和谐点”.【理解】(1)在数轴上(图1)点A B C P表示的数分别为﹣2 0 5 1 点P是否为点A B C 的“和谐点”?请通过计算作出判断.(2)点A B C 是一条直线上从左到右的三个点 且AB =2 BC =3 若点P 是点A B C 的“和谐点” 则AP 的长是 3或73 .【拓展】(3)在数轴上(图2) 点A B C 表示的数分别为a a +2 a +5(a 是整数) 点P 在点A 的左侧 且点P 是点A B C 的“和谐点” 点A B C P 表示的数之和是否能被4整除?请通过计算作出判断.【考点】数轴.【专题】数形结合 数感 推理能力.【答案】(1)是 (2)3或73 (3)能被4整除.【分析】(1)根据PM +PN =PQ 则称点P 是点M N Q 的“和谐点” 在﹣2 0 5 1选择合适的数据 确定出P 的位置.(2)由AB =2 BC =3 若点P 是点A B C 的“和谐点” 设P 表示的教为x 分情况讨论.(3)P 在A 左侧时 设AP =m 则PB =m +2 PC =m +5 化简即可. 【解答】解:(1)∵P A =3 PB =1 PC =4 ∴P A +PB =PC∴点P 是A B C 的“和谐点”(2)以A为原点建立数轴则A表示0 B表示2 C表示5设P表示的教为x①P在A左边时令P A+PB=PC即(0﹣x)+(2﹣x)=(5﹣x)x=﹣3此时AP=3.②P在AB之间时令P A+PB=PC即(x﹣o)+(2﹣x)=(5﹣x)x=3(舍去).③P在BC之间时令P A+PB=PC即(x﹣0)+(x﹣2)=(5﹣x)解得:x=7 3.此时AP=7 3.P在C点右侧时不可能P A+PB=PC.(3)P在A左侧时设AP=m则PB=m+2 PC=m+5且满足P A+PB=PC即m+m+2=m+5解得:m=3∴p表示的数为a﹣3.A B C P来示的数之和为:a﹣3+a+a+2+a+5=4a+4=4(a+1)(a为整数)∴能被4整除.故答案是:(1)是 (2)﹣3或73 (3)能被4整除.【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轴 根据阅读内容进行转化 同时考查了线段的和差 列方程求解.4.已知数轴上A B C 三点对应的数分别为﹣1 3 5 点P 为数轴上任意一点 其对应的数为x .点A 与点P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P 点B 与点P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P . (1)若AP =BP 则x = 1 (2)若AP +BP =8 求x 的值(3)若点P 从点C 出发 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 点A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左运动 点B 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 三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秒 试判断:4BP ﹣AP 的值是否会随着t 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数轴.【专题】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 实数 数据分析观念 运算能力.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观察数轴 可得答案(2)根据点P 在点A 左侧或点P 在点A 右侧 分别列式求解即可(3)分别用含t的式子表示出BP和AP再计算4BP﹣AP即可得答案.【解答】解:(1)由数轴可得:若AP=BP则x=1故答案为:1(2)∵AP+BP=8∴若点P在点A左侧则﹣1﹣x+3﹣x=8∴x=﹣3若点P在点A右侧则x+1+x﹣3=8∴x=5∴x的值为﹣3或5.(3)BP=5+3t﹣(3+2t)=t+2AP=t+6+3t=4t+6∴4BP﹣AP=4(t+2)﹣(4t+6)=2∴4BP﹣AP的值不会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在有理数加减运算中的简单应用数形结合及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5.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全球购物节完美收官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陆续发到本地快递公司.一快递小哥骑三轮摩托车从公司P出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来回投递包裹现在他一天中七次连续行驶的记录如表(我们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单位:千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2+7﹣9+10+4﹣5﹣8(1)快递小哥最后一次投递包裹结束时他在公司P的哪个方向上?距离公司P多少千米?(2)在第五次记录时快递小哥距公司P地最远(3)如果每千米耗油0.08升每升汽油需7.2元那么快递小哥投递完所有包裹需要花汽油费多少元?【考点】数轴正数和负数.【专题】实数数感.【答案】(1)最后一次投递包裹结束时快递小哥在公司P的西边距离公司3千米(2)五(3)快递小哥工作一天需要花汽油费25.92元.【分析】(1)利用有理数的加减法求七个数的和得出的数是正数表示在公司东是负数就在公司西(2)从第一个数开始绝对值最大的就是最远距离(3)首先算出走过的路即各数的绝对值的和乘以每千米耗油量再乘以单价即可.【解答】解:(1)﹣2+7﹣9+10+4﹣5﹣8=﹣3(千米)答:最后一次投递包裹结束时快递小哥在公司P的西边距离公司3千米(2)|﹣2|=2(千米)|﹣2+7|=5(千米)|﹣2+7﹣9|=4(千米)|﹣2+7﹣9+10|=6(千米)|﹣2+7﹣9+10+4|=10(千米)|﹣2+7﹣9+10+4﹣5|=5(千米)|﹣2+7﹣9+10+4﹣5﹣8|=3(千米)∴第五次快递小哥距公司P最远.故答案为:五(3)|﹣2|+|+7|+|﹣9|+|+10|+|+4|+|﹣5|+|﹣8|=45(千米)∴0.08×45=3.6(升)7.2×3.6=25.92(元)答:快递小哥工作一天需要花汽油费25.92元.【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加减和乘法大小比较等知识关键就是要求学生对有理数相关知识的要熟练掌握.6.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沿数轴向右平移m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1再把点P1表示的数乘以n所得数对应的点为P2.若mn=k(m n是正整数)则称点P2为点P的“k倍关联点”.已知数轴上点M表示的数为2 点N表示的数为﹣3.例如当m=1 n=2时若点A表示的数为﹣4 则它的“2倍关联点”对应点A2表示的数为﹣6.(1)当m=1 n=2时已知点B的“2倍关联点”是点B2若点B2表示的数是4 则点B表示的数为1(2)已知点C在点M右侧点C的“6倍关联点”C2表示的数为11 则点C表示的数为52或5(3)若点P从M点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移动同时点Q从N点沿数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移动且在任何一个时刻点P始终为点Q的“k倍关联点”直接写出k的值.【考点】数轴.【专题】新定义分类讨论数与式应用意识.【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设B表示的数为x利用“k被关联点”的定义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2)由于没有给出具体m n的值m n为正整数所以“6被关联点”要分4种情况进行根据定义列出方程求出C表示的数然后根据已知得到满足条件的C值即可(3)分别用运动时间表示P Q对应的数根据“k被关联点”的定义列出方程列出方程再根据k的取值与t无关即可确定对应的m n的值进而确定k的值.【解答】解:(1)设B表示的数为x则有:2(x+1)=4∴x=1即B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1.(2)设C表示的数为y C在M的右侧则y>2∵6的正因数有1 2 3 6∴①当m =1 n =6时 则有6(y +1)=11 解得:y =56<2 不符合题意 舍去②当m =2 n =3时 则有3(y +2)=11 解得:y =53<2 不符合题意 舍去 ③当m =3 n =2时 则有2(y +3)=11 解得:y =52>2 符合题意 ④当m =6 n =1时 则有y +6=11 解得:y =5>2 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 y 为52或5 即C 表示的数为52或5.故答案为:52或5.(3)设运动时间为t 秒 则P 表示的数为2+2t Q 点表示的数为﹣3+t ∵点P 始终为点Q 的“k 倍关联点” ∴n (﹣3+t +m )=2+2t∴(n ﹣2)t +(﹣3n +mn ﹣2)=0 对于任意t 都成立 ∴n =2 3n +mn ﹣2=0 解得:n =2 m =4 ∴k =8.【点评】此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理解新定义 同时能够灵活运用定义解决问题 同时要注意分情况进行讨论.7.阅读材料:我们知道|x |的几何意义是在数轴上的数x 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即|x |=|x ﹣0| 这个结论我们可以推广到数轴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如图 若数轴上两点A B 分别对应有理数a b 则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B =|a ﹣b |. 根据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5(2)数轴上表示x和﹣2的两点A B间的距离是|x+2|若AB=3 则x﹣5或1(3)求|x﹣6|﹣|x+2|的最大值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4)互不相等的有理数a b 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分别为A B C.若|a﹣b|+|c﹣a|=|b ﹣c| 请分析判断在点A B C中哪个点居于另外两点之间.【考点】数轴绝对值.【专题】实数数感运算能力.【答案】(1)5(2)|x+2| ﹣5或1(3)x≤﹣2(4)点A位于点B C之间.【分析】(1)绝对值内相减即可解答(2)绝对值内相减再代入3即可解答(3)分析差最大时的点应在﹣2或﹣2的左侧即可解答(4)根据已知判断AB+AC=BC即可解答.【解答】解:(1)2﹣(﹣3)=5∴表示2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5故答案为:5(2)|x﹣(﹣2)|=|x+2|∵|x+2|=3∴x=﹣5或1故答案为:|x+2| ﹣5或1(3)|x﹣6|﹣|x+2|表示的是x与6和x与﹣2的距离的差当x≤﹣2时6﹣(﹣2)=8∴x的取值范围为x≤﹣2(4)∵|a﹣b|+|c﹣a|=|b﹣c|∴AB+AC=BC∴点A位于点B C之间.【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的性质的应用是解题关键.8.如图1 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是b并且a b满足|a+16|+(b ﹣4)2=0.(1)点A表示的数为﹣16点B表示的数为4(2)若点C是线段AB上一点点H为线段AC的中点图中所有的线段长度和是64 求点H表示的数(3)若点P开始从点A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同时点Q从点B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也向右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M是线段PB的中点N是线段BQ的中点.若线段MN= 2 求t.【考点】数轴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数感几何直观模型思想.【答案】(1)﹣16 4 (2)﹣12 (3)16或24.【分析】(1)利用绝对值及偶次方的非负性可得到a+16=0 b﹣4=0 可得出a b 的值进而得出点A B的表示的数(2)从条件所有线段的和为64入手再由点A B表示的数及点H为线段AC的中点可得到3AB +CH =64 可得出点H 表示的数(3)当运动时间为t 时 点P 表示的数为﹣16+2t 点Q 表示的数为4+t 计算出M N 表示的数 结合MN =2 得出一个关于t 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1)由题意得:a +16=0 b ﹣4=0 解得:a =﹣16 b =4∴点A 表示的数为﹣16 点B 表示的数为4. 故答案为:﹣16 4.(2)∵点A 表示的数为﹣16 点B 表示的数为4 ∴AB =20∵所有线段的和为64∴AH +AC +AB +HC +HB +CB =2AC +2BC +AB +HC =3AB +HC =64 ∴HC =4 ∴AH =4∴点H 表示的数为:﹣16+4=﹣12.(3)当运动时间为t 时 点P 表示的数为:﹣16+2t 点Q 表示的数为:4+t 16÷2=8(秒) 当MN 的距离为2时 点P 在B 的右侧 则点M 表示的数为:−16+2t−42+4=t −6 则点N 表示的数为:4+t 2∴t −6−(t2+4)=±2 解得:t =16或t =24 答:t的值为16或24.【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绝对值的非负性以及偶次方的非负性解题的关键是构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解方程.9.根据所学数轴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知识再现: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 B C如图1所示.①A点表示的数是﹣2AB之间的距离是4②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此时该点表示的数是﹣2(2)知识迁移:如图2 将一根木棒放在数轴(单位长度为1cm)上木棒左端与数轴上的点A重合右端与数轴上的点B重合.①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右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左端移动到点B时它的右端在数轴上所应的数为30 若将木棒沿数轴向左水平移动则当它的右端移动到点A时它的左端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6 由此可得这根木棒的长为8cm?②图中点A所表示的数是14点B所表示的数是22(3)知识应用:如图3由(2)中①②的启发请借助“数轴”这个工具解决下列问题:一天妙妙去问奶奶的年龄奶奶说:“我若是你现在这么大你还要37年才出生你若是我现在这么大我就119岁啦!”请问奶奶现在多少岁了?琪琪的想法是:借助数轴把妙妙和奶奶的年龄差看作木棒AB奶奶像妙妙这样大时可看作点B移动到点A此时点A向左移动后所对应的点C所表示的数为﹣37根据琪琪的想法完成一下问题:①若把A移动到B时此时点B向右移动后所对应的点D表示的数为119②求奶奶现在多少岁了.【考点】数轴.【专题】实数数感运算能力.【答案】(1)①﹣2 4 ②﹣2(2)①8 ②14 22(3)①119 ②奶奶现在的年龄67岁.【分析】(1)①从图中数轴可直接得出答案②将点平移即可得出答案(2)①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再除以3即可②依次加8即可解答(3)①由题得最大数为119 即为答案②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再除以3 再用119减去AB即可.【解答】解:(1)①如图点A表示﹣2 点B表示2∴AB=4故答案为:﹣2 4②将点B向左平移4个单位该点表示的数是﹣2故答案为:﹣2(2)①30﹣6=24 24÷3=8∴这根木棒的长为8cm故答案为:8②6+8=14 30﹣8=22∴点A所表示的数是14 点B所表示的数是22故答案为:14 22(3)①若把A移动到B时此时点B向右移动后所对应的点D表示的数为119故答案为:119②妙妙和奶奶的年龄差为:[119﹣(﹣37)]÷3=52(岁)∴奶奶现在的年龄:119﹣52=67(岁).【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点的平移规律及合理的计算是解题关键.10.如图1 点A B C是数轴上从左到右排列的三个点分别对应的数为﹣7 b2.某同学将刻度尺按如图2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刻度尺上的数字0对齐数轴上的点A发现点B对齐刻度2.1cm点C对齐刻度6.3cm.(1)求数轴上的一个单位长度对应刻度尺上的长度是多少cm?(2)求在数轴上点B所对应的数b(3)若Q是数轴上一点且满足A Q两点间的距离是A B两点间的距离的2倍求点Q在数䌷上所对应的数.【考点】数轴.【专题】实数运算能力.【答案】(1)0.7cm(2)﹣4(3)﹣1或﹣13.。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与式》测试卷(附带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数与式》测试卷(附带答案) 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共13小题)1.(2024•平谷区一模)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截止2024年3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700亿立方米.其中70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108B.7×109C.7×1010D.7×10112.(2024•房山区一模)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在2024年为期4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84亿人次,日均发送12089000人次.将1208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2.089×106B.1.2089×106C.1.2089×107D.0.12089×1083.(2024•石景山区一模)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摇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二号F(代号:CZ﹣2F,简称:长二F,绰号:神箭)主要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8500千克.将8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85×102B.8.5×102C.8.5×103D.0.85×1044.(2024•通州区一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是北京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约2200家,全国40%人工智能企业聚集于此.2023年,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约223亿元,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数据223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223×1011B.2.23×1010C.22.3×109D.223×1085.(2024•北京一模)2023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4%.将921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92.1×104B.9.21×104C.9.21×105D.0.921×1066.(2024•西城区一模)2024年5.5G技术正式开始商用,它的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从5G初期的1Gbps 提升到10Gbps,给我们的智慧生活“提速”.其中10Gbps表示每秒传输10000000000位(bit)的数据.将10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1×1011B.1×1010C.1×1011D.10×1097.(2024•朝阳区一模)2024年1月21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北京向天津、河北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0000000元,将7487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74.87×109B.7.487×1010C.7.487×109D.0.7487×10118.(2024•大兴区一模)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成效显著.从新区设立至2023年底,累计开发面积184平方公里,4017栋楼宇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4370万平方米.将43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43.7×106B.4.37×107C.4.37×108D.0.437×1099.(2024•海淀区一模)据报道,2024年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约1750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近四成.将175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75×105B.1.75×106C.1.75×107D.0.175×10810.(2024•东城区一模)2024年2月29日,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2023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33万公顷.将数字133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33×107B.13.3×105C.1.33×106D.0.13×10711.(2024•丰台区一模)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国产大飞机商业首航取得圆满成功.一架C919飞机最大储油量超过19000千克.将数据1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19×105B.1.9×104C.1.9×103D.19×10312.(2024•顺义区一模)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800万公顷,其中造林3998000公顷.将399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3.998×107B.3.998×106C.3998×103D.3.998×10313.(2024•门头沟区一模)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都在发展旅游业,让游客充分感受地域文化,据统计,某市2023年的游客接待量为210000000人次,将21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1×107B.2.1×108C.2.1×109D.2.1×1010二.实数与数轴(共4小题)14.(2024•大兴区一模)实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c>0B.ac>0C.b+c<0D.ab<115.(2024•海淀区一模)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2B.a<﹣3C.﹣a>2D.﹣a≥316.(2024•东城区一模)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B.a+1<b+1C.a2<b2D.a>﹣b17.(2024•顺义区一模)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1B.b>1C.﹣a<b D.﹣b>a三.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共1小题)18.(2024•平谷区一模)写出一个大于1且小于4的无理数.(答案不唯一)四.实数的运算(共12小题)19.(2024•平谷区一模)计算:2cos30°+()﹣1+|﹣1|﹣.20.(2024•房山区一模)计算:.21.(2024•石景山区一模)计算:.22.(2024•通州区一模)计算:.23.(2024•北京一模)计算:4sin45°+|﹣2|﹣+()﹣1.24.(2024•西城区一模)计算:|﹣|﹣()﹣1+2sin60°﹣.25.(2024•朝阳区一模)计算:+|1﹣|+(2﹣π)0﹣2sin45°.26.(2024•大兴区一模)计算:.27.(2024•海淀区一模)计算:2sin60°+|﹣1|+()﹣1﹣.28.(2024•东城区一模)计算:.29.(2024•丰台区一模)计算:|﹣3|+2cos30°﹣.30.(2024•顺义区一模)计算:.五.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共5小题)31.(2024•通州区一模)已知2x2﹣x﹣1=0,求代数式4x(x﹣1)+(2x+1)(2x﹣1)的值.31.(2024•北京一模)已知2x2﹣x﹣1=0,求代数式(3x+2)(3x﹣2)﹣3x(x+1)的值.32.(2024•西城区一模)已知x2﹣x﹣4=0,求代数式(x﹣2)2+(x﹣1)(x+3)的值.33.(2024•大兴区一模)已知a2+3a﹣1=0,求代数式(a+1)2+a(a+4)﹣2的值.34.(2024•顺义区一模)已知x2+2x=1,求代数式4(x+1)+(x﹣1)2的值.六.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共11小题)36.(2024•平谷区一模)分解因式:ax2+2ax+a=.37.(2024•房山区一模)分解因式:x2y﹣4y=.38.(2024•石景山区一模)分解因式:xy2﹣4x=.39.(2024•北京一模)分解因式:8a2﹣8b2=.40.(2024•西城区一模)分解因式:x2y﹣12xy+36y=.41.(2024•朝阳区一模)分解因式:3x2+6xy+3y2=.42.(2024•大兴区一模)分解因式:ax2﹣4a=.43.(2024•海淀区一模)分解因式:a3﹣4a=.44.(2024•东城区一模)因式分解:2xy2﹣18x=.45.(2024•丰台区一模)分解因式:ax2﹣4ay2=.46.(2024•顺义区一模)分解因式:4m2﹣4=.七.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共3小题)47.(2024•房山区一模)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48.(2024•丰台区一模)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49.(2024•顺义区一模)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八.分式的值(共2小题)50.(2024•海淀区一模)已知b2﹣4a=0,求代数式的值.51.(2024•东城区一模)已知2x﹣y﹣9=0,求代数式的值.九.分式的加减法(共1小题)52.(2024•平谷区一模)化简:的结果为.一十.分式的化简求值(共2小题)52.(2024•石景山区一模)已知x2﹣3x﹣6=0,求代数式的值.53.(2024•丰台区一模)已知x﹣3y﹣2=0,求代数式的值.一十一.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共6小题)55.(2024•平谷区一模)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56.(2024•石景山区一模)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57.(2024•通州区一模)若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为.58.(2024•朝阳区一模)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59.(2024•海淀区一模)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60.(2024•东城区一模)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共13小题)1.(2024•平谷区一模)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获悉,截止2024年3月24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700亿立方米.其中70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7×108B.7×109C.7×1010D.7×1011【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解答】解:70000000000=7×1010.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2.(2024•房山区一模)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在2024年为期40天的春运期间,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84亿人次,日均发送12089000人次.将1208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2.089×106B.1.2089×106C.1.2089×107D.0.12089×108【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12089000=1.2089×107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3.(2024•石景山区一模)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摇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长征二号F(代号:CZ﹣2F,简称:长二F,绰号:神箭)主要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8500千克.将85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85×102B.8.5×102C.8.5×103D.0.85×104【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8500=8.5×10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的方法,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是关键.4.(2024•通州区一模)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正在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产业是北京的主导产业之一.目前,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约2200家,全国40%人工智能企业聚集于此.2023年,北京在人工智能领域融资总额约223亿元,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数据223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223×1011B.2.23×1010C.22.3×109D.223×108【分析】将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据此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22300000000=2.23×10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熟练掌握其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2024•北京一模)2023年,我国共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4%.将921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92.1×104B.9.21×104C.9.21×105D.0.921×106【分析】将一个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据此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921000=9.21×10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熟练掌握其定义是解题的关键.6.(2024•西城区一模)2024年5.5G技术正式开始商用,它的数据下载的最高速率从5G初期的1Gbps 提升到10Gbps,给我们的智慧生活“提速”.其中10Gbps表示每秒传输10000000000位(bit)的数据.将10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0.1×1011B.1×1010C.1×1011D.10×109【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10000000000=1×101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7.(2024•朝阳区一模)2024年1月21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23年北京向天津、河北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0000000元,将7487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74.87×109B.7.487×1010C.7.487×109D.0.7487×1011【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74870000000=7.487×101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8.(2024•大兴区一模)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成效显著.从新区设立至2023年底,累计开发面积184平方公里,4017栋楼宇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4370万平方米.将437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43.7×106B.4.37×107C.4.37×108D.0.437×109【分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时,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据此判断即可.【解答】解:43700000=4.37×107.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确定a与n的值是解题的关键.9.(2024•海淀区一模)据报道,2024年春节假期北京接待游客约1750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近四成.将175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75×105B.1.75×106C.1.75×107D.0.175×108【分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规则进行作答即可.【解答】解:17500000=1.75×107.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记数法,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科学记数法的规则.10.(2024•东城区一模)2024年2月29日,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2023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33万公顷.将数字133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1.33×107B.13.3×105C.1.33×106D.0.13×107【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1330000=1.33×106.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1.(2024•丰台区一模)2023年5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国产大飞机商业首航取得圆满成功.一架C919飞机最大储油量超过19000千克.将数据19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19×105B.1.9×104C.1.9×103D.19×103【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19000=1.9×104.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2.(2024•顺义区一模)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3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完成国土绿化任务超800万公顷,其中造林3998000公顷.将399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3.998×107B.3.998×106C.3998×103D.3.998×103【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3998000=3.998×106.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13.(2024•门头沟区一模)近几年全国各省市都在发展旅游业,让游客充分感受地域文化,据统计,某市2023年的游客接待量为210000000人次,将21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1×107B.2.1×108C.2.1×109D.2.1×1010【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0时,n 是正整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整数.【解答】解:210000000=2.1×108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二.实数与数轴(共4小题)14.(2024•大兴区一模)实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b﹣c>0B.ac>0C.b+c<0D.ab<1【分析】根据数轴可知:﹣3<a<﹣2<b<﹣1<0<c<1,由此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解答】解:由数轴可知:﹣3<a<﹣2<b<﹣1<0<c<1A、∵﹣2<b<﹣1,0<c<1,∴b﹣c<0,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3<a<﹣2,0<c<1,∴ac<0,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2<b<﹣1,0<c<1,∴b+c<0,故选项C符合题意;D、∵﹣3<a<﹣2<b<﹣1,∴ab>1,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与数轴,熟悉数轴上各点的分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5.(2024•海淀区一模)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2B.a<﹣3C.﹣a>2D.﹣a≥3【分析】由数轴可知,﹣3<a<﹣2,由此逐一判断各选项即可.【解答】解:由数轴可知,﹣3<a<﹣2A、﹣3<a<﹣2,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3<a<﹣2,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3<a<﹣2,∴2<﹣a<3,故选项C符合题意;D、∵﹣3<a<﹣2,∴2<﹣a<3,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与数轴,从题目中提取已知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6.(2024•东城区一模)若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b|B.a+1<b+1C.a2<b2D.a>﹣b【分析】根据图示,可得﹣2<a<﹣1,0<b<1,据此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可得﹣2<a<﹣1,0<b<1∵﹣2<a<﹣1,0<b<1∴1<|a|<2,0<|b|<1∴|a|>|b|∴选项A不符合题意;∵﹣2<a<﹣1,0<b<1∴a<b∴a+1<b+1∴选项B符合题意;∵﹣2<a<﹣1,0<b<1∴1<a2<4,0<b2<1∴a2>b2∴选项C不符合题意;∵0<b<1∴﹣1<﹣b<0∵﹣2<a<﹣1∴a<﹣b∴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数轴的特征:一般来说,当数轴正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17.(2024•顺义区一模)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1B.b>1C.﹣a<b D.﹣b>a【分析】根据图示,可得﹣2<a<﹣1,0<b<1,据此逐项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图示,可得﹣2<a<﹣1,0<b<1∵a<﹣1∴选项A不符合题意;∵b<1∴选项B不符合题意;∵﹣2<a<﹣1∴1<﹣a<2∵0<b<1∴﹣a>b∴选项C不符合题意;∵0<b<1∴﹣1<﹣b<0∵﹣2<a<﹣1∴﹣b>a∴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以及数轴的特征:一般来说,当数轴正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三.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共1小题)18.(2024•平谷区一模)写出一个大于1且小于4的无理数π.(答案不唯一)【分析】由于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然后确定的所求数的范围即可求解.【解答】解:∵1=,4=∴只要是被开方数大于1而小于16,且不是完全平方数的都可.同时π也符合条件.【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大小的比较,其中无理数包括开方开不尽的数,和π有关的数,有规律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四.实数的运算(共12小题)19.(2024•平谷区一模)计算:2cos30°+()﹣1+|﹣1|﹣.【分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二次根式的化简分别计算即可.【解答】解:2cos30°+()﹣1+|﹣1|﹣===1.【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是解题的关键.20.(2024•房山区一模)计算:.【分析】利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6×+2+3﹣3=3+2+3﹣3=5.【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1.(2024•石景山区一模)计算:.【分析】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及负整数指数幂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2﹣+2﹣2×+5=2﹣+2﹣+5=7.【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2.(2024•通州区一模)计算:.【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4×=2+4+1=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23.(2024•北京一模)计算:4sin45°+|﹣2|﹣+()﹣1.【分析】sin45°=,再根据实数和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4×+2﹣3+2=2﹣3+4=4.【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4.(2024•西城区一模)计算:|﹣|﹣()﹣1+2sin60°﹣.【分析】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5.(2024•朝阳区一模)计算:+|1﹣|+(2﹣π)0﹣2sin45°.【分析】分别根据绝对值、零指数幂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2=3=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熟知绝对值、零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2024•大兴区一模)计算:.【分析】cos45°=,再根据实数和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上述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7.(2024•海淀区一模)计算:2sin60°+|﹣1|+()﹣1﹣.【分析】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负整数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定义进行计算.【解答】解:原式=2×+1+2﹣2=+1+2﹣2=3﹣.【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法则、负整数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负整数指数幂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定义是关键.28.(2024•东城区一模)计算:.【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零指数幂,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4﹣2×+1﹣2=4﹣+1﹣2=3﹣1.【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9.(2024•丰台区一模)计算:|﹣3|+2cos30°﹣.【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分别化简,进而计算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3+2×﹣3﹣2=3+﹣3﹣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30.(2024•顺义区一模)计算:.【分析】利用负整数指数幂,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二次根式的性质,零指数幂计算即可.【解答】解:原式=﹣4×+2+1=﹣2+2+1=.【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五.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共5小题)31.(2024•通州区一模)已知2x2﹣x﹣1=0,求代数式4x(x﹣1)+(2x+1)(2x﹣1)的值.【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然后把2x2﹣x=1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4x(x﹣1)+(2x+1)(2x﹣1)=4x2﹣4x+4x2﹣1=8x2﹣4x﹣1∵2x2﹣x﹣1=0∴2x2﹣x=1∴当2x2﹣x=1时,原式=4(2x2﹣x)﹣1=4×1﹣1=4﹣1=3.【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平方差公式,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2.(2024•北京一模)已知2x2﹣x﹣1=0,求代数式(3x+2)(3x﹣2)﹣3x(x+1)的值.【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然后把2x2﹣x=1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3x+2)(3x﹣2)﹣3x(x+1)=9x2﹣4﹣3x2﹣3x=6x2﹣3x﹣4∵2x2﹣x﹣1=0∴2x2﹣x=1当2x2﹣x=1时,原式=3(2x2﹣x)﹣4=3×1﹣4=3﹣4=﹣1.【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平方差公式,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3.(2024•西城区一模)已知x2﹣x﹣4=0,求代数式(x﹣2)2+(x﹣1)(x+3)的值.【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多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然后把x2﹣x=4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x﹣2)2+(x﹣1)(x+3)=x2﹣4x+4+x2+3x﹣x﹣3=2x2﹣2x+1∵x2﹣x﹣4=0∴x2﹣x=4∴当x2﹣x=4时,原式=2(x2﹣x)+1=2×4+1=8+1=9.【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公式,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4.(2024•大兴区一模)已知a2+3a﹣1=0,求代数式(a+1)2+a(a+4)﹣2的值.【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进行计算,然后把a2+3a=1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a+1)2+a(a+4)﹣2=a2+2a+1+a2+4a﹣2=a2+a2+2a+4a+1﹣2=2a2+6a﹣1∵a2+3a﹣1=0∴a2+3a=1当a2+3a=1时,原式=2(a2+3a)﹣1=2×1﹣1=2﹣1=1.【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完全平方公式,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35.(2024•顺义区一模)已知x2+2x=1,求代数式4(x+1)+(x﹣1)2的值.【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进行计算,然后把x2+2x=1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4(x+1)+(x﹣1)2=4x+4+x2﹣2x+1=x2+2x+5当x2+2x=1时,原式=1+5=6.【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代数式求值,完全平方公式,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六.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共11小题)【分析】先提取公因式,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解答】解:ax2+2ax+a=a(x2+2x+1)﹣﹣(提取公因式)=a(x+1)2.﹣﹣(完全平方公式)【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注意要分解彻底.37.(2024•房山区一模)分解因式:x2y﹣4y=y(x+2)(x﹣2).【分析】先提公因式,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即可解答.【解答】解:x2y﹣4y=y(x2﹣4)=y(x+2)(x﹣2)故答案为:y(x+2)(x﹣2).【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一定要注意如果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必须先提公因式.38.(2024•石景山区一模)分解因式:xy2﹣4x=x(y+2)(y﹣2).【分析】原式提取x,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x(y2﹣4)=x(y+2)(y﹣2)故答案为:x(y+2)(y﹣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39.(2024•北京一模)分解因式:8a2﹣8b2=8(a+b)(a﹣b).【分析】提公因式后利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8(a2﹣b2)=8(a+b)(a﹣b)故答案为:8(a+b)(a﹣b).【点评】本题考查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0.(2024•西城区一模)分解因式:x2y﹣12xy+36y=y(x﹣6)2.【分析】提取公因式后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x2y﹣12xy+36y=y(x2﹣12x+36)=y(x﹣6)2故答案为:y(x﹣6)2.【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掌握提取公因式和公式法分解因式是关键.【分析】先利用提取公因式法提取数字3,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进行分解.【解答】解:3x2+6xy+3y2=3(x2+2xy+y2)=3(x+y)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2.(2024•大兴区一模)分解因式:ax2﹣4a=a(x+2)(x﹣2).【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ax2﹣4a=a(x2﹣4)=a(x+2)(x﹣2).【点评】本题考查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能力,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3.(2024•海淀区一模)分解因式:a3﹣4a=a(a+2)(a﹣2).【分析】原式提取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a(a2﹣4)=a(a+2)(a﹣2).故答案为:a(a+2)(a﹣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44.(2024•东城区一模)因式分解:2xy2﹣18x=2x(y+3)(y﹣3).【分析】提取公因式后再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2xy2﹣18x=2x(y2﹣9)=2x(y+3)(y﹣3).故答案为:2x(y+3)(y﹣3).【点评】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熟练掌握公式法和提取公因式法是关键.45.(2024•丰台区一模)分解因式:ax2﹣4ay2=a(x+2y)(x﹣2y).【分析】观察原式ax2﹣4ay2,找到公因式a,提出公因式后发现x2﹣4y2符合平方差公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可得.【解答】解:ax2﹣4ay2=a(x2﹣4y2)。
中考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解直⾓三⾓形(含答案)中考数学专题解直⾓三⾓形第⼀节锐⾓三⾓函数1、勾股定理:直⾓三⾓形两直⾓边、的平⽅和等于斜边的平⽅。
2、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则∠A的锐⾓三⾓函数为(∠A可换成∠B):定义表达式取值范围关系正弦(∠A为锐⾓)余弦(∠A为锐⾓)正切(∠A为锐⾓)(倒数)余切(∠A为锐⾓)3、任意锐⾓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弦值;任意锐⾓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弦值。
4、任意锐⾓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的余切值;任意锐⾓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的正切值。
5、30°、45°、60°特殊⾓的三⾓函数值(重要)三⾓函数30°45°60°116、正弦、余弦的增减性:当0°≤≤90°时,sin随的增⼤⽽增⼤,cos随的增⼤⽽减⼩。
7、正切、余切的增减性:当0°<<90°时,tan随的增⼤⽽增⼤,cot随的增⼤⽽减⼩。
第⼆节解⾓直⾓三⾓形1、解直⾓三⾓形的定义:已知边和⾓(两个,其中必有⼀条边)→求所有未知的边和⾓。
依据:①边的关系:;②⾓的关系:∠A+∠B=90°;③边⾓关系:(见前⾯三⾓函数的定义)。
2、应⽤举例:(1)仰⾓:视线在⽔平线上⽅的⾓;俯⾓:视线在⽔平线下⽅的⾓。
(2)坡⾯的铅直⾼度和⽔平宽度的⽐叫做坡度(坡⽐)。
⽤字母表⽰,即。
坡度⼀般写成的形式,如等。
把坡⾯与⽔平⾯的夹⾓记作(叫做坡⾓),那么。
【重点考点例析】考点⼀:锐⾓三⾓函数的概念例1 如图所⽰,△ABC的顶点是正⽅形⽹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12B.55C.1010D.255对应训练1.在平⾯直⾓坐标系中,已知点A(2,1)和点B(3,0),则sin∠AOB的值等于()A.55B.52C.32D.12考点⼆:特殊⾓的三⾓函数值例2 计算:cos245°+tan30°?sin60°=.对应训练(2012?南昌)计算:sin30°+cos30°?tan60°.考点三:化斜三⾓形为直⾓三⾓形例3 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对应训练3.如图,在Rt △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形.若AB=2,求△ABC 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考点四:解直⾓三⾓形的应⽤例4 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个岛屿,其平⾯图如图甲所⽰,⼩明据此构造出该岛的⼀个数学模型如图⼄所⽰,其中∠B=∠D=90°,AB=BC=15千⽶,CD=32千⽶,请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求该岛的周长和⾯积;(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2≈1.414,3≈1.73 ,6≈2.45)(2)求∠ACD的余弦值.对应训练6.超速⾏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上周末,⼩明和三位同学尝试⽤⾃⼰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道的距离(AC)为30⽶.这时,⼀辆⼩轿车由西向东匀速⾏驶,测得此车从B处⾏驶到C处所⽤的时间为8秒,∠BAC=75°.(1)求B、C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道60千⽶/⼩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3≈1.732,60千⽶/⼩时≈16.7⽶/秒)【聚焦中考】1.如图,在8×4的矩形⽹格中,每格⼩正⽅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A.13B.12C.22D.32.把△ABC三边的长度都扩⼤为原来的3倍,则锐⾓A的正弦函数值()A.不变B.缩⼩为原来的13C.扩⼤为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3.计算:tan45°+ 2cos45°= .4.在△ABC中,若∠A、∠B满⾜|cosA- 12|+(sinB-22)2=0,则∠C= .5.校车安全是近⼏年社会关注的重⼤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l上确定点D,使CD与l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在l上点D的同侧取点A、B,使∠CAD=30°,∠CBD=60°.(1)求AB的长(精确到0.1⽶,参考数据:3=1.73,2=1.41);(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时2秒,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6.如图,某校教学楼AB的后⾯有⼀建筑物CD,当光线与地⾯的夹⾓是22°时,教学楼在建筑物的墙上留下⾼2⽶的影⼦CE;⽽当光线与地⾯夹⾓是45°时,教学楼顶A在地⾯上的影⼦F与墙⾓C有13⽶的距离(B、F、C在⼀条直线上)(1)求教学楼AB的⾼度;(2)学校要在A、E之间挂⼀些彩旗,请你求出A、E之间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22°≈38,cos22°≈1516,tan22°≈25)【备考真题过关】⼀、选择题1.如图,在Rt△ABC中,∠C=90°,AC=4,AB=5,则sinB的值是()A.23B.35C.34D.452.如图,在Rt△ABC中,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已知CD=5,AC=6,则tanB的值是()A.45B.35C.34D.433.如图,在Rt △ABC中,∠C=90°,AB=6,cosB= 23,则BC的长为()A.4 B.25C.181313D.1213134.2cos60°的值等于()A.1 B.2C.3D.25.如图,在Rt△ABC中,∠C=90°,AB=2BC,则sinB的值为()A.12B.22C.32D.16.如图,在Rt△ABO中,斜边AB=1.若OC∥BA,∠AOC=36°,则C( )A.点B到AO的距离为sin54°B.点B到AO的距离为tan36°C.点A到OC的距离为sin36°sin54°D.点A到OC的距离为cos36°sin54°.7.在“测量旗杆的⾼度”的数学课题学习中,某学习⼩组测得太阳光线与⽔平⾯的夹⾓为27°,此时旗杆在⽔平地⾯上的影⼦的长度为24⽶,则旗杆的⾼度约为()A.24⽶B.20⽶C.16⽶D.12⽶8.如图,某⽔库堤坝横断⾯迎⽔坡AB的坡⽐是1:3,堤坝⾼BC=50m,则应⽔坡⾯AB的长度是()A.100m B.1003m C.150m D.503m1.如图,为测量某物体AB的⾼度,在D点测得A点的仰⾓为30°,朝物体AB⽅向前进20⽶,到达点C,再次测得点A的仰⾓为60°,则物体AB的⾼度为()A.10⽶B.10⽶C.20⽶D.⽶2.⼩明想测量⼀棵树的⾼度,他发现树的影⼦恰好落在地⾯和⼀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上的影长为8⽶,坡⾯上的影长为4⽶.已知斜坡的坡⾓为30°,同⼀时刻,⼀根长为1⽶、垂直于地⾯放置的标杆在地⾯上的影长为2⽶,则树的⾼度为()A.(6+)⽶B.12⽶C.(4﹣2)⽶D.10⽶3.如图,从热⽓球C处测得地⾯A、B两点的俯⾓分别是30°、45°,如果此时热⽓球C处的⾼度CD为100⽶,点A、D、B在同⼀直线上,则AB两点的距离是()A.200⽶B.200⽶C.220⽶D.100()⽶⼆、填空题9.在△ABC中∠C=90°,AB=5,BC=4,则tanA= .10.tan60°= .11.若∠a=60°,则∠a的余⾓为,cosa的值为.12.如图,为测量旗杆AB的⾼度,在与B距离为8⽶的C处测得旗杆顶端A的仰⾓为56°,那么旗杆的⾼度约是⽶(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sin56°≈0.829,cos56°≈0.559,tan56°≈1.483)三、解答题13.如图,定义:在直⾓三⾓形ABC中,锐⾓α的邻边与对边的⽐叫做⾓α的余切,记作ctanα,即ctanα== ACBC,根据上述⾓的余切定义,解下列问题:(1)ctan30°= ;(2)如图,已知tanA=34,其中∠A为锐⾓,试求ctanA的值.14.⼀副直⾓三⾓板如图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30°,∠A=45°,AC=122,试求CD的长.15.为促进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道路建设,某⾼速公路建设⼯程中需修隧道AB,如图,在⼭外⼀点C测得BC距离为200m,∠CAB=54°,∠CBA=30°,求隧道AB的长.(参考数据:sin54°≈0.81,cos54°≈0.59,tan54°≈1.38,3≈1.73,精确到个位)16.如图,某⾼速公路建设中需要确定隧道AB的长度.已知在离地⾯1500m,⾼度C处的飞机,测量⼈员测PABQ24.5°49°41°北东南西得正前⽅A 、B 两点处的俯⾓分别为60°和45°,求隧道AB 的长.17.如图,⾃来⽔⼚A 和村庄B 在⼩河l 的两侧,现要在A ,B 间铺设⼀知输⽔管道.为了搞好⼯程预算,需测算出A ,B 间的距离.⼀⼩船在点P 处测得A 在正北⽅向,B 位于南偏东24.5°⽅向,前⾏1200m ,到达点Q 处,测得A 位于北偏东49°⽅向,B 位于南偏西41°⽅向.(1)线段BQ 与PQ 是否相等?请说明理由;(2)求A ,B 间的距离.(参考数据cos41°=0.75)练习作业:1. 已知在Rt △ABC 中,∠C =90°,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其它元素的值:a b c ∠A ∠B 12 30° 4 45° 260°5 35 4 28 CD=3,AD=12,求证:AD ⊥BD .3.计算ooo5sin 302cos60tan 45-- oo o o2cos 45tan 30sin 45tan 60-+?4.如图所⽰,已知:在△ABC中,∠A=60°,∠B=45°,AB=443,?求△ABC的⾯积(结果可保留根号).例5.已知:如图所⽰,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E?为边AC?的中点,BC=14,AD=12,sinB=45,求:(1)线段DC的长;(2)tan∠EDC的值.例6.如图,在△ABC中,∠BAC=120°,AB=10,AC=5,求sinB?sinC的值.。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专练17---三角形的基础(解析版)

中考数学复习考点题型专练专题17三角形的基础(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2022·青海中考真题)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 A .55°,55°B .70°,40°或70°,55°C .70°,40°D .55°,55°或70°,40°【答案】D【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分70︒的内角为顶角和70︒的内角为底角两种情况,再分别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详解】(1)当70︒的内角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则另外两个内角均为底角,它们的度数为18070552︒-︒=︒ (2)当70︒的内角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两个内角一个为底角,一个为顶角底角为70︒,顶角为180707040︒-︒-︒=︒综上,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55,55︒︒或70,40︒︒故选:D .2.(2022·山东菏泽市·中考真题)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是3,另两边的长是关于x 的方程240x x k -+=的两个根,则k 的值为()A .3B .4C .3或4D .7【答案】C【分析】分类讨论:当3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则方程有等根,所以△=0,求解即可,于是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两腰的和=4,满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当3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则x =3为方程的解,把x =3代入方程可计算出k 的值即可.【详解】解:①当3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根据题意得△=(-4)2−4k =0,解得k =4,此时,两腰的和=x 1+x 2=4>3,满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所以k =4;②当3为等腰三角形的腰,则x =3为方程的解,把x =3代入方程得9−12+k =0,解得k =3; 综上,k 的值为3或4,故选:C .3.(2022·江西中考真题)如图,1265,33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 .//AB CD B .30B ∠=︒C .2C EFC ∠+∠=∠D .CG FG >【答案】C【分析】由12∠=∠可对A 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对B 进行判断;求出∠C ,根据大角对大边,小角对小边可对D 进行判断;求出C EFC ∠∠,可对C 进行判断.【详解】1265∠=∠︒=,//AB CD ∴,故选项A 正确;335︒∠=,35EFB ∴∠=︒,又1EFB B ∠=∠+∠,1653530B EFB ∴∠=∠-∠=︒-︒=︒,故选项B 正确;//AB CD ,30C B ∴∠=∠=︒,3530︒︒>,3C ∴∠>∠CG FG ∴>,故选项D 正确;335︒∠=,3180EFC ∠+∠=︒118035145EFC ︒-︒∴∠==︒, 而2306595145C ∠+∠=+=≠︒︒︒︒2C EFC ∴∠+∠≠∠,故选项C 错误.故选C .4.(2022·辽宁大连市·中考真题)如图,ABC 中,60,40,//A B DE BC ︒︒∠=∠=,则AED ∠的度数是()A .50︒B .60︒C .70︒D .80︒【答案】D【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C 的度数,然后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在ABC 中,60,40A B ︒︒∠=∠=,∴180604080C ∠=︒-︒-︒=︒,∵//DE BC ,∴80AED C ∠=∠=︒;故选:D .5.(2022·江苏宿迁市·中考真题)在△ABC 中,AB =1,BC ,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AC 长度的是( )A .2B .4C .5D .6【答案】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得到AC 的长度可以取得的数值的取值范围,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在△ABC 中,AB =1,BC1<AC 1,1<21,4+1,51,61,∴AC 的长度可以是2,故选项A 正确,选项B 、C 、D 不正确;故选:A .6.(2022·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的外接圆为⊙O ,BC CD =,35DAC ∠=︒,45ACD ∠=︒,则ADB ∠的度数为()A .55︒B .60︒C .65︒D .70︒【答案】C【分析】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及等边对等角,可得35CD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可得100ADC ∠=︒,利用角的和差运算即可求解.【详解】解:∵35DAC ∠=︒,∴35DBC ∠=︒,∵BC CD =,∴35CDB ∠=︒,∵45ACD ∠=︒,∴100ADC ∠=︒,∴65ADB ADC CDB ∠=∠-∠=︒,故选:C .7.(2022·辽宁本溪市·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是菱形,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8AC =,6BD =,点E 是CD 上一点,连接OE ,若OE CE =,则OE 的长是()A .2B .52C .3D .4 【答案】B【分析】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求出OB ,OC ,AC ⊥BD ,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BC ,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结合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的关系求解即可.【详解】∵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A=OC=12AC=4,OB=OD=12BD=3,AC ⊥BD ,由勾股定理得,5==,∵OE=CE ,∴∠EOC=∠ECO ,∵∠EOC+∠EOD =∠ECO+∠EDO=90︒,∴∠EOD =∠EDO ,∴OE=ED ,∴OE=ED=CE ,∴OE=12CD=52.故选:B.8.(2022·湖南张家界市·中考真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2680x x-+=的两根,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2B.4C.8D.2或4【答案】A【分析】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得出三角形的边长,用三角形存在的条件分类讨论边长,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x2-6x+8=0(x-4)(x-2)=0解得:x=4或x=2,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2,2,4时,不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为2,4,4时,符合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故选:A.9.(2022·吉林中考真题)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则α∠的大小为()A.85︒B.75︒C.65︒D.60︒【答案】B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性质得出∠ACD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所示,由一副三角板的性质可知:∠ECD =60°,∠BCA =45°,∠D =90°,∴∠ACD =∠ECD -∠BCA =60°-45°=15°,∴∠α=180°-∠D -∠ACD =180°-90°-15°=75°,故选:B .10.(2022·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为()A .9B .17或22C .17D .22【答案】D【分析】分类讨论腰为4和腰为9,再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取舍即可.【详解】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4时,449+<,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9时,994,99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99422++=.故选:D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1.(2022·甘肃天水市·中考真题)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第三边长是方程28120x x -+=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答案】13【分析】先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x 2-8x +12=0,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第三边的长,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求.【详解】解:∵x 2-8x +12=0,∴()()260x x --=,∴x 1=2,x 2=6,∵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和5,第三边长是方程x 2-8x +12=0的根,当x =2时,2+2<5,不符合题意,∴三角形的第三边长是6,∴该三角形的周长为:2+5+6=13.故答案为:13.12.(2022·湖北襄阳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中,AB=AD=DC ,∠BAD=20°,则∠C=_______.【答案】40°【解析】试题解析:∵AB=AD ,∠BAD=20°, ∴∠B=1801802022BAD ︒-∠︒-︒==80°, ∵∠ADC 是△ABD 的外角,∴∠ADC=∠B+∠BAD=80°+20°=100°, ∵AD=DC ,∴∠C=180********ADC ︒-∠︒-︒==40°. 13.(2022·湖北黄冈市·中考真题)已知:如图,//,75,135AB EF ABC CDF ︒︒∠=∠=,则BCD ∠=_____________度.【答案】30【分析】本题可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求解∠EGC ,继而根据邻补角定义求解∠CDE ,最后根据外角定义求解∠BCD .【详解】令BC 与EF 相交于G 点,如下图所示:∵//,75,135AB EF ABC CDF ︒︒∠=∠=,∴∠EGC=∠ABC=75°,∠EDC=180°-∠CDF=180°-135°=45°,又∵∠EGC=∠BCD+∠EDC ,∴∠BCD=75°-45°=30°,故答案:30.14.(2022·青海中考真题)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b ,c 满足2(2)30b c -+-=,且a 为方程|4|2x -=的解,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三角形.【答案】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可得到b 、c 的值,再根据式子解出a 的值,即可得出结果.【详解】 ∵2(2)30b c -+-=,∴20b -=,30c -=,∴2b =,3c =,又∵|4|2x -=,∴16x =,22x =,∵a 是方程的解且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2a =,∴ABC 是等腰三角形.15.(2022·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若20A ∠=︒,则BDC ∠=_________.【答案】40︒先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出12CD AD AB ==,则有20DCA A ∠=∠=︒,最后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 ∴12CD AD AB ==. ∵20A ∠=︒,∴20DCA A ∠=∠=︒,∴40BDC DCA A ∠=∠+∠=︒.故答案为:40︒.三、解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6.(2022·江苏常州市·中考真题)已知:如图,点A 、B 、C 、D 在一条直线上,//,,EA FB EA FB AB CD ==.(1)求证:E F ∠=∠;(2)若40,80A D ∠=︒∠=︒,求E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60°【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证明△ACE ≌△BDF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ACE=80°,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结果.解:(1)∵AE∥BF,∴∠A=∠DBF,∵AB=CD,∴AB+BC=CD+BC,即AC=BD,又∵AE=BF,∴△ACE≌△BDF(SAS),∴∠E=∠F;(2)∵△ACE≌△BDF,∴∠D=∠ACE=80°,∵∠A=40°,∴∠E=180°-∠A-∠ACE=60°.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17.(2022·吉林长春市·中考真题)图①、图②、图③均是33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线段AB的端点均在格点上,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的网格中,按下列要求以AB为边画ABC.要求:(1)在图①中画一个钝角三角形,在图②中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在图③中画一个锐角三角形;(2)三个图中所画的三角形的面积均不相等;(3)点C在格点上.【答案】见详解(答案不唯一)【分析】因为点C在格点上,故可将直尺的一角与线段AB点A重合,直尺边长所在直线经过33⨯正方形网格左上角第一个格点,继而以点A为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直尺,当直尺边长所在直线与正方形格点相交时,确定点C的可能位置,顺次连接A、B、C三点,按照题目要求排除不符合条件的C点,作图完毕后可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判断其面积是否相等.【详解】经计算可得下图中:图①面积为12;图②面积为1;图③面积为32,面积不等符合题目要求(2),且符合题目要求(1)以及要求(3).故本题答案如下:18.(2022·四川攀枝花市·中考真题)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三角形的重心.如图G是ABC的重心.求证:3AD GD=.【答案】见解析【分析】过点D 作DH ∥AB 交CE 于H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可得BE=2DH ,从而得到AE=2DH ,再根据△AEG 和△DHG 相似,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得证.【详解】解:过点D 作DH ∥AB ,交CE 于点H ,∵AD 是△ABC 的中线,∴点D 是BC 的中点,∴DH 是△BCE 的中位线,∴BE=2DH ,DH ∥AB ,∵CE 是△BCE 的中线,∴AE=BE ,∴AE=2DH ,∵DH ∥AB ,∴△AEG ∽△DHG , ∴2AG AE DG DH==, ∴AG=2GD ,即AD=3GD.19.(2022·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真题)如图,点P 、Q 分别是等边ABC ∆边AB 、BC 上的动点(端点除外),点P 、点Q 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点A 、点B 出发.(1)如图1,连接AQ 、CP 求证:ABQ CAP ∆≅∆(2)如图1,当点P 、Q 分别在AB 、BC 边上运动时,AQ 、CP 相交于点M ,QMC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3)如图2,当点P 、Q 在AB 、BC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直线AQ 、CP 相交于M ,QMC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答案】(1)证明见解析;(2)不变;60°;(3)不变;120°.【分析】(1)根据点P 、点Q 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点A 、点B 出发,可得BQ=AP ,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全等即可;(2)由(1)中全等可得∠CPA=∠AQB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得∠AMP 的度数,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QMC ∠的度数;(3)先证出CBP ACQ ≅△△,可得∠Q=∠P ,再由对顶角相等,进而得出∠QMC=∠CBP=120°.【详解】解:(1)证明:∵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AB=AC ,∠ABC=∠CAB=60°,∵点P 、点Q 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点A 、点B 出发,∴BQ=AP ,在△ABQ 与△CAB 中,AB AC ABC CAB BQ AP =⎧⎪∠=∠⎨⎪=⎩∴()ABQ CAP SAS ∆≅∆.(2)角度不变,60°,理由如下:∵ABQ CAP ∆≅∆∴∠CPA=∠AQB ,在△AMP 中,∠AMP=180°-(∠MAP+∠CPA )=180°-(∠MAP+∠AQB )=∠ABC=60°, ∴∠QMC=∠AMP=60°,故∠QMC 的度数不变,度数为60°.(3)角度不变,120°,理由如下:当点P 、Q 在AB 、BC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有AP=BQ ,∴BP=CQ∵∠ABC=∠BCA=60°,∴∠CBP=∠ACQ=120°,BC AC CBP ACQ BP CQ =⎧⎪∠=∠⎨⎪=⎩∴()CBP ACQ SAS ≅△△∴∠Q=∠P ,∵∠QCM=∠BCP ,∴∠QMC=∠CBP=120°,故∠QMC 的度数不变,度数为120°.20.(2022·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如图,点C 在线段BD 上,且AB ⊥BD ,DE ⊥BD ,AC ⊥CE ,BC=DE ,求证:AB=CD .【答案】详见解析【分析】根据AB ⊥BD ,DE ⊥BD ,AC ⊥CE ,可以得到90ABC CDE ACB ︒∠=∠=∠=,90ACB ECD ︒∠+∠=,90ECD CED ︒∠+∠=,从而有ACB CED ∠=∠,可以验证ABC ∆和CDE ∆全等,从而得到AB =CD .【详解】证明:∵AB BD ⊥,DE BD ⊥,AC CE ⊥∴90ABC CDE ACB ︒∠=∠=∠=∴90ACB ECD ︒∠+∠=,90ECD CED ︒∠+∠=∴ACB CED ∠=∠在ABC ∆和CDE ∆中ACB CED BC DEABC CDE ∠=∠⎧⎪=⎨⎪∠=∠⎩∴ABC ∆≌CDE ∆故AB CD =.。
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专题练习05 平面直角坐标系(解析版)

中考数学总复习考点知识专题练习专题0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2021·浙江台州市·中考真题)如图,把△ABC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顶点C(0,-1)对应点的坐标为()A.(0,0)B.(1,2)C.(1,3)D.(3,1)【答案】D【分析】先找到顶点C的对应点为F,再根据直角坐标系的特点即可得到坐标.【详解】∵顶点C的对应点为F,由图可得F的坐标为(3,1),故选D.P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2.(2021·四川成都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3,2)度得到的点的坐标是()A.(3,0)B.(1,2)C.(5,2)D.(3,4)【答案】A【分析】根据点的坐标平移规律“左减右加,下减上加”,即可解答.【详解】解:将点P ()3,2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点坐标为()3,22-,即()3,0, 故选:A .3.(2021·四川泸州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2,3)A -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对应点A '的坐标为()A .()2,7B .()6,3-C .()2,3D .()2,1--【答案】C【分析】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点A (-2,3)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4,3).【详解】解:点A (-2,3)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4,3), 即(2,3),故选:C .4.(2021·甘肃中考真题)已知点(224)P m m +,﹣在x 轴上,则点P 的坐标是( ) A .(40),B .(0)4,C .40)(-,D .(0,4)- 【答案】A【分析】直接利用关于x 轴上点的坐标特点得出m 的值,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点224P m m +(,﹣)在x 轴上,240m ∴﹣=,解得:2m =,24m ∴+=,则点P 的坐标是:()4,0.故选A .5.(2021·湖南株洲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3A -位于哪个象限?(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答案】D【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详解】解:点A 坐标为()2,3-,则它位于第四象限,故选D .6.(2018·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二象限内有一点M ,点M 到x 轴的距离为3,到y 轴的距离为4,则点M 的坐标是( )A .(3,4)-B .(4,3)-C .(4,3)-D .()3,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第二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可得答案.详解:由题意,得x=-4,y=3,即M 点的坐标是(-4,3),故选C .7.(2018·北京中考真题)右图是老北京城一些地点的分布示意图.在图中,分别以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如下四个结论:①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6-,3-)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5,6-);②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2-,6-)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0,12-);③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1,11-);④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5,1.5),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7.5-)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6.5,16.5-).上述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A .①③B .②③④C .①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详解】分析:根据天安门的坐标和点的平移规律,一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显然①②正确;③是在②的基础上,将所有点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故③正确; ④是在“当表示天安门的点的坐标为(0,0),表示广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8-,9-)时,表示左安门的点的坐标为(15,18-)”的基础上,将所有点向右平移1.5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5个单位得到,故④正确.故选D.点睛:考查平面直角坐标系,点坐标的确定,点的平移,熟练掌握点的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8.(2018·山东枣庄市·中考真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 (﹣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则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 )A .(﹣3,﹣2)B .(2,2)C .(﹣2,2)D .(2,﹣2)【答案】B【分析】首先根据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可得B 点坐标,然后再根据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符号改变可得答案.【详解】点A (﹣1,﹣2)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的B 的坐标为(﹣1+3,﹣2),即(2,﹣2),则点B 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的坐标是(2,2),故选B .9.(2018·浙江丽水市·中考真题)小明为画一个零件的轴截面,以该轴截面底边所在的直线为x 轴,对称轴为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坐标轴的单位长度取1mm ,则图中转折点P 的坐标表示正确的是()A.(5,30)B.(8,10)C.(9,10)D.(10,10)【答案】C【分析】先求得点P的横坐标,结合图形中相关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得点P的纵坐标.【详解】如图,过点C作CD⊥y轴于D,∴BD=5,CD=50÷2-16=9,OA=OD-AD=40-30=10,∴P(9,10);故选C.10.(2018·四川广元市·中考真题)若以A(﹣1,0),B(3,0),C(0,1)三点为顶点画平行四边形,则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答案】C【分析】首先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A、B、C三点的坐标找出其位置,然后再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找出D的位置,进而可得答案.【详解】如图所示:第四个顶点不可能在第三象限.故选C.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11.(2021·浙江金华市·中考真题)点P(m,2)在第二象限内,则m的值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______.【答案】-1(答案不唯一,负数即可)【分析】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符号是“-,+”,m取负数即可.【详解】∵点P(m,2)在第二象限内,m ,∴0m取负数即可,如m=-1,故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负数即可).12.(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如图,将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顶点M、N的坐标分别为(3,9)、(12,9),则顶点A的坐标为________.【答案】(15,3)【分析】先根据条件,算出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坐标的变换计算出点A的坐标即可.【详解】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a=-则由题设条件可知:3123a=解得:3∴点A的横坐标为:12315-⨯=+=,点A的纵坐标为:9323故点A的坐标为(15,3).故答案为:(15,3).13.(2021·黑龙江大庆市·中考真题)点(2,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答案】(﹣2,3)【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x,y),即关于纵轴的对称点,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成相反数.【详解】点(2,3)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3),故答案为:(﹣2,3).14.(2017·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将直线y =x +b 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点A(-1,2)关于y 轴的对称点落在平移后的直线上,则b 的值为____.【答案】4【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一次函数平移规律得出直线y=x+b 沿y 轴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的直线解析式y=x+b ﹣3,再把点A (﹣1,2)关于y 轴的对称点(1,2)代入y=x+b ﹣3,得1+b ﹣3=2,解得b=4.故答案为4.15.(2021·宁夏中考模拟)点 P (a ,a -3)在第四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案】0<a <3【分析】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各象限点的特征,判断其所在象限,四个象限的符号特征分别是: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详解】∵点P (a ,a -3)在第四象限,∴a 0{a 30>-<,解得0<a <3. 三、解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16.(2021·广西中考真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2,1,1,()()2,3,3()A B C ---(1)将ABC ∆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111A B C ∆,请画出111A B C ∆;(2)请画出与ABC ∆关于y 轴对称的222A B C ∆; (3)请写出12A A 、的坐标.【答案】(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见解析;(2)如图所示:222A B C ∆,即为所求;见解析;(3)122,3,),1(()2A A --.【解析】【分析】(1)直接利用平移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2)直接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得出对应点位置进而得出答案; (3)利用所画图象得出对应点坐标.【详解】(1)如图所示:111A B C ∆,即为所求; (2)如图所示:222A B C ∆,即为所求;(3)122,3,),1(()2A A --.17.(2021·安徽中考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蚂蚁从原点O 出发,按向上、向右、向下、向右的方向依次不断移动,每次移动1个单位,其行走路线如下图所示.(1)填写下列各点的坐标:A 1(,)、A 3(,)、A 12(,);(2)写出点A 4n 的坐标(n 是正整数);(3)指出蚂蚁从点A 100到点A 101的移动方向.【答案】⑴A 1(0,1) A 3(1,0) A 12(6,0)⑵A n (2n,0)⑶从下向上【解析】试题分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以直接找出答案;(2)根据求出的各点坐标,得出规律;(3)点A 100中的n 正好是4的倍数,根据第二问的答案可以分别得出点A 100和A 101的坐标,所以可以得到蚂蚁从点A 100到A 101的移动方向.解:(1)A 1(0,1),A 3(1,0),A 12(6,0);(2)当n=1时,A 4(2,0),当n=2时,A 8(4,0),当n=3时,A 12(6,0),所以A 4n (2n ,0);(3)点A 100中的n 正好是4的倍数,所以点A 100和A 101的坐标分别是A 100(50,0),A 101的(50,1),所以蚂蚁从点A 100到A 101的移动方向是从下向上.18.(2021·沭阳县修远中学中考模拟)如图,在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1)把△ABC 平移至A '的位置,使点A 与A '对应,得到△A B C ''';(2)图中可用字母表示,与线段AA '平行且相等的线有:________;(3)求四边形ACC A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BB CC '';(3)14.【详解】(1)根据图形可得,点A 向右平移5个单位,向上平移4个单位,分别将B 、C 按照点A 平移的路径进行平移,然后顺次连接,则△A B C '''即为所求.(2)根据平移可得线段AA′与线段CC′、BB′相互平行且相等,故答案为BB′、CC′(3)S 四边形ACC′A′=6×6-(12×4×5+12×2×1)×2=14.19.(2021·江苏中考模拟)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矩形ABCD各边都平行于坐标轴,且A(-2,2),C(3,-2).对矩形ABCD及其内部的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坐标乘以a,纵坐标乘以b,将得到的点再向右平移k()个单位,得到矩形及其内部的点(分别与ABCD对应).E(2,1)经过上述操作后的对应点记为.(1)点D的坐标为,若a=2,b=-3,k=2,则点的坐标为;(2)若(1,4),(6,-4),求点的坐标.【答案】(1)(3,2),(8,-6);(2)E′(5,2).【解析】(1)∵矩形ABCD各边都平行于坐标轴,且A(-2,2),C(3,-2),∴D(3,2),∵对矩形ABCD及其内部的点进行如下操作:把每个点的横坐标乘以a,纵坐标乘以b,将得到的点再向右平移k(k>0)个单位,得到矩形A′B′C′D′及其内部的点(A′B′C′D′分别与ABCD对应),E(2,1)经过上述操作后的对应点记为E′.∴若a=2,b=-3,k=2,则D′(8,-6);(2)依题可列:,解得:,故2b=4,则b=2,∵点E(2,1),∴E′(5,2).20.(2021·广东中考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的坐标为(a,1-2a).(1)当a=-1时,点M在坐标系的第___________象限(直接填写答案);(2)将点M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点N,当点N在第三象限时,求a的取值范围.【答案】(1)第二象限(2).【详解】(1)把把a=-1代入点M的坐标得(-1,3),故在第二象限;(2)∵点M(a,1-2a)平移后的点N的坐标为(a-2,1-2a+1),依题意得解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如图1,数轴上的点M所表示的数的相反数为_________
M
3、 ,则 的值为________
4、已知 ,且 ,则 的值等于________
5、实数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2所示,下列式子中正确的有()
① ② ③ ④
A.1个B.2个C.3个D.4个
5、C
考点2数轴、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1、若 ,则它的相反数是______,它的倒数是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____。
2、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_____。
3、一个数的绝对值就、如果 是实数,且满足 ,则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的平方根是 B.7的算术平方根是
C. 的平方根是 D. 的算术平方根是
2、9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3、 等于_____
4、 ,则
考点4近似数和科学计数法
1、精确位:四舍五入到哪一位。
2、有效数字:从左起_______________到最后的所有数字。
3、科学计数法:正数:_________________
负数:_________________
1、据生物学统计,一个健康的成年女子体内每毫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约为420万个,用科学计算法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
2、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0.5600的有效数字的个数是______,精确度是_______
2、幂的运算法则:(以下的 是正整数)
; ; ; ;
3、乘法公式:
; ;
4、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是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2、下列不是同类项的是()
A. B. C. D
3、计算:
4、计算:
考点8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的方法:
1、提公因式:
2、公式法:
4、若 ,则x=__________
5、计算:
6、计算:
7、计算:
8、 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
.
数与式考点分析及复习研究(答案)
考点1有理数、实数的概念
1、有理数集{ }
无理数集{ }
正实数集{ }
2、2
3、2
4、答案不唯一。如( )
考点2数轴、倒数、相反数、绝对值
1、 ,
2、
3、
4、
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4、分母有理化:
5、最简二次根式:
6、同类二次根式:化简到最简二次根式后,根号内的数或式子相同的二次根式
7、二次根式有意义,根号内的式子必须大于或等于零
1、下列各式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2、下列根式与 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 B. C. D.
3、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_________
1、分解因式 ,
2、分解因式
考点9:分式
1、分式的判别:(1)分子分母都是整式,(2)分母含有字母;
2、分式的基本性质:
3、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式有意义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简分式的判定: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数学考点专题复习
《数与式》
考点1有理数、实数的概念
1、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
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___________对应的,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________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点都表示一个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无理数。一般说来,凡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但要注意,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如 ),也不是所有的无理数都可以写成根号的形式(如 )。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有理数集{ },无理数集{ }
正实数集{ }
2、在实数 中,共有_______个无理数
3、在 中,无理数的个数是_______
4、写出一个无理数________,使它与 的积是有理数
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对有理数和无理数意义的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用既约分数来表示。
3、用小数表示: =_____________
考点5实数大小的比较
1、正数>0>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大于左边的数;
4、作差法:
1、比较大小: 。
2、应用计算器比较 的大小是____________
3、比较 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____
6、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②数轴上表示 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如果|AB|=2,那么
1、若 互为相反数,则 ;反之也成立。若 互为倒数,则 ;反之也成立。
2、关于绝对值的化简
(1)绝对值的化简,应先判断绝对值符号内的数或式的值是正、负或0,然后再根据定义把绝对值符号去掉。
考点6实数的运算
1、 。
2、今年我市二月份某一天的最低温度为 ,最高气温为 ,那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___________
3、如图1,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运算程序,当输入x的值为-1时,则输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
4、计算
(1)
(2)
考点7乘法公式与整式的运算
1、判别同类项的标准,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 ,求 时,要注意
考点3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1、若 ,则 叫 做的_________,记作______;正数 的__________叫做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当 时,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_____。
2、非负数是指__________,常见的非负数有(1)绝对值 ;(2)实数的平方 ;(3)算术平方根 。
6、分式的运算:通分,约分
1、当x_______时,分式 有意义
2、当x_______时,分式 的值为零
3、下列分式是最简分式的是()
A. B. C. D
4、下列各式是分式的是()
A. B. C. D
5、计算:
6、计算:
考点10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如
2、二次根式的主要性质: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