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58cddc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5.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
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等。
3. 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
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习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据库的设计,特别是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电脑、教材、练习册等。
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学校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引出数据库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讲解数据库、数据模型、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基本概念,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讲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讲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应用程序等组成要素,并介绍它们之间的关系。
4. 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讲解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步骤,并通过一个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7.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3.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作业设计:1. 请简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 请说明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3. 根据给定的需求,设计一个简单的数据库。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如数据库的安全性、一致性、并发控制等,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8706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e8.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2. 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3. 理解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
4. 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方法。
5. 学会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基本表。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4 数据库的分类2. 数据库管理系统2.1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2.2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3. 关系模型与关系运算3.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3.2 关系运算的定义及分类4. SQL语言4.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4.2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4.3 SQL语言的使用方法5. 数据库设计与建立基本表5.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5.2 建立基本表的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计算机实验室:每台计算机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室进行的实践操作表现。
3.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测试学生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6.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6.1 规范化理论的基本概念6.2 函数依赖与范式6.3 数据库的规范化过程7. 数据库查询语言7.1 查询语言的基本概念7.2 选择、投影和连接操作7.3 SQL查询语言的使用8. 数据库事务管理8.1 事务的基本概念8.2 事务的属性8.3 事务管理的方法9. 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9.1 数据库安全性的基本概念9.2 用户权限管理9.3 数据库完整性约束10. 数据库性能优化10.1 数据库性能优化的基本概念10.2 查询优化策略10.3 数据库配置优化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查询语言、事务管理、安全性与完整性以及性能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数据库原理》教案高技
![数据库原理》教案高技](https://img.taocdn.com/s3/m/385fa48b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6.png)
《数据库原理》教案高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
3.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特点数据库的应用领域2.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与配置3. 数据库基本操作创建数据库和表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查询数据4. 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独立性数据一致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安全性5. 数据库设计方法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原理》2. 课件: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3. 实验环境: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计算机。
4. 案例素材: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库案例。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数据库原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小组项目: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贡献和项目完成质量。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包括16课时理论教学和16课时实验教学。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数据库概述及基本概念第5-8课时: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第9-12课时: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方法第13-16课时:数据库设计方法与应用第17-20课时:实验一: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第21-24课时:实验二:数据库表的操作第25-28课时:实验三:数据库查询与索引第29-32课时:实验四:数据库设计与应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方法数据库设计步骤和应用2. 教学难点: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数据库性能优化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八、教学过程1. 理论教学:引入实例,激发学生兴趣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步骤阐述数据库设计原则和方法分析实际案例,展示数据库应用2.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安装和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演示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库表的操作练习教授数据库查询和索引的使用带领学生完成数据库设计项目和应用实践九、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采取分层教学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完整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556cb3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3.png)
NoSQL数据库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对数据一致性要 求不高、需要快速读写和水平扩展等场景,如社交网络、实时分析、日志处理等 。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库挑战与机遇
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库挑战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库面临着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数据多样性增加、处理速度要求提高等挑战。传统 的关系型数据库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应对。
3
运维管理
对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包括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系统的监控与报警、性能的 优化与调整等。
06
新型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原理及应用场景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原理
分布式数据库采用数据分片、数据复制和分布式事务等技术 ,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物理节点上,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数 据的共享和访问。这种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用 性和容错性。
物理结构设计
介绍物理结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 法,包括数据的存储结构、存取方 法、索引技术等。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
简要介绍数据库实施的过程和维护 的方法,包括数据的导入/导出、备 份/恢复等。
03
SQL语言基础与应用
SQL语言概述及基本语法
SQL语言概述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用于管理关系数据 库的标准语言,包括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和数据控制等功能。
使用DROP TABLE语句删 除表及其所有数据。
数据操纵语言(DML)
更新数据
使用UPDATE语句更新表中的数 据,可以设置条件来更新特定数 据。
查询数据
使用SELECT语句从表中检索数 据,可以设置条件、RT INTO语句向表中插 入新数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f5436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7.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教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3.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数据库应用。
二、教学内容:1.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00字):数据库是指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设计需要考虑数据的组织方式、数据的完整性、数据的安全性等因素。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它提供了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等操作,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2.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200字):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通常是由表格、索引等逻辑组件组成,表格由行和列组成,用来存储数据。
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加快数据的查找速度。
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是指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可以是顺序存储、链式存储、散列存储等方式。
3.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和操作(200字):数据库的查询语言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和操作,常见的查询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可以用来创建表格、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操作。
在设计数据库应用时,需要根据需求设计相应的数据表和查询语言操作。
4.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200字):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不被非法访问和篡改的能力,可以通过权限控制、加密等方式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在数据库中的正确性和一致性,可以通过定义数据的约束条件、触发器等手段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5.数据库应用案例及设计实践(400字):可以选取一个具体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如图书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进行详细的设计和实现。
包括数据库的设计、数据表的创建、数据的插入和查询操作等。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使用相应的工具来完成数据库应用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在介绍数据库概念和原理的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4c43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a.png)
06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与选 型建议
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
如Oracle、MySQL、SQL Server等,以表格形式存储数据,提供SQL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和管理。
数据库完整性的重要性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维护数据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数据库完整性威胁
包括数据输入错误、数据更新异常、并发操作冲突等。
数据库并发控制概述
1 2
并发控制的概念
在多个用户或进程同时访问数据库时,保证事务 的一致性和隔离性,防止相互干扰和数据不一致 。
并发控制的重要性
提高数据库系统的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保证多 个用户或进程能够正确地共享数据库资源。
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据库基本概念与数据模 型
数据库基本概念
数据库(Database)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 数据集合。
用于存储、检索、定义和管理大量数据的 软件。
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独立性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 、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组成部分。
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存储结构相互独立,使 得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可以独立进 行修改。
非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NoSQL)
如MongoDB、Redis、Cassandra等,采用非表格形式存储数据,适用于大数据、高并 发等场景。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
如Hadoop、HBase、TiDB等,支持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处理,适用于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2](https://img.taocdn.com/s3/m/5620f94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6d.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2第一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目的、内容、重点、难点 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授课目的、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 本课程的性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
2 本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设计,并和具体的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操作和开发方法。
3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规范化及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并能使用高级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二、基本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结构体系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等概念。
掌握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关系理论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掌握对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一)绪论 4学时1、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的地位:数据库在信息领域的作用和地位(2)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个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3)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环境、特点。
2、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2)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实体之间的联系、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3)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每种模型从数据结构、完整性结束、数据存储、优缺点及典型的数据库系统几个方面介绍。
3、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模式结构:模式结构的概念、三级模式结构、二级映象功能及数据独立性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对硬件平台的要求。
(2)软件:DBMS、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开发工具及应用系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与学(教学大纲与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与学(教学大纲与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3e69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1a.png)
01
使用MySQL
02
03
04
连接MySQL服务器,使用命令 行或图形界面工具进行操作。
创建数据库、表等对象,定义 数据结构和约束。
执行增删改查等操作,管理数 据库中的数据。
Oracle数据库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
安装Oracle 下载Oracle安装包,根据安装指引完成安装过程。
配置Oracle服务,设置监听器、数据库实例等参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 与学(教学大纲与教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设计与实践 • SQL语言编程基础 •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应用实例分析 • 数据库安全、优化与维护策略探讨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概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 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 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 技术和应用方法。
云计算提供了一种灵活、高效的资源利 用方式,可以降低数据库的运维成本和 提高数据库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云计 算在数据库领域的应用包括云数据库、 数据库即服务(DBaaS)等。
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 发展,这些技术将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 推动数据库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例如,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查 询效率、优化数据库性能等;利用区块 链技术可以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可信 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数据 库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为后续 的软件开发、信息系统建设等提供有 力支持。
课程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关系 数据库、数据库设计、数据库保护、 数据库技术新发展等,涵盖了数据库 领域的各个方面。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95c65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5.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3.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数据库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打开已存在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 表的创建和管理创建表修改表结构删除表表的导入导出3. 数据库表的查询简单查询高级查询聚合函数连接查询4. 数据库表的更新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5. 索引和约束的创建与管理创建索引删除索引添加约束删除约束三、实验步骤1.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启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设置数据库属性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 表的创建和管理创建一个新的表添加字段和数据类型设置主键和外键表的导入导出3. 数据库表的查询编写查询语句执行查询并查看结果优化查询性能4. 数据库表的更新插入数据到表中修改表中的数据删除表中的数据5. 索引和约束的创建与管理创建索引提高查询性能添加主键和外键约束添加唯一约束四、实验要求1. 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实验。
2. 实验过程中,要求严格遵守实验步骤,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一致性。
3. 实验结果要求提交实验报告,报告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心得。
五、实验评价1. 实验报告的完整性2. 实验步骤的正确性3.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 实验心得的深度六、实验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打印机等。
2. 软件要求:安装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系统,如Microsoft SQLServer、Oracle、MySQL等。
3. 网络要求:实验环境需连接校园网或局域网,以便进行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七、实验准备1.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2.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掌握常用的数据库查询语句和更新语句。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前请确保数据库管理系统已正确安装和配置。
3. 实验中遇到问题,请及时与同学或实验教师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15b9d7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5.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SQL语言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基本设计。
3. 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关系型数据库中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设计。
2.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的组织、数据的存储等。
(2)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如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完整性等。
(3)讲解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数据的插入、数据的更新、数据的删除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SQL语言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5. 数据库设计: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的定义数据的组织数据的存储关系型数据库特点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完整性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更新删除数据库的设计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 请说明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3.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查询操作。
4.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插入操作。
5.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更新操作。
6.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删除操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1. 研究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如非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80a82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a.png)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数据库理论够用便可,重要的是掌握数据库领域内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程应把培养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比较系统、完整地讲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适当介绍当今数据库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而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是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基本操作、SQL语言,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最终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据库设计思想和养成良好的数据库程序设计习惯,具备用数据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以便能够有效地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具。
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数据库结构的设计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通过这些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
课程目标1:数据库设计1.1 数据系统的概述1.2 数据模型1.3 关系型数据设计课程目标2:SQL数据库系统的使用2.1 SQL Server 2012基本知识2.2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2.3 数据表的基本操作2.4 数据库查询2.5 T-SQL编程2.6 视图和索引2.7 存储过程和2.8 事务与并发控制2.9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2.10 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要求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应各类专业认证标准,注意对毕业要求支撑程度强弱的描述,与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一致)(五号宋体)(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概述1.教学目标:(1)掌握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2)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数据库的体系结构2.教学重难点: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功能,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4c2db6a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e8.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
3. 让学生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如表、视图和索引。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4 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数据库基本操作2.1 创建数据库2.2 修改数据库2.3 删除数据库2.4 查询数据3.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3.1 表3.2 视图3.3 索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
2. 数据库软件:准备数据库软件,如MySQL、Oracle等。
3. 教学案例: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 练习:让学生上机练习数据库操作。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
3. 让学生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数据库设计7.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7.2 需求分析7.3 概念设计7.4 逻辑设计7.5 物理设计2. 实体-关系模型8.1 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8.2 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8.3 实体-关系模型的转换3. 关系模型9.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9.2 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9.3 关系模型的性质4. SQL语言10.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10.2 SQL语言的数据定义10.3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0.4 SQL语言的数据更新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815333be23482fb4da4cc7.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案新乡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第1章数据库技术概论●教学目的:本章概述了数据库管理的进展、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构成的一般概念,说明什么是数据库设计以及为什么要发展数据库技术,使学生对数据库系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及特点。
2、三种主要模型的概念。
3、 E-R图。
4、 DBS体系结构。
●教学难点:E-R图1.1 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目的:从已有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认识到DB的重要性以及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教学重点:1、数据管理种计算机化的三个阶段。
2、三个阶段的特点。
●教学难点: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教学内容:1.1.1 引言1.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数值计算数据处理 80%以上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辅助设计2. 数据处理指对各种形式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目的:是从大量、原始的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行为决策的依据。
方式: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的保存和管理复杂的大量数据,以便能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
3. 出现(存在)的问题:(1)大量的数据如何存放。
(存储)(2)大量的数据如何组织。
(结构)(3)大量的数据如何分类、查找、统计。
(处理)(4)大量的数据如何有效使用。
(共享、保护)(5)大量的数据如何维护。
(维护)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人们去形成一套数据处理的理论、方法、技术。
-----数据库技术。
4. 基本概念(1) 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
(2) 数据库(Data 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共享的数据集合,具有最小的冗余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并为各种用户共享。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位于用户和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
(4)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d842830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7.png)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者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步骤,了解实体-联系模型,并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实体-联系模型。
3. 让学生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 数据库1.2 数据库管理系统1.3 数据库系统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2.1 需求分析2.2 概念设计2.3 逻辑设计2.4 物理设计3. 实体-联系模型3.1 实体及其属性3.2 联系及其类型3.3 实体-联系模型绘制4.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4.1 关系4.2 关系运算4.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实体-联系模型的绘制。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连接。
2. 软件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上机操作: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的结果,评价学生对关系运算和关系完整性约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让学生了解SQL语言的基本功能,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3.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1 增加操作1.2 删除操作1.3 修改操作1.4 查询操作2. SQL语言的基本功能2.1 数据定义2.2 数据查询2.3 数据更新2.4 数据控制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3.1 备份3.2 恢复4.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4.1 安全性控制4.2 完整性控制1. 讲授法:讲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SQL语言的基本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授课目的、内容、方法、重点、难点及学时分配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1 本课程的性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信息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
2 本课程的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规范化的方法进行数据库的开发和设计,并和具体的一种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相结合,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操作和开发方法。
3 本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针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关系规范化及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并能使用高级语言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二、基本教学要求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结构体系及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方向等。
理解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等概念。
掌握数据库的查询语言、关系理论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掌握对数据库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及数据恢复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一)绪论4学时1、数据库系统概述(1)数据库的地位:数据库在信息领域的作用和地位(2)四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四个概念及相互间的关系。
(3)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环境、特点。
2、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2)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实体之间的联系、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E-R图。
(3)常用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每种模型从数据结构、完整性结束、数据存储、优缺点及典型的数据库系统几个方面介绍。
3、数据库系统结构数据库系统内部的模式结构:模式结构的概念、三级模式结构、二级映象功能及数据独立性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硬件平台:数据库平台对硬件平台的要求。
(2)软件:DBMS、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开发工具及应用系统。
(3)人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数据库设计人员、程序员、最终用户。
5、数据库技术的研究领域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数据库设计及数据库理论。
(二)关系数据库4学时1、关系模型概述(1)关系数据结构:关系、二维表。
(2)关系操作集合:常用关系操作、关系操作特点、关系数据语言的种类及特点。
2、系数据结构(1)关系:域、笛卡积、关系、基本关系性质。
(2)关系模式:关系模式、定义关系模式、关系模式与关系。
3、关系的完整性(1)实体完整性。
(2)参照完整性:关系间的引用、外码、参照完整性规则。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4、关系代数(1)概述:关系运算的要素、关系代数的运算符、表记符号。
(2)传统的集合运算:并、交、差、笛卡积。
(3)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除法。
5、关系演算元组关系演算、域关系演算语言。
(三)关系系统及其查询2学时1、关系系统:关系系统的定义、分类。
2、关系系统的查询优化(1)查询优化概述:查询优化的必要性、可能性、由DBMS进行查询优化的好处、查询优化的目标、代价模型。
(2)查询优化的必要性:对查询的几种执行策略比较。
(3)查询优化的一般准则、步骤。
(四)关系数据理论6学时1、问题的提出(1)关系模型的形式化定义。
(2)数据依赖:什么是数据依赖、数据依赖的类型。
(3)存在的问题:数据冗余太大、更新异常。
2、规范化(1)函数依赖:函数依赖的定义、类型。
(2)码:候选码、主码、外部码。
(3)范式:1NF、2NF、3NF、BCNF、多值依赖及4NF。
3、数据依赖的公理系统(1)Armstrong公理系统:定义、定律、推论及证明、导出规则。
(2)函数依赖闭包:闭包、闭包的引理、求闭包的算法、函数依赖的等价。
(3)极小化:最小依赖集、依赖集极小化算法。
4、关系模式的分解(1)关系模式分解的标准:无损联接性、依赖保持性。
(2)分解算法:3NF的无损联接性、依赖保持性分解算法及BCNF范式的无损联接性算法。
5、候选关键字的求解关系模式属性的分类、候选关键字的求解算法。
(五)数据库设计8学时1、据库设计概述(1)数据库和信息系统(2)数据库设计的特点: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系统设计相结合、与硬件相结合、结构和行为设计相结合。
2、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任务:任务、重点、难点。
(2)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与初步分析的用户需求、常用调查方法、进一步分析和表达用户的需求。
(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的用途、内容。
3、概念结构设计(1)概念结构设计概述:什么是概念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的特点、描述概念模型的工具。
(2)概念结构设计的四种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逐步扩张、混合策略。
(3)局部视图设计:数据抽象方法、选择局部应用、逐一设计局部E-R图。
(4)视图集成:合并E-R图、消除冲突、修改与重构、验证整体概念结构4、逻辑结构设计(1)E-R图向关系模型转换:转换内容、转换原则。
(2)数据模型的优化:确定数据依赖、数据依赖极小化、关系模式分解。
(3)设计用户子模式:考虑用户的习惯。
5、数据库的物理设计(1)数据库物理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准备工作、数据库物理设计所需参数、设计内容。
(2)关系模式存取方法选择:索引存取方法的选择、聚簇存取方法的选择、HASH 存取方法的选择。
(3)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放位置、确定系统配置(4)评价物理结构:存取空间、时间及维护代价。
6、数据库实施(1)定义数据库结构(2)数据装载。
(3)编制与调试应用程序。
(4)数据库试运行。
7、数据库运行与维护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安全性与完整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与改进、数据库的重组织与重构(六)数据库的恢复技术2学时1、事务的概念(1)事务:事务的概念(2)事务的特性:原子性、隔离性、持续性、一致性2、常见的故障种类、恢复的实现技术(1) 事务故障:什么是事务故障、常见原因、故障恢复(2) 系统故障:什么是系统故障、常见原因、故障恢复(3) 介质故障:什么是介质故障、常见原因、故障恢复(4) 数据转储技术:什么是转储、转储的用途及方法(5) 日志文件:日志文件的内容、用途、登记日志文件的原则3、恢复策略(1) 事务故障的恢复:恢复步骤(2) 系统故障的恢复:恢复步骤(3) 介质故障的恢复:恢复步骤4、具有检查点的恢复技术及数据库镜像(1) 检查点技术(2) 利用检查点的恢复策略(3) 数据库镜像(七)并发控制3学时1、并发控制概述(1)多事务的执行方式:串行执行、交叉并行执行、同时并发执行(2)并发操作带来的操作不一致性: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2、封锁(1)什么是封锁(2)基本封锁类型:排它锁、共享锁(3)基本锁的相容矩阵3、封锁协议:三级封锁协议4、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及两段封锁协议(1)什么样的并发操作调度是正确的:准则(2)如何保证并发操作调度是正确的:方法(3)两段封锁协议:协议内容、保证调度正确5、封锁的粒度、活锁及死锁(1)封锁粒度:粒度、原则(2)多粒度封锁:封锁协议(3)意向锁:意向锁的类型、相容矩阵(4)活锁:活锁的产生、如何避免活锁(5)死锁:死锁的产生、如何预防及解决死锁、死锁检测(八)数据库安全性1学时1、计算机三类安全性问题(1)计算机系统三类安全性问题:技术安全类、管理安全类、政策法律类(2)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2、数据库安全性控制(1)用户标识与鉴别:用户名/口令、每个用户预先约定好一个计算过程或者函数(2)存取控制:定义存取权限、检查存取权限(3)强制存取控制:强制存取控制规则、强制存取控制的特点(4)视图机制(5)审计(6)数据加密:加密方法(九)数据库完整性 1.5学时1、完整性约束条件(1)完整性约束对象:列、元组、关系(2)六类完整性约束条件2、完整性控制(1)DBMS完整性控制机制:定义功能、检查功能、违约反应(2)完整性的实现:拒绝、级联、受限、置空(十) SQL SERVER 2000概述 1学时1、SQL SERVER 2000特点(1) SQL SERVER发展简史(2) SQL SERVER 2000新增功能2、SQL SERVER 2000工具(1)服务管理器:启动、停止、暂停各种服务器(2)企业管理器:熟悉界面(3)查询分析器:启动、对象浏览器、编辑和执行SQL语句、使用模板(十一)SQL SERVER 2000数据类型0.5学时1、字符数据类型:char、varchar、text2、数值型数据类型bigint、int、tinyint、decimal、numeric、real、float3、货币型数据类型:money、smallmoney4、时间/日期型数据类型:datetime、smalldatetime5、Unicode数据类型:nchar、nvarchar、ntext6、二进制数据类型:binary、varbinary7、图像文本数据类型:image8、Sql_variant数据类型9、Table数据类型10、自定义数据类型(十二)创建及管理数据库2学时1、创建SQL SERVER 2000数据库(1)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数据库(2)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2、设置数据库选项(1)在企业管理器中设置:访问区、故障还原区、设置区(2)在查询分析器中设置:查看、设置数据库选项、自动选项、游标选项、恢复选项、SQL选项、状态选项3、修改数据库(1)更改数据库名称(2)修改数据库文件大小:增大、减小(3)修改数据库结构:使用企业管理器、使用alter database语句4、删除数据库(1)在企业管理器中删除(2)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删除(十三)表的创建和管理2学时1、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和管理表(1)创建表:定义数据表字段、保存表格(2)设置约束:主键约束、唯一性约束、外键约束、CHECK约束、NULL约束和DEFAULT约束(3)创建规则(4)使用默认值(5)修改数据表:更改、添加、删除字段、修改表格属性(6)删除表2、使用SQL语句创建和管理表(1)使用CREATE TABLE创建表(2)创建约束:主键约束、唯一性约束、外键约束、CHECK约束、NULL约束和DEFAULT约束(3)创建规则(4)创建默认值(5)使用ALTER TABLE修改表:更改、添加、删除字段、修改表格属性(6)使用DROP TABLE删除表(十四)SQL技术 3.5学时1、SELECT语句(1)SELECT语句基本语法(2)WHERE条件语句及谓词:IN、BETWEEN…AND…、LIKE、比较运算符、逻辑运算符(3)GROUP BY子句:HAVING、ALL、CUBE(4)ORDER BY子句(5)COMPUTE和COMPUTE BY子句(6)UNION子句(7)使用数据表别名(8)使用汇总函数:SUM、AVG、MAX、MIN、COUNT(*)(9)用联接进行多表查询:外联接、内联接、全联接、交叉联接(10)嵌套查询2、数据更新语句(1)INSERT语句(2)UPDATE语句(3)DELETE语句(十五)Transact SQL程序设计 2.5学时1、变量(1)全局变量(2)局部变量:声明、赋值2、SQL SERVER函数(1)系统函数(2)日期函数(3)字符串函数(4)数学函数3、程序流程控制(1)BEGIN…AND语句块(2)IF…ELSE语句(3)WHILE语句(4)RETURN语句(5)WAITFOR语句(6)GOTO语句4、使用游标和批处理(1)声明游标(2)打开和使用游标(3)关闭和释放游标(4)使用批处理(十六)视图 1.5学时1、使用企业管理器管理视图(1)创建视图(2)修改视图(3)重命名视图(4)删除视图2、使用Transact-SQL语言管理视图(1)创建视图:使用CREATE VIEW语句创建视图、指定字段别名、对视图进行加密(2)修改视图(3)删除视图3、使用视图操作表数据(1)使用视图检索数据(2)通过视图添加数据(3)更新视图中的数据(4)删除视图中的数据(十七)索引 1.5学时1、索引的概念和类型(1)索引的概念(2)索引的类型: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唯一索引和组合索引2、创建索引(1)系统自动创建索引:唯一约束字段、主键约束字段(2)使用向导创建索引(3)使用企业管理器创建索引(4)使用CREATE INDEX语句创建索引3、删除索引(十八)触发器 2学时1、触发器简介(1)触发器的功能(2)触发器类型和触发操作2、使用企业管理器管理触发器(1)创建触发器(2)修改触发器(3)删除触发器3、使用Transact-SQL语言管理触发器(1)创建触发器(2)查看触发器数据(3)修改触发器(4)删除触发器(十九)存储过程 2学时1、存储过程简介2、使用企业管理器管理存储过程(1)创建存储过程(2)查看和修改存储过程(3)删除存储过程3、使用Transact-SQL语言管理存储过程(1)创建存储过程(2)查看和修改存储过程(3)删除存储过程(4)存储过程的参数(二十)安全性管理 1学时1、SQL SETVER 2000的身份验证(1) Windows和SQL Server身份验证:Windows身份验证、SQL Server身份验证、两种方式比较(2)选择身份验证模式2、创建和管理用户登录(1)使用企业管理器(2)使用Transact-SQL语句(3)使用系统存储过程(4)数据库角色(5)创建数据库角色3、权限(1)权限分类:对象权限、语句权限(2)管理对象权限(3)管理语句权限(二十一)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 1学时1、执行数据库备份(1)使用备份向导(2)使用企业管理器(3)使用Transact-SQL语句2、恢复数据库(1)使用企业管理器(2)使用Transact-SQL语句(二十二) 课内上机 12学时学时安排:1、数据库创建、修改与删除 2学时2、表的创建、修改与删除及约束管理 2学时3、SQL查询 2学时4、Transact-SQL程序设计 2学时5、触发器练习 2学时6、存储过程 2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