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和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大赛获奖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我的叔叔于勒》两篇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两篇散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和解读散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散文的特点,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散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和解读散文,理解散文中的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分析散文。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散文二篇》2.参考资料:相关散文作品、散文阅读方法指导资料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两篇散文的标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两篇散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感氛围。

3.操练(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散文的主题和结构,探讨散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散文阅读方法。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分析,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散文阅读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散文的特点和阅读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包含《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

本单元选入五篇散文,分别是写人记事性散文、托物言志性散文、写景抒情和议论性散文,意在呈现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课是由两篇议论性散文组成,他们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挖掘事物背后的深刻意义,以精粹的语言揭示生命和生活的哲理,向世人宣示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学情分析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的也较早,但对于议论性散文,学生接触较少,对议论文学习也仅仅是略有涉及,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批注等多种方式理清课文层次;用品读语言的方法,体会议论性散文的语言特点、通过背诵,摘录等方式,体会文中哲理,掌握文章作者观点。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课文中心论点;2.通过朗读、批注、概括等方式,理清课文思路;3.品读摘抄,背诵,品味文中语言,探寻作者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掌握中心论点;2.感受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学习难点1.反复阅读,理清议论文思路;2.理解课文深刻的道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学习方法朗读合作探究观看视频学习课时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严文井一、导入曹操《短歌行》“人生苦短,对酒当歌”抒发生命苦短的感慨;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意在珍惜时间。

他们同时道出了生命是短暂的事实,而作家严文井却认为生命是永久的,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窥究竟。

二、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1、自读课文,互相纠错字音,勾画不容易理解的语句;2、分组朗读,画出每段中心句。

明确:第一段第一句“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第二段第一句“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第三段第一句“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第四段第一句“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总结规律:中心句往往在段落首句或尾句)3、快速浏览,概括作者论说生命的特点及作者情感的词语,完成板书生命(易逝——可怜;永久——感动;奇迹——赞美)欲扬先抑明确:本文写作意图,热情地歌颂永久的生命,先抑后扬,从一个较低平的起点渐进到崇高的思想境界,“永久”是课文论说的重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设计范文一、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八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文章,该篇短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名为《鱼》,第二部分名为《荷》,文中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可以启发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思考。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掌握散文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学习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能力目标•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启示。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散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能够运用学习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阅读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1. 导入活动(10分钟)让学生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分享阅读心得。

在介绍中,重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书中人物、情节、场景等方面的感受和思考。

2. 预习活动(10分钟)提前让学生阅读好《鱼》和《荷》,然后在课堂上集体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 教学过程(35分钟)3.1 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教师通过提问或者让学生自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含义和主旨。

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描述鱼和荷的情景,说说作者如何描绘鱼和荷的美丽之处?•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鱼》和《荷》,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2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段落的结构:怎样划分段落?每个段落在叙述什么?•比喻的使用:有哪些比喻?比喻的意义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使用比喻?•对比的运用:鱼和荷在文章中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4. 拓展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故事或者一篇美文,探讨其主题和情感,然后运用所学的知识和阅读方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经典散文。

本节课将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些散文课文,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散文的深层次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关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章中的体现。

2.难点:对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案例分析法:以课文为例,分析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

2.教材:准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教学材料。

3.参考资料: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鉴赏散文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散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背影》两篇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加深对散文特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表达技巧和作者情感,分享讨论成果。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特点和文体知识,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散文内容。

2.分析文章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3.学习散文的写作技巧。

(二)教学难点理解散文中作者的深刻思想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图片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2)教师导入: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散文家们常常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的《散文二篇》,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作者简介(1)严文井,原名严文锦,现代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富有哲理著称。

(2)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他的作品风格简洁明快,富有思想性。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永久的生命》和《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主要内容。

明确:《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阐述了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②这两篇散文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永久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生命意义的积极探索。

《我为什么而活着》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4.研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和艺术特色(1)分析《永久的生命》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六课《散文二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2. 能够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3. 能够写出简短的散文。

二、教学重点1.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2. 写出简短的散文。

三、教学难点1. 应对题目和写作材料;2.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引导、举例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散文,让学生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2. 案例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已有的散文,让学生学会如何发掘散文中的情感、意境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散文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理解散文的概念和特点讲解散文是一种散文体裁,不同于小说、诗歌等。

散文是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类的感情、对历史的思考等,通常有叙述、议论或抒情性质。

散文不像小说那样有情节,不像诗歌那样急功近利,它更多的是讲述一些生动的故事,表达一些情感。

散文的特点是真实、清新、朴素、形式灵活、可读性强等,是大众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

散文还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 分析散文中的修辞手法(1)对比手法:用对比手法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对比,增强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绿色和黄色,思想和行动,一份神秘和一份智慧,它们交融在一起,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人类的情感统一在一起。

”(2)排比手法:排比手法指的是用同一句型、同一结构的语句,列举多个内容,使文本更加生动、感染。

例如:“世界上只有变化不变的真理,只有不变才是变化的本质;只有规律才能走向灵活,领悟生命的真实意义。

”(3)比喻手法:比喻手法能够让读者理解和感受到文本中的意境和情感,增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琴声犹如溪涧,声声回荡在山中,宛如初次听到自己心跳般的激动。

”3. 写出简短的散文结合生活,让学生写一篇题材简单的、朴实自然的散文,有两个选择:(1)描述一件自己经历过的事情,融入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 散文二篇教案带教学反思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6 散文二篇教案带教学反思

16 散文二篇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永久的生命本文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严文井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它不仅富有哲理,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

有改动。

本文教学过程永久的生命【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题目为“永久的生命”,如何理解?生命虽然是短暂的,但是人类的生命却是永久的,只要我们珍爱生命,活出价值,就能使生命变得神奇和不朽。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段),谈个人生命的短暂,表现出个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

第二部分(第2~4段),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这一话题。

第三部分(第5段),以一个精警的句子收束全文,令人印象深刻。

【把握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生命的感悟,揭示了生命“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我为什么而活着通读课文,请问答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是什么?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感悟精彩句子】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这三种感情”比作“飓风”,表现出了作者对一生中的三大追求执着坚定的信念。

【把握文章主旨】作者认为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第16课《散文二篇》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明确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课文的写法,品味课文的语言。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回顾旧文,梳理散文的特点1.课前让学生填写关于散文典型特征的表格。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并完善课前填写的表格,然后请一位学生代表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完善。

预设:设计意图对前两课散文的特点进行简要梳理,旨在将学生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条理化、理性化,为下边自读课文作铺垫。

二、解读新文,归纳理清作者思路的方法1.根据《散文二篇》后的“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并按照任务要求,完成《我为什么而活着》行文思路的思维导图。

任务一:一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的标题,简要概括课文的核心内容。

预设1:我为什么而活着。

预设2:我活着的原因。

任务二:二读《我为什么而活着》,找段落关键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该文的行文思路。

预设:方法小结:通过寻找段落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可以迅速地理清议论性散文的行文思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强化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首先是提炼、概括课文的观点,然后以此为基础,察看各段的要点,以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从而看出作者的思路。

2.自读《我为什么而活着》,利用“链接帮助",自主设计旁批,学习鉴赏文章。

链接帮助一:旁批类型:提问式旁批——学会提问;点评式旁批——学会品味;拓展式旁批——学会比较。

链接帮助二:罗素一生著书71种,平均每天写作3000多字。

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等多个领域,代表作品有《西方哲学史》《我的哲学发展》《哲学问题》《自由之路》《幸福之路》<数学原理》等。

20世纪初,罗素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1950年,罗素因为能“把精湛的哲学思想成功地介绍给大众并用来关心大众”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二篇教案+评价方案设计+反思

《散文二篇》课堂教学设计《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测评内容】1.参考课下注解,了解作者。

2.参考“读读写写”,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评价方式】1.通过分析学生课前习习案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重点字词的掌握情况,以便课堂重点讲授难字难词的读音和意义。

2.学生通过课前习习案掌握重点字词,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观点,明确难以理解的语句。

【练习内容】1.理清思路,体会情感。

永久的生命各段中心句划分层次作者情感1.2.3.4.5.2.了解背景,理解主旨。

3.研讨课文,揣摩写法:课文高唱生命的凯歌,可是第一段却讲到很多消极、悲观的现象,与标题相去甚远,是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品味语言,重组成文: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请从赞美生命的角度,自由命题,从课文中选取三四个佳句形成一篇小文章。

然后朗诵给同学们听。

【评价方式】1.通过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体会作者情感,检验学生是否领会文章的内涵。

2.通过对背景的补充了解,理解主旨,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作者的中心观点。

3.通过对文章写法的揣摩,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是否掌握欲扬先抑的作用。

4.通过重组成文,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品析文章富含哲理的语言。

【测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册作业内容:新课表同步练习《知识与能力训练》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3、64页。

【评价方式】利用作业评价,掌握知识应用。

【 创设情境】“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我们七年级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一句话,作家由花及人向我们谈了她对生命的认识,今天我们来听听严文井的答案。

【设计意图】由旧文引入新文,从旧知导向新知。

学生熟悉的写人记事、写景抒情类散文也会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如《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 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 1.了解作者。

2.积累字词。

【设计意图】1.了解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助于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16课《散文二篇》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16课《散文二篇》教案

16《散文二篇》教学设计成都东部新区兴隆学校八一班教者:马炳兰教学目标:1、理清两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的结构,结合标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的观点。

(重点)2、品味散文的语言,掌握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重点语句蕴含的深刻哲理,挖掘本文的主题思想。

(难点)3、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自主学习:1、解决字词,了解作者。

2、知识链接:议论性散文3、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的观点、写作的思路、表达的主旨。

一、新课导入,引发思考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永久的呢?还是短暂的?我们生命存在的意义又在于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散文二篇》去看看严文井对生命的认识、罗素是为什么而活着。

二、研读课文,形成能力任务一:比较阅读——两篇文章信息要点的筛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把昨晚的预习作业完善,形成小组意见,为小组发言做好准备。

学法指导:1、观点:结合对标题和关键语句(中心句、过渡句、)的理解来掌握中心语句。

2、思路:思考课文每一段主要想表达什么?批注在每一段的旁边。

可以在文章勾画关键的词语、句子,为批注做准备。

任务二:品味语言,读美句,读出情感。

1、个人品读: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2、小组活动:每个同学都读一遍你喜欢的句子,并且说出你喜欢的理由3、全班交流:分享你的感悟学法指导:1、朗读:要注意语调,感情激烈时声音要洪亮,语调要激昂,感情平静时,语调要深沉些。

2、赏析美句:先判定方法,再阐述方法,分析表现对象及特点。

任务三:品味句子的深刻含意。

1、找一句课文中有深刻含意的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2、课文中还有你不明白的句子吗?说出来我们为你解答。

任务四:找阅读议论性散文的方法。

1、学生从本文中总结阅读议论性散文的方法2、学生思考后组内交流,做好交流准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散文两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散文两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案《永久的生命》、《我为什么而活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散文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培养他们对生活目标和价值观的认识。

教学重点:两篇散文中对生命意义和生活目的的探索。

学生对散文主题的深入理解和自我反思。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散文中的隐喻和哲理。

激发学生对生活意义的个人思考和表达。

作者简介及作品背景:《永久的生命》:作者张抗抗,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生命永恒价值的思考。

《我为什么而活着》:作者罗素,阐述了自己生活的三个激情: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苦难的同情。

教学准备:《散文两篇》课文PPT课件,包含张抗抗、罗素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生命现象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多样性。

学生作业本、笔、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生命观”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生命现象和自然景观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生命主题的兴趣。

2. 简要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学习散文的意义。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及作品背景:详细介绍张抗抗和罗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散文:请学生朗读两篇散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体会散文的韵味。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每篇散文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生命意义和生活目的的探索。

深入探讨(15分钟)1. 主题思想:分析两篇散文的主题思想,如何通过对生命现象的观察和个人经历的反思来表达。

2. 哲理探讨:讨论散文中的哲理,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

互动活动(20分钟)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篇散文中对生命意义的不同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二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包括两篇散文。

第一篇《背影》讲述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父爱的伟大。

第二篇《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这两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散文的欣赏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散文中的深层情感和哲理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散文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散文中的生字词,把握文章的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父亲和生活的深深热爱,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散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散文的内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散文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

3.启发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方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相关文章:准备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文章,用于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对新课文产生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散文二篇》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二篇》教案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16*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的特点。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层次,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理解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散文的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观点。

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古往今来,人们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聆听两位作家是怎么说的。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16*散文二篇(出示课件2)二、预习检查,扫清障碍1.读一读生字词。

(出示课件4)教师提示:注意“涤”“臼”“濒”的读音。

2.分一分多音字。

(出示课件5)3.辨一辨形近字。

(出示课件6)4.解一解词语。

(出示课件7)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卑微:地位低下。

炫耀:照耀;夸耀。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永久的生命三、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篇散文的作者,了解本文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9)严文井(1915—2005),作家。

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10)《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2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教案

2023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6散文二篇教案

16 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赏析,学习欲扬先抑和层层深入地阐述道理的写作方法。

3.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赏析,学习从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2.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明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课时安排:2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展示:第一课时《永久的生命》一、新课导入生命,是人类永远也解不开的迷。

时间过得很快,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那么,生命怎样才能永久呢?这节课,我们就到《永久的生命》中去寻找答案。

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展示课前预习)1.了解作家作品。

2.写作背景。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思考:1.本文对生命永久这一问题进行总结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明确】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2.请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并概括各部分内容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谈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高唱生命的赞歌。

(三)重点研读任务一:本文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交流展示】开始作者就告诉我们“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

这是无奈的,显示出作者悲观、消沉的情绪。

接着作者说“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感谢生命的奇迹”“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作者的感情由悲观变为乐观,而且逐渐增强,以至于高唱生命的赞歌。

这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表面上看作者一开始的感情是悲观失望的,其实这不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因为,岁月的流逝,青春的一去不复返,是我们每个个体生命客观存在。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两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两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本节课包括两个散文:《背影》、《春》。

《背影》作者朱自清,讲述了作者离开家乡去北京读书,父亲送行过程中发生的感人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春》作者鲁迅,描绘了家乡春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两篇文章都是优美的散文,语言流畅,情感丰富,适合学生朗读和感悟。

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散文,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

但八年级的散文篇幅较长,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更加关注散文的语言、情感和写作技巧。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比较深厚,对于描绘家乡景色的《春》可能更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4.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分析散文的语言特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朗读教学:通过朗读,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

2.制作课件,展示散文中的关键语句和精彩段落。

3.准备朗读录音,供学生欣赏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散文《背影》和《春》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篇课文。

提问:“你们对家乡有什么印象?家乡的春天是怎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八年级《散文两篇》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八年级《散文两篇》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八年级《散文两篇》教学设计(;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二语文上册《散文两篇》分别为《背影》、《春》,此两篇散文均为中国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

《背影》以叙述父亲送别儿子的故事为主线,表达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意,展现了人性的美好与真挚。

《春》则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两篇散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是初二学生学习散文的优质教材。

二.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已经接触过一定的散文作品,对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鉴赏散文方面还需加强,对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现代文学大师的作品了解不多,对于《背影》和《春》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还需加以介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背影》和《春》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的背景资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之间的深情厚意,培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散文的写作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欣赏散文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创作背景,讲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手法。

2.阅读理解法:学生自读、互读,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内容。

3.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

4.写作法:学生仿写,培养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课件,准备好散文的相关背景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两篇散文,了解作者背景,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散文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背影》和《春》两篇散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散文二篇》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散文二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选入了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两篇课文分别是《背影》《荷塘月色》。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以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描绘了父亲的一系列背影,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绘荷塘月色美景,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的阅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表达技巧和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学会珍惜亲情,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

2.突破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美景和情感。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内容、生字词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教学素材。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呈现(10分钟)展示作者简介,让学生对作者有所了解。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16《散文二篇》优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散文二篇》是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本节课将学习两篇优秀的散文作品。

这两篇作品在语言表达、情感抒发和思想内涵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学生学习散文的重要素材。

通过学习这两篇散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散文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还不够强,对散文中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把握不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学习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3.培养对散文的鉴赏能力,感受散文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散文作品的主题和情感把握。

2.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散文作品中的情感。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散文作品,让学生掌握散文的特点和表达技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

2.准备散文作品的文本,以便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以便进行互动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与散文作品相关的音频、视频或展示图片,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散文作品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散文作品的主题、情感、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阅读后,教师选取几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散文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设计一些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