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层物理1-1
油层物理
2.三种不同基准体积的比面之间的关系Sp >Ss>Sb。
(正确)18.绝对渗透率在数值上等于克氏渗透率。
(正确)20.油藏总弹性能量中流体弹性能量一定大于岩石骨架的弹性能量。
(错)1-3 若S f、S p、S s分别为以岩石的外表体积、孔隙体积、骨架体积为基准面的比面,则三者的关系为 psf 。
1-6 随地层压力下降,岩石孔隙体积将收缩,地层流体体积将膨胀。
1-7 若Cf 、C、Cw分别为岩石、地层油、地层水的压缩系数,则三者的关系为 owf1-8 若T1、T2、T3分别为蒸馏法、干馏法、离心法测定流体饱和度的测试温度,则三者的关系为 213 。
1-17 在饱和煤油法测岩样孔隙度时,若W1、W2、W3分别为干岩样在空气中、饱和煤油后岩样在空气中、饱和煤油后岩样在煤油中的重量,γ为煤油重度,则012γWW-、032γWW-分别为孔隙体积,外表体积1-4.什么叫油藏综合弹性系数?答:在地层温度下,当压力每变化单位数值时,单位外表体积岩石内所排出的流体体积。
即LbTb*CC)PV(V1Cφ+=∆∆=排出液(1/MPa)1-20.什么叫等效渗流阻力原理?答:指在几何条件流体性质,流动压差等相同的情况下,若岩石模型与真实岩石具有相同的渗流阻力,则通过两者的流量也应相等。
克氏渗透率:在不同压力下用气体测岩石渗透率时,可作出渗透率与入口压力倒数关系曲线,外推1/p时的渗透率,则通过两者的流量也应相等。
1-1.由实验测得某一砂岩的孔隙度为23%和以岩石外表体积为基准的比面为950cm2/cm3,试估算该砂岩岩样的渗透率(τ分别取1和1.4)解:由题意知:φ=23%, Sb=900cm2/cm3,τ=1和1.4由8223102⨯=bSKτφ,有当τ=1时,8223109501223.0⨯⨯⨯=Kτ=0.674(μm2)当τ=1.4时,8223109504.1223.0⨯⨯⨯=Kτ=0.344(μm2)所以,该砂岩岩样渗透率,当τ取1时为0.674μm2,τ取1.4时为0.344μm2。
油层物理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1.油气藏烃类的化学组成和分类 1.1 石油的化学组成 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少量烃类的氧、硫、 氮化合物。 其中:CnH2n+2最多。 原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是高分子杂环烃的氧、硫、 氮化合物。 对原油的颜色、密度、粘度影响较大。 油井中的蜡=石蜡+原油+胶质沥青质+泥沙 含蜡量越高,结蜡温度越高,凝固点越高。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3.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⑶单组分烃P-T相图的特点
①单一上升的曲线(饱和蒸气压线); ②曲线上方为液相区,右下方为气相 区,曲线上任意点为两相区; ③C点为临界点,是两相共的最高压力 和最高温度点。 ④随分子量的增加,曲线向右下方偏 移。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2. 相态方程
第二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用途:可以从数量上确定某一压力、温度下从油中分出的油、气量 的多少及油、气组成;判断油气藏的相态。
2.1 推导:
混合物组成已知,且 在某一压力温度下达到 平衡: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2. 相态方程
第二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第一节 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 3.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⑵单组分烃p-v相图的特点
随温度升高,由气→液时, 体积变化减小; 临界点C处:由气→液,体 积没有明显的变化。
临界点处:气、液的一切性 质(如密度、粘度等)都相同 。其压力、体积、温度记为: Pc、Vv、tc。 当t>tc时,气体不再液化。
取1mol油气混合物,使其在 某一温度t、压力p下达到平衡:
何更生版《油层物理》--课后答案经典详细
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征24、以下图 1-1 为两岩样的粒度构成积累散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构成散布曲线,注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剖析。
Wi%WABLog d i图 1-1 两岩样的粒度构成积累散布曲线答:粒度构成散布曲线表示了各样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立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 1~0.01mm 之间。
粒度构成积累散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构成的均匀程度。
上涨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途是能够依据曲线上的一些特色点来求得不一样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从而可定量描绘岩石粒度构成的均匀性。
曲线 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互相持平,岩石颗粒散布不均匀;曲线 B 上涨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 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散布较均匀。
30、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a、e、 f 的关系如何?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要素有哪些?答: 1)依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质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概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 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 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2)由绝对孔隙度 a 、有效孔隙度 e 及流动孔隙度ff 的定义可知: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 a > e >ff 。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样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要素多,偏差较大。
实验室内经过惯例岩心剖析法能够较精准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关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 ),因为它是由母岩经破裂、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所以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摆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种类和数目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种岩石孔隙度的主要要素。
油层物理学
•1956年,苏联Φ.И.卡佳霍夫撰著“油层物理基础”
该书是“油层物理”从采油工程中单独分科的起点,随后得到了广 泛而深入的发展。
•60年代末,洪世铎在卡佳霍夫课本的基础上,首次在国
内编著中文版“油层物理基础”。从此油层物理在国内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98年编写了目前使用的课本,目前已经过三次修订,在 全国各油田及部分石油院校使用。
(4)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
Fundamentals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特点:概念多、实验性强、较抽象。
最后成绩:考试70%+平时10%+实验20%。 考试形式:闭卷,以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为主。
参考书: 1、洪世铎 «油层物理基础»; 2、何更生 «油层物理»; 3、杨胜来、魏俊之 «油层物理学»;
等压液化
P2
P2=P泡 P3(液)
等压汽化
露点(Dew point):温度一定,压力增加,开始从气
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的压力。
泡点(Bubble point):温度一定,压力降低,开
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的压力。
单组分烃特点:泡点压力=露点压力。
2)单组分烃p-v相图特点:
临界点C处:气、液的一 切性质(如密度、粘度等) 都相同。
组成(Composition):体系中物质的各个成分及其相对含量。
P-T相图(phase diagram):表示体系压力、温度与 相态的关系图。
3. 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图 3.1 单组分烃相图
Phase behavior of one component system
1)单组分烃相态特点
【油层物理】油层物理
一.定义1.临界点:单组分物质体系的临界点是该体系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
2.泡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液相中分离出第一批气泡时的压力(或温度)。
3.露点:是指温度(或压力)一定时,开始从气相中凝结出第一批液滴时的压力(或温度)。
4.接触分离(闪蒸分离):指使油气烃类体系从油藏状态变到某一特定温度、压力,引起油气分离并迅速达到平衡的过程。
特点:分出气较多,得到的油偏少,系统的组成不变。
5.多级分离::在脱气过程中分几次降低压力,最后达到指定压力的脱气方法。
多级分离的系统组成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6.微分分离:在微分脱气过程中,随着气体的分离,不断地将气体放掉(使气体与液体脱离接触)。
特点:脱气是在系统组成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7.地层油的溶解汽油比:把地层油在地面条件进行(一次)脱气,分离出的气体在标准条件(20度0.101MPa)下的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体积的比值。
定义2:1m3的地面脱气油,在油藏条件下所溶解的气体的标准体积。
8.地层油相对密度: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的元有的相对密度(=地层条件下油密度/4度的水密度)。
“原油相对密度”--表示地面油相对密度。
9.地层油的体积系数: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10.地层油的两相体积系数:油藏压力低于泡点压力时,在给定压力下地层油和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它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11.地层油的等温压缩系数: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P>Pb)12.地层水的矿化度:表示地层水中无机盐量的多少,mg/L13.地层水的体积系数:在地层温度、压力下地层水的体积与其在地面条件下的体积之比。
14.地层水的压缩系数:在地层温度下,单位体积地层水的体积随压力变化的变化率15.地层水的粘度:反应在流动过程中水内部的摩擦阻力。
16.渗透性:岩石中流体可以在孔隙中流动的性质。
17.绝对渗透率:渗透率仅与岩石自身的性质有关,而与所通过的流体性质无关,此时的渗透率称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油层物理何更生版第二章1-2节PPT课件
●储层烃类系统的相态 ●油气的溶解与分离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原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
1
储层烃类:
烷烃、环烷烃和
芳香烃
储
石油
层
流
天然气
一些分子结构相似
体
地层水
的碳氢化合物的混
合物和少量非碳氢
化合物的混合物
-
2
储层流体的特点:
(1)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 (2)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也会发生变化。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 水析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转化现象。
/m3)
-
21
如p=9.0MPa,t=800C 条件下,1m3原油能溶 解200sm3天然气,则Rg=200/1=200s m3/m3.
2.影响Rg的因素 1)压力对Rg 的影响 引入亨利定律:温度一定,单组分气体在 液体中的溶解度和压力一般成正比.即
R = P 式中:R--溶解度, sm3/m3
烷分子量大,较难挥发,易于 溶解在油中,故乙烷Rg 大。
0
图3
结论:液气成分愈接近, R愈大。
甲烷
T
-
25
4)原油相对密度对Rg的影响图
图4曲线特点:在同一 P、T下,同一天然气下,轻 质油中的Rg大于重质油中的 Rg,R轻油>R重油。 分析:图4说明,油气成分愈 接近,烃类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就愈大。
p---溶解时的气体压力MPa
---溶解系数, sm3/m3·MPa.
-
22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每增加一个压力时,单位体 积液体中溶解的气量。 定律对某些单质烃气体在原油中的溶解是合适的, 如:甲烷,丙烷,而乙烷为折线。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 简答
油层物理名词解释岩石物理性质指岩石的力学、热学、电学、声学、放射学等各种参数和物理量,在力学特性上包括渗流特性、机械特性(硬度、弹性、压缩和拉伸性、可钻性、剪切性、塑性等)。
流体物理性质油层流体是指油层中储集的油、气、水,它们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各种特性参数、相态特征、体积特征、流动特征、相互之间的作用特征及驱替特征等。
水基泥浆取心水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
油基泥浆取心油基泥浆钻井时所进行的取心作业;它保证所取岩心不受外来水侵扰,通常在需要测取油层初始油(水)饱和度时选用。
岩心利用钻井取心工具获取的地下或地面岩层的岩石。
岩样从岩心上钻取的供分析化验、实验研究用的小样(一般长 2.5cm~10.0cm、直径 2.5cm~3.8cm)。
井壁取心用井壁取心器从井壁获取地层岩石的取心方法。
岩心收获率指取出岩心的长度与取心时钻井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密闭取心用密闭技术,使取出的岩心保持地层条件下流体饱和状态的取心方法。
保压取心用特殊取心工艺和器具,使取出的岩心能保持地层压力的取心方法。
定向取心能知道所取岩心在地层中所处方位的取心方法。
冷冻取心用冷冻来防止岩石中流体损失和胶结疏松砂岩岩心破碎的岩心保护方法。
常规岩心分析常规岩心分析分为部分分析和全分析。
部分分析是使用新鲜或者经过保护处理的岩样只进行孔隙度和空气渗透率的测定。
特殊岩心分析是毛细管压力、液相渗透率、两相或三相相对渗透率、敏感性、润湿性、压缩性、热物性、电性等岩心专项分析项目的总称。
全直径岩心分析利用钻井取心取出的全直径岩心,在实验室内进行的全部分析测定。
岩屑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岩石碎屑。
砾颗粒直径大于或等于 1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粗砂颗粒直径在 0.5~<1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中砂颗粒直径在 0.25~<0.5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细砂颗粒直径在 0.1~<0.25mm 的石英、长石类或其它矿物颗粒。
油层物理1-1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1)不均匀系数a
不均匀系数a: 累积分布曲线上两个重量百分数对应的粒 径 式中:d10—累积重量为 10% 对应的平均粒径 d60—累积重量为60% 对应的平均粒径 评价标准:a 越→1,颗粒越均 匀,分选越好 之比: a=d60/d10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4
§5 §6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岩石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1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骨架 颗粒 粒度组成
第1章1节
砂岩
储层岩石
胶结物
比面
空隙 —孔隙 碳酸盐岩
砂岩:指颗粒经胶结物胶结而成,砂含量>50%的陆源 碎屑岩。 砂岩中含:砾石、砂、粉砂、泥等碎屑颗粒。粒径为 0.1-2mm的碎屑颗粒称为砂 。
第1章1节
第1章1节
曲线峰越尖,岩石颗粒越均匀
曲线越陡,岩石颗粒越均匀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曲线位置不同,岩石平均粒径不同
粒度组成曲线可定性表征岩石颗粒的分布特征。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3. 粒度参数 —— 粒度组成特征的定量评价
不均匀系数 a 分选系数 S 标准偏差 s
评价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油层物理
一、学科概述
绪论
油层物理学:是以油气层为研究对象, 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观点研究与石油地 质、油气田开发有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 现象的科学。
为准确地认识油气藏、能动地改造油气藏、 高效地开发油气藏提供可靠的基础参数和解释 油气的微观渗流机理。
油层物理
二. 油层物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油气层中的油、气流体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
油层物理知识点总结一、油气储层的物理性质1.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是指岩石在外部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孔隙连通性等。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和渗流性能。
孔隙度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岩石的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流体在岩石中运移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孔隙结构是指储层岩石中孔隙的形态和大小分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岩石对流体的储集和运移能力。
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岩石孔隙之间的互相连接程度,对于流体的渗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2.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包括油气的密度、粘度、饱和度、渗透率等。
油气的密度是指油气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地下的运移和驱替过程。
粘度是指液体的内摩擦力,它直接影响着油气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
饱和度是指储层岩石中的孔隙空间中含有流体的比例,它直接影响着储层中的流体储集能力。
渗透率是指储层流体在岩石孔隙中渗流的能力,它受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3. 储层的物理模型储层的物理模型是指将储层岩石和流体的物理性质用数学模型来描述,以便进行评价和预测储层的性质和行为。
常见的储层物理模型包括孔隙模型、细观模型、孔隙介质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储层的物理性质,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油层物理测井技术1. 测井装备和工具油层物理测井是研究储层的物理性质和流体性质的一种技术,主要通过在井孔中使用测井装备和工具来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
常见的测井装备和工具包括γ射线测井仪、自感应测井仪、声波测井仪、电阻率测井仪等。
这些测井装备和工具可以在井孔中获取储层的物理数据,并通过数据处理和解释来分析和评价储层的性质。
2. 测井曲线及解释测井曲线是指通过测井仪器在井孔中获取的物理数据所绘制出来的曲线,主要包括γ射线曲线、自感应曲线、声波曲线、电阻率曲线等。
油层物理(1)(1)
流动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在一般压差下流动的那一部分流体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绝对孔隙度:岩石中未被碎屑物质或填隙物充填的空间与岩石总体积之比连通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空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毛细管压力:气液分界面以下的液相压力与气液分界面以上的气相压力的压力差地层石油的饱和压力: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
地层原油饱和压力: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原油中的最小压力。
临界凝析压力: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饱和压力Ps: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
排驱压力;实验室中用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时,非润湿相进入最大连通孔喉所相应的毛细管压力。
绝对渗透率:当岩芯全部孔隙为单相流体所充填并在岩芯中流动,岩石与液体不发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下流体的流动能力。
相渗透率(有效):岩石孔隙中为多相流体饱和时,其中某一项流体的渗透率。
或饱和着多相的孔隙介质对其中某一流体的传导能力。
相对渗透率;相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两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或多相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当岩石中为一相流体充满时所测得的岩石渗透率叫有效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非润湿相最大相对渗透率点:表示油或气在多相流动中可能获得的最大相渗透率值。
临界水饱和度:润湿相开始流动时对应的饱和度。
交叉点饱和度:该点表示一油(或气)水饱和度值时,两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相等。
非润湿相残余饱和度:或称残余油气饱和度,它用此度量当多相流体流动时,其中的非润湿相停止流动时所对应的饱和度。
非润湿相残余饱和度;岩芯中所残余的非润湿相液体占总的饱和非润湿液体的百分数。
油层物理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干馏出的水量与时间的关系
水的校正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一般: So地面≠So地下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1.达西定律 1-1断面总水头: 2-2断面总水头:
其折算压力分别为: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性
5.岩石的压缩系数(compressibility coefficient) 5.1 岩石压缩系数Cf:
Cf 1 Vp Vf P
1/MPa
单位体积油藏岩石,当压力降低1MPa时,孔 隙体积的缩小值。 一般 Cf=(1-2)×10-4 1/MPa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4 据粒度组成确定岩石比面 设岩石孔隙度为φ,由不等直径的球形颗粒组成:
取岩石体积=1cm3,设各颗粒密度相同:
体积%=质量% 颗粒体积=(1-φ)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直径为di的颗粒的总表面积:
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颗粒的总表面积:
影响气体滑动效应的因素:平均压力、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4.气测渗透率的特点: ⑴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用同一气 体测得的Kg不同; ⑵同一平均压力下,不同的气体测 得的Kg不同; ⑶不同气体的Kg∽ 的直线交纵坐标 于一点,该点的Kg与液测的K等价,称为 克氏渗透率,记为K∞。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的意义:
1cm3 / s 1厘泊1cm 1达西= 1cm2 1大气压
油层物理
摘要油层物理是研究储层岩石、岩石中的流体(油、气、水)以及流体在岩石中渗流机理的一门学科。
它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
钻探一口油井,取心测得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反映的是这口井及井筒周围的油层物性参数,即所谓的“一孔之见”,从平面上看,如果这口井位于湖相水道砂微相中间,它的孔隙度、渗透率偏高,用此计算的储量偏大,因为向水道砂微相两侧的孔、渗参数肯定要小;如位于水道间的薄砂层中,那计算的储量可能偏小,要想真正控制就得还油层以本来面目。
早期资料较少是难以达到的,而随井网的不断完善,获取的动、静态信息的不断增加,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就能还油层以真面目。
精细油藏描述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开采程度的加深和动、静态资料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预测的地质模型,称为精细油藏描述。
可以细分为开发初期、开发中期和开发后期精细油藏描述。
不同时期的精细油藏描述因资料占有程度不同而描述的精度不同。
而目前在开发后期(指综合含水>85%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在75%以上)的精细油藏描述由于资料占有量相对较多,所以描述的精度要高,加上相关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才能达到精细描述的程度。
油层物理学科在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的过程中,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流体粘度及流度比和油藏润湿性等对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目录一、引言 ---------------(1)二、精细油藏描述实例 ----------------(2)1.概况 ---------------(2)2.精细油藏描述对策及思路 ---------------(3)3.精细构造研究 ---------------(4)4.测井多井评价 ---------------(6)5.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规律 --------------(10)6.储层非均质性 --------------(14)7.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20)8.三维建模及油藏工程评价 --------------(23)三、结论及认识 --------------(24)四、结束语 --------------(25)油层物理与精细油藏描述――结合板桥油田板北板一油组实例分析一、引言油层物理表述的是油层的物理性质,储层的岩石骨架和储存于岩石骨架孔隙中的流体。
油层物理1-1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与性质
第一节 石油的组成与性质
石油与天然气从化学组成上讲为同一类物质。现已确定石 油中烃类主要是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这三种饱和烃类 构成。原油中一般未发现非饱和烃类,如烯烃、炔烃。烷 烃又称石蜡族烃,其化学通式为CnH2n+2。 烷烃由于其分子量大小不同,存在的形态也不同。 在常温常压下,C1~C4为气态,它们是构成天然气的主 要成分; C5~C16是液态,它们是石油的主要成份; 而C17以上的烷烃为固态,即所谓石蜡。石油中固态烃 能以溶解或结晶状态存在于石油中。因此,石油与天然气 在化学结构上说均为烃类,只是分子量不同而已。
API度与国际通用的密度在数值上相反,API度高的石 油,实际上都是密度低的轻质石油。
17
2)地层原油分类 6、粘度是地层油的主要物性之一,它决定着油井 产能的大小、油田开发的难易程度及油藏的最终 采收率。 按粘度分为:
1 2 3 4
低粘油:指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低于5mPa.S 中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20mPa.S
15
1)地面原油的分类
3、根据原油中的含蜡量可将原油分为: (1) 少蜡原油一—原油中含蜡量在1%以下; (2) 含蜡原油一一原油中含蜡量在1~2%之间 (3)高含蜡原油一一原油中含蜡量在2%以上。 (大庆 原油) 4、按原油的关键组分划分为: (1)凝析油:密度<0.82g/cm3(20℃)的原油。 (2)石蜡基原油:密度0.82~0.89g/cm3(20℃) 的原油。 (3)混合基原油:密度0.89~0.93g/cm3(20℃) 的原油。 (4)环烷基原油:密度>0.93g/cm3(20℃)的原油。
第一章
油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Fluids
油层物理(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24、下图1-1为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请画出与之对应的粒度组成分布曲线,标明坐标并对曲线加以定性分析。
Log d iWWi图1-1 两岩样的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答:粒度组成分布曲线表示了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数,可用它来确定任一粒级在岩石中的含量。
曲线尖峰越高,说明该岩石以某一粒径颗粒为主,即岩石粒度组成越均匀;曲线尖峰越靠右,说明岩石颗粒越粗。
一般储油砂岩颗粒的大小均在1~0.01mm 之间。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也能较直观地表示出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程度。
上升段直线越陡,则说明岩石越均匀。
该曲线最大的用处是可以根据曲线上的一些特征点来求得不同粒度属性的粒度参数,进而可定量描述岩石粒度组成的均匀性。
曲线A 基本成直线型,说明每种直径的颗粒相互持平,岩石颗粒分布不均匀;曲线B 上升段直线叫陡,则可看出曲线B 所代表的岩石颗粒分布较均匀。
30、孔隙度的一般变化范围是多少?常用测定孔隙度的方法有哪些?影响孔隙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答:1)根据我国各油气田的统计资料,实际储油气层储集岩的孔隙度范围大致为:致密砂岩孔隙度自<1%~10%;致密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5%;中等砂岩孔隙度自10%~20%;中等碳酸盐岩孔隙度自5%~10%;好的砂岩孔隙度自20%~35%;好的碳酸盐岩孔隙度自10%~20%。
3)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有实验室内直接测定法和以各种测井方法为基础的间接测定法两类。
间接测定法影响因素多,误差较大。
实验室内通过常规岩心分析法可以较精确地测定岩心的孔隙度。
4)对于一般的碎屑岩 (如砂岩),由于它是由母岩经破碎、搬运、胶结和压实而成,因此碎屑颗粒的矿物成分、排列方式、分选程度、胶结物类型和数量以及成岩后的压实作用(即埋深)就成为影响这类岩石孔隙度的主要因素。
44、试推导含有束缚水的油藏的综合弹性系效计算式)(w w o o f C S C S C C ++=*φ其中:*C ——地层综合弹性压缩系数;fC ——岩石的压缩系效; oC ——原油压缩系效; w C ——地层水压缩系效;oS 、wiS ——分别表示含油饱和度和束缚水饱和度。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
《油层物理》教学大纲第一章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13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3学时)一、岩石的粒度组成二、岩石的比面第二节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3学时)一、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二、岩石的孔隙度三、影响岩石孔隙度大小的因素四、岩石孔隙度的测定方法五、孔隙度与表征体积单元六、储层岩石的压缩性第三节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1学时)一、流体饱和度的概念二、几个重要的饱和度三、流体饱和度的测定方法第四节储层岩石的渗透性(3学时)一、达西定律及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二、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测定原理三、岩石渗透率的实验室测定四、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五、岩石渗透率的估算第五节储层岩性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1学时)一、岩石物性参数的算术平均法二、岩石物性参数的加权平均法三、岩石物性参数的渗流方程平均法第六节储层岩石的其它物理性质(自学)一、储层岩石的热学性质二、储层岩石的导电性三、储层岩石的声学特性四、储层岩石的放射性一、胶结物及胶结类型二、胶结物中的敏感性矿物三、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教学要求:明确储层岩石的骨架结构和孔隙结构的复杂性;掌握各种岩石物性参数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明确储层伤害机理及评价方法。
重点:岩石粒度组成、比面、孔隙度、绝对渗透率、流体饱和度的基本定义及测定方法;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达西定律。
难点:粒度分布曲线分析;表征体积单元的含义;气测渗透率计算公式推导;气体滑脱效应分析;胶结物敏感机理分析。
第二章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12学时)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节油气藏烃类的相态特征(3学时)一、油气烃类体系的化学组成及分类二、油藏烃类的相态表示方法三、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四、几种典型的油气藏相图第二节油气体系中气体的分离与溶解(3学时)一、天然气从原油中的分离二、天然气向原油中的溶解三、相态方程的建立四、相态方程的应用第三节天然气的高压物性(3学时)一、天然气的常规物性二、天然气的状态方程和对应状态原理三、天然气的体积系数四、天然气的压缩系数五、天然气的粘度第四节地层原油的高压物性(1.5学时)一、原油的化学组成和分类二、地层原油的溶解油气比三、地层原油的体积系数四、地层原油的压缩系数五、地层原油的粘度第六节地层油、气高压物性参数的获取和应用(0.5学时)一、流体高压物性实验流程及流体样品准备二、流体高压物性参数的测定方法三、流体高压物性参数的图版查取方法四、油气藏物质平衡方程教学要求:明确储层流体化学组成的复杂性和多变形;掌握储层烃类物质的相态变化的基本特征和描述方法;掌握储层烃类物质的组成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描述方法;掌握储层流体各种物性参数的基本定义,影响因素及确定途径;了解油藏物质平衡方程的基本概念。
岩石孔隙度的测定
中国石油大学油层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日期: 成绩: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同组者:实验一岩石孔隙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岩石孔隙度、骨架体积及岩石外表体积的原理;(2)学会使用气体法测定岩石孔隙度。
二、实验原理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是气体玻义耳定律,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容器阀门样品室图1-1 气体法孔隙度测定原理示意图容器中气体压力为P1,样品室压力为大气压。
打开阀门,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压力平衡后,整个系统的压力为P2。
每次使容器中气体压力保持不变。
当样品室中放置不同体积的钢块时,连通后系统的压力不同。
可得到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然后将样品室中的钢块换成待测岩心。
可得到连通后系统压力。
根据此压力从标准曲线上可查到对应的体积,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
通过其它测量手段,可以测出岩心的视体积,从而求出岩心孔隙度φ。
三、实验仪器气体孔隙度测定仪。
如图1-2所示。
图1-2 气体孔隙度仪四、操作步骤(1)逆时针旋转气瓶阀门,打开气瓶开关(注意:打开气瓶开关前,除放空阀外,其它阀门均处于关闭状态。
(2)顺时针旋转减压阀开关,气瓶出口压力调至1MPa左右;(3)打开气源阀;(4)顺时针旋转调压阀,将压力调至0.3~0.4MPa;(5)打开供气阀,给容器供气,然后关闭供气阀。
(6)逆时针旋转样品室夹持器把手,取出样品室,装入一标准钢块(样品室有4 个标准钢块,厚度分别为1〃,1/2〃,3/8〃,1/8〃),将样品室装入夹持器,顺时针旋紧夹持器把手。
(7)关闭放空阀,打开样品阀,使容器与样品室连通。
记录钢块体积和系统压力。
(8)打开放空阀,关闭样品阀,更换钢块。
(9)重复步骤(5)~(8),得到不同钢块体积所对应的系统压力,绘制钢块体积与系统压力关系曲线。
(10)将待测岩心放入样品室,测量所对应的系统压力P x,然后从标准曲线上查出所对应的横坐标值,即为岩心的骨架体积V x。
(11)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岩心直径和长度,计算岩心视体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物理
2. 课程特点和要求
课程特点:
专业术语多、概念多 • 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知识多 • 涉及的其它基础学科知识多
•
绪论
要求: 牢固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理论 • 牢固掌握油层物理的基本技能(实验、计算) • 初步掌握科学地观察、分析油气田开发中的物理化 学现象的研究方法
•
油藏物理
绪论
要求: • 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 • 课程学习做到四认真——看书、听讲、记笔记、完 成作业; • 通过该课程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综合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第1章1节
曲线峰越尖,岩石颗粒越均匀
曲线越陡,岩石颗粒越均匀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曲线位置不同,岩石平均粒径不同
粒度组成曲线可定性表征岩石颗粒的分布特征。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3. 粒度参数 —— 粒度组成特征的定量评价
不均匀系数 a 分选系数 S 标准偏差 s
评价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
S 3600 K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据岩石粒度组成估算
估算思路
第1章1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估算公式推导
第1章1节
① 假设单位体积岩石中,有n 颗直径为d 的同等大小的理想圆 球;每个圆球的: 表面积: si=πd 2 , 体积:Vi=πd 3/6 ② 设该球形颗粒组合的孔隙度为,则单位体积岩石中的颗粒 数量为颗粒所占总体积/每个颗粒的体积,即: V 1 61 n 3 Vi d 6 d 3 ③ 则单位体积中岩石的比面: S=n·i=n×πd 2=6(1-)/d s
油藏物理
主讲:江晨
石油资源系
jiangchen200808@
油气资源现状及地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2009年石油总产量为35.25亿吨,较 2008年的36.41亿吨减少3.2%。
目前全世界生产石油的国家和地区共有80多个,2009年世界主要 国家石油产量排名:
俄罗斯 4.96 亿吨 1 沙特阿拉伯 4.12 亿吨 2 美国 2.67 亿吨 3 2009年世界主要国家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沙特阿拉伯以 中国 1.89 亿吨 359.5亿吨的可采储量继续居于首位,其次是加拿大、伊朗、 4 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等国。中国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 伊朗 27.9亿吨,较2008年的21.9亿吨增长27.2%1.86亿吨 。 5
3. 比面的估算
据 和K估算 据粒度组成估算
第1章1节
(1)据孔隙度和渗透率估算
由高采尼方程: (K与S关系式)
3 3 K 2 108 2 2 108 kS 2t S
式中:k—高采尼常数(k=2t 2),t —毛管迂曲度;
-孔隙度,f;K-渗透率,mm2;S-比面.
若取t =1.4,则比面估算式为:
之比: a=d60/d10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2)分选系数 S
S d75 d 25
评价标准:
(特拉斯克)
S 分选
1-2.5 好
2.5-4.5 中等
>4.5 差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3)标准偏差 s(福克、沃德方法)
s
84 16
4
95 5
6.6
式中: i=-log2 di= log2(1/ di) 评价标准:s 越小(越→0),颗粒的分选越好。
测定流体:常用空气
测定公式:
φ3 S b 14 (1 φ)2
A H 1 L Q μ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第1章1节
式中: 3 A H 1 2/cm3; Sb 14 S-岩石比面,cm (1 ) 2 L Q m -孔隙度,f; A-岩心截面积,cm2; L-岩心长度,cm; Q0-通过岩心的空气流量, cm3 /s; H-空气流量稳定后的压差,cm水柱; m-室温下空气粘度,0.1Pa· s;
方法选择:
依据颗粒大小和岩石致密程度。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② 测定原理
<筛析法原理>
分离: 用振动筛将粉碎的岩样分 离成不同粒径(di )范围 的颗粒; 称量: 用天平称出各筛中颗粒重 量; 计算: 按 算出各筛 中颗粒的百分含量,即得 岩石粒度组成。
Wi wi 100% wi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61 n Gi S C 100 i 1 d i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61 n Gi S C 100 i 1 d i
式中:C—颗粒形状校正系数,一般取1.2-1.4; -岩石孔隙度,f; di、Gi-粒径及其对应的重量组成。 适用范围 胶结疏松、颗粒磨圆度较高、不含或少含粘土颗粒 的岩石。
油藏物理
一、学科概述
绪论
油层物理学:是以油气层为研究对象, 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观点研究与石油地 质、油气田开发有关的物理和物理化学 现象的科学。
为准确地认识油气藏、能动地改造油气藏、 高效地开发油气藏提供可靠的基础参数和解释 油气的微观渗流机理。
油藏物理
二. 油层物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 油气层中的油、气流体
1 1 1 1 d i 2 d i d i
式中: d i —— 粒级i的颗粒平均粒径;
di’、di”—— 与粒级 i 相邻的前后两层筛子的 孔眼直径。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2. 粒度组成的表示 数字列表
di d1 d2 d3 d4 d5 d6
di
• 孔隙性——储集空间评价
• 渗透性——流通能力评价 • 含油气性——含油气丰度评价
第1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本章内容
§1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第1章
§2
§3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及孔隙性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4
§5 §6
储层岩石的流体饱和度
岩石的胶结物及胶结类型 储层岩石的其他物理性质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1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0.010
0.017 4.50
0.050
0.067 10.10
0.100
0.143 26.30
0.250
0.333 50.15
0.500
0.667 8.95
1.000
di
Wi
∑Wi
4.50
14.6
40.9
91.1
100.0
作图法
粒度组成分布曲线 • 粒度组成累积分布曲线 ——求粒度参数
•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绪论
1977年,卡加霍夫等著《油气层物理学》 ——增加孔隙结构等新的研究内容。
油藏物理
四、课程主要内容、安排及要求
绪论
1. 课程内容和安排
讲授内容: • 第一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特性 • 第二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特性 • 第三章 多相流体的渗流机理 实验内容:
• • •
•
•
岩石比面测定 岩石孔隙度测定 岩石渗透率测定 储层流体饱和度测定 毛管压力曲线的测定
油气储层——油气流动的容器和环境
绪论
研究内容: 油层的特性 油层中流体的特性 流体的运动规律——微观渗流机理
油藏物理
三. 学科发展 起源:增加油气产量,有效地开发油气田。
1949年,美国麦斯盖特著《采油物理原理》 —— 从油气水生产资料上升到理论; 1956年,前苏联卡加霍夫著《油层物理基础》 —— 使油层物理从采油工程中独立出来; 1960年,斯坦丁著《地下油气相态特征》 —— 引入物理化学观点、理论;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用岩石骨架体积Vs定义的比面Ss:
第1章1节
Ss=A/Vs
用岩石孔隙体积Vp定义的比面Sp:
Sp=A/Vp
(2)三种比面的换算
S= ·p=(1-)Ss S 岩石比面可定量描述岩石骨架颗粒的分散程度: 比面越大,分散程度越大。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3)比面的实质
第1章1节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第1章1节
④ 实际岩石由不等大小的颗粒组成,仍假设其为圆球形,则第i 种平均粒径为di,含量为Gi的岩石颗粒的总表面积:
Si
61 Gi % di
⑤ 则单位体积岩石的比面:
61 n Gi S Si 100 i 1 d i
⑥ 鉴于实际岩石颗粒不可能为圆球形,在上公式中引入颗粒形状 校正系数C,则由岩石粒度组成估算岩石比面的计算公式为: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第1章1节
一般,岩石颗粒越小,岩石比面越大。 (4)影响岩石比面的因素
颗粒大小、分选、形状、排列方式 ——结构 胶结物含量 ——组成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2. 比面的测定
方法:透过法(直接法)
吸附法(间接法)
第1章1节
(1)透过法
透过法:以高-卡方程 为基础,据流体对岩石的透过 性求岩石比面。
第1章1节
粒度组成:指构成砂岩的各种大小颗粒的含量组成。一般以 重量百分数表示,即:
wi Wi 100% wi
式中:Wi-颗粒含量; wi-直径为di 的那部分颗粒的重量
粒度组成可定量表征岩石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特征。
储层岩石的骨架性质
节
第1章1
( 2)粒度组成测定
① 测定方法
筛析法 —— 常规岩样(主要) 沉降法 —— 极小颗粒岩样(辅助) 直接测量法 —— 极大颗粒岩样(辅助) 光学、电学、薄片及图象分析法 —— 数量少、颗粒小、固结岩样等特殊岩样
比面是描述岩石骨架(颗粒)分散程度的指标。与粒径相比, 比面更直观地反映出了岩石颗粒的分散程度。 反映单位外表体积岩石中饱和的流体与岩石骨架接触面积的 大小。比面越大,吸附阻力越大。 反映岩石颗粒平均大小。 假设由半径为R的球按立方体排列组成一个边 长为4R的多孔介质立方体,则 8个球的表面积:s=8×π×(2R)2 立方体体积:V=(4R)3 立方体的比面:S=s/V=π/2R 即:S∝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