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两个和文化息息相关的概念,它们既有相关性又有区别性。
文化自觉是指对自己文化传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文化自信则是指文化自觉基础上的自信。
下面我们将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两个方面进行剖析,探讨其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以及提升方法。
文化自觉的意义文化自觉是个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接纳程度,也是文化认知的基础。
有文化自觉的人会主动学习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他们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文化并从中发现优秀之处。
他们能够接受其他文化,并从中获取经验和启发,避免了文化冲突,增强了文化的融合和共存。
文化自觉还能够提高人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素养,提升自我修养。
个人对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和传统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感,能够更加自觉地维护和推动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
文化自信的意义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和传承自己文化的充分认知和信心。
文化自信的核心是对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坚定而自如的对文化的表达和传递。
文化自信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可以让人们获得自信、勇气、自觉和自尊,从而推动了人的成长和进步。
同样,文化自信还是国家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动力的重要表现。
只有拥有了自信,国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方法(1)广泛学习历史和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增加对文化传统的了解和认同。
(2)多样化学习方式,如看文学、电影、绘画、音乐等多媒体形式,增加文化信息的接受量。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文化,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打破文化间的壁垒。
(4)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文化视野,深入了解其他文化,增进友好交流、促进文化交流。
结语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个人和国家高度文化化的两个方面。
在新时代中,我们应该努力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素质,才能有信心、有底气的面对挑战,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同时,我们也应强调文化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和共存,推动文化进步和发展。
懂得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意义,才会更深刻的理解和维护文化的价值与发展。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
浅谈文化自觉与文化建设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也逐渐向全球化迈进。
在各种文化相互冲击的今天,唯有把握住文化自觉和文化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树立起民族的信心,进而使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民族就当今世界局势来看,经济的迅猛发展,将文化推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可以说文化成为了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动力来源,同时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
同时,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国人民也更加期盼精神文化生活能够更加丰富多彩。
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中,唯有真正了解文化自觉的深刻含义,认识到培养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并发挥文化自觉的力量,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自觉的内涵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全球化,同时还促使文化逐渐向全球化迈进,多元化的世界文明快速形成,各国文化相互冲击碰撞,若不能够较好地处理好各种文明的关系,势必会导致世界出现各种各样的动乱。
在这样纷乱的背景下,我党就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文化自觉一说。
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了文化自觉一说:文化自觉,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在既定的环境下的既定文化,身在其中的人能够对其有非常明确的自知之明,能够清楚地知道文化的来历以及其形成的过程,同时对其特点和发展的方向都有基本了解。
自知之明能够加速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并能够通过新环境和新时代文化选择来决定其自主地位。
后来费孝通先生在其《人文价值再思考》一文中再次对文化自觉进行了深入的总结:文化自觉只是指人们在一定文化背景下对文化有所了解,不带有任何的文化回归含义,并不需要进行复旧,并不主张完全的细化亦或者他化[1]。
文化自觉的形成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历程,第一,要对自己的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并能够清楚自己所接触的各种文化的不同,唯有如此才能够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通过不断适应,以及结合不同文化中的长处,取长补短逐渐建立起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各种文化能够和平共存的基本守则。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联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联一、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定义和内涵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两个常被提及的概念,它们都与个体和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认知有关。
文化自觉是指个体或集体对自身文化特征的强烈意识和主动审视,具有批判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而文化自信则强调个体或国家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心态,表现为对自己文化价值的坚定信念和自豪感,并能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对话的能力。
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文化自觉,就难以形成真正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使个体或国家更加客观地审视自身文化,意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同时谦虚地面对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
文化自觉有助于消除对外来文化的排他和偏见,培养开放的心态和多元对话的能力。
文化自觉也是文化自信的源泉和动力。
只有对自身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反思,个体或国家才能更好地发现和发扬自身的价值,并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更有底气和自信。
文化自觉使个体或国家能够从容地面对其他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不会因为其他文化的兴起而丧失自信。
相反,文化自觉还能够促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通过与其他文化的融合,提升自身文化的全球竞争力。
三、如何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1. 提高文化素养:个体或国家应该注重培养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了解,学习文化的基本知识、历史和传统,掌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实质。
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素养,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思考和实践。
2. 加强文化对话:个体或国家应该积极参与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倾听其他文化的声音,尊重其他文化的差异和独特性。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和创新,避免陷入文化自封闭的状态。
3. 弘扬优秀文化:个体或国家应该重视传承和弘扬自身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精华,保护和传承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化遗产。
也要学会欣赏和包容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实现多元文化的交融和共生。
4. 培育全球视野:个体或国家应该加强对全球文化的关注和理解,了解其他文化的历史、崛起和发展,从全球视野看待自身文化的定位和发展。
浅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浅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摘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
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
本文从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入手、分析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存在的问题、指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以及所蕴含价值的正确认识、把握和认同,对其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1]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成熟的标志。
优秀的文化、深厚的价值观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基石。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所在。
大学生作为民族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传承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因此,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
[2]一、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一)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经过了几十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进。
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坚持四个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坚持中国道路的前提;文化自信是弘扬中国精神的必要条件;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根本所在。
文化自信有助于加强全国人民对中国梦追求的认同,有助于大家共创美好未来。
大学生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即是文化传播和引领的重要力量,又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二)培育文化自信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让大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从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也来源于我国的优秀文化,它是我国优秀文化的凝练,因此,在文化自信源泉的探寻中,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三)培育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当今社会处在复杂多变,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塑造健全的人格显得尤其重要。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_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_上_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
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
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编者按: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达到新的高度,提出的道路、制度、理论以及文化自,彰显了文化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引领作用。
是对新形势下国内外复杂形势作出的重要战略布局,是对社会文化建设的深刻总结,具有重要的时代内涵。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文化自战略布局时代内涵一,文化自的基本内涵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理论自、制度自”,“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高度自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多次提到文化自,并将文化自与道路、理论以及制度自并提,这进一步体现出文化自的极端重要性。
将文化的重要性摆在一个全新的高度与广度。
故而,只有深刻领会这个高度与广度才能对文化自的基本内涵做出深刻领会;同时,要深刻体会文化自的基本内涵,也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文化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文化自的时代价值与理论内涵。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得到了充分证明,进一步体现出文化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要积极意义。
文化自,是一个国家、一个①民族、一个政党对本身文化价值的充裕肯定,对本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念。
文化自傲是一个内容丰富、体系美满的思想理论,既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结合时代特点,不断丰富发展其内涵意义,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的总结、深化,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时代内容。
文化自傲是中国特色的文化自傲,是富含中国血肉的文化自傲,是具有中国精神的文化自傲。
前述对文化自的理论内涵做出了简要阐述,文化自一方面是针对当下复①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 ,16杂形势而作出的理论创新,同时也是对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化建设成果作出的深刻总结。
中华文化并非静态既定的,而是表现为一个延绵生成的历史过程,因而,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脉相承的。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引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在与其他国家和文化交流中,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能够坚定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文化自强是指中国人通过努力学习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独特性。
(二)提升文化自觉1.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等途径来增加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2.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选择学习一门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提升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积极投入到文物修复等活动中,保护好传统的文化遗产,为后代储备文化资源。
通过这样的行动,彰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之心,增强文化自觉。
4.重视经典阅读经典著作是文化的精髓,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著作,如《诗经》、《论语》等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三)增强文化自信1.了解其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时能够有自信心去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2.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稿/2010.17三、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
“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在国际社会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力量。
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更应当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以后要干什么”的问题,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真正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课题,着眼实现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解决好自强之魂、自强之路、自强之本、自强之源、自强之翼等问题。
1.自强之魂——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
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4文稿/2010.17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
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要把广大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铸就能够有效发挥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作为中国新时代的重要主题,旨在推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全球化进程中,文化的力量愈发凸显,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探讨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内涵和关系,并探讨其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对自己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和自豪感。
它是民族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保持独立性和独特性的重要标志。
文化自信强调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使得文化可以在国际间自信地传播。
文化自信有着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包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还包括对当代文化的自信。
传统文化自信强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当代文化的自信包括了对中国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自信,包括电影、音乐、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创作和输出。
二、文化自强的内涵文化自强是指一个国家在文化领域内通过不断创新与发展来提升自己的国家实力与竞争力。
文化自强强调了通过自主创新、科技创新等方式来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化自强强调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优点,并结合中国国情再创新。
文化自强既包括硬实力的提升,也包括软实力的培养。
硬实力的提升包括科技创新、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文化产业的发展等。
软实力的培养则是通过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文化自强也包括了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国家形象打造良好的国际形象。
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关系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个国家只有在自信的基础上才能有自主创新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文化自信为文化自强提供了自信和认同的基础,使人们对本土文化更有自豪感,更愿意投身于本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自强的实现也需要文化自信作为动力。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
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到文化自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追求的过程。
这三个阶段相互衔接、相互促进,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
首先,文化自觉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国家面临着文化冲击和文化认同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要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审视和认知,建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自觉。
这就需要反思和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只有经历了文化自觉的过程,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才能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自我认知,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自信。
其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自信和自豪感。
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延伸和深化,它涉及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自豪和自爱。
文化自信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更是对现代文化的创造和创新。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文化交流中自信而不自卑,明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和影响国际文化话语权。
文化自信可以激发人们创造创新的活力和勇气,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最后,文化自强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不断提升和发展自身文化实力的过程。
文化自强强调的是文化创新、文化竞争力和文化独立性。
一个拥有文化自强意识的国家或民族会更加重视培养人才,加大文化教育的投入,并且鼓励文化创新和创造。
通过文化自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能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提升自身的软实力,进一步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在中国的现实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具有特殊的意义。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但在近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西方现代文化的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进行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建设,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中国还需要通过文化自强,加大对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投入,增强文化软实力,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中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云杉(文章来源:红旗文稿)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
第19卷第6期2019年11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19No.6Nov.2019DOI :10.12120/bjutskxb20190690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李永胜,张紫君(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摘 要:文化创新奠基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内蕴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增强并升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使命是文化自强,文化创新指向并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统一于文化实践㊂文化实践的本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既关联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关联文化自强与文化发展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而深远㊂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自强中图分类号:G 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398(2019)06-0090-07收稿日期:2018⁃11⁃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ZX004)作者简介:李永胜(1963 ),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㊂ 文化的力量自始至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之魂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㊁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㊂”[1]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㊂在此背景下,中华文化究竟向何处去,我们有没有文化自信,能不能在绵延5000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开辟自己独特的文化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㊁文化自强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现实命题㊂本文从学理上分析和研究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的内在关系,对于增强文化自觉㊁坚定文化自信㊁加快文化创新㊁建设文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而深远㊂一㊁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 文化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基础性场域,是现实生活展开和运行的内在基因㊂它不像政治㊁经济㊁军事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外显性,却像基因一样,以隐性的㊁弥散的㊁细微的方式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全部生活㊂文化的逻辑就在于,从生活中生长出来并引导我们的全部生活,其意义不言而喻㊂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是我国知识分子在长期探索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重要概念,相互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呢?本文认为,文化自觉是 成长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 高级形态”,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 倍增器”与 稳定器”;三者统一于文化实践,形成相互联系㊁相互促进㊁相互制约的辩证互动关系㊂(一)文化自信表现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为文化自信奠定成长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㊂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所以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文化价值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即对民族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创造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㊁自觉坚信与执着坚守[2]㊂1.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成长基础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是特定历史主体在一定历史环境中基于自己的智慧与实践能力所创造的精神成果㊂所以,文化自信必定奠基于一定的文化自主㊁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㊂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主㊁文化自知与文化自觉,才会形成独立的民族文化性格㊂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独立自主,是文9李永胜,等: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第6期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㊂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生长于其中的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㊁优长利弊㊁现实状态㊁未来发展等具有清醒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以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和基础的㊂即文化自觉有自知之明”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丧失文化自主性,或者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品格,不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则这个民族没有㊁也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㊂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㊁发展演变㊁基本特征㊁优长不足㊁当下状况与未来前景等具有理性自觉㊁全面深刻的正确认知与准确判断,才能形成坚定而执着的文化自信;而丧失了文化自觉,就可能走上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㊂一个民族通过文化自觉,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理智而清醒地获得文化认同,就能找回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从而获得坚实而笃定的文化自信㊂可以说,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地位㊁创造能力的自信,奠基于文化自觉;是对我们 自信什么,为何自信,如何增强自信”等做出理性分析和科学回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态度[3]㊂2.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高级表现形态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㊁中国革命文化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奠基于5000多年的深厚文明史,是在深刻反思㊁理性批判和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演进㊁成长壮大㊁赓续嬗变㊁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中逐渐形成的,本质上是对中华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精神㊁中国智慧㊁中国理念㊁中国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认同㊂中国革命文化奠基于近代百年的曲折奋斗史,成长于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红船精神的精神内核 首创” 奋斗” 奉献”精神㊁革命根据地时期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㊁长征时期的大无畏革命理想㊁自力更生和不屈不挠的延安精神㊁谦虚谨慎和不骄不躁的西柏坡精神等崇高革命精神的自觉尊崇与衷心敬畏;同时,也包含着对这些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是对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㊁科学发展观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的自觉坚守和持续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精辟概括与思想升华㊂理智而清醒的文化自觉包含着对诸如厚德载物㊁自强不息㊁和而不同㊁协和万邦㊁天人合一㊁海纳百川㊁兼容并蓄㊁以民为本㊁忧国忧民㊁居安思危㊁知行合一㊁革故鼎新㊁推陈出新 这些体现中华民族深层次精神追求的优秀文化基因和文化品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认同,也包含着对那些消极㊁保守与落后的文化因素与品格(比如四平八稳㊁惧怕风险㊁安贫乐道㊁不思进取等)的自我反省㊁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㊂另外,文化自信还包含着在文化自觉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时代精神与文化价值制高点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辩证甄别㊁理性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充分吸收,并以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轴心,进行新的价值重构,为民族进步㊁人民幸福和国家繁荣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㊂由于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文化自觉的思想结晶与精神升华,因而也是文化自觉的高级表现形态㊂文化自信是建立在理性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往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潜能㊂可以说,一方面,文化自信既与历史文化的积淀相关联,又与现当代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与新成就相关涉,还与未来的文化创新发展相关联[4];另一方面,文化自信反过来又会提升文化自觉㊂一个民族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更加平和㊁理智㊁客观㊁全面㊁真诚的态度看待自已文化与异民族文化,尤其是能够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博大胸襟,打开新视野㊁开辟新天地㊁寻求新参照㊁提升文化自觉水平㊂(二)文化自信内蕴着文化创新首先,从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来讲,源远流长㊁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基因库中本身就包含着文化包容㊁文化创新与昂扬进取的优秀基因与文化元素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㊂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㊁立时代之潮头㊁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㊁为伟大祖国鼓与呼㊂”[5]中华文化向来具有海纳百川㊁有容乃大㊁开放包容㊁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与包容精神,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吸收㊁借鉴㊁融合㊁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而生生不息㊁浴火重生㊁绵延不绝㊂中华文化宝库中内蕴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革故鼎新” 推陈出新”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与时携行” 与时俱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等文化创新与不断进取精神㊂这些精神正是激励㊁引领和支撑中华民族在无数艰难困苦与挫折磨难,甚至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始终不屈不挠㊁顽强拼搏㊁砥砺奋进,并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会通中西文化进行文化积累与守正开新的强大精神力量㊂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身就包含着对体现我们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包容性㊁创19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性与进取性精神品格的高度肯定和自觉认同㊂其次,从文化的一般意义上来说,理智而清醒的文化自信也无法排除包容性㊁创新性与进取性㊂一种文化是强势还是弱势,能否建立文化自信,一是取决于附着其上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实力㊂经济基础雄厚㊁政治制度优越,附着其上的文化就强势,就会形成顽强的生命力㊂二是与这个民族的群体心理有关㊂一个真正自信的民族既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作后盾,还必须拥有强健的昂扬向上的健康心理(民族心理)作支撑㊂今天,在这个多元㊁多样㊁多变㊁多极化㊁风险丛生并互联互通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强健的健康心理少不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以及持续创新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元素㊂这是因为,一个自闭于其他民族并游离于世界文明潮流之外㊁创新进取精神不足的民族文化,在当今这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时代,是不可能强大并真正确立起文化自信的㊂当今时代,只有自信的民族,才会以理性辩证的积极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养分,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㊂文化自信必然是海纳百川㊁以我为主㊁兼容并包㊁汲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并融通古今中西㊁博采众长㊁综合创新㊁为我所用㊂文化自信必然是顺应历史潮流㊁勇立时代潮头,拥有不忘本来㊁吸收外来㊁面向未来的博大胸襟与从容吞吐的气魄,具有敢于挑战一切的勇气与智慧而不断探索㊁开拓新知㊁创新进取㊂(三)文化自信构筑文化创新的精神高地与心理支撑,必然推动文化创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㊁更广泛㊁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㊁更深沉㊁更持久的力量㊂”[6]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㊁国家在文化发展进程中保持强健心理㊁坚守自我㊁知所趋止㊁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与韧性所在㊂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就会丧失自我㊁迷失方向,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㊁激情㊁冲动㊁韧性与从容㊂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拥有坚定自信,才能获得笃定的从容㊁执着的意志㊁鼓起奋发进取的无畏勇气和魄力,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无穷活力㊂因此,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精神高地㊂它滋润和涵养文化创造基因,能够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钙质与丰厚滋养,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持续不竭的激荡力量㊂文化自信还是一个民族文化创新的心理支撑,为民族文化打上浓厚的精神底色㊂文化自信是内化于人的血脉之中的精神力量,能燃起民族国家坚守自我㊁传承民族精神㊁保持自身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进而不断激扬创新创造的内在激情与士气,激发文化主体的创新活力,使民族心理更加强大,更有创造力,从而使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了足够的生气㊁底气与骨气㊂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精神底蕴和精神源泉,是文化创新最基本的精神品格和最根本的精神归宿㊂文化自信要求推动文化实践向着我们所企望的理想目标转化㊁创新与发展㊂二㊁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升华文化自觉,指向文化自强 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㊁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㊁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文化创新㊂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作为实践主体的人通过文化印证自己的存在,彰显自己的力量;文化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精神力量,而且是引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㊁激发民族创造力的精神力量㊂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㊁规模最大㊁素质较高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创新潜能㊂文化创新就是在坚持民族传承的同时,吸收国家㊁社会诸方面实践(含文化领域)成果,并将其转化为新的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过程㊂文化创新是维护一个民族的凝聚力㊁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本保证㊂(一)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肇始,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文化就深藏在社会关系之中,蕴含在一切社会生活之中㊂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了自身的文化,而文化反过来又塑造人并形塑社会,为生活实践增添绚丽风采㊂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与现实创造力的充分肯定与笃定信仰,亦即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与认同㊂它会激发和增强主体新的创造激情与内在动力,从而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㊂因而,文化自信内孕着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主体对自身创造力的底气与豪气,是文化创新的肇始㊂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自信必然意味着人对自身本质力量 实践创造力的充分肯定与自我认同㊂它有两方面的含义㊂一方面,文化自信从人的社会心理上来说,就是在同异民族㊁异文化的对话交流㊁交锋与碰撞中,不怕被强势的其他文化同化㊂我们要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多元文化思潮中,保持29李永胜,等: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第6期中国文化的品格,不被其他文化所同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㊂文化自信不仅表现为对民族过往文化创造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传承弘扬,而且还表现为对以民族立场全面利用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文化创新)的强烈信念与坚定认同上,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自觉坚守㊂文化创新是保持中国文化自主性㊁立于文化潮流中永不倒的必然保证,是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根基所在㊂另一方面,文化自信也不惧怕发展㊂一个自信的民族总是敢于直面问题㊁面向未来,能够在发展中与时俱进㊁超越自我㊂文化自信虽然是针对自身文化提出来的,但其也有着超越性的本质,内孕着强烈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意识,意味着在对自身文化的深刻反思和理性批判中,从容地吐故纳新,不断创新,才能超越自我,与时俱进㊂因而,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不竭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途径,也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㊂(二)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生命体㊂文化在创新中更丰满㊁更绚丽㊁更强大㊁更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文化创新可进一步增强文化主体对自身创造力与价值的确认与信念,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㊁夯实文化自信㊁提升文化自信㊂文化自信不是静态的㊁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自觉㊁能动㊁持续不竭的文化创新实践过程中建构起来的㊂文化留存到现在并获得人民的高度认可,无一不是在创新过程中赓续与发展的㊂文化创新不仅在自觉主体意识上极大地丰富着民族文化的内容,不断扩展其外延,而且为坚定文化自信培植更深厚的文化土壤,积蓄更强大的文化势能㊂文化创新不断地丰富和扩展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在新的时空维度和实践土壤上刷新人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知㊂文化创新还可在促进传统与现代的不断融合,在增强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勾联中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彼此汇通,更好地构建㊁打造㊁提升中华文化的整体样态㊁根本价值与突出特色,从而使文化自信保持一种开放㊁包容与合理的动态鲜活的精神状态,彰显和再现出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世界意义与普遍价值,展现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从而使文化主体获得更好的自我认同感㊂例如,承载着文化创新智慧的 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以文化创新实践更加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鲜活的案例㊂文化创新包括纵向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横向的文化交流融合创新㊂这两种文化创新在文化实践中相互作用㊁相互促进,都能有效地坚定文化自信㊂从纵向创新来说,一种文化越能从自身传统中汲取养分,越能凸显和呈现自身的独特价值与魅力,越能以独特的视域和致思逻辑关照现实,就能够面向未来,超越自我,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就越能展现自身的生命力,形成既体现传统精神精髓,又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增强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生命力,由此会更加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㊂从横向创新来说,一种文化越能以一种平等包容开放的积极心态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对话与借鉴,就越能在交流㊁吸收㊁借鉴与融合中实现综合创新,使自身文化在吸收㊁学习㊁交融中得到丰富拓展与整合提升,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特质和生命力的确认与首肯,确立起更基本㊁更深沉㊁更持久的文化自信㊂(三)文化创新拓展文化自觉㊁升华文化自觉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最主要的方式,通过文化创新能使人们在实践中磨砺出更敏锐的感知力㊁更深刻的认知力㊁更独到的建构力㊁更深邃的洞察力;开启人们的智慧大门,打开人们的思维视野,扩充知识的无限疆域,获取新的价值参照,张开思想想象的翅膀,促使人们更加清醒准确的认知自身文化的优缺点,并萃取出人们求真务实㊁实事求是㊁善思慎行㊁理性严谨的文化精神与思维品质,从而启迪文化自觉㊂文化创新除了启迪文化自觉之外,还可升华文化自觉㊂文化自觉在于对自己生长于其中的民族文化的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而文化创新意味着在批判继承基础上的一种辩证扬弃㊁一种质的飞跃,从而使文化发展到新的更高的阶段与水平,同时,也将民族文化自觉升华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㊂(四)文化自觉指向文化自强从心理学上讲,自信是一种积极㊁健康㊁昂扬㊁进取㊁向上的情感㊁意识㊁态度与能力㊂坚定的自信,往往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㊂一个拥有坚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获得直面挑战㊁攻坚克难㊁自立自强㊁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的强大内在能量,并以此激发全民创新㊁创造㊁创业的活力,汇聚起无比磅礴的文化创造力和精神智慧,从而形成文化创新的更大势能,把人们的创造力导向文化自强的大道㊂所以,文化自觉必然指向文化自强㊂(五)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激发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本质特征㊂文化宛如一39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会随着实践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与创新,并且适时添加㊁不断补充和吸收新的实践内容而推陈出新㊁奔向未来㊂从实践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的视角看,人在历史实践中是一个未完成的㊁不确定的现实主体,创新创造是文化主体的立身之本,而维系㊁支撑并激发文化主体创新创造才能的内在驱动力,正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精神㊂文化创新创造的激情㊁动力㊁信念与意志,正是源于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执着的文化自强精神㊂可见,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相互依赖㊁相互促进㊁相互支撑㊁深度互动㊂当前,我国各民族文化在彼此交流㊁交锋㊁激荡的复杂环境下,更要进一步坚定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以创新思维与创新理念大力推动文化创新㊂三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一)文化自信的使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㊁一个民族的灵魂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㊂”[7]40-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中,生长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丰厚沃土中㊂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㊁源远流长㊁名人璀璨㊁成果辉煌㊂这一客观事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8]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根基与实践基础㊂我国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走进了由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发挥着日益重大的影响㊂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目标,由此更有理由充满自信,坚定文化自信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复兴㊂这是因为,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也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会因缺乏精神和文化的支撑而后劲乏力;文化复兴则离不开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文化自尊㊁文化自强㊂所以,我们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容激发㊁激扬振奋文化自强意识,促进并实现文化自强㊂可见,文化自信的使命就是文化自强,而文化自强则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与现实检验㊂同时,我们只有践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㊂”[11]41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㊂(二)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自强就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㊁吸收未来㊁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㊁中国价值㊁中国力量,才能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㊁面向世界㊁面向未来的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㊂”[7]这就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㊂1.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不忘本来㊁吸收外来㊁面向未来进行文化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形成文化创新的深厚滋养与天然优势㊂为此,我们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时代精神高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并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方式,升华其精神,使其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融为一体,实现积累与开新㊁集成与创新,熔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㊂同时,我们要以全球视野㊁中国立场㊁世界胸怀,高扬中华民族主体意识,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共建美好世界的愿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以海纳百川㊁有容乃大的气魄和开放包容的胸襟,开展交流互鉴,勇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提升自己㊂不忘本来,铸就文化创新的深度,吸收外来,奠定了文化创新的广度,面49。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对外传播学的发展综述
对外传播学的发展综述一、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中国社会的日益开放,中国民众对于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也空前高涨。
2009年底,外交部设立了“公共外交办公室”,标志着公共外交成为中国对外传播的一种崭新形式。
诚如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会长陈昊苏所言:国家领导人、各级官员,以及大型活动组织者、工作人员、志愿者,乃至数以千万计的普通民众,都是活跃在这个舞台上的公共外交积极参与者。
20多年来,历史赋予中国“对外传播”以特殊的使命,也同样为中国“对外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吸引了更多的学术人才共同为中国对外传播学的发展群策群力。
二、20年历史轨迹近20多年,是中国对外传播学从起步到发展的奠基阶段;然而,若回溯其缘起,中国的对外传播学又岂止20多年。
中国的对外传播学直接孕育于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也就无可避免地在时间上滞后于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
上世纪90年代前后,一批以“对外传播”和“对外宣传”为主题的理论著作纷纷问世,其作者则大多是具有几十年实践经验的对外宣传工作者。
1988年,历史即将迈入90年代,中国第一部对外传播学著作《对外传播学初探》问世,其作者正是新中国对外宣传的优秀实践者、中国外文局原局长段连城。
1999年,历史即将告别90年代,与前著遥相呼应,段连城的老同事与老邻居、我国对外宣传事业的另一位老前辈——沈苏儒,出版了另一部奠基之作《对外传播学概要》。
两位大家的学术结晶,滋养于他们几十年所经历的时事变迁和人生历练。
尽管迟至90年代前后才诞生,但是追根溯源,两本著作的源头却远在半个世纪之前。
彼时,中国尚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苦撑待变,与此同时,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过程中,也开始逐步走向世界。
1945年7月,年仅19岁的段连城负笈美国,在久负盛名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学位。
几乎与此同时,刚刚大学毕业的沈苏儒也踌躇满志,在堂兄沈钧儒的介绍下,开始在重庆的美国大使馆新闻处工作,并因此结识了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中国籍同事——刘尊棋。
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阅读理解附答案
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阅读理解附答案敬畏经典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阅读理解附答案敬畏经典,本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高度自觉、充分自信的文明标志。
诚如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曾概括的道德的抽象继承论所深刻揭示的那样,经典中承载着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代代相传的至今仍有生命力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需要我们自觉地把它抽象出来,继承发扬,使之成为具有永恒价值的精神资源。
经典作品中传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诸如天人合一兼容和谐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本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等理念主张,不仅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资源,而且也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开出了救治的文化良方。
西方哲学家罗素就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对现代世界极为重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当然,经典作品也不是拒绝真正的创新和与时俱进的。
改编经典,应视为传承和传播经典的`一种有效途径。
任何改编,总要注入改编者对经典的读解阐释及其所吸收的所处时代新鲜的思维成果。
这里的关键,在于力倡循着经受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经典作品昭示的审美价值取向和道德伦理观念,顺势深化、丰富、发展、创新,防止和反对逆势解构、拆卸、颠覆。
逆势解构、拆卸、颠覆往往是为了制造受众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和迎合时尚趣味。
殊不知,当一个民族视听感官上的刺激感过度强化之时,便是这个民族的精神美感与反思能力弱化之时。
这是民族文化建设的悲哀而非幸事。
我们绝不能乐此不疲、麻木盲目。
我们切记不能一边呼唤经典,一边又不珍视经典,更不能把伪经典捧上天。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理应成为当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文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发展的母体。
敬畏经典,珍视经典,是践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题中之意。
唯有文化上真正自觉,才能做到充分自信;而唯有自觉自信,才能走向文化自强。
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
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写延伸阅读: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2013-06-09 11:25:19 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点击:2262013陕西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现已发布,距离6月29日笔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这段时间,陕西人事考试网将每日发布大量备考资料,欢迎考生们阅读。
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在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道德问题日益凸显。
认真思考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道德、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道德、以什么样的思路推进道德,成了道德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紧迫性。
云杉2010年在《红旗文稿》上发表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一文,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三自”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不仅对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而且对于我们思考“道德三自”即道德自觉、道德自信、道德自强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一、道德自觉所谓道德自觉是指道德对于时代的伦理使命和教化责任要有一个自觉的担当和深切的认同。
也就是说,道德要自觉承担起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提高精神境界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的伦理学作为一门实践的学科,应当着力去强化这种道德自觉。
时代需要道德,道德也需要时代。
一个时代赢得道德,是时代的幸事;一种道德赢得时代,是道德的幸事。
道德不能悬置在天空,道德必须落实在大地。
特别是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问题丛生的时代,道德更应自觉地成为社会的良心,成为问题的声音,成为时代的守护者,成为密涅瓦的猫头鹰。
道德要努力地构建时代的精神高地。
一个时代,没有道德就没有灵魂;一种道德,没有时代就没有舞台。
最好的道德不是远离时代的道德,而是贴近时代的道德。
文化自信自觉自强-1
•
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是要寻求一条解决文 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融合多元文明, 化问题的政治路径,融合多元文明,实现 先进文化的中国化” “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时通过百家争 百花齐放,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鸣、百花齐放,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凝聚 文化共识。 文化共识。
• (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认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迫切性 的迫切性: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迫切性: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奋斗目 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 革发展。 革发展。 •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
(一)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决定》的重要意义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决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重要时期(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重要时期(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 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 极为重要的会议, 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对于党和国家事业 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 全会完成了两大任务; 全会完成了两大任务 • 一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一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改 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革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 • 二是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二是全面回顾了一年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提出了关系党 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党和 国家各方面工作、 国家各方面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明确 要求。 要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编者按: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
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
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高度自觉,即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
1.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
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定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逐步清晰的过程,越来越认识到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应当立足时代和实践新发展,以新的视角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
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有的国家甚至提出,要把文化作为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战略都应当维系于这个轴心而展开。
过去,我们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也往往局限于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支撑来强调。
现在看来,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对人类发展来说,文化可能是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
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第二,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
我们以往比较多地强调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对文化与民生的关系认识不深。
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无疑应当重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文化之于人类,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
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
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
我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之后,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突出、更加强烈,解决人们“文化饥渴”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人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
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时,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第三,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
从我国情况看,近些年文化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平均增速达15%以上,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
可以说,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历史、传统、民俗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信誉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
只有当文化表现出比物质和货币资本更强大力量的时候,当经济具有更多文化含量的时候,经济发展才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才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生动实践,使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文化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特殊作用。
文化产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特点,是典型的“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朝阳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有利于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和创业,有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过去我们常讲,经济发展一靠改革,二靠科技,现在看来还要加一条,就是也要靠文化。
经济文化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新趋势,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
2.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
文化有其自身的特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我们讲文化自觉,不仅要有满腔的热情,而且要有理性的认识,有对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否则,就会导致行动上的随意性、盲目性。
应当看到,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对文化发展规律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作出多种多样的概括,见仁见智也属正常。
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增强文化自觉、推进文化建设,尤其需要我们在文化发展的阶段性、文化构成的多样性、文化建设的长期性这三个方面,不断深化认识、加深理解、科学把握。
第一,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社会条件。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影响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状况。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条件下创造。
迄今为止,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也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形态。
这些文化形态既有历史的延续,又有着阶段性差异。
这表明,任何文化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更不是空中楼阁。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上的不发达、制度上的不完善、发展上的不平衡,必然对文化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
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历史的方位和坐标,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现阶段我国文化构成和状况的复杂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既不降低标准又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第二,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主导、壮大主流。
文化总是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来展现的,但其中总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
特别是在阶级社会,占据主导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
在我国封建社会,尽管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但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是儒家文化。
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虽然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潮不断涌现,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始终占据主导。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更加重视、更加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