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影视鉴赏
俄罗斯影视欣赏
俄罗斯影视欣赏观赏《八月八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1001班廖飞飞10070201298月8日,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逐渐被淡忘的大日子,在2008年的这一天史上最盛大的一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了。
而对俄罗斯人而言,这一天的意义恐怕更深刻而且不那么美好——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的同一天,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之间爆发了一场关于南奥塞梯地区地位问题的战争。
俄罗斯《八月八日》是部什么?科幻,是的,小孩子幻想中的机器人大战,可以看到洛克人、钢铁侠、变形金刚的影子;战争,是的,当母亲头上飞过南奥塞梯的导弹和硝烟时,现实的战争就在我们眼前;伦理,是的,这部电影其实最终说的就是母爱,最伟大的母爱,在战火前线拯救自己的孩子,比任何火爆刺激的画面更可以让人忘记一切。
拯救大兵瑞恩所不能赋予的,这部电影里都赋予了。
当年的苏联,是个地地道道的坏事包!不但存在期间对内对外坏事做尽,就连解体之后还遗留了一大堆烂摊子火药桶,朝鲜、阿富汗、科索沃、高加索——如果不是中国政府怂包,中俄之间目前应该正进行着全世界最大规模的领土争端!苏联,全称叫“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这更像是一个国际组织而不是国家的名称。
事实上所谓的苏联,是俄罗斯统治的由十几个国家组成的国家集团,而且这十几个国家里有超过100个民族和多种信仰!这些国家中的多数,都是俄罗斯在沙俄和二战时期通过武力挟持加盟的。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在挟持过程中和其后的高压统治下,“联盟”内部产生了极深的积怨。
因此在苏共垮台后苏联迅速解体,各国各民族的矛盾公开化,东欧及巴尔干地区成了刀兵不断的火药库。
格鲁吉亚就是与俄罗斯死不对眼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脱离苏联后,积极申请加入俄罗斯的死敌“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让俄罗斯极其不爽!而让格鲁吉亚极其不爽的是,自己境内有一个亲俄的南奥塞梯自治州——这下麻烦了,俄罗斯鼓动格鲁吉亚境内的南奥塞梯独立,而格鲁吉亚也不善,暗中支持俄罗斯境内的车臣、北奥塞梯独立,互相都想挖对方一块肉,这仗,能打不起来么!8月7日夜,格鲁吉亚军方向南奥塞梯军方发动突然进攻,8日,俄军进入南奥塞梯……鉴于两国军力的绝对悬殊,俄军仅用5天就击败了格军,12日军事行动宣告结束。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俄罗斯影片赏析》课程论文一直以来,我对俄罗斯神秘的文化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
因为我热爱俄罗斯文化,所以我喜欢俄罗斯电影。
在我的眼中,俄罗斯电影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它的确是一个宝库,因为它能够让我更加了解俄罗斯文化。
我对于俄罗斯文化的着迷是从俄罗斯音乐开始的,近代音乐最繁荣的地区非俄罗斯莫属,19世纪以来,俄罗斯就诞生了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伟大的音乐家,一个国家竟然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孕育大量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从勒拿河到伏尔加河,辽阔的国土造就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使得文化本身在冲撞与融合中更具魅力,所以我希望对俄罗斯文化一窥究竟,恰巧俄罗斯电影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整个学期的观影中,我们一起欣赏过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像《静静的顿河》一样的怀旧经典,也有《小偷》这样的新片,但是我对俄罗斯电影的总体印象就是:色彩饱满浓烈,感情热烈丰富,情感上重视自身内省,思维方式上注重伦理道德批判。
无论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题材,还是构建强大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中心,都离不开这些特点。
在这当中,我最喜欢的电影有三部。
《静静的顿河》这部电影就如同小说一样,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极为生动,力图通过一个人物的经年沧桑来表现俄国十月革命的宏大主题。
影片中,主人公格里高利这个人物形象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他的性格当中的软弱性,对待爱情的三心两意、犹豫不决、轻率、狂放不羁,对待家庭缺乏一个大丈夫应有的责任感,对待政治,对待战争又有着深重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他不像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他虽然立过战功,得到过沙皇的接见,但是全然没有一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
反观,他拥有的却是比一般人的弱点更加突出的性格。
他是一个普通俄罗斯人的代表,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有耀眼的军功章、有热血沸腾的青春、有看似无怨无悔的人生,面对敌人,听着冲锋号,大多数的士兵似乎都为了心中的那个模糊的“理想”闯入敌人的堡垒,任子弹和刺刀穿透自己的胸膛。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班级:星期五专业:采矿工程1305 姓名:陈开放学号:1303020505俄罗斯电影观后感通过老师对这门课的讲解,以及欣赏了很多优秀的俄罗斯影片,我从那里了解到了俄罗斯,一些风土人情,比如俄罗斯的十大怪:第一怪:姑娘们身披破麻袋;第二怪:帅哥们头顶大锅盖;第三怪:俄罗斯青草白雪盖;第四怪:干活的全是老太太;第五怪:12、13岁谈恋爱;第六怪:30多岁当奶奶;第七怪:姑娘的大腿露在外;第八怪:人高马大床很窄;第九怪:拉达跑的比奔驰快;第十怪:路上要烟那是不见外。
非常感谢老师开这门课,让我对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异国风情有特别的向往。
我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记》,感觉就是搞笑幽默的喜剧。
主要情节是这样的:呼啸而来的救护车拉来了病危的老太太,她漂亮的孙女奥利卡匆忙赶来医院,老太太去世前告诉孙女一个天大的秘密,多年前一箱珠宝埋在俄罗斯。
却被在病房里等妻子生孩子的玛比奥索开救护车的司机安东尼奥和比杰瑞,断了腿的瘸子和医生都听到了。
于是,他们都坐上了去俄罗斯旅游的飞机展开了寻宝之旅。
在飞机上他们不期而遇,玛比奥索把医生的护照偷拿了出来塞进马桶里,不料护照却飘出了窗外贴在窗户上,情急之下他用双脚踹烂玻璃,失去密封的飞机失控了他卡在了窗户中。
帅气的导游瓦西列夫来接他们,大伙分头行动,上演了滑稽好笑的故事。
医生没护照只好在飞机上飞来飞去,导游和两个救护车司机一路飙车紧追奥利卡。
瓦西列夫和奥利卡在寻宝过程中互生好感,奥利卡却意外得知他是文物局派来的警察。
鲜明特色的音乐贯穿整部影片,这不仅仅是部夸张的喜剧,更是强烈的悬念,寻宝和动作戏,特效太好,导演在有限的时间内向观众尽可能的展示技术上的进步,情节上分段的设置很好。
看过《幸福的起点》后,我才感觉到爱与被爱的意义,就在此电影中表现。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孩子需要的幸福仅仅是来自亲生父母的爱。
可是,这样的幸福是没有起点的,失去了爱的孩子永远也不会找到那个幸福的起点,因为他已经永远的消失了。
《俄罗斯电影赏析》课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摘要】俄罗斯影片不像美国影片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影片主要是通过小人物的命运来表现它所要表达的主题。
本学期欣赏的影片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讲述生活中普通民众的生活,一种是反映卫国战争时期普通战士生活命运。
这篇文章分别用《办公室的故事》和《士兵之歌》两部影片来浅析这两种影片。
文章主要是通过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剖析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以及影片表达主题所运用的手法等方面来分析。
最后通过对这两片比较有代表性的影片来总结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卫国战争普通小人物这学期就要结束了,看了一些俄罗斯的优秀影片,对俄罗斯影片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下面我就主要通过本学期所看的两部影片来谈一下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统筹来说,我认为俄罗斯影片充满幽默,同时能够启发人们从哲理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其实人们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学期所看的第一部影片是《办公室的故事》。
对于这部影片,我至今记忆犹新,在这片影片中,那些幽默搞笑的对话以及演员的精彩表演能带给人无尽的欢乐。
这部电影是由前苏联喜剧大师埃·梁赞诺夫导演的,电影生动的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不能不说大师的手法高明,往往能够以小见大,。
这部影片通过描写小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反映整个社会的现状。
影片讲的是某轻工业局局长卡卢金娜是个性格孤僻,言行和外表都有些男性化的怪女人,职员背后都叫她冷血动物。
职员纳瓦谢里柴夫年轻时是个才华出众的青年,但是现在却变得穷困潦倒,唯唯诺诺。
他是不幸的,独自抚养两个孩子,备尝艰辛。
工作勤恳,但是却由于不善于在上司面前表现自己,而他的上司又偏偏是个性格怪癖的中年妇女,在下属面前不苟言笑。
这两个性格对立的人之间,似乎是找不到一致的地方,但是就是这两个人经过几次碰撞之后,居然产生了爱情。
这部影片是在整个机关生活的大背景下来写这两个人的,任何环境相联系,个人与社会相交在一起,是影片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我是一个爱电影的人,国内、欧美、日韩还有泰国电影都看过不少,也常常在心中排了个一二三。
唯独之前对俄罗斯的电影是空白,开始选这门课的动机也是因为听其他同学说,老师的课很有趣,人也好。
转眼,这一学期就要结束,我不得不说当时的决定十分正确,这门课带我享受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俄罗斯的美丽风景,俄罗斯人的善良与坚毅,俄罗斯的风土风情,就连完全听不懂的俄语也听着越来越习惯顺耳。
习惯顺耳。
一学期的课,前前后后看了近十部电影,励志片如《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科幻大片如《守日人》等等都很精彩。
但我想就我印象深刻的三部爱情片展开我对俄罗斯电影的评述。
爱情片我看了不少,国产的爱情片都多少有些装腔作势,偏于做作,欧美的爱情片大多靠巨星揽票房的商业片,技巧有余却真情寡薄,至于日韩多出纯情片,过于单薄而少有佳作。
于单薄而少有佳作。
《办公室的故事》是我们看的第一部俄罗斯电影,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
主人公都是人到中年,青春不在,曾经的理想和生活激情都已荡然无存,事业家庭占据了全部生活,人们开始变得只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迷失了自我,而爱情却让他们重新变得年轻而充满活力。
它很精彩、很直接也很风趣,很精彩、很直接也很风趣,没有什么多余累赘的铺垫,男女主角没有没有什么多余累赘的铺垫,男女主角没有什么离奇的偶遇,也没有什么前世的爱恨情仇,故事开始的甚至有些平淡但就是这平淡才显得无比自然。
我很喜欢《办公室的故事》里塑造的男女主角的形象。
男主角—诺瓦谢利采夫,不是英雄,甚至没有任何英雄情结,跟英俊潇洒也扯不上任何关系,就是俄罗斯中年男子中最普通的一名。
女局长,不会打扮,人有些孤僻固执,和所有爱臭脸的女上司没什么差别。
但这就是导演梁赞诺夫厉害的地方,旷世英雄和唯美佳人他不拍,就拍生活中最普通的人,大爱大恨的东西很容易就牵动观赏者的情绪,而从真实平淡中入手却又不失趣味和幽默才是难。
诺瓦谢利采夫和女局长的爱情既合乎情理又不失浪漫趣味,他们都爱的真实纯洁,爱的善良朴素,也爱的笑话百出,精彩十分。
俄罗斯影片赏析
俄罗斯影片赏析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谈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摘要俄罗斯对我们来说,是个遥远而略带神秘的地方。
她有美丽的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宜人的异国风情,她曾是我们前辈神往的国度。
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列宾的绘画、大剧院的芭蕾舞都是世界艺苑瑰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对艺术的神往。
而在电影这个大的舞台上,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其中。
对于俄罗斯影片来说,它更擅长于用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真实而细腻。
本文重点从两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透过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走进这个民族,了解她的一切。
关键词:俄罗斯影片女性形象俄罗斯情结文化爱情战争正文:一直很羡慕有着异国情结的人,羡慕他们对于异域文化的鉴赏能力,羡慕他们骨子里的浪漫。
而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国度,俄罗斯固然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向往,渐渐地,我承认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于是,找寻这样的机会,我走进了俄罗斯影片赏析的课堂,带着这样的情结去审视电影,尝试着从电影开始去观望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了解和解读那个国家。
也很感谢两位可爱的老师,在一学期的课堂时光,让我们接触到众多各具特色的电影,并且带领我们解读人物,解读电影,解读俄罗斯这个国家和现在和过去。
关于语言,我什么也不懂,但是通过字幕我看得到人物的对话,懂得了他们的情感,也通过表情动作和情节,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看过的电影很多了,但依然有众多印象深刻的,如《西伯利亚理发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丑八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办公室的故事》,发现众多的影片都塑造了各种不同环境下典型的女性形象,而她们又都是小人物。
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个生活再年代的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电影在带给人们悲伤与欢乐的同时,也让观众徜徉在电影的细腻的情节中,心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与故事的情节产生共鸣。
俄罗斯影视赏析
1《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关于发下地下宝藏的法律大财富归国家,老奶奶的孙女作为财产唯一继承人,分到了一点点零头。
至于其他夺宝人,为了感谢他们一起找出财宝,政府出面为他们购买回国的飞机票,并报销他们此行的所有开支,并再赠送一点点小钱财。
导游最后关头向姑娘求婚成功,所以所有财宝都留在了前苏联。
2.《总统和他的孙女》中普通人认为总统的形象是怎样的?在普通人看来,总统总是一副暴脾气,对任何人都是那副严肃的嘴脸,虽然表面上关心人民,但其实对百姓的生活根本不了解,和人民心中的距离很遥远。
但在影片的最后,总统的孙女带着总统融入到普通人当中,可能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总统的普通人的一面:豪放,爽朗,关爱家人,能与普通人一起享受美酒,享受生活。
可能这才是人们心中总统的形象,也就是影片想要阐述的总统的形象吧。
3.《办公室的故事》分析尤里和维拉的形象副局长:我觉得尤里在影片中是一个典型的嫉妒心很强的小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上他是托里亚的同学,还故意帮助托里亚和柳德米拉套近乎,帮托里亚出主意在派对上和柳德米拉搭讪,好像是要帮助托里亚的样子。
但后来当托里亚和柳德米拉渐渐的有了感觉,他本来打算看笑话的幻想破灭了,于是他把托里亚最初想要升职所以去套近乎的事情告诉了此刻正沐浴在爱情甜蜜中的柳德米拉。
这时就看出他这个人开始就没安好心,幸好他的阴谋没有得逞,最后托里亚的真诚还是打动了柳德米拉。
女秘书:维拉在影片中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但又非常讨人喜欢的角色,工作的时候给人感觉疯疯癫癫的,一会儿对着访客傻笑,一会儿又让别人看她的新鞋子好看不好看,形象和柳德米拉截然相反,非常女性化,非常懂得打扮自己,懂得开开心心的生活,让人感觉很好。
4.《西伯利亚理发师》中路亚的形象路亚是一个传统的俄罗斯女人,与与主人公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影片中,路亚是男主角家的一个仆人,最后成为男主角的妻子,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她一直很爱男主角安德烈。
影片的最后可以看到,他为安德烈生了两个孩子,并且在女主角美国女人珍再次出现的时候,拿着刀躲在门后,我认为她是在捍卫自己与安德烈的感情,同时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仇恨与悲哀,就是因为这个美国女人,他们才被流放的。
俄罗斯影视对比赏析
电影启示
。
Спасибо!
不一样的电影,
一样的梦想……
人生启发 女主角说四十岁生活才刚刚开始,是啊,我 三位男主人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东青 们应该让每一天都成为生活的开始。 送给孟晓骏一套别墅,而孟晓骏却说成东 青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他要的是更大 的尊严。 我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正如生活不相信 当我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地位卑微,打拼 对错,我们唯一相信的只有自己。幸福永远 过程中自然会遭受种种白眼,我们所求的, 是自己来把握的,无论在怎样的现实面前, 都要相信有好的一面,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 不正是有一天能够挺直腰板,地位对等的 和别人对话吗? 努力让自己活的有尊 这是影片的女主角想要告诉现实生活中年轻 人的一些话。 严,不看他人脸色!
电影对比赏析
Москва слезам не верит
俄罗斯不相信眼泪 &
American Dreams in China
中国合伙人
影片讲述十七岁的女工卡捷琳娜 因天真幼稚和充满幻想而冒充教授 的女儿,并爱上了电视台摄影师鲁 道夫,进而怀了孕。不久,鲁道夫 发现真相并抛弃了卡捷琳娜。但卡 并未就此消沉,她一面抚养孩子, 一面发愤读书,终于在十六年后成 为莫斯科一家大厂的厂长。此后, 卡捷琳娜又结识了电焊工果沙,并 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真相再一次 暴露后,卡捷琳娜在女友们的帮助 下,经过一番周折终于结束了单身 生活,得到了一个女人真正的幸福。
俄罗斯电影欣赏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大二上半学期的学习生活将要结束,俄罗斯电影欣赏课程也即将进入尾声。
在这个学期的课程中,老师带着我们观看了《西伯利亚理发师》《无畏上将高尔察克》《丑八怪》《雁南飞》《办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命运的捉弄》等一系列的精彩影片。
在这些影片中我既看到了前苏联时期影片的风格,也看到了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电影方面的新尝试和新突破。
这些电影中,既有黑白片,也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彩色片,既有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片,也有催人泪下的悲剧片。
在整个学期的俄罗斯电影欣赏课程上,我们就好像观看了一次俄罗斯电影的发展史。
在苏联时期,电影通常以小人物的形式来表现人性的伟大,在我看的这些电影中,它们所表现的不是一些为人们所称道的英雄故事,而是通过一些就生活在我们身旁的人物来讴歌人性的伟大,表现人性的真善美。
在这十六节课上所看的电影中,前苏联的《雁南飞》这部影片让我记忆犹新,鲍里斯与维罗妮卡之间永垂不朽的爱情令我感动。
维罗妮卡和鲍里斯是一对陷入热恋的年轻人,每天他们都幸福的在莫斯科河畔幸福而又甜蜜的约会着,幸福就好像会永远的降落在他们的身上。
突然,一群大雁从容而庄重地在空中掠过,飞向远方。
维罗妮卡肃穆而深情地望着,轻声吟道:“大雁飞上天,一队小飞船……”维罗妮卡活泼、可爱,鲍里斯叫她“小松鼠”。
他把她送到她家,两人才难舍难分地分手。
然而,战争的消息传到了莫斯科,作为一个忠于祖国,以能上战场为祖国奉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荣的热血青年,鲍里斯主动要求到前线作战。
临行之前,阴差阳错的,两个人没能见上一面。
维罗妮卡既没有发现鲍里斯送她的长绒毛小松鼠礼物中放的纸条,她送给鲍里斯的饼干和糖果也没有送到鲍里斯的手里,她将饼干和糖果向他扔去,盒子掉落在地上,经过的人们从上面踩了过去。
这好像就在预示着他们两个的爱情将是一个悲剧。
不久,在一次敌机空袭莫斯科时,维罗妮卡的双亲不幸遇难,她只好寄宿在鲍里斯的父亲家中,因为鲍里斯父亲费道尔和他女儿伊丽娜在医院工作很忙,便嘱咐外甥马尔克代他们照顾维罗妮卡,失去了双亲又迟迟得不到鲍里斯回信的维罗妮卡陷入到了悲痛和绝望中,在一次空袭中,她没能抵挡住鲍里斯表弟马尔可的诱骗,失身于他。
俄罗斯电影欣赏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俄罗斯电影赏析结课论文提到俄罗斯,人们很难想到的是电影。
提到俄罗斯电影,人们一般想到的是前苏联的红色电影,满口的“共产主义革命”,红色的斗争精神充斥全屏。
而这学期,我选修了俄罗斯电影赏析这门课,大为改观。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是丰富多彩的。
《雁南飞》讲述的是发生在战争中爱情。
薇罗尼卡和鲍里斯是一对热恋中的青年。
战争爆发后,鲍里斯上了前线。
薇罗尼卡借住在鲍里斯的父亲家中。
在痛苦的日子里,鲍里斯的表弟马尔克趁人之危占有了她,双重的打击使薇罗尼卡想自杀。
但她期盼着鲍里斯归来。
战争结束后薇罗尼卡才知道鲍里斯上前线不久就牺牲了。
但是,战争胜利的到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莫斯科市民欢迎士兵凯旋归来的盛会上,薇罗尼卡把手中的鲜花一枝枝分给来自前方的战士。
这时,大雁又在空中飞过,就像当初薇罗尼卡和鲍里斯在莫斯科河畔漫步的情景一样。
电影对维罗妮卡绝望的感情进行了细腻的描绘。
光线的运用,使整个画面让我感到绝望和压抑,喘不上气来。
表现出了维罗妮卡的悲惨遭遇。
论是画面还是光线的运用,都可以看出摄影的匠心独运。
在电影技术和故事的设置上,它使苏联电影上了一个艺术与民众双重接受的新台阶。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述了战争中五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兵为了保家卫国而命丧黄泉。
丽达曾是年轻妻子及母亲,可幸福生活随着丈夫上前线牺牲后就消失了,她毅然把儿子托付给别人,女里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兵;护林员之女李莎寂寞地生活在森林里,一位城市男孩的拜访开阔了她的视野,她开始渴望爱情,渴望学习,渴望外面的世界;犹太女孩索妮娅会说德语,战争开始后,男友和她先后上了战场;嘉尔卡从小生活在孤儿院,幻想有一天白马王子能把她接走。
用黑白色的残酷现实和彩色的美好回忆交叉,更加凸显了残酷的战争打破了原本美好和平的一切。
《东方西方》的故事发生在二战刚刚结束,斯大林下令赦免所有十月革命后逃亡国外的俄国人,邀请他们回国。
法籍俄罗斯裔医生阿历克斯带着年轻美貌的法国妻子玛丽和小儿子回国。
俄罗斯影片赏析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代表作——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姓名:温三蜀学号:11244023班级:工程管理1101班影片的主线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的爱情悲剧,导演米哈尔科夫用一个带着目的来到俄国的美国女子的视角为我们描叙着沙皇时代辉煌的俄国,在男女主角的悲欢中一幅俄罗斯风情长卷缓缓展开:苍苍莽莽的白桦林,皑皑白雪下宁静的红场和气势恢宏的克里姆林宫,青年男子半裸着在河边的群体拳击,俄国煎饼周的狂欢和修和日的肃静,当然还有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俄国军官们,他们是意气风发的青年,影片中有不少幽默场景,比如安德烈和珍的初会,他脖子上挂着一串面包的滑稽形象和傻乎乎的表情,令美国女子珍十分好奇,还有军校生们被罚打地板蜡时的游戏场面,在舞会上由于地板过于光滑,人们的难堪表现,还有肥胖的公爵夫人,木雕样消瘦乏味的贵族小姐,课堂上老师被恶搞;这些情节不禁要让我们以为是在欣赏一部喜剧片了!珍的画外音在继续:不理解这个国家,极端的国家。
确实,音乐是故事里俄美两国文化的连接点,珍无法窥探这个神秘的帝制国家灵魂深处,安德烈也不能接受珍的左右逢迎,两人因为歌剧相识,也因为歌剧而遭逢不幸,跌入命运的深渊!珍是一个风尘女子,她到俄罗斯是为了替发明家麦加勒到公爵处获得资金。
她用异域的风情,出众的美貌俘虏了安德烈的上级拉德沃夫将军,并企图由其引荐给公爵,为了与发明家的合约她不得不逢场作戏!拉德沃夫将军却动情地向她求婚,不擅英语的他命令安德烈替他朗读情诗,安德烈无法自己把将军的求婚诗演变成了自己的爱情告白!深受感动的珍向他坦言自己的真实身份,纯洁的军校生无法接受事实竟然晕厥在地,此时两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定下白首之盟。
但是现实是残酷无情的——翌日,当安德烈在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幕间休息时无意中听见了珍与将军的对话,那些虚情假意的言语中隐含着对自己的嘲弄,(同时错过了珍的告白)一度失控的他被同学们和上尉带回歌剧表演现场,神思恍惚的情人看见珍在对将军温言软语,他并不知道是珍在为他求情,爱恨纠缠中他夺过演奏者的琴弓从舞台上大步跨向观众席,抽伤了情敌!并为此付出流放西伯利亚的代价!珍为安德烈向将军申诉,因为给他定的罪居然是谋杀公爵——她用美国人的大脑来思索,要将军说出真相,而将军告诉她自己不会为安德烈作证,并且安德烈作为效忠沙皇的军人绝不会说出真实原因,有辱军官身份!果然,我们很快就看到了沉默的安德烈被剃了阴阳头戴着镣铐和从前被自己追捕的犯人(讽刺吧?)一起排队跑步上了开往西伯利亚的火车!而送行军校同学们在站台上为他唱歌,哭得东倒西歪的场面在薄雾缭绕的镜头里看来十分煽情!我们通过影片前段的很多细节暗示已经能猜到结局,如果这是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喜剧,那么导演煞费苦心呈现的俄罗斯文化的博大,悲怆,以及苦难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为这两个有情人安排的再次相遇的可能已经是十年之后了!为了追寻安德烈,珍设法嫁给了发明家(之前她没有俄国籍,不能横过俄国去西伯利亚),并巧妙地将丈夫发明的伐木机——西伯利亚理发师的试机安排在流放犯人的聚居地!最终站在了安德烈的家门口,带着一个秘密!然而当她万分激动甚至因为就要见到十年来深爱的人而流下眼泪时,却见到了带着几个孩子藏在储藏室里从前安德烈家暗恋他的女仆现在他的妻子杜娅莎!如雷击顶——她明白自己来迟了,十年的等待就在此刻化为泡影!珍怀着愤懑的心情赶着马车在西伯利亚的荒原上狂奔!放佛一条丝带犹如十年的长度将她紧紧束缚,当爱情如此沉重,还有多少人会坚持自己的誓言?她等了十年,嫁给了一个没有感情的俄罗斯人,为的只是一张西伯利亚的通行证。
俄罗斯电影赏析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一直以来,对于俄罗斯电影,总是很有好感。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度绝不缺少好电影。
俄国人鲜少“为艺术而艺术”,某种程度上,他们秉承着最原始的“电影精神”,用“伟大”这个词来形容俄罗斯电影毫不过分,它们普遍具有其他国家电影常欠缺的素质——厚重感。
因此,在选课的过程中,看到了俄罗斯影片赏析的课时,毫不犹豫就选了这门课,只是想对此能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们欣赏了很多部优秀的电影,有前苏联的电影,也有时下俄罗斯的优秀影片,《雁南飞》、《办公室的故事》、《守日人》、《守夜人》、《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与和平》······每部影片欣赏完以后,都有老师对该影片进行点评和赏析,让我们除了欣赏影片本身的情节故事,还能对影片的背景和内涵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俄罗斯电影也有更深的喜爱。
好莱坞版的《战争与和平》,好像铁了心要把托尔斯泰的名著拍成一部爱情电影,丁香花一样美丽的奥黛丽•赫本,被压缩得几乎只剩下一条爱情主线的剧情……没办法,让美国人去感受俄罗斯的历史,是深刻不起来的。
而前苏联版,其宏大的场面,史诗般的镜头语言,让观者无不清晰地看到俄国人自身对本国历史的切肤感受。
不知有没有受之前美国人的影响,前苏联版的女主角柳德米拉•米哈伊诺芙娜•萨维里耶娃像极了奥黛丽•赫本,带点本民族气质,一样的高挑美丽、一样的清纯活泼,表情、动作也有些相似。
不过,这并不影响她演技的发挥。
《战争与和平》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后,萨维里耶娃更是一跃成为全世界知名的苏联演员。
在那个年代,前苏联电影居然得到了那些充满傲慢与偏见的美国奥斯卡评委们的青睐,不得不说,这部电影拍到了让人无话可说的地步。
此部影片以战争为背景,战争中体现和平,从影片中我看出了娜塔莎的美丽开朗、安德列的爱国奉献精神、皮埃尔的善良正直、拿破仑的势在必得与残忍、苏联老将领的睿智沉着、贵族阶层对战争的不关心与享乐观......由点到面,使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当时的社会局面。
俄罗斯电影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观后感以前由于学习等各方面的原因,自己很少看过电影,以前由于学习等各方面的原因,自己很少看过电影,即使看也学习等各方面的原因只是看过一些电视连续剧,只是看过一些电视连续剧,到了大学之后才有了机会去接近各种各样的电影,但是在我上《俄罗斯电影赏析》之前,样的电影,但是在我上《俄罗斯电影赏析》之前,基本上没有看过俄罗斯电影,看的都是一些中国的电视剧或者欧美的电影,俄罗斯电影,看的都是一些中国的电视剧或者欧美的电影,对俄罗斯影片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什么接触。
斯影片可以说是没有什么什么接触。
现在在宿舍同学们看得比较多的是欧美剧,日本影片和美国大片。
的是欧美剧,日本影片和美国大片。
我的同学和我的一样对俄罗斯电影可以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在这个学期选了这门课之后,电影可以说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在这个学期选了这门课之后,且在印象都没有自己认真去观看了了解了俄罗斯电影之后才发现其实俄罗斯电影在早期的作品还是比较不错的。
说句实话这学期赏析了那么多的俄在早期的作品还是比较不错的。
说句实话这学期赏析了那么多的俄罗斯电影,很多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罗斯电影,很多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老师这学期给我们放了不同的时期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我比较喜欢前苏联的时期的电了不同的时期的,但是我还是觉得我比较喜欢前苏联的时期的电也许是觉得前苏联的电影感觉比较熟悉吧。
不过还是很不错的,影,也许是觉得前苏联的电影感觉比较熟悉吧。
不过还是很不错的,能和许多同学在同一个教室看电影,一起笑,能和许多同学在同一个教室看电影,一起笑,一起被电影的情节所感动。
感动。
在欣赏了将近一个学期的俄罗斯电影之后,在欣赏了将近一个学期的俄罗斯电影之后,基本对俄罗斯电影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在老师所播放的电影中,我更喜欢前苏联有了一个深层次的了解。
在老师所播放的电影中,我更喜欢前苏联的影片,他给我们一些真实感受。
的影片,他给我们一些真实感受。
他们基本上主要反映的都是前苏联战争中的一些小人物的故事,联战争中的一些小人物的故事,他并没有过分渲染那些大人物的丰功伟绩。
俄罗斯影视欣赏
电影对比赏析《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她美丽,坚强,执着于理想。
影片中当时莫斯科的繁华、残忍却又美丽,和现在城市的形象很相似。
经典重看,还是不竟为卡茜娅那段四十岁才等到的爱情而感动,虽然影片描写的是七十年代的爱情与生活,带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烙印,但卡茜娅那种坚定、积极、乐观的生活信仰,现在亦是非常值得我们去认真解读的。
生活总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与失败,也许悲痛,也会流泪,但生活不相信软弱的眼泪,只有坚定信念,做个生活的强者,才能战胜失败,越过挫折,迎来成功。
片中超多经典台词值得细细去品味,影片的片尾曲也很好听,女主角说四十岁生活才刚刚开始,是啊,我们应该好好地享受生活,就让每一天都成为生活的开始。
我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正如生活不相信对错,我们唯一相信的只有自己。
幸福永远是自己来把握的,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左右我们追逐幸福的权利。
人生本该如此,有聚有散,拿得起又放的下,无论在怎样的现实面前,都要相信有好的一面,都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这是影片的女主角想要告诉现实生活中年轻人的一些话。
《中国合伙人》中国合伙人浓缩了一个时代的年青人对梦想的坚持,而成东青、王阳、孟晓骏则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性格的怀揣梦想的年青人。
农村出身的成冬青进入大学,在孟晓骏的引导下把梦想从“天安门”改成了“美国”,结果在申请签证时被拒签了N次。
而孟晓骏这个梦想是他爸爸和他爷爷带给他的,结果孟晓骏被实验室开了,最后做一个连小费都不能拿的杂工。
王阳看了一百部美国电影,抱着一百个罗曼蒂克的美梦,全都碎在一次分手上。
这电影甚至让我们看到自己一路走来的奋斗历程,看到了曾经有过的感动和无奈,梦想是让人幸福的东西,好像很重要,很宝贵,值得我们去追求.........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广阔复杂的世界,必将面对无数可能和诸多挑战。
但不论怎样,梦想永远都不能丢,因为这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火炬。
俄罗斯电影欣赏
俄罗斯电影赏析课程作业《俄罗斯电影欣赏》观后感电气学院电气1106解嘉奇学号11291174在我的眼里俄罗斯是一个政治演变跌宕起伏,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军事力量独树一帜的跨越欧亚的大国,然而与中国一样,它也是一个拥有众多民族,文化,历史,民俗,风情很特别的国家。
在这学期的俄罗斯电影赏析课中,老师让我们透过电影,更加深层次的了解了这个国家,了解了它的一些历史,文化,民俗,其中有两部叫做《静静的顿河》、《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就是观看后我的感想:《静静的顿河》,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这部旷世巨作被改编成总长超过五个小时的电影,无论小说还是电影,内容都太多太丰富了:历史社会的变迁,个人情感的纠葛,信仰与怀疑,环境和景物,以及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就着电影的再现,只简单说说关于主人公的爱情,稍稍的感悟有关“静静的顿河”的波澜壮阔。
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的爱情注定是不平静的。
偷偷的恋情早已不是秘密,这样的状态却并没有让两个人的处境有美好的希望。
阿克西尼亚继续要忍受丈夫的拳打脚踢,而葛利高里的家人则在村里人的流言和嘲笑里为他娶来一个年轻美丽的新娘。
影片的开始部分有不少普通生活和劳作的场景,除了展现风土人情之外,更体现了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年轻热情、充满活力。
已然遭遇的命运无法令他们就此屈服,他们选择了私奔。
他们在一个将军的农庄干活,生活艰苦却也安逸多了,很快还有了一个女儿。
父亲为儿子即将到来的兵役做准备,第一次来看望葛利高里。
来到儿子这个并不被承认的家,父亲有些不知所措,身上的外套,脱了又穿,穿了有脱。
他看见小孙女,显得很高兴,说:一看就知道是我们家的人。
而出门临走的时候,他却又对葛利高里说:小心,不要是替别人养孩子。
老父亲的矛盾心情,也正是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生存状态的尴尬。
电影选取了多个典型的角度和细节,生动的描绘了理想和现实、爱情和生活的冲突,也为那不可测的将来留下隐隐的伏笔。
服兵役的日子很快来到,接着是漫长的战争。
公选课俄罗斯经典电影影评
俄罗斯经典电影之———《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影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1班姓名:念文洪很荣幸选到了于凡老师开设的《俄罗斯经典影视赏析》公共选修课,对此我一直很憧憬。
大学生活有一定的压力,而电影赏析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缓解的平台,既给我们带来了娱乐的元素,同时也能够了解到外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增长了不少见识。
就拿《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来说,看完以后收获不少。
课下我也查看了一些与之相关的背景,对此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我第一眼从银幕中看到这个影名时,理所当然的以为是一部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但是影片刚开始只是以一个军营里的士兵们都在剪头发,以后再也没有提到过什么理发师。
而是以另外的方式进行情节的展开,这给我带来了思维上的豁然开朗。
电影中用无国界的音乐——莫扎特——来隐约的说明这个初衷,工业文明只会带来对文化传统的摧残,电影中是机器——伐木工具“西伯利亚理发师”。
爱情也没有国界,尤其是悲剧色彩,留下遗憾和不那么完美的爱情更是动人心魄。
据说《西伯利亚理发师》是前苏联解体以后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克里姆宁宫举行过首映礼的电影。
这种礼遇上的荣耀和电影质量显然不会有直接关系,但这部电影的画面和流露的情绪,对逐渐消逝的俄罗斯传统是一份哀伤也是一份缅怀。
电影从一场跨国恋情讲起,说明一个俄罗斯男人和一个美国女人的感情悲剧,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需要更多的宽容才会有美满的结果。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
《西伯利亚理发师》——这个电影的名字简单中带着晦涩,另一个翻译的名字才能够让我们明白——《情留西伯利亚》,虽然有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这样的标志,但是它用这个爱情说出的,或者要说的东西又远远不只是爱情。
很多时候,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才更能体现艺术——这一神奇的特质。
这也许就是中国人说的“含蓄美”。
没想到俄罗斯人也对其情有独钟。
看完以后,我想用下面的文字来说明我的感受:时光在1885、1895和1905年之间不断交错,“莫扎特”既是交流又是沟通俄罗斯和美国人的象征,也是这个故事穿针引线的媒介。
俄罗斯电影欣赏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摘要:纵观俄罗斯电影,尤其是前苏联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我们不仅被其宏大壮观的战争场面所震撼,也折服于其散文诗式的艺术创作,俄罗斯对我来说,是个遥远而略带神秘的地方。
她有美丽的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宜人的异国风情,她曾是我们前辈神往的国度。
对俄罗斯的了解只止步于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列宾的绘画、大剧院的芭蕾舞,这些都是世界艺苑瑰宝。
关键词:前苏联电影战争史诗散文诗这学期通过《俄罗斯电影赏析》这门课课的学习,我观赏到了苏联时期以及苏联解体时期俄罗斯拍摄的一些优秀电影,了解了那时期的战争和人们的生活,给我带来了无限的艺术美感和视觉享受。
还记得老师在上课的第一天给我们介绍了俄罗斯电影的大体情况之后,就开始给我们播放了第一步影片《办公室的故事》,这部电影虽然离现在也快一个学期的时间了,但是它的那些经典情节至今依然给我留下深深地印象,其实应该说这也是我接触的第一步俄罗斯电影吧,确实给人不一样的感觉,它不像其他电影一样是华而不实,有些电影看完也就是最近那几天记得,但过了啥都记不得,那些都是一些感性上的认识,但是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发现自己以前没看的确是自己一部分损失,不过现在看了,还是来得及的。
这部电影的是前苏联喜剧大师梁赞诺夫作品,看完这部电影可以说对前苏联的生活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部电影生动演绎了一场不打不相识、不是怨家不聚头的爱情闹剧,属于外在严肃、内含无尽张力与喜剧因素的冷幽默,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影片。
堪称经典,值得收藏!作为社会的人,人与人之间又产生了无形的隔阂,要打破这种隔阂,就应该更好的认识自身,影片中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矛盾冲突的揭示,最终达到两者的和谐,是很有内在和哲理的。
这部影片有的地方让人捧腹大笑,而有的地方不得不为男主人公的生活悲剧感到难过。
这部电影很多地方都给我们留下很多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在办公室那段经典的对白现在都还深深印在我脑海中。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本学期的俄罗斯欣赏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看过几部感人的俄罗斯电影后,我觉得俄罗斯是一个会唱歌的民族,俄罗斯的人民都很多情也很智慧,很会表达简单而又复杂的感情。
在我看过的俄罗斯影片里,最令我感动的,也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西伯利亚理发师》了。
电影的背景是19世纪中,美国发明家为了得到俄国军队的经费支持,让一个交际花珍妮冒充自己的女儿勾引军校的将军校长,没想到军校的一个士兵安德烈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了她。
而年老的将军受到到珍妮的吸引向她求婚的时候,士兵安德烈冒失地不合时宜地向女人表示了他忠贞的爱情。
一个故事从此上演。
前半部分是活脱脱的喜剧电影。
俄国军校学生给即将来到的舞会大厅打蜡,笑料百出。
舞会开始以后,因为太滑的地方产生了溜冰场的效果,大厅一片混乱,但是非常可笑。
俄国忏悔节的那个晚上,全城居民野外狂欢,将军喝醉酒以后也是笑料百出。
这部电影用了很多场景表达俄国当时的状况:忏悔节的狂欢场面、舞会的盛大、沙皇视察军校、西伯利亚一望无垠的大场面等等,有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气息。
美国交际花珍妮和俄国军校学生安德烈。
还有悲剧的中介人——将军校长。
一个青春单纯的军校士官,爱上了风尘女子珍妮,除了她的娇好容貌,也被她的异域风情的活跃大方和热辣所吸引。
当暗恋在心中的时候,他为了维护珍妮的名誉和自己的同班同学用剑决斗,弄得自己受重伤,所幸上级尉官和自己的同学帮他掩饰后免受军事处分;当校长觉得安德烈的英文比自己好,于是让他替自己念给珍妮求婚的情书的时候,他不合时机地加入了自己激烈的真实情感,向珍妮表达了自己的爱,并在珍妮和校长的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珍妮被他的表白所感动,找到了他的家,并勇敢地献身。
安德以为自己得到了珍妮的爱情,但是又遭遇到《费加罗的婚礼》事件,在作为军校主演给沙皇献礼的歌剧台上,演出休息时间先听到珍妮对校长暧昧解释,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愤怒的他冲向雨中,在同学们的哀求下回到台上,神情恍惚之中又看到珍妮和校长亲密交头接耳,认为自己的爱情被强烈侮辱,不顾一切地冲向台下的校长将军,用乐队的弦向校长猛然击去!安德烈并定义为袭击沙皇,受军事审判后,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荒原服苦役。
俄罗斯电影欣赏
1932年安德列·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小镇,父亲是苏联著名的诗人亚森夫·塔可夫斯基,战争前夕因家庭破裂移居莫斯科,在母亲的引导下接受音乐,美术训练。
1954年在东方语文学校辍学后,进入苏联电影学院,师从米凯尔·罗姆(以反法西斯记录片《普通的法西斯》享誉世界)。
1960年塔氏与同学康查洛夫斯基合作以毕业作《压路机与小提琴》赢得纽约学生影展首奖,1962年和摄影师尤索夫开始长期合作并一第一部长片《伊凡的少年时代》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本片描写二战是在前线担任侦察兵的孤儿少年。
1969年的第二部影片《安德列·卢布列夫》获得戛纳影展国际影评人大奖。
改编自波兰科幻小说家列姆的《飞向太空》是他的第三部剧情片,这部形而上的科幻电影被誉为苏联的《2001年太空漫游》(库布里克导演),同时这两部也与戈达尔的《阿尔伐城》一道被视为哲理科幻的顶峰作品。
该片获戛纳评审团特别奖。
其后的自传体电影《镜子》以错综复杂的结构寓意深远的风格确立大师的地位,1976年完成舞台剧《哈姆雷特》,1979年在爱沙尼亚拍摄《潜行者》,因该片获准赴海外拍片的少数苏联导演之一,这位从不墨守成规的导演1982年在意大利完成《乡愁》,1986年完成最后一部电影《牺牲》,该片借由生活在波罗地海孤岛上的一群人,呈现人类面对毁灭性威胁时的恐惧和希望,牺牲和救赎,在拍片期间塔可夫斯基已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在片子以亚历山大之口:没有死亡,只有对死亡的恐惧。
1986年岁末,俄罗斯电影导演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巴黎病逝。
54年的生命,26年的导演生涯,他只留下8部电影作品,却以其博大深邃的精神气质与庄重沉郁的诗性叙事开创出崭新的艺术典范,奠定了他在世界电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地位。
塔可夫斯基具有强烈的宗教气质。
末世与拯救,精神的迷失与文明的危机,是他贯穿一生的创作母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烈日灼人》影评俄罗斯电影《烈日灼人》将背景放在了1936年的苏联,透过民族英雄红军上校科托夫•赛基•培特洛甫的遭遇,描绘了当年旷日持久的“肃反”运动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
电影并未运用刻画政治现实惯用的冷峻色调和激烈斗争场面,将画面定格在晨风里包裹着香气的乡间,翻滚着金黄色呢喃的麦田,母亲的歌声,妻子的巧笑嫣然和女儿的怀抱。
这样浓厚温暖的氛围中,却隐藏着眼泪与冲突,不安与暴力一点点侵入到家园。
科托夫上校六岁的女儿纳迪娅有着孩童们初入世界的好奇,她单纯懵懂,只不过幼小的她也已经深受爱国精神的感染。
每次有少年先锋队员路过,她都会绷起小脸,认真地行礼,希望有一天也能神气地穿上整洁的队服,昂首挺胸地走进队伍。
历经坎坷的米特亚却不无惆怅地对她说,如果真的经历过一起起床、吃饭、做早操的日子,就会会知晓生活是如何埋葬一个人,且一并抹煞了他们的个性与天性。
影片中的上校科托夫就是创建社会初期的英雄,他勇敢、忠诚,热爱祖国,富有感召力,善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领导人。
当军队的坦克开进了农民的麦田,他三言两语就让士兵们欣然臣服,原路返回,不仅因为他是众人爱戴的科托夫同志,也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当妻子马鲁西娅得知他曾经赶走了与她青梅竹马的米特亚,只为了能有机会亲近她,深受打击、痛哭着要跳楼,却被科托夫几句深情的呼唤拉了回来,安然地接受了这个有些残忍的真相。
他和斯大林的合影照片一直摆在书桌和墙壁上的显要位置,这是荣誉,也是他的骄傲,他曾经与斯大林并肩作战,知道斯大林办公室的直播号码,这位“朋友”给他权力与荣耀,也带着他走向不归路。
科托夫的悲剧不只是斯大林一个人造成的,每个人都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或者沉默,或者积极响应,让他没有任何选择地坐上了那辆一去不回的轿车。
电影开始于一段雪地里的舞蹈,被冰雪覆裹的大地,小型乐队在拱形的舞台上弹奏,恋人们踏着音乐的节奏紧紧拥抱。
这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一抹冷色,那对相拥的恋人是寒冷中的一线温暖,导演却也在用这种气氛暗示了再深切的亲吻也无法逃脱命中注定的别离。
导演将故事浓缩在了一天,保密局的摩爪伸向了缓慢、悠闲的田园生活中,以飞快的速度终结了漫长的星期日。
坦克闯进了麦田,让科托夫难得的休息日都不得安宁,而这个偶然事件只是一连串变故的序曲。
马鲁西娅搂着女儿惊恐地看着这一切,单薄的身影在空旷的田野里显得分外无助。
冰冷的炮口没有指向什么入侵的敌人,而是摇向了自家的人民、同志,手无寸铁的妻女。
纳迪娅是穿梭在树林间最清凉透彻的微风,不经过世俗的浸染,肮脏的阴谋到了她的眼中就变成了另外一种风景,新奇而别致。
就像谈起当年祖母因为毒气泄漏被人从莫斯科抬回来时,她睁着大眼睛,煞有介事的说那是因为动物园太臭了,搞得大家都无法呼吸了。
她对善恶还没有太多概念,她喜欢最终带走他父亲的米特亚,喜欢那辆保密局的车,喜欢哼唱那首忧伤的情歌“毒太阳”。
如果不是她的世界过于简单美好,就是这个世界太会隐藏真相。
纳迪娅眼中并不是一个存在于幻想中的更美丽的世界,而是世界最初纯净的样子,只是无可奈何的现实让这个世界看来如此丑陋。
米特亚说不上是反面人物,要说他本身也是整个悲剧中的一名殉难者,但是谁都会对他抱有负面情绪。
“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这是哈姆雷特著名的质询,也是从始至终鞭笞拷打着米特亚灵魂的问题。
他曾经拥有不错的生活,却被战争夺走了,被那个有着宽厚肩膀、迷人微笑的英雄夺走了。
面对命运的不公,他选择了默然忍受,甚至将命运的暴虐当成自己丧失良知的借口。
他不像其他几名保密局人员深感自己所做的皆为正义,他知道那是罪恶的才会一再想要寻死。
可是他的软弱让他最终屈从了生活,为自己的作为寻找依靠和借口。
当他正在因为是否要杀死那个问路的人而犹豫不决时,看到了不远处冉冉升起的斯大林头像,他崇敬地看着画像,嘴边不禁露出狞笑,仿佛得到了莫大的鼓舞,眼睛也不眨地结果了可怜人的性命。
稍微一个暗示就能让他变成杀人恶魔。
“毒太阳”以一个火球的超现实形象在电影中出现了两次。
起初总觉得这个手法过于露骨,像滴在画布上的墨滴,醒目而招摇。
后来,渐渐觉得它简单、直接地表达了“肃反”运动如何秘密而又公开的闯入人们的家庭,洒下死亡与恐怖。
它不为人知又那么鲜明,像瘟疫一样蔓延,没有防毒面具能敌得过它的毒液。
在目睹了米特亚的死亡后,它才心满意足地飞向了莫斯科。
对于前苏联历史上的这次政治事件,众说纷纭,有谴责的声音,有反思的声音,也有质疑的声音。
导演米哈尔科夫没有做过多的追问和过于苛责的批判,而是平静地叙述了受害者面对祖国的反目和亲人的离别时那种无法言喻的痛楚与无法愈合的伤痕。
没有预想中的反抗与哀号,灾厄带着恬静的死亡悄悄降临,科托夫坐在车里满脸血渍,像受伤的野兽一样呜咽。
“让溶化的积雪有如眼泪一样,从不动的青铜眼睑中流淌,让监狱中的鸽子在远方轻啼,让轮船在涅瓦河上静静行驶。
”《窃听风暴》影评《窃听风暴》影片德语直译过来应该为“他人的生活”,虽然关于这类政治题材的电影一向是各项电影奖赚噱头的加分项,但这部影片更重要的主题是人性。
无论如何,这是一部发人深省的片子,于是不负众望地在2007年获奥斯卡年度最佳外语片奖。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每个国家都有着特殊的专门负责国家安全的防卫部门。
于是,就有着这样一群身份特殊的人,在今天的美国他们叫做CIA;回到特定的历史时期,在前苏联他们叫做克格勃,而在曾经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他们叫做史塔西。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些藏在幕后的秘密警察担任着搜集情报并监听监视的工作。
从东德成立伊始,史塔西的正式聘用和合作者人数就持续增加,总共接近30万;直至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际,东德有将近600万人被建立过秘密档案,超过其总人口的1/3。
影片即是在这样的背景,柏林墙倒塌前的1984年,叙述了一个代号为HGW XX/7的史塔西魏斯曼在监听他的作家对象的过程中,逐渐深入到他人的生活而被感化,最终在暗中伸出援手帮助他的对象脱离了险境。
当然在那样的背景下,魏斯曼付出了降职代价,作家也失去了爱人;1989年,两德统一,作家在查询自己的监听档案时终于发现了这位史塔西为自己所作的一切。
作家最终没有打扰到他,而是用了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这位史塔西表达了最深的谢意。
影片以主体阴冷而萧杀基调反映了白色恐怖时代的特质,却在各处细腻体现了人性温暖和真实的光辉。
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中,人性的善恶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人出卖了自己亲友,有人居位谋私,有人不能妥协与时局而以自杀抗争。
但其间人性的美善被表达得分外深刻而细致:作家为救助自己朋友所冒的风险、相互间的资助;以及魏斯曼在监听过程中的丝丝入扣的细微改变:他不动声色地支走可能会危害到作家的人,修改了窃听报告的细节,隐瞒了实情,以及最后紧要关头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片中许多细节展示了这位史塔西细腻而深沉的内心境界,他在监听过程中体现出的孤独感和默默无言的隐忍;即使是在最后关头他的上司询问他“你还站在对的一方么”也作出了意味深长的回复——这些细节都完美地表达了角色中人性的那些微弱的闪光处。
片中的很多黑色幽默的细节在经历了那段冷战岁月有一定年纪的观众看来会有更会心的认同感。
关于那位倒霉中士开的对东德最后一位总理昂纳克的玩笑(早上和中午太阳都客气地与总理打招呼;可到了晚上太阳说:去你的,我现在在西德了!)在前苏联的政治笑话中有同样类似的桥段;而作家们在进入家门要商谈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噤声并打开摇滚乐以防监听,相互交流的重要信息只能用写在纸上的方式完成——这些在和平年代生活的现代人看来很匪夷所思的片段却在某个时期真实地存在着。
影片中在绝望中挣扎的人们时有放弃对新生活的希望而悲惨死去,最终活下来的幸存者捱过了柏林墙的倒塌和胜利。
柏林墙的倒塌虽然在形式上摧毁了隔阂,但人为的“心墙”是无法短时期就被拆除的。
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生活经验的影响下,长时期的隔阂造成的差异绝非轻易就可平衡。
历史上东西德的民众在最初的交往中难以融合,东德人认为西德人冷漠傲慢;而西德人认为东德人游手好闲——曾有西德人抱怨说,他们来了,看见我们拥有的一切,他们也想有,却不知道我们全是辛苦得来的。
正如影片中那位前东德文化部长所说的,新的局面又怎样?没有意识形态信仰,没有标准可反抗——人们之间的芥蒂在最初的狂喜后终于面临了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巨大的胜利后通常伴随着不得不改变的苦涩感——在历史洪流面前,渺小的人类不得不一次又一次面对着改变、融合而随波逐流着。
但正是因为这种无法阻挡的对新的自由生活的渴求,更由于人性中那些最美好的特质:爱、关切、坚强、希望和恩赐,使得人类最终能面对历史,并推动着进程的发展。
历史凝聚下的事件记录着无法忘记的过去,正是为了更好地面对着未来。
1989年的11月9日,对于德国民众来说那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自1961年起修筑的分隔开东西德的“反法西斯防卫墙”终于开放了关口,分隔长达28年的两德终于实现了统一。
成千上万的德国民众潮水般地越过了查理边防检查站与同胞拥抱团聚,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被载入史册。
柏林墙被推倒了,但是作为文物价值和历史的见证,一小段墙和原址标志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在柏林东火车站处仅存的一小段名为东边画廊的柏林墙是当代艺术和历史文物的完美结合,墙上有着来自21个国家的118位艺术家于1990年绘制的和柏林墙主题相关的涂鸦和壁画。
历史终于成为了历史,而用艺术的方式记载下曾经的岁月,不是为了憎恨,而是反思。
虽然在特定的时期,暗魇蒙蔽了真理和良知,但历史的进程永远不会因为某种力量而停滞不前。
这部电影虽然借用了政治题材,但绝非仅仅以此为卖点,它表达的仍是最本真的人性——无论什么都不能阻止人们对自由与梦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