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华师版七年级上册数学5.2.1【说课稿】平行线
平行线说课稿课程标准分析本节主要让学生会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会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和三个识别方法解决有关平行线的问题,会根据图形中的已知条件,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体验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平行线与相交线构成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认识了角、相交线及相交线所成的角、垂直,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教材通过设置观察、操作等探索活动,按照先“认识平行线,再探索平行线的条件,最后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顺序呈现相关内容,在带领学生探索性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以直观认识为基础,训练学生进行简单说理,加深对平行概念的理解,并学会借助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平行线的定义,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唯一性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难点是利用平行线的识别方法进行计算或说明.教法分析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与平行线有关的一些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体会到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教材通过三角尺的平移得出只要保持同位角相等,画出的直线就平行于已知直线,从而引出了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然后通过说理,使学生了解其他两种判定方法.在教学中应淡化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解决问题.同样,在教学中,也应淡化平行线的三个特征的逻辑关系,使学生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在本节的教学中,应继续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直线的平行关系,并注意平行符号的使用,应注意渗透逻辑推理的思想.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渗透平移的思想,使学生能知道图形经过平移以后的位置,并能画出平移以后的图形.学法分析平行线的识别本质就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不要把平行线的识别与平行线的特征混淆.平行线的识别是指在不知道是不是平行线的情况下,识别是不是平行线,而平行线的特征是指在知道是平行线的情况下,看与平行线有关的角的关系.在本节的学习中注意分类与对比学习,如平行线的定义,用到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学习平行线的识别和特征时注意对比理解以免混淆.。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3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平行线的性质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行线的性质》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并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的三个性质特征。
教学难点: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
3、学生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正式接触几何知识,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仅仅记住、理解而已,中等生对该部分的综合应用很不熟练,整个推理过程很难独自完成,很难做到有理有据的推理,这一方面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关,对新知识接受快的同学能够模仿书写推理过程;另一方面与学生的思维阶段有关,七年级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刚刚起步,所以对平行线的推理过程很难规范。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通过对平行线的性质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作为复习课,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学生已经记住了,但是不能综合应用,所以在本节课上多强调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希望学生能在合作好探究中有所收获,掌握平行线的判断和平行线性质的综合运用来解决几何问题的推理过程。
《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平行线》优秀说课稿《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行线》优秀说课稿1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2节的第1小节《平行线》。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
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这些知识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同时,本节课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受,通过设置“观察”、“讨论”等活动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多交流,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2、教材的重难点及成因:由于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初步接触了平行线,所以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观察、画图和讨论,共同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且从未接触过反证思想,因而对于平行公理推论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平行公理推论的说理。
二、目标分析1、知识技能:(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体会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数学思考:(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平行线的认识,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让学生经历观察、实践、讨论、体会平行公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定理;–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判定平行线。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点和判定方法;•教学难点:平行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穿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定这两条线是否平行?2. 提出问题(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以下问题: - 如果两条直线之间有交叉的锐角、直角或钝角,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 如果两条直线之间的角度之和是180度,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3. 同位角的学习与探究(20分钟)1.同位角的定义:同位角是指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相对于这条直线而言其位置相对应的角。
2.同位角的特点:同位角相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观察和比较同位角的大小关系,并总结出同位角的特点。
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对同位角的判定方法进行讨论和总结。
4. 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学习与探究(25分钟)1.内错角的定义:两条直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两个相邻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侧,这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2.同旁内角的定义: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横穿直线所分,两个同旁内角都在这两条平行线的同侧。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特点,并总结出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判定方法。
5. 平行线定理的引入与应用(2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平行线的特征,提出平行线定理:若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且直线AC与直线BD相交于点P,则三角形APD与三角形BPC相似。
通过实例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平行线定理进行判定,并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
• 1、教学环节: ①师生欣赏三幅图片,让学生观 察、思考从几何图形上看有什么共同点。 ②从学 生经历过的事入手,留心实际生活,比如欣赏木 工画平行线的方法。 ③落实到学生是否会画平行 线?本环节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回答问题,了解实际生活中平行线的广泛应用。
• 2、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动画展示,贴近 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 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中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 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同时上节课 也学习了平行线,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 一定的了解。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几何的 时间较短,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 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征,尝试发现问题的 思维过程,使学生在“作几何”的过程中,增加 实践体验,感悟几何知识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 几何的兴趣。通过了解相关数学知识,进一步加 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学好几何的信心。
•
4、大胆猜想,探究新知。 ⑴学生分组讨论: ①∠2和 ∠3是什么位置关系? ∠3和∠4是什么位置关系? ②直 线CD绕Q旋转是否还保持上述位置关系? ③∠2与∠3, ∠2与∠4一定相等吗?猜想,展示讨论成果。 ⑵学生探 究:问题:①∠2=∠3能得到AB∥CD吗? ② ∠2+∠4=180可以判定AB∥CD吗? 学生用语言表述推理 过程,教师深入学生中并点拨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并规 范推理过程。和学生一起归纳两直线平行的判定2、3。 ⑶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环节教师关注: ①学生能否主 动参与数学活动,敢于发表个人观点。 ②小组团结协作 程度,创新意识。 ③表扬优秀小组。
三、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探索归纳出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并能熟练运用。 • 2,过程与方法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平行线判定的过程 中,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学 会运用逻辑的推理思维。①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 纳出三种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 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活动及实际问 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 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 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 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通过学生体验、猜想并 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 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②通过“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 运用,让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 唯物主义思想。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3.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是:平行线的三种识别方法。 难点是:运用三种识别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4.课时安排:共1课时 5.教具准备:三角板、自制课件、几何画板 (三)教法、学法 1. 教师教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几何画板融入多媒体 教学 2. 学生学法: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主动发现.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引入
1.看一段视频,板书课题; 2.看图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如何利用角来判断两条直线 是否平行?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求新知
1.探究1 平行线的判定1 动动手:请你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过已知直线 AB外一点P画它的平行线a. 学生动手画完后,投影展示几位同学不同的画 法,比较不同画法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逐步归 纳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 A 3 1 D
2 B
C
活动四:你有何收获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1 平行线的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2 如果两直线平行于同一直线,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 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五:作业布置
1.练习:P174 1, 2, 3 ,4 2.作业:P179 3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说课人 :阳花云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平行线的判定》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平行线的判定. 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的了解, 我将对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 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我充分考虑的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认知水 平,恰当的处理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关系,鼓励学生 动手实践、积极思维、主动构建.在教学中既注重培养 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注重循序渐进地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概括,教学活动始终 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数学 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出了数学的本质.
初中说课稿范文《平行线的判定》初中数学说课稿_0533
2020初中说课稿范文《平行线的判定》初中数学说课稿_0533EDUCATION WORD初中说课稿范文《平行线的判定》初中数学说课稿_0533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和“教学过程”这四个部分来汇报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平行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的。
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七(上)的第七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表示方法,以及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画法。
在前一节课,学生接触了“三线八角”,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经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种画法的依据其实就是我们刚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此,这一节课将在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两种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老教材中,平行线的判定是作为公理出现的,在新教材中却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公理”二字,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出现。
它是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得到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里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简单的说理过程。
因此本节学习时,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交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平行线的性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特征、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
这些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直线、射线、线段以及相交线,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定义、特征、性质和判定,能够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定义、特征、性质和判定。
2.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性质和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行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3.讲解演示:教师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进行演示,让学生加深理解。
4.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将平行线的性质用几何图形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
新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5-2-2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5.2.1 平行线的判定1.使学生通过学习能掌握运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来说明两条直线平行;2.使学生通过对三种判定方法的学习,能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识别方法解决问题.对三种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如何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方法.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根据各个角的位置关系填空:(1)∠1与∠2是角;(2)∠3与∠2是角;(3)∠2与∠4是角.【教学说明】这些知识点都是本节课需要用到的,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行回忆,为本节课知识的探究打下基础.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按要求作图:用直尺和三角板过点P做已知直线AB的平行线.画法:(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3)直线l1和l2位置关系如何?(4)根据以上探究,请你总结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5)小结归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符号语言:∵∠1=∠2,∴a∥b.【教学说明】学生边画图,边观察思考,总结发现的规律,主要从两个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上来进行探究,位置和大小的关系得出结果.教师要示范用符号语言表示这一判定方法,让学生了解几何说理的过程.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1)如图,如果∠2=∠3,能得出a∥b吗?(2)如果∠2+∠4=180°,能得出a∥b吗?【答案】(1)∵∠2=∠3∠1=∠3(已知)∴∠1=∠2.∴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2=∠3, ∴a∥b.(2)∵∠4+∠2=180°,∠4+∠1=180°(已知)∴∠2=∠1 (同角的补角相等)∴a∥b. (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你能用文字语言概括上面的结论吗?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符号语言:∵∠4+∠2=180°, ∴ a∥b.【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得出结论,然后再仿照方法一进行归纳,得出其它两个判定方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例1如图,直线a、b被直线l所截,已知∠1=115°,∠2=115°,直线a、b 平行吗?为什么?【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将它转化为同位角相等来进行说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直接利用内错角相等来说明更简单.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60°,∠C=120°,AB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教学说明】让学生观察两个角的位置关系,再结合判定方法来进行说明.注意过程的规范性.例3在同一平面内,直线CD、EF均与直线AB垂直,D、F为垂足.试判断CD与EF是否平行.小结归纳: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教学说明】这个问题三种判定方法都可以使用,可以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证明.然后对得到的结论进行总结,形成新的判定方法.【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印象.重点是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几何语言,对出现的疑惑及时予以解答,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知识.课本习题1.1。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1平行线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①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平行线的性质:
a.平行线互相平行,不会相交。
b.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c.平行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d.平行线上的内错角相等。
e.平行线上的同位角相等。
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a.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外角和相等,两直线平行。
4.学生作业和练习: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是评估他们对平行线知识的掌握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可以了解他们对平行线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我注意到在课堂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积极主动性,但也有一些学生较为沉默。为了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设计一些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的活动,如数学游戏、角色扮演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发现他们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中,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此外,学生可能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难以理解,特别是当涉及到斜率的概念时。在应用方面,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平行线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些学生的需求,通过提供适当的辅导和示例,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3年《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2023年《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平行线》优秀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5、2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三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________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
二. 教法分析
(二)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 化教学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 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 动交流、谈谈收获——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二. 教法分析
(三)具体措施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 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 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 教具和多媒体演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和谐,愉悦 的环境,辅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 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 条理表达的能力. 提高教学的交互性与直观性提高课堂效 益。
(2)对基本图形的深刻研究和认
识是在学习几何中的关键,它是灵 活应用知识的基础.
猜
想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现在对于推理证明的要求已经到了简单 推理的层次,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要关注学生说理的能力,还要关注学 生是否能规范书写推理过程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 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 这一结论,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堂练习
意图:巩固新知,考查学生对平行线
判定的掌握,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找 出符合要求的条件,以培养学生多角 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用数学思 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设计说明
过程设计 设计目的 设计理念
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推理, 感悟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重庆第23中学王益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直线平行的判定》。
我将从以下6个方面(1)展开我的说课。
(2)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内容。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感性体验与理性演绎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知识之一,学习它将为后面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节学习将加深学生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3)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我班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条件的基础,但作为第一届划片招生的初一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学生两极分化非常严重。
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生动有趣又要简单明了,既注重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更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成功的体验。
(4)(三)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三维目标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探索性。
目标2、通过对另外两种平行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运用、归纳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目标3、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证明,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特点.结合本堂课的知识特点和我班学生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5)重点:探索判定两直线平行的三种方法并能简单应用.难点:三种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及演绎推理过程的表达与书写.(6)三、教法学法分析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重庆市“卓越课堂”建设,我区的“双主共学”理念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我采用了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法与其他教法相结合的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中的《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
下面是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
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他判定的铺垫,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会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了他们熟悉而且感兴趣的一些现实生话中能够体现平行线的素材。
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并学会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推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合作交流、分析归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同位角相等的寻找。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下面是有关初中数学说课稿:《平行线的性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和平行线的判定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这节课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
它为今后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量角器对“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公理进行验证,再通过农远资源课件的演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在这一公理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平行线的另两个性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及运用。
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3、学生情况分析我所在的学校是少数民族农村中学,这里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差,但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对新的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
学生对于平行线也有了很深的了解,已经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不是非常难学。
二、目标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平行线的性质,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节课我选用下面教学方法:2、新技术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农远资源和多媒体教学技术,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3、鼓励和表扬: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指导学生进行验证,对学生的观点多加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021年整理)《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课题:《平行线的判定》说课人:白道口镇二中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利工具,是学生们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的重要,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难点之一,更在整个初中教学的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理解数学证明推理题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推理过程,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在推导过程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张丽娟,来自阜平县城厢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的实施情况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课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习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加深对“角与平行线”的认识,而且还为后续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本课内容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其本课内容所处的地位,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猜想、推理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说学情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说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已有的认知基础,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以多媒体为教学平台,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课题,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通过归纳、类比、概括出平行线的判定,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体验从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
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巩固新知——延伸阅读、开阔视野——回顾反思、提炼升华——作业布置、反馈提高.(设计意图:以上七个教学环节,始终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前提,好的情景创设,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
为此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如图,在加工木料时,木工师傅总是利用角尺在木块上画平行线,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设计意图:木工师傅用角尺画出的两条直线为什么就是平行的呢?为了解决这个疑问,我们就必须去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这样的生活情景的创设,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的联系,而且还提出了问题,引入了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如果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可以判断这两条直线平行。
那么你能否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直接判断如下两条直线平行吗?(设计意图:由于直线无限延伸,检验它们是否相交有困难,学生难以直接根据平行线的定义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这样学生体会到了探究平行线其它判定方法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本教学环节,我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活动一: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得出猜想:如图,三根木条a、b、c相交。
1、∠1、∠2是什么角?∠1、∠2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2、固定木条b、c,绕木条c与木条a的固定点,逆时针转动木条a。
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引导学生观察∠1与∠2的大小关系,直线a、b的位置关系。
是否存在当∠1与∠2具备什么特定大小关系时,直线a与b平行?3、你能得出关于两条直线平行条件的猜想吗?学生不难发现:∠1与∠2的数量关系,决定着直线a、b的位置关系。
木条a 绕与木条c的固定点,逆时针旋转时,∠2逐渐增大,逐渐逼近∠1的大小,直线a 与b不平行。
当∠1与∠2相等时,直线a与b平行。
继续旋转木条c,此时∠1<∠2,直线a与b不平行。
由此,学生不难归纳得出猜想:直线a与b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当同位角∠1与∠2相等时,直线a与b平行。
(设计意图:此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归纳、猜想等活动。
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建立起空间观念。
通过交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几何画板动态演示,形象直观,学生便于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降低了学生得出猜想的难度。
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二:回顾反思、确认猜想上面我们通过观察旋转的木条,归纳得出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的猜想,这一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吗?下面我们回顾上节课利用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平行线这一既定事实,去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猜想。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可以看出,画直线AB的平行线CD,实际上就是过点P画与∠2相等的∠1,而∠2和∠1正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截得的同位角。
这一既定事实,正好验证了我们上面得出的猜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AB∥CD。
(本活动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理解利用三角尺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平行线其中的道理,用这一既定事实验证活动一得到的猜想,两个数学活动一猜一验证,体验了从合情推理至演绎推理的思维过程。
)(三)总结归纳、得出结论通过上面两个数学活动,学生总结归纳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 ∠1=∠2 ( 已知 )∴ a ∥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综合运用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三种数学语言表示这一结论。
)(四)反馈应用、巩固新知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行线的这一判定方法,学以致用,我适时设计了以下一组练习题,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1、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释引例(木匠画平行线).(设计意图:照应课前提出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意义。
) 2.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 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设计思路:本题意在训练学生简单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又一次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变式1: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 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F2 CA3 B1DCAE2CA E变式2:如图,∠1=55°,∠2=12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变式1 变式2 (设计意图:这是问题2的引伸,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也为下节课寻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埋下伏笔。
)(五)延伸阅读、开阔视野们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来检验,既巩固了平行线的画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眼见不一定为实”,初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
)(六)回顾反思、提炼升华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2、你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过程方法)3、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情感态度)(设计意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又发挥了自我评价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六)布置作业、反馈提高1、必做题教科书第16页习题5.2第1、9题。
2、选做题(1)如图1,已知∠1=120°、∠3=60°,判断直线a与b是否平行?(2)如图2,要使直线l∥2l,需要添加一个什么条件?你有哪些添法1(设计意图:作业采取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方式,作业分层布置,不仅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五、说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一)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 已知 )∴ a∥b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投影区(设计意图:板书设计清楚明了、简单有序,体现出本课的重点内容,便于学生回顾梳理知识,加深印象。
)教学评价分析: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立足于学生的认识基础来确定适当的起点与目标,内容安排从生活情境的创设出发到平行线的判定(一)的发现、论证和运用,逐步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逐步深入。
本节课,利用学具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运用数学无时不有。
以动代静,使课堂气氛活跃,面向全体学生,给基础好的学生充分的空间,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注重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希望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