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3、中碳钢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在250℃以前回火后,强度塑 性变化不大,处于脆性断裂 在300℃以后回火,强度和硬 度逐渐降低,塑性增加。 从强度和塑性的匹配上中碳 钢也并不比低碳钢有优势。 较好的弹性性能,所以用作 弹簧的中碳钢 有高的弹性极限、疲劳极限、 抗应力松弛性能和适当的冲 击韧度,特别是抗多次冲击 的能力,用作结构件
22
2)低、中碳M的分 解
低碳M的转变温度较高,在淬火过程中就回发生C的偏聚甚 至自回火。Ms点高时在较低温度时不发生碳化物的析出, 只能在较高温度回火后析出碳化物 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中 含碳量丌断降低; 高碳钢的碳浓度随回火温度升高 降低很快; 碳钢在200℃以上回火时,在一 定的回火温度下,马氏体具有一 定的碳浓度,回火温度越高,马 氏体的碳浓度越低。 回火马氏体:经过低温分解后的 马氏体
回归再时效
12
非均匀形核——晶界——无沉淀析出带
13
非均匀形核——晶界
(a) (c) (e)
(b)
(d)
(f)
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热暴露后的SEM (a)未热暴露; (c)100℃; (e)150℃; (g)200℃; (i)250℃; (k)300℃;
14
非均匀形核——位错
15
第二节 钢的回火转变
34
三、合金钢在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的特点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和组织性有很大影响,可归纳为三 个方面:
① 延缓钢的软化,即提高淬火 钢的回火抗力;
原因:合金与C及F的相互作用, 影响C的扩散和M的分解从而 提高回火抗力 ② 发生二次硬化现象;
原因:析出的合金碳化物的弥散 强化
③ 影响钢回火后的脆性。
35
sss GP区 '
"
非平衡相
平衡相
5
(1)GP区
GP区是溶质原子(Cu)偏聚区,在{100}面上偏聚。 此区内晶体结构与基体相同并与基体共格,无明显界面。 GP区是1938年Guinier和Preston各自独立用X射线衍 射发现的,故称GP区。
6
(2) ″相
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将形成介稳相″,成分接近于Al2Cu, 正方点阵。 ″可能是GP区溶解再析出形成,亦可由GP区转化。 呈盘状,与母相有一定取向关系。这种盘状共格沉淀物在基体 内产生较大弹性应变,可使合金明显强化。
四、回火脆性
回火脆性: 有些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内 回火时,其冲击韧性比在 较低温度回火时还显著下 降,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 火脆性。 低温回火脆性 ( 250~400℃) 高温回火脆性 (450~650℃,回火后慢冷)
16
回火的目的:
减少或消除淬火工件的内应力,防止变形或开 裂;
降低脆性,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 稳定钢的组织和尺寸;
获得所需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的配合, 以满足不同的工件性能要求。
17
一、淬火钢在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1、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20~100℃)
2、马氏体分解(100~250℃)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以适当 方式冷至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回火是淬火后不可缺少的热处理工艺。原因: 1. 淬火钢具有高的硬度和大的淬火应力,除低碳钢外,一 般都很脆。因此,淬火钢实际上无法直接使用,必须进行 回火。 2. 淬火钢的组织是: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M、残余奥氏体在室温下都处于亚稳定状态,它们都 有向铁素体和渗碳体稳定状态转化的趋势。
31
二、淬火钢在回火时力学性能的变化
1、低碳钢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在200℃以下回火时硬度降低 很少,塑性变化丌大
在200℃以上回火时硬度开始 降低;塑性丌变
温度超过300℃时,回火硬度、 强度、弹性极限越低,塑性 指标上升。
32
2、高碳钢回火后的力学性能 高碳钢采用完全淬火时, 如果回火温度低于 300℃,则仍处于脆性 状态; 如果回火温度高于 300℃,则所得的综合 力学性能并不比低温回 火的低碳马氏体好。
第七章 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
脱溶分解:由过饱和固溶体析出新相或形成原子偏聚的过 程。 条件: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发生变化。
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方法:将合金加热到固溶线以上一定温 度保温足够时间,得到均匀的单相固溶体,然后快冷至室温, 即可得到过饱和固溶体。这个过程称为固溶处理。
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方法:将经固溶处理的合金加热到固溶 线一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可实现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 这一过程称为时效。 时效: 自然时效 T=室温 人工时效 T>室温 时效强化-沉淀强化
2
一、Al-Cu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硬度变化
达到脱溶分解 的条件
3
欠时效、时效峰、
过时效
随温度升高最大 硬度降低,且峰 值时间缩短, 温度较低时峰值
前出现硬度平台
4
二、Al-Cu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
Al-Cu合金 室温平衡组织为:+(Al2Cu) +的实际过程要经过形成三个中间相 来完成。 在较低的温度下时效的脱溶沉淀顺序为:
3、残余奥氏体的转变(250~300℃) 4、碳化物的转变(250~400℃)
5、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α相的再结晶(400℃以上)
18
1、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20~100℃)
马氏体是C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呈体心正方晶格,C
原子分布在体心立方的扁八面体间隙之中,造成了很大的 弹性应变,因此升高了马氏体的能量;加之马氏体晶体中 存在较多的微观缺陷,也使马氏体能量增高,使马氏体处 于不稳定状态。
29
5、α相的再结晶( 400℃以上 )
当回火温度升高后,F基体将发生回复 (1)回复和晶粒长大 低、中碳钢的淬火M中有大量的位错,这些位错在回复初 期将通过滑移和攀移使得部分消失。同时有部分板条界面 消失,相邻板条合并成宽的板条。剩余的位错相互缠结成 胞块。400℃以上时,回复非常明显,板条形状丌明显,只 能看到边界丌清晰的亚晶块。但是有碳化物钉扎晶界,丌 会出现再结晶的现象。 高碳钢主要为孪晶型M,在250℃以上回火时孪晶开始消失, 到400℃以上时孪晶完全消失,保留片状M的特征成为回火 托氏体,在600℃以上回火时,片状M特征消失得到的组织 成为回火索氏体
21
1)高碳M的分解
结构分析发现高碳M在较低温度分解时,出现两种不同的 正方度的α相,一种与淬火时得到的高碳M相近,另一种 为低碳M,这种情况被称为双相分解。当回火温度升高时, α相变的只有一种正方度,成为单相分解。
原因:温度较低时,C原子扩散较慢,形成高碳区和低碳 区,而温度较高时,C原子的扩散相对较快,从而消除C 原子浓度的差别 当回火温度高于300℃后,回火后的α相的正方度等于1时, M分解结束。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这些偏聚区的含碳量高于马氏体的平均含碳量,为 碳化物的析出创造了条件。
20
2、马氏体分解(80~250℃)
在100℃以上回火时,马氏体开始发生分解,从过 饱和α固溶体中析出弥散的ε-碳化物,同时,马氏 体中碳浓度降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马氏体 中的碳过饱和度丌断下降,正方度减小。 1)高碳M的分解 2)低、中碳M的分解
1
第一节 铝合金在时效过程中组织和性能的变化
发现:淬火Al-Cu-Mn-Mg合金在室温下硬度逐渐升高— —时效硬化现象。 光学显微镜下无变化。 1920年Merica在确定了几种元素在Al中的固溶度曲线后, 提出原因:在固溶度曲线以下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了某 种能够提高合金性能的细小的第二相。
采用X射线结构分析和电子显微分析技术证实。
27
4、碳化物的转变(250~400℃)
马氏体分解和残余奥氏体转变时由于C含量和
回火温度的不同可能形成几种碳化物:
a) ε-碳化物(Fe2.4C,密排六方)是亚稳定相
b) χ-碳化物(分子式为Fe5C2,具有单斜晶格)
c) θ-碳化物(渗碳体Fe3C)
28
低碳钢(wc<0.2%),不形成ε-碳化物,直接单相分解形成渗 碳体 中碳钢(0.2%<wc<0.6%),200℃以下形成亚稳ε-碳化物, 温度升高后,亚稳ε-碳化物直接转变成渗碳体 高碳钢(w c >0.4%),高于100℃时析出亚稳ε-碳化物,在 250℃以上时,亚稳ε-碳化物转变成较为稳定的χ-碳化物,在 300℃以上时亚稳ε-碳化物和χ-碳化物转变成渗碳体,在 450℃以上全部转变成渗碳体。 强碳化物形成的元素,在较低温度时,扩散不易只能形成亚 稳碳化物和渗碳体。随着温度的升高,将形成合金渗碳体 (FeM)3C,温度高于500℃后形成合金碳化物。 转变方式: ① 原位生成:在θ和F界面形成合金碳化物 ② 独立形核长大:在一些能量较高的缺陷处形核长大
残余A的转变
① 向P和B转变 ② 向M转变
25
①残余A向P和B的转变
残余奥氏体的转变不原来过冷奥 氏体的转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转变的温度区间也相同,只是转 变的速度丌同。 所以,合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也 具有和过冷奥氏体相似的C曲线。 原始A不残余A转变的区别: a) 残余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速度加 快,而向珠光体转变速度减慢。 b) 残余奥氏体在珠光体形成温度范 围内回火时,先析出共析碳化物, 随后分解为珠光体
9
″+ ′ ″ GP区+ ″ ′+
GP区
10
动力学特点:
1. 曲线呈C型; 2. 存在孕育期;
T θ
θ′ θ”
3. 反映温度、时间 对脱溶沉淀过程的影响 规律。
GP
τ 脱溶沉淀动力学图
11
回归现象: 时效强化后的Al-Cu合金,加热到稍 高温度,短时保温再迅速冷却,时效硬化 效果基本消失,硬度和塑性基本恢复到固 溶处理状态,称为回归。实质是GP区和 ″的加热回溶。
26
②残余A向M的转变
残余A在加热到Ms以下时会发生M分解,但是这种分解是 在淬火M分解后才能发生分解 残余A在较高温度回火后,若残余A的稳定化程度比较高 在回火过程中不发生分解,则在随后的淬火过程中会转变 成M,称为“二次淬火”。 残余A的稳定化的原因: a) C、N原子与位错交互作用的结果,即在淬火中断时C、N 等间隙原子偏聚到位错周围形成气团,增加位错运动的阻 力,从而增加A的稳定性阻止A向M转变 b) 另外还有一些设想,但是不能解释一些现象。
30
(2)内应力消失
内应力分类: 第一类(宏观区域):工件内外温差和相变引起的整个试 样各处都存在的内应力 第二类(围观区域):晶粒间的温差和相变引起的围观区 域的内应力 第三类:晶格畸变和共格关系产生弹性畸变引起的内应力 内应力的变化 不管是哪种内应力都会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 都会逐渐消失,首先消失的是第三类,依次为第二类和第 一类内应力的消失,应力的消失温度随材料的变化有所变 化,一般在500℃以上回火1h后内应力基本会消失
23
回火时间对马氏体中含碳
量的影响较小,马氏体的 碳浓度在回火初期下降很 快,随后趋于平缓; 回火温度越高,回火初期
碳浓度下降越多。
24
3、残余奥氏体的转变(250~300℃)
含碳量大于0.4%的碳素钢淬火后,组织中总含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 残余A不过冷A的丌同之处 ① M转变使得残余A中的C含量相对较高 ② M相变产生应力使得残余A可能发生变形和热稳定化等
在100℃以下回火时,铁及合金元素的原子难以扩散,但C、 N等间隙原子尚可进行短距离的近程扩散。当C、N原子扩 散到微观缺陷处后,将降低马氏体的能量。因此,马氏体 中过饱和的C、N原子将向微观缺陷处偏聚。
19
对于板条马氏体,因有大量位错,碳原子倾向于偏 聚在位错附近,形成偏聚区而降低马氏体的能量。 对于片状马氏体,亚结构为孪晶,没有足够的位错 线容纳碳原子,因此,除少量碳原子可向位错偏聚 外,大量碳原子将沿{100}M或孪晶面{112}M偏聚, 形成薄片状偏聚区。
7
(3)′相
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将析出介稳 相′。成分近似Al2Cu,正方点阵,但轴比c/a相对于″ 下降,与基体的界面为半共格关系。
8
(4)相
经更高温度或更长时间的时效,将析出平衡相, 成分为Al2Cu,正方点阵,轴比c/a相对于′又下降。 与基体非共格,界面能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