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美术:《远去的路》教案

合集下载

第3课 远去的路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3课 远去的路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3课远去的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以“远去的路”为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表现,了解并掌握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绘画中表现空间感和远近关系的能力。

课程包括对透视原理的讲解、实例分析、学生实践等环节。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能够在绘画中表现出远近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水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在绘画中准确表现远近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透视原理PPT、绘画示范作品、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远近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表现远近关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应用。

3. 示范: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表现远近关系,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4.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绘画实践,尝试运用透视原理表现远近关系。

5.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透视原理在绘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

板书设计:1. 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2. 绘画中表现远近关系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绘画作品的评价和反思。

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自选一个具有远近关系的场景进行绘画,要求运用透视原理表现远近关系。

2. 学生完成绘画后,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课后反思:1. 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讲解了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远去的路》教案

六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远去的路》教案

六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远去的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透视现象。

掌握用透视的方法表现远去的路的技巧,能够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透视现象。

以示范、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习透视的表现方法。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用透视的方法表现远去的路。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画面。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观察和表现透视现象,掌握透视的技巧。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画面的构图、色彩和透视关系,使作品具有艺术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欣赏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透视的图片、绘画工具和材料、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橡皮、水彩笔、油画棒、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展示一幅具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如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幅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发现其中的透视现象吗?引出课题“远去的路”。

2.认识透视(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等透视现象。

展示不同角度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透视关系,加深对透视的理解。

组织学生讨论: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透视现象?透视在美术作品中有什么作用?3.欣赏作品(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以远去的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如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的透视表现方法,分析作品的构图、色彩和透视关系,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提问学生:这些作品中,画家是如何运用透视来表现远去的路的?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4.教师示范(10分钟)教师选择一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和画纸,进行示范。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透视原理:学生需掌握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到绘画作品中,表现出远去之路的视觉效果。
-掌握光影变化: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光影的明暗对比和渐变,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色彩运用技巧:学生应学会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纯度等变化,营造出画面的氛围和情感。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尊重和珍视传统文化及美术作品的情感态度。
4.创意与实践: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交流与合作:通过课堂讨论、作品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有效表达、倾听他人意见的能力,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核心素养目标与新课标要求紧密结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绘画练习进行得如火如荼。我发现他们在讨论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仍然对如何运用透视、光影和色彩来表现远去的路感到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和示范,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这些技法。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如何运用所学技法表现远去的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觉得这个环节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非常有帮助。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今后,我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自信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透视原理、光影变化和色彩搭配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远去的路”相关的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尝试运用透视、光影和色彩来表现远去的路。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依据本教案依据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远去的路》这一内容编写。

教材中,远去的路是本册教材的第八单元,旨在通过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美好的追求。

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够理解“远去的路”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激发学生绘画创作热情,锻炼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内容一:认识艺术作品《远去的路》1. 教师引导教师简要介绍艺术家庞大克的生平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远去的路》的创作背景及意义。

2. 学生欣赏教师向学生展示作品《远去的路》,并通过细节的观察展开探究:•作品的整体感受•细节变化•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内容二:探究艺术作品1. 以艺术作品为中心,探究人生意义教师以作品感知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自己的人生、生命和未来,并通过艺术作品提供的思想启示,让他们认识到美好的生命意义和生存理念。

2. 图像创作学生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远去的路的理解和人生的感悟,并将创作结果与同学分享,以达到学习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目的。

教学方法•教师导入法:教师以引导、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图像设计法:让学生自由创作、发表作品,通过全班展示、比较、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兴趣和热情;•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美好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主动参与、感知、认识、表达;•激发学生感知生命中美好的柔情、丽意、太阳、彩虹等美好元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艺术素养。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并理解抽象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作品激励学生思考人生、生命的意义和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介绍艺术家庞大克的生平和艺术风格;•以作品《远去的路》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与生命及未来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述对生命的感悟。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3课 远去的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3课 远去的路》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美术《第3课远去的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 学习和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3. 重点培养学生绘画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的能力。

4. 难点在于通过在不同位置观察路,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视觉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绘画或拼贴一幅以路为主题,具有视觉现象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通过在不同位置观察路,学生能够理解和感受到视觉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对颜色、形状和线条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对透视的概念和规律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具体的绘画实践来加深理解。

在观察和绘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如何准确捕捉透视变化、如何运用透视规律表达画面等。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引入(教师走进教室,拿着一幅远离的风景画展示给学生看)教师:同学们,看看这幅画,你们能告诉我画中发生了什么吗?学生A:画中的路越往远处走,越来越窄,树也越来越小。

教师:非常好!你已经观察到了画中的远近大小和近宽远窄的变化。

这种现象叫做透视。

透视是我们在绘画中用来表现物体在空间中远近关系的一种方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透视的一些规律和概念。

请你们认真听讲,和我一起探索透视的奥秘。

Step 2: 学习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教师:请大家站起来,找一个远离你们的同学,比如最远的同学。

现在,你们能告诉我这个同学在你们眼中是什么样的吗?学生B:他看起来比较小。

教师:非常好!当物体远离我们时,我们看到的物体会变小。

同学们,请你们回到座位上,拿起铅笔和画纸。

现在,用铅笔绘制一幅风景画,将远处的物体画得比较小,近处的物体画得比较大。

(学生们拿起铅笔和画纸,开始绘制)Step 3: 学习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再观察一下教室中的物体,尤其是长方体物体,比如桌子、柜子等。

小学美术远去的路教案

小学美术远去的路教案

小学美术《远去的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

2. 观察身边的景物,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3. 分享自己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难点:观察身边的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生准备自己的绘画作品,用于分享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相关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发现生活中的美。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的运用,并示范操作。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

4.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进行分享和交流。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课堂教学内容。

6.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身边的景物,进行绘画创作,下一节课进行分享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评价其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和对生活中美的发现。

2. 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态度和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发展。

3. 鼓励学生进行作品分享和交流,评价其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尝试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写实、抽象等,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绘画活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3. 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创作活动,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远去的路》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道路,了解道路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图片、文字、练习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道路观察不够仔细,绘画技巧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道路,并通过练习提高绘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道路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道路的认识和感受。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道路,掌握道路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

2.难点: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道路的认识和感受,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道路,发现道路的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征。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教授绘画技巧,帮助学生掌握道路的描绘方法。

3.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提高绘画能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不断提高绘画水平。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画纸、画笔、颜料等。

2.收集一些关于道路的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3.准备一些道路模型的实物,方便学生观察和触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道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道路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的道路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道路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作品中的道路特点。

然后,教师简要讲解道路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让学生了解道路绘画的基本技巧。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美术六年级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了解道路绘画的基本技巧和透视原理。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新产生的疑问。
- 提交预习成果:整理预习笔记和问题,通过平台提交给老师。
-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强,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绘画作品中,展现出对道路绘画的理解和创造力。
-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主动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 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一幅集体创作的道路绘画作品,作品在透视、色彩和构图方面体现出集体智慧。
- 学生在展示环节中,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创作思路和作品特色,对作品的解读具有深度和创意。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美术课程中,学习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掌握了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的表达。此外,他们还对人教版美术教材中的自然景观描绘有一定了解,为学习本课“远去的路”奠定了基础。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学生对自然景观和绘画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创造力,但在技巧运用上还有待提高。学习风格方面,学生们喜欢合作、交流,善于从同伴作品中汲取灵感。
2. 过程与方法:
-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讨论、提问和分享,培养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学生通过课后拓展学习和反思总结,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 远去的路》 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 远去的路》 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六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如何利用透视原理绘制出具有空间感的道路,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现道路的情感氛围。

教学内容包括透视原理的介绍、道路绘制技巧、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透视原理在道路绘制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道路情感氛围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美术素养。

教学难点1. 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色彩和线条在表达道路情感氛围中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透视原理示意图、道路绘制示范图、色彩和线条运用示范图。

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水彩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道路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道路的空间感和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透视原理在道路绘制中的应用,通过示意图和示范图进行展示和解释。

3. 绘制示范:教师进行道路绘制的示范,展示如何运用透视原理和色彩线条表达道路情感氛围。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道路绘制的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解答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板书设计1. 透视原理示意图:展示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2. 道路绘制示范图:展示道路绘制的步骤和技巧。

3. 色彩和线条运用示范图:展示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道路情感氛围。

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具有空间感和情感氛围的道路画作。

2. 学生在画作上运用透视原理和色彩线条表达道路的情感氛围。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透视原理、道路绘制技巧、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掌握了绘制具有空间感和情感氛围的道路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总结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三课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三课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三课远去的路——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远去的路”这一主题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远去的路”主题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2. 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路,提炼创作素材。

3. 创作一幅以“远去的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远去的路”主题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一幅“远去的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的表现手法和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远去的路”主题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 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路,提炼创作素材,如道路的走向、宽度、路面材质等。

4. 创作指导:教师示范创作一幅以“远去的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并讲解创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创作一幅以“远去的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6. 评价与总结: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美术的魅力。

2.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3. 教师要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等,欣赏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才华,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用美术作品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远去的路”主题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3课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3课 远去的路(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不同道路的特点,掌握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道路的特点,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道路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道路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不同类型的道路?它们有什么特点?2. 知识讲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道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它们的特点,如:直线、曲线、宽窄、起伏等。

- 讲解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在描绘道路时的运用,如:用线条表现道路的延伸感,用色彩表现道路的情感氛围等。

3. 示范与讲解- 教师现场示范如何描绘一幅道路画作,边示范边讲解绘画步骤和技巧。

-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以及如何表达情感和思想。

4.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道路特点和创作想法。

-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个人创作,运用所学的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对道路的感受和思想。

5. 作品展示与评价-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展览区,互相欣赏和学习。

-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关注作品中的线条、色彩运用,以及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6. 总结与拓展-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线条、色彩等表现手法在描绘道路时的运用。

-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远去的路》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远去的路》人教新课标(2023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远去的路》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道路是如何在视线中逐渐消失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透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透视是指在平面绘画中,通过线条的收束和形状的大小变化来表现物体远近关系的技巧。它是绘画中表现空间感的重要手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透视在绘画道路时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表现空间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一点透视和两点透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透视原理表现远去的道路。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透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透视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绘画实践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远去的路》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难度。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道路消失现象的关注,这一点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大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接下来的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透视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我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具体的解释和演示。
2.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透视原理和绘画技巧创作道路主题作品,提高绘画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从生活中发现道路美感,学会评价和欣赏艺术作品。

六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六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六年级人教版艺术美术《远去的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的概念、特点和规律。

掌握运用透视原理表现“远去的路”这一主题的绘画方法,如通过线条的变化、物体大小的递减来营造出空间感和距离感。

学会在画面中添加与路相关的元素(如树木、房屋、行人等),并能准确地运用透视表现它们在不同位置的形态变化,提高绘画的造型能力和构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画面整体效果的把控能力,包括色彩的运用、光影的表现等,使作品能生动地展现出“远去的路”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绘画中空间表现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中道路的观察力和审美情趣。

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体验透视变化带来的奇妙视觉效果,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发对远方的遐想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道路及周围物体的透视现象,理解透视原理在创造空间感中的作用,例如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路边的电线杆是如何随着距离的增加而产生视觉上的变化的。

帮助学生掌握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确定视平线、消失点,根据透视规律绘制道路和物体,以及如何处理画面中的近景、中景和远景,使画面呈现出合理的空间层次。

2.教学难点如何启发学生突破常规的视觉认知,在作品中灵活运用透视原理,结合自己的情感和创意,创作出具有个性和艺术感染力的“远去的路”作品,避免作品的呆板和生硬。

在创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处理好透视的准确性与画面的艺术表现力之间的关系,如在保证透视关系正确的前提下,通过色彩、线条的变化来增强画面的情感氛围和艺术美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示范法、实践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表现“远去的路”或具有明显透视效果的绘画作品图片、视频资料,包括古典油画、现代插画等不同风格的作品,展示丰富多样的透视表现手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
-色彩的搭配:色彩的运用对于表现道路的情感氛围至关重要,但学生可能对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搭配不够熟悉,难以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教师需要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构图的理解:构图对于作品的视觉效果有直接影响,但学生对构图的原理和技巧掌握不足,容易导致作品显得单调或失衡。教师应通过示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构图原则。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道路在美术作品中的基本概念和象征意义。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线条,它还象征着人生的历程、时间的流逝等。在美术作品中,道路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达这些深层的含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教材中的作品《远去的路》。分析画家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现道路的主题,以及它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1.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分析教材中的美术作品,掌握道路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手法,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手法创作出富有个性化和创意的道路主题作品,提升美术创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通过欣赏和创作活动,学会从多角度评价美术作品,形成独特的审美观。
-讨论道路在美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人生道路、成长历程等。
2.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以“远去的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掌握线条的粗细、曲直、交叉等表现方法,以及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等运用。
-了解构图的原理,如平衡、对比、节奏等,使作品更具艺术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道路主题的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远去的路》,他们开始注意到线条、色彩和构图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我想,这就是美术教育的魅力所在,堂上,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道路的象征意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在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们大胆尝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看到他们认真讨论、用心绘画的样子,我感到很欣慰。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3.《远去的路》教学设计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远去的路》这一课题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美术的基本元素,如线条、色彩、构图等,以及一些基本的绘画技巧。此外,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的美术作品,对艺术家如何通过美术作品表达情感和场景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六年级的学生对美术创作通常充满兴趣,他们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他们通常喜欢通过实践和动手操作来学习,希望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美术创作技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远去的路》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美术基本元素和创作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远去的路》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远去的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远去的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远去的路》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远去的路》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远去的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远去的路》这一课题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他们可能难以把握远去场景的构图和空间表现,不知道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远去的动态感。其次,学生可能难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有效地融入作品中,缺乏对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技巧。此外,学生可能对如何运用创意和个性化的方式来表达远去场景感到困惑。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远去的路》人教 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远去的路》人教 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选择与困惑,理解“路”对人的意义;2.运用素描和色彩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培养学生对社会与自我认识的理解能力,并增强美感、审美能力。

二、教学材料1.《远去的路》绘画,作者不详;2.炭笔、铅笔、橡皮、水彩颜料、毛笔等美术工具。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理解主题1.师生共同阅读教材中的《远去的路》,理解主题;2.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人物在故事中所面临的选择与困惑;3.引导学生思考“路”对人的意义,启发学生自我认识的思考。

第二步:艺术欣赏1.通过展示《远去的路》的绘画,启发学生对艺术的欣赏;2.分析绘画形式、色彩运用,理解作者的意图;3.通过对比各种风格的画作,让学生了解不同画家的作品特点。

第三步:素描与构图1.通过教师示范,讲解素描中的构图方法;2.让学生在铅笔和橡皮的基础上,练习素描的构图;3.让学生从故事主题和人物角色入手,构思素描的形象。

第四步:色彩表达1.教师介绍色彩理论,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本概念;2.通过教师示范,讲解色彩运用的技巧;3.让学生在毛笔和水彩颜料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表达。

第五步:整合表现1.学生通过素描和色彩的练习,逐渐形成自己的表现风格;2.引导学生整合素描和色彩,表达自己对故事主题和人物角色的理解;3.学生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形成艺术分享和互动的氛围。

四、教学评估1.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掌握素描和色彩表现的基本技巧;2.学生能够运用素描和色彩,表达自己对故事主题和人物角色的认识和感受;3.学生能够互相交流,分享作品,提高对于美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艺术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并能够通过素描和色彩表达自己对于故事主题和人物角色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因为艺术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远去的路-人教版
4.教材关联性:本节课内容与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3课“远去的路”相关,着重于道路景象的表现方法,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道路景象,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审美识别和表现能力。
2.提升美术表现技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手法,创作出具有空间感和视觉冲击力的道路场景作品,增强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远去的路》这一课的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他们在学习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描绘道路景象时,积极投入,课堂氛围活跃。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在回答问题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条、形状、色彩的协调运用和画面构成的合理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例和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构建空间感和创作个性化的作品。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道路景象描绘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通过线条表现道路的曲折。
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掌握知识点方面的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适当增加课堂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3.在课后加强辅导,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详细点评,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审美情趣。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简单的绘画练习,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线条、形状、色彩在创作中的应用。

3.远去的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3.远去的路(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3.远去的路(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为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题为“远去的路”。

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道路,引导学生理解道路的形态、结构、走向等特点,培养学生对道路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道路的形态、结构、走向等特点,掌握道路的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对道路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人文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道路形态、结构、走向的描绘。

2. 道路美的感知和表现。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道路图片、PPT、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1.1 教师展示道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道路的形态、结构、走向等特点。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道路特点,教师总结。

2. 新课内容2.1 教师讲解道路的表现方法,如线条、色彩、透视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学习道路的表现方法。

3. 实践操作3.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张道路图片进行描绘。

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4.2 教师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道路美的感知和表现。

5.2 学生谈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1. 道路的形态、结构、走向等特点。

2. 道路的表现方法:线条、色彩、透视等。

作业设计: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道路描绘作品。

2. 家长参与评价,给予建议和鼓励。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道路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道路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道路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同时,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人文,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远去的路教案

远去的路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美术第3课
远去的路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技能目标:能绘制一幅有路的风景油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近大远小现象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创作油画的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的近大远小的现象吗?它点的原理是什么?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师:(板书)《远去的路》;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作品《新线》的油画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个作品有哪些特点?你的感受是什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3课 远去的路》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3课 远去的路》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3课远去的路》教学设计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创作出具有空间感的美术作品。

同时,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透视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概念,掌握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的规律,能运用透视原理表现空间深度。

2. 绘画技巧:指导学生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掌握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提高绘画表现力。

3. 作品欣赏:欣赏和分析具有透视效果的经典美术作品,理解作品中的透视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透视原理的理解和运用,绘画技巧的掌握。

难点:透视原理在绘画创作中的灵活运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经典美术作品图片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橡皮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具有透视效果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作品中的空间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授:讲解透视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线性透视和空气透视的规律。

3. 实践:学生根据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板书设计1. 《远去的路》2. 重点内容:透视原理、绘画技巧、作品欣赏3. 关键词:透视、空间深度、绘画创作、艺术表现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运用透视原理进行绘画创作,表现一个具有空间深度的场景。

2. 拓展任务:收集和欣赏具有透视效果的美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透视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透视原理、绘画技巧和作品欣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进行绘画创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通过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去的路》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
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远去的路)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教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