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摘要]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业时代,是手工劳动者的精神遗产。它的主要内容包括: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精神,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的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尽管手工业时代早已成为过去,但手工劳动在当代社会生产体系和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并起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特别是随着现代工业的人性化和个性化发展,机器生产正在重复手工业时代的某些特征,从而为工匠精神的存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不仅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且在全社会范围内具有精神价值,有利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风尚,有利于增强工人阶级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也有利于克服在社会中弥漫的浮躁风气,形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工匠精神;手工业;机器工业;手工劳动;当代价值

“工匠精神”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而且迅速成为一个年度热词。2016年3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使用了“工匠精神”一词,并提出了“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大任务。这一新概念和新任务的提出,既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又在社会的情理之中,并由此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那么,究竟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它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呢?它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当代世界特别是当代中国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本文从理论上作一尝试性探讨。

一、工匠精神是人类手工业发展的精神遗产

要考察工匠精神的产生和形成,就必须对其有一个宏观的定位,把它放在人类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考察。具体地说,就是把工匠精神及其产生定位在手工业

范畴中,从手工业时代去考察工匠产生的社会条件,从手工业者群体中进一步确认工匠的身份特征。匠人并不特殊,它们不过是一些手工业者,是手工业技术工人而已。不能脱离手工业这个大的背景和领域去考察工匠和工匠精神,不能把他们抽象地看作有特殊才能的人,有特殊爱好或专注于此种爱好的人,或者是有些类似于艺术家的怪人。如果这样,就会把工匠和工匠精神神秘化。

可以说,工匠精神产生于机器工业产生之前的手工业中,是手工业发展的精神凝聚和体现,是手工劳动者的精神遗产。

说到手工业,人们通常对其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在工业和后工业时代,产品均来自机器制造,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甚至在手工业算不算工业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手工业不算工业,它只是一种技艺和玩艺。这种无端地轻视甚至鄙视手工业的态度是错误的,没有真正意识到或认识到手工业具有的价值。

其实,手工业有漫长的历史,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早在原始社会,手工业就产生了。原始人打制合用的石块时,就是手工业的萌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就是原始手工业的代表。后来,手工业从农业之中分化出来,这是一次大的社会分工。此后,手工业就作为一种行业和职业得到不断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而细分为各种手工业活动和行业,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手工业匠人。在工业革命之前,他们是人类工业生产的主力,在机器大工业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他们也没有完全消失。

手工业是现代工业产生的基础和源头。机器工业来自于工场手工业,而工场手工业来自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技艺的传承经历了漫长的时期,到资本主义产生之初,才发展为工场手工业。它把手工工人聚集在同一个工场里,依据一种简单协作的形式,就产生了更大的生产能力。后来,机器被发明出来了。最初的机器当然是用手工制作出来的,而后来则是用机器生产机器,只有在这时才真正是机器大工业时代来临。可以说,手工业为机器工业奠定了基础,没有手工业的发展作为基础,就不可能产生现代大工业。

手工业分化出来而成为专门的行业后,劳动者就可以更加专一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产品当然也就越来越精致。当手工业还处在农业的怀抱中的时候,人们通常是在农闲时节才从事手工业制造,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非专业的性质,而独立出来之后,就出现了专门化的、职业化的匠人,而且,匠人有非常多的细致分工,这种手工业内部的进一步分工有助于形成某一方面的高水平匠人。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偏偏是“工”匠精神,而不是其他什么“匠”的精神?难道打猎时的瞄准不需要精确吗?难道农业种植不需要精耕细作吗?无疑,从事任何一种工作,若想真正做好,都需要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活动中,手工业制造更典型更集中地体现着劳动者的主体能动性和精神。这一点不论是与农业相比,还是与机器工业相比,都是如此。

与农业相比,手工业更突出了人本身的智慧和力量。农业是人力和自然力相结合,而其中自然力起决定性作用。在很长历史时期内,农业生产都是“靠天吃饭”。植物的种植当然靠农民,但生长靠自己,靠气候等条件。相比之下,手工业当然也需要一定的自然材料作为加工对象,但在加工过程中人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同时,与机器生产相比,手工业也更多体现了人的智慧和能力。简单地说,手工业靠人的双手来完成作品,而机器工业靠机器来完成。当然,手工业也靠工具,但都是简单的工具,那些工具本身也是人手直接制作出来的,它不过是人手的简单延伸和功能强化,因而,从根本上讲,手工业者还是靠自己的双手,来直接地生产产品。相比之下,机器当然也是人制造出来的,也靠人来操作,但在机器生产过程中则是见物不见人。人们感受到的是机器力的强大和人力的缈小。人的智慧和能力是通过机器间接地体现出来的,人自己则隐藏在机器的背后。

与机器生产相比,手工生产当然效率要低得多,但正因为如此,手工产品中包含着更多的人性成分和劳动凝结。与机器工业相比,手工业需要劳动者全身心的投入,产品是由劳动者亲手打造出来的,而且每一道工序都是同一主体劳动的成果,因而手工业更能直接体现人本身的能力和风采,而没有通过机器的中介来

体现。越是需要人亲自去做、直接去做的事情,就越能体现人本身的力量和精神。手工业产品中凝结了更多的人类劳动,更多的劳动者的思想感情。手工业者的工作是专注的,对于产品往往是感情专一的,而不像机器生产那样,把那点人类感情分散在几乎是无数相同的产品当中,其中的每一个产品所能分享到的人性投入和感情投入,都是非常少的。这正如马克思所分析的,同一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每一个产品的价值就越少,因而价格也就越低。

工匠的精神性特征在其自身活动中始终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得到彰显。工匠精神通常在两种情况下更加明显:一是在工匠的劳动达到更高境界而产品也产生更大影响的时候,也就是说在工匠劳动最为出色和出彩的时候,工匠精神得到彰显;二是在工匠劳动变得更加艰难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工匠劳动不再是社会的主流劳动形态,而是日益被更强大的机器所排挤而边缘化的时候,工匠的坚守精神和劳动特征就更加明显,更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手工业时期,人们可能更注意工匠劳动的物质属性和世俗功用,而在机器工业时代,当其世俗功用不再那么明显的时候,工匠劳动的精神属性就显得更加突出。当工匠变得越来越稀少的时候,“工匠精神”反而更加可贵。

二、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和突出特征是精益求精。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就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有理由的。只要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重点和核心,也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和把握工匠精神的其他相关内涵和意蕴。但我们从理论上分析问题,当然不能只满足于“精益求精”四个字,而是要对其丰富的内容逐一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工匠精神是一种高度认同、敬业乐业的精神。只有对自身职业和工作有高度认同,才能终身从事并达到至高的境界。从历史上看,工匠对自己的职业都有高度的认同,将之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这其中自然有生活本身需要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