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免疫学绪论(20210121145001)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抗体多样性遗传控制(日本利根川进)
用分子杂交证明并克隆Ig分子V区和C区基因;
用cDNA片段探针,证明B细胞在分化发育中Ig基
因结构; 阐明了Ig抗原结合部位多样性的起源; 阐明了遗传和体细胞突变在抗体多样性形成中 的作用。 198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2.T细胞抗原受体的证明 1983年 Meur证明小鼠和人T细胞表面受 体的存在(异二聚体肽链组成) 1984年 Davis分离出小鼠T细胞受体基因
1721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的夫人将人痘法传入英国, 把接种人痘者移居天花流行区,发现接种者均获得抵抗力。
Edward Jenner (1749-1823)
Jenner种牛痘图
免疫的现代概念:机体识别和排除抗 原性异物的功能,即机体区分自身和异 己的功能。
1.1.2 免疫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3.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一组异质性肽类细胞调节因子。
通过基因工程在原核或真核细胞中表
达,获得纯化的重组型细胞因子供研究
和应用。
利根川进
90年代的重要发现 1.抗体库技术
用细菌克隆取代B细胞克隆表达抗体库。 RT-PCR技术的发展,大肠杆菌直接表达抗 体片断及噬菌体显示技术的问世,在90年代初 出现噬菌体抗体库技术。 该技术使从用DNA重组技术改造现有单抗 发展到用基因工程克隆新的单抗。
Pernis 淋巴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Feldman T和B细胞在抗体产生中的协同作用 Unanue 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作用
2. T细胞亚类的发现
Mitchison 辅助性T细胞 Gershon 抑制性T细胞 Cantor 鉴定不同T细胞亚类。
3. 免疫网络学说(1974年,NK Jerne)
医学免疫学PPT 第一章 绪论(课件)

适应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需接触抗原
96小时后发挥效应 T细胞、B细胞、抗原提呈细胞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由于细胞发育中基因重排产生多样性
免疫记忆 举例
无 抑菌、杀菌物质, 补体,炎症因子
吞噬细胞,NK细胞,NK T细胞
有,产生记忆细胞 T细胞(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等)
B细胞(体液免疫-抗体)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关系
免疫学简介
➢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 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规 律和效应、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及其发生 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生物科 学。
➢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指免疫系统识 别和清除非己物质的一系列生理过程。
免疫应答的类型及特点
主要特点:
① 先天性 个体出生时即具备,是在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可以稳定遗传; ② 无特异性 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 ③ 无记忆性 初次与抗原接触既能发挥免疫效应,但是没有记忆性。
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2.适应性免疫
又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或特异性免疫 (specific immunity),是机体在长期与外源性病原微生 物接触过程中,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抗原)产生识别与 后续效应,最终将其清除体外的防御功能。
• 罗伯特·科赫
• 病原菌致病的概念 • 1905年因结核病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科赫法则
免疫学发展史
2、实验免疫学时期
• 北里柴三郎和冯·贝林
• 发现白喉抗毒素,并以此对白喉患者进行治疗 • 1902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白喉的血清疗法) • 异常免疫应答---过敏反应 • 免疫化学解析抗原结构与抗原特异性 •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 • 免疫耐受的发现
1.免疫学概论

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免疫监视
•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或异常的有害细胞 如肿 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或异常的有害细胞(如肿 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或异常的有害细胞 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 的功能 的功能。 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功能。 正常: 正常: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 异常: 异常:肿瘤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医 学 免 疫 学
第一章 免疫学绪论
1.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 3.免疫的类型
免疫性(immunity) 免疫性
是机体识别“ 自己” 是机体识别 “ 自己 ” (self)与 “ 非己 ” 与 非己” (nonself),并排除 “非己” 以保持体 ,并排除“非己” 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 内环境稳定的生理功能。
The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Innate immunity
Characteristics Responds rapidly Nonspecific No memory Phagocytes (PMNs and macrophages) Natural killer cells Master cells Dendritic cells Cytokines Complement Acute phase proteins
Adaptive immunity
Start slowly Highly specific Memory T cells B cells Dendritic cells
Cells
Molecules
Antibodies Cytokines
免疫学(Immunology) 免疫学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 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揭 示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产生免疫应答、 示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产生免疫应答、 排除非己的规律, 排除非己的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阐明疾病 发生发展的机制,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科 发生发展的机制,预防、 学。
1免疫学绪论

Medical Immunology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一 、免疫的基本概念
(一)免疫的含义:
古典概念-抗感染免疫
现代概念-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 的功能。
(二)免疫的功能
(三) 免疫学
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异物进入机体后 发生的细胞和分子的反应,以及各种免疫 现象、理论规律及其相关技术的一门生物 科学
2 补体系统 3 细胞因子 4 溶菌酶 5 其它分子:前列腺素,一氧化氮等
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
1 吞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存在于外周血,小吞噬细胞,寿 命短,数量多,更新快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存在于血液,组织中, 形 体大,寿命长,富含细胞器 功能:定向迁移,识别,吞噬和杀伤 2 NK细胞 3 γδT细胞 4 B-1细胞 5 肥大细胞
二、 免疫的分类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
概念: 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抵抗力 特点:与生俱来,与种属有关,不需要抗原刺激,无 特异性,无记忆性 组成:天然屏障/体液因子 /效应细胞
天然屏障结构 1 皮肤黏膜屏障: 物理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学屏障 2 内部屏障: 血脑屏障: 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
四、免疫学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础免疫学:
免疫学的基础研究包括阐明引起免疫应答
的抗原、执行免疫应答的免疫系统、免疫应答
的现象和机制、免疫应答产物的种类及其特性 、以及它们与对应抗原的反应和后果。
免疫学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建立免疫反应方法以检测抗原、免疫应答
产物等,阐述某些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以及
研究如何促进或阻遏甚至中断不利于机体的免
体,Toll样受体(TLR)
3 识别的泛特异性 仅仅识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1免疫学绪论

第一章 免疫学的发展与展望
一 免疫学简介
1.免疫的概念 传统免疫概念:系指机体对感染有抵抗力,而不患疫 病和传染病。免疫(immune)一词是从拉丁语 “immunis”衍生而来,主要意义是免除苦役、兵役,当 人们意识到人体的防御功能,就把此意用来描述免疫, 即免除瘟疫。 现代免疫概念:机体具有识别“自己”和“非己”并 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排除“非己”抗原物质,或被诱 导对此物质处于特异性不活化状态的能力。正常情况下, 这种生理功能对机体有益,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 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免疫保护作用。在一定条件下,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也会对机体产生有害的反应和结果, 如引发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
固有免疫应答
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等 体液因素
补体 酶等
适应性免疫应答
T、B淋巴细胞被抗原活化 抗原是指一组能被 T或B细胞识别的有机物质,包括多肽、寡糖及 脂质酸等小分子。T、B细胞通过TCR、BCR 的识别有严格的特异性。 T、B细胞的克隆扩增及分化 B细胞通过BCR 识别和结合抗原而活化,在B细胞生长因子作 用下,进行克隆扩增。TCR需与APC处理过的 抗原多肽结合,在T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下进行 克隆扩增。
4.免疫应答的特点 ◆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及免疫活性分子等
组成。 ◆免疫应答:固有性(非特异)免疫应答 适应性(特异)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吞噬细胞、NK等 适应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B细胞等 ◆适应免疫应答:记忆性、扩增性、特异性 ◆免疫细胞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的适当应答,使之清除;免疫 应答过高或过低,均为异常。 ◆免疫学(Immunology)即是研究免疫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理解其对机体有益的防卫功能和有害的病理作用及其机制,以发展 有效的免疫学措施,实现防病治病的目的。
免疫学第一章-绪论

现在大概一般人都不觉得天花这个字眼有多可怕 ,因为在1977年10月26日,世界上最后一位天花患者 马林,在非洲索马里梅尔卡市医院痊愈,然后经过2 年的观察,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布 :人类历史上最后一名天花病人被完全治愈。于是各 国政府纷纷停止天花疫苗接种,在1982年,我国政府 也宣布停止全民接种牛痘。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消除损伤或衰老有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防止细胞癌变或持续性感染 肿瘤或持续性感染
3. 免疫性的获取
3.1 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3.1.1 天然免疫 机体在接触外来抗原性异物之前就 巳具备的一系列免疫防卫功能,是在长期进化和种系 发育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天然免疫体系主要由组 织屏障(皮肤、粘膜、血脑/血胎)、免疫细胞(中性粒 细胞、单核吞噬细胞、NK细胞)和正常的免疫因子(补 体、溶菌酶)等构成,其特点是:①作用范围广,不针 对某一特定抗原;②同种系不同个体都有,可遗传, 较稳定;③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对外来抗原应答迅速 ;④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作用不会增减。 3.1.2 获得性免疫 机体须与外源抗原性异物接触后 所获得的免疫性,其特点是:①针对性强,只对引发 免疫力的同一种抗原有作用,对他种抗原无效;②不
可遗传,必须机体个体接触抗原后形成,因而消除抗原 性异物较慢(10-14d);③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其免 疫力强度会增加。 3.2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3.2.1 主动免疫 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刺激诱导而获得 免疫性的方式包括自然主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 疫苗)。 3.2.2 被动免疫 机体未曾受到抗原刺激,而是接受了 特异性抗血清(Ab)或免疫细胞而得以直接获得对某种抗 原的免疫性的方式,包括自然被动免疫(胎儿、哺乳)和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
第1章 免疫学绪论

造血干细胞 B细胞发育过程:
定向干细胞
淋巴细胞前体 前B细胞 幼B细胞
Ag
B细胞
PC
Ab
T细胞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细胞 的免疫作用叫作“细胞免疫”。 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 所以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 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 T细胞的协助。
免疫细胞包括:
粒细胞、单核细胞(吞噬、消化) 肥大细胞(募集炎症细胞) 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 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T、B细胞(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 调节性T细胞(防止叛乱、维持自身稳定) 肝细胞等(合成补体、干扰素等)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系 (Granulocytes) 细胞中含有分节 状的细胞核。
抗体的发现、应用
白喉抗毒素的应用 1888年E.Adolf von Behfring发 现白喉杆菌的培养液中含有可 溶性毒素,能引发实验动物的 白喉典型症状。1890年,他将 白喉细菌培养液的过滤液,以 非致病剂量注射动物,得到的 动物的抗血清具有中和毒素的 作用,称为抗毒素。
Emil von Behring 1854 - 1917, Nobel Prize in 1901 for demonstrating that circulating antitoxins against diphtheria and tetanus toxins conferred immunity.
人工免疫疗法—人痘接种术。 我国古代接种人痘的方法有四种:
痘衣法:把天花病人的衣服或涂有天花脓疱浆的衣服 给小儿穿,一般在着衣九至十一天时始发热,为种痘 已成,此法成功率低。 痘浆法:用棉花蘸天花脓疱液塞入儿童鼻孔。因本法 需直接刺破儿痘,病家多不愿接受,故在古代亦较少 用 。 旱苗法:先将天花痂皮阴干研细,而后用银管吹入鼻 孔。 水苗法:将天花痂皮研细用水调湿,以棉花蘸染塞入 鼻孔。此法为我国古代人痘接种法中效果最好的一种。
1.免疫学绪论

①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②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 ③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抗体产生的主要部位。
骨髓既是中枢免疫器官,又是外周免疫器官。
2) 胸 腺(Thymus)
结构:由皮质和髓质构成
主要细胞:
胸腺细胞
胸腺上皮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胸腺基质细胞
树状突细胞 成纤维细胞
2) 胸 腺(Thymus)
(2)外周免疫器官
概念: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定居、增殖 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1)淋巴结
2)脾脏 3)粘膜免疫系统(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1)淋巴结
淋巴结的结构
被膜
淋巴结
被膜下淋巴窦
浅皮质:BC、胸腺非依赖区(BC区) 实质
深皮质:TC、胸腺依赖区(TC区)
髓质:BC、浆细胞、TC、巨噬细胞
膜 型
BCR TCR MHC分子 CD分子 黏附分子 抗体 补体 细胞因子
分泌型
第三节 免疫系统的功能
功能
免疫防御
正常表现(有利)
抗病原微生物 的侵袭
异常表现(有害)
超敏反应、易受感染 或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自稳) 对自身成分耐受、清 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免疫监视
防止细胞癌变 或持续性感染
固有免疫的识别特点
识别方式:模式识别,即通过固有免疫细胞上的模式识别受体(PRR) 识别病原体及其产物共有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固有免疫细胞 一旦识别PAMP,会立刻被激活并发挥效应。
模式识别受体(PRR):与微生物分子模式相结合的受体。表达于体内 多种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体液中,识别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共有的保守 结构即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
免疫学绪论

特点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先天 迅速 非特异性 无免疫记忆 特异性性免疫应答 后天 潜伏期 特异性 有免疫记忆
非特异性免疫的构成因素
屏障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分子 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细胞
屏障作用barriers
皮肤粘膜屏障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著名科学家简介
Peter Medawar 1944年他和Burnet一起提出抗体 形成的选择学说,后来他进一步证实了Burnet-Jenner 理论,并把这种现象称为获得免疫耐受性(acquired immunological tolerance)。在此基础上,edawar(1953) 进一步人工诱导免疫耐受性。他事 先用 CBA 系小鼠的脾细胞(含有大 量淋巴细胞) 注射到另一品系A系 胎鼠或新生鼠体内,A系小鼠成长 后可接受CBA系小鼠皮肤移植,而 未经上述处理的则发生排斥反应。 由于对免疫耐受现象的发现和理论 上的阐明,使Burnet和Medawar获 得1960年诺贝尔奖。
大吞噬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 巨 噬 细 胞
吞噬作用
• 吞噬功能全过程:接触、吞入、杀灭 • 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 ——异物被消化破坏 不完全吞噬——异物不被杀灭,反而得到 庇护在吞噬细胞内增殖。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免疫分子 补体 防御素 溶菌酶 细胞因子 效应细胞 吞噬细胞 NK细胞
著名科学家简介
Paul.Ehrlich (德,1854-1916) 是体液免疫的倡导者。他证实了毒素以及 非毒素均能在体内诱发抗体产生,并且抗 体能在体外中和相应的诱导原,发生凝集、 沉淀等现象。由此认为抗体的形成是机体 的一种免疫应答现象,主要是体液中产生 了相应抗体,从而确立了体液免疫学说, 也给E.A.von Behring 抗毒素治疗方法极 为重要的支持,使之合理化。他在1897年 发表的关于白喉抗毒素的重要文献中对抗 原抗体反应的定量研究,对抗体特异性与 化学结构的关系以及补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的本质等理论 和提出了重要解释,为免疫化学和血清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和梅契尼可夫以关于抗体形成的侧链学说共获1908年的诺贝 尔生理和医学奖。
免疫学绪论

二 免疫的功能
功能 免疫防御 (immunologic defence)
正常表现(有利)
抗病原微生物 的侵袭
异常表现(有害)
超敏反应、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免疫稳定 (immunologic homostasis)
免疫监视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医学免疫学
第一章
绪 论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 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揭示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 答的现象和规律,并应用这些规律来阐明疾 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第一节 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一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识别和应答,其作用是 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 定。 .识别“我与”或“非我” (自我稳定) --- 排除非己的抗原性异物 --- 对自身物质 形成免疫耐受 . 有时也能造成病理损伤
20世纪50年代
(3) 免疫遗传学研究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抗体多样性 (4)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McAb) 1975年 Koehler及Milstein利用杂交瘤技术研 制出了单克隆抗体,获得1984年诺贝尔奖。
(5) 其他进展
细胞因子(cytokine) 粘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s) 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细胞凋亡(apoptosis) 蛋白质工程 转基因动物和基因敲除模型的应用
第五节 免疫学在生物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一、免疫学与生物学
二、免疫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免疫学与生物高技术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免疫学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一、填空题
1.免疫系统是由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组成。
2.在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一种是___________ 、另一种是 ________ 3.免疫系统三大功能包括: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异性免疫应答有_______、和三大特点.
二、选择题
[A 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的功能
B.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首先使用人痘预防天花的是:
A.法国人
B. xx人
C.英国人
D.希腊人
E.印度人
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利也有害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增生病
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7.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识别
[B 型题]
A.生理性免疫防御
B.生理性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功能失调
D.免疫自稳功能失调
E.免疫防御作用紊乱,产生不适合生理需要的应答
1.超敏反应
2.清除病原微生物
3.病毒持续感染
4.自身免疫病
5.清除自身损伤衰老细胞
[C 型题]
A.特异性免疫应答
B.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先天遗传而获得的免疫功能属于:
2.后天获得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抗原的免疫功能属于
3.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属于
4.补体的溶菌作用属于
5.溶菌酶的溶菌作用属于
[X 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抗原递呈细胞
C.淋巴细胞
D.粒细胞
E.造血干细胞
2.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调节
E.免疫耐受
3.免疫防御功能是指:
A.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B.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扩散
C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
D.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E.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4.免疫监视功能是指:
A.识别、杀伤与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B.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C.清除体内变性、损伤及衰老的细胞,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D.从体内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
E.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
5.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可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
E.免疫增生病
6.膜型免疫分子包括
A.特异型抗原受体
B.CD分子
C.黏附分子
D.MHC分子
E.各种细胞因子受体
三、名词解释
1.免疫( immunity )
2.免疫防御( immune defence)
3.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
4.免疫自稳(immune homeostasis)
四、问答题
1.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作用。
2.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
3.简述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免疫组织和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2.固有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
3.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二、多选题
[A 型题]
1 D,
2 B,
3 E,
4 A,
5 D,
6 D,
7 A
[B 型题]
1 E,
2 A,
3 C,
4 D,
5 B
[C 型题]
1 B,
2 A,
3 B,
4 B,
5 B
[X 型题]
1 ABCDE,
2 ABC,
3 ABD,
4 AB,
5 BD, 6ABCDE
三、名词解释(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固有(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作用快而弱等特点;是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感染早期(数分钟至96 小时内)执行防卫功能。
执行固有性免疫功能的有皮肤、粘膜物理屏障作用及局部细胞分泌的抑菌和杀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等)对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的生物学作用。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
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点。
其执行者是T及B淋巴细胞。
T及B细胞识别病原体成分后被活化、增殖、分化等免疫应答过程,约4-5 天后,才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继固有性免疫应答之后发挥效应的,在最终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治愈,及在防止再感染中,起主导作用。
2.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抗原性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
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成份产生不应答状态,形成免疫耐受。
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引起各种免疫性疾病。
如免疫应答过强造成功能与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或破坏自身耐受而致自身免疫病;如机体免疫应答低下,使机体失去抗感染、肿瘤能力,导致机体持续或反复感染、或肿瘤的发生。
3.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等特点。
特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仅能识别特定抗原(决定基);另一方面应答过程形成的效应细胞和抗体仅与诱导其产生的抗原(决定基)发生特异性反应。
记忆性是指淋巴细胞初次接触特定抗原,产生应答,形成特异性记忆细胞,该细胞以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被激活产生强的再次应答。
耐受性是指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也可表现为针对特定抗原(决定簇)的特异性不应答,即产生免疫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