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记账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左右计账法取代借贷计账法

2009-6-7 11:14:35来源:中国会计报点击:52 责任编辑:韩福恒

厦门大学副教授汪一凡近日提出一种新的会计记账方法,用“左/右”符号取代使用了100多年的“借/贷”符号,“效率提高到不可置信的程度”。与此同时,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陈敏也在近日预测说,“四大表”面临调整,同时,一种新的财务报表分析工具——调整表将会推出,它作为报表附注增设的新内容,将财务状况与损益和现金流量的关系在一张表中横向贯通、展现。两个专家殊途同归,均把变革目标指向会计技术。

100年前,谢霖先生从日本“转口”引进西式簿记时,直接将“debit/credit”按日本方式表达为“借/贷”,但这两个字在中国有时是同义词,给初学会计者造成很大困惑。近日,厦门大学会计系副教授汪一凡指出“借贷”符号的实质就是“左右”,并提出“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左右对应记账法,拨开了笼罩复式簿记500多年的迷雾,被称为是中国对世界会计界作出的学术贡献。

借贷符号的实质就是“左右”

《中国会计报》:有人说“借贷记账”是一个混淆中国人百年的“舶来品”,作为记账方向描述的词语使用“借”、“贷”这两个动词替代即不符合教育心理,也不符合语言逻辑。您认为现在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存在什么问题?

汪一凡:借贷记账法在500年前就存在了,它最早应用于借贷业。“debit”表示“人欠”,“credit”表示“欠人”,是很容易理解的。但运用于各行各业后,还沿用这两个符号,就容易引起误解。100年来,在中国内地,前赴后继地提出各种替代方案,进行了堪称“惨烈”的拉锯战,即使在1993年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后,还有人在继续“折腾”,包括我本人在内。

2009年2月,事情有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位非会计人士汪致正先生出版《记账的规律》,指明“借贷”符号的实质就是“左右”,而左右是人的自然反应,并提炼出“左右对应记账法”,这就捅破了复式簿记符号神秘性的最后一层纸。

会计学原理从指出科目的“左方是借方,右方是贷方”之后,就不再回头了,接下去用不知所云的“借贷”符号,一笔一笔业务地说明哪个科目用“借”,哪个科目用“贷”,搞得初学者晕头转向,直到能背下来,形成下意识的习惯才算“学会”,这就是现状。

《中国会计报》:有人认为,借贷、增减或左右等,都是记账符号,没有本质差别,对于会计人员或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只是习惯问题。您怎样看待这种疑问?您提出的《中国流复式簿记方案》,只是简单地把“借贷”改成“左右”吗?

汪一凡:这是一个相当厚重的研究,“借贷”改“左右”只是其中一个变化。一旦会计记账簿上的“借/贷”被“左/右”所取代,将不仅仅是符号的改变。之所以冠之以“中国流”,是借鉴了围棋“中国流布局”的命名方式,表明是用中国本土原创思想对源于西方的“借贷记账法”(更准确地说是“debit/credit复式簿记”)进行改良的结果。

我提出方案的设计目标,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1、能指导初学者操作,要让初学者在看了范例后,能够自主反应,知道“怎么做”(how);

2、能对复式簿记实务作出首尾一致的理论解释,换言之,要让初学者知道“为什么”(why);

3、鉴于借贷记账法已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我们只能设法“走最小抵抗路线”,因为牵动面越小,越容易得到广泛认可,实施时的阻力也就越小;

4、这是信息时代的新簿记方案,当然要能将手工记账的操作规则与数据自动处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按“左右”法处理实务不易出错

《中国会计报》:左右记账法该如何具体运用呢?

汪一凡:在编制会计分录时,1、强调会计科目是“望文知义”的,其内容互不交叉,让学习者浏览所有科目并加以体会,培养快速联想适用科目的能力;

2、根据会计恒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将科目分为等式左方(资产大类)和右方(负债大类)两个大类,并用一个天平形象地表现;

3、用增减记账法“异类科目,同增同减;同类科目,有增有减”的思想,判断哪个科目金额增加,哪个科目金额减少,是最简洁完美的;

4、每个科目都是“左方右方”的结构,在1、2和3判断的基础上,用四条主要助记口诀(或左手定则)快速确定金额该记在科目的哪个方向,明确无误。这四条口诀是两类同增,资左债右;两类同减,债左资右;资产互换,增左减右;负债互换,减左增右。

我将这种方法运用于教学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惊人提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自己事先“学会”了,然后一笔笔业务地教你,哪个科目该用“借”,哪个该用“贷”。然后又是哪个科目的“借方”要作加法,哪个要作减法,每位老师都总结出自己的“规律”,但“规律”多了,实际上就是没有规律。用新的方法,学习者很容易形成“自主反应性”,根据业务联想到科目,根据“同类或异类”判断金额增减,根据口诀(或左手定则)定位“左右”,账务处理过程一气呵成。由于年龄优势,学生甚至会比老师反应更快,效率提高到不可置信的程度,为会计新人的学习,为各界人士充分了解会计,扫清了障碍。

《中国会计报》:这种新的方法在会计实务中是否能大大减少工作差错?有企业采用您的方法提高效率的佐证吗?

汪一凡:还没有统计数据。有必要指出,在旧方法下,由于没有明确规则,实务中反借为贷或反贷为借的差错极常见。采用新方法的特点是,只能按明确的规则做,因此想要出错都有点难。

《中国会计报》:您认为推广“左右对应记账法”的意义是什么?

汪一凡:鉴于“debit/credit复式簿记”是全世界通用的标准,与千百万人的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任何改进,影响都是不可低估的。100年来,中国学人接力求索,终成正果,笼罩复式簿记500多年的迷雾豁然散开。这是中国对世界会计作出的学术贡献,我们正在见证和亲自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