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里矿矿井概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朔里矿矿井概况

朔里煤矿原设计能力60万吨/年,服务年限90年。1966年7月15日破土动工,1971年7月1日试生产,1972年正式投产,当年达到设计能力,1977年实现产量翻番。1974年引进英国综采机组,是新中国第一批试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实现了采煤工艺质的飞跃。1994年建成高产高效矿井,多年保持综采产量超百万吨,并一直将高产高效、低成本、高利润的业绩保持至今,经过不断致力于采掘工艺的改革,目前生产原煤超过200万吨,30多年来,共生产原煤5千多万吨。

一、地理交通位臵、井田范围及气象

1、地理交通位臵: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境内,矿井南距淮北市15千米,北距徐州市40千米,312国道从矿井西部穿过,矿区专用铁路线在坡里车站与通过矿井西部符夹线与京九、陇海、京沪线接轨。公路西距202国道6公里,南3公里至淮北环城线,并通过环城线分别与合徐高速、连霍高速相接。

2、井田范围:朔里煤矿井田东西以5、6煤层露头为界,南部以河洼地堑与岱河矿为界,东南以38+号勘探线与房庄矿为界,西北与刘村矿为界,北部为丁里为成岩侵入体。井田面积南北长7.3公里,东西宽2~4公里,井田面积19.5平方公里。

3、矿井气象:矿区地面标高32.4~33.6米,东有龙河,西有岱河,最高洪水位是82年7月,闸河矿区的闸河的水位为36.586米,雨季6、7、8月,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最大风力9级,气温最低零下12℃—18℃,最高35℃—39℃,冻土带厚300毫米,积雪量350毫米,本矿区属地震多发区,地震烈度8级。

二、矿井地质

朔里井田属华北型地层,整个含煤地层覆盖于奥陶系灰岩之上,又被第四

系冲积层所覆盖,地层层序自下而上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群灰岩,石炭系中、上统,二迭系,第四系。含煤地层为中石碳统本溪群,上石炭统太原群和二迭系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其中以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为主(3、4、5),山西组(6)次之。含煤地层总厚度560米左右。

1、煤层

井田可采煤层为3、4、5、6层,主采煤层为3、5层,4、6层部分可采,均为中厚煤层, 全井田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8.0米左右(3煤平均2.0m、4煤平均1.0m、5煤平均3.0m、6煤平均2.0m)。煤层倾角一般10°~20°,个别地区达30°左右。

①煤层顶底板特征

根据三十多年开采情况,朔里井田各煤层顶底板以泥岩为主,少量砂岩或粉砂岩。顶板基本上平整、连续,仅6层煤受古河流冲刷影响而出现凹凸不平的顶板。相反,3、5层煤底板中则以底鼓构造而见长。另外,由于本井田内褶曲构造发育,相应在褶曲轴部或倾伏端,常常裂隙构造比较发育。

3层煤顶底板特征:顶板泥岩为主,局部砂岩或粉砂岩,平均厚度为5.69m,部分地段有时有炭质泥岩伪顶。区域裂隙和各种节理比较发育,易于形成冒顶。另外,该煤层顶板岩石遇水易变软,不利于现场管理;底板主要为泥岩,平均厚度3.23m。部分地段有炭质泥岩伪顶,葛凹向斜东翼及西三采区南部为花岗斑岩及辉绿岩顶板厚1.35~11.07米和0.10~2.34米,据生产中揭露,原生底鼓较发育,对工作面推进影响很大。

4层煤顶底板特征:顶板大部分为泥岩和分布零星的砂岩或粉砂岩,泥岩平均厚度为3.23米,部分地段有炭质泥岩伪顶,葛凹向斜东翼有部分为花岗斑岩顶板厚2.25米,底板主要为泥岩,局部粉砂岩,平均厚度1.23米。

5层煤顶底板特征:顶板以泥岩、粉砂岩为主,部分砂岩,泥岩平均厚度1.28m。顶板中裂隙发育,岩石遇水膨胀、变软;底板主要为泥岩,局部砂岩及

粉砂岩,平均2.13m。生产中常见底鼓构造,影响工作面的正常回采北盆2/3的花岗斑岩顶板厚0.6~15.15米,局部厚30.34米,井田东部,西南及南部有古河流冲刷形成的砂岩顶板。

6层煤顶底板特征:顶板以砂岩、粉砂岩为主,部分泥岩,厚5.68m,局部有炭质泥岩伪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块段有0.55-0.84m的黑色脆性泥岩和0.40-0.90m的煤线组成的复合伪顶。再加上裂隙发育,使顶板管理非常困难。另外,北部古河流冲刷区边缘顶板将凹凸不平;底板主要为粉砂岩、部分砂岩,少量泥岩,厚4.91m。

综上所述,煤层顶底板虽然平整,但裂隙构造发育,岩石破碎,而且遇水膨胀、变软,不利于生产管理。3、5层煤常见底鼓构造,6层煤局部块段有复合伪顶,实为生产的不利因素。参照规程的有关规定,煤层顶底板综合评定为Ⅲ类。

附表:

②煤质

本井田煤类较多,以瘦煤贫煤为主,无烟煤、自然焦次之,焦煤很少,本区焦煤之结焦性与粘结性较好,瘦煤稍差,贫煤及无烟煤不具结焦性及粘结性。各煤层煤质总的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变质程度逐渐增高,山系组煤6煤层煤由瘦煤——贫煤——无烟煤,下石盒子组3、4、5煤层是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天然焦。

我矿各层煤均呈黑色,少数半暗型。煤中混合物主要有黄铁矿、方解石和粘土质;其含量为3.36-20.7%,一般含量在10%左右。从灰份产率来看,本区为低~中灰份煤,煤层中原煤灰分含量变化较大,为6.6-35.3%,平均为20%左右,原煤成分SiO2占45.8%,Al2O3占35.6%,其他占18.5%。各煤层硫之含量,

一般<1%,属于低硫煤,磷之含量一般<0.05%。

2、地质构造

朔里井田在构造上位于闸河复式向斜中段西翼,总体上为单一向斜构造,走向NNE,次级构造较为发育,从南至北有柳园背斜、黄湾向斜、矬楼背斜、黄凹向斜。矬楼背斜位于井田中部,将整个井田分为南、北两个复式向斜(或向斜)次级构造,生产中习惯称南盆、北盆。

南盆的黄湾复式向斜规模最大,形成本井田最大的含煤盆地。因其中部隆起,又形成东西两个向斜,生产上称之为南盆的东盆和西盆。

井田中部的矬楼背斜褶曲的发育造成煤层产状的多变:走向多因褶曲而异,倾向随着位臵而变,但倾角最大不超过30°,对生产来说,还算是比较有利的。现剩余的3、5层煤,处于葛凹向斜两翼。煤层倾角介于5°~22°之间,局部可达28°以上,平均倾角在15°左右;现剩余的6层煤,处于黄湾向斜西翼,少量处于轴部。煤层倾角3°~19°。

井田断裂构造相对较少,且都集中在南部柳园背斜南侧及东侧。根据到目前为止的钻探和巷道资料揭露分析。本井田断层主要有27条,其中落差10米及其以上的有25条,可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及北部逆断层三大组。其中以东西向断层规模大,平面延伸长、破碎带宽、断距大。除此之外,生产中还揭露了许多小断层,常常给生产带来被动。

3、火成岩

井田受丁里火成岩体的影响,岩浆侵入范围广,且无一定规律。根据钻探和采掘工程揭露,全井田除6层煤没有受到岩浆岩的侵入外,其余各煤层均遭到火成岩的侵入和破坏。岩浆岩类型主要有辉绿岩和花岗斑岩两种。辉绿岩集中分布在南盆南部和东侧,目前已对生产失去了影响。花岗斑岩分布在北盆,其面积占北盆面积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对3、5煤层影响较大。

4、瓦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