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民用建筑)--参考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9ef4b9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9.png)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1.引言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
本设计说明将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用于创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背景解释为什么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介绍绿色建筑如何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目标阐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原则。
仔细定义每个目标的细节,并说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水和节能设备。
4.建筑设计和布局描述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降低能源消耗。
讨论合适的建筑朝向和窗户位置,以最大化太阳能利用。
另外,介绍内部布局的优点,例如开放式平面和可调节照明系统。
5.材料选择说明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
包括可持续木材、环保油漆和可降解的材料等。
6.能源效率讨论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说明如何运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暖气系统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7.水资源管理介绍如何设计用水系统的策略,包括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
讨论如何使用高效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头等设备来减少水资源浪费。
8.室内环境质量阐释设计师如何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植物的使用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9.可持续运营管理介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和优化能源利用等。
10.结论总结设计说明的内容,并强调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必要性。
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效果。
总结:。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f3c83b4f0242a8956aece49e.png)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说明绿色建筑专篇
![说明绿色建筑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67f85a03d8ce2f01662343.png)
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9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12.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13. 其他设备工种提供的有关设备工艺资料和要求;14.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2. 设计范围:本工程包括室内生活给水、生活污废水、雨水、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等设计;建筑室外给排水、消防系统设计。
3.水源情况简介:本工程水源从丁香里路和科学大道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干管的方位位于项目周边临市政道路位置;接管管径为DN200,两根两条给水引入管上均装设水表计量,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
市政压力约为0.30MPa。
4.用水量计算: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90.6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67.43m3/h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喷淋系统用水量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5.为了充分利用室外市政给水管网水压,减少加压供水设备装机容量,节约供水成本,本工程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分为三个区供水。
地下室至三层为低区,管道采用下行上给式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四层及以上采用二次加压给水系统,四至十一层为中区、十二至十九层为高区、中区和高区分别由恒压变频调速水泵供给。
6.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系统采用区域加压给水系统,整个地块按一次火灾考虑,共用消防设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780531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5e.png)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第一篇:绿色建筑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原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遵循和谐、适地、节约、高效、舒适、经济、人文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
实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2、有关现行建筑绿色设计的要求三、设计方法1.在建筑绿色设计中,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2.在设计过程中,规划、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燃气、电气与智能化、景观等专业紧密的结合。
3.绿色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经济、人文等特点进行。
四、设计措施1、遵循当地城乡规划要求,满足场地和建筑的绿色目标,和可持续运营的要求。
做到场地内及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与共享。
2、利用原有地形,合理的利用土地环境,适度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并采取措施保证雨水的自然入渗,尽最大限度种植树木、花草,有利于原有生物生长,争取最大绿化面积,改善室外热环境,减少噪声。
在场地铺装材料上选用透水铺装构造。
3、场地内垃圾分类集中收集,设垃圾收集设施。
4、建筑构造优先按被动措施,优化建筑体型和内部空间布局,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尽可能使每个空间能满足自然采光。
自然通风,外围护结构,采用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降低建筑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系统的负荷,提高室内舒适度。
建筑采用南北向布置的最佳朝向。
5、材料选用a.尽最大可能使用工业化建筑产品,选用成品门窗,预拌砂浆。
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建筑产品。
减少现场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b.频繁使用的活动配件选用长寿命产品,并考虑部分组合的同寿命性。
不同使用寿命的组合件选用便于拆换、更新和升级的产品。
说明绿色建筑专篇
![说明绿色建筑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67f85a03d8ce2f01662343.png)
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2009年版)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2-9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98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8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1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2005年版)12.建筑工种提供的平﹑剖面图;13. 其他设备工种提供的有关设备工艺资料和要求;14.国内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规定﹑标准。
2. 设计范围:本工程包括室内生活给水、生活污废水、雨水、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灭火器配置系统等设计;建筑室外给排水、消防系统设计。
3.水源情况简介:本工程水源从丁香里路和科学大道市政供水管网;供水干管的方位位于项目周边临市政道路位置;接管管径为DN200,两根两条给水引入管上均装设水表计量,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
市政压力约为0.30MPa。
4.用水量计算: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为490.6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67.43m3/h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室外消火栓用水量为4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喷淋系统用水量为35L/S,火灾延续时间为1小时。
5.为了充分利用室外市政给水管网水压,减少加压供水设备装机容量,节约供水成本,本工程室内生活给水系统分为三个区供水。
地下室至三层为低区,管道采用下行上给式由市政自来水直接供给;四层及以上采用二次加压给水系统,四至十一层为中区、十二至十九层为高区、中区和高区分别由恒压变频调速水泵供给。
6.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系统采用区域加压给水系统,整个地块按一次火灾考虑,共用消防设备。
2019-绿色建筑相关政策-word范文模板 (18页)
![2019-绿色建筑相关政策-word范文模板 (18页)](https://img.taocdn.com/s3/m/3aa18a41312b3169a451a493.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凸显。
为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指导下,我国先后在天津、上海、深圳、青岛、无锡等地开展了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并启动了一批绿色建筑示范工程。
建设绿色生态城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不仅是转变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式和城乡建设模式的重大问题,也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实现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目标,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制定本规划。
规划目标到“十二五”期末,绿色发展的理念为社会普遍接受,推动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经济激励机制基本形成,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初步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基本实现城乡建设模式的科学转型。
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城区、绿色农房,引导农村建筑按绿色建筑的原则进行设计和建造。
“十二五”时期具体目标如下:1.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
选择100个城市新建区域(规划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建设和运行。
2.政府投资的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201X 年起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引导商业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201X年起,直辖市及东部沿海省市城镇的新建房地产项目力争50%以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0244d125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b.png)
设计说明绿色建筑设计绿色建筑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详细的设计说明:1. 建筑选址:选择地理位置方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地点。
优先选择已有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完善的地区,以减少新的土地开发。
2. 能源效率:采用高效的建筑设计和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
使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高效隔热材料、双层窗户、太阳能光伏板和LED照明等,以减少对电力和燃料的需求。
3. 水资源管理: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如低流量水龙头、双冲式马桶和雨水收集系统等,以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设计合理的雨水排放系统,以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4. 材料选择:选择环保和可再生材料,如可持续林业认证木材、再生纤维板和可回收材料等。
避免使用有害物质和高碳排放材料,如铅、汞和氟利昂等。
5. 室内环境质量:设计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测和过滤系统,以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浓度。
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需求。
6. 废物管理:设计有效的废物管理系统,包括垃圾分类和回收设施。
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并鼓励可再生资源的再利用。
7. 绿色景观设计:将绿色空间和植被纳入建筑设计中,以提供自然美观和生态系统服务。
种植本地植物和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以减少对灌溉和农药的需求。
8. 可持续运营:建筑设计应考虑长期的可持续运营。
包括定期维护和保养,以确保设备和系统的高效性能。
同时,提供培训和教育,以促进员工和居民的可持续行为。
总之,设计绿色建筑需要综合考虑能源、水资源、材料、室内环境质量、废物管理、景观设计和可持续运营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230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2302](https://img.taocdn.com/s3/m/2dd6c88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f.png)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一、绿色建筑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9.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298-2013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201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1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14.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161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18.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9.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一星,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为评价标准,通过优化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优先采用高效合理的技术,为人们创造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同时又能提高人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主要绿色建筑技术应用1、一星级基本技术要求(1)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采用隔热性能更好的墙体材料,外窗材料考虑采用断桥铝隔热性能更好的窗框材料,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 5%以上或空调负荷降低 5%。
(2)本项目外窗气密性、抗风等级、水密性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 的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966c53f655270722182ef74e.png)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3、《AA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36(2020年版)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6、《AA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三、基本级设计内容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见。(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外部设施的位置、尺寸、构造详见图纸:。4、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分级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AA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中的相关规定。
(整理)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整理)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https://img.taocdn.com/s3/m/b1a91169312b3169a451a4b0.png)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第一篇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地点4、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5、绿色星级目标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9、《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16、《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0、《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3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37、《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 50011-20013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40、《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4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42、《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9年版).doc
![海南省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9年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f6eddd2941ea76e58fa04c4.png)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3.《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5.《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6.《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10(2013年修订版)7.《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 12.《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 GB 50068-2018 1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1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1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 2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22.《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 23.《建筑幕墙》GB21086-200724.《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25.《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 26.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名称:2. 建设地点:3.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 m 2 。
2023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参考版
![2023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参考版](https://img.taocdn.com/s3/m/d78a863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a.png)
2023汇总绿色建筑说明专篇--参考版2024年,全球绿色建筑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在民用建筑方面,绿色建筑不仅在建筑材料、能源利用和室内环境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还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本文将对2024年民用建筑领域的绿色建筑进行汇总和说明。
首先,建筑材料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取得了许多突破。
绿色建筑倡导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
2024年,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开始使用环保砖、复合木材等可再生材料,并且注重降低建筑材料的含碳量。
此外,为了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很多建筑项目开始采用新型的隔热材料和节能材料,例如外墙保温材料、节能玻璃等。
其次,能源利用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绿色建筑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2024年,许多民用建筑项目开始采用太阳能光伏系统,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给建筑所需的电力。
此外,还有一些建筑项目开始利用地热能、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实现绿色能源的利用。
对于能源的有效利用,绿色建筑注重建筑的隔热、通风和供暖系统的设计,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损耗。
再次,室内环境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也付出了很多努力。
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量的提高,以及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2024年,很多建筑项目开始采用低甲醛、无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环保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室内采光和照明系统的设计,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最后,社会责任方面,绿色建筑在2024年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绿色建筑注重建筑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环境保护。
2024年,绿色建筑项目开始注重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绿色建筑还注重建筑项目的社会效益,例如提供良好的公共空间和社区服务设施,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2024年民用建筑领域的绿色建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725365a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c.png)
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主流趋势。
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云浮市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建筑设计的路径,努力推动建筑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
本文将结合云浮市的实际情况,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践经验,为云浮市的建筑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原则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节能减排: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技术,减少建筑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碳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资源循环: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提高建筑物的资源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3. 建筑健康:注重室内环境的设计,采用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材料和技术,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4. 生态保护:尊重自然和生态系统,在建筑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二、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的现状和挑战云浮市地处海拔较低的地区,气候湿热,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充沛。
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建筑物在保温隔热和防水防潮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同时,云浮市在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业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应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比如传统观念的影响、技术和材料的不足以及相关政策的不完善等方面。
三、云浮市绿色建筑设计的方法和实践1. 优化建筑结构和材料的选择: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全年降水充沛。
在建筑材料选择方面,应优先选择对湿度、热量、紫外线等有较好抵抗能力的建筑材料,比如水泥基复合材料、岩棉保温材料等。
另外,在建筑结构设计方面,可以采用中空层结构、外墙保温层等技术,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
(整理)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
![(整理)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版居住建筑](https://img.taocdn.com/s3/m/88000ae476a20029bd642db2.png)
精品文档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11.《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项目用地面积:m23.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m2,地下:m2,计入容积率面积m2,容积率4.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对应省标一星A)□ 二星(对应省标二星A)□ 三星□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避让措施。
3.应说明确保人均用地面积指标达标的措施,包括控制户均住宅面积,增加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的建设比例等,此处应有具体数据说明。
4.应说明本项目绿地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的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和覆土深度不小于1.5m的地下室顶板绿地(覆土深度不够时相应折减面积)。
5.应说明本项目在确保建筑日照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建筑间距的控制、户型的设置等措施。
绿色建筑模板
![绿色建筑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dc51ea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3.png)
绿色建筑模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绿色建筑旨在通过设计、施工、运营和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优势,并提供一个绿色建筑模板,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绿色建筑的理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核心理念包括节能、节水、材料循环利用、环境友好和健康舒适等方面。
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技术手段,绿色建筑可以实现对能源、水资源和材料的高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绿色建筑的特点和优势。
绿色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和优势:1. 节能环保,绿色建筑通过采用节能材料、节能技术和节能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2. 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注重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倡导使用可再生材料和回收利用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3. 室内环境质量,绿色建筑注重室内空气质量、采光和舒适度的提高,通过科学的设计和技术手段,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4. 社会效益,绿色建筑可以提高建筑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城市环境。
绿色建筑模板。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绿色建筑模板,供您参考:1. 建筑设计,采用 passivhaus 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 材料选择,选择可再生材料和回收利用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建筑的环境影响。
3. 能源利用,采用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实现建筑的自给自足,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https://img.taocdn.com/s3/m/5055c99304a1b0717ed5dd22.png)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340-2015)。
二、设计标准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
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满足)(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满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满足)(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满足)2、评分项(1)土地利用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5 分)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7 分)(2)室外环境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3 分)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
(3 分)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民用建筑)
一、设计依据
1.《成都市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2019版)
二、工程概况
倒班宿舍项目位于成都市金堂县范围,建筑占地面积:1470.56m2,总建筑面积:5936.92m2,此新建项目为一栋4层楼的建筑,主要功能为食堂(一层)和宿舍(二至四层)。
本项目以成都市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生产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按照绿色建筑的基本原理: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即从规划设计开始到项目的施工建造、营运管理
直至未来的拆除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
社会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室内外空间环境,开发单位应在本项目绿色设计完成后,重点观注并督促
施工企业和物业管理分别在施工期间、营运期间均应满足下述原理所对应的各评价标准中相关技术条款
要求。
在开发单位的配合下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专项装修。
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一)建筑
(二)结构
(三)给排水
附表4 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
(设计单位盖章)年月日
注:1、除“审查结论”栏外,本表由设计单位填写,盖章后与其他设计文件资料同时提交施工图审查机构。
2、施工图审查机构负责检查《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的相关内容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落实情况。
3、施工图设计文件未落实《水系统规划设计评审表》指标,且影响项目绿色设计审查,判定为“不符合”。
(四)暖通
2、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IPLV(C)值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能效限定值提高16%;
3、燃煤和燃油燃气锅炉的额定热效率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的规定值分别提高6%和4%。
房间空气调节器和家用燃气热水炉,其能效等级满足现行有关国家标准的1级要求。
评价分值为4分。
采取措施降低供暖空调系统输配系统的能耗,评价总分值为7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1、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和风道系统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
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等的有关规定,得4分;
2、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规定值低20%,得3分。
7分
1、暖通专业施工图;
2、设计说明;
3、风机的单位风量耗
功率、空调冷热水系统
的耗电输冷(热)比、
集中供暖系统热水循
环泵的耗电输热比计
算书。
合理选择和优化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根据系统
能耗的降低幅度或空调综合制冷性能系数提高幅
度,按下表规则评分。
评价总分值为7分。
0分1、暖通空调施工图;
2、设计说明;
3、暖通空调能耗模拟计算书或空调系统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计算书。
采取措施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
耗。
评价分值为7分。
7分1、暖通空调施工图;
2、设计说明;
3、降低过渡季节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措施说明/报告。
采取措施降低部分负荷、部分空间使用下的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能耗,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1、区分房间的朝向,细分供暖、空调区域,对系统进行分区控制,得3分;
2、合理选配空调冷、热源机组台数与容量,制定实施根据负荷变化调节制冷(热)量的控制策略,且空调冷源的部分负荷性能系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的规定,得3分;
3、水系统、风系统采用变频技术,且采取相应的6分
1、暖通空调施工图;
2、设计说明;
3、空调冷源部分负荷
性能系数(IPLV)表。
水力平衡措施,得3分。
空调室外机位置应有合理的安装检修空间,并应与
主体结构连接牢固,且进、排风流道等设施布置合理,冷凝水单独有组织排放。
评价分值为3分。
3分
1、建筑施工图;
2、暖通空调施工图。
空调水泵及风机设备,装置满足相关现行国家标准
的节能评价值要求。
评价分值为3分。
3分
1、设计说明。
排风能量回收系统设计合理并运行可靠:
1、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且排风热回收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不低于60%;
2、采用带热回收的新风与排风双向换气装置,且双向换气装置的额定热回收效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装置》GB/T21087的有关规定。
评价分值为3分。
满足以上任一条款,即可得3分。
3分
1、暖通空调施工图;
2、排风能量回收系统
计算分析报告。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系统。
评价分值为3分。
0分1、暖通空调施工图;
2、蓄冷蓄热系统专项分析报告。
合理利用余热废热解决建筑的蒸汽、供暖或生活热
水需求。
评价分值为3分。
0分
1、暖通空调施工图;
2、设计说明;
3、余热废热利用的分
析报告及设计图纸。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合理利用可再生能
源,按下表规则进行评分,表中3类指标可同时得
分,但累计得分不得超过8分。
评价分值为8分。
0分1、可再生能源利用施工图;
2、专项计算分析报告。
供暖空调末端现场可独立调节。
集中供暖、空调末端装置可独立启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量比例达到
70%,得4分;达到90%,得8分。
评价总分值为8分。
8分
1、暖通空调施工图;
2、设计说明;
3、末端装置可独立启
停的主要功能房间数
量比例计算书。
(五)电气
(六)景观
注:本次设计仅做要求,后期景观专项设计按此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