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施工方法、室内环境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提高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益。
在上海的住宅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上海住宅建筑绿色建筑设计的背景、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背景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上海的住宅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这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污染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如何在满足人们居住需求的同时,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绿色建筑设计应运而生,成为了促进上海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二、原则1.节约能源: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合理布局、采用节能建材和技术、提高建筑能效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保护环境:在材料的选择和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遵循绿色建材使用的原则,选择环保材料,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施工方式。
3.节约资源:在设计中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土地的占用;合理使用水资源,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4.改善室内环境:在设计中注重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采用绿色室内材料,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条件,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三、方法1.设计阶段:在建筑设计阶段,考虑建筑的朝向、布局、隔热、采光、通风等方面的因素。
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和人工照明的需求。
采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和技术,减少能量的流失。
2.施工阶段: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绿色建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渣土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并采取合适的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应得到合理的保障。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1. 纽约的One Bryant Park大楼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这座高楼采用了许多环保技术,如高效的隔热材料、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以及雨水收集系统。
同时,大楼还采用了可持续材料和节能设备,使其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 中国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也是一个著名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双层玻璃幕墙和光伏板等技术,可以大大减少能源消耗。
此外,鸟巢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覆盖屋顶,使其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日本的东京国际展览中心是一个典型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技术,不仅能够高效利用能源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此外,展览中心还设置了大量的绿化空间和自然采光系统,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和环保的展览体验。
4. 德国的弗劳恩霍夫能源研究中心是一个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以及高效节能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使其能够实现零碳排放。
此外,研究中心还设置了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调节温度和照明等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博物馆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地热能和太阳能的利用,以及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使其能够实现低能耗和减少碳排放。
此外,博物馆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提供了一个环保和舒适的展览空间。
6. 美国的芝加哥市政厅是一个著名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使其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此外,市政厅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环保和可持续的公共建筑。
7. 英国的伦敦市政厅是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
该建筑采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和节能设备,以及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使其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此外,市政厅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为城市提供了一个环保和可持续的公共建筑。
江苏省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建筑)

参考样式一江苏省公共建筑施工图绿色设计专篇(建筑)一、项目名称:二、项目概况:注:停车库建筑面积为地上、地下自行车库和汽车库建筑面积总和。
三、设计依据1.《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T173-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5.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6.《江苏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4年版)7.当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批文:8.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法规、其它相关标准和规定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总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
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
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之比,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比率%。
3)机动车停车数(地上停车数、地下停车数),停车方式。
非机动车停车数,停车方式。
2.本项目场地内无超标排放的污染源。
3.场地内无障碍停车位辆,占总停车位比例%,无障碍停车位位于。
4.场地内道路系统便捷顺畅,满足消防、救护及减灾救灾等要求。
5.景观环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停车场、人行通道和广场应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机动车停车场遮阴率不应小于20%;室外非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置遮阳避雨措施。
2)场地内应结合绿化景观设计完善步行道系统,提供配套的休憩设施,并综合考虑遮荫、排水要求。
3)人行通道应安全、舒适,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且与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
4)室外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率不应小于50%,透水铺装垫层应采用透水构造做法;室外机动车停车场采用植草砖做透水地面时,镂空面积比不应低于40%。
5)景观绿地设计应以乡土植物开发利用为主,兼顾引种,丰富城市绿地系统树种多样性,本地植物种数不宜低于70%。
6)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多种植物的合理配植;种植应当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绿化用地内绿化覆盖率应大于70%。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55%,下凹式绿地率≥50%。
1 节地与室外环境1.1 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 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 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 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 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 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 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 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 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 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节能与能源利用2.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江西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3、《江西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36(2020年版)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6、《江西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三、基本级设计内容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见。
(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
天津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住宅建筑、公共建筑)11月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和现行有关绿色建筑评价和设计,进一步规范我市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和审查工作,帮助设计单位提供正确完整的设计文件,保证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深度和质量,根据《建筑节约能源条例》、《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396号文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883号文件)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市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编写本专篇。
本专篇依据《绿色建筑评价》DB/T29204、《绿色建筑设计》DB/T29205进行编写,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包含设计依据、绿色建筑目标、工程概况、场地与室外环境、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结构设计、建筑材料、给水排水设计、暖通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等内容。
本专篇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本专篇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提交城乡和建设交通会,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城乡和建设交通会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人员:洪再生祝捷刘洪海胡振杰孙绍国王亨沈优越彭鹏王勇曹磊审查人员:曹治政李宝瑜丁永君王俊霞刘建华周鹏周国民康清王东林牛奇编写说明1.依据《建筑节约能源条例》、《绿色建筑建设管理办法》(建科[]396号文件)、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试行)(建科教[]883号文件)等文件,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应有《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且成篇,设于施工图建筑专业设计总说明中。
2.本专篇适用于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对于既有建筑的绿色化改造工程可供参考。
3.本专篇编写的依据是《绿色建筑评价》DB/T29204(版)、《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版)、《绿色建筑设计》DB/T29205及国家和相关。
4.本专篇包含了较全面的技术内容,各绿色建筑项目应根据所申报的星级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进行相应调整。
5.本专篇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
6.《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应根据各专业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情况进行综合论述,同时应提出与建筑设计相关的绿色施工、景观绿化设计、建筑材料选择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精品】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公共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2、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3、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4、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20065、《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财建〔2009〕128号6、《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2007年7月7、《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2008年6月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运行使用部分)2009年9月二、设计概况1、项目名称:2、区域位置:项目位于济南市高新区,北为新泺大街,东侧为奥体中路,西南位城市公园,基地大体呈三角形。
3、项目规模:项目占地面积0.7公顷,建筑面积5.3万㎡,地上25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小于100米。
4、项目工期:5、绿色建筑主要指标:6、申报阶段及星级:本次申报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二星级。
三、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标识星级划分对一般项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四、本项目按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4-082-2012进行设计后的达标情况:5.1节地与室外环境5.2节能与能源利用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5室内环境质量5.6建筑电气五、本项目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后,其达标汇总情况如下:1、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电气共六个方面的控制项全部达标,符合标准要求。
2、本项目的A类一般项和B类一般项的达标情况如下:()内为达标项数六、结论:本项目根据建设单位及当地有关部门政策的规定,按照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了设计,经初步审查自评符合二星级标准,望建设及施工单位做好组织协调,严格按照本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依据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要求,在施工阶段完善其他条款,确保本项目在建成后达到二星级标准要求。
绿色设计专篇(建筑)1

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4、《浙江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201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8、《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2008);
9、《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10、《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
11、项目编号为(浙建节3301100110201700100号)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2、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2302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住宅)一、绿色建筑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2.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3.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4.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5.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6.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9. 《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298-2013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2011.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12. 《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1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14.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151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1617.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18.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9.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为一星,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为评价标准,通过优化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设计,优先采用高效合理的技术,为人们创造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等,同时又能提高人居舒适的生活环境。
三、主要绿色建筑技术应用1、一星级基本技术要求(1)围护结构主要节能措施采用隔热性能更好的墙体材料,外窗材料考虑采用断桥铝隔热性能更好的窗框材料,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 5%以上或空调负荷降低 5%。
(2)本项目外窗气密性、抗风等级、水密性满足国家有关规定和《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2015 的要求。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1/T109-2015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9.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0.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11.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目标本项目以绿色建筑一星级为建设目标,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优先采用低投高效的被动式技术,与周边生态系统取得动态平衡,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提高医疗环境舒适性,同时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项目设计、施工、运营的全寿命周期。
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卫生院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及室内环境质量。
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 本工程总平面规划设计满足上级规划部门的审批要求。
本工程规划选址时优先选择已开发地,未非法占用及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
2. 依据《场址检测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本工程建筑场地内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 本建筑对周边建筑不产生日照遮挡,外围护选用材料满足《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T 18091-2000相关要求并严格控制室外景观照明,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
4. 建筑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5. 本建筑环境噪声依照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2008的规定进行设计,在需要区域采取适当的隔离或降噪措施。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短缺成为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绿色建筑,简单来说,就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
首先是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采用先进的隔热材料、合理的建筑朝向和窗墙比设计,减少建筑物在冬季的热量散失和夏季的热量吸收,从而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源需求。
太阳能光伏板的应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部分能源供应。
地源热泵系统则利用地下的稳定温度,实现高效的供暖和制冷。
在水资源的节约方面,绿色建筑也有出色的表现。
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用于灌溉、冲厕等非饮用用途。
高效的节水器具,如低流量水龙头和马桶,能够在不影响使用效果的前提下,显著减少用水量。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环节。
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不仅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压力。
例如,使用再生钢材、木材纤维板等材料,既环保又经济。
室内环境质量对于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绿色建筑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确保室内空气新鲜、流通。
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装修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合理的采光设计,让自然光线充分进入室内,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同时也能提升人们的心情和工作效率。
绿色建筑还注重土地的合理利用。
通过紧凑的建筑布局和高效的空间规划,减少土地的浪费。
在城市中,建设高层和多层建筑,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建筑面积。
在郊区,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设计,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众多好处。
从环境角度看,它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保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更美好的地球。
对于社会而言,绿色建筑提供了更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绿⾊建筑设计专篇(建筑)⼀、设计依据1.依据性⽂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环境影响报告表⽤地红线图项⽬可⾏性研究报告(项⽬申请报告)的⽴项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建筑要求的批⽂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的规范)《绿⾊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建筑绿⾊设计规范》JGJ/T229-2010《公共建筑绿⾊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设计施⼯图⽂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设计施⼯图⽂件审查要点》⼆、⼯程概况1.建筑总量⽤地⾯积:m2;总建筑⾯积:m2;容积率:;绿地率: % ⼟地使⽤性质为(在□中打√):□住宅⽤地□公共设施⽤地□⼯业⽤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有⽇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层住宅⾃⾝有⽇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所、□幼⼉园、□⼤、中⼩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废⽔□油烟□垃圾□其他2.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技术概况(在□中打√)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设施:□下凹绿地□⾬⽔花园□硬质场地透⽔铺装□其他:3)⽴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节约材料:□⼟建与装修⼀体化□⼯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可重复使⽤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间□可再利⽤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1.绿⾊建筑等级:□⼀星级;□⼆星级;□三星级;2.绿⾊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建筑技术选项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不续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厚度。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版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上海地区,居住建筑)一、依据性文件1、依据性文件、批文名称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2、常用国家规范、标准及条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 55015-2021《建筑环境通用规范》55016-2021《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 7106-2019《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50016-201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3、上海地方标准、技术规程、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按工程所在地调整相应地方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J 08-2090-2020《居住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 08-2139-202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 08-205-2015《上海市绿色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1年修订版)》沪建建材[2021]337号二、工程概况2.1 建筑总体建设地点: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建筑类型:□公共建筑□居住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 垃圾□其他2.2 建筑单体概况表2.2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2.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3.1 绿色建筑等级:□基本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绿色建筑技术要求1.安全耐久1.1.1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沈杨村花卉基地一期西侧,顾陈路以南,顾村镇蕴藻浜北侧,祁连山路东侧。
深圳市工程建设项目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

深圳市绿色专篇(民用建筑设计阶段)一、基本情况1.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综合性建筑2. 绿色建筑建设目标: 基本级 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装配式建筑评分:4. 建筑现状: 新建建筑 改建建筑 扩建建筑二、设计依据1. 《深圳经济特区绿色建筑条例》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3.《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5-2018 2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4.《深圳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 44—2018)2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 2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186.《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 151-2008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7.《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2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8.《民用建筑能耗标准》GB/T 51161-2016 2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T 7106-201928.《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29.《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11.《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19762-20073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1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2031.《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13.《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455-20193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1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33.《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34.《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应用技术标准》JGJ/T458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 51348-2019 35.《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技术规程》DBJ1517.《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02036.《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技术规程》DBJ/T151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37.《深圳市关于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若干措施》1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38.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相关标准2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39. 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项目情况自行补充)三、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说明(居住建筑)(一)节能计算软件及版本清华斯维尔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版本:PKPM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PBECA 版本:天正建筑节能计算分析软件TBEC(广东版) 版本:其他:(二)节能评定结果1.节能合规性判定2.建筑碳排放计算结果(三)建筑节能热工设计1.外墙热工性能:外墙外表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 W/(㎡·K)平均热惰性指标D:2.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玻璃门及天窗外窗可开启面积:;最不利房间位置、名称;其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A ;该房间地面面积B ;该房间外窗总面积C ;A/B= ;A/C= ;C/B= ;该房间外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外门窗面积统计及遮阳系数的计算详节能计算书。
公共建筑类项目绿色建筑设计专篇、WORD版(方案阶段--上海版)

***项目方案阶段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基于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编制)一、设计依据: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TJ08-2143-201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 2014;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 201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1.5、上海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1.6、其他国家、地方现行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和规定;二、项目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分析;2.1.项目特点及基础条件:结合规划方案描述项目特点(如区位及地理条件、场地类型、建筑功能、建筑规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描述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保护建筑、文物古迹、古树苗木及绿化景观等)、可转化利用的天然资源(如光能、风能、地热、天然水系等)、可利用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城市公共交通、市政配套)。
2. 2、项目绿建要求:按照当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意见,有关法规、及控修规的要求描述项目绿建要求。
三、拟在本项目中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四、本着“被动优先、主动优化、节资高效、舒适健康”的技术策略,集成成熟适用先进技术,对项目实施技术策划与预评估,本项目拟按照星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措施如下:五、绿色建筑设计目标及评估:六、基于项目基本概况,结合以上绿色建筑技术策略,按照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相七、绿色建筑设计主要技术措施:(一)建筑专业:(备注:请根据项目绿建目标合理增减,下述并非全部需要)1、场地规划:总体规划建筑容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符合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规定、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项目选址意见书等的意见及要求。
总平面布局避免污染排放物的建筑或场所为对环境正常使用产生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概况1.建筑总量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2.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与场地规划、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不同建筑续表3 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不同建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土厚度。
3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D-电气。
2.基本要求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处理措施:。
3.土地利用1)集约利用土地住宅建筑住宅层数:□3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住宅户数:户,户均人数人,人均住宅用地指标:m2/人公共建筑规划用地面积: m2;地上总建筑面积: m2容积率:2)合理设置绿化住宅建筑:□新区建设□旧区改建住区绿地面积: m2,住区用地面积: m2,绿地率: (%)住区公共绿地面积: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
公共建筑:绿地面积:m2,用地面积: m2,绿地率: (%)□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3)地下空间利用住宅建筑:地上建筑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为: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车库□设备用房□管理用房□其他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 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m2,总用地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为: (%);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车库、□设备机房、□管理用房、□商业用房□其他4.室外环境1)□玻璃幕墙:玻璃可见光反射率: %2)□室外夜景照明:(需电气专业配合)□泛光照明□轮廓照明□重点照明□动态照明□广场照明□其他垂直面照度(E V) lx ,灯具发光强度I cd 建筑立面平均亮度L b cd/ m2标识面平均亮度L scd/ m23)主要污染源及处理措施□废气:□地下车库废气、□厨房油烟、□实验室废气、□其他,处理措施为:。
□废水:□厨房废水、□卫生间污水、□实验室废水、□地下车库、□其他,处理措施为:。
□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餐饮垃圾、□实验室垃圾、□医疗垃圾、□其他,处理措施:。
4)危险源及处理措施□土壤氡浓度Bq/m3,处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处理措施。
□电磁辐射来源,处理措施。
□易燃易爆危险,处理措施。
5)室外风环境(应附风环境分析报告)a)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最大风速m/s,室外风速放大系数为。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最大为 Pa。
b)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涡漩区□无风区;(有打√,无打X)有 %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 Pa。
6)降低热岛强度措施□乔木遮阴,活动场地乔木树冠直径 m,数量棵,遮阴面积 m2,□构筑物遮阴,构筑物名称,遮阴面积m2,活动场地面积 m2,场地范围内遮阴措施面积占户外活动场地面积的 %。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热反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面积 m2,占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总路面材料,太阳辐射反射比系数,总道路面积m2,采用反射材料路面的面积m2,屋顶面层材料,太阳辐射反射比系数,总屋顶面积m2,采用反射材料屋面的面积m2,5.交通设施1)公共交通a)场地主要人行出入口设在。
b)地块周边有条线路公交汽车站点,线路名称,距离人行出入口距离 m。
c)地块周边有条路轨道交通,线路名称,距离人行出入口距离 m。
2)停车布置a)非机动车停车数量:辆,位于□室外□室内,室外设有:□风雨棚□其他。
b)机动车停车数量辆,其中:地面辆,地下辆;停车方式:□机械式停车、□地下车库、□停车楼;□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地面停车不占用步行空间及活动场地,并设有:□风雨棚□树荫。
6.公共服务住宅建筑□幼儿园,距离基地出入口m;□小学校,距离基地出入口 m。
□商业服务设施,距离基地出入口 m。
场地1000m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其他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兼容多种公共服务功能:□办公□宾馆□博览□体育□大型商业□其他 ;共同使用的配套辅助设施设备:□会议 □展览 □健身 □便利店 □咖啡茶座 □车库□锅炉房 □空调机房 □食堂 □报告厅 □其他 ;可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运动场馆 □图书馆 □餐饮设施 □公共厕所□其他 ;可向周边居民免费错时开放的室外活动场地:□体育设施场地 □屋顶花园 □停车场□其他 。
7.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1) 保留原有:□自然水域 □湿地 □植被 2) 雨水基础设施:□下凹绿地:位置: ,面积 m 2。
□雨水花园: 位置: ,面积 m 2。
□景观水体:位置: ,面积 m 2。
□硬质场地透水铺装:透水铺装面积 m 2,硬质场地面积 m 2,占硬质场地面积的 %,透水铺装类型:□植草砖、□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透水地砖、□其他 。
3) 地下室顶板绿地覆土厚度 m ,周边与自然土壤接壤周长 m 。
4)绿地种植:乔木种、灌木种、草本种,详见景观设计苗木表。
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住宅建筑:绿地配置乔木株/100 m2公共建筑:屋顶绿化:□花园式□组合式□草坪式;屋顶绿化覆土厚度m。
屋顶面积 m2,可绿化屋顶面积 m2,屋顶绿化面积 m2,绿化屋顶标高垂直绿化:□墙面攀爬型□墙面贴植性□构件绿墙型,位置:,面积 m28.创新□旧建筑利用:原有建筑功能,改造利用后使用功能,建筑面积 m2□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总平面设计。
五、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1.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绿色建筑技术选项。
表4 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根据住宅、公建不同建筑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J-建筑,G-结构,S-给排水专业,N-暖通,D-电气。
2.建筑节能设计1)建筑节能设计详见节能设计专篇(应符合上海市建筑节能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发电□其他太阳能集热板面积m2,安装位置:□屋面□墙面□阳台□其他3.节材设计(在□内有打√,无打X)1)装饰构件a)□纯装饰性构件,位置,□装饰和使用功能一体化构件,功能;位置。
b)纯构件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 %。
2)土建与装修一体化住宅建筑:总户数,装修户数,装修比例公共建筑:□仅公共部位□所有部位3)公共建筑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名称,房间面积m2可重复使用隔断的材料:□橱柜□玻璃□活动隔断□轻钢龙骨面板□其他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墙)的比例: %4)采用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a)工业化生产预制构件类型:□预制梁□预制柱□预制外墙板□预制内墙板□预制阳台、□预制楼梯、□预制雨棚□预制栏杆□其他,材料为:□钢□混凝土□木材b)预制构件用量比例Rpc%。
5)采用整体化定型设计厨房、卫生间□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厨房、□整体化定型设计的卫浴间6)材料选用□可再利用材料,材料名称,用量m2;□可再循环材料,材料名称,用量m2;可再利用材料和可再循环材料用量比例:□6% □10% □15% 。
□一种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材料名称,占同类材料的用量比例:□30% □50%□二种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材料名称,占同类材料的用量比例:□30%4.室内声环境1)建筑类型:□住宅□学校□医院□旅馆□办公□商业□其他2)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高要求标准□低限标准表5主要功能房间室内允许噪声级表(可根据房间用途增加序号)3)主要功能房间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外墙材料名称,□墙体自隔声□隔声材料,墙体厚度mm,空气隔声性能(dB)外窗玻璃组合,空气隔声性能(dB)楼板材料名称,□楼板自隔声□隔声材料,楼板厚度mm,空气隔声量(dB)撞击声隔声量(dB)隔墙材料名称,□墙体自隔声□隔声材料,墙体厚度mm,空气隔声性能(dB)4)减少噪声干扰的的措施□建筑平面布置合理,噪声源房间远离对噪声敏感房间布置□产生噪声或振动的设施隔声、隔振处理措施:□墙体隔声□楼板隔声□设备基础减振□采用同层排水降低排水噪声的有效措施,使用率 %□采用其他降低排水噪声措施,使用率 % 5)专项声学设计房间类型:□多功能厅□接待大厅□大型会议室□观众厅□其他专项声学设计详见声学设计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