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分类讲解学习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适用人群
医学生
临床医生
心内科医生
心电图技师
心律失常患 者及家属
课件结构
引言:介绍心律失常的概念、分类和重要性 心律失常的类型:详细介绍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症状和诊断方法 心律失常的治疗:介绍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药物和手术 预防和保健:介绍如何预防心律失常、保持心脏健康和保健方法 总结:总结心律失常的概念、类型、治疗和预防方法,强调其重要性和关注程度
心脏核素扫描:检测心脏血流和代谢情况,评估心律失常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导管插入心脏,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心律失常原因和治疗 方案
06
心律失常的治疗与预防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 药物副作用: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病因:生理性 (如运动、情 绪激动)、病 理性(如心脏 病、高血压等)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起源 于心房的过早搏 动,常见于健康 人群
房性心动过速: 心房率超过100 次/分钟,常见 于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
房性扑动:心房 率超过250次/ 分钟,常见于器 质性心脏病患者
房性颤动:心房 率不规则,常见 于器质性心脏病 患者,如冠心病、 高血压等
头晕:头晕 目眩,站立 不稳
乏力:全身 无力,容易 疲劳
心绞痛:胸 痛,感觉心 脏被挤压
晕厥:突然 失去意识, 短暂性失去 知觉
04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及特点
窦性心律失常
定义:由窦房 结发出的心律
失常
特点:正常窦 性心律,心率 在60-100次/
心律失常专题知识讲座
03
康复经历
经过心理疏导、健康生活方式等非药物治疗措施,患者病情得到明显
改善。
病例三: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关系及预防措施
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关系
严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骤停,从而引发猝死。如室颤、室 速等。
预防措施
积极治疗心律失常,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 情变化。同时,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心律失常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心律失常的分类和症状
心律失常可以根据其类型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一 种类型对应着不同的症状和表现。
心动过缓:心跳过慢,可导致供血不足,出现眩 晕、乏力、意识障碍等症状。
心动过速:心跳过快,常常引起心悸、头晕、乏 力、胸闷等症状。
心律不齐:心脏跳动不规则,可引发心慌、气短 、胸闷等症状。
心律失常的危害和影响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规律作息
01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适量运动
02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以增强心肺功
能,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戒烟限酒
03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对心脏产生不良影响,应尽量避免或
减少接触。
注意饮食和运动
饮食调整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 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愈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手术治疗
1 2
手术治疗原则
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无效时,或病情较重 、存在心脏结构异常时,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
包括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起搏器植入术 等。
3
手术治疗效果
大多数手术治疗能够根治心律失常,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但手术适应症和术后并发症需要 关注。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病例二
患者因窦性心动过缓出现头晕、乏 力等症状,经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长间歇,安装起搏器后症状消失。
病例三
患者出现反复晕厥,心电图检查发 现窦性停搏,经药物治疗无效后行 起搏器植入术,术后患者未再出现 晕厥症状。
04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 策略
房性期前收缩(房早)特点和临床意义
特点
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 心律等。
传导阻滞
如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时ST段可能压低或抬高, 心肌梗死时可能出现特征性的ST段 抬高和T波改变。
电解质紊乱与药物影响
如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以及某些药物 (如洋地黄)对心电图的影响等。
03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标准及处理措施
心电图-心律失常课件
目录
•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 心电图基础知识回顾 • 窦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 • 房性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策略 • 室性心律失常诊断与处理要点 • 传导阻滞相关心律失常解读
01 心律失常基本概念与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及发病机制
心律失常定义
指心脏电活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 序的异常。
发病机制
包括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可由各种器质性心血管 病、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 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引起,部分原因不明。
常见心律失常类型介绍
01
02
03
04
窦性心律失常
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 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
房性心律失常
包括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 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治疗原则及方法概述
(医学课件)心律失常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心律失常概述 • 心律失常的诊断 • 心律失常的治疗 • 心律失常的预防与护理 • 心律失常的病例分析
01
心律失常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的产生 和传导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导致 心脏跳动的节律、频率或次序出 现异常。
分类
心律失常可以根据其发生部位、 机制和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如室 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
03
心律失常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通过口 服药物来控制和缓解心律失常症状。常见的药物包括抗心律 失常药、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药物治疗的优点是方便、快捷,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药物 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并定期进行监测。
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导管消融、心脏起搏器等非药物 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房颤 、室性早搏等。
非药物治疗的优点是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进行个 性化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但非药物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 险和并发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和微创手术两种方式,适用于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药物治疗 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的优点是可以根治心律失常,但手术风险较高,需要严格 掌握手术适应症。
病例二: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结词
室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心 脏电复律等。
详细描述
室性心律失常是指发生在心室的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药物治疗是室性心律失 常的主要治疗方法,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以及心脏电复律等方法。对于 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植入式心脏除颤器等器械治疗。
《心律失常分类》课件
06
预防与日常护理
预防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 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 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避免过度劳累、紧张、焦虑等不 良情绪
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心律失常的药 物,如抗心律失常药、抗高血压 药等
日常护理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规 律作息、合理 饮食、适量运
治疗:药物治 疗、射频消融、 植入心脏起搏
器等
04
各类心律失常的特点与诊断
窦性心律失常的特点与诊断
特点:正常心脏 节律,由窦房结 控制
诊断:心电图检 查,观察P波形 态和频率
治疗:一般无需 特殊治疗,严重 时可考虑药物或 手术治疗
预后:预后良好, 多数患者可恢复 正常心率
房性心律失常的特点与诊断
心律失常分类方法
心率分类:正常心率、心动过速、心动过缓 节律分类:窦性心律、异位心律、心房颤动 起源分类:窦性心律、房性心律、室性心律 传导分类:窦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功能分类:窦性心律、房性心律、室性心律、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的危害
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可能导致中 风等严重并发症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起源于心房的过早搏动 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超过100次/分钟 房性扑动:心房率在250-350次/分钟 房性颤动:心房率在350-600次/分钟,心室率不规则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房室交界区性心动 过速:心率超过 100次/分钟,持 续时间短,可自行 终止
房室交界区性心动 过缓:心率低于 60次/分钟,持续 时间短,可自行终 止
添加标题
心律失常的讲解
主要根据)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特征: 1.为一系列迅速、基本整 齐旳QRS波群(频率 150~200次/分)。 QRS波群时间≥0.12秒。 2.如见到与QRS波群无关 旳P波、或心室夺获或 室性溶合波,则诊疗明确。 图中箭头所示为心室夺获
房颤旳治疗
病因治疗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 预防复发 复律: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电复律 抗凝:预防栓塞 治愈:RFCA
房颤旳抗凝治疗
房颤患者有较高旳栓塞发生率,应长久抗凝治 疗。
一般主张口服华法令,使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原 则化比值(INR)维持在 2.0~3.0之间
不宜用华法令者改用阿斯匹林,每日300mg 警惕抗凝药物旳出血并发症。
预激合并房颤
房颤经旁路前传 轻易出现室颤 QRS波形态多样 禁用:洋地黄、Ⅱ、Ⅳ类 减慢心室率:心律平、胺碘酮 首选(终止):电复律 治愈:RFCA
预激合并房 颤,切忌应用阻 断阻断房室结旳 药物(洋地黄、 β受体阻滞剂、异 搏定等
室性心动过速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室性期前收缩旳处理(3)
慢性器质性心脏病 治疗基础疾病 β-受体阻滞剂 乙胺碘呋酮
急性心肌缺血 改善缺血情况 首选利多卡因 无效则改用β-受体阻滞剂 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律旳频率超出100次/分称窦速。可见于 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下。也可由药物引起。
心电图上P波在Ⅱ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频 率>100次/分。多为100~180次/分
内科学之心律失常课程学习教案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心律失常基础知识•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方法•特殊类型心律失常诊治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课程介绍与目标内科学及心律失常概述内科学是研究人体内部器官、组织及其功能异常的医学科学,涉及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活动的异常,导致心脏收缩节律和频率的异常,是内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心律失常的分类、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都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
课程目标与要求掌握心律失常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了解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熟悉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能够正确分析和处理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例。
了解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康复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内科疾病的综合诊断和治疗水平。
ABDC理论授课通过讲授、演示、讨论等方式,系统介绍心律失常的基本理论和临床知识。
病例分析结合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分析病情、提出诊断和处理方案,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通过心电图操作、心脏听诊等实验手段,加深对心律失常的理解和掌握。
临床见习安排学生到临床一线,参与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和临床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心律失常基础知识0102 03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右束支、左束支和Purkinje纤维等。
心脏电生理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内电图、希氏束电图等,用于评估和诊断心脏电活动异常。
心脏电生理基础心律失常分类与发病机制心律失常分类根据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发病机制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异常和传导异常等。
遗传因素与心律失常某些心律失常具有家族聚集性,与遗传因素有关。
常见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等,严重者可导致猝死。
诊断方法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食管心电图、心内电图等。
心律失常-ppt课件
室性期前收缩处理(1)
• 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 一般无需治疗。症状明显者以消除症状为主,包括戒除吸烟、
酒、咖啡、浓茶等刺激,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因素,治疗 以β受体阻滞剂为主
33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2)
需要紧急处理的室性期前收缩: 急性心肌缺血或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头24小时内
4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是一类以折返为发生机制的心律失常的总称 • 根据折返的部位分为4种,其中后二者占90%以上
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房室折返性内心动过速(AVRT)
56
室扑室颤
(ventricular flutter and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 为致命性心律失常 • 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
止甚至死亡,无血压、脉搏,无心音 • 病因同室速 • 除颤,ICD置入
57
扭转性室速 室速
58
59
• 室扑:呈正弦波图形,频率200~300 bpm • 室颤:波形、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
48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纤颤伴室内传导差异 特征: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 一、形态不同、间隔不等 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 2.R-R间期绝对不等,心 室率快 3.部分短R-R‘QRS有变形, 无类代偿期
49
50
51
心房扑动的治疗
• 为右心房内大折返环所致 • 控制心室率:洋地黄、Ⅱ、Ⅳ类药物 • 终止:超速抑制、电转复、奎尼丁、心律平 • 预防:奎尼丁、心律平、胺碘酮 • 治愈:RFCA
心律失常 分类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
4
正常窦性心电图
➢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
➢P波:I、II、aVF、V2~V6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4s ➢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0.08s;心率:72次/分
可编辑课件
5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心率>100次/min
可编辑课件
心率104次/分
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称为逸 搏心律。
可编辑课件
39
按发生的部位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室 性逸搏。
房性逸搏心律:频率50—60次/分
交界性逸搏心律:最常见,频率40—60次/ 分,慢而规则
室性逸搏心律:QRS波宽大畸形,频率20— 40次/分,慢而规则,也可不规则。
可编辑课件
• 代偿间歇 :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动, 而在异位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可编辑课件
13
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不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个正常心动周期 代 偿 间 歇 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 = 2个正常心动周期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可编辑课件
14
可编辑课件
29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2)频率140~200次/min; (3)心律可略有不齐; (4)房室分离( P波与QRS波群无关,且其频率慢于 QRS频率)
可编辑课件
30
(三)扑动与颤动
• 较心动过速更快的一种异位心律失常。
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
• 根据发生部位及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心 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心律失常讲解
折返形成的条件
一次新的适时的 刺激
至少有一个环形
通路
构成环路的一支 存在单向阻滞 (通 常为前向阻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心动过速突发突止,心率150~250次/分 节律绝对整齐 QRS形态与时限均正常,但发生室内差异传导或原来存在束支 传导阻滞时,QRS波群异常 P波为逆行型, P波与QRS波群保持恒定关系
房性期前收缩
异位激动起源于心房,较常见,心电图特点
1) 2) 3) 4) 5)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正常的P波有差异 P’-R间期>0.12s 多数P’波后伴有正常的QRS波群 代偿间歇不完全 如果QRS增宽,称为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期前收缩
P波提前出现,且形态与窦P不同 P波重叠于T波上→未下传的房早 P波在T波上,且出现P-R间期延长及室内差异性传导 P波形态与窦P不同,但未提前出现→房内差异性传导
代偿间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插入性早搏
早搏的几个概念
单源性早搏
指来源于同一个异位起搏点或有固定的折返径路的早搏 ,其联律间期和形态相同 指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不 相同的异位搏动 指早搏>5次/分钟 二联律 三联律
多源性早搏
频发早搏
早搏的几个概念
代偿间歇图解
室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伴逆传P’波
交界性早搏
早搏的临床意义与治疗
临床意义
生理情况:正常健康人、情绪激动、过劳、吸烟、饮酒等 心脏病:可见于各种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其他病理情况:上呼吸道感染、胆道疾病、电解质紊乱、 缺氧等 治疗 病因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镇静药 β受体阻滞剂 洋地黄 钙通道阻滞剂 射频消融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窦性心电图
➢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 ➢P波:I、II、aVF、V2~V6直立,aVR倒置;P-R间期:0.14s ➢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0.08s;心率:72次/分
(二)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2)心率>100次/min
心率104次/分
新生儿
2岁~ 4岁~ 6岁~ 6岁以上 成人
(三)扑动与颤动
• 较心动过速更快的一种异位心律失常。
多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
• 根据发生部位及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心 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
1、心房扑动
是心房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
• P波消失,代之大小相等、形态相同、 间距一致的锯齿状波(F波)
•心房率250~350次/min
• QRS波群呈室上性。心室率取决于 房室传导比例,节律可整齐或不整齐
0.68s
1.12s
同一导联P-P间期相差:1.12-0.68 =0.44s
4、窦性停搏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在规则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的P-P间期 (>1.5s) (3)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
2.6s
1.1s
期前收缩
概述:
又称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在窦房结尚未发出激 动之前,低位起搏点抢先发出激动控制心房及/或心室的 活动。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 交界性、室性早搏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房性或房室交界性早搏; (2)频率160~250次/min; (3)心律绝对整齐。
心室率:214次/分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1)连续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早搏; (2)频率140~200次/min; (3)心律可略有不齐; (4)房室分离( P波与QRS波群无关,且其频率慢于 QRS频率)
心律失常-分类
心电图诊断
心律失常 I 激动起源异常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一)正常窦性心律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① 每个QRS波前都有相关P波 ② P波在Ⅰ、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③ P-R≥0.12s
2、同一导联P~P间距相差<0.12s。 3、心率:60~100次/min。
早搏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也是最良性的心律 失常之一,多数人在一生中有过早搏。绝大多数为功能 性,由器质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只占总数的1/10左右
早搏相关的常见概念
➢ 偶发早搏:< 5次/min或<30次/h ➢ 频发早搏:≥5次/min或≥30次/h
➢ 二联律:1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 三联律:2个窦性激动+1个早搏, 连续3次或以上
逸搏与逸搏心律
当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 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或者因传导障碍而 不能下传时,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 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 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Βιβλιοθήκη 1、房性早搏(1)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 0.12s; (3)P’波后QRS波群呈室上性; (4)代偿间歇不完全
房性早搏
II
P’ V1
0.6s
1.68s
1.60s
➢提前出现的P’波与窦性P不同 ➢P’-R间期: 0.16s ➢P’波后ORS波呈室上性 ➢代偿间歇不完全
P”
0.92s
1.84s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型 ➢其前可见逆行P”波, P”-R间期:0.10s ➢代偿间歇完全
3、室性早搏
心室内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冲动所引起的心室搏动,称 室性早搏。 (1)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相关P波 (2)QRS时间≥ 0.12s (3)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4)代偿间歇完全
心房扑动2:1
II、III、 aVF导联F 波倒置, V1导联F 波呈正向 ,V6导联 呈负向,
心房率 300次/分
心房扑动2:1∼5:1
2、心房颤动
1) P波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态不同和间 距不一致的小颤动波(f 波);
2) 心房率为350~600次/min; 3) QRS波群多呈室上性,心室律绝对不整齐;
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
• 联律间期 :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
• 代偿间歇 :由于异位搏动提前出现替代了一个正常的窦性搏 动,而在异位位搏动之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联律间期
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
代偿间歇不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2个正常心动周期 代 偿 间 歇 完全:联律间期+代偿间歇 = 2个正常心动周期
1.10~150次/分
80~125 次/分 75~115 次/分 65~105 次/分 60~100 次/分 60~100 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心率<60次/min
II
心率:43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1)符合窦性心律条件 (2)同一导联中最长与最短P-P间期相差>0.12s II
室性早搏 II
III
2.0s
2.0s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QRS波其前无P波 ➢QRS时间: 0.14s ➢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代偿间歇完全
单源性室性早搏
成对出现的室性早搏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二)阵发性心动过速
• 在早搏的基础上如果异位起搏点兴奋性进一步 增强,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早搏,即称为阵发性 心动过速。 • 根据异位冲动起源部位不同,分为房性、房室 交界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前两者有时难于区别, 故统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
3、心室扑动
是心室肌内形成环行激动所致
1)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和 间距相对一致的 大振幅波;
2) 室性频率约为250次/min。
4、心室颤动
是心室肌纤维发生快速而不协调的微弱乱颤 1) P-QRS-T波群消失,代之为大小不等、形
态不同、间距均不一致的极不规则的颤动 波; 2) 频率为200~500次/min。
房性早搏二联律
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早伴差异性传导
2、房室交界性早搏
1)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呈室上性;
2) 逆行P”波(II、III、aVF倒置,aVR直立)可出 现在QRS波 之前(P”-R<0.12s), 也可出现在 QRS波之后 (R-P”<0.20s),或埋藏于QRS波之中;
3)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