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二年级数学下: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

合集下载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知道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2. 让学生掌握使用米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米为单位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米的基本概念。

2. 米尺的使用方法。

3. 物体长度的测量。

4. 估测物体长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米尺的使用方法,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尺的使用方法。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物体长度,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

3.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互相交流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采用提问法,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米尺、直尺等测量工具。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4. 教学设计稿。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表示这些物体的长度呢?引入米作为长度单位。

2. 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讲解米的长度单位概念,让学生理解米与厘米、毫米的关系。

3. 米尺的使用方法:讲解米尺的结构,示范如何使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引导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测量教室内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5. 估测物体长度: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估计它们的长度,并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七、课堂练习1. 完成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2. 互相检查:学生相互检查练习题的完成情况,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八、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米尺的使用方法和估测物体长度的技巧。

2. 强调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米为单位测量长度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米为单位测量家中的物体长度,如书本、桌子、椅子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认识米、用米量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Know rice and use rice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小学编订:FoonShion教育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米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米的概念和用米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1米等于100厘米的换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用米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这个操作将演示用米量的基本原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用米量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学会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解决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
举例: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测量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1)量感的建立: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尤其是1米的量感是一个难点。
举例:通过多种方式,如让学生走1米、比较1米与常见物体长度等,帮助学生建立量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米和用米量》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长度的情况?”比如,量一量自己的身高,或是测量桌子的长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长度测量的奥秘。
3.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设计问题解决环节,让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知道米与日常生活中计量长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计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转换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二、教学内容:1. 米的概念及其应用。

2. 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3. 实际操作: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能够使用米尺进行测量。

2. 难点:长度单位的转换,尤其是米与厘米、毫米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和操作,了解米的长度单位。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 米尺、测量工具。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体,如书本、桌子、椅子等。

3. 黑板、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引出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米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米与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

3. 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并进行单位换算。

七、课后作业:1. 请用米尺测量家中的房间长度,并记录下来。

2. 请计算一下,10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0毫米等于多少厘米?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米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是否能够熟练使用米尺进行测量?对于长度单位的转换,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反思,以便改进教学方法。

九、评价与反馈: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操作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操作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十、拓展与延伸:1. 让学生了解米的发展史,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起源和演变。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了解米是什么,以及米的用途。

2.认识米量的大、中、小单位,并能使用它们进行简单的长度量的比较。

3.学会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相应的米量单位表示数值。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拿出一包米,问学生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学生可能回答是米饭、米粉、米线等。

教师可以解释一下,米是从稻子中获得的谷物,是我们人类非常重要的主食之一。

活动1.认识米量的大、中、小单位下面给学生介绍三种不同的米量单位:•最大的单位是千米,可以表示非常远的距离。

例如,中国的东海岸和西海岸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000千米。

•其次是米,这是长度测量的常用单位,例如我们经常使用尺子或者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最小的单位是毫米,通常用于非常精确的测量,例如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大小。

然后,教师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实物,并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单位来描述它们的长度,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测试桌子的长度,并询问他们使用哪个单位来表示:•使用千米,会变成3km•使用米,会变成3m•使用毫米,会变成3000mm2.测量物体的长度接着,教师会教授如何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米量单位来表示测量结果。

例如,教师可以随机挑选一些学生,并让他们用卷尺来测量自己的手臂的长度。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米或者毫米的单位来表示测量结果。

3.小结最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测量长度的游戏和其他资源。

教学材料•米、尺子、卷尺等工具。

教学评估评估学生是否正确理解米量的大、中、小单位,并且能够使用尺子或者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表示结果。

可以给学生一些测量实物长度的题目以检测他们的掌握程度。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教案标题: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米的概念和基本用途。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来量度长度。

3.学生能够运用米的概念进行实际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米和米尺模型。

2.绘图纸和铅笔。

3.课堂活动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导入活动:(5分钟)1.教师出示米和米尺模型,让学生观察和揣摩。

2.教师提问:米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引导探究:(10分钟)1.教师解释米的概念和基本用途,例如:米是一种长度单位,用于量度长度。

2.教师出示一张绘图纸,并绘制一条线段,让学生猜测这条线段有多长。

随后,教师用米量尺正确测量这条线段,并把结果告诉学生。

3.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和讨论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巩固训练:(15分钟)1.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并让学生用米进行计算和求解。

例如:书桌的长度是多少米?教室的长方形地板有多长米?2.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假设一根木棍的长度是2米,现在需要切成10段相等的长度,每段有多长米?展示分享:(5分钟)1.学生将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整理,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

拓展活动:(10分钟)1.教师提供更多关于米的有趣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2.学生可以组成小组,通过测量和计算不同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加深对米的理解和应用。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给予肯定。

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模拟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米的概念和用处。

通过实际问题的求解,培养了学生运用米进行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但是,本节课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机会,下次教学可以增加更多的小组探索活动,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认识米,学习用米量物品的长度,并能够简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掌握米的换算,并能够简单运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米的概念和换算,并能够简单运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绳子、米的图片、米的实物等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用一张米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图片,有什么关系等。

2.问一下学生身边有没有听过米这个词,有没有用过米这个词,如果有,那米是什么单位?二、授课1.认识米的概念:教师介绍什么是米,并将米的图片和实物拿出来让学生亲自感受一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他们看看米的实物和其他长度单位的物品有哪些区别。

2.米的换算:针对学生在认识米的概念前,先让学生认识一下厘米和分米,然后再介绍米的换算方法。

教师可以用米尺或者一把绳子来跟学生做演示,让学生自己操作,让他们在测量时感受米的长度。

3.用米量物品的长度:教师可以用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掌握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例如:教师可以拿一张纸,让学生观察它,然后问学生这张纸有多长?教师拿出测量用的米尺,让学生试着量一下,看看能不能量出纸的长度。

4.练习: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

教师可以将问题编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黑板上回答。

三、巩固通过上述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米的概念和用米量物品的长度的方法。

在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挥所学,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让学生用米尺来测量教室的长、宽、高,并将这些数字记录在本子上,然后用这些数字来计算教室的面积和体积等等。

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米尺来量一些小物品的长度,如筷子、橡皮擦、笔等等。

四、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米的概念、换算,以及用米量物品的长度。

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更注重于实践和操作,让学习更加深刻和系统。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米、用米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建立长度观念,认识米,知道米是长度单位。

2.学会使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

2.学会使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1.米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建立。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教具。

2.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出示一根绳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根绳子有多长吗?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长度单位——米,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

二、探究新知1.认识“米”a.教师出示1米长的木棒,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木棒的长度。

b.教师引导学生用直尺量一量1米长的木棒,让学生初步感受“米”的长度。

2.学习使用米尺a.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米尺量物体长度,强调注意事项。

b.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使用米尺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c.教师选取几名学生上台演示,纠正错误操作。

3.实践活动a.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如书本、铅笔、课桌等,让学生用米尺量一量它们的长度。

b.学生汇报测量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c.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找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三、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物体的长度是否为1米。

2.学生互相出题,让对方判断。

四、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找一找生活中长度为1米的物体,记录下来。

2.家长协助孩子用米尺量一量家中的物品,如电视、床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等环节,让学生初步建立了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了使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数学教案-认识米 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米 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学具和教具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新授1.认识米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4) 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5)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 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巩固练习1.选择合适的单位.我们的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高90().2.操作性练习.(1)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___米____厘米.(2)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厘米长的线段1米长的线段1米=100厘米探究活动测量与统计活动一:(1)量一量家人的身高,记录下来.(2)交流每个家庭的身高.(3)把各个家庭成员的身高分类汇总制成统计表.(教师要加强指导)表一:学生身高统计表;表二:妈妈身高统计表;表三:爸爸身高统计表.(4)综合分析三个统计表,看有什么发现?(可能:父母身高越高,子女的身高相应的也越高.)活动二:(1)测量学生们的体重,制成统计表;(2)与身高统计表一起进行分析,看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身高与体重呈正比,即身高越高,体重也相应的越重.)(3)根据统计数据可以提出一些什么建议?(建议超重的同学减肥;建议不达标的同学注意饮食习惯,不挑食.)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优秀教学教案第一章:认识米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米的长度和单位换算。

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知和运用。

1.2 教学内容米的长度概念: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和定义。

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介绍米与厘米、毫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距离等。

1.3 教学方法实物展示:展示米尺和米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米的长度和重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米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房间长度等。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米的长度和单位换算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米的理解和运用。

1.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准确地回答米的长度概念和单位换算问题。

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米进行长度测量和描述。

第二章:用米量长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米进行长度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选择。

2.2 教学内容米尺的使用:介绍如何使用米尺进行长度测量。

其他长度测量工具:介绍卷尺、测绳等长度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选择。

测量实践: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桌子的宽度等。

2.3 教学方法演示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米尺和其他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的长度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问题解决: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计算教室的面积等。

2.4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尺和其他长度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测量结果,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三章:用米量面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米量面积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米进行面积测量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不同面积测量工具的使用和选择。

3.2 教学内容平方米的概念:介绍平方米作为面积单位的概念和定义。

面积测量工具:介绍平方米测量板、尺子等面积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选择。

测量实践:进行实际的面积测量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面积、桌子的面积等。

认识米用米量_小学二年级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_小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以及使用米作为量度食物的单位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进行量度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米的概念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进行量度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进行量度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米,容器,量杯等2.学生准备铅笔和纸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食物?”2.学生思考一分钟后,带领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米是如何被用来量度食物的。

二、呈现(1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米,让学生对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教师向学生介绍米作为量度食物的单位,并指出我们可以用米来量度谷物、米饭等。

3.引导学生将米倒入一个容器中,并提醒学生观察容器中米的数量。

三、讨论(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当我们说一个杯子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当我们说一个碗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当我们说一个袋子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当我们说一个箱子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当我们用米作为单位量度食物时,我们是在说米的数量。

四、拓展(20分钟)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并让学生用米作为单位计算每个题目的答案。

2.学生完成题目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检查彼此的答案。

3.每个小组代表可以向全班报告他们的答案,并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正确使用米进行量度的方法。

2.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确认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六、作业(2分钟)1.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引导和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使用米进行量度时存在一些困惑,他们很容易混淆量杯和容器中的米的数量。

下次教学中,我会增加更多的实物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_二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提问(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二)学习新课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同时板书:1米= 1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

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及反思《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

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 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

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二.认识米,用米量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

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

(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米和米量的基本概念。

2.能够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米量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1.认知米和米量的基本概念。

2.进行米量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1.将米量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米和米量的认知水平。

2.给予学生合适的计算指导,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米量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教师:白板、笔、教学课件。

学生:教材、作业本。

教学内容及方法1. 获取学生已有的知识1.1 提问:“你们都知道米是什么吗?” 1.2 引导学生回忆米的来源,比如说稻谷、玉米等。

1.3 提问:“米有哪些单位量?” 1.4 引导学生回忆物体的单位量,如斤、千克等,再将其转化为米量的单位量,如千克转化为公斤和毫克等。

2. 具体呈现米和米量的概念2.1 利用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米量,如1千克、5公斤等,让学生对米量进行形象化的认知。

2.2 教师向学生展示常用的米量转换关系,如1千克=1000克,1公斤=2斤等。

2.3 引导学生进行米量的简单计算,如1千克+300克=1300克,5公斤-3斤=2公斤等。

3. 运用米量进行实际生活中的计算3.1 给学生出具体生活中运用米量进行计算的题目,如:“王叔叔买了一袋米,重5千克,一周内吃了1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 3.2 让学生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米量进行计算。

3.3 对于计算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计算指导和帮助。

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米和米量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根据题意选择合适的米量进行计算。

同时,本课对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上相关练习题。

2.让学生在家中实践运用米量,将所实践的过程以文字形式写出来。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_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2.能够利用米作为度量长度的量具,测量日常生活中的长度;3.能够简单应用米作为度量长度的单位,解决与米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能够准确使用米来度量长度;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米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长度问题,并且能够将米和其他长度单位进行相互转换。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展示几个常见的长度单位,例如厘米、分米、米等,并让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2.引入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并解释为何米比较适合作为基本单位;3.给学生介绍使用尺子或者卷尺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2. 讲授新知识1.给学生讲解米的基本概念,即“米”是用来度量长度的基本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2.展示一些标有长度单位的物品(如校门、教室门等),让学生利用尺子或卷尺进行测量,记录所测长度并将其转化为“米”;3.通过多次测量和记录,让学生形成对“米”的直观理解。

3. 巩固与拓展1.给学生出示一些长度单位相关的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尝试用米来解决问题;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如何将米与其他长度单位进行转化;3.引导学生思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相互转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4.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1.总结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度量长度中的重要性;2.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进行长度测量并记录,将所测长度转化成米。

四、板书设计1.米作为长度的基本单位;2.使用尺子或者卷尺进行长度测量;3.1米等于100厘米;4.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相互转换。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授课,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米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用法,能够通过尺子或者卷尺测量长度并将其转化为“米”。

在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也得到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增强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真正地掌握米作为长度单位的应用技巧。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知识点详解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知识点详解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知识点详解知识点详解一、教学目标1.能认识米、能用米量。

2.能熟练使用米来衡量物体的长度。

3.能够自主完成数学练习。

二、教学重点1.认识米的含义和用途。

2.能够熟练使用米来衡量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难点1.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米来衡量物体的长度。

2.能够将米的概念和现实中的物体相联系。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一些使用米长度来衡量的常见物体的图片,例如:桌子、书、铅笔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的长度如何用米来衡量。

2.讲授部分2.1.米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现实中的物体、图片或者实物来引导学生认识米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2.用米量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认识来猜测物体长度的大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较,使学生理解使用米来量度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意义。

3.操练部分在掌握了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练习,比如让学生用米计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同时可以设置比赛、活动等形式来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总结归纳通过上述学习过程,学生应已经对米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来对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五、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来定制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方案,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形式来进行教学。

2.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置适当的补充或者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发展空间。

六、教学效果评估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2.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测试、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3.教师应该和家长活跃沟通、联系,做好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米的种类及其区别,了解米的营养成分。

2.掌握用米的量的计算方法,了解米的计量单位。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米的种类及用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掌握用米的量的计算方法,时刻注意用米量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向学生介绍米饭是我们餐桌上最常见的食物之一,探讨不同地区用米制作的食物,引导学生思考米的重要性。

2. 学习内容讲解(1)米的种类及区别向学生介绍大米、小米、糯米等米的种类,讲解它们的区别和不同用途。

介绍各种米的营养成分,表明米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食物。

(2)用米的量的计算方法第一步:认识米的计量单位。

讲授米的计量单位,如千克、克、斤、两、杯等,明确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二步:了解烹调中米的计量单位。

讲解在烹调中米的计量单位通常是杯、勺,给出化杯和化勺的方法和比例,同时给学生几个常见的烹调量如:米饭、糯米、小米粥、粥等。

第三步:根据不同米饭制作过程计算用米量。

以米饭为例,讲解用米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讲解米饭的制作流程,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用饭的人数和容器大小来计算用米量的方法。

3. 练习环节根据上述三个步骤,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于米和用米量的掌握程度。

例如:1.如果要用2杯米煮小米粥,需要多少水?2.每个人要吃1.5杯米饭,3个人用多少米?3.如果要做300g的糯米,需要多少水?4. 课堂小结环节对米的种类及区别、用米的量的计算方法进行小结,并要求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的餐饮生活中正确使用米,以养成健康饮食的习惯。

四、教学延伸及拓展在米课程中,除了米的种类和用量计算,还可以拓展米饭的制作方法,教学学生如何煮出香气扑鼻、口感丰富的米饭。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米饭和其他食材的搭配,烹饪出美味佳肴,让学生体会饮食文化的丰富性。

五、教学评估通过设计的练习题和课堂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

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数学参考教案二)

小学数学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数学参考教案二)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数学参考教案二)》摘要: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单位米初步建立米长观念.(二)根据厘米和米实际长知道“米00厘米”.(三)通学合作能用米尺量整米长物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和难重掌握米实际长.难用米尺量较长物体长.教具和学具教具米直尺、折尺、卷尺厘米、6厘米长纸条.学具米卷尺根较长绳子.教学程设计()复习准备.提问()量物体长用什么工具,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长.(3)现我请位学量讲台桌长(学生用己刻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因量比较长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二)学习新课.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把米尺观察它刻都是以0厘米单位.让学生观察己带米长卷尺和教师米直尺刻是样.那么米到底有多长呢,米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距离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长定要从物体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端对齐要量物体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端尺子什么刻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长.(三)巩固反馈.两人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以人组单位利用人用米长卷尺分工量下面长(每组量项)前面黑板长面板报长教室地面长、宽四周墙壁长等.测量每组派代表向全...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单位米初步建立米长观念.(二)根据厘米和米实际长知道“米00厘米”.(三)通学合作能用米尺量整米长物体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和难重掌握米实际长.难用米尺量较长物体长.教具和学具教具米直尺、折尺、卷尺厘米、6厘米长纸条.学具米卷尺根较长绳子.教学程设计()复习准备.提问()量物体长用什么工具?已学长单位是什么?用两手指比比厘米有多长?厘米3厘米呢?()用刻尺量物体长应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长.(3)现我请位学量讲台桌长(学生用己刻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因量比较长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二)学习新课.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把米尺观察它刻都是以0厘米单位.让学生观察己带米长卷尺和教师米直尺刻是样.那么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米直尺量量从地面到讲台桌什么地方是米让学生观察米有多高.再黑板上画米长条线段让学生观察米有多长.让学生用己卷尺把两臂伸开看看到什么地方是米两人相量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位是米你身高比米高还是不到米.学们看到公共汽车或电车车门口有米标记不足米高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米则要买票学们乘车要觉遵守这规定.以组单位量出米米……给看..厘米和米关系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厘米有多长呢?学用两手指比下教师黑板上米长线段上面并排画出厘米.米有多长呢?学们用两手比下.那么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呢?教师出示折尺这是把折尺伸直正是米与米直尺相比样长.看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0厘米、0厘米、30厘米、……、00厘米.再看看这把米直尺米里面有00厘米;请学们看看你卷尺米里面也是有00厘米.教师黑板米长线段上以0厘米单位分成0份(如图).板米00厘米3.用卷尺量较长距离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距离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长定要从物体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端对齐要量物体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端尺子什么刻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长.(三)巩固反馈.两人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以人组单位利用人用米长卷尺分工量下面长(每组量项)前面黑板长面板报长教室地面长、宽四周墙壁长等.测量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3.()填写合适长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明身高()课桌长50()课堂教学设计说明认识长单位“米”是认识长单位“厘米”基础上进行.实际生活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量也比较困难.教学开始复习厘米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物体课桌长学生用己刻尺“厘米”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要较长单位从而引入新课.学习新课分三层次首先认识米通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米高米长黑板上画出米长线段再让学生用己米卷尺两臂伸开看看到什么地方是米相量身高米高己身体什么部位其目是助学生建立米空观念.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米、3米、……绳子.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实际长研究米和厘米关系通让学生米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己卷尺上出厘米再数数米里有多少厘米并通厘米、米线段对比学生清楚地了“米00厘米”熟记它们进率提供鲜明表象.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由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组合作测量办法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通选择合适单位方式检学生对米、厘米两长单位空观念形成程.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二年级数学下: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
二)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
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

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

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
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
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

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

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

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

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

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1米=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

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
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

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长度单位米是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接触米比厘米机会少,度量时也比较困难。

教学一开始,在复习厘米的基础上,提出让学生测量较大的物体课桌的长度,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厘米去测量,非常不方便,使学生体会到需要较大的长度单位,从而引入新课。

学习新课分三个层次,首先认识米,通过看米尺,用米尺量出物体的1米高,1米长,在黑板上画出1
米长的线段,再让学生用自己的米卷尺,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互相量身高,1米高在自己身体的什么部位,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

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量出2米、3米、的绳子来。

第二层次,根据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研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在1米的直尺上、折尺上,和学生自己的卷尺上,找出1厘米,再数一数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并通过1厘米、1米线段的对比,学生清楚地了解1米=100厘米,为熟记它们之间的进率提供鲜明的表象。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由于距离比较长,所以采用小组合作测量的办法,帮助学生掌握测量要领。

最后通过选择合适单位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米、厘米两个长度单位空间观念形成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