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精选9篇)
认识米用米量(精选9篇)
认识米用米量篇1
认识米用米量内容P.4—5 例3 P.6 练习一 4、5题预设目标
1、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米和米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难点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方法教具准备5厘米长的纸条、米尺、1米长的绳子、卷尺预设过程整改与设想一、创设情景、认识米尺1、老师请一个小朋友到黑板前来,用自己的尺来量一量黑板的长度。2、问学生:用小尺子量,你有什么感觉?(尺子不够长,量起来很麻烦。)
3、把米尺递给学生:拿这把尺试试看。问:用这根尺量觉得怎样?引出:这就是米尺。(使学生深切体会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进行度量比较方便。)
4、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一、和厘米(例3)1、请大家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绳子。
2、这条绳子有1米长,想知道它有多少厘米吗?
3、请你用尺子量一量。(100厘米)
4、你是怎样量出有100厘米的?(用20厘米的尺子量了5 次就是100厘米……)
5、所以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二、实践应用 1、出示卷尺。这叫卷尺,因为它比较长,有时量长的物体我们为了测量方便,就用卷尺测量。2、你用卷尺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可以发现比用小尺子量的快,而且更精确。3、你还可以用卷尺测量什么?(量量我们能跳多远)
4、生跳远,师演示测量方法。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上:《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二年级数学二年级数学上:《认识米、用米
量》教案
〔板书:“米”〕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间隔,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
〔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
〔应该注意什么问题?〕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
〔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间隔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间隔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间隔。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稳固反响1.两个人互相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教室长6〔〕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四.扩展练习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米的种类和基本特性,掌握米的分类方法;
2.掌握米的用量、用米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对米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米的种类和基本特性
米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米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目前常见的米有以下几类:
1.大米:精细加工的白米饭;
2.糯米:含有一定量的粘性蛋白质,可以用来做糯米团等食品;
3.糙米:未经过去壳和磨白的米,比大米更加健康;
4.黑米:外壳为紫黑色,富含维生素E和膳食纤维;
5.红米:颜色类似于红色,富含B族维生素和叶酸。
不同的米种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学生应该了解这些特点,掌握如何选择和使用不同种类的米。
2. 米的分类方法
从加工程度上来看,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白米:米的外层经过去除后的成品,白色或微黄色;
2.糙米:米的外层未经处理,外观呈黄色;
3.粳米:米的品种之一,饭粒较长,适合做日常白饭和糕点;
4.糯米:米的品种之一,饭粒较短,富含粘性蛋白质;
5.煮饭专用米:经过特别处理,质量较硬、吸水性较强,适合煮成松软
的米饭。
掌握米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和使用不同种类的米。
3. 米的用量和用米方法
米饭是最基本的米制品之一,学生应该掌握以下知识点:
1.稻谷经过脱壳后,每250克干米可以煮成2-3人份的米饭;
2.煮米饭前应该先将米淘净,直到出现清水为止,然后加水煮熟即可。
此外,米还可以用来制作各种不同的食品,如米粉、米线、米粥、米糕等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控制用米量,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认识米、用米量》说课稿
《认识米、用米量》说课稿
1.教材简析
《认识米、用米量》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通过一年级上册“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这一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利用学生对厘米的已有认识并能用学生尺量一些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明确1米的实际长度,发现米和厘米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丰富感知,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建立米的长度表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身经历知识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加深对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认识米。
难点:形成米的长度表象。
二、慎选教法,重视学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这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探求新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讨论,得到自己的思考途径和学习成果。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自由操作学具,在自然的情境中亲身体会长度单位的产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
功、学习的快乐。根据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和渗透性原则,在扶着学生认识1米之后,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认识2米、3米、4米等更多的米,并建立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和厘米组成的复名数表达测量的结果。即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实现学生的“学”,体现出教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即教师既教知识、又教方法。
二年级数学:认识米 用米量(参考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认识米用米量(参考教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三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务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第4页,《认识米用米量》的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米尺量会用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测量较长物体长度的实际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尺、10厘米长的纸条、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起认知冲突。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量黑板的长?
请学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长。(学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长,很不方便,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确的结果。)
提问:这样的测量你感觉怎样?(很麻烦)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教学重点分析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教学重点分析教学重点分析教学内容概述:
本次二年级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米和用米量的概念,帮助孩子们学会用米掌握长度单位,并且运用这些知识进行量数的比较和计算。通过这一学习过程,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实用性,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米,并知道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2.掌握用米量的方法和规范。
3.通过对米的认识和运用,进行简单的量数比较和计算,并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认识米这个长度单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这也是这次教学的重点。孩子们需要明白的是,米是一种比较普遍的长度单位,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使用。孩子们需要学会用米量,并且了解米量的方法和规范。孩子们还需要学会数学中的一些概念,例如“更多”、“更少”、“相等”等,在课堂中灵活地运用这些概念,通过若干次训练,孩子们能够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因为孩子们的年龄还比较小,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我们需要采取形象化的教育方式,辅以图示或实物,例如用米量量教室、课桌、让孩子们自己尝试比较不同大小的物体、使用简单的尺子进行量数比较等等,提升孩子们在感性理解上的认知,从而提高课程的效率。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互动、探究,通过题目或实践运用,创设启发性问题,让孩子们自己思考、权衡,从而调动孩子们的思维,拓展视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教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需要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让积极性和主动性贯穿于教学之中。而且,教师的语言、姿态、教学方式等方面也需要注重细节,降低孩子们的学习难度,同时也提高了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教案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的内容及第8页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的物体。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能力。
4.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1.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2.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米尺,卷尺,绳子。
【复习导入】
(1)复习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什么作单位去量物体的长度?(厘米)谁能用学过的知识帮老师量一量?
①用刻度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宽约是几厘米,桌子的长、宽约是几厘米。
②量一量黑板的长是多少。(找两名同学测量)
(2)导入课题
刚才,这两名同学测量了黑板的长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这样量太麻烦了)对!我们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来量(出示课题),如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桌子的高等。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有关米的知识。
【进行新课】认识米
(1)谈话:我们通常用“米尺”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出示米尺或米尺图(下面是米尺的缩小图),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尺子,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字不同,刻度线不同)
(2)提问:
请一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来量量老师的米尺上从0刻度到10刻度有多长?(10厘米)
你还能在米尺上找出其它的10厘米吗?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围绕“认识米用米量”展开教学,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米的基本概
念及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认识米的基本概念,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米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学
习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米的概念,培养学生测量米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准确测量米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
•板书准备:书写“认识米用米量”、“1米”、“米”等关键词。
•教材准备: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五、教学过程
1. 热身
•通过数学小游戏“比一较长”让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长度单位。
2. 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米,了解米的外形和概念。
3. 学习
•对1米进行具体测量,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米的长度。
•通过示范和学生练习,掌握米的量的计算方法。
4. 拓展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米的应用场景,如米量加减等。
5. 巩固
•布置作业:让学生测量家中柜子的长度,并用米的单位写出测量结果。
六、课后反思
此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米用米量,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米的基本量的计算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米的概念理解仍有欠缺,需要加强巩固和练习。
七、延伸阅读
•《数学教育杂志》,作者:XXX
•《数学教学理论与实践》,作者:XXX
以上为本节课教案设计,希望学生在认识米用米量方面能有所收获。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米》教案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米》教案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米》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印象。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演示。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
1. 提问;
①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
2. 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
3. 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铅笔长15米。()
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认识米用米量_小学二年级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以及使用米作为量度食物的单位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进行量度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米的概念
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进行量度
教学难点:
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米进行量度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米,容器,量杯等
2.学生准备铅笔和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食物?”
2.学生思考一分钟后,带领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米是如何被用来量度食物的。
二、呈现(1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米,让学生对米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教师向学生介绍米作为量度食物的单位,并指出我们可以用米来量
度谷物、米饭等。
3.引导学生将米倒入一个容器中,并提醒学生观察容器中米的数量。
三、讨论(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当我们说一个杯子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
-当我们说一个碗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
-当我们说一个袋子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
-当我们说一个箱子里有多少米,我们在说什么?
2.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告诉学生,当我们用米作为单位量度食物时,我们是在说米的数量。
四、拓展(20分钟)
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份练习题,并让学生用米作为单位计算每个
题目的答案。
2.学生完成题目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并检查彼
此的答案。
3.每个小组代表可以向全班报告他们的答案,并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
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正确使用米进行
量度的方法。
2.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确认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生活动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案:认识米、用米量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读写1米、2米、3米、4米、5米。
2.能够用米量给出物品的长度,并且通过反思看看哪一个物
品是最长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同时提高
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认识米、用米量
2.比较不同长度的物品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复习
老师可以通过在黑板上画一些长度图形让学生回忆1米、2米和3米的长度。
第二步:引入
1.老师出示一大米尺子。
2.老师给学生看一些长条形的东西,比如长方形、三角形等
等,并让学生给出估计值来。
第三步:实践学习
1.老师分组让学生互相合作,在1米的尺子上找到最短的物
品,最长的物品等等。让学生通过这一活动来加强对米的认识。
2.让学生成对比较长的物品,然后再进行排序。之后让学生
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
第四步: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小组内回答:谁找到了最短的物品?谁找到了最长的物品?然后在全体学生中共同讨论出答案。
第五步:评估和延伸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活动表现进行评估。
四、教学评估
让学生用竹条、书本等各种不同的物品,然后用1米尺子进行测量。用一个表格让学生记录他们测量的结果和他们选择的物品。
五、教学延伸
让学生在家里找到不同长度和形状的东西,然后用1米尺子进行测量。在下一次课堂上,让他们带来他们找到的最有意思的事物,进行分享。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_小学二年级教案
教案主题: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米的概念及其常见用途,并学会使用米量单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测量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米,学会使用米量单位。
教学难点:学生能准确使用米量单位。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米、量杯、刻度尺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食物,如面包、饼干、米饭等,请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食物的特点。
2.老师引导学生关注食物中的米饭,并问学生米饭是由什么做成的。
二、新课呈现(15分钟)
1.老师向学生展示一碗饭,并告诉学生这是由米煮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米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老师出示米的图片,并告诉学生这是米,它是一种粮食,是人们常
吃的食物。引导学生了解米的特点和用途。
3.老师向学生介绍米的量杯和刻度尺,并解释这些工具的作用。教师
让学生模仿示范,使用米量杯和刻度尺测量一些米的量。
三、讨论和实践操作(20分钟)
1.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些实践操作活动,如测量一杯米需要多少克、多少毫升,将一些米倒入量杯并比较不同杯里的米的重量和体积等。
2.老师鼓励学生合作小组进行讨论,用米量单位表示一碗米饭、一杯
米等。学生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交流讨论。
3.老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介绍米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引导学生懂
得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四、小结(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学会了使用米量单位,并了
解了米的生产和加工过程。
2.教师布置学生的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米的作文,并带来下
教案:认识米,如何用米量物品
教案:认识米,如何用米量物品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米的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能够用米量物品,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米的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弄清量米、重米的区别及其使用。
三、学准备
教师:米量杯、米、水杯、玻璃球、毛笔、纸张。
学生: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笔等写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加深对米的认识
请学生拿出一个米量杯,观察杯上的刻度,询问学生:“这个量杯上的数值代表什么?”同学们纷纷大喊:“代表米的重量!” 指导学生认识不同单位的米的重量值。
2.认识米的单位
教师为学生出示一张米的单位表,指导学生逐一认识常见的米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如: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等。
3.认识量米和重米
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何时用量米,何时用重米来量物品。如:测量水的体积需要用量米;测量头发或玻璃球的重量需要用重米。
4.如何用米量物品
教师示范如何用米量物品,例如:用米量杯量出500毫升水,以及用米量杯量出50克玻璃球。
5.练习
让学生自行练习如何用米量物品,如量出本身的体重、书的重量等。
六、巩固和展示
请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觉得合适的物品,并用米量杯、米来量出它的重量或体积,然后进行展示。
七、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今天的内容,写一篇300-500字的读后感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采用了一些情境化的案例和示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米的换算和使用方法。同时在结合复杂练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单位换算的敏感度和认知深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米《用米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这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重要内容,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概念打下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长度和长度的量化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他们在生活中对长度单位有直观的感受,如“长”、“短”、“高”、“低”等,但将这些概念转化为数学概念还需要引导。此外,学生对“米”这一长度单位尚不熟悉,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的意义。
2.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米”,理解“米”的意义。
2.学会用“米”来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米”的意义,学会用“米”
来量物体的长度。
2.采用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米”的理解。
3.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物体,如直尺、铅笔、书本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准备一些“米”的道具,如米尺、米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米”。
3.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巩固练习。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认识米,用米量教案
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的符号“m”。初步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教学难点:理解1米=100厘米。
教学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绳、1米长的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提问。
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数据用什么作单位?
2.用厘米尺测量老师手中铅笔的长度。
(学生边演示,教师边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课件出示:
(二)引入新课。
1.比赛测量速度。
(1)找一生和教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测量黑板下沿长度,老师测量上沿长度。)
(2)课件出示主题图,你们认为这样的测量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
2.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
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点明课题:认识米。(板书:认识米)
二、亲历过程,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1.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教师为每四人小组准备一根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拉直感受1米有多长。
3.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
(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3)从脚底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4)双手侧平举是否大约是1米?(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人教版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三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单位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学会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量物
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感
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
度。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练运用米作为单位量物体的长度,并
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引出长度单位米的概念,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米与厘米、毫米
的关系,初步建立米的概念。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长度的计量单位米,以及如何用米作为单位量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长度单位
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学习内容】:课本第4页。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
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纸条。学生每人1根较长的绳子,1米的卷尺,刻度尺。
【学习过程】:
一.复习用厘米量物体
1.提问:昨天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量物体长度用什么工具?2.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呢?10厘米呢?
3.用刻度尺量文具盒的长度。请你演示,并说出注意事项。
知识链接
用直尺量一量窗户的宽度,你发现了什么?找一找有没有比“厘米”更长的长度单位和更适合量窗户宽度的尺子。
准备一把米尺,或一米长的木棍。
二.认识米,用米量
情景设置:你量得不错,那么你能量一量黑板有多长呢?瞧!这样用刻度尺量太不方便了,也不容易得出结果。那么该怎么办呢?(用更长的尺子量)用这把尺子试一试看,这是一把米尺。(板书:“米”)
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例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比厘米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一)感知米的实际长度
1.观察这把米尺,它的每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10厘米,也就是说米尺以10厘米为单位)
2.观察自己的1米卷尺,看看和教师米尺的刻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
(1)用直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
(2)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
(3)两只手臂展开,用卷尺量一量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4)两个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分是1米。(5)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在讲台上量出2米长、3米长的绳子给大家看一看。(二)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1.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
3.小结:1米也就是100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
(三)用卷尺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很长的物体和距离。
2.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
的一头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反馈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四.扩展练习
在下课后测量教室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讲台的长、宽。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加油站
1.两个人相互量身高,是多少米多少厘米。
2.小组测试立定跳远的成绩,并作好记录。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8()黑板长2()小明身高124()课桌长50()
(五)质疑评学
1、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大家帮你解决。
2、评学:
(1)这本节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或者新方法?
(2)你最佩服谁(或者哪个小组),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表象后,又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厘米的认识对米的表象的形成构成了一种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厘米和米在测量物体时的区别。但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是完全没有感觉的。以此为教学的切入口,同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存在不足: 1、学生准备的1米绳子较多,因为比较软的关系,在操作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妨碍了学生对1米的精确感受。
2、由于年龄的关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仍不够。在操作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偷偷玩,不能做到认真听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