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关系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关键词】检验真理实践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创造性的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科学地解决了真理的标准问题,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因此要检验真理就必须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把主观认识变成客观现实,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研究和解决当代中国紧迫的重大问题和当今世界的各种复杂问题,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先后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生产力的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等一系列观点,充分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邓小平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比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更具体,更具有操作性,适用范围更广泛。它着眼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手段与目的
的统一,把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真理是实践过程中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价值是实践过程中客观事物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具有目的性。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因此,“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的延伸和具体化、系统化,它使实践标准由抽象走向具体。